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防讲稿[共五篇](三).doc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8625305 上传时间:2022-10-0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防讲稿[共五篇](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民防讲稿[共五篇](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民防讲稿[共五篇](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防讲稿[共五篇](三).doc(1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第 1 页 共 15 页民防讲稿民防讲稿 共五篇共五篇 空袭与人民防空一、教学目标:了解现代战争的特点,以及人民防空在现代战争中的任务和作用,明确人防法赋予我们的义务和权利,激发广大学生爱国主义热忱,增强国防观念和人防意识,提高学习人防知识的自觉性和积极性。1、能说出什么叫空袭,空袭的产生和发展2、能叙述人民防空的定义和人民防空的方针、任务、防护措施、地位、作用。3、能叙述个人人民防空的权利和义务。二、教学程序:1、引起注意,激发兴趣。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几组空袭镜头,增加感性认识,激

2、发学生学习人防知识的兴趣。2、告知目标。出示学案(学案附后),引导学生看学案第一点和第二点,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3、刺激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按学案一至三点要求看书自学。通过看书自学能说出什么叫空袭,空袭的产生和发展;能叙述人民防空的定义和人民防空的方针、任务、防护措施、地位、作用;能叙述个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第 2 页 共 15 页人人民防空的权利和义务。4、引出作业,进一步刺激学生思维。让学生完成学案第四点内容练习与思考。5、提供反馈。指名让学生叙述自已的作业结果,检查其它学生的作业正确率,教师解答。6

3、、评估。指名说出学习人防知识的意义。7、拓展提高。请学生利用书刊、杂志式网络中的信息为教师出一份与人防知识相关的试卷。自然灾害教学目标:1.通过大禹治水的故事,初步了解我国的灾害情况。多干旱、洪涝和台风等。2.知道预防灾害的一些方法,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勤劳和智慧。教学重点:通过对地动仪、气象预报和造林固土的了解,使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勤劳和智慧。教学时间:三教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初步了解我国的灾害情况:洪涝、干旱和台风等;2.知道自然灾害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危害;3.通过探究方式,让学生明白当自己遇到自然灾害时,应采取的正确的避险方式;结合学生实际,指导他们的行为;4.通过大禹治水的

4、故事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勤劳和智慧。第二课时课时目标: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第 3 页 共 15 页1.知道地震这一自然灾害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危害;2.通过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明白当自己遇到自然灾害,应采取的正确避险方式;结合学生的实际,指导他们的行为;3.通过对地动仪的了解,增加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第三课时课时目标:1.知道上海地方性的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种类;2.学生明白遇到灾害性天气时该如何应对;3.正确辨析遇到灾害时应急行为是否正确;4.学习和搜集气象谚语。教学过程活动一:故事激情导入新课1.同学们,大家都

5、知道大禹治水的故事吧。(学生交流)2.你们知道吗。大禹的父亲也曾治理过洪水,为什么大禹的父亲治理不了洪水,而大禹却成功了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49 页的故事园。(学生观看多媒体动画)3.大禹成功的关键是什么。4.洪水是一种可怕的自然灾害。它的发生给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带来极大的威胁,只有掌握自然灾害的规律,采取正确的措施,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减轻危害。我们的祖先早在两千多年前就能了解到这一点这是多么得了不起。5.其实在我们文明的进程中还要面对很多的挑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了解自然灾害。活动二:自主学习初步了解 1.其实,我们国家还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除了洪涝,你知道还有免责声明:图

6、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第 4 页 共 15 页哪些自然灾害吗。(学生回答。注意区分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2.请大家打开书本一起来读一读 51 页的第一小节,一起来了解一下人类生存所要面临的挑战。3.我国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主要有旱灾、水灾、台风、冰雹、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土地荒漠化等。那么这些自然灾害会带来那些可怕的后果呢。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上网搜索相关资料 4.(学生搜集资料并交流)5.自然灾害给人类发展带来的危害是巨大的,近十年来,自然灾害每年给中国造成的经济损失都在 1000 亿元以上,常年受灾人口达 2 亿

7、多人次,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灾害频发、受灾面广、灾害损失严重的国家之一。但非常遗憾的是自然灾害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只能向我们的祖先大禹学习,合理治理,减少损失。活动三:探究学习深入了解1.上海也会遇到台风和洪水这样的自然灾害,面对自然灾害我们该怎样应急避嫌呢。2.我们再来了解一下这两种灾害的特点。(学生交流)3.面对这样的灾害我们该怎样保护自己呢。(学生讨论交流,交流正确避险的方法)4.如何避免台风a、把容易被风卷走的东西搬进房子里或在原地固定住,如花盆、晾衣架等。要及时把露天阳台上的东西搬进屋,以免掉下去砸伤路人。b、门窗要关锁妥当,用木板或沉重的家具顶住向内开的窗户。玻璃窗贴上胶布,以免玻璃被击

