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规范十二.doc

上传人:知****量 文档编号:48812315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1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技术规范十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技术规范十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技术规范十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技术规范十二.doc(3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技术规范十二342020年4月19日文档仅供参考(三)中国对虾养殖技术规范本规范适用于中国山东、河北、辽宁、天津等省市,江苏、福建等省也可参考使用。经过实施本规范,中国北方地区小面积对虾养殖成功率达到80%以上。规范实施地区无特定病原健康苗种(SPF)应用率90,亩产200公斤以上。养殖的对虾产品符合无公害产品标准。当前,制约该对虾产品竞争力增强、渔业增效、渔民增收的主要问题及解决的关键环节有以下几点。对虾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突出,成为扩大出口的重要障碍 药物等有害物残留超标问题比较严重。多次因质量问题受到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限制;质量保障体系不健全,养殖生产者的质量意识不高,对养殖过程中盲目

2、使用各种抗菌素、消毒剂,水质改良剂等渔药现象突出。优良苗种覆盖率偏低,种质退化问题较为突出 缺乏健康虾苗,所培育的苗种质量难以保证,导致成活率低。多数养殖生产基础设施条件较差,配套程度不高 养殖池塘较大,水深较浅,虾池年久失修,进排水系统设置不合理,增氧机等必要的生产设备配套不足等。上述问题在北方地区尤为严重。对虾养殖病害和水环境污染严重,经济损失不断增大 当前,由于病害风险,生产者普遍提早收获,造成产品规格偏小,影响了出口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对虾养殖业管理水平不高,监管工作有待加强1、当前先进、成熟、适合在整个产业带推广的核心技术无特定病原健康虾苗培育技术2、主要配套技术对虾健康养殖技术3、养

3、殖技术规范(1)主要设施育苗室 育苗室一般使用玻璃或透光率为70以上的原色玻璃钢波形瓦覆顶,并开设天窗,使晴天上午10时室内光强度最低在5000勒克斯以上。条件适宜的地区也可建透明塑料薄膜覆顶的育苗室。育苗池育苗池以长方形水泥池为宜。水体20 50立方米,池深1.8米左右池壁顶面高于室内地面7080厘米左右在池底排水孔上方的池壁上,在距池底05米处设一孔径为6080毫米的排水孔。每个育苗池都应设有输水、充气和控温设施。 对虾育苗池兼做亲虾越冬池与蓄养池用时,育苗室内应增设遮光、保温设施。饵料培养室 饵料培养室分为植物性饵料培养室和动物性饵料培养室。植物性饵料室要求光照度在晴天时能达到10,00

4、0勒克斯以上。室内建有单细胞藻类藻种房间、二级培养池和三级培养池。两种池子的总水体数约为育苗池的20。二级培养池面积可为152米2,池深05米左右;三级培养池面积可为1015米3,池深0810米。二、三级培养池均应有人工光源、增温及充气设备。 动物性饵料室面积1015米2,池深15米左右。池内必须有充气和增温设备。其总水体数约为育苗池的20。单细胞藻类培养,还能够采用塑料袋及其它封闭方式培养。供水设施 供水设施包括蓄水池、沉淀池、高位水池、水泵及进出水管道、阀门等。在低盐度地区育苗,还应增加盐卤池及调配池。蓄水池有蓄水和使海水初步沉淀两个作用。经过闸门纳人或用水泵抽入蓄水池的海水,经1224小

5、时的沉淀后送往沉淀池。沉淀池的容水量一般为育苗总水体(包括育苗池和饵料池)日最大用水量的12倍。蓄水池容水量为沉淀池的15倍。两池水深度均应在1.5米以上。 砂滤海水再经紫外线海水消毒器或精密滤器处理,或用药物处理后即可作为培养植物性饵料和滤洗对虾受精卵用水。 严禁使用含铜、锌等重金属和含有毒物质的水系、管道、阀门等部件。充气设施 亲虾越冬池、培养池、育苗池和动、植物饵料培养池等均应设充气设备。其主要设备为鼓风机,供气能力每分钟应达到上述总水体的 25。在选用鼓风机时注意风压与池水深度间的关系,一般应选用风压为35005000毫米水柱的风机。充气支管可用塑料软管,管的末端装散气石。散气石宜为圆

6、筒状。长510厘米,直径23厘米,一般用80100号金刚砂制成。每0608平方米池底设置一枚散气石。另外,也可于池底安装硬质塑料管散气,管径10 1.5厘米,管两侧每间 隔510厘米交叉钻一孔径为0508毫米的散气孔。增温设施 根据各地区气候和能源状况的不同,增温方式应因地制宜。可使用锅炉蒸汽经过管道增温,也可使用其它增温设 施,如:电热器、工厂余热和地热水等增温,电力供应不能保证的育苗场必须自备发电装置。(2)亲虾亲虾培育池 用作育苗的亲虾,须从幼苗开始实行专池培育。选用建造标准高、配套完善、严格隔离、无污染的养成池,加强培育管理,投喂优质饵料,认真调节水质。越冬前使雌虾体长达到14厘米以上

