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标准.doc

上传人:可****阿 文档编号:48840280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259.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标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标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标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标准.doc(4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 . 建筑工程室环境污染控制规- -日期:40 / 40UDC GB中华人民国国家标准P GB 50325-2001民用建筑工程室环境污染控制规Code for indoor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ontrol of civil building engineering(2006年版)20011126发布 20020101 实施中华人民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华人民国建设部 联合发布中华人民国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工程室环境污染控制规Code for indoor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ontrol of civil building

2、engineeringGB 50325-2001(2006年版)主编部门:省建设厅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国建设部施行日期:2002年1月1日中国计划2006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工程室环境污染控制规的通知建标 2001 263 号 根据我部“关于印发二000至二00一年度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01 87 号)的要求,由省建设厅会同有关部门共同编制的民用建筑工程室环境污染控制规,经有关部门会审,批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 503252001 , 自2002 年 l 月 1 日起施行。其中, 1.0.5 、 3.1.1 、 3.1.2 、 3.2.1 、 4.1.1 、

3、 4.1.2 、 4.2.4 、 4.2.5 、 4.2.6 、 4.3.1 、 4.3.3 、 4.3.10 、 4.3.11 、 5.1.2 、 5.2.1 、 5.2.3 、 5.2.5 、 5.2.6 、 5.3.3 、 5.3.6 、 6.0.3 、 6.0.4 、 6.0.18 、 6.0.20 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规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省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容的解释,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 中华人民国建设部二00一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前言 本规是根据建设部建标200187号文的要求,具体由省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市卫生检测中心、国家建筑工程质

4、量监督检验中心、省辐射环境监测管理站、城建环保学院、南开大学、清华大学组成编制组共同编制完成的。2001年11月26日建设部以建标2001263号文批准,并会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 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在调研国外大量标准规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情况,进行了有针对性的验证性研究,提出征求意见稿。在全国围广泛征求意见,并反复修改形成送审稿后,经省建设厅会同有关部门会审定稿。 本规为控制由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产生的室环境污染,以工程勘察、设计、施工、验收等建设阶段为前提,对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选择、勘察、设计、施工、验收等的工作任务与工程检测提出了具体的技术要求。 本规编制过程中,考

5、虑了我国建筑业目前发展的水平,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工业发展现状,结合我国新世纪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并参照了国外有关标准规。 本规共分六章和六个附录。依次为:总则、术语、材料、工程勘察设计、工程施工、验收和附录。 在执行本规过程中,希望各单位在工作实践中注意积累资料,总结经验。如发现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交市丰乐路4号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民用建筑工程室环境污染控制规国家标准管理组( :450053, :03713929453 , E- mail : ),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规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 主编单位: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参编单位:市卫生检测中心 国家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验

6、中心 省辐射环境监测管理站 城建环保学院 南开大学 清华大学 主要起草人;王喜元、宏奎、红、熊伟、华峰、申建宇、朱军、巴松涛、马良才朱强华、丁建森、裴玉仁、戴树桂、周中平 目次 l 总则 2 术语 3 材料 3.1 无机非金属建筑主体材料和装修材料 3.2 人造木板与饰面人造木板 3.3 涂料 3.4 胶粘剂 3.5 水性处理剂 4 工程勘察设计 4.1 一般规定 4.2 工程地点土壤中氡浓度调查与防氡4.3 材料选择 5 工程施工 5.1 一般规定 52. 材料进场检验 5.3 施工要求 6 验收 附录 A 环境测试舱法测定材料中游离甲醛释放量 附录 B室空气中苯的测定附录 C 溶剂型涂料、

7、溶剂型胶粘剂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苯含量测定 C.1溶剂型涂料、溶剂型胶粘剂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含量测C.2 溶剂型涂料、溶剂型胶粘剂中苯含量测定附录 D 土壤中氡浓度与土壤表面氡析出率测定 附录 E 室空气中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TVOC )的测定 本规用词说明 附:条文说明1 总 则1.0.1 为了预防和控制民用建筑工程中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产生的室环境污染,保障公众健康,维护公共利益,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制定本规。1.0.2 本规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民用建筑工程室环境污染控制,不适用于工业建筑工程、仓储性建筑工程、构筑物和有特殊净化卫生要求的房间。注:本规程所称

