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尔文宗对美国文化的影响.docx

上传人:知****量 文档编号:48773091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尔文宗对美国文化的影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加尔文宗对美国文化的影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加尔文宗对美国文化的影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尔文宗对美国文化的影响.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36加尔文宗对美国文化的影响加尔文宗对美国文化的影响美国位于北美洲中部,面积 937 万平方公里,人口 2.8 亿,城市人口占 76%。白人占80%左右,为欧洲移民的后裔;黑人 3000 多万;其余为亚洲和太平洋岛屿移民后裔、印地安人、因纽特人等,是一个多民族、多 XX 的国家。居 XX 要信奉基督教和天主教,犹太教、东正教、佛教、伊斯兰教、道教等 XX 亦有一定信众,信仰 XX 的公民在总人口中约占 91%。基督教(新教)基督教(新教)在美国已有 300 多年历史。1776 年美国独立前,基督教(新教)的主要派别均已传入美国,其后迅速发展成为最有影响的 XX。在美国 XX 中,基督教(新

2、教)教徒最多,约有 1.56 亿人,占美国总人口的 57%。主要有浸礼宗、卫斯理宗、信义宗、加尔文宗、圣公会、圣洁教会等,此外还有数十个较小的教派组织和跨教派的国际性的组织。各宗派创办有 400 多所大专院校。基督教已深入社会各领域。浸礼宗是美国基督教(新教)中最大的教派,其内部又分 150 个派系。17 世纪初,第2/36一批浸礼宗信徒从英国来到美国。1639 年创美国第一个浸礼派教会。1707 年,费城地区的 5 个浸礼教会联合成立了费城浸礼宗联合会。此后又有多个组织成立。南方浸礼联会为浸礼宗最大的教会之一,在 50 个州教都有组织,地方教会 3.8 万余个,教徒人数 1500 多万人。卫

3、斯理宗最初由爱尔兰移民传入。1784 年成立卫斯理 XX 会。此后 50 年,卫斯理宗在新垦区迅速发展。南北战争时,教会因废奴问题分裂为美以美会和监理公会。1939年两派与较小的美普会联合成立卫理公会。1968 年卫理公会又与福音联合弟兄会合并组成联合卫理公会。卫斯理宗信徒大多数都属于联合卫理公会(内有 5 个附属联合会与81 个年会,45 个教区)。信义宗 1623 年始由德国传到纽约,1649 年组成教会。有信徒 850 多万人。信徒集中在达科他、明尼苏达、威斯康星、衣阿华和内布拉斯加州。主要教派组织有美国信义宗福音会,信义宗密苏里大会,威斯康星州福音信义会联会。信义 XX 派间组织有美利

4、坚合众国信义协进会和信义会联合会。加尔文宗加尔文宗又称长老宗、改革宗或归正宗,该宗是美国新教的主要教派之一。美国长老会和归正会都属于加尔文宗体系。1611 年在费吉尼亚组织了第一个会众,继而建立了长老会。1837 年,受废奴问题影响分裂为两大阵营。1958 年,联合成立美利坚合众国联合长老会。1983 年美利坚合众国联合长老会又与合众国长老会联合,成立3/36了合众国长老会教会。加尔文宗的组织还有正统长老会教会、美国长老会、美国归正会、北美洲基督教归正会等。美国圣公会是基督教安立甘宗在美国的自主教会。17世纪初,美国最早的移民中就有该宗信徒。后在费吉尼亚、马里兰建立了教会组织。1776年美国独

5、立后,美国圣公宗信徒脱离英国教会,建立美国圣公会。1789 年全国代表大会后实现完全独立。1919 年成立全国委员会。1974 年,组成了 9 个大主教区、92 个主教区,信徒 300 余万人。圣洁会是美国基督教一部分教派总称,至少有 20 个教派组织属于这一类,信徒人数为100 多万。其中,五旬圣洁会成立于 1911 年;北美洲自由循道会成立于 1860 年;救世军 1880 年正式开展工作,其组织已遍布美国。天主教4/36天主教于 1526 年传入印第安人居住区。1565 年成立第一个团体。1789 年成立第一个主教区。到 19 世纪中叶,有教徒 300 余万人,1914 年增至 1700

6、 万人。目前为 5800万人。教会组织比较统一。全国有 34 个大主教区,164 个教区,18.5 万所教堂,神父和修道士 20 万名,教徒 7600 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 28%。并有大专院校 250 余所。由于教徒多集中在一些大城市,更具有政治、经济与文化上的潜在优势。美国天主教会发展趋势和西欧诸国有许多类似之处,趋向自由化、多元化和世俗化,其和教廷的矛盾也与西欧类似。20 世纪下半叶以来,美国的天主教会逐渐介入社会,关心现实的政治与社会问题。天主教徒在总统选举上也有举足轻重的分量。美国天主教会的学校有一整套教育网,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其中,教会大学有 500 余所(内含神学院 300 余

