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文学的巨匠 托尔斯泰.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48800768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6.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俄国文学的巨匠 托尔斯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俄国文学的巨匠 托尔斯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俄国文学的巨匠 托尔斯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俄国文学的巨匠 托尔斯泰.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俄国文学的巨匠托尔斯泰托尔斯泰那三部最重要的作品,六十年代的战争与和平,七十年 代的安娜卡列尼娜和八十年代的复活,几乎可以说是耳熟 能详了。这三部哪一部最有代表性,还是很难决定的,不过由于以现 实主义为基本盘的中国小说评论传统,对后两部自然是更看重的,也 有细致的分析,所以就将其后两本单独拿出来作总结吧。老实说我个人更偏好历史题材,但是我们站在21世纪回望19世纪那 时的现实主义小说,难道不是和看历史题材一样的吗? 19世纪欧美 的资本主义初兴时期的社会,对于我们来说也不过是历史而已,又怎 能抱着“现实主义”的教条不放呢?我的朋友叶落尝试写作奇幻,它采用的背景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 国大革命

2、前的历史,主角以红衣主教黎塞留为原型,而我的另一个朋 友朋友大少提供历史知识和细节。如果一本使用超自然的设定要素(比方魔法与龙)的小说,内部形成了一个独立的世界,这个世界还 和真实的历史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那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认为它是, 在某种程度上,是“现实主义”的呢?于是现实主义就这样从它初始的朴素的“经验现实主义”,仅仅指小 玛丝洛娃在少女时代是个天真可爱的姑娘,但是只是因为阶级出身就 被聂赫留朵夫看作是享乐的工具,被始乱终弃以后又被赶出庄园,在 社会上漂泊的她最终沦落妓女,性格变得轻佻孱弱。在监狱中的日子 里,她有感于聂赫留朵夫的变化,还同周围的狱友患难与共,从而获 得了新生,同觉醒的聂

3、赫留朵夫一起去了西伯利亚。这两个人的人塑手法大体上开展了安娜卡列尼娜的手法,重在人 物弧光和复杂的情感激荡,两个主要的人物经历了从纯洁到堕落再到 觉醒的历程,而心中复杂的二元结构(种种善恶之间的斗争)也丰富 了人物的形象。而在群像上看,人塑的安排主要突出人物间的比照。这本书是托尔斯泰作品中社会批判色彩最重的一本书,作者甚至于放 弃了局部剧情上的完整性结构和戏剧性效果,只为了能更好地表现社 会面貌。对于统治制度的各个方面,托尔斯泰都进行了批判。法律制 度上参与审判,决定囚犯命运的法院工作人员各个昏庸,而整个法律 制度也呈现出对人民的压迫。宗教上批判官方教会的虚伪和罪恶,宗 教神圣的外袍下面隐藏的

4、全是罪恶,这引起了沙皇的强烈不满,于是 监狱祈祷一章被完全删节干净。而地主和农民之间的矛盾也很尖锐, 在土地私有制的状况下,农奴制的改革带来的反而是农民的普遍赤贫。思想性上除了表现对社会的批判以外,托尔斯泰自己的保守思想更明显一点。“托尔斯泰主义”把希望归结于道德修养和自我完善,以及 宗教上的宽恕和博爱,长篇大论的说教蛮影响阅读的。文笔上当然有托尔斯泰一贯的心理描写这一优点,但是本书还突出一 个挖苦笔法,多种多样的挖苦手法极大地增强了本书在社会背景设定 描写上的批判效果。说能反映现实生活(批判现实主义属于这一类现实主义的一个特殊分 支),变成了一种创作思路和创作方法。任何成熟的小说都必须是现

5、实主义的,因为其渗透了一整套组织作品内部的“现实主义手法”。I生平和创作托尔斯泰出身于俄国一户农庄贵族,受过良好的教育,曾就读喀山大 学。后来退学回到自家的农庄,尝试在自家进行农庄改革,但是没有 成功,之后参军。50年代发表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写贵族青年 尼古林卡的个人成长。一方面写恶劣的贵族生活作为外界环境对青年 的腐蚀,另一方面写个人的道德修养可以克服外界环境的影响。本书 细腻地写出了主角的性格和感情变化,展示了作者心理分析的才能。50年代还有短篇小说集塞瓦斯托波尔故事,写克里米亚战争,将 贵族军官和下层士兵进行对照。本书是战争题材,显示出史诗式的叙 事风格,初步展现出以后构思战