7、,雄虾体长不小于12厘米。亲虾质量 选择个体较大、健壮、无外伤、交配过的雌虾作亲虾成熟期的亲虾,卵巢宽而饱满,色泽深褐而带黄,每一腹节处的卵巢特别发达,并向两侧下垂,卵巢前叶饱满。 亲虾使用前必须进行检测,确保是无特定病原(SPF)的健康亲虾。 育苗亲虾需用数量,一般按每立方米育苗水体23尾计算。亲虾运输 运输亲虾使用车、船均可。长距离运输则以活水或充气为宜。必要时应携带氧气瓶充氧。装运亲虾的容器多用敞口帆布桶,一般一个直径80100厘米的帆布桶可装运亲虾3050尾。亲虾蓄养亲虾蓄养密度每平方米10尾左右。蓄养期水温由原处水温缓慢升高,每天不超过10,一般控制在16以内。光照度控制在500勒克

8、斯以内。饵料以鲜活洗净的沙蚕为主,辅以贝、蟹肉。应定时换水, (3)虾苗培育育苗池的处理育苗池使用前必须浸泡和刷洗干净。新建池尚需分数次浸泡刷洗,历时约30天左右。也可使用RT176(氯乙烯一偏氯乙烯共聚乳液)涂料,将池壁、池底涂刷23遍,使池水pH值保持在86以下。池子和管道刷洗干净后,一般用80100毫克/升漂白粉(含有效氯25以上,以下同)溶液,或2030毫克/升高锰酸钾溶液洗刷。育苗水质标准 溶解氧含量在5毫克升以上,pH值7.08.6,盐度2535,氨氮含量不高于06毫克升。亲虾产卵A.产卵环境在准备产卵前,先向育苗池进水,使水深达到1米。进水时要用150目筛绢网或砂滤设备过滤,并将

9、水温调至16左右。从进水开始就不间断地通气,每分钟通气量应在总水体的1以内。B.产卵和集卵方式 亲虾多在夜间产卵,一般让亲虾在原蓄养池中产卵,翌晨及时检查产卵情况,准备集卵。 集卵时,在池壁外集苗槽中设100目集卵网箱,将卵随水一并虹吸到集卵网箱中,及时将受精卵移送受精卵处理池中。C.受精卵的处理和孵化 收集的受精卵,先经40目尼龙筛绢网箱再用100目筛绢网箱(框)将受精卵在消毒海水中滤洗510分钟,必要时可用PVP-I等消毒剂进行消毒。然后按每立方米水体40万粒受精卵的密度放入育苗池中孵化, 孵化期间的水温应逐步调至18以内,经30余小时孵出无节幼体后,再选点取样计数,使各池每立方米水体达到

10、30万尾无节幼体。(4)幼体培育无节幼体培育 无节幼体培育阶段水温应逐步提高到2022,溶解氧5毫克升以上。当无节幼体发育到III期间,应施肥肥水,并接种单细胞藻类。接种量为3万4万细胞毫升,到无节幼体III期时,单细胞藻类数量应达到15104细胞毫升以上。每日的施肥量:氨肥(硝酸钠)一般为每立方水体加2克,磷肥(磷酸二氢钾)为每立方水体加02克。在无节幼体阶段,一般不换水。蚤状幼体培育蚤状幼体培育的水温应逐步提高到2224。蚤状幼体摄食植物性饵料为主,作为饵料的单细胞藻密度应维持在 10104细胞毫升左右。至蚤状幼体II期时投喂轮虫1015个尾对虾幼体 天。 到蚤状幼体III期时应投卤虫无节

11、幼体35个尾对虾幼体天。日或隔日在pH值不高于86,氨氮含量不高于06毫克升,溶解氧不低于5毫克升时,蚤状幼体III期之前也可不换水,每天只添补一定量新鲜海水,蚤状幼体进入III期后开始换水。每天换水1513。 糠虾幼体的培育糠虾幼体的食性转换到以动物性饵料为主,但单细胞藻类饵料还应保持一定数量糠虾I期每日投喂卤虫无节幼体10个尾,单细胞藻类保持2万3万细胞毫升。糠虾IIIII期每日投喂卤虫无节幼体数量分别为2030个尾。单细胞藻类保持1万2万细胞毫升。每天换水不少于12。充气量调至2.0左右(充气处呈沸腾状)。在此期间培育水温应调至2425。 仔虾培育仔虾前期(P1P3)以投喂卤虫无节幼体为

