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的作用机制讲稿.ppt

上传人:石*** 文档编号:48769970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2.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抗生素的作用机制讲稿.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抗生素的作用机制讲稿.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抗生素的作用机制讲稿.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生素的作用机制讲稿.ppt(5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抗生素的作用机制第一页,讲稿共五十八页哦2抗生素如何影响微生物细胞的代谢(1)进入细胞并到达作用位点;(2)物理性地结合于细胞结构(靶分子),该细胞结构参与对保持细胞生长或内环境稳定必不可少的某一过程;(3)抗生素抑制酶的活性或细胞结构功能。第二页,讲稿共五十八页哦抑制细胞壁的合抑制细胞壁的合成成影响胞浆膜的影响胞浆膜的通透性通透性抑抑抑抑制制制制D DN NA A合合合合成成成成抑制蛋白质合成抑制蛋白质合成抑制抑制抑制抑制RNARNA合成合成合成合成影响叶酸代谢影响叶酸代谢抗生素的作用机制抗生素的作用机制抗生素在分子水平上干扰微生物细胞任一基本代谢的某一种机制抗生素在分子水平上干扰微生物

2、细胞任一基本代谢的某一种机制 第三页,讲稿共五十八页哦4根据抗生素干扰代谢过程的不同,抗生素通常分为五大类(1)细胞壁合成抑制物;(2)遗传物质的复制或转录抑制物;(3)蛋白质合成抑制物;(4)细胞膜功能抑制物;(5)能量代谢系统抑制物或抗代谢物。第四页,讲稿共五十八页哦5第一节第一节 细胞壁合成抑制物细胞壁合成抑制物细胞壁的功能和化学结构细胞壁合成不同抗生素的作用原理第五页,讲稿共五十八页哦6细胞壁的功能:保持细胞形态,维持细细胞质高渗透压。细菌细胞壁组成:肽聚糖,菌壁酸或菌壁醛酸,脂多糖,脂蛋白,蛋白质,多糖等。肽聚糖是由双糖单位,四肽尾还有肽桥聚合而成得多层网状大分子结构,是构成细胞壁的

3、骨架。(一)化学结构:1、N-乙酰葡萄糖胺通过-1,4糖苷键与N-乙酰胞壁酸连接;2、N-乙酰胞壁酸连接四肽尾;3、四肽尾将单体连接为复合体。一、细胞壁的功能和化学结构一、细胞壁的功能和化学结构第六页,讲稿共五十八页哦7肽聚糖的结构肽聚糖的结构N-乙酰葡萄糖胺乙酰葡萄糖胺(G)N-乙酰胞壁酸乙酰胞壁酸(M)第七页,讲稿共五十八页哦8(二)生物合成(二)生物合成1、肽多糖前体基本单元UDP-胞壁酰五肽的合成,在细胞质中进行;2、十一聚异戊二烯磷酸替换UDP,形成N-乙酰氨基葡萄糖-N-乙酰胞壁酸-五肽单体,在细胞膜中进行;3、肽聚糖链的组装及三维结构的构建,在细胞膜外进行。第八页,讲稿共五十八页

4、哦9UDP胞壁酰五肽形成示意图磷酸烯醇式丙酸酮磷酸烯醇式丙酸酮UDP-N-乙酰葡萄糖胺乙酰葡萄糖胺UDP-N-乙酰胞壁酸乙酰胞壁酸胞壁酰三肽胞壁酰三肽UDP胞壁酰五肽胞壁酰五肽胞浆胞浆第九页,讲稿共五十八页哦10大肠杆菌肽聚糖的结构转糖基酶,转糖基反应转糖基反应转肽酶,转肽反应转肽反应第十页,讲稿共五十八页哦11(三)抑制肽聚糖生物合成的抗生素(三)抑制肽聚糖生物合成的抗生素1、作用于肽聚糖合成的第一阶段:磷霉素,环线酸氨等;2、作用于肽聚糖合成的第二阶段;万古霉素,瑞斯妥菌素,杆菌肽等;3、作用于肽聚糖合成的第三阶段:青霉素,头胞菌素类等。第十一页,讲稿共五十八页哦12丙酮酰转移酶丙酮酰转移

