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课程教学大纲.doc

上传人:创****公 文档编号:48730454 上传时间:2022-10-0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课程教学大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课程教学大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课程教学大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课程教学大纲.doc(1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专业外语,Specialized Foreign Language教学方式:课堂教学总学时和学分:20学时/1学分, 其中课堂教学18学时,考试2学时适合领域:软件工程考试方式:考试课程作用与任务使学生掌握比较多的计算机专业英语词汇、术语、语法,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计算机英语文献资料的能力,包括笔译的能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1 硬件(2学时)第一节 处理机和主存储器第二节 网络计算机将取代个人计算机吗2 程序设计(2学时)第一节 C十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第二节 Visual C高级特性3 操作系统(2学时)第一节 Unix的神话第二节 Windows

2、NT:网络操作系统4 计算机网络(2学时)第一节 因特网第二节 内部网第三节 浏览器服务器计算5 数据库(2学时)第一节 面向对象数据库管理系统第二节 数据仓库6 多媒体(2学时)第一节 音频第二节 视频图像压缩7 人工智能(2学时)第一节 专家系统第二节 计算机语音识别8 计算机应用(2学时)第一节 计算机辅助设计第二节 CAM介绍9 软件开发(2学时)第一节 应用程序的快速原型法(RAP)第二节 程序可视化:把程序映射到图的艺术参考书目1金志全, 张幸儿. 计算机专业英语教程.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02Timothy J. OLeary, Linda I. OLeary. Co

3、mputing Essentials. The McGraw-Hill Companies, 2000学习要求:先修课程: 基础英语所属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编制人:金登男审核人:邵志清课程名称: 软件项目管理,Software Project Management 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总学时和学分:40学时/2学分,其中课堂教学 30学时,讨论8学时,考试2学时适合领域:软件工程考试方式:考试课程作用与任务:结合项目管理知识体系PMBOK和软件开发的特点,为软件项目经理提供了实用的、完整的知识框架和实践指南。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 软件项目管理概述(4学时)第一节 项目管理的基本概念第二

4、节 项目管理过程第三节 项目经理的职责第二章 软件过程(6学时)第一节 软件过程模型第二节 统一软件过程RUP第三节 敏捷软件过程第三章 CMM(8学时)第一节 CMM概述第二节 CMM的关键实践域第三节 CMM实施的指导原则第四章 软件项目计划(2学时)第一节 项目计划概述第二节 进度安排第三节 人员分配第四节 项目计划变更管理第五节 项目跟踪与监控第五章 软件估算技术(2学时)第一节 软件估算概述第二节 软件规模估算第三节 经验模型 第四节 可靠的估算过程第六章 团队建设与管理(4学时)1 激励机制2 团队合作3 团队结构4 软件工程职业到特规范第七章 软件项目风险管理(2学时)第一节 风

5、险管理概念和要素第二节 风险评估第三节 风险控制第八章 软件项目需求管理(2学时)第一节 软件需求概念第二节 需求的开发和管理第三节 与客户交流和合作第九章 软件质量保证与软件度量(3学时)第一节 软件质量及其管理的基本概念第二节 软件评审第三节 软件度量第十章 软件子合同管理(1学时)讨论(4学时,其余安排到各章中)考试(2学时)参考书目:1Royce W. Software Project Management: A Unified Framework. USA: Addison-Wesley, 1998学习要求:学习方法:理论联系实际课余要求:在实际的软件开发中加以实践和提高所属学院:信

6、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编制人:张有仁,沈备军审核人:邵志清课程名称:面向对象方法和技术,Object Oriented Methodology and Technology 教学方式:课堂教学总学时和学分:40学时/2学分,其中课堂教学 30学时,习题课8学时,考试2学时 适合领域: 软件工程考试方式:考试课程作用与任务:面向对象已成为现代软件开发的主流方法和技术。本课程具体讲授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面向对象方法的国际标准UML-统一建模语言、面向对象分析、面向对象设计和面向对象编程,以及最新的发展技术,如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和设计模式等,旨在培养高级的系统分析与设计人员。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