12、主,投喂量为70100个尾天,此后除继续投喂卤虫无节幼体外,不足时可投喂绞碎并漂洗干净的蛤肉(全喂蛤肉的日投喂量为1015克万尾)。还可投喂蛋羹、绞碎的毛虾和虾片等微颗粒饲料等。 每天换水23以上。 充气量调至25左右培育水温调至2526(5)虾苗出池与计数出池方法仔虾全长达到10厘米以上方可出池。用虹吸法排水,先向集苗槽放置好集苗网箱,调整集苗槽中水位,然后向集苗网箱内排水出虾苗。并注意流速不能太大,以免挤伤虾苗。仔虾出池前要再进行检疫,确保是不携带传染性病原的健康虾苗。虾苗计数 分次取集苗网箱中的虾苗,采用称重法或干容量法,计数虾苗数量。(6)对虾养成放苗前的准备工作A.清污整池收虾之后,

13、应将虾池及蓄水池、沟渠等积水排净,封闸晒池,维修堤坝、闸门,并清除池底的污物杂物,特别要清除丝状藻。沉积物较厚的地方,清除后应翻耕曝晒或重复冲洗,促进其有机物分解排出池外。B.消毒除害清污整池之后,必须清除不利于对虾生长的敌害生物、致病生物及携带病原的中间宿主。消毒药物,严禁使用失效期长、对人畜有毒害的药品。一般可将池内排至1020厘米,药物溶入水后全池均匀泼洒。漂白粉:每立方米水体加入含有效氯25%32%的漂白粉100克;C.纳水及繁殖基础饵料清池12天后,可开始纳水,并同时要重新培养基础生物饵料。在北方水温一般在20以下,需2030天,在中国南方地区水温在20以上时,一般10天左右即可达到

14、放苗要求。施肥时,不得使用未经国家或省级部门登记的化学或生物肥料,有机肥所占比例不得低于50%,但必须经过充分发酵后方可使用。虾苗的选择和运输A.虾苗选择选择虾苗要严格按照育苗操作规范培育虾苗的单位购苗,确保使用健康虾苗。购苗前,应对苗源进行病毒等重要病原检疫。肉眼观察,健康虾苗应有如下特征:中国对虾苗全长应达1厘米以上,体形肥壮、形态完整,无损伤与畸形。群体发育整齐,肌肉饱满透明,体色正常、胃肠充满食物、虾苗游动活泼,无外部寄生物及附着污物。B.虾苗计数虾苗计数可采用无水或带水称重法,也可采用干容量法计数。C.虾苗运输帆布桶运输:直径80厘米的帆布桶,加水1/3,在水温20以下时,每0.1立

15、方米水体可装全长1厘米虾苗10万15万尾,可经受58小时运输。帆布桶内衬大塑料袋,桶内装水1/3,充氧,扎口运输,运输量可增大至40万50万尾。尼龙袋运输:使用容量为3升的尼龙袋,装水1/3,可运输全长为1厘米虾苗2万3万尾。充入氧气,在20左右可经1015小时运输。虾苗中间培育虾苗中间培育是指将全长1厘米的虾苗,在小型池塘培育达到全长2.53厘米的大规格虾苗的过程。A.中间培育池中间培育池可利用养成池专池培育,也能够修建专用的具有塑料大棚中间培育池。中间培育池水深应达1.0米以上,池底坡度大,能顺利排干池水。排水闸门应具有安装锥形袖网的闸槽。B.放苗密度放苗前,应清池、消毒,繁殖浮游生物。当

16、池水透明度达40厘米即可放苗。亩放苗量可达10万15万尾。在工厂化养殖条件下,每亩放苗量可达50万100万尾。C.管理控制池内溶解氧不低于5毫克/升,池水透明度为3040厘米,水色为绿色或黄绿褐色。可使用粒径为0.5毫米左右的配合饲料及活卤虫。使用鲜活饵料应进行病毒检测,无检测条件者,可熟化后投喂。养成池放苗可根据每个养殖场的具体情况选择放养经中间培育的对虾苗或不经中间培育的对虾苗。建议养殖经验不足者使用中间培育的对虾苗。A.放苗条件a.养成池水深应达1米以上,水质肥沃,要以绿藻、硅藻、金藻类为主,水色为黄绿色、黄褐色、绿色。透明度在40厘米左右。b.虾池水温,放养中国对虾虾苗水温应达14以上

17、为宜,最低不得低于12。c.虾池盐度为32以下。池水盐度与虾苗培养池盐度差不应超过5。d.养殖池水pH值在7.88.6之间。e.大风、暴雨天不宜放苗。B.放苗密度可根据养殖条件适当增加或减少放苗量,一般每亩放养全长1厘米中国对虾虾苗4万5万尾。体长2.53厘米的虾苗,亩放苗量为34万尾。C.放苗方法a.放苗前必须先对养殖池水进行分析,确认符合养殖水质条件者方可放苗。b.养虾池盐度与育苗池盐度(或中间培育池盐度)相差不能大于5,一般24小时内逐渐过渡的盐度差不应超过10。c.可将装有虾苗的塑料袋浮放在养殖池水面。使袋内外温度达到平衡,打开塑料袋,向袋内缓慢加入池水直到袋内水外溢,使虾苗逐步散入池