5、酶磷霉素磷霉素环丝氨酸环丝氨酸丙氨酸丙氨酸消旋酶消旋酶D丙氨烯丙氨烯D丙氨酸二丙氨酸二肽合成酶肽合成酶UDP胞壁酰五肽形成示意图第十二页,讲稿共五十八页哦13青霉素和DAlaDAla二肽的结构构象第十三页,讲稿共五十八页哦CH-COOHR-C-NH-CH-CH=OCSCH3CH3CN青霉素青霉素CH-COOHR-C-NH-CH-CH2=OCH3CNO=D-D-丙氨酰丙氨酰-D-D-丙氨酸丙氨酸青霉素结合蛋白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PBPs,转肽酶转肽酶)胞壁酸胞壁酸-内酰胺类作用机制第十四页,讲稿共五十八页哦15作用机制(一)作用机制(一)作用机制 抗生素主要作用靶位抑制细菌细胞壁肽聚糖生物合

6、成-内酰胺类磷霉素糖肽类环丝氨酸杆菌肽抑制转肽酶活性,破坏肽聚糖相互交联;与肽聚糖生物合成中的UDP-N-乙酰葡糖胺丙酮酰转移酶结合,阻断UDP-N-乙酰葡糖胺向UDP-N-乙酰胞壁酸的转化;与D-丙氨酰-D-丙氨酸结合,抑制转糖基和转肽反应;抑制丙氨酸消旋酶和D-丙氨酰-D-丙氨酸合成酶;抑制焦磷酸酶,阻断肽聚糖跨膜载体十一聚异戊二烯醇再生。第十五页,讲稿共五十八页哦16第二节第二节 核酸复制与转录抑制物核酸复制与转录抑制物DNA合成DNA复制RNA转录第十六页,讲稿共五十八页哦17DNA复制前导链前导链滞后链滞后链DNA在复制时,其双链首先解开,形成复制叉,而复制叉的形成则是由多种蛋白质及

7、酶参与的较复杂的复制过程。前导链与后随链的差别在于前者从复制起始点开始按53持续的合成下去,不形成冈崎片段,后者则随着复制叉的出现,不断合成长约23kb的冈崎片段。单链DNA结合蛋白DNA解旋酶大肠杆菌中的Dna蛋白第十七页,讲稿共五十八页哦18第十八页,讲稿共五十八页哦19复制和转录抑制物复制和转录抑制物复制和转录抑制物分为两类:前体类似物,抑制前体物的合成;DNA模板功能抑制物和酶(促旋酶、DNA聚合酶、RNA聚合酶)抑制物,抑制核酸聚合。第十九页,讲稿共五十八页哦20核酸合成抑制物的作用机制DNA聚合酶RNA聚合酶解旋酶第二十页,讲稿共五十八页哦21丝裂霉素丝裂霉素为细胞毒药物,在DNA

8、的两条链之间形成共价键,使双链不能分开。这种作用效应是不可逆的,具杀菌作用。但是由于缺乏选择性,其毒性很大,不能用作抗微生物剂,但作为抗肿瘤剂。第二十一页,讲稿共五十八页哦22博来霉素n博来霉素是DNA损伤剂,既能在单链又能在双链DNA上产生多个断点,并释放出单个核苷酸。n这类抗生素仅用于某些种类的肿瘤。第二十二页,讲稿共五十八页哦23利福霉素利福霉素与RNA聚合酶亚基形成实际上不可逆的复合物。利福霉素是唯一的商业上上投入生产的安莎霉素,特别是利福平,在临床上广泛用作抗结核和抗葡萄球菌剂。第二十三页,讲稿共五十八页哦24作用机制(二)作用机制(二)作用机制 抗生素主要作用靶位抑制DNA生物合成