8、室环境污染物系指由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产生的室环境污染。民用建筑工程交付使用后,非建筑装修材料产生的室环境污染,不属于本规控制围。1.0.3 本规控制的室环境污染物有 氡(Rn-222),甲醛、氨、苯和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1.0.4 民用建筑工程根据控制室环境污染的不同要求,划分为以下两类:类民用建筑工程:住宅、医院、老年建筑、幼儿园、学校教室等民用建筑工程;II类民用建筑工程:办公楼、商店、旅馆、文化娱乐场所、书店、图书馆、展览馆、体育馆、公共交通等候室、餐厅、理发店等民用建筑工程。1.0.5 民用建筑工程所选用的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必须符合本规的规定。1.0.6民用建筑工程室环境污

9、染控制除应符合本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2 术 语2.0.1 民用建筑工程civil building engineering本规所指民用建筑工程是新建、扩建和改建的民用建筑结构工程和装修工程的统称。2.0.2 环境测试舱 environmental test chamber模拟室环境测试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的污染物释放量的设备。2.0.3 土壤表面氡析出率 radon exhalation rate from soil surface单位面积(m2)上、单位时间(s)析出的氡的放射性活度(Bq)。2.0.4 照射指数 internal exposure index照射

10、指数(I Ra)是指建筑材料中天然放射性核素镭-266的放射性比活度,除以本规程规定的限量200而得的商。2.0.5 外照射指数 external exposure index外照射指数(I r)是指建筑材料中天然放射性核素镭-266、钍-232和钾-40的放射性比活度,分别除以其各自单独存在时本标准规定的限量而得的商之和。I r=CRa/370 +CTh/260 +CK/4200式中:CRa、CTh、CK-分别为建筑材料中天然放射性核素镭-266、钍-232和钾-40的放射性比活度,贝可/千克(Bq/kg)。2.0.6氡浓度 radon consistence实际测量的单位体积空气氡的含量。

11、2.0.7 人造木板 wood-based panels 以植物纤维为原料,经机械加工分离成各种形状的单元材料,再经组合并加入胶粘剂压制而成的板材,包括胶合板、纤维板、刨花板等。2.0.8 饰面人造木板 decorated wood-based panels以人造木板为基材,经涂饰或复合各种装饰材料面层后的板材。2.0.9水性涂料 water based coatings以水为稀释剂的涂料。2.0.10 水性胶粘剂water based adhesives以水为稀释剂的胶粘剂。2.0.11 水性处理剂 water based treatment agents 以水作为稀释剂,能浸入建筑材料和装

12、修材料部,提高其阻燃、防水、防腐等性能的液体。2.0.12 溶剂型涂料 solvent-thinned coatings以有机溶剂作为稀释剂的涂料。2.0.13 溶剂型胶粘剂solvent-thinned adhesives以有机溶剂作为稀释剂的胶粘剂。2.0.14 游离甲醛释放量 content of released formaldehyde 在环境测试舱法或干燥器法的测试条件下,材料释放游离甲醛的量。2.0.15 游离甲醛含量 content of free formaldehyde 在穿孔法的测试条件下,材料单位质量中含有游离甲醛的量。3 材料3.1 无机非金属建筑主体材料和装修材料3

13、.1.1 民用建筑工程所使用的砂、石、砖、水泥、商品混凝土、混凝土预制构件和新型墙体材料等无机非金属建筑主体材料,其放射性指标限量应符合表3.1.1的规定。表3.1.1 无机非金属建筑主体材料放射性指标限量测定项目限量照射指数I Ra 1.0外照射指数I r 1.03.1.2 民用建筑工程所使用的无机非金属装修材料,包括石材、建筑卫生瓷、石膏板、吊顶材料、无机瓷质砖粘接剂等,进行分类时,其放射性指标限量应符合表3.1.2的规定。表3.1.2 无机非金属装修材料放射性指标限量测定项目限量AB照射指数(I Ra) 1.0 1.3外照射指数(I r) 1.3 1.93.1.3 空心率(空隙率)大于2

