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开题报告 (47).doc

上传人:李** 文档编号:48540189 上传时间:2022-10-0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文开题报告 (47).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论文开题报告 (47).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文开题报告 (47).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文开题报告 (47).doc(1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题目生物学科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研究类型指导老师姓名学号专业一、选题依据(该研究的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一)研究目的与意义1.研究目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确立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全面深化改革的步伐正在向前迈进,社会经济成分、利益群体以及社会生活方式等呈多样化发展的趋势。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对公民的核心素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同时,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要“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2、能力”。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和纲要对于人才培养方向的确立对于以德育为先、能力为重的高中生物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而当前的高中生物教学注重应试教育,评价方式较为单一,严重影响到学科育人的实效性。突破现有的教学理念,从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出发,确立以素养培养为目的的学科教学思想是当前高中生物课教学改革的方向,也是实现学科价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作为培养高中生公民意识的主要阵地,笔者认为,对高中生生物学科素养的内涵进行挖掘和界定以及对其培养策略的引领探索在理论和实践过程中都有着较为重大的意义。2.意义 (1)丰富和改进高中生物学科教学理论的现有内容。本课题对高中生生物学科素养作研究

3、,旨在挖掘生物学科素养的内涵,构建高中生生物学科素养的内容框架,并根据当前的培养现状作培养策略的探究。在现有的学科课程标准里,尚未有对本学科的素养作出较为系统的理论界定和表述,本研究的尝试,有利于丰富和改进生物学科的课程论、过程论、教法论、评价论、教师论等相关理论内容,对学科教学的科学理论和教学艺术理论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使得理论与当前的时代背景更加贴近,也能更好地促使其发挥指导教学实践和培养的作用。 (2)为衡量教育质量,促进教育评价改革提供重要依据。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学生适应社会需要是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本选题研究高中生生物学科素养及其培养策略

4、,其价值在于明确教育的目的性,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以更好地促进学生个体的社会化发展,使之成长为社会所需要的合格公民。核心素养的培养成效其实就是教育质量好坏的关键。同时,关于高中生生物学科素养内涵的界定,也为当前评价学生的生物学科学业成果提供参考和依据,使得教育评价更加科学化、真实化,使得评价的反馈建议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满足社会的育人要求。 (3)为我国高中学段学生核心素养的界定提供学科参考。2014年开始,我国教育部正在研究遴选我国各个教学阶段学生的核心素养,旨在构建分学段的核心素养模型来指导教育教学。本选题对于高中学段的生物学科素养作研究,提出本学科素养的含义、特点及框架内容,与当前

5、国内外关于素养研究热点相接轨,也希望能为我国高中学段学生核心素养提供学科参考。(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1. 关于学科素养的研究现状及趋势目前关于素养研究的类型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国内外关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内容与框架构建研究。第二类是不同类型素养的专门研究,如公民素养、财经素养、媒介素养、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评价素养等。大量的文献从相关类型素养的概念界定、形成、现状、培养策略、评价测试、实际应用等方面做了较多的研究。第三类是关于学校素养教育的研究,包括学科素养、学科素养的培养等方面的研究。学科素养的研究属于关于素养研究的第三类。对于学科素养的研究,都是对相应学科所作的研究。其中数学学科研

6、究成果最为丰富,从内涵、要素、评价、教师素养、生成机制、培养策略等多个角度层面做了系统研究。同时基于科学素养背景下,关于物理、化学、生物、生物学科的素养研究也极为丰富。而对于人文社科类学科,如历史学科、政治学科的学科素养研究较少。2. 国外研究现状 “核心素养”最早出现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下简称“经合组织”)和欧盟理事会的研究报告中。经合组织1997年启动了“素养的界定与遴选”:理论和概念基础(Definition and Selection of Competencies: Theoretical and Conceptual Foundation,即 DeSeCo )研究项目,

