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仪表项目运营管理总结(参考).docx

上传人:ma****y 文档编号:48198115 上传时间:2022-10-05 格式:DOCX 页数:72 大小:74.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量仪表项目运营管理总结(参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计量仪表项目运营管理总结(参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计量仪表项目运营管理总结(参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量仪表项目运营管理总结(参考).docx(7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泓域/计量仪表项目运营管理总结计量仪表项目运营管理总结xxx(集团)有限公司目录第一章 项目基本情况4一、 项目承办单位4二、 项目实施的可行性5三、 项目建设选址7四、 建筑物建设规模7五、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7六、 资金筹措方案8七、 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8八、 项目建设进度规划8第二章 公司简介11一、 公司基本信息11二、 公司简介11第三章 运营管理总结13一、 质量管理新发展13二、 从质量管理大师的思想理解质量管理基本原理17三、 质量检验26四、 统计质量控制29五、 流程及其类型32六、 PP矩阵用于流程选择34七、 DfX概述34八、 DfM、DfC和DfE35九、

2、服务设计概述38十、 服务场景设计41十一、 学习效应的发现与学习曲线42十二、 学习效应的实际运用43十三、 需求预测46十四、 需求管理54十五、 排队论概述55十六、 排队系统的主要数量指标及基本关系58第四章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60一、 项目进度安排60二、 项目实施保障措施61第五章 经济效益分析62一、 基本假设及基础参数选取62二、 经济评价财务测算62三、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66四、 财务生存能力分析69五、 偿债能力分析69六、 经济评价结论71第一章 项目基本情况一、 项目承办单位(一)项目承办单位名称xxx(集团)有限公司(二)项目联系人顾xx(三)项目建设单位概况公司以负责

3、任的方式为消费者提供符合法律规定与标准要求的产品。在提供产品的过程中,综合考虑其对消费者的影响,确保产品安全。积极与消费者沟通,向消费者公开产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努力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公司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持续推进产品升级,为行业提供先进适用的解决方案,为社会提供安全、可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公司始终坚持“人本、诚信、创新、共赢”的经营理念,以“市场为导向、顾客为中心”的企业服务宗旨,竭诚为国内外客户提供优质产品和一流服务,欢迎各界人士光临指导和洽谈业务。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拥有雄厚的技术实力,丰富的生产经营管理经验和可靠的产品质量保证体系,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公司将继续提升供应链构建与管理

4、、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应用研发。集团成立至今,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质量第一、自主创新、持续改进,以技术领先求发展的方针。公司注重发挥员工民主管理、民主参与、民主监督的作用,建立了工会组织,并通过明确职工代表大会各项职权、组织制度、工作制度,进一步规范厂务公开的内容、程序、形式,企业民主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围绕公司战略和高质量发展,以提高全员思想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履职能力为核心,坚持战略导向、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持续深化教育培训改革,精准实施培训,努力实现员工成长与公司发展的良性互动。二、 项目实施的可行性HID植物补光设备被广泛应用于植物生长补光领域,适用于大型植物栽培和种植。Frost&Sul

5、livan的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植物补光设备市场规模达37.9亿美元,其中HID植物补光设备占比为61.5%。由于HID补光灯高光效、照射范围广、高稳定性、单价低、环境适应性强等特点,HID植物补光设备目前是植物生长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设备类型。(一)符合我国相关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近年来,我国为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先后出台了多项发展规划或产业政策支持行业发展。政策的出台鼓励行业开展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的研发,促进行业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有利于本行业健康快速发展。(二)项目产品市场前景广阔广阔的终端消费市场及逐步升级的消费需求都将促进行业持续增长。(三)公司具备成熟的生产技术及管理

6、经验公司经过多年的技术改造和工艺研发,公司已经建立了丰富完整的产品生产线,配备了行业先进的染整设备,形成了门类齐全、品种丰富的工艺,可为客户提供一体化染整综合服务。公司通过自主培养和外部引进等方式,建立了一支团结进取的核心管理团队,形成了稳定高效的核心管理架构。公司管理团队对行业的品牌建设、营销网络管理、人才管理等均有深入的理解,能够及时根据客户需求和市场变化对公司战略和业务进行调整,为公司稳健、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四)建设条件良好本项目主要基于公司现有研发条件与基础,根据公司发展战略的要求,通过对研发测试环境的提升改造,形成集科研、开发、检测试验、新产品测试于一体的研发中心,项目各项建

