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48683347 上传时间:2022-10-0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50.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届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2届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届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届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届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三二模(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二)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i。材料一:我国古代小说到了唐传奇,创作才真正进入自觉与成熟。宋人赵彦卫在云麓漫钞中说:“唐 之举人,先藉当世显人,以姓名达之主司,然后以所业投献,逾数日又投,谓之温卷,如幽怪 录传奇等皆是也。盖此等文备众体,可见史才、诗笔.、议论。”不仅道出了唐传奇的创作背景, 更是精准地概括了它的文体特征与艺术特色。特别是诗意笔法的运用,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诗化风格, 使作品洋溢着诗的审美意蕴。人物形象塑造的“诗笔”运用虚实相生是古代诗歌创作的重要艺术手段,这种“诗笔”移植到唐传奇的写作中,创造了众多个 性

2、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唐传奇塑造人物,通常是截取其重要生活片断,而把另外一些内容省略,留下大量空白让读者想 象。如沈既济任氏传描写任氏,仅有“容色姝丽”四字正面叙写,但其美貌却如在眼前,原因就 在于作者义借侧面烘托,从虚处着笔,先写郑六一见钟情、不能自己:又写韦崟派遣家僮秘密观察之 后两人的一段对话,先问之“容假设何”,家僮答之“奇怪也!天下未尝见之矣!”简单的一问一答, 让任氏的绝美之姿跃然纸上。这些铺叙,全从虚处落笔,,由虚人实,这正是诗歌意象创造中的虚实相 生之法。其他像莺莺传无双传虬拜客传等作品,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也都充分利用了虚 实相生之法,使人物形象生动饱满,具有强大的艺术感

3、染力。叙事节奏的“诗笔”推动古代诗歌长于抒情,但不排斥叙事,它在叙事上讲究取舍剪裁,追求“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策略。 这样的“诗笔表达在唐传奇的写作中,形成了中国古代小说独特的叙事节奏与韵律。具体说来,一是注重情境的营造,突显人物的性格特征,演绎人物的不同命运。如李朝威的柳 毅传,当宫中得知龙女的遭遇后“皆恸哭”,洞庭君听了非常惊慌,赶紧告诉左右的人:“疾告官 中,无使有声,恐钱塘所知。”钱塘君还没出场,其性格已宛然可见。接着写钱塘君离去,“语未毕, 而大声忽发,天坏地裂乃擘青天而飞去”。文辞华艳,极尽铺排,创设了一种惊心动魄的情境, 有力烘托了钱塘君的勇猛。二是通过空间的交错与转换,创造出一种

4、有别于历史叙事的节奏美。比方 霍小玉传,故事情节波澜起伏,高潮迭起,但其情节的组织和推进既非建立在线性时间捱条上, 也不是建立在人物性格开展变化的基础上,而是借助空间的交错与转换,在平行化的不同空间背景上, 演绎人物不同的命运遭际,从而完成小说叙事的时空转化。含蓄情感的“诗卷”表达唐传寺中“诗笔”的运用,同样表达出含蓄蕴藉的艺术追求,不管是小说中人物的痴情,还是创 作主体的情思,都不是直露式的宣泄,而是充分表达出诗歌抒情的含蓄蕴藉之美。如李景亮李幸武传对人鬼之恋的描写,感情真挚,催人泪下。王氏鬼魂与李章武相会之际的 一系列动作语言描写,极力烘托出王氏真挚热烈的感情。”与章武连臂出门,仰望天汉,

5、遂呜咽悲 怨。” “连臂”可见依依不舍,“呜咽”正显悲情难抑。用字不多,却言简意丰,含无尽的悲情于举 手投足之间,读来让人悲不自胜。这样的含蓄之美正是“诗笔艺术特色的表达。除了小说中的人物情感,作者主观情思的表达也往往十分含蓄。比方皇甫枚的王知古对张直 方残暴跋扈的刻画,采用了夸张的笔法,“洛阳四旁翥者走者,见皆识之,必群噪长嗥而去”。乌兽 尚且如此惊惧,人民的水深火热也就可想而知。作者对张直方没有任何直接的评判,但其感情态度显 而易见,批判的锋芒因“诗笔”的运用而更显犀利深刻。总之,“诗笔”的运用,使唐传奇呈现出明显的诗化特征,而这一点是传奇小说最为独特的审美 特征之一,并为后世文学的开展提

