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百法明门论937.docx

上传人:you****now 文档编号:48071065 上传时间:2022-10-05 格式:DOCX 页数:71 大小:244.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乘百法明门论937.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大乘百法明门论937.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乘百法明门论93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乘百法明门论937.docx(7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大乘百法明门论论天亲菩萨造 唐三藏法师玄奘奘译 如世尊言。一切切法无我。何何等一切法。云云何为无我。一一切法者。略略有五种。一一者心法。二二者心所有法法。三者色法法。四者心不不相应行法。五五者无为法。一一切最胜故。与与此相应故。二二所现影故。三三位差别故。四四所显示做。如如是次第。第第一心法。略略有八种。一一眼识。二耳耳识。三鼻识识。四舌识。五五身识。六意意识。七末那那识。八阿赖赖耶识。第二二心所有。略略有五十一种种。分为六位位。一遍行有有五。二别境境有五。三善善有十一。四四根本烦恼有有六。五随烦烦恼有二十。六六不定有四。一一遍行五者。一一作意。二触触。三受。四四想。五思。二二别境五者。一一欲

2、。二胜解解。三念。四四三摩地。五五慧。三善十十一者。一信信。二精进。三三惭。四愧。五五无贪。六无无嗔。七无痴痴。八轻安。九九不放逸。十十行舍。十一一不害。四烦烦恼六者。一一贪。二嗔。三三痴。四慢。五五疑。六不正正见。五随烦烦恼二十者。一一忿。二恨。三三恼。四覆。五五诳。六谄。七七憍。八害。九九嫉。十悭。十十一无惭。十十二无愧。十十三不信。十十四懈怠。十十五放逸。十十六昏沉。十十七掉举。十十八失念。十十九不正知。二二十散乱。六六不定四者。一一睡眠。二恶恶作。三寻。四四伺。第三色色法。略有十十一种。一眼眼。二耳。三三鼻。四舌。五五身。六色。七七声。八香。九九味。十触。十十一法处所摄摄色。第四心心不

3、相应行法法。略有二十十四种。一得得。二命根。三三众同分。四四异生性。五五无想定。六六灭尽定。七七无想报。八八名色。九句句身。十文身身。十一生。十十二住。十三三老。十四无无常。十五流流转。十六定定异。十七相相应。十八势势速。十九次次第。二十时时。二十一方方。二十二数数。二十三和和合性。二十十四不和合性性。第五无为为法者。略有有六种。一虚虚空无为。二二择灭无为。三三非择灭无为为。四不动灭灭无为。五想想受灭无为。六六真如无为。言言无我者。略略有二种。一一补特伽罗无无我。二法无无法。五位百法简表(一) 心法八八 (有主动动支配能力) 1. 眼识(能能观) 2. 耳识(能能听) 3. 鼻识(能能嗅) 4

4、. 舌识(能能尝) 5. 身识(能能触) 6. 意识(能能知诸法) 7. 末那识(又名传送识识、染污识、染染净依,即根根本意识能分分析诸法) 8. 阿赖耶识识 (又名无无没识、含藏藏识、能藏诸诸法,永为种种子)(二) 心所有有法五十一 (受心王指指挥) 1. 遍行五(通善性、恶恶性、无记性性) 1. 作意(心心生境界,作作意境) 2. 触(由境境生心) 3. 受(由触触生受) 4. 想(由受受生想) 5. 思(想生生思,筹谋支支配着心) 2. 别境五(个别境界) 1. 欲(欲望望) 2. 胜解(审审解后之决定定) 3. 念(铭记记不忘) 4. 定(专注注) 5. 慧(拣择择性) 3. 善法十一

5、一(助于修行行) 1. 信(信心心) 2. 精进(勇勇猛心) 3. 惭(惭于于过错) 4. 愧(愧不不如人) 5. 无贪(不不贪) 6. 无嗔(不不恨) 7. 无痴(不不昏暗) 8. 轻安(身身心自在) 9. 不放逸(守规矩) 10. 行舍(舍行蕴中与与道不相应之之念) 11. 不害(克己不损于于人) 4. 根本烦恼恼六(五钝使使和五利使) 1. 贪 2. 嗔 3. 痴 4. 慢 5. 疑 6. 不正见 a. 身见(执执身是我) b. 边见(不不合中道) c. 见取见(非果计果) d. 戒禁取见见(守牛狗戒戒、非因计因因) e. 邪见(染染污法、邪知知邪见) 5. 随烦恼二二十 小随十种 1.