14、5%的建筑材料,其天然放射性核素镭-226、钍-232、钾-40 的放射性比活度应同时满足照射指数(I Ra)不大于1.0、外照射指数(I r)不大于1.3。3.1.4 建筑主体材料和装修材料放射性指标的测试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主体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的规定。3.2 人造木板与饰面人造木板3.2.1民用建筑工程室用人造木板与饰面人造木板,必须测定游离甲醛含量或游离甲醛释放量。3.2.2 人造木板与饰面人造木板,应根据游离甲醛含量或游离甲醛释放量限量划分为E1类和E2类。3.2.3 当采用环境测试舱法测定游离甲醛释放量,并依此对人造木板进行分类时,其限量应符合表3.2.3的规定。

15、表3.2.3 环境测试舱法测定游离甲醛释放量限量类别限量(mg/m3)E10.123.2.4当采用穿孔法测定游离甲醛释放量,并依次对人造木板进行分类时,其限量应符合表3.2.4的规定。表3.2.4 穿孔法测定游离甲醛释放量限量类别限量(mg/100g,干材料)E19.0E29.0,30.03.2.5当采用干燥器法测定游离甲醛释放量,并依此对人造木板进行分类时,其限量应符合表3.3.4的规定。表3.2.5 干燥器法测定游离甲醛释放量限量类别限量(mg/L)E11.5E21.5,5.03.2.6 饰面人造木板可采用环境测试舱法或干燥法测定游离甲醛释放量,当发生争议时应以环境测试舱法的测定结果为准;

16、胶合板、细木工板宜采用干燥器法测定游离甲醛释放量;刨花板、中密度纤维板等宜采用穿孔法测定游离甲醛含量。3.2.7 环境测试舱法,宜按本规附录A进行。3.2.8 穿孔法与干燥器法,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人造板与饰面人造板理化性能试验方法GB/T17657-1999的规定。3.3 涂料3.3.1 民用建筑工程室用水性涂料,应测定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和游离甲醛的含量,其限量应符合表3.3.1的规定。表3.3.1 室用水性涂料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和游离甲醛限量测定项目限量VOCs (g/L)200游离甲醛 (g/kg)0.13.3.2 民用建筑工程室用溶剂型涂料,应按其规定的最大稀释比例

17、混合后,测定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和苯的含量,其限量并应符合表3.3.2的规定。表3.3.2室用溶剂型涂料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和苯限量涂料名称VOCs (g/L)苯 (g/L)醇酸涂料5505硝基清涂料7505聚氨酯涂料7005酚醛涂料5005酚醛磁涂料3805酚醛防锈涂料2705其他溶剂型涂料60053.3.3 聚氨酯漆测定固固化剂中游离甲苯二异氰酸酯(TDI)的含量后,应按其规定的最小稀释比例计算出聚氨酯漆中游离甲苯二异氰酸酯(TDI)的含量,且不应大于7g/Kg。测定方法应符合国家标准气相色谱测定氨基甲酸酯预聚物和涂料溶液中未反应的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单体GB/T18

18、446-2001的规定。3.3.4 水性涂料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游离甲醛含量的测定方法,宜按国家标准室装饰装修材料 墙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GB 18582-2001 附录A、附录B的方法进行。3.3.5 溶剂型涂料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苯含量的测定方法,宜按本规附录C进行。3.4 胶粘剂3.4.1 民用建筑工程室用水性胶粘剂,应测定其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和游离甲醛的含量,其限量应符合表3.4.1的规定。表3.4.1 室用水性胶粘剂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和游离甲醛限量测定项目限量VOCs (g/L)50游离甲醛(g/kg)13.4.2 民用建筑工程室用溶剂型胶