7、设条件已落实,工程技术方案切实可行,本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全面提高公司的技术研发能力,具备实施的可行性。三、 项目建设选址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x(待定),占地面积约71.00亩。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四、 建筑物建设规模本期项目建筑面积85252.65,其中:主体工程58751.62,仓储工程12618.97,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7296.71,公共工程6585.35。五、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一)项目总投资构成分析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37381.38万元

8、,其中:建设投资30225.8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0.86%;建设期利息304.2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81%;流动资金6851.2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8.33%。(二)建设投资构成本期项目建设投资30225.85万元,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其中:工程费用25903.90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3511.86万元,预备费810.09万元。六、 资金筹措方案本期项目总投资37381.38万元,其中申请银行长期贷款12418.44万元,其余部分由企业自筹。七、 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一)经济效益目标值(正常经营年份)1、营业收入(SP):74100.00万元。2、综

9、合总成本费用(TC):62057.43万元。3、净利润(NP):8790.91万元。(二)经济效益评价目标1、全部投资回收期(Pt):6.21年。2、财务内部收益率:16.20%。3、财务净现值:5033.06万元。八、 项目建设进度规划本期项目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的有关法规和实施指南要求进行建设,本期项目建设期限规划12个月。十四、项目综合评价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占地面积47333.00约71.00亩1.1总建筑面积85252.65容积率1.801.2基底面积29346.46建筑系数62.00%1.3投资强度万元/亩409.522总投资万元37381.382.1建设投资万

10、元30225.852.1.1工程费用万元25903.902.1.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万元3511.862.1.3预备费万元810.092.2建设期利息万元304.252.3流动资金万元6851.283资金筹措万元37381.383.1自筹资金万元24962.943.2银行贷款万元12418.444营业收入万元74100.00正常运营年份5总成本费用万元62057.436利润总额万元11721.217净利润万元8790.918所得税万元2930.309增值税万元2678.0310税金及附加万元321.3611纳税总额万元5929.6912工业增加值万元20772.8813盈亏平衡点万元31026.

11、11产值14回收期年6.21含建设期12个月15财务内部收益率16.20%所得税后16财务净现值万元5033.06所得税后第二章 公司简介一、 公司基本信息1、公司名称:xxx(集团)有限公司2、法定代表人:顾xx3、注册资本:1340万元4、统一社会信用代码:xxxxxxxxxxxxx5、登记机关:xxx市场监督管理局6、成立日期:2013-1-117、营业期限:2013-1-11至无固定期限8、注册地址:xx市xx区xx二、 公司简介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拥有雄厚的技术实力,丰富的生产经营管理经验和可靠的产品质量保证体系,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公司将继续提升供应链构建与管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

12、应用研发。集团成立至今,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质量第一、自主创新、持续改进,以技术领先求发展的方针。公司注重发挥员工民主管理、民主参与、民主监督的作用,建立了工会组织,并通过明确职工代表大会各项职权、组织制度、工作制度,进一步规范厂务公开的内容、程序、形式,企业民主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围绕公司战略和高质量发展,以提高全员思想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履职能力为核心,坚持战略导向、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持续深化教育培训改革,精准实施培训,努力实现员工成长与公司发展的良性互动。第三章 运营管理总结一、 质量管理新发展1、质量管理体系与卓越绩效模式正在各类组织中达成共识1987年,国际标准化组织正式颁布了ISO

13、9000系列标准第1版(即1987版)。自此,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ISO9000热潮,迅速被各国标准化机构和企业认同和采用,并广泛应用于各种类型的组织。经过1994版、2000版、2008版几次改版,该组织2015年9月正式发布ISO9001:2015标准,形成了ISO9000:2015族标准。在ISO9000标准制定、修订和完善的过程中,企业认识到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与有效实施的重要性,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则建立和发展了若干卓越绩效模式。除了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之外,加拿大、新加坡等一些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也都建立了国家质量奖计划。目前,世界上共有60多个国家实施了类似的计划