18、中。d.放苗点应在池水较深的上风处。养成期的日常检测每日凌晨及傍晚巡池一次,每天在日出之前及16时测量水温、溶解氧量、pH值、透明度、盐度等水质要素。应经常使用T-E染色法、核酸探针、PCR等方法进行病毒病原检测。发现有病毒对虾,立即处理。经常检测池内浮游生物种类及数量变化,有条件者可检测氨氮等其它水质要素的变化。每510天测量一次对虾生长情况。可测量对虾体长,也可测量体重。每次测量随机取样不得少于50尾,定期估测池内对虾尾数。室外大型养虾池,可用旋网在池内多点打网取样测定。养殖期的水环境管理A.保持水位及换水原则上养殖前期及中期不需要换水。养殖前期,每日少量添加水35厘米,直到水位达2米,保

19、持水位。加入蓄水池水之前,应先加入沸石粉,每亩用量为5公斤10公斤,养殖中后期,需酌情换水,采取少换缓换的方式,日换水量控制在510厘米,并同时加入沸石粉,每亩用量20公斤。整个养殖期要保持水位在2米以上,严防渗漏,如有可用的淡水资源,可适量使用淡水补充蒸发水的损耗。B.使用增氧机在正常情况下,放苗以后的30天内,每天开机两次,在中午及黎明前开机12小时;养殖3060天后可根据需要延长开机时间。养殖90天后,由于水体自身污染加大,对虾总重量增加,需要全天开机。在阴天、下雨天均应增加开机时间和次数,使水中的溶氧量始终可维持在5毫克/升以上。C.使用水质保护剂每半月加沸石粉或以沸石粉、过氧化钙为主

20、要成分的水质保护剂。沸石粉的使用量,正常情况下,每半月至20天每亩加20-30公斤。恰当地使用石灰石粉或白云石粉,能够维持养殖池水总碱度。每半月施用一次,每亩用量10公斤20公斤,或每23天以用一次(每亩用量1公斤2公斤),石灰石粉或白云石粉的粒度应在100目以上,要求池水总碱度应达每立方水体120克左右。D.使用有益细菌制剂、消毒剂养殖过程中,应按期经常使用光合细菌及其它有益的微生物制剂。在水温较高的七、八月份,为降低水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数量,每710天可使用一次漂白粉(0.51.0毫克/升),如用二氧化氯等含氯消毒剂,应按生产单位提供的使用说明使用。可适量使用药饵,建议使用抗菌抗病毒的中草

21、药,如大蒜素等为主要药物成分的药饵。E.水环境指标环境参数适宜指标变化范围溶解氧(毫克/升)5以上短时间不得低于4总碱度(毫克/升)80120pH7.88.6日波动不得大于0.5氨(毫克/升)非离子态小于0.1总氨氮不得大于0.6透明度(厘米)3040盐度()1030 235日波动不大于5饲料管理应严格执行国家发布的对虾饲料标准,饲料系数不超过1.5。A.饲料中添加剂可使用-1,3葡聚糖、肽聚糖等多糖,能明显改进对虾免疫功能,促进对虾健康生长,使用方法可按照产品说明添加使用。B.饲料投喂a.投喂次数放苗后的第一个月,一般日投喂次数可安排4次,随着对虾增长,投饲料加大,适当调整投喂次数。上午投喂

22、量约占全天投喂量的40%,下午为60%。b.投喂量与投喂方法常规饲料日投喂率为3%5%。鲜杂鱼日投喂率为7%10%。一般较好的配合饲料,能够按照饲料系数1.5控制总投喂量,有的饲料系数可降至1.21.3。养殖前期,对虾活动范围小,应全池均匀投喂。随着对虾的生长,可选择对虾经常聚集处投喂。(7)病害防治巡池养虾人员应每日凌晨及傍晚各巡池一次,注意清除养虾池周围的蟹类、鼠类;注意发现病虾及死虾,检查病因、死因,及时捞出病虾、死虾进行处理。观察对虾活动及分布,观察对虾摄食及饲料利用情况。切断病原不得纳入其它死虾池及发病虾池排出的水,不得投喂带有病原的饵料。病原生物检测定期对虾池中的对虾病原生物进行检