6、 忿(嗔心心遽发) 2. 恨(嗔藏藏心内) 3. 恼(恨之之极点,恼怒怒形于外) 4. 覆(忿恨恨藏于心,待待时暗害人) 5. 诳(假仁仁假义) 6. 谄(谄媚媚) 7. 憍(自负负) 8. 害(损害害于人) 9. 嫉(妬忌忌) 10. 悭(悭悭吝) 中随 11. 无惭(不知惭,自自视太高) 12. 无愧(不知愧不如如人) 大随八种 13. 不信(无信心) 14. 懈怠(懒惰) 15. 放逸(不守规矩) 16. 昏沉(常睡懵懂) 17. 掉举(烦燥不安) 18. 失念(失正念,存存邪念) 19. 不正知知(所知皆邪邪见) 20. 散乱(心不在焉) 6. 不定四 1. 睡眠(闇闇昧、无智慧慧)

7、2. 恶作(后后悔) 3. 寻(粗思思惑) 4. 伺(微细细思惑)(三) 色法十十一 1. 眼 2. 耳 3. 鼻 4. 舌 5. 身 6. 色 7. 声 8. 香 9. 味 10. 触 11. 法处所所摄色(五尘尘落于意识之之影子)(四) 心不相相应行法二十十四 1. 得(由贪贪心起) 2. 命根(生生命) 3. 众同分(同类) 4. 异生性(类同报异) 5. 无想定(外道外执未未破) 6. 灭尽定(外道法执未未破) 7. 无想报(生第四禅非非想非非想处处天) 8. 名身(名名显用) 9. 句身(句句显法) 10. 文身(字显体) 11. 生(成成) 12. 住(住住) 13. 老(坏坏)

8、14. 无常(空) 15. 流转(轮回) 16. 定异(因果定理与与报之差别) 17. 相应(相应于定异异之间) 18. 势速(迁变不停) 19. 次第(法之次第) 20. 时(时时间性) 21. 方(方方位性) 22. 数(数数目性) 23. 和合性性(二乘执着着于因缘和合合) 24. 不和合合性(外道执执着于自然)(五) 无为法法六 1. 虚空无为为(空于四相相) 2. 择灭无为为(权教菩萨萨所证涅槃境境界) 3. 非择灭无无为(有为缘缘缺,实教菩菩萨所说) 4. 不动无为为(定不动,生生有色界天) 5. 想受灭无无为(苦乐不不动心,生无无色界天) 6. 真如无为为(如来藏,圆圆成实性)

9、编者的话这本大乘百法法明门论浅释释,乃是在在一九七年年时,宣化上上人对一班美美国青年弟子子讲述的。这这些弟子,虽虽然拥有硕士士或博士学位位,可是对中中文和佛学的的了解却一窍窍不通。所以以,上人用最最简单的字句句来表达最难难解难明的百百法。其中反反复解说,更更加入训勉之之词,上人用用心良苦,为为度初机,斯斯可见矣。 此书是由讲述现现场记录的录录音带重新笔笔记下来,所所以尽量保持持口语,使我我们看书如身身在讲堂,俨俨然灵山会上上。 中文数度用鸽子子作因果与报报应的譬喻,乃乃是因为当时时的讲堂就在在美国加州旧旧金山中国城城,屋檐上住住的是鸽子。上上人以现实境境界来引喻,多多方诱导,难难怪美国青年年从

10、此种下深深因。美国佛佛教由此兴起起,是厚望焉焉。 为使有缘看到此此论的人,不不要单执着于于百法的名相相,而是要明明白一切法法无我去彻彻底修行,所所以更将这百百法列为简表表,使曾看过过此书的人,只只要翻阅此表表,在数分钟钟内就清晰地地记忆每种不不同的法,而而对每种法脚脚踏实地去实实諓修行。例例如我们能明明白心法,明白了眼眼根的机能使使我们看到色色尘的鸽子,眼眼识使我们能能分辨这东西西的形状,再再加上末那根根本意识从第第八识储藏的的数据显示,告告诉我们这件件东西就是一一只鸽子。这这一切法都是是虚假的,要要我们能认识识清楚,离一一切法,绝一一切相,久而而久之,自能能断惑证真。 又如所有的烦恼恼、随烦

11、恼、不不定法等,我我们若认识这这每一种法,加加以调治,所所谓断一分无无明,证一分分法性,由小小悟而大悟,直直至成就无上上菩提。愿与与读此论者共共勉之! 前言美国万佛圣城城宣化上人讲讲述于美国加加州旧金山佛佛教讲堂 一九七年五月月十七日至六月七日 佛所说的法,谓谓之经学;所所订的戒律,称称为律学;祖祖师们所作的的文章,汇集集而成论学。经经所显现的是是定学;律所所显现的是戒戒学;论所显显的是慧学,是是培养智慧的的。 自本堂开办以来来到现在,正正式讲百法法明门论,可可说是第一次次,以前虽然然有人讲过这这个论,但只只是很简单地地讲述,现在在却是很慎重重地详加解释释。这样的讲讲解,在西方方国家来说是是非

12、常稀有,因因为少有人讲讲这个论,所所以你想研究究的话,就没没有机会去研研究明白;你你不明白这个个论,你就不不会修行;你你不会修行,就就不会成佛;不会成佛,就就永远在六道道轮回里转来来转去,生了了又死,死了了又生。生的的时候很胡涂涂,不知道怎怎样就生出来来,等到死的的时候,想要要明白,但是是时间又不能能等待你,又又是糊胡涂涂涂地死去了。为为什么你始终终弄不明白呢呢?就是你没没有想到这个个百法明门门论啊!没没有得到这个个百法明门门论的意旨旨,所以你就就胡涂生、胡胡涂死,就这这样生生死死死,死死生生生地在六道里里打圈子啦! 现在我们开始讲讲这个百法法明门论。什什么叫百法法明门论呢呢?也许你会会说:我

