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新教材书上复习资料.doc

上传人:z**** 文档编号:48830821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新教材书上复习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新教材书上复习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新教材书上复习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新教材书上复习资料.doc(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P4、尼罗河流域的自然环境对古代埃及文明的影响:1、尼罗河定期泛滥,为古代埃及的农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2、尼罗河便于航行,为古代埃及的统一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3古代埃及人观察尼罗河泛滥,发现其规律,开展起天文学,如制定了太阳历。P6、第一条:它虽然有原始的“同态复仇痕迹,但反映了法典的公正观念,但这种公正主要表达在身份和社会地位相同人之间。第二条: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里,社会地位高的阶级对于社会地位低的阶级享有特权。第三条:反映了当时社会奴隶主为了维护自身的权益,采用的刑罚十分残酷。第四条:反映了当时奴隶主的特权受到法律的保护。这些规定通现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精神是不同的,与现代法律相

2、比,它所表达的法律公平十分有限,主要为奴隶主阶级效劳的。P7、古代北非和西亚产生过哪些古老的文字?它们对世界语言文化的开展有什么奉献?古代北非和西亚产生了象形文字、楔形文字、字母文字等。文字的出现有力的推动了文化的开展。尤其是腓尼基字母文字的出现,为以后欧洲的字母文字奠定了根底。P8、课文中婆罗门宣扬造物主创造等级说的目的在于维护高级种姓的统治。理发师儿子的故事反映了当时不同种姓之间壁垒清楚、等级森严的社会状况。随着社会的开展,种姓制度逐渐成为社会前进的障碍,激化社会矛盾。P12、周朝时人们的社会地位和权利是由其统治阶级血缘关系的远近决定的。与现代社会的根本差异在于,现代社会人们的社会地位主要

3、取决于个人的学识、能力和才干等;在现代法治社会中,公民拥有平等的根本权利。P14、1、从地理位置看,齐国处于中原东面,较少遭到各诸侯国的包围封锁;临近大海,物产丰富。2、从个人因素看,齐恒公不计前嫌,善于用人;虚怀假设谷,擅于吸纳别人的正确意见。3、从实力、谋略来看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军制内政,开展经济,使齐国强大起来;打出“尊王攘夷旗号,树立威信。P15、“城门立木,取信于民的作用?使商鞅得以取信于民,增强了改革的信度,有利于各项改革措施的推行。“城门立木,取信于民的意义?从“以史为鉴的角度看,改革会遇到各种阻力,人们难免有观望、等待和逃避的心态,只有通过“取信于民才能显示改革者的决心,排除人

4、们的观望情绪,推动改革的顺利实施。从公民教育的角度看,商鞅的做法对于学生学会如何做人也有启示:做老实的人,不说假话、谎话,说到做到。P16、老子的这番话的意思是,柔软的事物得以长久保存,而刚烈的事物很容易夭折,这反映了老子以柔克刚的思想以及对立双方相互转化的思想。反映这种思维方式的成语有:积少成多、转败为胜、无中生有、苦尽甘来、否极泰来、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等等。P17、孟子的核心观点是主张“仁政“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道德准那么。庄子的核心观点是主张重视人的天性,顺其自然。墨子的核心观点是“非攻,“兼爱,反对战争,主张爱一切人、互助友爱。韩非子的核心观点是主张变法,重视

5、法律,主张加强君主的威权。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图强,打击旧贵族,强化国君权力;同时,为了应付战争,统治者向百姓征收沉重的赋税,要求百姓服沉重的兵役、徭役,导致阶级矛盾激化,法家主张严刑峻法、中央集权的思想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所以受到秦国统治者的重视。P18、雅典的民主制度并不像伯利克里那样的美好,他的话仅说对了一局部。因为,雅典民主制的实际上具有两重性:从积极的方面看,使公民主动积极地参政议政,它具有专制统治所不具备的特点和优点,使公民得以享受更多的权利;从消极的方面看,这一民主制度建立在奴隶制根底上,占人口多数的奴隶、妇女和外国人并没有任何政治权利。P21、亚历山大帝国幅员大致包括今天的希