7、章 绪论(4学时)第一节 软件开发中存在的问题第二节 软件工程概述第三节 软件工程的最佳实践准则第二章 面向对象概念(4学时)第一节 面向对象的原则和概念第二节 UML 概述第三节 基于Use-Case 的需求第三章 基于UML的体系结构分析(4学时)第一节 基本概念第二节 建模规范第三节 分析机制第四节 关键抽象第五节 初始体系结构分层第四章 基于UML的Use-Case 分析(4学时)第一节 补充说明Use-Case规范第二节 创建Use-Case 实现第三节 描述分析类第五章 基于UML的体系结构设计(4学时)第一节 实现和设计机制第二节 设计类和子系统第三节 详细体系结构分层第六章 基

8、于UML的Use-Case、子系统和类的设计(4学时)第一节 Use-Case 设计第二节 子系统设计第三节 类设计第七章 基于UML的WEB应用系统建模(2学时)第一节 Web 应用系统的构架第二节 对Web 应用的元素建模第八章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4学时)第一节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概述第二节 C+、Java和Smalltalk的语言特点习题(8学时)考试(2学时)参考书目:1Pressman R S. Software Engineering, A Practitioners Approach, 5th ed. McGraw-Hill, 20002Grady B, James R, Ivar

9、 J. The 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 User Guide. Addison-Wesley, 19993Ivar J, Grady B, James R. The Unified Software Development Process. Addison-Wesley, 19994James Rumbaugh, Ivar Jacobson, and Grady Booch, The 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 Reference Manual, Addison-wesley, 1999学习要求:先修课程:程序设计学习方法:面向对象方法和实践

10、相结合课余要求:多加实践所属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编制人:沈备军审核人:邵志清课程名称:软件质量保证与软件测试,Software Quality Assurance and Software Test教学方式:课堂教学总学时和学分:40学时/2学分, 其中课堂教学 30学时,讨论4学时,习题课4学时,考试2学时适合领域:软件工程考试方式:考试课程作用与任务: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软件质量保证的基本技术,并在实际中能够较好地应用,并使学生具备进一步研究软件质量相关技术的能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 绪论(4学时)第一节 软件质量概念第二节 软件质量管理体系第二章 质量保证和质量

11、管理(8学时)第一节 ISO9001质量管理原则第二节 CMM的框架与特点第三节 过程的识别与建立第四节 ISO9001与CMM的过程对应关系第五节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需要解决的问题第六节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第三章 软件产品质量(4学时)第一节 软件产品质量定义第二节 软件产品质量模型(质量特性、子特性、度量元)第三节 软件产品度量(外部度量、内部度量、软件产品使用质量的度量)第四章 软件测试技术(8学时)第一节 软件开发V模型第二节 软件测试概念第三节 软件测试常用方法第四节 软件测试策略第五节 测试用例设计第五章 软件测试新技术(3学时)第一节 面向对象系统的测试(OOT、中间件、构件)第二节

12、 软件测试自动化第六章 软件测试管理(3学时)第一节 软件测试的组织(软件测试成熟度模型)第二节 测试过程管理(需求、计划、执行、报告)讨论4学时,(软件质量管理体系需要解决问题)习题课4学时,软件测试用例的设计考试2学时参考书目:1朱三元,钱乐秋,宿为民. 软件工程技术概论.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2黄柏素,梅宏 译. 软件工程实践者的研究方法.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3“推进我国软件企业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的研究”课题组. 软件企业ISO9000质量体系的建立和认证.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4杨一平. 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MM方法及其应用.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13、20015华庆一,王斌君,陈莉 译. 面向对象系统的测试.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16舒智勇,包晓露,焦跃 译. 软件测试自动化技术与实例详解.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07周之英,郑人杰 译. 计算机软件测试技巧.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5学习要求:先修课程:软件项目管理学习方法:除了参考书目外,学生应自己查找相关的网和文献进行学习,提出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讨论课余要求:学生应参加23个项目的测试实践所属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编制人:宋国新审核人:邵志清课程名称: 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Network and Information Security Technology教学方