14、。在这些质量,奖计划中,最为著名、影响也最大的当推日本戴明质量奖、美国鲍德里奇奖和欧洲质量管理基金会卓越奖。日本戴明奖设立于1951年。奖励范围为符合标准的任何国家的任何组织,分为戴明奖(个人奖)、戴明应用奖和戴明控制奖三类,奖励的重点是组织统计过程控制的有效性。戴明应用奖的评定内容分为:方针、组织及其运营、培训和推行、信息收集、沟通及利用、分析、标准化、控制(管理)、质量保证、效果、远期计划。现在,戴明奖已成为享誉世界的质量奖项。美国鲍德里奇奖设立于1987年,用以表彰美国在TQM和提高竞争力方面做出杰出贡献的组织。该奖项引导企业通过持续的质量改进,并达到卓越的业绩标准而获得顾客满意。鲍德里

15、奇奖评定标准的总分为1000分,分为7个方面:领导,战略规划,对顾客和市场的关注,测量、分析和知识管理,对人力资源的关注,过程管理,经营结果。欧洲质量管理基金会卓越奖设立于1992年。评定标准分为能力和绩效两大方面、9个细项。两大方面即手段标准和结果标准。9个细项包括:领导作用、人员、方针与战略、资源、过程、人员结果、顾客满意、社会结果、经营业绩。地球是圆的,世界是平的。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各类组织(包括营利性和非营利性)都认识到致力于满足甚至超越顾客和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是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为此,必须建立能够有效运行的质量管理体系,实践卓越绩效模式,实现“顾客满意,

16、持续改进”。2、企业质量文化建设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1)企业质量文化的内涵与外延企业质量文化是指以社会经济发展为背景,在企业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由企业管理层特别是主要领导倡导、员工普遍认同而逐步形成的有关质量的价值观和意识、管理思想和道德规范、技术知识、管控手段、环境装备等因素的总和。企业质量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只有实现了以企业质量文化为导向,才能有效地优化和提升企业文化。企业质量文化由物质层、行为层和精神层三个层面组成。物质层是企业质量文化的物质基础,包括生产运营环境和条件、生产运营技术等,也包括业已形成的企业形象、标识等。企业为了达到质量目标,必须具备相

17、应的物质条件,如运营场所、设施、作业方法等。行为层是以物质层为载体所形成的规范,包括规章制度、标准、准则等。这些规章制度、标准、准则共同构成了质量管理体系,是达到质量目标最直接的保证。精神层明确了企业的使命、价值观、愿景等的定位。其中,使命明确了企业存在的原,因,价值观明确了企业的是非判断标准,愿景明确了企业未来的状态。为了贯彻质量方针,达成质量目标,在企业使命与价值观以及愿景中都要包含明确的质量方面的元素。(2)企业质量文化建设的必要性企业质量文化决定着企业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水平,决定着能否达到或超越顾客满意,是实现卓越绩效的基础,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保证。1)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质量文化

18、的形成与演变是以社会经济发展为背景的。随着社会进步和科学技术的长足发展,必须不断优化和提升企业质量文化。就中国企业而言,目前企业质量文化建设仍集中在质量理念或意识的探索中,缺乏科学的、系统的规划与实施。具体表现为:重理念探索,轻物质建设;重口号标语,轻实际操作;重结果检验,轻过程控制;重定性描述,轻定量分析。企业质量文化建设的这种现状与国际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和现代企业发展水平不相匹配。2)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要求。今天,随着人们可支配收入和自由时间的增多,价值观的改变,人们对产品或服务的需求日益呈现出多样化,同时对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提出了越来越严格的要求。企业要想满足甚至超越顾客的需求,从而赢得生

19、存和发展空间,就必须重塑企业质量文化。中国企业存在的典型问题是:重现实效益,轻长期磨炼;重被动满足,轻主动超越。现实效益的逐利性使得改变企业的经营方向具有太大的随意性。同时,也正是由于现实效益的导向性,不少企业只愿意满足已知的顾客需求,不愿意挖掘潜在的顾客需求。二、 从质量管理大师的思想理解质量管理基本原理1、朱兰“质量三部曲”与“质量螺旋”(1)朱兰“质量三部曲”朱兰是举世公认的现代质量管理专家,提出了著名的“质量三部曲”,即质量计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1)质量计划朱兰认为,质量管理从质量计划开始,具体包括:设定目标;确定顾客;发现顾客需求;根据顾客需求设计产品;制定作业流程;6根据运行情

