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中医治疗痹症的探讨_痹症的中医治疗.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48675909 上传时间:2022-10-0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3.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关中医治疗痹症的探讨_痹症的中医治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有关中医治疗痹症的探讨_痹症的中医治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关中医治疗痹症的探讨_痹症的中医治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关中医治疗痹症的探讨_痹症的中医治疗.docx(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有关中医治疗痹症的探讨_痹症的中医治疗 摘要 运用中医治疗痹症有很好的疗效,本文依据作者多年工作阅历,阐述了中医治疗痹症过程中应当留意与遵循的原则。 关键词 中医治疗;痹症 痹,即痹阻不通。痹证(Bi syndrome)是指人体机表、经络因感受风、寒、湿、热等引起的以肢体关节及肌肉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症的一类病证。临床上有渐进性或反复发作性的特点。主要病机是气血痹阻不通,筋脉关节失于濡养所致。 本病与外感风寒湿热之邪和人体正气不足有关。风寒湿等邪气,在人体卫气虚弱时简单侵入人体而致病。汗出当风、坐卧湿地、涉水冒雨等,均可使风寒湿等邪气侵入机体经络,留于关节,导致经

2、脉气血闭阻不通,不通则痛,正如素问痹论所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依据感受邪气的相对轻重,常分为行痹(风痹)、痛痹(寒痹)、着痹(湿痹)。若素体阳盛或阴虚火旺,复感风寒湿邪,邪从热化或感受热邪,留注关节,则为热痹。总之,风寒湿热之邪侵入机体,痹阻关节肌肉筋络,导致气血闭阻不通,产生本病。 痹症相当于现代医学骨与关节和部分胶原性结缔组织一类疾病。由于痹症病人往往有阳气先虚,外邪遂乘虚而入,袭踞精髓,气血为邪所阻,雍滞经脉,留滞于内,痹痛乃作。病之初起以邪实为主,病位在肌表、皮肉、经络。如失治、误治,病延日久,正虚邪恋,五脏气血衰少,气血周流不畅,湿停为痰,血凝为瘀,瘀痰交阻,凝涩不通,邪

3、正交织,如油入面,胶着难解,呈现虚中夹实。此时病邪除风、寒、湿、热外,还兼有病理产物痰和瘀。因此,对痹症的治疗应坚持以下三原则: 1 辨证与辨病的结合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色,是中医学的精髓。但对痹症的治疗只顾辨证唯恐难以达到有效的治疗效果。辨病和辨证论治相结合,主要是强调参考现代医学的相识,即所谓“融会新知”,也就是中医的辨证论治和现代医学有关病的相识结合起来。在辨证论治的同时,还要选择有针对性的地方药,以提高疗效。这里的有针对性的地方药,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临床中的阅历用药,另一方面是要结合现代中药药理探讨的成果,应用于临床中去。 痹症的病性主要有实症和虚症的区分。病因无非风、寒、湿、热、顽

4、痰、瘀血及气血阴阳的亏损。痹症包括现代医学几十种疾病。不同疾病又存在特定的特性,有其自身的病理特点,虽辨证为同一型但治疗用药也有差异。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属自身免疫性疾病,选药方面我常用仙灵脾、露蜂房,调整机体免疫功能。对血沉、C一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黏蛋白增高而呈风寒湿痹表现者,多选用川乌、桂枝;对湿热痹表现者,多选用忍冬藤、寒水石、虎杖;痛风性关节炎属代谢障碍性疾病,常选用大剂量土茯苓、萆以降低血尿酸指标;增生性关节炎是关节软骨退行性变更,继而引起新骨增生的一种进行性关节病变,常用骨碎补、补骨脂、鹿衔草、威灵仙延缓关节退变,抑制新骨生成;对于长期运用激素患者,在渐渐减量的同时,赐予补肾治疗并

5、常用大剂量穿山龙、地黄、仙灵脾等,既可尽快撤除激素,又可防止反弹。总之,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的亲密结合,对于探讨疾病、探究临床诊治的规律、拓宽治疗思路、提高临床疗效都有很大的帮助。 2 扶正与祛邪的有机结合 痹症的治疗原则,不外乎寒者温之、热者清之、留者去之、虚者补之。如初病不久,患者整体状况好者,风寒湿痹自以辛散、温通为正治,湿热痹则以清热利湿为主。久病则邪居,邪正交织,故其证多错综困难,痰瘀、寒湿、湿热互结,故古人有“久病入络”之说。如此邪正交织,胶着难愈,不易捷效,对此笔者认为应通盘考虑。以攻不伤正、补不留邪为基本指导思想。 明代医学家张介宾说:“痹症大抵因虚者多、因寒者多,唯气不足,故风

6、寒得以入之;唯阴邪留滞,故筋脉为之不利,此痹之大端也”。也就是说,痹症的形成与正气亏虚亲密相关,即其初起时,在驱邪的同时,也要顾护人体的正气。结合中医脏象学说,肾主骨生髓,肝主筋,脾主肌肉的理论,结合不同疾病的主要表现不同,适当地补肾、调肝、健脾、补气。只有这样,才能使病情快速限制,缩短疗程。扶正常用熟地、生地、仙灵脾、白术、鹿衔草、当归、黄芪、鹿角片等补益药,祛邪常用全蝎、蜈蚣、水蛭、地鳖虫等虫类搜剔之品。 3 通痹与解结的结合 痹者闭也,其初起经脉即为风寒湿热之邪阻遏,症见关节难受、肿胀,重者屈伸不利,所以视其证象,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此为正治。此外还需突出一个“通”字,即疏通经络气血之谓

7、。风寒湿痹,需温而通之,正虚选药如地黄、当归,地黄有逐血痹之功效,当归为血中之气药,非同一般呆补之品。热痹虽以“热者寒之”为基本原则,但痹症的病理特点是“闭”,虽为热邪入侵,但气血痹阻始能发病,如仅用寒凉清热,亦不能疏通气血,开其痹阻。所以中医名家治热湿痹多用苦辛寒方,辛即辛通也。 解结法则是指中晚期痹症,即见正虚,又见邪实,既有寒象,又兼热象,即所谓虚实寒热错杂。尤其可虑的是,正因为正虚,所以诸邪才能深化,留伏于关节,隐匿于经髓,以致关节僵肿变形,难受猛烈难忍,临床可用桃仁、红花、白芥子等祛痰化瘀,再用巴戟天、骨碎补、仙灵脾、紫河车、当归补肾壮督,其间佐以虫蚁搜剔窜透之品,尤为开闭解结之良药。盖湿痰瘀浊胶固,非寻常草木药可为之也。至于药物的运用,一方面依据各药的性味功能特点,充分发挥其特长;另一方面依据辨证论治的原则,与其它药亲密协作,协同增效。如寒湿甚选用乌梢蛇,蚕砂配制川乌、苡仁;化热者用地龙泄热通络配以寒水石、忍冬藤;夹痰者用僵蚕、胆星;夹瘀者用水蛭、地鳖虫并配桃仁、红花;关节、四肢难受甚者用全蝎、蜈蚣配延胡索等等。 在痹症的治疗过程中,笔者体会到:只有上述三方面有机智活地结合应用,才能充分体现中医中药治疗本病的特色、优势。因此也就有较佳的疗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