7、所),中学 1600 多所,小学 8500 多所,学生总数多达 400 万人。犹太教犹太教是美国第三大 XX,有教堂 5000 余座,大专院校 20 所。犹太教信奉者多为犹太人。犹太人于 1654 年开始定居美国。到 1776 年美国宣布独立时,约有 2500 名犹太人定居在纽约等沿东海岸城市。1815 年拿破仑战争结束后,犹太移民再次从欧洲涌入美国,到 1880 年,已达到 25 万人。从 19 世纪 80 年代起的 40 年里,又有 300万犹太人涌入美国,到 20 世纪 20 年代已达 350 万。1933 年希特勒在德国发动反犹5/36运动,又有 20 多万犹太难民进入美国。二战后,美

8、国犹太人的数量继续稳步增长,到20 世纪 90 年代,美国犹太人总数已超过了 600 万,约占全世界犹太人口总数的 50%。犹太教内有正统派、保守派和改革派三个派别。组织有美国希伯来会众协进会,圣约之子会和美国犹太教协会等。东正教美国的东正教徒有 300 万教徒,主要分布在东部、中西部和加利福尼亚。东正教在美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1767 年,这一年希腊正教会成立。1794 年,10 名俄罗斯正教会修士到阿拉斯加传教。1867 年,美国买下阿拉斯加,教徒遂向阿拉斯加以外的地方迁移。1872 年,东正教会把教区从阿拉斯加迁到旧金山。1905 年又迁到纽约。1922 年希腊正教会设立总主教区(总部在

9、纽约)。教会有 4 所神学院。除俄罗斯正教会之外,美国还有希腊正教会、塞尔维亚正教会、阿尔巴尼亚正教会、保6/36加利亚正教会和乌克兰正教会。佛教美国约有 300 多万佛教徒,多数是日本移民和他们的后裔。但在美国受佛教影响的人数远大于佛教徒数。其中日莲正 XX 徒有 25 万人,其余为大乘北传、藏传、南传上座部佛教徒。有 500 多个佛教组织(其中全国性组织有 40 余个)、近百座寺庙和数以千计的佛教寺院和习禅中心,佛教传入美国已有百余年的历史。19 世纪下半叶,日本向太平洋地区扩 X,佛教随着日本移民进入夏威夷群岛。后又传入旧金山等地。同时中国佛教亦开始传入。当时的信徒主要是日本人、华人和亚

10、洲侨民。1875 年神智学会在纽约成立,出版书刊,举办演讲会,宣传佛教。1893 年在芝加哥举行的“世界 XX 大会”后,摩诃菩提美国分会成立。1899 年日本净土宗在美国成立中心寺庙。19 世纪末至 20 世纪初,美国的唐人街出现儒、释、道合一的寺庙,供中国移民焚香礼拜。到 20 世纪 30 年代末日本的净土真宗、净土宗、日莲宗、真言宗等都已在美国建立了寺院。美国的许多大城市均有僧人和信徒,连白人也有参加习禅者。二战中,日本佛教在美国的传教活动被勒令停止。1945年后,日本佛教在美国西海岸和夏威夷地区得到发展,韩国与东南亚国家佛教也开始影响美国。20 世纪 60 年代藏传佛教在美国建立寺院与

11、慈善、学术等机构。为适应美国的社会习惯,佛教寺院建筑风格、祈祷形式、活动内容等逐渐美国化。有些寺院的会议大7/36厅比寺院本身还大,青年人可以在里面打篮球、开宴会、看电影。伊斯兰教伊斯兰教于 19 世纪下半叶传入美国。目前有穆斯林约有 700 万人(也有人认为是 200万或 1000 万),约占全国总人口的 35。清真寺约有 1000 余座。美国穆斯林分别来自 80 个国家。阿拉伯裔穆斯林、南亚次大陆的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国移民和非洲裔穆斯林(即美国黑人穆斯林)各占三之一。白人穆斯林相对较少,约 7.5 万人。19 世纪70 年代至 20 世纪 60 年代中东穆斯林移民 4 次大规模进人美国。19

12、79 年伊朗发生伊斯兰革命后,大约有 100 万伊朗人移居美国。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叙利亚、埃与、巴基斯坦、阿尔巴尼亚和其他数十个穆斯林国家的大批穆斯林移居美国,美国穆斯林总人口迅速地增加,每年都要新建一批清真寺。美国穆斯林主要聚居在纽约市与加利福尼亚、密执安、新泽西、得克萨斯和伊利诺斯等12 个州,但在美国各地都可以看见穆斯林。美国有 4 个较大8/36的穆斯林政治组织:美国穆斯林协会、美国伊斯兰教关系协会、穆斯林公共事务委员会、美国穆斯林同盟。此外,还有由 4 个组织代表组成的美国穆斯林政治协调会。道教道教创立于中国。自唐代起逐步传入朝鲜、日本、越南和东南亚一带