19、粘剂,应测定其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和苯的含量,其限量应符合表3.4.2的规定。表3.4.2室用溶剂型胶粘剂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和苯限量测定项目限量VOCs (g/L)750苯(g/kg)53.4.3 聚氨酯胶粘剂应测定游离甲苯二异氰酸酯(TDI)的含量,并不应大于10g/kg,测定方法可按国家标准气相色谱测定氨基甲酸酯预聚物和涂料溶液中未反应的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单体GB/T18446-2001进行。3.4.4 水性胶粘剂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游离甲醛含量的测定方法,宜按国家标准室装饰装修材料 墙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GB 18582-2001 附录A、附录B的方法

20、进行。3.4.5溶剂型胶粘剂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苯含量的测定方法,应符合本规附录C的规定。3.5 水性处理剂3.5.1 民用建筑工程室用水性阻燃剂(包括防火涂料)、防水剂、防腐剂等水性处理剂,应测定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和游离甲醛的含量,其限量并应符合表3.5.1的规定。表3.5.1 室用水性处理剂中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和游离甲醛限量测定项目限量TVOC(g/L)200游离甲醛(g/kg)0.53.5.2 水性处理剂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 、游离甲醛含量的测定方法,宜按国家标准室装饰装修材料 墙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GB 18582-2001 附录A、附录B的方

21、法进行。 工程勘察设计4.1 一般规定4.1.1新建、扩建的民用建筑工程设计前,应进行建筑工程所在城市区域土壤中氡浓度或土壤表面氡析出率调查。未进行过土壤中氡浓度或土壤表面氡析出率区域性测定的,必须进行建筑场地土壤中氡浓度或土壤氡析出率测定,并提供相应的测定报告。4.1.2 民用建筑工程设计必须根据民用建筑物的类型和用途,选用符合本规规定的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4.1.3 民用建筑工程的室通风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和民用建筑设计通则的有关规定。4.2 工程地点土壤中氡浓度调查与防氡4.2.1 新建、扩建的民用建筑工程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应包括工程所在城市区域土壤氡浓度或

22、土壤表面氡析出率测定历史资料与土壤氡浓度或土壤表面氡析出率平均值数据。4.2.2 已进行过土壤中氡浓度或土壤表面氡析出率区域性测定的民用建筑工程,当土壤氡浓度测定结果平均值不大于10000Bq/m3或土壤表面氡析出率测定结果平均值不大于0.02Bq/m2s时,且工程场地所在地点不存在地质断裂构造,可不再进行土壤氡浓度测定;其他情况均应进行工程场地土壤氡浓度或土壤表面氡析出率测定。4.2.3 当民用建筑工程场地土壤氡浓度不大于20000 Bq/m3或土壤表面氡析出率测定结果平均值不大于0.05Bq/m2s时,可不采取防氡工程措施。4.2.4 当民用建筑工程场地土壤氡浓度测定结果大于20000 B

23、q/m3且小于30000 Bq/m3,或土壤表面氡析出率大于0.05Bq/m2s且少于0.1Bq/m2s时,应采取建筑物底层地面抗开裂措施。4.2.5 当民用建筑工程场地土壤氡浓度测定结果大于或等于30000 Bq/m3且小于50000 Bq/m3,或土壤表面氡析出率大于或等于0.1Bq/m2s且少于0.3Bq/m2s时,除采取建筑物底层地面抗开裂措施外,还必须按现行国家标准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GB50108中的一级防水要求,对基础进行处理。4.2.6 当民用建筑工程场地土壤氡浓度测定结果大于或等于50000 Bq/m3,或土壤表面氡析出率大于或等于0.3Bq/m2s时,除采取本规4.2.5条防

24、氡处理措施外,还应按照国家标准新建低层住宅建筑设计与施工中氡控制导则GB/T17785-1999的有关规定,采取综合建筑构造防氡措施。4.2.7 当I类民用建筑工程场地土壤中氡浓度大于或等于50000Bq/m3时,或土壤表面氡析出率大于或等于0.3Bq/m2s时,应进行建筑场地土壤中的镭-266、钍-232、钾-40的比活度的测定。当测定结果表明照射指数(I Ra)大于1.0或外照射指数(I r)大于1.3时,工程场地土壤不得作为工程回填土使用。4.2.4 民用建筑工程场地土壤中氡浓度测定方法与土壤表面氡析出率测定方法应按本规附录D进行。4.3 材料选择4.3.1I类民用建筑工程室装修采用的的