23、测。药物使用原则药物使用应符合NY 5071- 的要求,掌握以下原则:A.使用的渔药应”三证”(渔药登记证、渔药生产批准证、执行标准号)齐全。B.应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药物,建议使用生态制剂。严禁使用:地虫硫磷、六六六、林丹、毒杀芬、滴滴涕、甘汞、硝酸亚汞、醋酸汞、呋喃丹、杀虫脒、氟氯氰菊酯、五氯酚钠、孔雀石绿、磺胺噻唑、呋喃西林、呋喃唑酮、呋喃那斯、氯霉素、红霉素、环丙沙星、己烯雌酚、甲基睾丸酮、喹乙醇等药物。主要疾病及防治方法A.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病症:开始养殖池发现感染虾离群,沿池边游动,空胃,体瘦弱,惊扰时有反应;后期发病对虾静卧池底,肠胃完全空虚,体色微红,头胸甲易剥离,甲

24、壳上有十分明显的白斑,鳃水肿,肝胰腺肿大,对外界反应不敏感,对虾血淋巴不凝结,血细胞数量减少。在对虾大量死亡阶段对虾体内细菌检出率高。一般从发现病虾,到大规模死亡历时1星期左右。在理化因素突然改变或其它不利条件下,特别是暴雨后容易出现大量急性死亡。北方一般在6月中上旬开始发病,对虾体长57厘米左右,养殖池对虾死亡率高达90%以上。该病毒主要水平传播,一些小型甲壳动物是主要传播媒介。近年的研究也发现对虾卵巢中也发现病毒存在,也不排除垂直传播的可能。防治方法:提高亲虾质量,对亲虾进行检疫。卵子和无节幼体用碘伏等适当处理。苗种培育温度适当,防止使用高温育苗,多投喂活生物饵料,提高苗种质量。建立高标准

25、虾池,安装增氧机械。建立蓄水池,养殖池严格消毒。养殖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养殖生态环境,减少疾病传播机会。强化对虾营养,提高对虾免疫力,减少各种外来刺激。合理使用抗病毒药物和抗菌药物。提高成活率。养殖池做好隔离、防疫工作。切断病原传播途径。B.对虾肝胰腺细小样病毒病(HPV)病症:幼体患病后活动能力差、摄食减少,身体弯曲,透明度下降,体表常粘附大量藻类、饵料颗粒等多种污物,以肢体刚毛上最为明显,往往伴有较高的死亡率。患病的幼虾和成虾,虾体瘦弱,体色较深,甲壳表面有大量色素斑点。另外,摄食量减少,生长缓慢,蜕皮及清除体表附着物的能力(自洁能力)下降,容易发生体表和鳃部的各种生物污着现象。有时出现腹部肌

26、肉混浊或伴发其它疾病(如黑鳃综合症等)。在养殖密度过高、环境理化因素突然改变或其它不利条件下,容易出现大量急性死亡,更多的情况下是因并发细菌等其它微生物感染而导致死亡。 病毒感染细胞后,往往并不造成细胞的急性坏死。因此,有些对虾从幼体阶段携带病毒一直到成虾阶段也不死亡。但病毒对肝胰腺上皮细胞的影响,干扰了对虾的消化吸收等功能,因此病虾会出现一系列全身性病状。 防治方法:当前还没有针对该病毒的特异性治疗方法。必要时可在改进养殖环境的基础上,适当使用一些抗菌药饵或水内使用抗菌药,以减少因合并感染所造成的危害。C.对虾弧菌病 病症:一般性表现 在育苗期弧菌病流行后会造成急性大量死亡,死亡率在天内可达

27、。蚤状期以后的幼体还表现为摄食差,水中残饵增多,粪便不成条状。患病幼体的特点:运动能力差。将幼体放在玻璃烧杯中,可见其趋光性差,活动能力明显减弱,容易沉到杯底或在杯内随水的流动而缓慢转动。身体弯曲、混浊、透明度降低。污物附着。在体表和附肢刚毛上常有大量污物(如残饵和粪便颗粒,各种外寄生性或外共生性生物等)附着。体色改变。往往有体色加深,有时尾节处变红。甚至出现附肢的坏死。防治方法:对育苗池严格洗刷消毒,养殖池要彻底清池,纳水时应经过沉淀过滤,以减少水中细菌的数量。育苗期注意亲虾、卵和饵料的清洁卫生。养殖期注意饵料质量,科学投饵,尽可能减少残饵,要及时换水,以保持良好的水环境。D.对虾褐斑病病症