9、 磺胺类甲氧苄啶,氨甲蝶呤,氨基蝶呤丝裂霉素C博来霉素萘啶酸,奎诺酮类,新生霉素抑制细菌二氢叶酸合成酶抑制细菌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DNA复制时的双链打开与DNA结合,切断DNA的一条链抑制细菌DNA促旋酶(拓扑异构酶)抑制RNA生物合成 桑吉霉素,丰加霉素放线菌素D蒽环类利福霉素类抑制转录反应抑制DNA依赖性RNA聚合酶抑制DNA依赖性RNA和DNA聚合酶抑制细菌DNA依赖性RNA聚合酶第二十四页,讲稿共五十八页哦25第三节第三节 蛋白质合成抑制物蛋白质合成抑制物通过蛋白质合成过程,遗传信息被转译出来。蛋白质合成,就是根据mRNA上的核苷酸三联体顺序决定的序列,将不同的氨基酸聚合。这些核苷酸顺序

10、,同样是由特异DNA区段上的脱氧核苷酸顺序决定的。第二十五页,讲稿共五十八页哦26(一)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原核生物:核糖核蛋白体50s+30s70s;50s由(23sRNA+5sRNA+34种蛋白质)组成;30s由(16sRNA+10种以上蛋白质)组成。真核生物:核糖核蛋白体60s+40s80s;起始密码AUG,GUG。第二十六页,讲稿共五十八页哦27一、蛋白质合成的几个阶段一、蛋白质合成的几个阶段蛋白质合成分为两个主要过程:氨基酸激活和鉴别;核糖体循环。第二十七页,讲稿共五十八页哦281氨基酸的激活与鉴别每一种氨基酸在特异的氨酰tRNA合成酶催化下,其羧基与特异tRNA末端核苷酸的羟基形成酯

11、键。氨基酸被激活和连接在合适的tRNA上被鉴别,这个过程称为tRNA“加载”。携带有氨基酸的tRNA分子称为氨酰tRNA。在细菌中,甲硫氨酰tRNAmet的氨基酸的氨基被甲酰化,并作为聚合过程的起始物(tRNA起始物)。第二十八页,讲稿共五十八页哦292原核细胞中的核糖体循环原核细胞中的核糖体循环1)起始阶段2)延伸阶段 3)终止阶段 第二十九页,讲稿共五十八页哦301)起始阶段mRNA上SD序列结合在核糖体30S亚基上的16SrRNA上,然后与tRNA起始物结合,tRNA定位在起始密码子AUG上,形成一个三元复合物。三种蛋白质,起始因子IF1、IF2、IF3,参与并保证三元复合物正确无误地形

12、成。50S亚基结合到三元复合物,就形成了包含有一个完整核糖体的复合物。tRNA起始物和相应的三联体定位在核糖体的被称为P的位点(新生肽链位点)。第三十页,讲稿共五十八页哦31第三十一页,讲稿共五十八页哦322)延伸阶段在核糖体被称为A的位点,即氨酰tRNA位点,在延伸因子EF-Tu和EF-Ts的作用下,新的氨酰tRNA定位在邻近起始三联体的三联体上。50S核糖体亚基上的具有酶活性的组份,肽酰转移酶,催化甲酰甲硫氨酸(或后继的肽酰链)转移至占据位点的氨酰tRNA上的氨基,形成一个二肽酰tRNA。在另外一个蛋白质因子,EF-G作用下,核糖体沿mRNA转位一个密码(三个碱基)距离,结果二肽酰tRNA

13、从A位点移依至P位点,空载的tRNA便被释放出来。这过程循环重复,通过每次在多肽链的末端羧基上增加一个氨基酸残基,多肽链逐渐延伸。第三十二页,讲稿共五十八页哦33第三十三页,讲稿共五十八页哦343)终止阶段肽链延伸一直进行,当核糖体在mRNA上到达一个特异三联体(UAA、UAG或UGA),即终止信号时,延伸阶段就结束。此时肽酰tRNA、核糖体和mRNA的三元复合物解离。其组成成分可以重新组装,并开始新链的合成。终止过程由特异蛋白质即终止因子RF1、RF2、和RF3促成。第三十四页,讲稿共五十八页哦35第三十五页,讲稿共五十八页哦36二、蛋白质合成抑制物范例二、蛋白质合成抑制物范例根据抗生素作用