13、以以前不但没有有见过这个论论,我连听都都没听过呀!不错,你你说的是很老老实的话,很很坦白的话,你你知道就说知知道,不知道道就说不知道道,这样的人人还可以教,只只怕的是你不不知道说知道道,待会儿人人家问你知道道什么,你就就说:哟,我我忘了咧!那就糟糕了了。你不知道道而说知道,这这就是自己骗骗自己不是是骗别人,而而是骗自己。不不知以为知,不不能以为能,这这种人,我告告诉你,是最最愚痴的人,最最笨的人!例例如自己根本本没有听见过过这百法明明门论,可可是当有人问问你:你知知不知道百百法明门论这这本书呢?你却说:唔,我知道道啊!人家家再问:那那么这本书写写的是什么?你看,头头一句你说你你知道,再详详细一

14、问内容容,你却说忘忘了,这就叫叫不知以为知知,不能以为为能,不懂以以为懂,不明明以为明,这这是最愚痴的的。为什么会会投胎做猪呢呢?就是因为为前生尽是冒冒充,说甚么么都说知道,结结果就做猪去去了,所以我我见到猪,我我就觉得牠们们太可怜了!一点也不听听教,一点也也不依法修行行,所以就堕堕落猪身。 这个法,不只是是百法,本来来是六百六十十法,也不只只是六百六十十法,算起来来最初是八万万四千法这么么多。佛陀最最初说的八万万四千法门,门门门都是成佛佛的通路,后后来因为众生生的根性太愚愚痴,八万四四千法门实在在是太多了,所所以弥勒菩萨萨就慈悲地造造成了瑜伽伽师地论,把把这八万四千千法门编为六六百六十法。六

15、六百六十法还还是很多,单单说名相也要要费几年功夫夫才能把它记记下来,后来来天亲菩萨一一观察,未来来的大乘根性性众生欢喜简简略,于是乎乎把瑜伽论论六百六十十法中最重要要的提纲挈领领(纲就是一一个网中主要要的绳,提纲纲是拿着这条条纲就可以把把网提起来;挈领就是拿拿着衣服的领领子,整件衣衣服也就整齐齐了)。也就就是把六百六六十法中的重重点编成一百百法,以一百百个法门来造造成一部百百法明门论,好好令所有世界界的大乘根性性众生容易记记忆,容易明明白,不用单单记名相便要要发几年长的的时间。这部部论,要是一一个钟头才能能把它背出来来的话,那就就是最笨的人人;要是聪明明的人呢?十十分钟就可以以把这一百种种法都

16、明白了了,你说快不不快?我们要要明白这一百百种法,由这这一百种法的的门径来入佛佛法之门。 在未讲百法明明门论之前前,我有一些些意见。在西西方有一些讲讲佛法的人,是是我所看见的的,听到的,你你要是问他甚甚么是百法法明门论,他他会怎样答你你呢?并不是是像文殊师利利菩萨问维摩摩居士什么是是第一义谛,维维摩居士什么么话也不说,这这不说就是第第一义谛,说说出来就把第第一义谛赶跑跑了,这就是是真的第一义义谛。可是这这个百法呢,与与第一义谛不不同,一定要要说的,要是是不说,闭上上口、闭上眼眼睛,装模作作样,说我学学第一义谛,这这就错啦,为为什么呢?这这一百种法一一定要说的,不不说就没办法法再讲百法了了。那么

17、,为为甚么他不说说呢?那就是是他心里头不不明白,不要要说一百法,连连一法也不懂懂,因为他一一法不懂,所所以就无法可可说。你要问问他说些甚么么,他只有瞪瞪瞪眼睛,做做一个鬼脸,在在不,就张张张口。唉!这这样子,你说说可怜不可怜怜!但是他一一法不懂,一一法不说,还还是在百法之之外去说法,左左说右说、横横说竖说、前前说后说、上上说下说,不不明白佛法的的人就说:咦!这个人人会说法。明白佛法的的人一听便说说:嘿!胡胡说八道,在在讲些甚么呢呢?就好像像一个做伪币币的人携着伪伪钞票到乡村村去使用,没没有人能分辨辨这些钞票是是真是假,等等到造币厂拿拿来比对的时时候,才证明明出真伪。听听法也是一样样,我们要有有

18、择法眼。甚甚么是择法眼眼呢?就是知知道是法、非非法、染法、净净法、善法、恶恶法、邪法、正正法。你明白白了这些,那那你就有择法法眼了。择法法的意义并不不是说你见到到一个说法的的人,声音大大,会唱歌,并并且唱得不错错,你就给迷迷住了,连晚晚上睡觉也睡睡不着,总想想他柔扬的歌歌声在你耳边边叫唤,你说说这多可怜!我现在呢?不会唱歌,只只会说几句话话给你们大家家听听。 大乘百法明门论论浅释 美国万佛圣城城宣化上人讲讲述于美国加加州旧金山佛佛教讲堂 一九七年五月月十七日至六月七日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法百千万劫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持愿解如来来真实义 全篇分四部份来来讲:一、总总释名题,二二、造论者,