8、碎时碎片伤人。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第 5 页 共 15 页c、不要在广告牌和老树下长期逗留。有的广告牌由于安装不牢,在强大风力的作用下有可能倒塌。d、强风中尽量少骑自行车。顺风虽不会对骑车造成太大危险,但是一旦侧风向骑行,很有可能被大风刮倒,造成摔伤。e、狂风大作时常常伴有雷电交加,此时应尽量拔下电器插头(包括落地灯和台灯插头),另外,电视天线引入线最好也要从电视机背后或录影机上拔下。5.如何避免洪灾a、避难所一般应选择在距家最近、地势较高、交通较为方便处,并有上下水设施,卫生条件较好。在城市中大多是高层

9、建筑的平坦楼顶,地势较高或有牢固楼房的学校、医院等。b、将衣被等御寒物放至高处保存,搜集木盆等漂浮材料加工为救生设备以备急需。c、洪水到来时难以找到适合的饮用水,所以在洪水来之前可用木盆、水桶等盛水工具贮备干净的饮用水;准备好医药、取火等物品d、保存好各种尚能使用的通讯设施,可与外界保持良好的通讯、交通联系。活动四:总结谈话提出希望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给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带来极大的威胁,但如果我们能掌握自然灾害的规律,采取正确的措施,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减轻危害。希望大家在课余时间里进一步研究各种灾害的避险方法,在面对自然灾害时能够拯救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第二课时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

10、版权归原作者所以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第 6 页 共 15 页活动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大禹治水的故事,从中了解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治理洪涝灾害时,所体现的智慧和能力。2.请大家打开书本一起来读一读 51 页的第一小节,一起来回顾一下人类生存所要面临的挑战。6.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地震就是其中的一种,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继续学习第 9 课大禹治水,来进一步了解地震。活动二:探究学习深入了解1.你们对地震了解多少。(学生交流)2.大家都介绍了地震,现在让我们用一种更直观的方式来面对地震。3.观看画面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刚才所看到的

11、画面吗。4.教师介绍唐山大地震,唐山市当时人口有 70 万,地震造成,24 万人死亡,16 万人重伤,7000 个家庭没有一个人存活,3000 个孩子沦为孤儿。5.出示幻灯片观察画面,了解我国是一个多地震国家。6.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地震会给人类带来深重的灾难,正如大家刚才所讲到的地震非常可怕,但如果我们能掌握一些防震脱险的知识,在地震来临时,就可减少损失,保护生命。接下来,我们就来探究一些有关地震脱险的方法。7.造成如此可怕的唐山大地震,发生时只有短短的 28 秒,在地震时的脱险真可以用“时间就是生命”来形容。这短短的时间内,我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若侵犯了您的合

12、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第 7 页 共 15 页们应该怎么做。让书本来教大家一招。(读书本 54 页内容)8.书本介绍的避险方法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嘛。9.假设我们现在遇到了地震,就在这样的环境下,我给你们十秒钟的时间,你们该怎么做。开始。10.学生演示讲出理由,教师评价。11.面对地震,我们会采取各种避险方法。今年 6 月上海也发生了一次有感地震,由于震级不大,大都是住在高层的居民能感受到。当时市民的避险方法就和书本上描绘出的情况一样。请大家以小小组的形式讨论一下 54 页插图上这些人在地震时应急的方法哪些对、哪些错、为什么。12.学生讨论交流,交流正确避险的方法活动三

13、:了解预警系统学会观察现象1.刚才大家都觉得地震非常可怕,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地震又有什么新的感受吗。2.我们人类对地震已经有了全面的了解。中国更是世界上最在有地震记载的国家,而且我们的祖先早在 1700 多年前就发明了观测地震的仪器。有谁知道这个发明的。(读课文 51 页内容)公元 138 年 2 月的一天,地动仪正对着西方的龙嘴突然张开来,吐出了铜球,这是报告西部发生了地震呀。可是,那天洛阳一点地震的迹象也没有,更没有听说附近有什么发生了地震。于是,朝庭上下都议论纷纷,说张衡的地动仪是骗人的玩意儿。过了没几天,有人骑着快马来向朝廷报告,离洛阳一千多里的金城、陇西一带发生了大地免责声明:图文