7、此时并未在项目名称中直接使用“核心素养”一词,但2003年出版最终研究报告核心素养促进成功的生活和健全的社会(Key Competencies for a Successful Life and a WellFunctioning Society)时,则使用了该词。 什么是素养?辞海的解释是“修习涵养”。如此一来,“素养”一词的释义就非常清楚了,说白了,就是“通过修习以后所获得的能力”。那学校教育本身就是通过不同的课程设置进行提升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可以说,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的时候,自身能力是不断在增长的。换句话说,学生自身的素养是不断提升的。 那又何谓“核心素养”?国际上研究“核心素养”最著

8、名、最有影响的机构经合组织界定为必须满足三个条件:(1)对社会和个体产生有价值的结果;(2)帮助个体在多样化情境中满足重要需要。(3)不仅对学科专家重要,而且对所有人重要。从这三个必须满足的条件可以看出,“核心素养”是一种对所有公民都重要的、能够在复杂多变环境中起到关键性作用去完成个体目标,并产生积极结果满足个体自身需要的能力。生物学科核心素养1.对生命的感知和体悟。生物学科是充满生命力量的学科,处处都体现着生命现象和规律。学生在学习生命科学知识的过程中感知生命的奇妙。例如,在学习单细胞生物这一章节时,学生通过显微镜观察到草履虫的游动,那种兴奋和激动对年幼孩子心中的积极性的冲击和带来的那种生命

9、科学的“美”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学生通过一系列的生物学科活动感知到生命科学是“活的”,从探究活动中体会到了生命的活力,同时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让学生慢慢感悟到生命的奇迹和伟大。2.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曾经,我在“探究蚯蚓在什么样物体表面爬得快”这节课上问了学生们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一个陌生人仗着你比他小很多,就强迫着你去给他干一天重活。晚上结束的时候他狠狠地打了你几巴掌,然后骂你滚蛋。你会是什么反应?”学生们惊呼:“哪有这样差劲的人?!简直是混蛋嘛!”我说:“对啊,我也觉得这个人是混蛋。那我问你,当你结束今天实验以后,你怎么处置自己手中的蚯蚓?”课堂瞬间静了下来。这时一位男孩说:“如果,我

10、把蚯蚓无情地杀害了,我觉得自己比那个混蛋更混蛋!”学生们听后哈哈大笑,却纷纷点头称是。这个场景给我的触动很大。我们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中应该充满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孩子们在接受学校教育的过程中,缺少这一环节注定是不合格的。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对每一位“小公民”都很重要,是必备的核心素养。3.对自然的认识与珍惜。对自然的认识是不同于对生命的认识的。因为自然不仅包括生命物体,还包括非生命物体。生态学概念中阐述生物和非生物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完整的系统。单一地去认识生命现象和探究生命规律,而忽视了另一部分是不够科学的。生命现象是建立在非生命物质基础之上的。作为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对自然的完整、科学、系统

11、的认识是显得十分有必要的。翻了国内外部分的普通生物学教材,也不难发现其中学习生物学知识之前都是从普通的非生命物质介绍起来的。万事万物本是同源。另外一点,就是在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中对自然的珍惜这种价值观显得十分的重要,也是提升了生物学科教学品味的一个重要的体现。随着工业社会向前发展,人们会越来越重视这一点。4.对生命科学技术的认识与探究实践。生命科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之上的科学,也是一门需要不断去探究的学科。有许多学生在初中阶段甚至认为生物学科是“文科”,不是“理科”,这是极其荒谬的观点。其实,细想不能责怪孩子本身,而是极少部分的教师在教授这门学科的时候,没有按照理科的标准来实施教学活动。甚至,

12、在某些地区的学校初中阶段都完全没有开设过一节实验课,学生也从来没有走进过生物实验室的大门。这种现象是十分可怕的。学生纯机械式地背诵生物学知识,更是把这样一门充满生命活力的课程学“死”掉了。基础教育阶段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中应该包含学生的探究实践素养。这是学生认识生命科学的基本途径,也是唯一一条途径!教师在生物学科教学过程中,标准的动作示范与学生讨论实验方案的设计的可行性可以影响到孩子一生对生命科学的态度。这种探究实践的思想、习惯与精神是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核心。特别是对当今世界生命科学飞速发展的时代,学生通过实验基本了解了细胞工程和转基因工程的原理与方法,对社会中的热点问题也会有属于自己的认识和