19、三三、译者,四四、别解文义义。壹、总释名题百法就是一而而十,十而百百之百,由由一到十,十十到百这么多多法。百法可可分为心法、心心所有法、色色法、心不相相应行法及无无为法五种。现现在先讲题目目,要解释这这个论题,就就要先解释这这个百法。心心法八种,心心所有法五十十一种,色法法十一种,心心不相应行法法二十四种,无无为法六种,合合起来就是百百法。其中的的内容,讲论论文时会详细细解释,现在在只听听名词词就好了。 明门的明明字就是明明白的意思,也也就是不胡涂涂了,不愚痴痴了,明了。明明了甚么呢?明了这个百百法了。明了了百法的门路路,就可以修修行了! 论字就是议议论、论说、语语论、讨论、辩辩论的论。论论是

20、甚么呢?可以说是讨讨论。讨论就就是我们大家家来研究,我我说了出来,要要是你觉得这这个法不对,你你可以提出你你的理由来和和我讨论。议议论就是你说说你的道理,我我说我的道理理,我们大家家把见地拿来来分析。论也也可以说谈论论,我们大家家来研究这个个法,不是我我的法,是佛佛法。我所讲讲出来的佛法法,你们无论论那一个人认认为我讲得不不对,只管提提出理由来发发问,来研究究,无论从四四面八方任何何地方来的人人,若提出理理由来,我都都愿意回答。这这包括全世界界的人,例如如美国人,中中国人或是日日本人,无论论那一个国家家的人,甚至至十方来的人人,我都愿意意作答。怎么么说从十方来来呢?因为现现在有飞机和和直升机,

21、可可以从天上降降落到地上;又可以坐轮轮船从海里来来,这就等于于从地里来,所所以我说从十十方来的人,我我都可以答复复他。只要有有问题来问,我我们大家就可可以开一个高高度的辩论会会来讨论佛法法。无论你是是佛教徒,是是外教徒或是是任何宗教教教徒,我都是是有问必答。如如果有甚么难难题,我一定定用智慧剑一一剑把它斩断断,再把这个个人愚痴的舌舌头割下来,换换上一个智慧慧的。我会改改造人的舌头头,也会改造造人的脑袋。脑脑筋胡涂的可可以换一个清清醒的,谁的的脑筋不清醒醒就得要来,但但是我这种手手术不是布施施的,是要收收费的,一万万块钱就可以以给你改造脑脑袋。 现在继续讲论论字,为什什么我刚才说说这百法明明门论

22、一定定要说呢?没没法子不说,因因为有个论字字,论就是要要说,说甚么么呢?甚么是是是,甚甚么是非,这就是论论的第一个意意义。是就是是是,非就是是非,不能以以是为非,也也不能以非为为是,所以就就要论,论清清楚它。例如如修行就是是是,不修行就就是非,这是是对出家人而而言。 论的第二个意义义是讨论邪正正。邪一定是是邪,正一定定是正,你不不能以邪为正正,以正为邪邪,所以必须须要讨论。 第三个意义是讨讨论善恶。善善一定是善,恶恶一定是恶,你你不能以善为为恶,也不能能以恶为善。 第四个意义讲的的是因果。因因一定是因,果果一定是果,你你能说因就是是果,果就是是因,因果要要分明。 第五是论染净。你你不能以染为为

23、净,以净为为染,不能颠颠倒是非,论论就是把一切切分别清楚。 论也可以变是为为非,变非为为是,把非去去了就是是是,把是去去了就是非非。也可以以说是不离非非,非不离是是;即是即非非,即非即是是;即善即恶恶,即恶即善善;即邪即正正,即正即邪邪;即因即果果,即果即因因;即染即净净,即净即染染。你看这个个论怎样都可可以论,所以以最怕你没有有论,你若有有论就来论一一论,你说是是是非,非是是是,怎么都都可以。论就就是研究是非非的问题。你你说:这是是怎么一回事事?你不知知道就要学,学学了就知道,妙妙就是在这个个地方。 你知道佛法少就就不能认为是是多,你知道道多也不可以以说少。以上上就是百法法明门论的的题目略释

24、。贰、造论者天亲菩萨造 现在讲造论的人人,这个造论论的人是天亲亲,又叫世亲亲。为什么叫叫天亲呢?因因为有的人说说他是天主的的兄弟,天主主是他的哥哥哥。究竟是不不是,这没有有多大重要性性值得来考证证,这只是一一般人的说法法。那究竟天天亲有几位兄兄弟呢?他们们共是兄弟三三人,都叫婆婆薮盘豆,这这是通名,也也是梵语。那那么,别名呢呢?老大叫无无着,老二就就是天亲,最最小的弟弟叫叫比邻持跋婆婆,比邻持是是母亲的名字字,跋婆翻译译华言就是儿儿子的意思,也也就是说比邻邻持的儿子。他他们三兄弟是是在佛灭度后后九百年出生生的。他们生生来非常聪明明,可是聪明明是聪明,但但各有各的偏偏见。不过这这是以前的事事,后