6、腊、马其顿、保加利、埃及、约旦、阿尔及利亚、阿尔巴尼亚、塞浦路斯、土耳其、黎巴嫩、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约旦、伊拉克、科威特、伊朗、巴基斯坦、阿富汗大局部和印度的小局部。希腊文化传播到这些国家或地区,促进了这些国家文化的开展亚历山大帝国虽然短暂,但它是希腊城邦制度的终结,又是希腊文明的传播者,也是东西方文明交融的促进者。亚历山大帝国使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东方文化渗透到西方,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融。P23、武力征服,古代罗马人尚有尚武精神,骁勇善战,战术高超。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希腊、土耳其、埃及、利比亚、突尼斯、摩洛哥、阿尔及利亚、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国家。P25、古罗马的建筑主要有哪些种

7、类?一、宗教建筑,如神庙、祭坛等;二、公共建筑,如广场、剧场、斗兽场、浴场等;三、纪念性建筑,如记功柱、凯旋门等;四、道路工程建筑,如桥梁、道路、高架水道;五、宫殿等。罗马建筑的主要特点:规模宏大、类型多样、庄严厚重、喜用柱子和拱券结构、建筑与艺术紧密结合、公路四通八达。P27、P28、1处于温带,气候条件适宜早期人类生存。2临近大河流域,有充足的水源。3除位于岛屿上的克里特文明外,其他几个文明区域都位于河谷或河流冲积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利于农作物的生长。4克里特岛自然环境优越,农业以谷物、橄榄、葡萄种植为主,同时也充分利用海洋优势开展对外贸易,促进了区域的繁荣。P28、概括出三项人

8、类跨入文明时代的主要标志?国家、文字、国家机构与制度P29、1古希腊位于巴尔干半岛南部,包括希腊外乡、爱琴海地区和小亚细亚三大局部,三面环海,交通便利。古希腊人利用当地丰富的物产和便利的航海条件,向海外输出橄榄油、酒、布匹等产品,输入大量的粮食和物资,商品贸易和城市经济繁荣。(2) 希腊的民主政治是建立在奴隶制制度的根底上的,广阔奴隶为希腊的繁荣作出了很大奉献。(3) 古希腊占大多数人口的奴隶、妇女和外邦人没有任何政治权利,真正能够享受这种民主的人只占少数。(4) 古希腊的城邦民主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商品贸易和交流,为商业经济的繁荣提供了制度保障。P30、自我测评1、 古代埃及的太阳历;古代西

9、亚七天一星期制度;古代西亚的字母文字;古代印度的佛教和0到9的十个数字符号。2、 1孔子重视礼,重视不同社会等级、社会身份的人之间的关系和秩序,而西周时期完善的礼乐制度恰恰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工具。2从积极的方面说,礼乐制度起到了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从消极方面来说,礼乐制度表达了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一面,压抑了人的个性和创造力。5、古希腊:政治制度:雅典的民主制度,成为是西方民主政治的源头哲学:现代西方人所使用的“哲学一词就来自古希腊语,原意是“热爱智慧。科学:阿基米德 的杠杆定律和浮力定律。文学:?荷马史诗?是世界闻名的长篇文学作品。戏剧:古希腊是欧洲戏剧的故土,诞生了“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和“喜剧

10、之父阿里斯多芬。体育: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起源可上溯到古代希腊,马拉松赛跑也起源于那里。美术:?掷铁饼者?是公元前5世纪希腊雕塑家米隆的代表作之一。古罗马法律:罗马法是影响广泛而深远的古代法律体系,成为近代很多西方国家法律的根底。 语言、文字:拉丁语广泛传播,拉丁字母是目 前世界上流传最广泛和最通用的字母,现在的很多语种都从拉丁语演化而来。建筑:现代许多建筑沿袭了古希腊、古罗马的石制柱廊和拱券式等结构。P32、查理这位几乎统治整个西欧的国王,为什么要跪教皇面前接受加冕?教皇为查理加冕,这一事件意味着什么?查理为了稳固统治,积极争取基督教的支持;基督教会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需要借助查理的势力,