25、无机非金属装修材料必须为A类。4.3.2 II类民用建筑工程宜采用A类无机非金属建筑和装修材料;当A类和B类无机非金属装修材料混合使用时,应按下式计算,确定每种材料的使用量:fiIRai1.0 4.3.2-1fiIri1.3 4.3.2-2式中 fi-第i 种材料在材料总用量中所占的份额(%);IRai -第i 种材料的照射指数;Iri -第i 种材料的外照射指数。4.3.3I类民用建筑工程的室装修,必须采用E1类人造木板与饰面人造木板。4.3.4II类民用建筑工程室装修,宜采用E1类人造木板与饰面人造木板;当采用E2类人造木板时,直接暴露于空气的部位应进行表面涂覆密封处理。4.3.5 民用建

26、筑工程室装修,所采用的涂料、胶粘剂、水性处理剂,其苯、游离甲醛、游离甲苯二异氰酸酯(TDI)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含量应符合本规的规定。4.3.6民用建筑工程室装修时,不应采用聚乙烯醇水玻璃墙涂料、聚乙烯醇缩甲醛墙涂料和树脂以硝化纤维素为主、溶剂以二甲苯为主的水包油型(O/W)多彩墙涂料。4.3.7 民用建筑工程室装修时,不应采用107胶粘剂等聚乙烯醇缩甲醛胶粘剂。4.3.8民用建筑工程中使用的粘合木结构材料,游离甲醛释放量不应大于0.12mg/m3,其测定方法应符合本规附录A的规定。4.3.9 民用建筑工程室装修时,所使用的壁布、帷幕等游离甲醛释放量不应大于0.12mg/m3,其

27、测定方法应符合本规程附录A的规定。4.3.10民用建筑工程室装修中所使用的木地板与其他木质材料,严禁采用沥青、煤焦油类防腐、防潮处理剂。4.3.11 民用建筑工程中所用的能释放氨的阻燃剂、混凝土外加剂,氨的释放量不应大于0.1% ,测定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中释放氨的限量GB18588的规定;能释放甲醛的混凝土外加剂,其游离甲醛含量不应大于0.5g/kg,测定方法应符合国家标准室装饰装修材料 墙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GB 18582-2001附录B的规定。4.3.12 I类民用建筑工程室装修粘贴塑料地板时,不应采用溶剂型胶粘剂。4.3.13 II类民用建筑工程中地下室与不与室外直接自然

28、通风的房间室粘贴塑料地板时,不宜采用溶剂型胶粘剂。4.3.14 民用建筑工程中,不应在室采用脲醛树脂泡沫塑料作为保温、隔热和吸声材料。4.3.15 民用建筑工程室装修时,所使用的地毯、地毯衬垫、壁纸聚氯乙烯卷材地板,其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与甲醛释放量均应符合相应材料的有害物质限量的国家标准规定。5 工程施工5.1 一般规定5.1.1 施工单位应按设计要求与本规的有关规定,对所用建筑主体材料和装修材料进行进场验收。5.1.2当建筑主体材料或装修材料进场检验,发现不符合设计要求与本规的有关规定时,严禁使用。5.1.3 施工单位应按设计要求与本规的有关规定进行施工,不得擅自更改设计文件的要求。当需要更改

29、时,应经原设计单位同意。5.1.4 民用建筑工程室装修,当多个房间重复使用同一设计时,宜先作样板间,并对其室环境污染物浓度进行检测。5.1.5 样板间室环境污染物浓度检测方法,应符合本规第6章的有关规定,当检测结果不符合本规的规定时,应查找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5.2 材料进场检验5.2.1 民用建筑工程中所采用的无机非金属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必须有产品的放射性指标检测报告,并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本规的规定。5.2.2民用建筑工程室装修采用天然花岗岩石材或瓷质砖使用面积大于200m2时,应对不同产品、不同批次材料分别进行放射性指标复验。5.2.3民用建筑工程室装修中所采用的人造木板与饰面人造