6、供了丰厚的滋养。(摘编自韩伟唐传奇中的诗意卷法)材料二:唐传奇中的所谓“诗笔”叙事,是指以诗歌穿插于小说叙事过程中,或对叙事活动进行干预,或 成为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或进行环境气氛的渲染、情感的杼发等,具有很大的叙事作用。在很多传 奇作品中,诗歌起着推动情节开展的作用。如游仙窟中,人物对话皆由酒令诗来完成,男女主人 公以诗歌答问,而故事的情节也在这一唱一答中,不断向前推进。诗歌还常成为塑造人物的手段。如 莺莺传末尾,莺莺赋诗予张生,自叙别后为君消瘦。容颇憔悴,而今却又看见张生,复劝张生: “弃置今何道,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时意,怜取眼前人。”用情之深、却为情所伤又无可奈何的悲剧 人物形象立现纸上

7、。诗歌的嵌入为唐传奇塑造了一批才情容貌俱佳、情感细盛丰密的人物形象。唐传 奇中环境气氛的泡染也常借助诗歌来完成。陈季卿一文中,书生陈季卿归乡途中吟道:“霜钟鸣 时夕风急,乱鸦又望寒林巢。此时辍棹悲且吟,独向莲花一峰立。”以诗写眼前所见之景物,这在客 观上增强了唐传奇的艺术表现力。(摘编自石月清唐传奇中的“诗笔”叙事简论).以下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我国小说开展到唐传奇,开始运用诗意笔法,形成独特的诗化风格,推动创作走向了自觉与成熟。 B.任氏传莺莺传无双传等作品,都使用了虚实相生之法塑造人物,形象生动,个性鲜明。 C.有些由传奇善于借助空间的交错与转换创造叙事的节

8、奏美,霍小玉传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 D.在传奇中穿插诗歌,用以渲染环境、塑造人物形象,这是唐传奇中诗意笔法运用的具体表现之一。1 .根据材料内容,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赵彦卫认为唐传奇中“可见史才、诗笔、议论”,由此可推知,李朝威在柳毅传中描写的是真 实的历史事件,并表达了自己的观点。B.任氏传中韦崟与家僮的对话,柳毅传中洞庭君听了非常惊慌的描写,都属于侧面烘托, 是虚实相生之法中“虚”的局部。C.在小说创作中,作者不宜有直露式的宣泄,所以唐传奇中的人物情感和作者主观情思的表达,都 表达出诗歌抒情的含蓄蕴藉之美。D.小说陈季卿中借助诗歌来渲染作品的环境气氛,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假

9、设换成其他方式进行 景物描写,那么无法取得理想效果。2 .以下对材料一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文章引用云麓漫钞之语,指出唐传奇“文备众体”的特点,旨在引出其诗意笔法。 B.文章以大量的例子,从不同角度论证了“诗笔”的运用形成了唐传奇独特的诗化风格。 C.文章在举例时,常常一边叙写事例,一边进行评述,使其“诗意笔法得到准确阐释。 D.文章整体为总分总结构,主体局部那么从形象、叙事、抒情等方面层层递进地加以论述。3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论述唐传奇中的“诗笔”,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请具体分析。4 .请结合两那么材料的内容,对下面这篇唐传奇的“诗笔”的运用作简要赏析。博陵崔护,清明日独

10、游都城南。得居人庄,扣门久之。有女子自门隙究之,问日:“津耶? ”以 姓宇对,日:“寻春独行,酒渴求饮。”女人,以杯水至,开门,设床命坐。独倚小桃斜柯伫立,而 意属殊厚,妖姿媚态,绰有余妍。彼此目注者久之。崔辞去,送至门,如不胜情而还。崔亦眷盼而归。 及来岁清明日,忽思之,径往寻之。门墙如故,而锁扃之。崔因题诗于左扉日:“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人而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后数日复往寻之。闻其中有哭声,扣门问之。 有老父出日:“君非崔护耶? ”日:“是也。”又哭日:“君杀吾女!吾女笄年知书,未适人。自去 年以来,常恍惚假设有所失。比日与之出,及归,见左扉有字,读之,入门而病,遂