14、式:课堂教学总学时和学分:40学时/2学分,其中课堂教学 30学时,讨论8学时,考试2学时适合领域:软件工程考试方式:考试课程作用与任务:通过对网络的信息安全技术知识的掌握,为构建一个安全的网站提供了较为实用的、完整的知识框架和实际解决方案。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第1章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概述(2学时)第一节 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的本质第二节 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的维护第二章 程序与网络病毒(2学时)第一节 病毒种类第二节 反病毒管理和反病毒软件第三章 黑客攻击(4学时)第一节 黑客攻击的基本武器第二节 黑客攻击时使用的手法第三节 黑客攻击实例第四章 防火墙技术(6学时)第一节 包过滤功能第二节 网络

15、地址翻译第三节 虚拟专用网第四节 理想的防火墙第五节 应用级代理第五章 网络协议安全(4学时)第一节 网络协议安全概述第二节 网络监听第三节 IP欺骗第四节 远程登陆与FTP服务的安全性第六章 计算机加密技术(6学时)第一节 密码学原理第二节 数字证书和数字签名第三节 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加密第七章 检测网站漏洞(4学时)第一节 检测已知的各类攻击第二节 检测站点的安全漏洞第八章 控制大流量网络传输(2学时)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判断站点负载第三节 管理带宽第四节 负载平衡讨论(8学时)考试(2学时)参考书目1Ryan R. Hack Proofing Your E-Commerce

16、Site. Syngress Publishing, 20012Merike K. 网络安全性设计.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0学习要求学习要求:先修课程:计算机网络技术学习方法:透彻理解课程内容课余要求:从网上多了解与该课程有关的最新知识所属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编制人:沈庆浩审核人: 邵志清课程名称:软件规范与验证,Specification and Verification for Software教学方式:课堂教学与讨论总学时和学分:40学时/2学分,其中课堂教学 30学时,讨论8学时,考试2学时适合领域:软件工程考试方式:考试(开卷)课程作用与任务:本课程是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

17、士的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软件开发过程的方法和关键技术。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 绪论 (2学时)第一节 软件开发方法现状第二节 软件自动化第二章 程序语言的形式语义(8学时)第一节 归纳原理第二节 IMP操作语义第三节 IMP指称语义第四节 IMP公理语义讨论(函数语言及其语义)第三章 RAISE规范语言 (8学时)第一节 基本概念第二节 构造类型、函数、表、子类型第三节 不变式、非确定性讨论(其他语言成份)第四章 RAISE规范方法(8学时)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抽象规范方法第三节 具体规范方法第四节 实例讨论第五章 RAISE验证方法(6学时)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确认第三节

18、 验证讨论第六章 RAISE转换方法及其他(6学时)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转换方法及实例讨论考试(2学时)参考书目:1Glynn W. The Formal Semantics of programming Language. The MIT Press, 19932Chris G. The RAISE Specification Language. Prentice Hall, 19923Chris G. The RAISE Development Method. Prentice Hall, 19954 Hoare C A R, He J F. Unifying Theories of Pr

19、ogramming. Prentice Hall, 1998学习要求:先修课程:软件项目管理; 通用程序设计学习方法:理论联系实际课余要求:课内课外为1:1时间所属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编制人:宋国新审核人:邵志清课程名称:通用程序设计技术,Generic Programming教学方式:课堂教学总学时和学分:40学时/2学分,其中课堂教学30学时,讨论4学时,习题课4学时,考试2学时适合领域:软件工程考试方式:考试课程作用与任务: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通用程序设计技术的基本概念和技术,并利用C+中的标准模板库STL设计和开发的面向具体领域的软件组件。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 引论(

20、4学时)第一节 什么是通用程序第二节 C+模板如何支持通用程序设计第二章 STL组件概念(6学时)第一节 容器第二节 通用算法第三节 游标第四节 函数对象第五节 适配器第六节 分配器第三章 STL与其它库的差别(4学时)第一节 扩展性第二节 组件可互换性第三节 算法和容器兼容性第四章 游标(6学时)第一节输入游标第二节输出游标第三节前向游标第四节反向游标第五节随机访问游标第五章 通用算法(6学时)第一节 STL中的基本算法组织第二节 非复化的序列算法第三节 变化的序列算法第四节 与分类相关的算法第五节 广义数值算法第六章 容器(5学时)第一节 向量第二节 双编队列第三节 列表第四节 集合和多重