30、木板进场时,必须有游离甲醛含量或游离甲醛释放量检测报告,并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本规的规定。5.2.4 民用建筑工程室装修中采用的某一种人造木板或饰面人造木板面积大于500m2时,应对不同产品、批次材料的游离甲醛含量或游离甲醛释放量分别进行复验。5.2.5 民用建筑工程室装修所采用的水性涂料、水性胶粘剂、水性处理剂必须有同批次产品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和游离甲醛含量检测报告;溶剂型涂料、溶剂型胶粘剂必须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苯、和游离甲苯二异氰酸酯(TDI)(聚氨酯类)含量检测报告,并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本规的规定。5.2.6当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的产品检测报告项目不全或对检测结果有疑问

31、时,必须将材料送有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5.3 施工要求5.3.1 采取防氡措施的民用建筑工程,其地下工程的变形缝、施工缝、穿墙管(盒)、埋设件、预留孔洞等特殊部位的施工工艺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的有关规定。5.3.2 I类民用建筑工程当采用异地土作为回填土时,该回填土应进行镭-266、钍-232、钾-40的比活度的测定。当照射指数(I Ra)不大于1.0和外照射指数(I r)不大于1.3时,方可使用。5.3.3 民用建筑工程室装修所采用的稀释剂和溶剂,严禁使用苯、工业苯、石油苯、重质苯与混苯。5.3.4 民用建筑工程室装修工程施工时,不应使用苯、甲苯、二甲

32、苯和汽油进行除油和清除旧油漆作业。5.3.5 涂料、胶粘剂、水性处理剂、稀释剂和溶剂等使用后,应与时封闭存放,废料应与时清出室。5.3.6严禁在民用建筑工程室用有机溶剂清洗施工用具。5.3.8 民用建筑工程室装修中,进行饰面人造木板拼接施工时,除芯板为E1类外,应对其断面与无饰面部位进行密封处理。6 验收6.0.1 民用建筑工程与室装修工程的室环境质量验收,应在工程完工至少7d以后、工程交付使用前进行。6.0.2 民用建筑工程与其室装修工程验收时,应检查下列资料:1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工程地点土壤中氡浓度检测报告、工程地点土壤天然放射性核素镭-226、钍-232、钾-40含量检测报告;2 涉与室

33、环境污染控制的施工图设计文件与工程设计变更文件;3 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的污染物含量检测报告、材料进场检验记录、复验报告;4 与室环境污染控制有关的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施工记录;5 样板间室环境污染物浓度检测记录(不做样板间的除外)。6.0.3 民用建筑工程所用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的类别、数量和施工工艺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本规的有关规定。6.0.4 民用建筑工程验收时,必须进行室环境污染浓度检测。检测结果应符合表6.0.4的规定。表6.0.4 民用建筑工程室环境污染物浓度限量污染物类民用建筑工程类民用建筑工程氡(Bq/m3)200400甲醛(mg/m3)0.080.12苯(mg/m3)0.090.0

34、9氨(mg/m3)0.20.5TVOC(mg/m3)0.50.6注:1 表中污染物浓度限量,除氡外均应以同步测定的室外上风向上风空气相应值为空白值。 2 表中污染物浓度测量值的极限值判定,采用全数值比较法。6.0.5 民用建筑工程室空气中氡的检测,所选用方法的测量不确定度不应大于25(置信度95),方法的探测下限不应大于10Bq/m3。6.0.6 民用建筑工程室空气中甲醛浓度的检测方法,应符合国家标准公共场所空气中甲醛测定方法GB/T 18204.26-2000的规定。6.0.7 民用建筑工程室空气中甲醛检测,也可采用现场检测方法,测量结果在0 mg/m3 0.60mg/m3测定围的不确定度应