11、绝食数日而死。岂 非君杀之耶!又持崔大哭。崔亦感恸,请人哭之,尚俨然在床。崔哭而祝日:“某在斯!某在斯! 须臾开目,半日复活矣。父大喜,遂以女妾之。(崔护)二、文学类阅读一单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永别了,武器(节选)美海明威军队这么庞大,路又这么少,撤退必然泥乱。根本没人下令指挥。“博内罗呢? ”我问。皮安尼望着我。“他走了,中尉。”他说,“他情愿当俘虏去。我一声不响。“他怕我们都会被打死。”我一句话也不说。“你看,我们对这场战争根本就没有信心,中尉。”“他上哪儿去了? ” “我不知道,中尉。他溜走了。”我们绕着城的北面走过乌辿内,过了一会儿便走进大撤退的基本行列,整夜往塔利亚门托

12、河赶去。 我真想不到撤退的规模这么宏大。不但是军队,整个国家都在撤退。我们整夜赶着路,走得比车辆还 要快。博内罗情愿去当俘虏,真傻了。其实一点危险都没有。路上车辆和军队很拥挤,我们在路的旁边走着。“我走得发腻了。” “嗯,我们现在只要走就行了。用不着再操心。”“博内罗是个傻瓜。” “他真是傻瓜。”“他的事你怎么处理呢,中尉? ” “我还不知道。”“你看,要是战争继续下去,上面会给他家属找大麻烦的。”“战争不会继续下去的。” 一个士兵说。“我们正在回家。战争结束了。”“要是战争真结束了,那就没有关系了。”皮安尼说,“但是我不相信战争已经结束。兵这样就 太好啦。”“我们不久就会知道的。我说。“我不

13、相信战争结束。他们都这样想,我可不相信。”天亮前,我们赶到了塔利亚门托河的河岸边,便沿着涨满水的河走,走近一条所有的人马要过的 桥。我们沿着河岸走,然后挤进了过桥的人群。我紧紧地夹在人群中慢慢地过桥,上面是雨,下边隔 看几尺便是河水,我从桥边探头望望河水。没人说话。大家只希望快点过桥,心里就是这么个念头。我们快过去了。木桥的那一头,两边站 有一些军官和宪兵,打着手电筒。我们走近他们时,我看见有个军官用手指指队伍中的一个人。一名 宪兵走进行列,抓住那人的胳膊,拖了出去。宪兵强迫他离开大跳。他们正仔细观察着行列中的每一 个人。我们刚要走到正对面时,他们又抓去了一个人。我看见那人是个中校。他头发灰白

14、,长得又矮 又胖。宪兵把他拖到那一排检查行人的军官后面。当我走到那一排军官跟前时,我看到有一两个军官 正盯着我。其中有一位指指我,对宪兵说了一声。我看见那宪兵跑过来,挤过队伍的边沿来找我,接 看我感到被他抓住了衣领。“怎么啦? 我说。我伸手到背后去解手枪。另一个从我身后抓住我,把我的手臂朝上扭,扭得几乎脱了臼。我跟他一起转过身,第一个宪兵 狠狠掐住了我的脖子。“他再抵抗就开枪。”我听见有人在说。“这是什么意思? 我想大声嚷,但是我的声音并不响亮。他们现在已把我拖到路边来了。“他再抵抗就开枪,” 一个军官说,“押他到后边去。”“你们是什么人? ”“战场宪兵。“另外一位军官说。“押他到后面那些人那

15、儿去。”第一个军官说。他们抑着我绕到这排军官的后边,走往公路下边临河的田野,那儿有一堆人。有一小组人由宪兵 看守着。审问者的旁边站着四名宪兵,人人挂着卡宾枪。我看看那个正在受审问的人。他就是方才从 撤退行列中给拖出来的那个灰头发的中校,胖胖的小个子。“你属于哪一旅的? ”他告诉了他们。“哪一团? ”他又说了。“为什么不跟你那一团人在一起? ”他把原因说了出来。“就是你们这种人,放野蛮人进来糟蹋祖国神圣的国土。”“对不起,我不懂你的话。”中校说。“就是因为有像你这样的叛逆行为,我们才丧失了胜利的果实。”“你们经历过撤退没有? ”中校问。“意大利永远不撤退。”我们站在雨中,听着这番话。“要枪毙我的