20、况制订控制方案。朱兰提出的质量计划有别于传统的计划。不但强调不同部门的协同,而且强调专业计划方法的应用。2)质量控制朱兰列出了实施质量控制的七个步骤:选定控制对象;配置测量设备;确定测量方法;建立作业标准;判断操作的正确性;6分析与现行标准的差距;针对差距采取行动。朱兰认为,判定质量控制是否有效的标准是质量目标是否达成。3)质量改进朱兰认为,质量改进有以下步骤:证实改进的必要性,争取立项;确立改进项目,设立项目组;领导对项目进行指导;组织诊断,确认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并找出主要原因;对发现的质量问题进行补救;验证补救措施的有效性;保持已有成果,实现更高水平上的质量控制。朱兰指出,质量计划是质量

21、管理的基础,质量控制是为了实现质量计划,质量改进是质量计划的一种飞跃。(2)朱兰“质量螺旋”除了“质量三部曲”,朱兰还提出了“质量螺旋”,形象地说明了产品质量的产生、形成和完善过程。从朱兰“质量螺旋”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产品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包括市场研究、开发研制、设计、制定产品规格、制定工艺、采购、设施布置、生产、工序控制、检验、测试、销售、服务共13个环节。这个过程以市场研究为起点,体现了满足需求,以便让顾客满意的理念。这是一个循序进行的工作过程,一环扣一环,互相依存,互相促进,不断循环,持续改进。2)产品质量的形成过程是一个不断上升、不断提高的过程,每一次循环到达服务环节之后,又以更高的

22、水平进入下一次循环的起点一一市场研究。3)产品质量的形成过程是各环节质量管理活动落实到各部门及其有关人员的过程,因而产生了产品质量全过程管理的概念。4)在质量螺旋中,有三个箭头分别指向供应商、批发零售和使用者,说明产品质量的形成过程,还要涉及组织以外的单位、部门和个人。所以,质量管理也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2、桑德霍姆“质量循环”瑞典的质量管理专家桑德霍姆提出“质量循环”,表述产品质量的形成过程。桑德霍姆的“质量循环”和朱兰的“螺旋曲线”异曲同工,都是用来说明产品质量形成过程的。可以把质量循环看成是螺旋曲线的俯视图,只是它从13个环节选择了8个主要环节来构图,也称八大质量职能。3、戴明“PDCA

23、循环”“PDCA循环”是在美国资深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提出的PDSA循环的基础上,经日本的企业高管改造而来。尽管戴明不认为PDCA循环忠实于其所提出的PDSA循环,天长日久,人们还是把PDCA循环称为“戴明环”。PDCA循环给出了质量管理的工作步骤。质量管理同生产活动、科学研究以及我们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等所有过程的活动一样,应该分为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是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理。四个阶段构成一次完整的循环过程。在PDCA循环的四个阶段中共有八个步骤。属于计划阶段的步骤有四个:(1)找出所存在的问题。(2)寻找问题存在的原因。(3)找出其中的主要原因。(4)针对主要原因,研究、制定措施。一般通过5W

24、IH分析来制定改进措施。why:为什么要制订这个计划。what:达到什么目标。where:在哪里执行。who:由谁来执行。when:什么时间完成。how:如何实施。属于实施阶段的步骤为:(5)贯彻和执行措施,即按规定的目标和方法实实在在地去做。属于检查阶段的步骤为:(6)调查执行效果,即检查计划实施的结果是否与计划阶段所制定的目标相一致。属于处理阶段的步骤有两个:(7)巩固措施,即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形成标准(制度化和规范化),指出应该怎样做和不应该怎样做。(8)对遗留问题,提交到下一个循环解决。PDCA循环可以使质量管理工作更加条理化、形象化和科学化。PDCA循环像车轮一样,不断地转

25、动,而且每转动一次就提高一步。PDCA循环的四个阶段不是孤立的,而是密切联系的,互相推动,互相促进,使组织不断向前发展。4、克劳士比“零缺陷”20世纪60年代,克劳士比在马丁,玛丽埃塔公司工作。在那里,他提出了零缺陷的概念,并以名言“开头就开好”而闻名。他强调预防,并对“总会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的说法提出相反的看法。70年代,他成为ITT公司主管质量的副总裁并说服公司总裁在公司中树立质量意识。1979年,他的质量是免费的出版。题目是根据ITT公司执行总裁的授意确定的。这本书以通俗易懂的术语解释了质量概念。按照零缺陷概念,克劳士比认为任何水平的质量缺陷都不应存在。为了有助于公司实现共同目标,必须