13、思考,至少不会导致人云亦云的现象。这一点也是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体现。 英国是最早提出核心素养这一概念的国家,提出这一理念旨在帮助个体获得更加幸福的生活,增加更多的就业机会。英国继续教育联盟(Further Education Unit, FEU)将核心素养界定为经验和素养,其中包括:个人和职业发展;工业、社会和环境研究;交往;社会研究;计算;科学和技术;信息技术;创新发展;操作技能;问题解决等。“核心素养”在欧美等西方国家的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被广泛地关注和提及,并受到许多国际组织的重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于1997年启动“素养的界定与选择”跨国研巧项目,构建了一个核心素养的总体

14、概念参照框架,为决策者提供参考信息。该项目最终于2003年出版了研究报告核也素养促进成功的生活和健全的社会,提出了渉及“人与工具”、“人与自己”、“人与社会”等三个方面的核心素养框架一一能互动地使用工具、能在异质群体中进行互动、能自律自主地行动。21世纪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和欧洲联盟(European Union)等进一步深入剖析了核心素养。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认为,研究核心素养的起点应是厘清个人的成功发展与社会的良好运作之间的契合点,OECD 结合文化和人口等因素,通过协

15、商、整合,将核心素养归纳为:“能互动地使用工具”、“能在异质社群中进行互动”和“能自律自主地行动”三个方面。欧盟将核心素养发展为“终身学习核心素养”,并认为:终身核心素养是能以实现自我发展、融入社会和胜任工作为目的,具备多种技能、知识和态度的的必备素养。 从二十世纪中叶开始,美国、英国以及欧盟等教育水平较高的国家和地区组织逐步转变教育导向,开始将教育标准从重视学科内容、教学过程转为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学科核心能力的塑造上。起初,各个国家及地区对于核心素养的研究并不只是局限于学科内部,而是高于学科,研究以人为本的素养教育和能力教育:早在20世纪70年代,在工业革命大背景下的高速发展的德国率先

16、发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要间的不一致。迪特梅腾斯(Dieter Mertens)于1974年提出在职业教育中要重视“关键能力”的培养,随后,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参考标准。20世纪90年代,美国教育家希尔斯等人提出“核心知识课程”,旨在平衡学术技能和学科基础知识,以解决美国基础教育因进步主义教育产生的问题。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于1997-2005年期间开展的“素养的界定:理论和概念基础-Definition and Selection of Competencies,即DeSeCo项目,对素养的概念以及各成员国的有关教育政策和实践进行了充分的研究。此项目率先提出了“核心素养”的结构模型,将学

17、生的核心素养概括为三个维度,即人与自己、人与工具和人与社会,这一项目确立的核心素养的功能是实现个体成功的生活和健全的社会。随后其他国家和地区也纷纷启动以“核心素养”为基础的教育目标体系研究,并以“核心素养”为教育价值导向进行课程改革,以期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从生物学科的社会功能来看,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与培养可以有效促进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以此为价值取向,借鉴“DeSeCo”项目核心素养研究的三个维度,构建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体系的一级指标。在此基础上,世界各国也逐渐建立起以学生核心能力和必备素养为中心的新课程体系,依照相对独立的程度不同,世界各国及地区的核心素养体系在教育教学实践领域的应用模

18、式可大致分成三类。第一类模式是核心素养独立于课程体系之外,由专项机构研制并开发,之后逐步与课程体系、教学实践相融合的模式,这一类的典型代表有美国、澳大利亚地区等;第二类应用模式是在国家的课程体系中规定好要培养学生哪些核心能力和素养,并指导课程内容的选取与设置,代表国家为芬兰;最后一类应用模式则是学生的核心能力和必备素养并没有单独成体系而作出规定,但国家的课程体系中多处渗透并表现出培养学生核心能力和必备素养的宗旨,提供了研究教材与素质培养关系的佐证,代表国家主要有日本和韩国。由此可知,国际上关于学科教育发展方向的研究多倾向于学科核心素养及课程体系的建构研究,且很多发达国家的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和课