16、话,”中校说,“就请便吧,不必多问。这种问法是愚蠢的。”那些军官商量了一下。其中一个在一本纸簿上写了些什么。“擅离部队,明令枪决。”他宣读。两个宪兵押着中校到河岸边去。我没看他们枪毙他,但是我听见了枪声。我们站在雨中,一次提一人出去受审并枪决。到这时,但凡他们问过话的都被枪决了。我身子往下一蹲,同时劈开左右两人,低着头往河边直跑。我在河沿上绊了一跤,哗的一声掉进 河里。河水很冷,我痢力躲在水下不上来,自以为再也不会上来了。我一冒出水面,便吸一口气,连 忙又躲下去。我第二次冒出水面时,看见前头有一根木头,就游过去,一手抓住它。我把头缩在木头 后边,连看都不敢往上边看。我快冒出水面时就听见枪声。那

17、根木头顺着水流转,我搂住它。河水很 冷。我甑波逐流,双手抱住那根木头,由它把我顺流漂去。现在已看不见河岸了。【注】小说描写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男孩亨利参加意大利军队抗击德国,经历了战争后,最 终脱离战争的故事。战场宪兵:主要负责维持军队纪律,保障军队命令的执行。5 .以下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小说描写了大撤退的场面,官兵们惊恐不已,狼狈逃命,连宪兵也阻止不了他们。B. “我”机警灵活,看到被问话的都被枪决后,不甘心束手就擒,于是找机会成功逃离。C.宪兵们粗鲁蛮横,不讲道理,专门搜索从前线撤回的英勇官兵,并将其残忍杀害。 D.撤退的官兵们都在盼望着战争的结束,但又不

18、相信真的会结束,内心纠结、绝望。7.以下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小说语言精练,句子较为短小而且结构简单,很少使用修饰语,表现力强,突出表达了海明威“电 报体小说的语言风格。B.小说详细写了胖胖的中校被审问、枪毙的过程,推动了情节的开展:并且以点带面,表现了战争 的残酷无情,甚至荒谬。C. “我”是小说中的线索人物,串连起众多情节;是故事的隐蔽表达者,在表达中从不流露主观感受, 显得冷静而客观。D.小说结尾写“我”跳河逃生的过程,用了大量的动词,准确地描写人物的一连串动作,将紧张的气 氛渲染得扣人心弦。8 .小说节选局部开头写“我”和皮安尼反复说博内罗“太傻了皿是个

19、傻瓜: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结合 作品简要分析。9 .有人说,海明威的小说是“零度写作所谓零度写作,是指作者不掺杂任何个人的感情,完全客观 地陈述:零度写作不是不要感情,而是不让作者感情影响读者。请简要分析本小说是如何表达这一特 点的。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成帝建始四年夏四月,河决东郡金堤。先是,清河都尉冯逡奏言:“郡承河下流,顷所以阔无大 害者,以屯氏河通,两川分流也。今屯氏河塞,鸣犊口又益不利,独一川兼受教河之任,虽高增堤防, 终不能泄。九河故迹,今既灭难明,屯氏河新绝未久,其处易浚。又其口所居高于此分杀水力道里使 宣三复港必助大迎避是去备韭赏事上垂招必为之坦度丕星T

20、旦勿选后三岁,河果决于馆陶及东郡金提, 坏败官亭、空庐且四万所。冬十一月,御史大夫尹忠以对方略疏阔,上切责其不忧职,自杀。河平元 年春,杜钦荐王延世于王凤,使塞决河。延世以竹落长四丈,大九国,盛以小石,两船夹载而下之。 三十六日河堤成。三月,诏以延世为光禄大夫,秩小?十不,喝爵关内侯,黄金百斤。三年秋八月, 河复决平原,所坏败者半建始时。鸿嘉四年秋,河水;盆溢,败官亭、民舍四万馀所。平陵李寻奏言: “议者常欲求索九河故迹而穿之。今因其自决,可且勿塞,以现水势;河欲居之,当梢自成川,挑出 沙土,然后顺天心而图之,必有成功。”于是遂止不寒。待诏贾让奏言:“治河有上、中、下策。徒 事用之民当水冲者,