6、争与和平的创作才情。另一篇自 传体小说一个地主的早晨那么取材于作者自己进行的农庄改革,写 青年地主聂赫留道夫回到自家的庄园进行改革,企图帮助农民脱贫, 但是却得不到农民的理解。小说写出了小庄园内农民的普遍贫困,揭 示了地主和农民之间的对立。1862年托尔斯泰和当地名医的女儿索菲亚结婚,婚姻生活幸福。63 开始,托尔斯泰专心从事文学创作,有中篇哥萨克问世。这部中 篇写贵族青年奥列宁厌倦了贵族生活,于是来到高加索山民中体验淳 朴的日子,但是最终无法适应,返回贵族社会。人物的心理描写和广 阔的社会背景描写相结合,为之后写作战争与和平做了准备。本 文也有自传性质,从中显然可以看到浪漫主义叙事的影响。6

7、3年到69年,托尔斯泰写作了战争与和平,本书使他成为世界 文坛的大师级人物。小说以四个贵族家庭为线索,从战争和和平两个 角度表现俄罗斯民族同拿破仑侵略者的卫国战争,写俄国社会制度与 其人民的矛盾。小说着重对安德烈、彼埃尔和娜塔莎三个主要人物做了塑造,以此来 回答贵族的命运和出路问题。安德烈出身于名门望族,在战争中认识到真正英雄是坚守阵地的平凡 士兵,生活的意义就是要接近人民,最后死于一次会战当中,死前接 受了福音书中博爱的宗教道德。彼埃尔是一个不满于自己生活的花花 公子,在战俘营里接受了宿命论和宗教博爱思想,并因此获得灵魂拯 救。娜塔莎一开始受到风流生活的诱惑,险些堕落,但是后来很快摆 脱出来

8、,成为一个理想中的贤妻良母,并在莫斯科撤退中表现出高尚 的品德。对待卫国战争和人民的态度是作者评判人物的标准,也是作家思想的 集中表达。作者严厉批判那些远离人民,不关心祖国命运的上层宫廷 贵族,将外省的庄园小贵族加以美化,认为他们才是贵族中的清流。本作品没有什么太突出的地方,但是能把极为繁杂的事件和人物加以 妥善安排,叙事功力可见一斑。总的来说本书构思宏伟,表达气势磅 礴,文笔描写,尤其是人物心理分析也很卓越,除了有时长篇大段的 议论有点烦人之外,整体还是很强的。70年代有安娜卡列尼娜,写完此书后,托尔斯泰思想进行了一 次彻底的转变,完全站在了宗法制农奴的一侧,形成了自己“不以暴 力形式抗恶”

9、和“道德自我修养”为中心的“托尔斯泰主义”,这在 他的很多论文中都有显示。这个转变因此催生了他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的创作激情,这段时间他有 很多作品问世,重要的有剧本黑暗的势力,写农民尼基塔不择手 段获取金钱的经历,反映了资本主义对宗法制农村朴素道德的摧残。 还有克莱采奏鸣曲,这本书是安娜卡列尼娜关于婚姻和爱情 主题的开展,认为生命的意义在同情欲作斗争,禁欲就是解决人生问 题的方法,具有很强的东正教色彩。90年代有复活,这本书是托尔斯泰的总结之作,艺术成就很高。托尔斯泰创作的突出特点有二,一个是全景式的史诗叙事,另一个是 细腻的心理描写,叙事的惊人广度和人物内心的细腻刻画交相辉映, 艺术上非常全面

10、。车尔尼雪夫斯基将他写人物心理的描写概括为“心 灵辩证法”,列宁对他作品中反映的社会生活尤为赞赏。I安娜卡列尼娜小说被认为是托尔斯泰在艺术表现方面最为成功的一部,历来受到文 学史家的交口称赞。小说采用了双线并行的结构,一条线写安娜和沃伦斯基的爱情,展现 彼得堡上层社会的生活,另一条线写列文的探索及其与吉提的婚姻, 展现了宗法制农村的生活。安娜不满足于自己的婚姻生活,追求真诚 的爱情,于是公开同青年军官沃伦斯基结合,这引发了普遍的非难和 侮辱。面对这种道德围攻,沃伦斯基害怕这会影响自己的前程,于是 抛弃了安娜,使安娜在付出了一切的情况下,也没能收获自由的爱情, 在绝望中卧轨自杀。另一条线写进步贵

11、族列文的探索,他一方面探索 庄园的改革,另一方面探索人生的意义。最后庄园改革失败,列文在 宗教和幸福的家庭生活中找到了人生意义。剧情结构上比拟少见,被称为“拱形结构”。两条主线大体上是相互 独立的,并没有什么突出的联系,除了奥勃朗斯基和道丽的家庭能直 接将两条线相连接(这就是所谓的交汇的拱顶),两条线是平行开展 的。但是两条线的关系实际上是相互对称的,安娜和列文两人构成了 最完美的对照,两边的人物各自在每个领域都达成相互比照,因而在 主题上隐隐构成一个整体。这种结构拓展了事件之间的关系,很有独 创性。人物上安娜和列文的形象很突出。安娜是一个具有个性解放思想的贵族妇女,不满于封建婚姻,想要追 求