19、程体系的构建己经颇具规模。特别是美国,其生物课程的设置、生物教材的选取及生物学科的发展方向均符合生物教育国际宪章中对于人才培养的要求,使得学生对于空间关系、区域研究、人地关系以及实验操作等方面能力和素质大幅度提高。其他国家和地区大力发展学生的生物学科及其他学科的核心素养,也是顺应联合国教科组织、国际经合组织以及欧盟等国际组织所倡导的教育及课程改革国际潮流,具有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3. 国内研究现状从2013年开始,关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文献数量开始缓慢增长,但仍以期刊文章为主,篇幅较小。这说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这一新事物慢慢被人们所认识,并展开小范围的研究和讨论。2014年,随着国家级纲领性文件

20、的颁布和整个教育界对学科核心素养研究的积极关注,我国生物学者对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关注度也大幅度提高,并会随着课程改革、教学改革的深化将其组成要素的内涵和应用研究得更为透彻和具体。此外,我国教育界的相关研究深入程度不够。比较国内外关于学科核心素养和对核心素养的研究可知,国际上对于核心素养以及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各国学者对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己经深入到各个学科的各个方面,甚至选择高于学科之上的视角进行相关研究,研究成果和实践应用较丰富。我国生物教育界关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时间较短,学科素养体系的建构刚刚起步并函待进一步研究、讨论和完善,还没有确定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特定研究方向

21、。想要得到构建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体系的顶层设计,既需要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修订组核心成员贡献其智慧,也需要我们这些即将从事生物教育的准教师们大胆提出建议。并且对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深入讨论机会不多,各方观点不尽一致,最终导致研究成果尚待完善,研究进程较曲折缓慢。通过研究文献可以发现,我国对于英语学科素养的研究比较多,可以用来借鉴生物学科素养的相关研究。宋智鹏(2014)在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职业核心素质形成对策研究认为,职业核心能力即从事所有职业都不能缺少的一项基本技能,现阶段人们对高职商务英语的认识还不够充分。怎样快速培养中国高职商务英语这一专业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是英语教师们面临的一个严峻课题,

22、对此本文提出优化课程体系,科学设计教学方法,合理安排课外活动,改革评价方式,提高教师认识等建议。褚宏启,张咏梅,田一(2014)在我国学生的核心素养及其培育中认为国民素质决定国家竞争力,国民核心素养决定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与国际地位。辛涛,姜宇,王烨辉(2016)在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建构一文中指出,学生核心素养模型的建立归根究底是为了促进教育模式的转型,从过去重视教学中学科知识体系的科学性和完备性,转向重视学生核心能力和素养的生成;从过去重视学生知识结构而忽视学生能力培养,转向促进学生能力提升和全面发展。综合上述研究可以得出:(1)核心素养是以全面实现个人的发展为目的的;(2)核心素养涵

23、盖的内容广泛,包括知识、技能、情感等多方面;(3)核心素养将个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需要和国家的富强三方面结合,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总之,核心素养是个人全面发展、社会稳健进步的保证,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必要条件。二、主要研究的目标及内容(一)本文主要研究目标为解决我国高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机制不完善的现状,本文从高中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机制的相关理论出发,着重分析高中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及现状调查。在文章中,我们发现高中生素养流失现象相当严重。高中生的素养流失现象影响了学校的学习质量,让我国高中的人力成本增加,教学体系无法巩固,极大地影响了我国中学的综合学力。因此,本文的研究旨在

24、提出解决我国中学核心素养培养不足的现状,进而提升高中生竞争能力。(二)本文主要内容第一章 绪 论1.1研究背景及意义1.2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1.3文献综述1.3.1国外的研究现状1.3.2国内研究现状1.4研究内容1.5创新点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2.1培养管理的相关理论2.1.1 双因素理论2.1.2 公平理论2.1.3 ERG需要理论2.1.4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2.2培养管理的主要职能2.4绩效管理第三章 生物学科高中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现状分析3.1 生物学科高中生基本情况及核心素养培养现状3.1.1高中生基本情况3.1.2高中生培养现状3.1.3培养方面的表面问题3.2学院高中生培养中存在