28、:细菌性甲壳病的特点是在对虾甲壳表面出现褐色或黑色的斑块。斑块大小不一、形状各异,边缘清楚但不整齐,常单个或多个存在于包括附肢在内的甲壳表面的任何部位。如果连续观察,能够发现褐斑由很小的一点逐渐扩大以致形成一较大的腐蚀斑块。由于细菌的破坏作用,褐斑(或黑斑)处可表现为中央凹陷的溃疡性病变。有时病变深达甲壳下组织,这种情况下病灶往往中央凹陷而边缘比较表浅,多呈白色。此时作组织切片检查,可发现局部甲壳下组织有血淋巴细胞浸润等炎症反应。防治方法:保持水质清新,科学投饵,尽量减少污染,防止环境恶化。适宜的养殖密度,减少刺激,避免外伤。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水内投放化学消毒剂或其它抗菌药物,以控制细菌数量。

29、积极改进养殖环境。水体较小、换水方便的养殖池,每立方米水体可选用高锰酸钾克进行药浴。水体较大的养殖池,可在保证水的温度、盐度等不出现大波动的前提下,将池水大量排出(以保证对虾基本生存条件为限),然后按每立方米水体有效氯.克的浓度加入漂白粉或其它含氯消毒剂,也可选用其它消毒剂,药浴小时后进水,连续进行次。E.对虾红腿病病症:对虾附肢,特别是游泳足,有时也包括尾扇在内呈鲜红色。病虾摄食减少,沿池边缓慢游动或伏于池边,严重者可见腹部肌肉混浊。对虾在短期内出现急性大量死亡是该病最显著的特征。防治方法:重视投放虾苗前的清池工作,经常换水。用优质饵料,保证饵料清洁和科学投饵,减少污染,尽量保持良好的养殖环

30、境。尽量减少环境压力和刺激,在条件不完善的养殖场,养殖密度不宜过高。在发病期到来之前,使用含氯消毒剂(如漂白粉)按每立方水体使用有效氯浓度含量25%30%的.克,池内定期泼洒,也可使用一些具有杀菌和改进底质作用的制剂。发病率较高的地区,可按治疗量的1/32/3定期投喂一些抗菌药饵。育苗期的亲虾和虾苗选用经组织病理学检查,无细小样病毒感染的个体和苗种。积极改进养殖环境。参考幼虾和成虾弧菌病的治疗方法,投喂抗菌药饵和处理养殖池水。F.对虾的丝状细菌病(细菌固着病)病症:幼体患丝状细菌病时,丝状细菌多生长在幼体的体表,特别是附肢刚毛表面,严重者局部表面不光滑,似有一层短绒毛。用显微镜放大倍以上观察,

31、可见到局部有宽.微米,长度多超过毫米,不分支、末端略尖的长丝状菌丝。有时因混有其它颗粒而使整个附肢上都沾满污物。 在幼虾和成虾阶段,丝状细菌最常见的附生部位是附肢刚毛、鳃板和肢鳃顶部表面。由于大量菌丝的存在。鳃和体表表面不光滑,使许多颗粒或单胞藻类沉积于菌丝之间,从而局部出现不同的颜色改变,如鳃可变成黄色,绿色或褐色。如果这种附着现象长时间存在,那么局部的其它细菌大量繁殖过程中可引起表皮溃烂。由于鳃组织缺乏甲壳的保护作用,容易致病,因此这种病变比较常见。 另外,有丝状细菌附生的部位,常同时出现固着性纤毛虫等其它生物附着。防治方法:育苗池彻底洗刷、消毒;养殖池严格清池。育苗和养殖用水要过滤沉淀。

32、尽量减少残饵,防止污染,及时换水以保持水质清新。其它药物处理:使用高锰酸钾.克/立方米水静止水药浴小时。G.对虾幼体真菌病病症:幼体发生真菌病流行后首先看到的往往是突然出现的蚤状幼体和糠虾幼体大批死亡的现象。而且,这种大量死亡并不因为使用一般抗生素而有所减轻。患病幼体在表现上与其它疾病没有特别的差别。但如果用显微镜放大倍以上观察,可发现被感染幼体的整个身体和附肢上有大量的真菌菌丝体。菌丝不分隔,高度分支状,呈黄绿色,内含有大量折光性强的油滴。一些带有端泡或不带端泡的菌丝或排放管能够从刚死的幼体体内伸出。有时可见到从排放管或端泡中释放出的活动孢子。感染严重者,幼体内部的所有组织都可被真菌的菌丝取

33、代,从而使身体变得完全不透明。另外,患病幼体活动能力差,身体瘦弱,而且有大量污物附生。防治方法:沉淀、过滤育苗用水,保证水质良好、清洁。销毁病虾和死虾,彻底消毒育苗池和接触过的有关设施、器具。亲虾暂养池和育苗池使用的器具尽量不要混用。H.镰刀菌病病症:镰刀菌病的最明显病状是外观出现”黑斑”或”褐斑”。这种黑斑能够出现在鳃部,也可在头胸部的体壁与附肢上。不同对虾的黑斑表现部位似乎有一定差异.中国对虾患病后出现”黑鳃”的也比较常见,严重时可伴有鳃盖的溃烂变黑。因此,该病是对虾”黑鳃综合症”的重要原因之一。显微镜下观察,病变局部表面不完整,呈溃烂性。并有大量褐色素沉积,有时可见混有污物颗粒和藻类。最