12、自由的爱情。托尔斯泰认同她追求自由的精神,认为她的悲剧是由 普遍虚伪的环境造成的,批判性很强。但是他又指责安娜缺乏责任心, 行事过于放纵,还安排了另一条线的吉提来与之比照。列文那么是一个力图保持宗法制庄园基础的地主,企图用地主农民共同 参股的集体经济形式来进行改革,但却失败了。失败后陷入绝望和悲 观主义,这是得到了幸福家庭生活的安抚,还从手下一个农民那里领 悟了博爱的宗教美德,人生的意义就在于进行道德的自我完善,于是 获得了心灵的平静。这样一个开明地主反映了作者的“托尔斯泰主义”。托尔斯泰的人塑强调一个变化过程和强烈的情感矛盾,被称为“心灵 辩证法”。安娜对自由爱情的追求和列文对农民问题以及价

13、值实现问 题的探索是一个整体的过程,而在每次变化过程中复杂而激荡的心理 使得这种变化尤为可信,也就是,做出来了 “人物弧线”。小说的环境背景也很重要,本书主要写家庭题材,但是家庭的冲突是 和时代背景结合在一起的。安娜线的背景重点放在批判上层贵族的堕 落上,彼得堡的三个社交集团,卡列宁为代表的政府官吏集团是一群 冷漠僵化的官僚机器,伊万诺夫伯爵夫人为代表的老年贵族集团表达 出极度的虚伪,另一个青年贵族集团那么崇尚放纵和享乐。而列文线所 处的外省社会处于“一切都翻了个身,一切都刚刚开始安排”的转型 期,旧的封建宗法制正在崩坏,资本主义制度正在建设当中,封建农 奴制的庄园难以为继,每一个人都陷入对前

14、途的恐惧。而朴素的旧道 德那么受到金钱秩序的冲击,道德也处于崩坏状态。小说的思想就是所谓的“托尔斯泰主义”,崇尚用宗教和道德来解决 一切的问题。托尔斯泰主义有对资产阶级朴素道德的追求,对自由独 立人格持有同情的态度,但是整体上还是趋于保守的。小说的文笔表达在人塑上,对于人物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细节的描写尤 为带劲,而且突破了以前心理描写通常是富有理性和条理的定势,突 出了心理话语间断跳跃等非理性的流动,比方安娜卧轨之前的心理描 写就很典型。本书在托尔斯泰的创作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小说的批判加深了, 但还没有到达后期的深度,烦人的道德说教变多了,但还没有到复 活那么严重。很多人物形象均为托尔斯泰

15、创作常用的人物,比方探 索出路的外省年轻贵族,比方年老有德的宗法制农民等。另外,我还有一点要说的,为什么19世纪的女性人格解放通常被放 在爱情叙事中,以追求自由恋爱和融洽家庭的形式出现?性别正是通 过固定的叙事模式而执行它的操演的,男性可以在职业等方面追求自 我实现,但是女性却只能被限制在爱情叙事中,所谓男频类型和女频 类型的刻板的划分正反映了深刻的性别偏见。I复活复活是托尔斯泰一生创作的总结,是其晚期创作的精髓。故事写善良的贵族青年聂赫留朵夫受到外界影响而堕落,诱奸了自己 一直喜欢的玛丝洛娃,之后又对其始乱终弃,使其在社会中不断沉沦, 沦为妓女。玛丝洛娃在这段经历中变得麻木不仁道德腐化,被卷

16、入一 场案子里,无辜蒙冤被判处流放。法庭上聂赫留朵夫重逢了玛丝洛娃, 在惊恐中将其判为流放,之后良心觉醒,四处为玛丝洛娃奔波。在这 段历程中,两人都经历了灵魂的洗礼,在努力脱罪却无效的情况下, 两人共赴西伯利亚并结婚。小说剧情并不跌宕起伏,结构也不封闭,托尔斯泰刻意防止了戏剧性 的高潮和结局,人物的命运如同生活一样连绵无尽。这种情节结构使 得小说能够承载更为广泛的社会内容,通过主线展现的是接力棒一般 的人物和走马灯一般的事件,将十八世纪末俄国社会各个层面的生活 都展现出来。人物上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的形象饱满而复杂。聂赫留朵夫开始是一个正直高尚的贵族青年,怀有淳朴的爱情,但是 周围的社会环境使其被腐化了,堕落成一个典型的自私自利者,诱奸 并抛弃了自己的初恋。而在法庭上与旧爱的相遇惊醒了他的灵魂,在 为玛丝洛娃的奔波中了解到监狱囚犯普遍无辜和法律制度的黑暗,于 是愤而与自己的阶级决裂,完成了自己的救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