14、的位点,可以将它们分为三种:1.氨酰tRNA形成抑制物2.核糖体功能抑制物3.核糖体外的因子抑制物第三十六页,讲稿共五十八页哦37木比洛菌素木比洛菌素竞争性抑制异亮氨酰tRNA合成酶。作用于G细菌,抑菌作用。由于木比洛菌素的亲脂性,妨碍了它透过外膜孔,所以对G细菌缺乏有效性。木比洛菌素的作用具有选择性及无毒性,但是体内给药时,很快被代谢为无活性的形式,所以只能局部给药。第三十七页,讲稿共五十八页哦38链霉素链霉素是杀菌抗生素,能不可逆地与核糖体30S亚基上的一个位点结合,导致A位点的破坏,阻止了氨酰tRNA正确定位,尤其是妨碍了甲硫氨酰tRNAmet的结合,从而阻止了转录的起始。第三十八页,讲

15、稿共五十八页哦39庆大霉素庆大霉素属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这类抗生素有妥布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西索米星等。这些抗生素是杀菌作用,很可能是因为它们对靶子的亲和力极高。它们对30S亚基显了最高的亲和力,但作用位点并不同于链霉素,它们主要抑制转位。第三十九页,讲稿共五十八页哦40链霉素和庆大霉素作用示意图A的位点P的位点核糖体沿mRNA转位一个密码距离P的位点庆大霉素庆大霉素抑制转位链霉素链霉素第四十页,讲稿共五十八页哦41四环素类四环素和16SrRNA上靠近与氨酰tRNA连接的区域形成可逆复合物。第四十一页,讲稿共五十八页哦42红霉素红霉素属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与50S亚基结合,选择性地

16、抑制原核细胞蛋白质合成。红霉素与23SrRNA的特异区域直接结合,所导致的结构破坏效应,似乎使肽酰tRNA从核糖体上较早地解离。第四十二页,讲稿共五十八页哦43氯霉素作用示意图A的位点P的位点肽酰转移肽酰转移酶酶P的位点氯霉素氯霉素50S亚基亚基作用于50S亚基,抑制肽酰转移反应。第四十三页,讲稿共五十八页哦44作用机制(三)作用机制(三)作用机制 抗生素主要作用靶位抑制蛋白质生物合成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氯霉素、林肯霉素和大环内酯类春日霉素卷曲霉素噁唑烷二酮类与核糖体30S亚基和50S亚基结合,抑制肽酰-tRNA转位与30S亚基结合,抑制氨基脂酰基-tRNA与mRNA密码子依赖性核糖体A位结合作

17、用于50S亚基中的23S核蛋白体RNA(rRNA),抑制肽酰基转移酶抑制30S亚基与甲酰蛋氨酸-tRNA复合物的形成与30S及50S亚基结合,抑制蛋白质合成的开始阶段和延长过程的转位与50S亚基的23S rRNA结合,干扰70S功能起始复合物的形成第四十四页,讲稿共五十八页哦45第四节第四节 细胞膜功能抑制物细胞膜功能抑制物原核细胞及真核细胞都有一层细胞膜包裹着,它控制着细胞内外物质的双向流动,起到屏障作用,并具有识别和传递信息的功能。第四十五页,讲稿共五十八页哦46细胞膜结构示意图第四十六页,讲稿共五十八页哦47不同种属细胞膜的差异不同种类生物体,细胞膜在化学上和结构上都有相当的相似性。细菌

18、细胞膜中不含有固醇。真菌的细胞膜主要含有麦角固醇。哺乳动物的细胞膜上主要含有胆固醇。这些抗生素的选择性一般较差,对细菌及真核细胞都有作用。因为不同种类生物体,细胞膜在化学上和结构上都有相当的相似性。由于这类抗生素缺乏专一性,通常毒性特别大,不能体内给药,只能限制在局部用药。第四十七页,讲稿共五十八页哦48影响细胞膜功能的抑制物影响细胞膜功能的抑制物破坏膜结构的物质破坏膜结构的物质破坏细胞膜超分子结构,因而造成细胞内成分流失的化合物。离子载体离子载体作为特异离子运载体(称为离子通道),使某些离子产生不正常的积累或排出的化合物。第四十八页,讲稿共五十八页哦49多粘菌素多粘菌素(polymyxin)