25、来明白白了就没有了了。因为老大大无着愿意无无着无所执执着,偏爱大大乘佛法,不不喜欢小乘佛佛法;而天亲亲菩萨刚巧相相反,他是执执着小乘法,他他认为小乘法法是最真的佛佛法,所以他他就学小乘佛佛教。不但学学小乘佛教,而而且还帮着小小乘骂大乘佛佛教,专门破破坏大乘佛教教。他不相信信法华经、楞楞严经和华华严经。你你们看,哥哥哥学大乘法而而不毁谤小乘乘法,二弟呢呢?他学小乘乘佛法,却专专门批评大乘乘佛教,甚至至想把大乘佛佛教消灭了。现现在先谈两位位哥哥斗法,不不是互相斗争争,是单方面面来斗争。学学小乘的天亲亲菩萨就专门门说哥哥的大大乘佛教不对对,而他哥哥哥始终没有说说小乘法是对对还是不对。大大乘佛法是要要

26、把不对也包容在内内,所以他对对弟弟的所作作所为,只有有怜惜,而没没有怨恨。他他要想办法来来度弟弟,于于是他就写了了一封信给弟弟弟说:我我俩原是亲兄兄弟,虽然我我们各人所学学的教义是不不同,但是我我们是兄弟却却是真的,你你是我的亲弟弟弟,我是你你的亲哥哥,这这绝对不是假假的,你也相相信是真的,我我也相信是真真的。现在,我我知道自己快快要死了,我我想见你一面面,并且有一一点事情想请请你帮忙,我我相信你无论论如何都会满满我的愿,如如果你不满我我的愿,我就就是死了,也也不瞑目。天亲菩萨虽虽然不喜欢大大乘佛法,但但是一看哥哥哥的信,写的的那么恳切,哥哥哥快要死了了,要求见弟弟弟一面,你你说弟弟又怎怎么可

27、以不去去见哥哥呢?虽然大家信信奉的教理不不同,哥哥学学大乘,弟弟弟学小乘,可可是看完了这这封信后,弟弟弟非常感动动,就决定去去见哥哥最后后一面。天亲亲菩萨看见了了哥哥,便立立即问道:哥哥,你信信上说叫我替替你办点事情情,如果我不不帮你做嘛,你你死也不瞑目目,究竟你想想叫我做甚么么事情呢? 我想请你留在在这儿替我念念法华经、楞楞严经和大大方广佛华严严经,每一一部念一遍。 哥哥知道弟弟非非常聪明,甚甚么书念一遍遍都记在脑海海,永远不会会忘记。 天亲菩萨心里想想着:这次次为了满哥哥哥的愿,不愿愿意也做一次次吧!于是是他就答应了了。 他把法华经、楞楞严经和大大方广佛华严严经这三部部大乘经典念念过后,豁

28、然然明白,知道道自己以前多多么不对:讪讪骂大乘佛教教,毁谤大乘乘经典,说大大乘经典是假假的。这回可可知错了,他他非常后悔。怎怎么办呢?心心里懊丧地自自责:我以以前尽骂大乘乘佛教,我造造了这么多的的罪业,一定定要下地狱啦啦!我这舌头头真是坏透了了。想着就就拿刀要把自自己的舌头割割下来。 今天中午我为什什么说要割人人的舌头呢?割人的笨舌舌头,割人的的钝舌头,愚愚痴的舌头呢呢?就是因为为天亲祖师这这位菩萨忏悔悔要把自己的的笨舌头,愚愚痴的舌头割割掉。他说要要割舌头,你你看多危险啊啊!你们大家家想一想,自自己拿着刀要要把伸出来的的舌头割去,这这不是好玩的的,这不是开开玩笑的,他他真要割自己己的舌头哟!

29、 无着菩萨在一旁旁看见这情景景就吃惊地说说:二弟,你你在做什么呀呀?快告诉我我吧! 天亲菩萨悲哀地地回答:我我真是罪无可可赦,以前我我尽骂大乘佛佛教,现在我我看过这三部部经典,才知知道大乘的教教理实在是太太妙了!过去去我尽是毁谤谤大乘,岂不不是一定要堕堕拔舌地狱吗吗?我趁现在在还活着,就就把舌头割下下来弥补我的的罪过。 无着菩萨劝道:二弟,你你不要这么笨笨,这么愚痴痴,你可以换换一个舌头啊啊! 怎么换法? 你以前那个舌舌头是用来毁毁谤大乘经典典,现在你改改变你的说法法,用你的舌舌头来赞叹大大乘经典,不不就可以了吗吗?你又何必必要割了它。 对啊!我如果果把舌头割去去,对大乘经经典也没有帮帮助,要

30、是我我不割我的舌舌头,我便可可以用这个以以前毁谤大乘乘经典的舌头头来赞叹大乘乘佛教,不是是更好吗?他才这样想想,本然的智智慧也就现前前了,于是他他一气呵成地地造了这本百百法明门论。 天亲菩萨的勇气气很大,他真真的完全改变变了,所以自自此以后他所所造的论都是是赞叹大乘的的。他从前写写了很多骂大大乘佛教的书书,他都通通通烧毁了。现现在,只遗留留下来他赞叹叹大乘佛教的的论文。 以上所讲的是天天亲祖师的公公案,还有菩萨两个个字的解释。菩菩萨,也即是是菩提萨埵,中中国人喜欢简简略,所以就就称为菩萨。菩菩提萨埵是梵梵语,翻译华华言叫觉有有情,又叫叫有情觉。甚么叫觉有情呢呢?这个觉就就是觉悟,觉觉悟谁呢?觉