13、,后又传入欧洲、北美、澳大利亚等国家。除华裔教徒外,本土居民也有信奉道教者。在美国纽约、亚利桑那州、加利福尼亚州、夏威夷、休斯顿均有道观。纽约有天皇宫、应道宫,亚利桑那州有中孚道院,加利福尼亚州三藩市有紫银阁,夏威夷有太玄道观。休斯顿有一座规模较大的关帝庙,为中国古典式建筑,飞檐翘角,古香古色。XX 青松观主持侯宝垣在美国建立了“道教美洲青松观”和“道教美洲总会”,扩大了中国道教在海外的影响。美国的道教研究的兴起,是推进道教在美国传播的一个因素。美国的道教研究始于 19世纪,最早是由基督教传教士以社会调查报告的形式向美国公众介绍。其后又有一些美国学者研究中国道教的专著(如中国炼丹术考),道教经

14、典译著(如抱朴子内篇)等在美国出版。不少华裔学者亦以专著、论文与译著等方式,向美国民众宣扬道家思想9/36和道教知识。除以上这些主要 XX 外,世界上所有的重要 XX 几乎在美国都有信徒。加尔文被称为美国之父。在凯波尔看来,加尔文主义是英美自由与繁荣的基石。荷兰首相,著名神学家亚伯拉罕凯波尔的加尔文主义讲座是从教义和历史两个维度考察加尔文主义的力作。10/36刚刚热衷于大国的崛起的中国人,虽然津津热道于荷兰、英国、美国的崛起,却很少有人知道,隐藏在西班牙(天主教国家)的衰落和英美(新教国家)的兴起背后的,是基督新教世界与后中世纪罗马天主教两种生活体系的角逐。凯波尔认为正是加尔文主义在新教世界唤

15、起了对自由的热爱,赋予了人们抗争到底的热忱。他说:11/36“加尔文主义解放了瑞士、荷兰、英国,也为清教徒先父们发展美国的繁荣提供了动力。”(注:加尔文主义讲座在中国以加尔文传附录的形式出版,以上引自加尔文传第 209 页,以下出自同一书的引文只标明页码。)本书说:“要不是因为加尔文主义在人心里植入了一个不同的原则,向人们的头脑显示了另外一个世界,上述的世界历史转折是不会发生的。”本书认为,加尔文主义的独特性,来源于它在人类生活三个基本关系上的独特原则。12/36它们是:“人与神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世界的关系”。一、人与上帝的关系1、预定论带来了自由“加尔文主义的崇高概念是:上帝

16、虽高于一切被造之物,但却以圣灵与人直接交流。这也是加尔文主义预定论的核心所在。”“预定论保障我们内在的自我与永生上帝从永13/36远到永远的交流。加尔文主义者反对罗马天主教的第一个理由是它人为地把教会本身置于灵魂与上帝之间。”“而加尔文则是第一位画出一条线从上帝直接到人,从人直接到上帝之人而学历史的人越来越承认,加尔文主义创造出一个完全属于它自己的人类生活系统。”(216 页)强调上帝主权的预定论,确立了人们对于救恩的确据,就从最根本上解放了人的心灵,促进了对于自由的热爱。提到加尔文主义在西欧兴起带来的影响,凯波尔说:“无论是工人、农民,还是商人、仆人、女佣,他们身上所具备的是同样的品格。他们

17、心里都有永远得救的确据。”“因此,当这些与圣洁生活有份的男女老少被逼着放弃他们的信仰、否认他们的主时,他们以行动证明那是不可能的事。他们数以千计、数以万计地走上绞刑架,没有畏惧、没有怨言,嘴上唱着诗篇,心里充满喜乐。”(218 页)富鲁英教授公正地评论说:“在瑞士、法国、荷兰、苏格兰、英国,任何一块基督教新教在刀剑顶着胸膛之际所建立起来的土地上,正是加尔文主义使这一切成为事实”。“在荷兰,在法国,在英格兰,在美国,历史提供了最无可否认的证据与事实。那些专制者们从未见过像加尔文的跟随者们那样如此具有良心的自由与不可征服的反抗精神,如此英勇无畏而充满坚定不移的必胜信心的人们。”(240 页)14/

18、36相对而言,路德对于中世纪的颠覆是不彻底的,“路德仍然将教会看作是站在信徒和上帝之间的代表”,在圣餐与敬拜礼仪上,路德仍然某种程度仍依靠罗马天主教会的观点;路德 XX 会也保留着政教合一的体制,王公贵族成了教会最高的大主教。这背后最深刻的原因是双方在神学上的差异:“路德和加尔文都竭力要找到与上帝的直接交流。路德从主观的、人类的一边开始,而加尔文则是从客观的、宇宙的一边开始。”2、上帝荣耀的中心性复兴人的心灵对于加尔文主义来说,预定论所关注的中心,就是救恩上上帝完全的主权和恩典,其焦点是上帝的荣耀。由于这个预定论的起点,加尔文主义所宣告的是彻底以神为本的信仰,“XX 里每一个动机的起始点是上帝