34、显著的特征是局部有镰刀形或舟状的大分生孢子。病理学检查除可发现黑色素斑块状沉积外,还可在局部甲壳或表皮下发现血淋巴细胞浸润等炎症反应。防治方法:销毁受感染的对虾,对养殖设施进行消毒处理,用含氯制剂等杀死环境中的真菌分生孢子。养殖用水要过滤、沉淀,保持水质清新,尽量减少各种污染和其它危害对虾的因素。保证适量的营养,提高虾体健康水平。根据实际养殖条件,合理控制养殖密度。I.固着类纤毛虫病 病症:鳃区黑色,附肢、眼及体表全身各处呈灰黑色的绒毛状。取鳃丝或从体表取附着物作浸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纤毛虫类附着。虾浮游于水面,离群独游,反应迟钝,食欲不振,以至停止吃食,不能蜕皮;午夜后至天亮前夕,当池水

35、溶氧低于3毫克/升时,常因呼吸困难而死。在对虾养成中、后期,这些纤毛虫由于池水含有大量有机碎屑,有的虾池因换水困难或因虾体感染了细菌、病毒等原发性病原生物,而促使她们大量繁殖并附着于虾体。防治方法:养殖中、后期适量换水,合理投饵,以降低虾池内有机质的含量,或是水质调节剂优化养殖水体。常开动增氧机,保证池水溶氧任何时候不低于5毫克/升。全池泼洒茶籽饼,浓度为每立方米水体1015克,促使对虾脱皮,脱皮后换水。每立方米水体用23克高锰酸钾,四小时后,在全池泼洒福尔马林,浓度为每立方米水体用2530毫升。(8) 对虾产品的食品安全要求理化指标挥发性盐基氮(VBN),25毫克/100克,微生物指标沙门氏

36、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以及副溶血性弧菌不得检出。安全指标无机砷、汞、铅、铜、多氯联苯、六六六、滴滴涕的限量规定应符合农业部标准NY5072- 的规定。喹乙醇、呋喃唑酮、磺胺类、土霉素、敌百虫的限量规定应符合农业部标准NY 5070- 的规定。4、主要技术简介(1)无特定病原健康对虾苗种培育技术无特定病原健康虾苗,是指培育的虾苗不携带特定的危害严重的病原,同时虾苗符合各项健康指标,虾苗群体的成活率高,体长变异系数小,适应养殖环境行为和能力强。为预防病毒传播,预防对虾苗期病毒潜伏感染,对虾养殖必须使用无特定病原健康虾苗。主要技术措施为:首先亲虾中筛选出无病毒亲虾分别进行单独育苗。在幼体发育的不同阶段

37、取样进行病毒检测,发现有病的即行淘汰,无感染的则继续培养。然后在实验池中进行养殖。整个生产过程严格按对虾健康养殖操作规范进行管理。该技术源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由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学技术(948)项目”无特定病原(SPF)对虾种群选育技术”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海水重要养殖生物病害发生和抗病力的基础研究”课题研究开发。自1997年始,进行了长达6年的中国对虾(F. chinensis)的选择育种研究工作。到 ,已完成子七代亲虾培育和选择育种工作。近年先后进行了野生对虾及人工繁育的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第六代中国对虾的同工酶分析、RAPD、ITS基因片段序列分

38、析等;完成了无特定病原(SPF) 对虾选育和对虾抗逆性的比较。对中国对虾生长快群体的选育采用以下主要技术:每一代的选育分两步完成:第一步,从数万尾养殖群体中按标准挑选出健壮个体,人工条件下越冬;第二步,从人工越冬的群体中,经严格检疫和筛选,挑选出白斑综合病毒(WSSV)阴性的个体,作为培育下一代苗种的亲虾;培育出的苗种经严格检疫,中间暂养全长至2.53.0厘米体长,然后进行大规模养殖。结果表明,子七代亲虾平均体长比对照池增加9.42%,而且养殖成活率也明显升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该成果已经过多次专家验收。一致认为:该成果在国内率先开展中国对虾抗逆种群的选育研究,填补了中国在该领域的空白,属国内

39、领先水平,整体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技术依托单位单位名称: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联系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南京路106号邮编: 266071联系人: 王清印 副所长、研究员联系电话:05325836200(2)对虾健康养殖技术该技术源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养殖期间,严格按对虾健康养殖操作规范进行管理。经过使用综合措施,包括繁殖基础饵料生物,投喂优质饵料,加强水质调控,施用必要的水质调节剂等。在生长的不同阶段,随机取样进行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检测,切断病原传播途径。发现有病的对虾即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以来,本课题与我所承担的农业科技跨越计划项目”中国对虾健康养殖技术示范