19、是发现于多粘杆菌(Bacilluspolymyxa)培养液中的抗菌性多肽,有A、B、C、D、E等五种。该家族抗生素的亲水基团与磷脂上的磷酸基形成复合物,而亲脂链可以插入脂肪链之间,因而解聚细胞膜结构。抗菌谱相互类似而范围宽广,特别对革兰氏阴性细菌作用颇强,毒性较弱;很可能因为它们对外膜的亲相力高于细胞质膜。口服时不能吸收,第四十九页,讲稿共五十八页哦50多烯类抗生素这类物质的结构特点是一条亲脂链通过内酯键闭合成环。链上有一个亲脂区域和一个亲水区域。亲脂区域对膜上的固醇有极高的亲和力,与组成真菌细胞膜的麦角固醇结合,破坏膜的功能。多烯类抗生素对麦角固醇(真菌细胞膜上的固醇)的亲和力比胆固醇(动物

20、细胞膜上的固醇)高,因而作为抗真菌剂。第五十页,讲稿共五十八页哦51离子载体离子载体这类抗生素作为离子载体,与阳离子形成脂溶性复合物,或者形成亲脂性细胞膜的孔,使得阳离子能通过细胞膜。后果是:细胞内积累阳离子;阳离子不正常流失;环境中的阳离子被螯合,使得细胞无法利用它们。第五十一页,讲稿共五十八页哦52作用机制(四)作用机制(四)作用机制 抗生素主要作用靶位破坏微生物细胞质膜功能多烯类唑类抗真菌药物托萘酯(发癣退)多粘菌素B,粘杆菌素短杆菌肽S脂肽类(Daptomycin)与组成真菌细胞膜的麦角固醇结合,破坏膜的功能;抑制真菌羊毛固醇脱甲基酶(细胞色素P-450),阻断麦角固醇合成;抑制真菌角

21、鲨烯单加氧酶;类似阳离子洗涤剂的作用,破坏细菌细胞膜的磷脂结构;切断细菌电子传递系统与氧化磷酸化的偶联;与G+细菌的脂磷壁酸结合,使细胞质膜去极化,从而破坏膜的传输功能。第五十二页,讲稿共五十八页哦第五节第五节 能量代谢系统抑制物能量代谢系统抑制物 1、呼吸链电子传递抑制剂,抗霉素A;2、将电子传递与磷酸化的偶联拆开的解偶联剂;3、抑制由高能中间体化合物向ATP转移能量的化合物。短杆菌肽S与缬霉素:会出现可进行呼吸,但却不能生产ATP的情况。这类抑制剂是通过增加一价离子的通透性而破环氧化磷酸化作用。第五十三页,讲稿共五十八页哦第六节第六节 抗生素的协同作用抗生素的协同作用抗生素合用意义:扩大抗

22、菌谱,增强抗菌力,防止或延缓耐药菌的产生,减轻副作用等。如:1、青霉素与链霉素的合剂:既抗G+又抗G-,扩大了抗菌谱。第五十四页,讲稿共五十八页哦2、四环素与制霉菌素合用,可防止细菌感染与白色念珠菌的交叉感染。3、一般抗生素对绿脓杆菌作用较弱,庆大霉素抗绿脓杆菌有效,但因有副作用不能多用,如与副作用较小的羧苄青霉素、磺苄青霉素等合用,静脉滴注,可增强抗绿脓杆菌的作用。4、防止耐药菌的出现,一种抗生素耐药菌出现的几率为10-m,对另一种抗生素出现的几率为10-n,则这种细菌对这两种抗生素同时产生耐药菌的出现率为10-(m+n)。第五十五页,讲稿共五十八页哦例如结核病的治疗,由于疗程长,因此常用链霉素、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或利福平、异烟肼、卡那霉素等三种药物合用,既可防止耐药菌的出现,又可降低副作用。5、副作用不同的两种以上抗生素合用,可降低各种抗生素单独使用时的浓度,因此副作用也相应减轻。第五十六页,讲稿共五十八页哦57抗菌谱(Antimicrobialspectrum):抗菌的作用范围。由此可分为窄谱抗生素和广谱抗生素。Polymyxins(多粘菌素);isoniazid(异烟肼;雷米封抗结核病药)mycobacteria 分支杆菌;chlamydias依原体第五十七页,讲稿共五十八页哦2022/10/7感谢大家观看第五十八页,讲稿共五十八页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