21、放河使北入海。河西薄大山,东海金堤,势不能远,泛滥期月自定。此功一立, 河定民安,谓之上策。多穿漕渠,使民得以溉田,分杀水怒。兴利除害,支数百岁,谓之中策。假设乃 缮完故提,增卑倍薄,劳费无已,数逢其害,下装也。“平帝时河、汴决坏,久而不修。建武十年, 用或欲修之,浚仪令乐俊上言:“民新被兵革,未宜兴役。”乃止。兖、豫百姓怨叹,以为县官恒兴 他役,不先民急。会有荐王景能治水者,夏四月,诏发卒数十万,遣景与将作谒者王吴修汴渠堤。景 虽简省役费,然犹以百亿计焉。十三年夏四月,汴渠成,河、汴分流,复其旧迹。(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河决之患).以下对文中画波浪线局部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又其口

22、所居高于此分杀水力/道里廉价/可复浚以助大河/泄暴水/备非常/事下丞相/以为方 用度缺乏/可且勿浚/B.又其口所居高于此分杀水力/道里廉价/可复浚以助大河/泄暴水/备非常事/下丞相以为方用 度缺乏/可且勿浚/C. 乂其口所居高/于此分杀水力/道里廉价/可复浚以助大河/泄暴水/备非常事/下丞相/以为 方用度缺乏/可且勿浚/D.又其口所居高/于此分杀水力/道里廉价/可复浚以助大河/泄暴水/备非常/事下丞相/以为 方用度缺乏/可口勿浚/11 .以下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九河,相传大禹治水时位于黄河下游的九条大河。禹疏九河,疏导黄河水东流入海,至汉代九河 故道早已

23、淤塞,踪迹难寻。B.中二千石,汉代官员薪俸等级。这里的“石”是古代容量单位,与马说中的“一食或尽粟一石” 中的“石”意思相同。C.冀州,相传大禹治水的时候,将天下分为九州,冀州为九州之首,主要在今天的河北省,所以河 北简称“冀工D.光武,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年号。古代称呼皇帝可称庙号、盗号、年号,如汉高祖是庙号,隋炀 帝是谥号,乾隆是年号。12 .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汉代尤其是成帝时,黄河屡次决口,损失巨大,朝廷想尽各种方法治河,但效果不明显,而且耗 费巨大。B.在讨论治河方案时,人们试图找到九河故道。但实际上黄河屡次改道,河道淤塞,已经很难寻觅 踪迹了。C.在

24、治理黄河时,竟然出现黄河水决口,任由泛滥不去堵塞的情况,是因为国用缺乏,朝廷没有能 力治理。D.治河也有成功的案例,其中王延世、王景都有不错的成绩,王延世还因此被加官进爵,获得丰厚 的赏赐。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御史大夫尹忠以对方略疏阔,上切责其不忧职,自杀。(2)兖、豫百姓怨叹,以为县官恒兴他役,不先民急。14 .请简要概括贾让提出的治河三策。四、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喜雨曾巩偶狗一官偷禄计,便怀千里长人忧。桑间举箔蚕初茧,龙上挥镰麦已秋。更喜风寄生北极,顿驱云雨出灵湫。从今菽粟非虚祷,会见瓯宴果满簿。【注】长人:指居上位者,做百姓官长。瓯篓(

25、ouju):狭小的高地。15 .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诗人说自己偶然处置了一个窃取朝廷俸禄的官员,便生出对官场的忧虑之情。 B.农人有的编织竹匾供蚕结茧,有的挥镰收麦,字里行间透出作者的喜悦之情。 C.颈联的“更字说明诗人对农人忙于农活是喜悦的,对响雷下雨更觉喜上加喜 D.尾联“祷”字透出诗人对农业丰收的渴盼,“非虚”二字是说他的愿望终将实现。 【6.清初文学家褚人获评此诗日:“忧喜之间,尽见儒者情怀。”请结合诗的内容对此作简要分析。 五、情景默写17 .补写出以下句子中的空缺局部。(1)逍遥游中“, ”两句与赤壁赋中“蜉蝴”一句大体相同,都是以微小生物 来说明