11、此事件标志着教权与王权之间相互利用的关系及其联盟的建立,为基督教在西欧的广泛传播提供了条件。欧洲的封建制度是怎样形成的?连年的征战迫使农民深受其苦,许多破产的农民被迫投靠大封建主,成为依附于封建主的农奴,同时,国王和大封建主把土地层层分封给臣下,形成了封建主之间的封主与封臣关系,西欧封建制度随之形成。P33、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由于封建等级制度是因土地的层层分封而形成的,各级封君与封臣之间都互有义务。所以,封臣即附庸只成认自己直接受封的领主为封主,而对自己封主的封主却没有臣属关系。所以,中世纪的西欧出现了“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现象。这种复杂的关系,在封建主之间“造成一团乱麻般的

12、权利和义务,使封建主之间不断发生争夺和混战。P33、法兰克国王与教会之间为什么会建立起合作的关系?教会宣扬的“君权神授观念可以论证国王地位的合法性,维护教会的权威;而国王可以通过物质、军事等力量来维护教会的权威。它们之间相互利用,借助对方的力量稳固自己的统治。P35、画面上的巴黎街道两侧都有哪些行业?上面的情景说明了什么?有裁缝店、理发店、皮货店和杂货店等,这说明了当时巴黎商业、手工业和效劳业的繁荣与兴旺。P37、伊斯兰教的产生与阿拉伯半岛的统一之间有什么关系?伊斯兰教用一神教取代阿拉伯人原始的多神宗教,适应统一的需要。?古兰经?对国家建立后的伊斯兰社会的政治、法律、道德标准等产生重要影响。伊

13、斯兰教创立和传播的过程就是阿拉伯半岛统一、阿拉伯国家建立的过程。P39、阿拉伯在东西方交流中起了什么作用?古代阿拉伯人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纽带和桥梁,把中华文明传到西方,又把西方文化传到中国。这是由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的。公元8世纪中叶,阿拉伯帝国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帝国东北和唐朝的边境相连,当时唐朝时世界上强国;帝国的最西边境和欧洲的法国相连。这样,阿拉伯人把唐朝的文化传到欧洲,又把欧洲的文化传到中国。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有什么突出的特点?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在当时处于领先地位,具有融合精神。一方面,阿拉伯帝国地跨亚、欧非三大洲,促进了伊斯兰文化的传播,推动了帝国范围内不同地区文化的融

14、合。另一方面,它是在吸收、消化原埃及、两河流域、波斯帝国和希腊罗马文化的根底上形成的,既有鲜明的特点,又很很强的包容性。阿拉伯半岛地处亚、非、欧三洲之间,这种优越的地利位置,使其既有条件吸取三大洲优秀的文化成果,促进阿拉伯文化的开展,又能成为三洲沟通和交流的桥梁。中古阿拉伯学者取得了哪些成就?文化创新方面的奉献:1、清真寺是阿拉伯建筑艺术的典范。麦加大清真寺是伊斯兰教第一大圣寺;克尔白神庙是前来朝觐的穆斯林必须拜谒之地。2、数学,改造印度人创造的从0到9的计数法;现代“代数学一词来自阿拉伯文;“代数学之父花拉子密。3、阿拉伯医学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拉齐斯的?医学集成?,伊本西那的?医典?