19、而不是人。人是器皿,是方法,唯有上帝是目的,是始点,也是终点,是众水之源泉,也是众水所流回的海洋。”(237 页)加尔文与天主教15/36的撒道莱特之间的论争,可以揭示了加尔文与当时罗马天主教之间的争执,也是以神为本的信仰和掺杂了人本思想的信仰之间的争执。“此争执的关键并不在于 XX 改革的观点,即:称义的教义、神职人员的滥权。对于加尔文来说,在所有这一切之中,最根本的问题是上帝的荣耀之中心性、绝对性。加尔文指出,对增进上帝荣耀的热忱应当超过我们为自己的好处的所有关切之上,哪怕这种好处是永生。这就是加尔文向罗马教廷的最大挑战。”(见加尔文传)对于上帝的荣耀的终极性关切,能够极大地挑旺一个基督徒

20、的心灵。凯波尔说:“那位日内瓦的XX改革家则以他那伟大的属灵能力一下子就在五个国家里并在此后的三个世纪中为人提供了生活的指南,将人心向着众灵之父的上帝提升,让人获得永恒的圣洁的平安。”(233 页)在当代,重新提出上帝荣耀的中心性,会带来萎靡时代真正心灵的复兴,也为我们在生活中荣耀上帝注入持久不息的动力。16/36二、人与人的关系“加尔文主义从人与上帝之间的根本关系上得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特殊解释。也正是这种唯一真实的关系使得 16 世纪以来,人变得尊贵。如果加尔文主义将整个人类直接放在上帝的面前,那么所有的人,男人、女人,富人、穷人,软弱的或强壮的,智慧的或愚拙的,在上帝面前都是被造之物,都是

21、失落的罪人。”(220 页)关于人与人关系,凯波尔论述了加尔文主义三方面的看法:1、上帝面前人人平等这是我们在当代追求自由、平等以与公利的基础。人的这种平等不止是救赎意义上的平等,而是创造意义上的平等。所以哪怕是未得救的人,因为他是按照上帝形象被造的缘17/36故,我们也要为他们争取公民的权利。“因此,加尔文主义不仅谴责奴隶制、种姓制,也谴责对妇女和对穷人的奴役;不仅反对人与人之间的等级制度,也反对一切贵族特权。由此可知,加尔文主义对生活的解释必定是 XX 的。”(220-221 页)2、秩序与权威的建立“凡事首先仰望上帝然后再看待邻舍,这就是加尔文主义为头脑与心灵提供的驱动力。XX 的概念就

22、是在这种对上帝的敬畏、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此 XX概念也不断地赢得人心。”但是,凯波尔认为,因为仰望上帝,加尔文主义同时肯定上帝设立某些人在特殊职位上履行职责,因为人们会从心里顺服这些邻舍从上帝领受的权柄,所以社会秩序和教会秩序得以建立。18/363、保守主义的变革态度“加尔文主义的社会改革是从人心开始的。”“不是出于妒忌,不是低位的要越级登上高位,而是所有的人都屈膝在以色列的圣者面前。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加尔文主义没有与旧时代发生过突然决裂这个历史事实。即使是在早期阶段,加尔文主义并未直接废除而是通过道德上的审判来削弱奴隶制度。因此,加尔文主义允许了中世纪的等级制度、贵族特权的

23、暂时继续。”这是一种面对现实的保守主义态度,在中国教会寻求信仰自由和过程中,也许我们可以从加尔文主义的历史经验中有所学习。对于信仰自由,我们需要有极深的信念和清晰的立场;衡量一个公共决策是否合乎我们的信仰原则,我们也需要有高度的敏感。然而,我们最好的方式也许不是通过与现有 XX 制度的断然决裂,而是通过在道德上遣责现有制度不公正的地方,然后通过和平渐进的方式改变现有的制度。当然,这个过程中存在着极大的 X 力和危机。特别期盼既有信仰自由的获得,又有社会的宽恕、和平与爱。而在福音的荣耀之光里,这一切是可能的。19/36三、人与世界的关系1、普遍恩典加尔文主义“将世界视为神圣的创造。他旗帜鲜明地指

24、出,救恩是上帝的特殊恩典,上帝也有一般恩典,维持、供应世上的一切生命,放缓对地的诅咒,限制世界的破坏。这就给了我们生活的自由发展的空间,让我们在生活中荣耀他的名。”在中国教会中常常听到的一个字眼是“爱世界”,是的,如果一个基督徒把自己人生的价值寄托在这个“世界”上,那就是“爱世界”,是不对的。但是,也有另外一个极端,认为这个世界的一切都是罪恶的,因此,我们需要逃避这个世界,让自己尽量躲进修道院里,或者躲进有教会色彩的生活中。这是一个信徒信心软弱,认识不清时的选择。20/36加尔文主义一样赞同世界不是我们永恒的家乡,我们一切的意义最终只双胞胎寄托在上帝的国度里。然而,我们对于天国的热心,正是通过