26、生命的短暂。(2)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写桃花源中的人见到渔人刚问了几句后,就发出邀请,对其热情款 待的句子是“,“草”是古诗词中的重要意象,可以用来表达悲伤、喜悦等感情,如“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 生这类句子还有“, 六、选择简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迎面而来的是一处悬崖绝壁,响声就是从这里传来的。抬头仰望,一条大瀑布从绝壁上奔涌而下, 吐出千尺银练,抛洒万颗珍珠,最后坠落在绝壁下的深潭。瀑布撞击潭边的岩石,泛起雪白的水花。 石缝间迎春花在风中一簇簇摆动,抖落残雪,残雪溅起的水珠正剥去迎春花枝条上的尘埃,使花骨朵 被催促着绽放。迎春花一点点向远处伸展,将缀满金灿灿花朵的枝条垂进水潭

27、。同行的林草局技术员告诉我们,近年来各级政府加大生态保护的力度,根本上改变了这里各种植 物的生存环境。说起那些迎春花,他更是:在漫山遍野的百花中,迎春花是第一枝报春花。 它开得那样随意,那样美丽,那样。漫山遍野的小草也顽强地从残,雪覆盖着的落叶下钻出。 野谷中的侧柏、山杨、杜松等,泛出 的绿。在山林中金伏了一个漫长冬季的雪豹、金雕,在布谷的鸣叫声中,开始 地舒展筋骨。起起落落的鸟儿沐浴着春光,叽叽喳喳,仿佛在鸣唱着一曲迎春之歌。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 了如指掌悠然自得假设隐假设现摩拳擦掌B.情有独钟闲情逸致隐隐约约摩拳擦掌C.情有独钟悠然自得隐隐约约跃

28、跃欲试D. 了如指掌闲情逸致假设隐假设现跃跃欲试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以下修改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石缝间迎春花在风中一簇簇摆动,抖落残雪,残雪溅起的水珠正涤去迎春花枝条上的尘埃,花骨 朵被催促着绽放。B.石缝间一簇簇迎春花在风中摆动,抖落残雪,残雪溅起的水珠正涤去迎春花枝条上的尘埃,催促 着花骨朵绽放。C.石缝间迎春花在风中一簇簇摆动,抖落残雪,残雪溅起的水珠正洗去迎卷花枝条上的尘埃,催促 着花骨朵绽放。D.石缝间一簇簇迎春花在风中摆动,抖落残雪,残雪溅起的水珠正剥去迎春花枝条上的尘埃,花骨 朵被催促着绽放。20 .请简要赏析画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

29、面小题。“冰墩墩”的造型充满现代感和科技感,它简约墩实的身体线条和全身包裹的“透明冰壳”非常吸引 眼球,也蕴涵着浓厚的中华文化气息。据主创团队成员曹雪介绍,“冰墩墩”设计的灵感来源于中国 传统小吃“冰糖葫芦”,“冰糖葫芦”外壳能很好地凸显冬奥会冰雪主题,同时其冰壳看起来很像中 国宇航员的航天服,也能表达北京冬奥会科技奥运的特色。虽然“冰搪葫芦”的创意广受好评,但冰 精葫芦”还缺乏以代表中国形象。于是团队又反复尝试,将冰壳里的形象改为蜃鹿、老虎、兔子等, 各种创意和修改不断被提出义不断被推相,最终大家还是认为国宝大熊猫最能被全世界人民所接受和 喜爱。为了让大熊猫形象看起来更加招人喜爱,设计团队专

30、程赴四川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实地观察。()。设计团队便以幼年大熊猫形象为基础进行完善,于是有了今天人见人爱的“冰墩墩”。.以下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他们发现,成年大熊猫和幼年大熊猫头身比例不同,显得更加呆萌可爱B.他们发现显得更加呆萌可爱的幼年大熊猫和成年大熊猫头身的比例不同C.他们发现幼年大熊猫显得更加呆萌可爱,因头身比例和成年大熊猫不同D.他们发现,幼年大熊猫头身比例和成年大熊猫不同,显得更加呆萌可爱21 .请从三个方面概述“冰墩墩”造型的创意和理由,不超过100字。七、材料作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导航技术的开展,给人们的出行带来极大便利,只需翻开导航软件,人们便可以按照语音提示到 达目的地。于是,有人说从此天下再无“路盲”。然而时下也有一些青少年,一味盲目追星,把明星偶像当作自己的导航仪。须知,过度依赖“导 航”,会使人思想简单,思维懒惰,变成另一类“路盲”。青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槐期”,如何正确为自己的人生导航,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请结合上面 材料,谈一谈你对这个问题的感悟和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 于800字。答案第1页,共1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