25、的问题3.3生物学科高中生调查访谈总体设计及分析3.3.1调查问卷设计3.3.2调查问卷结果统计与分析第四章 促进高中生核心素养培养机制改进的对策4.1总体思路4.2基本原则4.2.1坚持“以人为本”原则4.2.2坚持公平原则4.2.3坚持科学化社会化的原则4.2.4坚持创新性稳定性原则4.3加强和改进高中生核心素养培养机制的有效措施4.3.1进一步加强政府对核心素养的政策导向4.3.2完善内部考核机制4.3.3需进一步加强和创新核心素养内部培养机制4.3.4进一步加强高中生核心素养自我培养4.4加强与高中生培养机制的主要保障第五章 结论三、研究方法及研究手段(一)理论实证相结合的方法 本文拟

26、采用基于文献的理论分析与社会现状的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本文通过实际调研发现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生生物学科素养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建立适合核心素养培养的方案;(二)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本质看透核心素养培养的特质,并从中挖掘其意义及构思。四、 研究现状及不足选题现已进行到资料收集及开题撰写部分,论文现已拟定初步写作思路,论文内容主要以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生生物学科素养为研究线索。论文在进行撰写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包括数据收集的不完整性与真实性。许多高中对学生培养数据进行保留,使得资料收集存在不真实性。但在论文写作过程中,这些问题将会一一改善。五、研究进度计划20

27、17.02.292017.03.13 根据所选的题目和研究内容,查阅相关的文献,翻译英文文献,做好理论基础。2017.03.142017.03.27 撰写开题报告和毕业论文的大纲,安排好时间计划。2017.03.282017.04.10 据论文的需要设计相应的调查问卷,采集相关数据。 2017.04.112017.05.15 进行数据统计与处理,根据调研数据整理出分析结果, 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的研究 。2017.05.162017.05.31 按照学校要求撰写、修改论文直至合格。2017.06.012017.06.05 申请答辩,制作PowerPoint,准备答辩五、参考文献1颜勇.

28、刍议高中生核心素养的现状与培养策略J. 教书育人. 2014(13)2康宏云.浅谈高中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与发扬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4(07)3辛涛,姜宇,王烨辉.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建构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1)4王锦飞.探寻提升中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路径J. 中学生物教学参考. 2013(19)5黄建君.德育学科核心能力刍议J. 课程教材教法. 2013(07)6吴锋.关于增强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法和策略J. 江苏教育. 2013(22)7罗燕芬.高中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实现途径J. 教育导刊. 2013(05)8张俭平.例谈培养高中学生

29、学科素养的课堂教学设计J. 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 2013(08)9辛涛,姜宇,刘霞.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模型的构建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1)10周慧.中学生物学科素养的内涵、结构与培养策略J. 教育导刊. 2010(08)111Zhang T Z. A Research on Influence of the Link of Practical Training on Core Competence of Students Majored in Engineering SupervisionJ. Times Agricultural Machine

30、ry, 2016.12Chuan-Liang L I. The Training of Professional Core Competence of Students in Public Security Colleges and Approach ChoiceJ. Journal of Shandong Police College, 2013.13Wang J. Study on Culturing the Core Competence of Students of Computerized Account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J. Jou

31、rnal of Hebei Radio & Tv University, 2011.14宋智鹏.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职业核心素质形成对策研究J. 才智, 2014(14).15辛涛, 姜宇, 王烨辉.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建构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1):5-11.16褚宏启, 张咏梅, 田一. 我国学生的核心素养及其培育J. 中小学管理, 2015(9):27-31.17常珊珊, 李家清. 课程改革深化背景下的核心素养体系构建J. 课程.教材.教法, 2015(9):6-6.18周庆宝. 关注课堂教学“五化”,培养学生英语核心素养J. 内蒙古教育:d, 2016(5):18-18.19曾德菊. 打造小学英语灵动课堂发展学生英语核心素养J. 科学咨询, 2016(46).20吴佩佩. 多管齐下,培养学生英语核心素养J. 启迪:教育教学版, 2016(6):28-29.审核意见指导教师意见: (对选题情况、研究内容、工作安排、文献综述等方面进行评阅)签字: 2012年 12 月 16 日系部意见签字: 年 月 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