15、被译成拉丁文,长期被西方人视为医学指南。4、文学?一千零一夜?。5、天文学、化学取得很高成就。传播文化方面的奉献:1、 传播阿拉伯数字。2、把古希腊、罗马及印度的著作翻译成阿拉伯文,为日后文化传播奠定了根底。3、把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和火药等重大创造传播到欧洲。2、 阿拉伯文化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了什么作用?阿拉伯文化起到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桥梁作用。P40、天皇似乎日本国君主的尊称,是由最高统治者“大王改称而来。日本史书记载第一任日本天皇是被神化的神武天皇,传说是天照大神的后裔。明治维新之后倒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天皇是真正的最高统治者。在当今日本,天皇依然是象征性的国家元首。P42、日本民

16、族有强烈危机意识,具有善于学习、坚忍服从等特点。宫城都坐北朝南,都有东西两市、棋盘式街道,朱雀大街名称与走向相同,等等。平城京的唐招提寺是唐代高僧鉴真东渡日本后主持兴建的。P46、自我测评2、 欧洲中世纪封建制度最大特征表现于封建庄园制度、封建农奴制度和封建等级制度,以及基督教的作用和影响。5、 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6、公元前6世纪释迦牟尼亚洲地区1世纪耶稣欧洲、北美7世纪默罕默德亚非地区7、 基督教的圣诞节、佛教的腊八节、伊斯兰教的开斋节8、 政治上,改革行政制度,实行中央集权;经济上,土地收归国有,国家定期按人口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原来被贵族控制的农民转为国家

17、公民。改革后,日本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农业繁荣,手工业开展,商业活泼。701年,日本参照中国的律令制度,编订了日本第一部律令法典,作为治国的根底。大化改新是日本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改革。改革后,日本成为依靠“律令实行统治的天皇制中央集权国家。P51、指统一法律、计量单位、车轮距、文字,这是发生在秦统一六国之后的历史事件,对稳固统一国家统一、促进地区间经济文化交流有着重要意义。P53、秦法律名目繁多,刑罚残忍,百姓苦不堪言,从而导致矛盾激化,人民起来对抗。P54、破釜沉舟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四面楚歌P57、传播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会产生哪些积极和消极影响?一方面,确立了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地位

18、;另一方面,这种只开展一家学术,限制其他各家学术思想的做法,对学术开展非常不利。P61、中国、乌兹别克斯坦、阿富汗、伊朗、土库曼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天山、昆仑山、帕米尔高原、伊朗高原和塔克拉玛干沙漠P64、纸的创造和使用对人类文明的开展有什么意义?1、 造价低廉,容易推广,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有利于文化的普及。2、纸面平整光滑,便于书写成文3、纸质轻薄,便于装订、携带和保存,有利于人类文化的保存和传播。2、 P69、由于丝绸之路不仅有干线,还有许多支路,而且随着时代的变迁,政治、宗教形势的演变,各条路线在不同时期的重要作用不同,并且不断有新的道路开辟。因此,让学生结合今天的世界政治地图比照课文中

19、的丝绸之路示意图,说出大致的国家或者地区即可,如中国、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土耳其和意大利等,不追求全面。外交上,西汉政府分别于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派张骞出使西域。军事上,西汉政府派卫青、霍去病攻打匈奴,公元前121年,汉朝击败匈奴,占领河西走廊。行政上,西汉在击败匈奴后,先后设置酒泉、张掖、武威和敦煌四郡;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府。长城对于汉朝向西开拓推进和保障丝绸之路通畅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西汉所采取的保护丝绸之路的措施发挥了作用。丝绸之路的通畅推动了沿线区域的经贸开展以及民族的融合,同时也稳定了长城沿线地区的社会秩序。P70、从邮政的内容方面来说,?驿使图?反映了当时

20、邮政的根本要素:如邮递人员驿使、邮递物品尺牍文书、邮递工具驿马等,它是我国古代邮政制度的活生生的物证。从邮政的意义来说,邮政保证和促进不同区域间的物品和信息交流,而?驿使图?等画像砖正是出土于中国历史上经济、政治和文化交流最具代表性的通道之一丝绸之路。P72、自我测评1、 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有:政治上,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上废除分封制,统一采用郡县制。经济上,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文化上,统一文字;思想上,焚书坑儒。为了提高中央政令和军事行动的效率,还修筑了驰道。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有:公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的势力,建立刺史制度,以加强监察制度;采用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在长安设