26、制订相应的质量管理计划。下面是他的一些主要观点:高层管理者必须承担质量管理责任并表达实现最高质量水平的愿望;管理者必须持之以恒地努力实现高质量水平;管理者必须用质量术语来阐明其目标是什么以及为实现这一目标,基层人员必须做什么;第一次就做对最经济;每个人都尽到自己的工作职责;企业应当追求零缺陷质量水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克劳士比提出的零缺陷。(1)免费。在正确的质量上的投入总会有好的回报,即使这个回报不是立竿见影。(2)追求。追求是一种愿景,未必已经达到,或非达到不可。(3)零缺陷。正是因为“质量是免费的”,所以要追求零缺陷,但这并不意味着在一定时期内不计代价地投入。在一定时期内,为了企业

27、的生存与发展,应有个最适宜的质量水平区域。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区域一定会向更高水平发展,终极但永远也达不到的目标是零缺陷。5、费根堡姆“全面质量管理”20世纪60年代初,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形成,首创者是美国学者费根堡姆博士。费根堡姆把全面质量管理定义为:“在充分满足顾客要求的条件下,在最经济的水平上,进行市场调研、设计产品、制造产品、销售产品和售后服务等活动,并把企业各部门有关质量管理的活动构成一种有效的体系。”全面质量管理有两个核心:其一是追求用户满意的目标,要不断地满足或超出用户的期望;其二是永无止境地推进质量改进,即持续不断地改进质量。其特点体现在“三全一多样”,即全方位的管理、全过

28、程的管理、全员参加的管理、多种多样的方法和工具。概括起来,全面质量管理有以下内涵。(1)持续改进。持续改进就是追求投入产出过程中的所有因素都持续不断地得到改善。投入产出过程中的因素包括人员、机器设备、原材料、方法、测量和环境,即5MIE。(2)树立榜样。树立榜样就是把在某一方面做得最好的组织作为本组织的榜样,学习其经验,以提高自己的经营管理水平。(3)授权给职员。让一线员工承担一定的质量改进责任,并赋予其为完成改进任务采取必要行动的权力。(4)发扬团队精神。在组织内部不但要倡导全员质量管理,而且要最大限度地实现目标和行动的一致,即发扬团队精神。(5)基于事实的决策。管理的任务之一就是收集和分析

29、数据和资料,并依此做出决策。这里要强调指出的是,为了实现有效的质量管理,在做出决策时,需要依据事实而不是个人的主观判断。(6)活学活用质量管理工具。对组织的成员尤其是管理人员进行质量管理技术培训。在质量管理实践中,运用科学的质量管理技术。进一步,结合本组织的实际,对已有质量管理工具加以改进。(7)供应商的质量保证。质量管理必须向前延伸到供应商,即选择那些实行了质量保证制度,并努力实现质量改进的组织作为本组织的供应商,以确保其生产过程能够及时制造出满足本组织要求的零部件或原材料。(8)强化“源头质量”观念。就是要让组织的每一位成员都忠于职守:一方面把工作做好;另一方面如果出现偏差能够及时发现并主

30、动纠正。事实上,组织的每个成员都是自己工作的质量检查员。当所完成的工作成果传递到下一个环节,或者作为整个过程的最后一步传递到最终用户时,必须保证其达到质量标准。6、产品生命周期质量管理从五位质量管理大师的理论可以看到,他们无不重视产品生命周期的质量管理,即从顾客需求调查到设计过程质量管理,从生产过顾客程控制到抽样验收,再到顾客满意度调查的生命周期中集成人员、技术等要素实施有效的质量控制。反馈顾客需求调查的主要目的是确定顾客的真正需求。可采用的方法包括询问法、观察法和实验法。设计质量管理的主要目的是针对顾客的需求,进行产品开发或服务设计,即开发出顾客真正需要的产品。可采用的方法包括质量功能展开、