35、小于或等于25 %。当发生争议时,应以公共场所卫生标准检验方法GB/T18204.26-2000中酚试剂分光光度法的测定结果为准。6.08 民用建筑工程室空气中苯的检测方法,应符合本规附录B的规定。6.0.9 民用建筑工程室空气中氨的检测方法,应采用国家标准公共场所空气中氨测定方法GB/T 18204.25-2000或国家标准空气质量 氨的测定 离子选择电极法方法GB/T14669-93进行测定。当发生争议时应以国家标准公共场所空气中氨测定方法靛酚蓝分光光度法GB/T 18204.25-2000的测定结果为准。6.0.10 民用建筑工程室空气中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的检测方法,应符合本

36、规附录E的规定。6.0.11民用建筑工程验收时,应抽检有代表性的房间室环境污染物浓度,抽检数量不得少于5% ,并不得少于3间;房间总数少于3间时,应全数检测。6.0.12民用建筑工程验收时,凡进行了样板间室环境污染物浓度检测且检测结果合格的,抽检数量减半,并不得少于3间。6.0.13民用建筑工程验收时,室环境污染物浓度检测点数应按表6.0.13设置:表 6.0.13 室环境污染物浓度检测点数设置房间使用面积(m2)检测点数(个)5050、100100、500500、10001000、3000300012不少于3不少于5不少于6不少于96.0.14 当房间有2个与以上检测点时,应取各点检测结果的

37、平均值作为该房间的检测值。6.0.15民用建筑工程验收时,环境污染物浓度现场检测点应距墙面不小于0.5m、距楼地面高度0.81.5m。检测点应均匀分布,避开通风道和通风口。6.0.16民用建筑工程室环境中甲醛、苯、氨、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浓度检测时,对采用集中空调的民用建筑工程,应在空调正常运转的条件下进行;对采用自然通风的民用建筑工程,检测应在对外门窗关闭1 h后进行。 在对甲醛、氨、苯、TVOC取样检测时,装饰装修工程中完成的固定式家具,应保持正常使用状态。6.0.17 民用建筑工程室环境中氡浓度检测时,对采用集中空调的民用建筑工程,应在空调正常运转的条件下进行;对采用自然通风的

38、民用建筑工程,应在房间的对外门窗关闭24 h以后进行。6.0.18 当室环境污染物浓度的全部检测结果符合苯规的规定时,可判定该工程室环境质量合格。6.0.19 当室环境污染物浓度检测结果不符合本规的规定时,应查找原因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并可对不合格项进行再次检测。再次检测时,抽检数量应增加1倍,并应包含同类型房间与原不合格房间。再次检测结果全部符合本规的规定时,应判定为室环境质量合格。6.0.20 室环境质量验收不合格的民用建筑工程,严禁投入使用。 附录A 环境测试舱法测定材料中游离甲醛释放量A.0.1 环境测试舱的容积应为140m3。 A.0.2 环境测试舱的壁材料应采用不锈钢、铝(磨光或抛

39、光)、玻璃等惰性材料建造。 A.0.3 环境测试舱的运行条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温度:23士1; 2 相对湿度:45士5%; 3 空气交换率:1士0.05次h; 4 被测样品表面附近空气流速:0.10.3m/s; 5 被测样品表面积与环境测试舱容积之比为1:1; 6 测定饰面人造木板等材料的游离甲醛释放量前,测试舱洁净空气中甲醛含量不应大于0.006mg/m3。 A.0.4 测试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测定饰面人造木板时,除直接用整块材料进行测试外,用于测试的板材均应进行边沿密封处理; 2 应将被测材料垂直放在测试舱的中心位置,板材与板材之间距离不应小于200mm,并与气流方向平行; 3 测试

40、舱法采样测试游离甲醛释放量每天测试1次。当连续2d测试浓度下降不大于5 时,可认为达到了平衡状态。以最后2次测试值的平均值作为材料游离甲醛释放量测定值; 4 如果测试第28d仍然达不到平衡状态,可结束测试,以第28d的测试结果作为游离甲醛释放量测定值。 A.0.5 采样方法。空气取样和分析时,先将空气抽样系统与环境测试舱的空气出口相连。两个吸收瓶中各加入25mL蒸馏水,开动抽气泵,抽气速度控制在2L/min左右,每次至少抽取100L空气。 A.0.6 游离甲醛释放量测定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1所用仪器、试剂配制应符合人造板与饰面人造板理化性能试验方法GB/T176571999的规定;2 空气抽样