21、立太学,在地方上设立官学,以培养后备官员。3、 汉武帝以前,对匈奴实行退让和亲的政策,到汉武帝时期,对匈奴实行大规模的武力还击。这种政策变化,自然和汉武帝的雄才大概有关,但归根到底还是取决于西汉国力的增强。4、 4、这幅壁画说明,汉代北方游牧地区受中原农耕文明的影响,已经有了农耕生活,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民族交融的状况。5、 这两那么史料说明,汉朝时,中国的丝织品、陶器等商品通过丝绸之路,到达了西方。丝绸之路沟通了亚欧两大洲,是东西贸易的重要通道,在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史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6、 ?史记?由本纪、世家、表、书、列传组成。“本纪依照时间顺序记述帝王的言行政绩;“世家记载诸

22、侯;“表用来简列时事;“书那么记述制度;“列传主要是人物传记。P75、袁绍刚愎自用,失于谋略,不肯听人建议;曹操精于谋略,从善如流,而且以诚待人,能宽容人。曹操“挟天子而令诸侯,拥有袁绍所没有的政治优势。P76、从统一与分裂的角度来看,三国鼎立是一种倒退。这是因为国家统一有利于社会稳定、经济开展、文化繁荣,国家分裂会加剧地方矛盾,给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不利的影响。但从大规模分裂与局部统一的角度来看,三国鼎立又是一种历史进步。这是因为,东汉末年,十几个豪强势力的割据使东汉实际上已是一个分裂的国家,三国中的魏国实际上是在消灭了北方的割据势力、实现北方地方统一的根底上建立的,吴国和蜀国也是如此。这

23、样的局部统一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开展,所以是一种历史的进步。P77、简要分析苻坚不能统一江南的原因。从前秦方面看,前秦军队的民族成分复杂,当时民族融合的程度不深,其他民族不满于建立前秦的氐族的统治,希望秦军失败,以摆脱氐族贵族的控制,秦军中的汉人更是希望东晋的汉族军队能够打胜仗。此外,前秦军队指挥不当,展现过长也是失败的原因。从东晋方面看,广阔将士在保卫江南、恢复中原思想的鼓励下,士气高昂;将领足智多谋,指挥得当,也是能够取胜的重要条件。P79、司马迁描述的汉代江南,人烟稀少,耕作方式落后,商品交换很不兴旺,物质生活水平比拟低,但贫富分化的程度也低;而?宋书?所描述的南朝时期的江南,人口众多,物

24、产丰富,丰收年头,一年的收获的粮食能满足几个郡人口的需要。发生这种变化是因为,汉代的江南尚未开发,魏晋以来江南已逐渐得到开发。从自然条件来说,黄河流域农业生态环境在魏晋时期迅速恶化,而江南地区有开展经济的优越条件;从人口方面来说,大量的北方人口迁往江南,为江南的开展提供了劳动力;从技术条件来说,北方人口的南迁,为江南的开展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此外,从社会状况来说,江南地区的战乱比拟少,社会秩序比拟安定。这些因素共同促成了江南地区的进步与变化。P80、今天人们普遍看到的蒸馍、烙饼、馅饼、面条和油炸饼等食物,原是北方少数民族的食物,后来,中原的汉族也普遍食用,又逐渐传到南方,成为很受欢送的饮食。P8

25、1、1胡服、汉服有什么区别?汉服宽袍大袖,胡服窄衣小袖2在生活中,胡服、汉服哪一种服装比拟便利?胡服3既然胡服比拟便利,孝文帝为什么要改穿汉服?当时统治者向往汉族的生活方式4为什么说这一改革大大加快了北方民族融合的步伐?民族组成的四个要素:共同地域、共同语言、共同的经济生活、共同的文化和心理素质。孝文帝迁都洛阳,使大批鲜卑人入居中原,民族地域进一步打破。语言、服饰、风俗、籍贯等方面的改变,有利用于民族意识和民族感情的融合。通婚更是造成民族在血统上的混合。这些都大大加速了北方各民族的融合,为隋、唐重新实现统一准备了条件。P82、汉服宽袍大袖,胡服窄衣小袖。鲜卑族服装和姓氏的变化说明了他们在生活习