14、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第 8 页 共 15 页震,连山都有崩塌下来的。大伙儿这才真正的信服了。3.当然,我们现在观测地震所用的仪器早已不是地动仪了,当然我们现在观测地震早已不用地动仪了,使用更为先进的仪器。4.其实能够预警地震的不仅是我们人类,动物们也有着敏锐的地震预感。(学习儿歌)活动四:总结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地震,也知道了一些地震避险的方法。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人类无法控制它,但我们可以去了解自然,用正确的方法保护自己,减少损失。有关地震的话题今天我们就探讨到这,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三课时活动一:复习

15、旧知导入新课1.上几节课我们了解面对自然灾害的一些方法,现在老师要请几位市民防灾宣传员,谁能来为大家介绍一些防灾知识。(学生交流)2.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预测自然灾害的方式越来越多,也越来越精确。如我国第一颗业务静止气象卫星风云二号 c 于 2021 年 10 月 19日成功发射后,人们就能及时了解最新的天气情况,这对防灾减灾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我们能够在灾害到来之前赢得宝贵的脱险时间。活动二:了解预警系统学会观察现象1.上海地方性的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从2021年3月1日开始施行,下列这些图标你认识吗。2.学生学习掌握天气预警信号3.当我们看到这些天气预警信号是我们该怎么做。让我们打开免责声明:

16、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第 9 页 共 15 页书本翻到 52 页和 53 页一起来了解一下。4.学生交流不同灾害天气情况下的应急措施。5.让我们来一次小竞赛,看看谁掌握的应急措施最多。就像预报地震一样,在自然界还有许多动物能预报天气呢。(学习儿歌:气象谚语)6.其实在我们身边还有好多这样的谚语等我们去做有心人来收集。活动三:探究学习深入了解1.我们都已经掌握了一些避免灾害的知识,现在让我们看看发生灾害时,丁丁这样做对吗。a、下雨打雷时,丁丁和爸爸去游泳。b、发生火灾时,丁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远离火区。c、丁丁和爸

17、爸开车外出时,遇到了龙卷风,立即离开了汽车,到低洼地躲避。(小小组合作,辨析对错,说出理由)2.全班交流活动四:总结不可否认我们人类是这个世界最聪敏的动物,但我们不能左右大自然的力量。我们只有去了解自然,用正确的方法保护自己才能生生不息地生存下去。今天我们这节课就上到这,下节课我们还将继续人与自然的话题,下课。地震一、教学目的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第 10 页 共 15 页1、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地震的成因,知道预防地震伤害的方法。2、培养学生的科学推理能力和想象能力。3、向学生进行科学自然观教育,使学生

18、通过本课学习,体会到自然界的事物是不断变化的。二、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每组一条毛巾,一根长约 30 厘米、直径 1 至 1.5厘米的木棍。2.演示材料。反映地震破坏情景的挂图或投影片,反映地壳变动的挂图或投影片;张衡发明的地动仪和现代地震仪的挂图或投影片。三、教学过程(一)教学引入谈话。同学们一定都听说过地层,也一定都了解一些地震发生时的情景,你们想知道地震是怎么产生的。遇到地震应该如何预防伤害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地震的问题。(二)学习新课1.引导学生推断地震的成因谈话:研究地震首先要研究地震的成因。同学们知道地震时,大地会剧烈地震动,这说明地下也有很大的力量。这种力量是怎么产生的呢。让

19、我们一起来做两个小实验。讲解:第一个实验这样来做:把桌上的毛巾叠成几层,平放在桌上,两手按住毛巾的两头,向中间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第 11 页 共 15 页挤压,观察毛巾会发生什么变化。学生实验、观察。谈话:谁把实验结果汇报一下。学生汇报:讨论。经过挤压的毛巾,发生弯曲,成了褶皱状。地下岩层很像毛巾,也是一层层的,假如地下岩层也受到巨大的挤压力,你推断一下会发生什么现象。学生讨论、汇报。讲解:第二个实验这样来做:用手握住木棍两端,用力将它压弯、直至压断。注意当木棍被压断时,你听到什么声音。手有什么感觉。学