40、”相结合,先后在日照、胶南、即墨、垦利、潍坊等县市进行了上千亩以上的示范养殖。养殖结果最高亩产达600公斤。该技术已经过多次专家验收。其对虾健康养殖技术属国内领先水平,整体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技术依托单位:单位名称: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联系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南京路106号邮编: 266071联系人: 王清印 副所长、研究员联系电话:053258362005、起草单位及人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副所长、 研究员 王清印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主任、 副研究员 刘世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副主任、 研究员 李 健 附录附录1、 NY5052- 海水养

41、殖用水水质(节选)表1 海水养殖水质要求序 号项 目标 准 值1色、臭、味海水养殖水体不得有异色、异臭、异味2大肠菌群,个/L5 000,供人生食的贝类养殖水质5003粪大肠菌群,个/L2 000,供人生食的贝类养殖水质1404汞,mg/L0.000 25镉,mg/L0.0056铅,mg/L0.057六价铬,mg/L0.018总铬,mg/L0.19砷,mg/L0.0310铜,mg/L0.0111锌,mg/L0.112硒,mg/L0.0213氰化物,mg/L0.00514挥发性酚,mg/L0.00515石油类,mg/L0.0516六六六,mg/L0.00117滴滴涕,mg/L0.000 0518

42、马拉硫磷,mg/L0.000 519甲基对硫磷,mg/L0.000 520乐果,mg/L0.121多氯联苯,mg/L0.000 02附录2、 NY5072- 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节选)表1 渔用配合饲料的安全指标限量项 目限 量适用范围铅(以Pb计)/(mg/kg)5.0各类渔用配合饲料汞(以Hg计)/(mg/kg)0.5各类渔用配合饲料无机砷(以As计)/(mg/kg)3各类渔用配合饲料镉(以Cd计)/(mg/kg) 30.5海水鱼类、虾类配合饲料其它渔用配合饲料铬(以Cr计)/(mg/kg)10各类渔用配合饲料氟(以F计)/(mg/kg)350各类渔用配合饲料游离棉酚/(mg/kg)30

43、0150温水杂食性鱼类、虾类配合饲料冷水性鱼类、海水鱼类配合饲料氰化物/(mg/kg)50各类渔用配合饲料多氯联苯/(mg/kg)0.3各类渔用配合饲料异硫氰酸酯/(mg/kg)500各类渔用配合饲料噁唑烷硫酮/(mg/kg)500各类渔用配合饲料油脂酸价(KOH)/(mg/kg)263渔用育苗配合饲料渔用育成配合饲料鳗鲡育成配合饲料黄曲霉素B1/(mg/kg)0.01各类渔用配合饲料六六六/(mg/kg)0.3各类渔用配合饲料滴滴涕/(mg/kg)0.2各类渔用配合饲料沙门氏菌/(cfu/25g)不得检出各类渔用配合饲料霉菌/(cfu/g)3104各类渔用配合饲料附录3、 NY5071- 渔

44、用药物使用准则(节选)表1 渔用药物使用方法渔药名称用途用法与用量休药期/d注意事项氧化钙(生石灰)calcii oxydum用于改进池塘环境,清除敌害生物及预防部分细菌性鱼病带水清塘:200mg/L250mg/L(虾类:350m/L400mg/L)全池泼洒:20mg/L(虾类:15mg/L30mg/L) 不能与漂白粉、有机氯、重金属盐、有机络合物混用。漂白粉bleaching powder用于清塘、改进池塘环境及防治细菌性皮肤病、烂鳃病出血病带水清塘:20mg/L全池泼洒:1.0mg/L1.5mg/L51.勿用金属容器盛装。2.勿与酸、铵盐、生石灰混用。二氯异氰尿酸钠sodium dichl

45、oroisocyanurate用于清塘及防治细菌性皮肤溃疡病、烂鳃病、出血病全池泼洒:0.3mg/L0.6mg/L10勿用金属容器盛装。三氯异氰尿酸trichlorosisocyanuric acid用于清塘及防治细菌性皮肤溃疡病、烂鳃病、出血病全池泼洒:0.2mg/L0.5mg/L101. 勿用金属容器盛装。2.针对不同的鱼类和水体的pH,使用量应适当增减。二氧化氯chlorine dioxide用于防治细菌性皮肤病、烂鳃病、出血病浸浴:20mg/L40mg/L,5min10min全池泼洒:0.1mg/L0.2mg/L,严重时0.3mg/L0.6mg/L101. 勿用金属容器盛装。2.勿与其它消毒剂混用。二溴海因用于防治细菌性和病毒性疾病全池泼洒:0.2mg/L0.3mg/L氯化钠(食盐)sodium choiri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献 > 产品策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