21、集合第五节 映射和多重映射第七章 函数对象和适配器(5学时)第一节 通过函数指针传递函数第二节 STL提供的函数对象第三节 栈容器适配器第四节 队列容器适配器讨论(4学时)参考书目:1Musser D R, Derge G S. STL Tutorial and Reference Guide: C+ Programming With the Standard Template Library. Boston: Addison-Wesley, 2001.2Austern M H. Generic Programming and the STL. Boston: Addison-Wesley,

22、1999学习要求:先修课程:程序设计语言学习方法:理论联系实际课余要求:阅读相关文献,进行相关实践所属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编制人:邵志清审核人: 顾幸生课程名称: 现代数据库, Modern Database 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总学时和学分:40学时/2学分,其中课堂教学 30学时,讨论4学时,实验4学时,考试2学时适合领域:软件工程考试方式:考试(开卷)课程作用与任务:使学生了解数据库系统各个研究领域中的前沿研究和应用课题、它们的发展动态和关键技术,掌握设计和实现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技术。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 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核心的设计与实现(4学时)第一节 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

23、的体系结构第二节 数据存储模块的设计与实现第三节 查询优化策略和实现第二章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4学时)第一节 分布式数据库体系结构第二节 分布式数据库设计第三节 分布式查询处理第三章 并行数据库系统(4学时)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并行性的开发和利用第四章 实时数据库系统(4学时)第一节 实时数据库的特征和需求第二节 实时数据库模型第五章 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4学时)第一节 面向对象数据库模型第二节 对象-关系数据库第六章 多媒体数据库管理系统(4学时)第一节 体系结构第二节 基于内容的多媒体信息检索第七章 基于数据库的决策支持系统(6学时)第一节 数据仓库和数据集市第二节 联机分析处理(OLAP

24、)第三节 数据挖掘技术第四节 客户信息挖掘系统(IBM软件产品)讨论(4学时)实验(4学时)考试(2学时)参考书目:1Abraham S. Database System Concepts, 1997学习要求:先修课程:数据库系统概论学习方法:理论联系实际课余要求:在实际的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的开发中加以实践和提高所属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编制人:张有仁审核人: 邵志清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Computer Networks教学方式:课堂教学总学时和学分:40学时/2学分,其中课堂教学20学时,讨论4学时,习题课4学时,自学4学时,实验6学时,考试2学时适合领域:软件工程考试方式:考试课程

25、作用与任务本课程主要向学生介绍计算机网络的知识和网络协议,并通过一个网络应用实验使学生能利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网络应用问题。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 绪论(2学时)第一节 基础知识第二节 网络结构第二章 直连网络(4学时)第一节 组成网络的硬件 第二节 帧 第三节 无线网协议 第四节 网络适配器 第三章 包交换(2学时)第一节 交换和转发 第二节 网桥和交换机 第四章 网络互连(4学时)第一节 IP协议 第二节 路由 第三节 全球Internet 第四节 路由器 第五章 端到端协议(2学时)第一节 UDP协议 第二节 TCP协议 第六章 网络安全(2学时)第一节 加密算法 第二节 安全机理 第三节

26、 安全协议 第四节 防火墙 第七章 应用层协议(4学时)第一节 DNS 服务第二节 SMTP,HTTP,SNMP 协议第三节 多媒体应用 习题(4学时)讨论(4学时)自学(4学时)上机实验:基于WinSocket的应用系统(6学时)考试(2学时)参考书目1Larry L P, Bruce S D. 计算机网络, 第2版.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02高传善, 张世永, 曲海, 钱松容. 计算机网络教程.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43黄建华, 顾春华. World Wide Web实用技术. 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7学习要求先修课程:本科计算机网络学习方法:面授、讨论、练