20、生实验。提问。谁能把实验结果和感觉说一说。学生汇报。讨论。用力折木棍,会将木棍折断。木棍折断时,会出“啪”的声响,同时手有强烈的振感。地下的岩层受到的挤压力越来越大时,你认为会发生什么现象。如果岩层会被挤压断会带来什么结果。学生讨论、汇报。2.指导学生认识地震的成因讲解:(出示地震成因示意图)我们知道地壳中的岩层是沉积而成的,最初的时候都比较平的,一层层重叠在一起。后来,逐渐发生了变化。为什么会变呢。主要是由于地壳内部压力的作用。地壳内部的岩层受到巨大的压力。压力是来自各个方向的,既有自上而下的压力,也有来自侧面的挤压力。当岩层两侧的压力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水平排列的岩层就会变形,像我们刚才做

21、的挤压毛巾的实验那样,岩层也会发生弯曲,产生褶皱。褶皱的岩层不再是水平的,有的地方拱起来,有的地方凹下去。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第 12 页 共 15 页当岩层受到的压力继续增大的时候,就会由褶皱到断裂,像我们在实验中把木棍压断一样。地下的岩层那么厚、那么坚硬,必须受到很大很大的压力才能把它压弯,当被压弯、发生褶皱时,岩层内就会蓄存很大很大的能量,岩层受到的积压力超过了岩层的坚固的程度的时候,岩层就会被压断,一旦岩层被压断、发生断裂时,就会施放出特别大的能量,发出巨大的声响,引起大地剧烈震动起来,这就是地震

22、。3.指导学生了解人们对地震的研究讲解。我国对地震研究时历史十分悠久,古代科学家张衡是研究地震的科学家。在 1800 多年前,他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家监视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出示张衡地动仪),能在当时的京城监测千里之外的地震,这是我国古代科学的伟大成就。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地震了解得越来越多,发明了各种仪器监测大地内部的变化4、指导学生了解人们对地震的研究讲解。我国对地震研究时历史十分悠久,古代科学家张衡是研究地震的科学家。在 1800 多年前,他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家监视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出示张衡地动仪),能在当时的京城监测千里之外的地震,这是我国古代科学的伟大成就。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地

23、震了解得越来越多,发明了各种仪器监测大地内部的变化。例如地震仪(出示现代地震仪图)就是通过监测大地的震动来记录和预报地震的。另外,人们在实践中发现,地震之前总有一些不寻常的现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第 13 页 共 15 页象,例如井水突然增多、变浑或翻沙,很多蛇出洞,很多老鼠过街,鸡不进窝,骡马惊恐地逃出马棚等,这些现象可能与地下的震动有关系。在人还没感觉的时候,井水已经有反应了,动物也有感觉了,这些现象叫做地震前兆,也就是说,当看到这些现象时,有可能发生地震。可以提前采取措施,预防地震伤害。5、指导学生有

24、效地预防地震灾害讲解。当地震发生时,最重要的是立即离开房屋,到室外空旷的地方去,以免被倒塌的房屋砸死砸伤。如果来得及,最好在离开房屋前,拉断电闸,熄灭炉火,以免电线着火、炉火倾倒,造成更严重的灾害。(三)巩固提问:1.地震是怎么形成的。2.什么是地震前兆。3.发生地震后应当怎样做。做好家庭防震准备教学目标:1、做好家庭防震准备2、懂得避震要点教学过程:一、制定家庭防震计划1、须根据政府或有关部门的防震要求,准备食品和饮料。2、检查并及时消除家里不利防震的隐患,加固住房。3、检查和加固住房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25、。第 14 页 共 15 页4、看一看自家住房是怎样的,有没有不利抗震的地方。摸清周围环境的情况。5、住房的建造质量好不好。是否年久失修。不利抗震的房屋要加固,不宜加固的危房要撤离。6、房的结构是否有利抗震。女儿墙、高门脸等笨重的装饰物应拆掉。7、清理杂物,让门口、楼道畅通。8、阳台护墙要清理,花盆杂物拿下来。9、加固睡床,准备好必要的防震物品。10、合理放置家具、物品11、把墙上的悬挂物取下来或固定住、防止掉下来伤人。12、把易燃易爆和有毒物品放在安全的地方。13、固定高大家具,防止倾倒砸人;家具物品摆放做到“重在下、轻在上”。14、把牢固的家具下腾空,以备震时藏身。15、准备一个家庭防震包

26、,放在便于取到处。16、进行一个家庭防震演练17、练习“一分钟紧急避险”。18、进行紧急撤离与疏散练习。二、避震要点1、震时是跑还是躲,我国多数专家认为。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避震应选择室内结实、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第 15 页 共 15 页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旁)、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室外开阔、安全的地方。2、身体应采取的姿势。伏而待定,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3、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4、保护头颈、眼睛、掩住口鼻。5、避开人流,不要乱挤乱拥,不要随便点灯火,因为空气中有易燃易爆气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