26、俗上受到了汉族文化的影响。孝文帝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他以后的北魏皇帝均以“孝为谥号,说明了北魏皇室已接受了儒家思想。P88、评价大运河:利:大运河的开通,解决了南北的水路交通问题,有力的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开展,对于稳固统一和推动沿岸地区的城镇开展起到重要的作用。直到今天,大运河的某些河段依然承当着水路运输的作用。弊:隋炀帝为开凿大运河的目的是加强对南方的控制,搜刮更多江南的财富,满足自己乘龙舟巡游江南的愿望。征发了大量民工,消耗了巨大的财力、物力,给当时的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P89、以铜作为镜子,可以整理衣冠;以历史作为镜子,可以总结历代兴衰的经验教训;以人作镜子,

27、可以知道自己的得失。我常常通过这三面镜子,来防止自己犯错误。魏征死了,我也失去了一面镜子。唐太宗把魏征比作镜子,通过魏征来了解自己的得失。反映了唐太宗善于以史为鉴,善于用人,虚心纳谏,勇于改正的治国风范。P94、图4-30描绘的是唐僧取经的故事。P97、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从礼仪的角度讲应该用“敲,从意境的角度看,用“敲字更能衬托出静中有动的意境。这个故事说明了唐朝诗人对诗歌的热爱以及做事情应该反复推敲。P99、君臣礼仪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君臣礼仪的变化,反映了北宋中央集权的加强。你如何看待“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观点?从历史上看,这种观念反映了宋初的崇文抑武政策,它在客观上推动了

28、文化教育的开展。但是,从历史影响上看,它强化了“为当官而读书的观念。P101、澶渊之盟的订立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对宋来说是屈辱的盟约;另一方面,也说明宋辽实力的均衡,盟约的签订保持了一百多年相对和平的局面,双方的经济、文化都得到开展。P101、契丹文化对汉族文化的影响:乳酪本领游牧民族的主要食品,随着契丹南下,乳酪传入中原。契丹的服饰传入中原后,仿效者甚多,宋朝皇帝曾下诏禁止效仿,但阻挡不了契丹服装在中原的流行。幽燕地区的汉族和契丹人经常通婚,不少汉人为儿孙起契丹名字。P102、重视儒学,开设科举,模仿中原的政治制度,模仿汉字创造本民族的文字。P105、资料1、反映了女真服饰羊裘狼帽对汴京服

29、饰文化的影响。资料2、反映了女真的乐器深受中原汉人的欢送。资料3、反映了女真睡火坑的习俗影响了北方汉人的生活。至今,北方仍然有睡火坑的习俗。资料4反映了女真的饮食习俗,这种礼仪在当今仍然有影响。P108根据上述资料,归纳总结“苏湖熟,天下足的原因。从资料1可以看出,苏湖一带重视水利,为农业生产创造了良好的灌溉条件。从资料2可以看出,当时所采取的精耕细作生产方式,提高了粮食产量。从资料3和资料4可以看出,新稻种在这一地区的推广,促进了粮食产量的提高。从资料3中可以看出,政府对农业的重视也推动了苏湖一带的农业开展。上述几种因素,共同促成了“苏湖熟,天下足的局面。P110、从我们现代生活的需要来看,

30、纸币、商标、广告的出现各有什么意义?纸币比以往的金属货币更方便携带和交换;商标可以让消费者容易分辨商品的来源,生产者有效保护自己的权益;广告可以引导消费者的选购,同时也有利于商家的经营活动。总之,纸币、商标和广告的出现,说明了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P111、你能说出这首诗反映了哪些北宋过年的习俗吗?1燃放爆竹2家人一块儿喝屠苏酒辟邪3大门上更换新桃符。桃符是刻画有门神形象的桃木板,用来驱鬼避邪,后世张贴门神和春联都是由此演化来的。P114、经济,省时省力,排版错误容易修改,容易保存。P115、从图4-99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的木制棉纺车可以同时纺出三根线,这说明,黄道婆改良的棉纺技术先进,领先了欧