31、可靠性设计、健全设计等方法或技术。过程质量控制的主要目的是保证生产过程中影响质量差异的人员、设备、原材料、加工工艺、作业环境、测量等处于受控状态。最有效的方法是统计过程控制。验收抽样检查的主要目的是把好产品放行的最后一关,使交付顾客或流向市场的产品的不合格率降到最低。可根据验收项目分别设计计量特性值抽样方案和计数特性值抽样方案。顾客满意度调查的主要目的是评价顾客使用产品后的满意程度。顾客满意是主观的、相对的,需要采用一定的方法进行量化处理。一个有效的方法是顾客满意度指数测评。通过五个阶段的质量管理工作,会或多或少地发现存在一定的质量问题,这就需要进行反思,判断是哪一个或哪几个阶段出现了问题,分

32、析出现问题的原因,采取纠正措施,以便在下一步生命周期循环中得到改进。产品生命周期质量管理的第一阶段是输入,是出发点,最后一个阶段是输出,是归宿。同时,这些活动互相依存,互相促进,周而复始,持续改进,最终实现顾客满意。三、 质量检验1、检验数量和检验频度(1)产品检验数量的确定检验数量就是检验产品的数量,依产品的不同而异。对量大且成本低的产品如回形针、爪钉和木杆铅笔等,因漏掉不合格品所造成的损失非常低,同时生产这些产品的过程通常相当可靠,以致废品很少,所以一般只需进行少量检验。对量小且价值高的产品如飞机、大型舰船和运载火箭等,因某一部件的失效不但导致产品功能的失效和惊人的财产损失,还会给人类带来

33、灾难性的危害,所以对这类产品要进行大量检验,甚至是逐件检验。除了上述两种情况,对自动生产线上的产品,可选择自动检验。在实际质量控制中,检验数量根据检验费用和预期的漏检不合格品所发生的费用来决定。显然,随着检验数量的增加,检验费用会随之增加,而因漏检不合格品所发生的费用就会减少。传统的观点是与总费用最低所对应的检验数量就是最优检验数量。目前的观点是,只要减少不合格品,就会降低成本,所以检验数量越多越好。(2)检验频度的确定检验频度就是检验的频率程度,主要依赖于生产过程处于非受控状态的比例和拟检查批量的大小。对一个稳定的生产过程,就不需要进行频繁的检验,而对一个非稳定的或近期有质量问题的生产过程,

34、就要加大检验频度。对小批量的生产过程需要抽取大量样本,而对大批量生产过程,抽取的样本可相应地少些。2、检验点的确定因为每一项检验都会增加产品或服务的成本,所以检验位置的确定至关重要。检验点就是检验位置。就制造业而言,有以下典型的检验点。(1)原料或外购件入库前,即要控制源头质量。(2)成品出厂前。就发生的费用来说,在工厂内部处理不合格品比在顾客那里要低得多。(3)高附加值操作之前。最不经济的是由高技能的工人使用高精尖的机器设备去加工不合格的半成品。(4)在不可逆转工序之前。陶器在烧制之前可返工,一旦烧结,不合格品就只能被弃掉或作为次品降价处理。(5)在一道覆盖性工序之前。油漆、电镀和安装往往会

35、掩盖产品的某些缺陷,所以必须在这些工序开始之前对产品进行一次检验。在服务领域,检验点通常是采购的原材料和物资的入库点、服务窗口和已经完成的服务项目(如已修理好设备、汽车等)。3、检验地点的确定在某些情况下需要进行现场检验。例如,当检查船身的裂缝情况时,就要求检查人员到船上检查。而当进行药品试验、食物样品分析、金属强度测试、润滑剂的流动黏性测试时,在实验室里进行效果更好。下面是集中(通常为实验室)检验和现场检验各自的特点,检验人员可以参考这些特点,并根据具体要检验的产品来确定检验地点。集中检验的特点有以下六项:可进行一些特殊项目的检验,如可进行药品的毒理和药理分析;设备精良;检验环境良好,低噪声