25、在“世界”中的行动来表现。因此,这个世界的一切事物如果应用得合宜,都是好的;这个世界的职业,如果脱离了罪的原则也是好的,都是有益于上帝的荣耀的。正因为此原因,凯波尔说:“加尔文主义竟能够在正值我们祖国荷兰处于一个挣扎着不知何去何从的时代,在短短的四分之一个世纪里,在我们的社会里,在人类活动的每一个层面,从商业贸易到手工业到制造业,从农业到园艺,从艺术到科学,酿造出不屈不挠的能量,建立起前所未有的光辉灿烂,为整个西欧注入了一种崭新的、人类生活发展的驱动力。”2、信仰达于全人在当代,我们见到很多称为是基督徒的人,他们可以在祈祷和21/36礼拜时按基督徒的原则生活,然而当他们走出教堂,进入社会生活时

26、则按世俗的标准生活。在遇到挑战时,有的人以国情和客观环境艰难为由放弃基督徒应当有的立场。本书提揭示了这种行为这背后的原因,是一种信仰与道德生活分裂的态度。加尔文主义由上帝的主权出发,认为生活各个领域都应当由一种出于信仰的一致性所主导。凯波尔论到一个加尔文主义者的生活态度:“他不是把教义视为一个分离的独立存在,然后把他自己的道德生活作为附属于 XX 信仰的第二种独立存在,在他生活的所有一切事情上、所有一切选择中都被一种明察秋毫的、最激励人心的对上帝的敬畏所控制。”(262-263 页)3、信仰需要公共见证“那种躲藏在密室里、局限在教会里的 XX 为加尔文所憎恶。加尔文与诗篇的作者一起要求天、地,

27、要求万国万民将荣耀归给上帝。上帝是无所不在的上帝,全能全权的上帝。XX 信仰要求人生活的每一个层面都必须赞美上帝,遵守上帝的法律。人手所做的一切都当被热情的、不停的祷告所渗透。”(243-244 页)22/36也许由于过去长期的严酷环境,使中国教会一直处在一个边缘的位置,所以很久以来,中国教会缺乏公共见证,也没有自己的公共神学。然而,圣经的呼召是“他的荣耀充满全地”,“认识耶和华荣耀的知识,要充满遍地,好像水充满洋海一般。”圣经不仅认为福音遍与全地,基督教信仰更要在生活的全方面中,在政治、经济、文化等等各个领域里彰显它的荣耀。这就首先要求我们提供足够宽广与具有一致性的基督徒世界观,并且有一群足

28、够成熟的信徒群体把它实践出来。这就不是仅仅几场点到为止的大型现代福音派布道所能够做到的。从见证的方式而言,不止是传出了关于基督教的基本教义,才是传福音和做见证。如果我们通过我们的职业,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的参与,表彰了基督教信仰的非核心性的价值。人们因为这些见证却可能产生对基督教的好感,或者引致他们对于基督教核心价值的兴趣。这是一种福音预工,从传播学的角度而言,人们对于一件事物的兴趣,总是先从外表实用性的层面开始,渐渐深入内心的。因此,当代的我们要特别注意这方面的见证,我猜想,也许这就是有些人说的文化使命的内容之一。四、结语:自由的翅膀,辽阔的远象23/36总结以上的论述,加尔文主义从第一点预定论

29、的原则,带来的是人在超验意义上的自由。而第二点人与人关系的原则,带来的是人在实践中的自由,超验的自由与实际的自由,由上到下,正是孙 XX 所说的“由神道而入人道”。正是,因为高举了上帝的主权,才带来了人类生活的自由。在凯波尔看来,自由需要比个人主义和自然主义更深刻的基础。一种宪政秩序的建立,最深切的根基在于人心,在于人对于上帝主权的顺服,以与在此共同基础上的彼此立约,延展出家庭、教会、社区的秩序,最后再由一个宪政的政体来完成。而法国革命显然不具备这样的基础。由上帝主权的信念,加尔文主义又引出了有限政府的观念,加尔文主义认为,因为上帝的主权,政府、教会、家庭都有自己独特的领域,都从上帝领受在自己

30、领域里的权威。在一个没有对上帝超验权威的信仰的国度里,政府倾向于在尽可能多的领域里建立权威,24/36而在一个有绝对主权的上帝信仰的国家里,国家的权威得到限制,而个人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却得到自治。16 世纪以来,以加尔文主义为代表队神本自由理想,和启蒙运动所代表的现代主义自由理想同时在欧洲登场。凯波尔比较了这两种原则基础上产生的两种自由的实践结果:“荷兰的起义,英国的 光荣革命 和你们美国向英国皇室的造反为自由带来了荣誉。法国革命除了国家强权给自由带来的手铐之外还产生过什么?在我们生活的 19 世纪里,没有一个国家的历史比法国更惨了。”(277 页)而加尔文主义的第三点,以普遍恩典代表的关于

