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练声_呼吸功法与播音练声.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48839082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4.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播音练声_呼吸功法与播音练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播音练声_呼吸功法与播音练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播音练声_呼吸功法与播音练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播音练声_呼吸功法与播音练声.docx(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播音练声_呼吸功法与播音练声 播音气息训练,其实就是变更呼吸习惯的训练,对于练习者来说,始终是一个破与立的过程。养生功练气为益寿,而播音练气为发声。二者适当相融有百利而无一害,对健康大有好处。 播音发声训练,不论是吐字还是气息,都存在某种相反的规律。我们平常说话常用的那部分器官,要尽量使其放松,而平常说话不用的部分器官,却要尽量激发其敏捷程度。比如吐字训练,强调的是开槽牙、挺软腭、上唇及舌前部中纵线的独立性和敏捷性。这些对于播音发声来说,是特别重要的技能,未入门者说话时却很少训练,其目的是为了在口腔上部建立一个控纵有度的回音壁,使声音产生自然的口腔共鸣,平常说话常用的下巴和喉部,却一再强调须要

2、尽可能地放松。而要做到这些,离不开播音发声中气息训练的协作,播音发声训练的胸腹联合式呼吸,要求以丹田为轴心,放松肩胸、喉部,最终建立一个中间松、两头紧的正确的发声系统。呼吸限制的基本要求:呼吸时要吸得多、用得少,简洁说就是稳劲、长久、自如。 第一,用穴位滑动感去稳定呼吸限制 要全面理解呼吸的内涵。生理学上将气息从口鼻到肺部一呼一吸的过程,称为外呼吸;而通过血液循环完成人体各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称为内呼吸。从整体的角度来看:由口鼻吸入的气息,最终是由体内细胞完成气体交换的。气息从口鼻不是吸入肺底,而是吸至通体细胞。在发声训练过程中,不断捕获这样的感觉,对限制呼吸状态大有帮助。 在练声时,首要

3、一点是精神集中。静坐或站立时,要把精神集中在小腹部位(下丹田,脐下约一寸三分处),要防止“心猿意马”。怎样入手呢?应当平常就不要乱想,静坐时全副精神集中在小腹,假如妄念又起,就再放下,反复练习。久而久之,妄念自然会渐渐削减,达到无念的境界。其次是体会“缘督以为经”,这里的“督”是指人体内顺脊而上的中脉。内气自丹田下沉至会阴穴,再往后从尾闾关(尾巴骨处),循夹脊关(肾穴处),至上嘴唇,谓之“督脉”。然后再由下嘴唇到胸部到丹田,至会阴处,谓之“任脉”。还有一种方法,将两眼轻轻闭合,而用“数息”的方法,一呼一吸叫做“一息”,从一数到十,周而复始,使精神自然集中,这叫做“心息相依”。庄子的“心斋法”是

4、这样说明“听息”的:凡是呼吸系统正常、呼吸不发生障碍的人,鼻息都没有声音,但是自己却知道鼻中气息一出一入,或慢或快,或粗或细,纵然是聋子也会有所感觉,所以说“听之以心”。要保持吸气的感觉呼气,吸气是感觉气从后背吸入、从全身毛细血管吸入、像闻花那样吸气等等。我们借鉴气功练习的方法,从穴位滑动的感觉去做呼气和吸气的练习,或许更简单找到限制支点。 其次,让状态松弛成为本能 播音员、主持人发声训练要求具有松弛的状态,可以说明为,人的心理和生理的充分松弛(不是松懈),心理与生理保持原来面目的自然运动状态,也是人的一种正常发挥的状态。只有实现心理放松,才能使大脑保持高度的调整实力;实现肌肉组织放松,才能运

5、用气发声,各部位有机地、自然地、协调协作运动,使肌肉产生弹性,从而使声音具有弹性。 首先,借鉴庄子外篇达生中举过的一例:醉者坠车,虽受伤而不致死。是因为醉中意识朦胧,虽坠车而不知坠车,虽损害而不知损害,这种不知不觉浑然的状态便是“神全”。而保守纯和之气,不在智巧果敢之列,因为智巧果敢是有意识的指导,而“纯气之守”是不自觉的。“神全”的人自觉未被侵入,纯和之气未受侵害,这与练气用功的放松、入静,归于自然的状态同一道理,都是潜意识在发挥作用的心理现象。现代心理学探讨也证明:潜意识是一种具有剧烈心理能量的负荷体。其二,“辟谷”作为一种短期现象在气功界是认可的。在“辟谷”期间,练功者不但可以不吃不喝,

6、而且“其息深深”的练气功者,用的是胎式呼吸,而特别人所说的用喉呼吸(胸式呼吸)。不过气功界的“守窍”部位颇有差异,“至人之息以踵”就是强调从脚后跟吸气。而体会这些,对播音练气则有着很好的借鉴。其三,播音发声训练中,许多练习是靠意念调控的。思想高度集中于内心而“凝神”,从而体会一种可以传导外气的“意念力”。 练声时,不能放松的缘由是多种多样的,一是不懂发声方法,以为发声就是用力。二是心理惊慌,如怕发不好、发不准等。三是肌肉组织和发声器官不放松。这是习惯,或者是发声意识太强造成的。当我们把练声的目的淡化,留意力放在气感的培育和穴位的滑动上,时间长了就会渐渐顿悟。 第三,找到适合练声的气感 依据气功

7、理论:所谓气感,就是由人体内一系列生理活动所引发的感觉,而这一系列的生理活动,却并非由思维中枢所干脆驱动,因而这种气感对于人体思维中枢来讲,就是体内组织自发活动的结果。而这种体内组织的自发活动也就是内气活动,其特点就是循经络发展。人体生命活动的精气神,合乎自然而生生不息,而播音练声的目的性很强,当练声者觉得不好驾驭状态时,适当借鉴气功方法,对限制技能向深度拓展有肯定的帮助,而无须深厚的气功功力。本人经过一段时间体会,将其与播音练气结合,总结了如下体会: 第一步,留意吸气。经过后天训练,起先领悟腹壁站定,而且对气沉丹田、肩胸、喉部、下巴放松,和上腭、软腭等“回音壁”坚挺的状态,渐渐有所体会,吸气

8、时就要体会气流按穴位滑动,从人中到神庭、百会至玉枕沿脊柱下行,至肾俞渐渐集中到丹田。这样再体会像闻花那样吸气、从后背吸入,进而感觉气息从毛细血管吸入,就更加稳定、长久、自如。其次步,留意疏通任脉,使气根稳定在丹田。呼气过程中气流是上行的,随着肺中气息量削减,丹田的限制力要渐渐加强,这时要体会真气和上行的呼气气流相反,沿任脉一步步下趋丹田的感觉,练得时间长了,会体会到真气随脏器在丹田部位呈良性循环。第三步,在呼气时,还应留意气息呼出时的穴位滑动,即从丹田上行至胸部支点,然后至玉枕、百会、人中。心窝部真气旺盛起来,就要充溢下丹田,补充先天真气。 情动于内、声发于外,情是内涵、声是形式。情动则心动,血液循环改变了,气息也就水到渠成地改变了。驾驭正确的发声方法、驾驭理论学问,还要有练功的毅力。气息功力的深浅,与呼吸训练的方法、训练的规律性和长久性有关。稳劲、长久、自如是播音发声气息限制的三个层次,而要驾驭每个层次的限制技能也非一日之功,练气时的感觉往往很难正确把握,在始终保持松弛的状态下,按部就班、逐步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