36、、无震动、无粉尘;按事先制定好的检验规程进行操作,结果更为准确;由训练有素的检验人员进行检验;等待检验结果的时间较长,有时为了等待检验结果可能会使生产中断一段时间。现场检验的特点有三个:可避免外来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如样品的损坏或样品在带到实验室的过程中所发生的理化性质的变化;可以很快得到检验结果,以便迅速做出决策;检验设备、试剂、操作规程或人员等有一定的限制。四、 统计质量控制1924年,来自贝尔实验室的美国数理统计专家休哈特制定了第一张控制图。1930年,同样来自贝尔实验室的数学家道奇与罗米格编制了第一批抽样数表。1931年休哈特的工业产品质量的经济检验一书问世,统计质量控制理论逐步形成

37、。统计质量控制就是应用统计抽样原理,抽取一部分产品(零件),对这些产品的主要质量特性给予数量测定,并经过统计分析来判断产品质量的情况和趋向,借以预防和控制不合格品的产生。它的主要特点是,从质量管理的指导思想上看,由事后把关变为事前预防;从质量管理的方法论上看,广泛深入地应用了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1、质量散差的原因质量散差是指按一定标准制造出来的大量同类产品的质量所存在的差异。质量散差有下列几个来源:人员、机器设备、原材料、方法、环境及测量等。要求上述条件绝对保持不变是不可能的,因此产品质量散差就必然存在。对于这几个来源的散差原因还可以归为两大类:偶然性原因和必然性原因。偶然性原因又称随机性原

38、因或不可避免的原因。这种原因所造成的质量散差比较小,如机床的微小振动、原材料性质的微小差异、刀具的正常磨损、夹具的微小松动、工人操作技术的微小变化等。这些因素的出现是带有随机性的,一般不易识别,且难以消除,即使勉力消除,往往在经济上也是不合算的。必然性原因又称系统性原因或可以避免的原因。这种原因往往突然发生,对产品质量影响较大,且前后是一致的,如机床、刀具严重磨损,设备调整不准,夹具严重松动,或者材料中混入了不同材质、规格的原材料等。这类原因一般容易识别和查找,并且易于采取措施进行消除。一般说来,偶然性原因引起的误差往往表现为产品质量特征值分布的离散性,而必然性原因引起的误差则反映在质量特征值

39、分布的离散性与集中性,并且更多地表现在分布的集中性上。假如生产过程中影响产品质量发生变化的原因全部属于偶然性原因,就称生产过程处于统计控制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不仅是已在这个稳定过程中制造出来的产品,而且正在制造和将要制造的产品的质量都有可靠的保证;反之,若有必然性原因在起作用,影响着产品,质量的变异,那么就表示生产过程脱离了统计控制状态,应该及时发出警报,分析原因,采取措施,确保生产过程重新回到统计控制下的稳定状态。划分偶然性原因与必然性原因是相对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某些偶然性原因的机理或规律一旦被人们准确地掌握,就当作必然性原因对待了。2、控制图统计质量控制的主要工具是控制图。控制图是按

40、样本序号或时间顺序绘制的有关产品质量的样本统计量图形。在图上有中心线及上下两条控制界限。中心线是产品质量特性的分布中心,即均值,上下控制界限是允许产品的质量特性在此间的变动范围。如果要求产品的合格率为99.7%,那么就可以选择平均数加减3g作为上、下控制界限。3、计量特性值控制图计量特性值控制图的管理和控制对象为长度、重量、时间、强度、成分及收缩率等连续量。这里介绍两种计量特性值控制图,即均值控制图和极差控制图。4、计数特性值控制图计数特性值控制图主要以不合格品数、不合格品率、缺陷数等质量特性来控制产品质量。5、控制图的观察与分析绘制控制图的目的就是根据控制图中样本点的分布形态推断生产过程是否

41、处于受控状态。如果生产过程中只有偶然性因素在起作用,那么样本点就呈现出随机性分布。否则,生产过程就处于失控状态。人们根据经验总结出来一些典型失控状态的表现形式,大致分为10类。要特别说明的是,不属于这10类,并不表示生产过程处于受控状态。一个总的原则就是:只要样本点的分布破坏了随机性,生产过程中就有必然性因素在起作用,因而生产过程就处于失控状态。五、 流程及其类型1、流程流程是指通过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为顾客创造价值的过程。流程由一系列活动组成。组成流程的活动又可分解为更细微的活动,因而可称为子流程。从这个意义上说,流程是由子流程构成的。流程与产品/服务之间的关系为:产品/服务是流程的处理对象或