31、人与世界关系的认识,也是由上帝的主权引出来。为什么我们面对世界可以有乐观进取的态度?为什么信仰要影响我们整个的人生?为什么上帝的名要在公共生活中得着它当得的荣耀?答案就是:因为上帝在以上所有的领域中有他完全的主权。凯波尔的名言是:“在人的整个生命中,惟独基督有完全的主权;没有一方寸不是属于他的,人不能说:这是我的!”这句话似乎还有另一个翻译的版本是:“天上地下,没有一块地方基督不会说:这是我的!”25/36那里高举了上帝的主权,哪里就有人类的自由。哪里高举了上帝的主权,那里就会有宽广的复兴远象。主的灵在哪里,那里就得以自由。凯波尔说:“历史上,信仰生命的脉搏有时很微弱,有时很强劲。信仰高潮来临

32、时,圣灵在人们心里的工作是不可抗拒的。加尔文主义者、清教徒和先父们所经历的正是上帝这种伟大的内在工作。”(219 页)今天,我们是否又有机会迎接一场信仰的复兴的浪潮呢?如果有这样一波圣灵的不可抗拒的工作,我们仅是以肤浅的教导和表面的激情来回应,然后在潮水退后留守一个空旷的沙滩;还是用类似凯波尔所阐述的坚实的圣经原则建立自己的信仰,并且在圣灵的激励之下以无26/36比的勇气和激情,在各个领域里热心彰显上帝的荣耀,并增进信仰和公民的自由,增进基督徒和同胞的福祉呢?(注:加尔文主义讲座,凯波尔著,见茜亚凡赫尔斯玛著加尔文传附录。)加尔文宗百科名片加尔文宗(Calvinists)是以加尔文神学思想为依

33、据的各教会团体的总称。由于加尔文改27/36革了天主教的传统教义,故又称“ReformedChurches”,汉译又称为归正宗,该宗实行长老制,由信徒推选长老与牧师共同管理教会,所以亦称长老宗。目录简介历史组织典章观点信仰特色传播发展展开编辑本段简介基督教新教主要宗派之一。因以加尔文的 XX 思想为依据,又称加尔文宗。产生于28/3616 世纪 XX 改革时期,加尔文宗与路德宗和安立甘宗并称新教三大主流派。16 世纪初期瑞士人文主义者和 XX 领袖加入了 XX 改革的队伍,并在改革中与路德宗分道扬镳。1553 年加尔文在日内瓦进行 XX改革,其追随者形成归正宗各教会。1718 世纪欧美各国资产

34、阶级革命后,归正宗逐步获得法律上的承认。在教义上强调“因信称义”,强调圣经权威至上,相信极端的预定说。在崇拜礼仪中使用方言,摒弃祭台、圣像和祭礼,只承认圣餐中有耶稣体血的德能,强调讲道,注重牧师和信徒教育以与信仰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信徒主要分布在瑞士、苏格兰和北欧各国与美国。1877 年世界归正会联盟成立。1842 年传入中国。编辑本段历史加尔文宗是 16 世纪瑞士 XX 改革的产物,由法国人让加尔文于 1541 年创立于日内瓦城。后来它广泛流传于荷兰与苏格兰、英格兰等地,为尼德兰革命和 17 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17 世纪后,该宗随欧洲移民和殖民扩 X 传

35、播至北美、南非、亚洲和南美等地。目前,该宗共有信徒 40,229,501 人(据世界基督教百科全书),354 个教会团体,分布于 80 余个国家和地区。信徒较多的国家和地区为美国、加拿大、苏格兰、荷兰、瑞士、韩国、南非和巴西。29/36编辑本段组织其国际组织有二:一为归正宗世界联盟(TheWorldAllianceofReformedChurches),建立于 1875 年,1970 年此联盟与国际公理宗协会合并为“归正宗世界联盟(长老会与公理会)”,会刊为归正宗世界(theReformedWorld)。此派较开放,倾向于现代派。另一个是归正宗普世会议(theReformedEcumenica

36、lSynod),其神学思想较保守,参加者有 30 个教会团体,信徒约 350 万人。编辑本段典章除以加尔文的基督教原理为其神学理论基础外,还有 1643 年-1648 年威斯敏斯特会议制定的一系列文献,包括韦斯敏斯德信仰信条(WestminsterConfessionOfFaith)、韦斯敏斯德大、小教义30/36问答、礼拜规则和教政体制。编辑本段观点加尔文教格外重视先定论。加尔文教大量吸收了圣奥古斯丁的观点,认为从神的赏罚观点看来,人依加尔文宗靠自己的行动无功可邀,人具有的感化只能来自上帝的自由行动。上帝万能,对出现的一切事物都先知先决,包括对每一生命的诞生方式。有些人能得到拯救,有些人则罚