27、习课余要求:市场网络产品和产品性能调查所属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编制人:黄建华审核人: 邵志清课程名称:人工智能及其应用,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its Application教学方式:课堂教学,实验总学时和学分:40学时/2学分,其中课堂教学30学时,讨论课2学时,实验6学时,考试2学时适合领域:软件工程考试方式:考试课程作用与任务:人工智能是一门经历了曲折道路、正在迅速发展并已取得丰硕成果的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涉及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认知科学、神经生理学等学科,也是人类遇到的最复杂、最困难的学科之一。人工智能是人的智能的模拟、延伸和发展,它

28、的研究、开发和利用必将显著提高生产过程自动化与智能化水平,促进社会的信息化和智能化,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本课程的基本宗旨是:比较全面而简明地介绍人工智能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术,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力求反映人工智能研究的最新进展,使学生掌握人工智能的研究方法及如何利用计算机软硬件实现人的某些智能。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 绪论(3学时)第一节 人工智能的发展历史与研究目标第二节 人工神经网络简介第三节 混沌理论简介第四节 遗传算法简介第二章 知识的表示方法和问题求解的基本原理(5学时)第一节 产生式系统的类型与搜索策略第二节 回溯策略与图搜索策略第三节 无信息图搜索策略第四节 启发式搜索策略第五节

29、 与或图和博弈树搜索第三章 基于谓词逻辑的归结原理(4学时)第一节 一阶谓词演算的基本体系第二节 归结与归结反演系统第三节 基于规则的问题求解方法第四节 基于规则的正向演绎系统第五节 基于规则的反向演绎系统第四章 人工智能语言PROLOG语言简介(3学时)第一节 基本概念第二节 谓词逻辑的表示第三节 PROLOG程序的组成第四节 表及其应用第五章 人工神经网络原理(10学时)第一节 神经元模型第二节 神经网络结构第三节 感知机第四节 前向多层神经网络第五节 误差反传算法第六节 HOPFIELD网络简介第七节 竞争学习网络第六章 混沌理论及其应用(6学时)第一节 确定论,概率论与非线性第二节 L

30、OGISTIC映射第三节 倍周期与分岔第四节 LYAPUNOV指数谱第五节 分形及其应用第七章 遗传算法(4学时)第一节 遗传算法基本定理第二节 杂交算子第三节 变异算子第四节 复制算子第五节 应用实例介绍参考书目:1田盛丰. 人工智能原理及应用.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2周明, 孙树栋. 遗传算法原理及应用.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93陈奉苏. 混沌学及其应用.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84Bishop C M. Neural networks for pattern recognition. Oxford:Clarendon Press, 1998学习要求:先修课程:

31、矩阵论,离散数学,数理统计所属学院: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编制人:高大启审核人: 邵志清课程名称: 软件配置管理,Software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教学方式:课堂教学总学时和学分:40学时/2学分,其中课堂教学30学时,习题课4学时,讨论课4学时,考试2学时 适合领域: 软件工程考试方式:考试课程作用与任务:本课程主要介绍软件配置管理(Software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简称SCM)相关的原理、方法以及如何基于SW-CMM标准实施配置管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软件开发人员,特别是项目经理,技术主管,负有SCM责任的个人,软

32、件质量保证组成员、SEPG和SCM过程改善组成员在软件配置管理方面的工作。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 软件配置管理的基本概念;(2学时)第二章 软件配置控制(8学时)第一节 建立软件配置控制板(SCCB)第二节 实施配置变更控制流程,包括版本及变量控制第三章 配置基线(2学时)第一节 配置基线的概念第二节 建立配置基线第四章 变动与确认机制(8学时)第一节 变动控制第二节 建立适当的授权确认机制第三节 配置项的提交控制第五章 配置信息与报告(6学时)第一节 软件配置状态报告及其价值第二节 软件配置管理库系统第六章 配置计划与审计(4学时)第一节 软件配置管理计划第二节 配置基线审计第三节 可追溯性审计习题(4学时)讨论(4学时)考试(2学时)参考书目:1Stephen R S. Software Engineering with Java. McGraw-Hill, 19992Pressman R S. Software Engineering, A Practitioners Approach, 5th ed. McGraw-Hill, 2000学习要求:先修课程:软件工程,项目管理学习方法: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课余要求:实践相关配置管理工具所属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编制人:顾春华审核人: 邵志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