31、觉悟一切的有有情,这是一一个解释。以以自己的觉悟悟,自己开的的智慧,来觉觉悟其他的有有情众生。甚甚么是有情情觉呢?菩菩萨也是一个个有情,也是是一个众生,不不过他觉悟了了,他是众生生之中一个觉觉悟的众生。觉有情就就是已经觉悟悟了的众生,去去觉悟其他的的众生;有有情觉就是是众生之中的的一个觉悟者者,也就是菩菩萨。 菩萨的名称很不不错吧!很多多人都愿意做做菩萨,也愿愿意给自己挂挂上一个菩萨萨的招牌,叫叫人家称自己己做菩萨,所所以中国的出出家人互相赞赞叹说:哦哦,老菩萨你你来了! 是的,老菩萨萨你也来了。就这样他们们互相打招呼呼。菩萨的称称呼是属于旁旁人尊称你的的,不是要对对人说:你你应该叫我做做菩萨

32、啊! 太虚大师曾经说说过:大家家应该称我为为菩萨,为甚甚么呢?比丘丘已过佛未成成。就是说说我比丘戒已已经受过了,又又受了菩萨戒戒,所以你们们不应该称我我做比丘,应应该称我做菩菩萨,但是不不可以称我为为佛,因为我我还没有成佛佛。他这样说说也不是一定定要叫人家称称他做菩萨,不不过他是这么么样和大家开开玩笑吧!因因为太虚大师师是过来人,也也真是菩萨,你你叫他菩萨,他他也是菩萨;你不叫他菩菩萨,他仍然然是菩萨。你你叫他,他也也没多一点;你不叫他,他他也没少一点点,他故意和和一些愚痴众众生开玩笑罢罢了。金山活活佛也是一样样的说:你你们应该称我我做活佛啊!这也就是是前面所说的的意思。 那么天亲菩萨是是不是

33、自己写写上天亲菩菩萨造这几几个字在论文文里呢?不是是的。他当时时造这篇百百法明门论,只只是写上天天亲造罢了了。后学们愿愿意尊重他,就就给他加上菩提萨埵这么一个名名衔,我相信信天亲祖师绝绝对不会自己己给自己加上上菩提萨埵的的名义。我们们就将这一点点来研究,应应该知道不要要好名。古语语说:上士士无名,下士士好名。愿愿意做上士也也可以,下士士也可以,全全凭你自己。 至于造就是是造作的意思思,也就是著著作。天亲菩菩萨着这部论论。百法明明门论很短短,我希望在在暑期班还未未开课前就能能把它讲完。叁、译者唐三藏法师玄奘奘译 现在讲翻译的人人,这一部论论是天亲菩萨萨所造,但他他是以梵文写写的,也就是是古时候的

34、印印度文,必须须翻译才能使使印度以外国国家的人明白白,所以又要要有人来翻译译。今天我们们因为这一部部论能明白一一切佛法,依依法修行,这这都是翻译人人帮助我们,所所以我们必须须要知道翻译译这部论的人人是谁,在佛佛教里有甚么么贡献。 唐就是唐朝朝。在唐朝时时代,有一位位出家人,这这个人在佛教教里的贡献最最伟大,自古古至今可以说说没有人能比比得上这位法法师。这位法法师俗家姓陈陈,父亲是做做官的,做的的是穷官,不不是有钱的官官。为甚么呢呢?因为他不不贪污,不要要老百姓的钱钱,甚至于政政府的钱,他他都不要。不不是像现在做做官的,总以以为待遇太少少,还要多方方的左右图谋谋,从商贾或或百姓身上找找便宜。这一

35、一位清官,因因为不贪钱,所所以一生就是是个穷官,虽虽然是个穷官官,但是就积积下福德,因因此,生了几几个儿子,就就有两个出家家修道。 玄奘法师的哥哥哥是个出家人人,也是位在在当时很有修修行的讲经法法师,玄奘法法师呢?他在在十三岁时就就出家了。出出家之后就学学习佛法,除除非没有法师师讲经,要不不然不论那一一位法师讲经经,也无论多多远,他一定定要听经去。有有讲经的,他他就去听经;有讲律的,他他就去听律;有讲论的,他他就去听论。经经、律、论三三藏他都去听听,风雨不改改,甚至为了了听经,连肚肚子饿也忘了了。他是常以以法为食以佛法来作作饮食。 像这样经过了五五年,他也受受了具足戒。在在这五年期间间,他就是

36、到到各处听经学学佛法,可是是学了五年后后,总觉得每每一位法师所所讲的道理都都不相同。同同样的经典,这这位法师就这这样讲,那位位法师就那样样讲,有智慧慧的法师和没没有智慧的法法师所讲的义义理,就有冲冲突。不是玄玄奘法师没有有开悟,没有有择法眼,不不知道那个是是对,那个是是不对,但是是事实就是如如此。也就好好像昨天我说说:如果你你懂佛法,就就知道谁讲得得对或不对,如如果还没有懂懂佛法的时候候,也就不知知道啦!所所以我说唱歌歌唱得声音大大一点,不懂懂佛法的人就就认为这就是是佛法,懂佛佛法的人就说说:啊!原原来是在唱歌歌。 当时玄奘法师听听了这么多经经典,发觉道道理不相同,他他也不知道那那个是对,那那