37、下地狱,上帝早就知道,早就作出了决定。加尔文是一个严厉的人性批评家,他觉得获得感化的人,相对来说,寥寥无几。他们是“上帝的选民”,是“虔诚的信徒”,是那么一小部分不靠自己的功德而早就被选定会得到拯救的人。人如果坚持过圣徒般的生活,经受一切考验和战胜一切诱惑,就可以在内心感到自己是在被拯救者之中,属于上帝所选定的少数人之一。因此,持先定论,持上帝万能论的观念,而不是持宿命论和驯服论,就能成为不懈努力的一种鞭策,成为一种炽热的信念,一种站在全能上帝一边定会最终获得永恒胜利的信念。正是这种极其坚决的精神使得加尔文教具有吸引力。各国的加尔文教徒都是富有战斗性的、不屈不挠的至善论者,即清教徒(他们首先在

38、英国,后来在美洲得到清教徒这一名称)。加尔文教徒不承认教会从属于国家,不承认任何政府(国王、国会和城市地方行政官员)有权制定有关 XX 的法律。恰恰相反,他们坚定主 X 真正的基督教徒,即上帝的31/36选民或虔诚的信徒,应该使国家基督教化。他们希望把社会本身改造为 XX 团体的典型。他们反对主教制(路德教教会和英国圣公会都主 X 保留此制),建议应由教务评议会(牧师和虔诚的俗人所组成的选举机构)管理教会。由于吸收世俗分子参与对 XX 事务的管理,这样,他们就打破了教士的垄断权,促进了教会的世俗化。另一方面,他们又是政教分离论的对立者,因为他们希望把整个社会基督教化。编辑本段信仰特色神学思想的

39、核心是预定论它突出强调上帝的绝对主权,认为世界上万事万物的存在与变化皆为上帝的意志。上帝以其不可更改的权加尔文宗威决定着人的灵魂得救与否,预定了信徒是称义而成为选民,还是成为弃民而受惩罚。所以它认为信徒在日常一切行动中都对上帝负有责任和义务,必须努力做好尘世的工作,完善自身道德,才能展示上帝的大能与恩典。而且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也是他被上帝预定为选民的外在标志。因此,真正的基督教徒必须把其尘世生活当作“天职”来对待。这种态度决定了加尔文宗32/36的信徒积极投身杜会生活,追求事业的进取和道德的完善。认为耶稣基督是教会唯一的首领所有教会成员一律平等,一般信徒理应参与教会的管理。因此,该 XX 会采

40、用具有XX 性质的长老制体制。其主要内容是,基层教会信众从一般信徒中选举出长老,由长老选聘牧师共同组成堂会会议管理教会。基层教会再派出长老和牧师各一名组成教区长老会。此会对下层的教会有监督权。各教区长老会再选派人数相等的长老和牧师代表联合组成上一级的大会。大会具有教会最高立法与司法权。这种制度保证了一般信徒的XX 权利。实行圣洗与圣餐二项圣礼其礼仪严格排除祭台、圣像等繁文缛节,力求简朴。加尔文主 X 圣餐的“参与说”,即信徒在圣餐中“参与”了基督的血与肉,领受了属灵的基督。也有些归正教会十分强调布道仪式,不重视圣餐礼。编辑本段传播发展长老宗于 17 世纪随清教徒传入美洲。由于神学观点之不同和对

41、待奴隶制态度之各异,在 18 和 l9 世纪中该宗加尔文宗33/36分裂为许多教会团体。南北战争后,各派趋于联合,至 20 世纪上半叶,组成了三个较大的长老会,即美国南长老会(PresbyterianChurchintheU.S 简称 P.C.U.S),美国北长 老 会(PresbyterianChurch,USA,简 称 为 P.C.U.S.A)和 北 美 联 合 会 长 老 会(UnitedPresbyterianChurchofNorthAmerica,简称 U.P.C.N.A)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加尔文宗的重点活动是对话联合、多方传教、认真改革和积极参加国际与国内的社会活动。50

42、 年代至 60 年代中期,美国加尔文宗有所发展,信徒人数不断增加,新建教会甚多。同时各主要教会加强了团结,1958 年,美国北长老会与北美联合长老会合并为美国联合长老会(TheUnitedPresbyterianChurchintheU.S.A)。该会信徒人数占全美长老宗信徒总数一半以上。美国南长老会最初参加了与上述两教会合并的谈判,但由于其内部保守派担心合并会损害其传统的神学立场而未果。但它仍对合一运动保持积极态度,与新成立的联合长老会在传教和教育领域维持合作关系。同时,美国长老宗也加强了与其他教派的联系。早在 1946 年,各派联合组成的传教委员会即声明:要按照社会与合作的精神消除竞争,与