31、洲大约四百年。P117、1春天说。因为古代清明节有插柳的习俗,画中的轿顶就插有很多柳条。(2) 夏天说。因为?清明上河图?中有十屡次出现了扇子,而且在郊外赶路人群中还有一个赤膊奔跑追赶马匹的大汉,这似乎也说明当时正值夏日。(3) 秋天说。因为虹桥边的“十千脚店门前的酒旗上写的“新酒,与当时人们在中秋节饮新酒的习俗相吻合。另外,画卷前段的原野和院落中的石碾也与秋天刚打完庄稼的景象一致。(5) 图名中的“清明指的是?清明上河图?中描绘的东京清明坊。5图片的“清明表示当时的政治清明。P118、1黄河水患频繁,河流泥沙含量大、淤塞严重。2黄河河道改道频繁。3黄河水量不稳定,汛期水量大、旱季容易出现断流

32、,不利于行船。(1) 现代城市的很多过街天桥和地下人行通道两侧也同样有很多小摊贩。2乡村集镇时常也有很多是在桥上或者主要道路两侧,这也与画卷中的桥头商业活动很类似。P119、我国的西北地区以及中亚、西亚的一些国家都有骆驼。画卷中出现了骆驼,说明虽然当时的北宋王朝与辽、西夏处于对峙状态,但与辽、西夏乃至中亚、西亚国家仍然有着密切的经济贸易往来。租赁活动的出现说明了当时商品经济繁荣,出现了很多专门化的效劳行业为市民提供各种相关的效劳。唐代长安的居民区被分为大小不等的114个“坊,居民白天通过周围的坊门出入,夜间那么关闭坊门。长安城里的商业活动集中在“东市和“西市,由高大的“市墙将其与周边的生活区分

33、隔开。市墙四周设门,由专人掌管锁钥进行管理,交易时间有着严格的规定。宋代汴梁的城市布局顺应了商业的开展和市民阶层的兴起,相较于唐代有了很大的规定。第一,突破了唐朝的坊市格局,商业区与居住区混合在一起。第二,商业区的交易时间更适合市民阶层的日常生活需要,不但白天正常营业,还出现了早市和夜市。P120、1、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经历了一个南移的过程。它起于何时,成于何时?哪些因素促成了这一过程?1魏晋 以来北方人民的南迁,为中国古代社会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根底,唐朝后期,中国的经济重心开始逐渐向南转移,到了南宋,完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2北方数遭战乱,经济和环境破坏严重,而南方相对和平,有利于经济的开发;

34、北方民众的南迁带来了丰富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气候条件,为经济开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中原传统政治和文化中心的南移也促进了这一进程。2、原因:元帝国的统治区域空前广阔,扫除了诸多割据政权,交通的兴旺和畅通为中外交流提供了保障,创造了便利;朝廷容许和鼓励各国商人来华经商,对各种宗教采取兼容并蓄政策。所有这些都使元代成为中外关系史上的极盛时代。表现:元代的空前开放和交流表达在以下方面:1、海外贸易空前繁荣,中国的瓷器和茶叶等大量出口,远销亚非欧诸大洲;2、中外科技交流到达顶峰,指南针、火药等科技创造在这个时期传播出去,阿拉伯的医学、天文等科学知识也传入中国;3、中外人员往来和民族融合又迎来了一个高潮,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4、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各种宗教传入中国,并传播开来。4、由于北方和中原在气候、地里条件、历史文化以及经济开展水平上都有差异,因此,当北方民族政权的势力扩展到中原后,必须对原有的政策进行调整,即所谓“必行汉法,以适应新的形势,只有这样,政权“乃可长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