37、个是不对,怎怎么办呢?究究竟是依照那那位法师的讲讲法才可以呢呢?于是乎他他就发愿,发发甚么愿呀?他知道佛法法是从印度传传来,他相信信印度必然有有真正的佛法法存在,于是是乎他就写了了一道奏章,向向唐朝天子申申请出国,到到印度去求法法。但是皇帝帝不许可,没没有批准他。玄玄奘法师为要要了他的志愿愿,心里想道道:皇帝不不许可,我也也要去,宁可可违背天子的的命令,甚至至于把我的头头割去,我也也要去求法。 于是乎他就在寺寺里练习爬山山路的方法,怎怎么练习呢?在寺里,他他把桌子、櫈櫈子摆成像一一座山,他从从这个櫈子往往上一跳,跳跳到桌子上,再再由桌子又往往高处跳,一一天到晚他就就跳来跳去,练练习爬山。大大概

38、是他住的的地方附近没没有高山,所所以在自己庙庙上来练习。一一般小沙弥、大大沙弥、老沙沙弥不明白他他在干甚么,还还以为他在玩玩游戏。这些些人都在骂:这个人一一天到晚也不不念经,也不不修行,尽跳跳桌子,不知知道他在弄甚甚么玄虚?玄奘法师也也从不告诉别别人:我要要练习爬喜马马拉雅山啊!一般人还还以为他调皮皮、淘气。 这样子经过一个个时期,他的的腿和身体都都锻炼得很健健壮,于是乎乎他就从长安安西行,开始始他长途的旅旅程。那时没没有飞机、轮轮船、汽车和和火车,有的的只是木船。于于是他决定走走陆路,经过过很多国家,从从中亚细亚那那儿过去,几几经艰险才到到了印度,一一去就去了十十多年。在他他未去印度之之前,

39、唐太宗宗皇帝曾经问问他说:我我不让你去,你你也一定要去去,那么法师师甚么时候回回来呢? 玄奘法师就对唐唐太宗说:现在你看这这棵松树的树树枝是向西歪歪斜的,等到到这松枝甚么么时候向东弯弯,那就是我我回来的时候候了 玄奘法师到了印印度,也不懂懂那里的语言言,经过慢慢慢地学习,会会了印度话和和梵文,又跟跟从了很多印印度法师学佛佛法,在那里里受了很多困困苦艰难,学学有所成便回回到中国。回回到中国的时时候,果然那那棵松树的枝枝子、树梢都都向东弯。所所以唐太宗看看到这棵松树树向东弯便说说:啊!今今天玄奘法师师会回来了,我我们快迎接去去。于是乎乎就派一些官官员到西门外外去迎接,果果然把玄奘法法师接回来了了。

40、 玄奘法师回国后后就专门从事事翻译经典,他他把印度的梵梵文经典都翻翻译成中国文文字。当他翻翻译大般若若经的时候候,在那一年年中桃开六度度,那就是说说寺里的桃花花花开花落一一共六次,这这就是大般般若经的祥祥瑞,不但人人天共庆,连连草木都欢喜喜。由此可见见,大般若若经对我们们的重要。 玄奘法师翻译的的经典很多,他他在印度时又又礼拜佛的舍舍利,佛的牙牙齿和佛骨,又又看到佛陀过过去千生之中中舍眼睛的地地方,舍头目目脑髓的地方方,又看见释释迦牟尼佛在在因地修忍辱辱行的古迹。他他参观过释迦迦牟尼佛在过过去生中舍身身喂虎的地方方,又看到佛佛坐在菩提树树下成道的菩菩提场,所有有佛教胜迹,他他都去参观礼礼拜,表

41、示他他的诚心。他他看到印度的的出家人,不不论是有没有有修行,他都都不轻慢,恭恭恭敬敬地礼礼敬所有的法法师,一点也也不生骄傲和和贡高我慢之之心。玄奘法法师学成之后后,曾经有很很多小乘法 师来和他辩辩论,他们都都不能胜过他他,都被他给给降伏了。很很多外道也来来和他辩论,也也被降伏了。 我们称玄奘法师师为唐朝的三三藏法师,甚甚么是三藏法法师呢?三藏藏就是经藏、律律藏、论藏。这这位法师能通通达三藏,会会讲经、讲律律、讲论,经经律论三藏他他都通达无碍碍,所以就叫叫三藏法师。法师就是是以法施人,或或者是以法为为师。这位三三藏法师名玄玄奘,玄就是玄妙,没没有人明白;奘就是是很伟大的,强强壮的壮加个大字。玄奘

42、法法师所做的事事情是非常壮壮大的,他的的所作所为是是一般人都做做不到的,可可以说是出乎乎其类,拔乎乎其萃。这部部百法明门门论就是这这位法师翻译译的,他既聪聪明,又有智智慧,通中文文又通梵文,所所以他翻译的的经典是不会会错的,他翻翻译的这部论论更是可信的的,以上是翻翻译者的简介介。 在当时,玄奘法法师和八百多多位比丘,共共同在一起翻翻译佛所说的的经典,其中中人才济济,最最有名的就是是窥基法师,又又叫三车祖祖师。为甚甚么叫三车祖祖师呢?因为为他在未出家家以前,曾经经要求皇帝给给他三辆车跟跟随在他后面面。无论他走走到那里,都都要有三车跟跟着他,这是是他未出家以以前的事。这这三车就是一一车酒,本来来和