42、结果,流程是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的条件或基础。对实物产品,可根据加工产品的工艺路线制定工艺流程图。工艺流程是指利用一定的装备,按照规定的顺序对产品进行加工的过程。对服务或业务,可根据完成某项服务或业务的先后顺序绘制业务流程图。业务流程是指按照规定的顺序完成某项业务的一系列活动。2、流程类型可以根据一定的分类原则把流程分为不同的类型。以制造业为例,最常见的分类原则是生产的重复性。根据生产的重复性可把工艺流程分为四种,即单件生产、批量生产、大量生产和连续生产。(1)单件生产单件生产是指一定时期内生产很多种产品,每种产品只生产一件或少数几件的生产组织过程,如制作影视剧、建造大楼、为超级明星定制服装等。

43、单件生产多采用富有柔性的设备,并按照工艺专业化布置设备,要求工人有较高的技术水平。(2)批量生产批量生产是指一定时期内生产为数不多的几种产品,每种产品生产的数量有限的生产组织过程,如机械加工、书刊印刷等。批量生产的特点是当一批产品(零部件)加工完毕改制另一批产品(零部件)时,需要重新调整设备和工艺装备。(3)大量生产大量生产是指一定时期内只生产一种或品种极少的产品,每种产品大量重复生产的生产组织过程,如汽车装配线、饮料灌装线等。大量生产多采用专业化的设备,按照产品专业化布置设备和工艺装备。管理重点是生产线的平衡。(4)续生产连续生产是指一定时期内不间断地生产一种产品的生产组织过程,如化工、炼钢

44、、制药、发电等。连续生产组织的刚性强,要求上下游工序之间有非常高的协同关系,一旦某一环节出现问题,将带来极大的损失。六、 PP矩阵用于流程选择P-P矩阵由海斯和惠尔赖特首次提出,是一种由产品特性和流程类型两个维度组成的,用于流程选择的矩阵。根据PP矩阵,参照所加工产品的特性,即产量大小和品种多少,沿对角线选择和配置流程最为经济;反之,偏离对角线选择和配置流程不能获得最佳效益。在PP矩阵的基础上加上两个箭头,分别代表产品生命周期和单位可变成本。七、 DfX概述所谓DfX,就是为产品生命周期内某一环节或某一要素而设计。其中,X可以代表产品生命周期内的某一环节,如制造、测试、使用、维修、回收、报废等

45、,也可以代表决定产品竞争力的某一要素,如质量、成本等。最常用的DfX有:可采购性设计、可制造性设计、可测试性设计、可诊断分析性设计、可装配性设计、可拆卸性设计、可服务性设计、为可靠性而设计、面向成本的设计、绿色设计。八、 DfM、DfC和DfE下面分别介绍DfM、DfC和DfE三种设计理念。1、DfMDfM,即可制造性设计。威廉,丘伯利和拉曼,贝克简在加工与制造工程师手册一书中对此做了如下解释:“D/M主要研究产品本身的物理设计与制造系统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把它用于产品设计,以便将整个制造系统融合在一起进行总体优化。DfM可以降低产品的开发周期和成本,使之更顺利地投入生产。”采用可制造性设

46、计,在产品设计阶段就考虑与制造有关的约束,可以指导设计师选择原辅材料和工艺方案,并估计制造周期和制造成本。此外,在产品设计阶段进行可制造性分析,可消除产品开发与制造环节之间的“间隙”,对于提高产品的可靠性、稳定性,减少产品开发和制造成本,增强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2、DfCDfC,即面向成本的设计。其出发点是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前提下,分析和研究产品制造过程及销售、使用、维修、回收、报废等产品全生命周期中的各个部分的成本组成情况,对原设计方案中造成产品成本过高的项目进行修改,以降低设计与制造成本。在DfC中,成本是指全生命周期成本。全生命周期成本是指从产品设计到最终回收利用整个生命周期的成本。与全生命周期成本相关的因素有:产品材质、重量、尺寸、形状、装配操作数、接触面数、紧固件数、装配路径、检测方法和工具、所用公用工程介质、使用环境、操作方法、可回收利用情况,等等。惠普公司对产品设计与成本之间关系的调查表明:产品总成本的60%取决于最初的设计,75%的制造成本取决于设计说明和设计规范。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DfC在企业产品开发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3、DfE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献 > 管理手册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