43、其他教派合作。60 年代美国联合长老会与其他几个新教教会联合组成“教会联合协商会”(TheConsultationonChurchUnion),以推动新教各派的联合。同时世界归正宗联盟北美地区所属教会也与天主教会进行了对话。二战后,美国加尔文宗神学与社会思想的主流为现代派,着眼于改革。1958 年,美国联合长老会成立伊始,即着手制订新的信仰条文,于 1967 年通过了1967 年告白。此文34/36件简化了对上帝、基督的性质的繁琐论证,以“和好”观念为中心,突出人与上帝,人与人的和好;针对当代迫切的社会问题,强调信仰的伦理道德意义,淡化其神学意义。为表示自身的善世性和与其他教会合作,该会还把尼

44、西亚信经、使徒信经以与XX 改革时代产生的一切信条等与1967 年告白合编为告白书,作为本教会的教义准则,另外该会不再坚持圣经无谬的僵硬态度。1961 年通过的新的礼拜规则已体现了上述精神。它主 X 教会生活既要允许个人的一定自由,也要坚持一定的公共生活和秩序,反对美国 XX 传统中过分强调加尔文主观内省的倾向。它也放弃了只有具备一定条件者方能参加圣餐礼的传统规则,增加了教会生活的开放性。但是,有些教会还存在着保守势力。美国南长老会和美国归正会的立场即相对保守。它们当中有相当部分信徒和神职人员对联合长老会的自由主义持有戒心,对合一运动态度消极,对美国基督教联合会在 60 年代支持黑人运动也颇为

45、不满。但是,即使在这两个教会内,保守势力也并非能左右一切。南方长老会中的保守派,欲表示该会不支持最高法院关于禁止公共教育中种族歧视的法令,即未得逞。一向以重视社会活动著称的加尔文宗始终关注着社会问题,美国主要的长老 XX 会对反对种族隔离和争取斗争的态度表现积圾。早在 50 年代初,教会就注意到解决种族隔离和歧视的迫切性,主 X 对教会内外的这种现象应予取缔和消灭。60 年代黑人运动兴起后,各教会普遍予以支持,号召以和平的、非暴力的方式消除社会不公正现象。在35/36这种形势下,南方长老会加速推行黑人与白人教会的合并,联合长老会则增加教会中黑人领导人的比例。不少教会还进一步注意到其他少数种族的

46、地位与处境问题。在 50 年代东西方冷战的历史条件下,美国长老XX会普遍把共产主义视为基督福音和美国的“自由”、“XX”的威胁,但有些教会对猖獗一时的麦卡锡主义也表示不满。例如美国北方长老会于 1953 年 11 月发表声明,指责当时美国国内的反共狂热危害人权,妨碍了人们的言论自由。到 60 年代中后期,联合长老会和美国归正会都提出接纳中国进入联合国的主 X。战争与和平也是教会关心的一个重大问题。美国各长老会均对战后核武器的发展表示担忧,呼吁停止军备竞赛,实行国际核裁军。美国政府在越南奉行的侵略政策也引起教会的不安,普遍拥护和平解决越南问题。70 年代初,由于美政府不断扩大越战,教会对政府的抨

47、击更加强硬激烈。70 年代中期后,加尔文宗内部自由主义神学进一步增强,从而促进了进一步的联合。1976 年较为保守的美国南浸会也进行了改革,提出了一个用现代英语写成的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信仰宣言”,并付诸实施。该会还制定了新的授职誓词,把忠于“圣经训导”的教义内容改为“服从耶稣基督和圣经的权威,始终接受我们告白的指引”。80 年代初,该会也放宽了参加圣餐的条件限制,并把圣餐礼的重心由沉重的悔罪转向愉快的新生,其观点与联合长老会逐渐接近。在战争与和平、妇女与同性恋者担任圣职的观点上二者亦趋于一致,终于促进了两大教会团36/36体的联合。1983年,两派合并,成立了“美国长老会”(ThePresb

48、yterianChurchU.S,A),原联合长老会的告白书被采纳为此教会的信仰准则。并宣布:在合并后的机构调整中,贯彻不分种族、年龄,性别和地域,一律平等的原则。但美国长老宗内部的保守派仍有相当大的势力。就新成立的美国长老会而言,除部分保守派分裂出去另组新教会外,在普通信徒和神职人员中,仍有相当多的人持保守立场。其代表人物把 70 年代以来教徒人数连年下降归咎于神学上和政治上的自由化,力图使教会回到传统的圣经权威的立场上去。另外,基督归正会和美国归正会等一些小教会仍持保守主义立场,并颇为活跃。由于信徒的减少,美国长老会十分注重加强传教工作,大力培养传教牧师,扩大传教面,尤其注意对青年传教。值得注意的是,美国长老会常把其社会政治主 X 与传教工作结合起来。它成立伊始,即宣布其传教活动包括使人们从“罪恶、恐惧、压迫、饥饿和非正义”中解放出来,从而为建立公正、平等的世界而斗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