41、系统包括:抽样管、2个100mL的吸收瓶、硅胶干燥器、气体抽样泵、气体流量计、气体计量表;3 校准曲线和校准曲线斜率的确定,应符合人造板与饰面人造板理化性能试验方法GB/T176571999的规定;4 测定:从2个吸收瓶中各取10.0mL分别移入50.0mL具塞三角烧瓶中,再加入10.0mL乙酰丙酮溶液和10.0mL乙酸铵溶液,摇匀,上塞,然后分别放至40的水浴中加热15min,再将溶液静置暗处冷却至室温(约1h)。用分光光度法在412nm处测定吸光度,同时做试剂空白;5 计算:吸收液的吸光度测定值与空白值之差乘以校正曲线的斜率,再乘以吸收液的体积,即为每个吸收瓶中的甲醛量。2个吸收瓶的甲醛量

42、相加,即得甲醛的总量。甲醛总量除以抽取空气的体积,即得每立方米空气中的甲醛量,以mg/m3表示。空气样品的体积应通过气体方程式校正到23C时的体积。附录B 室空气中苯的测定B.0.1 原理本测定方法主要依据GB/T 11737居住区大气中苯、甲苯和二甲苯卫生检验标准方法 气相色谱法。空气中苯用活性炭管采集,然后经热解吸或二硫化碳提取,用气相色谱法分析,以保留时间定性,峰高定量。B.0.2 仪器与设备1 采样器采样过程中流量稳定,流量围0.10.5L/min。2 热解吸装置能对吸附管进行热解吸,解吸温度、载气流速可调。3 气相色谱仪配备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4色谱柱毛细管柱或填充柱。毛细管柱长30

43、m50m,径0.53mm或 0.32mm石英柱,涂覆二甲基聚硅氧烷或其他非极性材料;填充柱长2m、径4mm不锈钢柱,填充聚乙二醇6000-6201担体(5:100)固定相。5 注射器1L、10L、1mL、100mL注射器若干个。6 电热恒温箱适用B.0.5热解吸后手工进样的气相色谱法,可保持60恒温。B.0.3 试剂和材料:1 活性炭吸附管装100mg椰子壳活性炭吸附剂的玻璃管或壁抛光的不锈钢管,使用前应通氮气加热活化,活化温度为300350,活化时间不少于10min,活化至无杂质峰。2 标准品苯标准溶液或标准气体。3 载气氮气 (纯度不小于99.999%)。B.0.4 采样:应在采样地点打开

44、吸附管,与空气采样器入气口垂直连接,调节流量在0.3L/min 0.5 L/min的围,用皂膜流量计校准采样系统的流量,采集约10 L空气,记录采样时间、采样流量、温度和大气压。采样后,取下吸附管,密封吸附管的两端,做好标识,放入可密封的金属或玻璃容器中。样品可保存5d。注:采集室外空气空白样品,应与采集室空气样品同步进行,地点宜选择在室外上风向处。B.0.5 气相色谱法:色谱分析条件可选用以下推荐值,也可根据实验室条件制定最佳分析条件:填充柱温度90或毛细管柱温度60;检测室温度150;汽化室温度150;载气氮气,50mL/min。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选用热解吸气相色谱法或二硫化碳提取气相色谱法其中的一种:方法一:热解吸气相色谱法标准系列:准确抽取浓度约1mg/m3的标准气体100mL、200mL、400mL、1L、2L通过吸附管。用热解吸气相色谱法分析吸附管标准系列,以苯的含量(g)为横坐标,峰高为纵坐标,分别绘制标准曲线。1)热解吸直接进样的气相色谱法:将吸附管置于热解吸直接进样装置中, 350解吸后,解吸气体直接由进样阀进入气相色谱仪,进行色谱分析,以保留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