43、尚不可以以喝酒的,他他说他是例外外,因为皇帝帝叫他出家,他他便说:若若要我出家,必必须有一车酒酒跟着我,和和尚戒酒嘛,我我一定要喝酒酒。还要有有一车肉跟着着他,因为他他欢喜吃肉;还要有一车车美女,所以以他的外号就就叫三车祖师师。三车祖师师不是一位平平常人,要是是平常人,就就没有这个胆胆量来要三车车才出家,因因为他是特殊殊的。他的前前身就是当玄玄奘法师去取取经时,在半半路上遇到的的一位老修行行,那时这位位老修行在一一处打坐,衣衣服上的尘土土大约有一、二二寸厚,头发发上面就有鸟鸟儿在那里筑筑窝,还生下下鸟卵,孵出出小鸟。他在在那儿入定,不不知入了多久久?你想想看看,他身上的的尘土有一、二二寸厚,脸

44、上上的尘土也不不知有多厚,鸟鸟雀也不怕他他,在他头发发上生蛋孵鸟鸟不知多少次次,多少年了了。玄奘法师师就用引磬给给他开静。这这位老修行不不知入了定多多久,出定后后不能动弹,像像木头似的。他他就问:你你干么把我叫叫醒? 玄奘法师说:老修行,你你在这儿入定定多久了?为为甚么你总也也不出定? 我在这儿等释释迦牟尼佛出出世,好帮他他弘扬佛法。 喔!释迦牟尼尼佛已经入涅涅槃了,你怎怎么还不知道道,在这儿入入定? 现在是甚么年年代? 我是唐朝人,现现在是贞观元元年。 不要紧,我再再在这儿等弥弥勒佛下生好好了。 于是乎他又想再再入定。玄奘奘法师称呼他他说:老菩菩萨!(或者者老同修,或或者叫他老修修行,总而言

45、言之就是这几几句。)你不不要入定了,你你不如和我一一同弘扬佛法法吧!虽然释释迦牟尼佛已已经入涅槃,可可是佛法还在在世间,你可可以帮我弘扬扬佛法呀! 那么怎样办呢呢? 你到长安去,看看见有一座黄黄瓦的房子,你你就去托生啦啦!因为他他身体已经不不能用,要再再换一个,像像房子坏了,要要换新的。请你先到那那里去,等我我回来,帮我我弘扬佛法好好吗? 可以,可以。这老修行立立即答应了,就就到长安去托托生做人。 玄奘法师从印度度取经回来,就就向唐太宗贺贺喜:我走走了之后,陛陛下得了一位位新储君,真真是一件喜事事啊! 没有呀!唐唐太宗答道。 于是玄奘法师一一观想:哦哦!原来老修修行跑错了路路,到尉迟恭恭的家里

46、去了了。 尉迟恭是国公,是是唐太宗的一一名大将,他他生来黑脸,但但不是黑人,因因为他脸上黑黑,身体不黑黑。他很有本本领,帮助唐唐太宗打天下下,立了很多多汗马功劳。这这个老修行大大约做甚么事事情都是马马马虎虎的,本本来玄奘法师师叫他找黄瓦瓦的房子,可可是他找错了了,找了绿瓦瓦的。绿瓦的的是国公府,黄黄瓦的才是皇皇宫,他走错错了路,便跑跑到尉迟恭那那儿,托生做做他哥哥的儿儿子。他长大大后就欢喜喝喝酒、吃肉、玩玩女人。可能能因为他不知知多少劫在那那里打坐没有有出定,在打打坐时打这些些妄想:这这个肉是不错错,酒也很好好喝,女人也也过得去。所以再托生生做人就放不不下这三种东东西。 玄奘法师找到他他后,便

47、对尉尉迟恭说:你这个侄儿儿是我叫来帮帮我弘扬佛法法的。 尉迟恭说:你你叫他来,你你就叫他去嘛嘛! 但是玄奘法师叫叫他出家,他他不去,还说说:谁要出出家?出家有有甚么好处呀呀?我才不出出家! 玄奘法师就对唐唐太宗说了这这段因缘,唐唐太宗说:那我下圣旨旨叫他出家。 他如果出家,一一定会要求条条件,无论甚甚么条件,请请皇上都答应应他,只要他他肯出家就可可以了。 唐太宗说:好好,就这么办办!于是乎乎把尉迟恭的的侄儿叫到金金銮殿上,叫叫他出家。中中国那时不是是讲民主和自自由,不是愿愿意出家就出出家,不愿意意出家就不出出家。皇帝叫叫你出家,你你不出家就要要死的,会被被杀头的。他他也怕杀头,于于是乎就要求求条件,要一一车酒、一车车肉、一车女女人,唐太宗宗都答应了 。 这位侄儿没办法法,就被安排排了到大兴善善寺出家去。他他一到大兴善善寺时,寺里里就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献 > 其他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