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推荐》第1-2讲区域发展差异与区域经济联系(教学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资料(必修ⅲ)word版含.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48049755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 页数:97 大小:1.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推荐》第1-2讲区域发展差异与区域经济联系(教学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资料(必修ⅲ)word版含.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最新《推荐》第1-2讲区域发展差异与区域经济联系(教学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资料(必修ⅲ)word版含.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推荐》第1-2讲区域发展差异与区域经济联系(教学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资料(必修ⅲ)word版含.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推荐》第1-2讲区域发展差异与区域经济联系(教学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资料(必修ⅲ)word版含.doc(9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推荐第1-2讲区域发展差异与区域经济联系(教学案)-2018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资料(必修)Word版含第1.2讲 区域发展差异与区域经济联系1.通过两个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差异的比较,掌握比较区域差异的基本方法和思路。2.以我国重大资源调配工程建设为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3.根据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案例,分析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2、 一、区域发展差异1四大地区的差异(1)划分依据: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2)表现:产业结构差异:东部地区先进制造业、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东北地区以重化工业为主导,但在中、西部地区,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还占有较大比重。工业化与城市化差异:在东部地区,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民营企业已占到相当大的比重,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但在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仍然是以传统型工业为主体。从城市化水平和城市分布密度来看,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远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东部地区开放程度高,吸纳外资的能力强,而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程度则比较低。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3、以来,广大西部地区积极加强对外联系,尤其是成功地与周边国家进行了广泛的经贸合作。2南方与北方(1)划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2)南方与北方的差异北方南方自然环境跨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平原面积广,森林、煤炭、石油、铁矿丰富跨亚热带及少部分热带,热量丰富,水分充足,有色金属,生物资源、水力资源等丰富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重工业地区和能源基地,面临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对外开放、改善生态环境等任务积极对外开放,外向型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快,人地关系日趋紧张限制因素水资源不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洪涝灾害、环境污染、山地丘陵区地形破碎等3.西部大开发(1)范围: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包括西部

4、地区的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优势:矿产资源、油气资源、水能资源、土地资源等丰富。(3)不足:基础设施落后,人才、技术、资金匮乏。(4)意义二、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1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2区域经济联系的重要形式区域经济合作。3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1)对口帮扶成效明显。(2)西部地区招商引资发展较快。(3)在东、西部地区合作中,科技、信息和人才的联系日益密切。(4)在合作中实现了相互发展。3.西部大开发的条件和重点措施有利条件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有能力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西部地区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东部地区经过多年的发展,有条件支持和帮助

5、西部地区;西部地区有了一定的物质基础,积累了一些加快发展的经验;西部地区劳动力成本低,资源利用和市场开发潜力大;西部地区的人民有加快发展的强烈愿望不利因素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交通等基础设施落后,经济基础薄弱;科技教育发展滞后,劳动者素质不高,生产力水平低重点措施把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开发的基础;把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作为依据;把抓好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开发的关键;把深化改革开放作为开发的动力三、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之一南水北调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背景(1)能源和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西部自然资源尤其是能源资源优势突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2)资源的合理调配是缩小东西差距和南北差距实现我国经济社会

6、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2南水北调线路A东线B中线C西线起点扬州丹江口水库通天河、雅砻江和大渡河终点天津;烟台、威海北京;天津黄河上游线路特点可利用京杭大运河;黄河以北可自流基本自流需开凿过巴颜喀拉山的输水隧洞3.南水北调的深远影响(1)积极意义社会效益:改善调入区投资环境;缓解争水矛盾,利于社会安定。经济效益:促进调入区的经济发展。生态效益:增加调入区城市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美化环境,改善城乡居民的卫生条件,控制地面沉降。(2)消极意义(以东线为例)长江径流量减少,海水上溯,引起河口地区盐度升高,影响长江下游水质。长江泥沙淤积加重,航道淤塞。对江淮沿线地区水生生物的生长带来不利影响;沿线土壤易

7、发生盐碱化。沿线经济发达,大量污水排放会降低水质。措施。关于节水的措施要从生产到生活、从意识到行动等方面考虑。四、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之二西气东输1工程起止点2.五、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之三西电东送1地理背景:水电资源分布与用电负荷分布不平衡。90%的可开发装机容量集中在西南、中南及西北地区;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能源资源短缺,能源消耗量大。2三条线路(如下图)线路北线工程中线工程南线工程起点A山西、内蒙古的坑口电站B黄河上游的水电D三峡和C金沙江干支流的水电E桂、滇、黔三省交界处的水电以及黔、滇两省的坑口电站终点京津唐地区华东地区广东3.经济意义:给我国沿海较发达的地区提供大量电力,促进其经济社

8、会发展。六、产业转移1近十年来我国的产业转移产业转移案例原因主要影响沿海企业向内地的迁移寻求廉价资源和低成本,开拓市场促进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也会对欠发达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台湾产业向大陆转移寻找廉价劳动力、众多的发展机会、广阔的市场空间,大陆投资环境改善加速大陆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广东边远地区的产业集群效应(“二次转移”)区域内部发达地区产生人口稠密、交通拥挤、资本过剩、污染严重、自然资源不足等问题,使生产成本上升,经济效益下降;边远地区投资环境改善促进劳动力、资本与技术在区域间的流动;缩小地区差别,在区域内部达到平衡;也可能对广东边远地区造成严重的环境

9、污染2.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1)从区域产业发展来看发展过程低级阶段重化工阶段高科技产业阶段对环境的影响不大“三废”污染严重,人地关系趋于紧张不利影响趋于减少产业类型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2)从地域分布来看发达地区往往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劳动、资源密集型产业,使欠发达地区的环境污染加重。3影响区域产业转移的因素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市场是影响产业转移的三大因素。除了上述三大因素之外,国际环境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原生产地区用地紧张及地价昂贵、环境污染等也是影响产业转移的重要因素。4区域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1)产业类型:劳动密集型产业、轻工业资金密集型产业和重工业

10、技术密集型产业。(2)转移方向: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地区)。5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总体方向是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因此,产业转移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区域发展的影响是不同的。具体如下:高频考点一区域差异及成因分析例1、2015年是“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战略积极推进年。下图为“一带一路主要线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西部沿海地区差异的描述,正确的是()A东部人口稠密,西部地广人稀B东部城市化进程快,西部城市化水平高C东部产业结构层次高,西部资源密集型产业发达D东部农业机械化程度高,西部农牧业发达解析:“

11、丝绸之路经济带”东部位于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带,西部位于欧洲西部。两地区均为人口稠密区,A项错误;我国东部地区城市化进程快,欧洲西部为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B项正确;欧洲西部产业结构层次高,以技术、资金密集型工业为主,C项错误;相比欧洲西部而言我国东部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D项错误。答案:B【举一反三】太湖平原气候温和湿润,水网稠密,土壤肥沃,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三大桑蚕基地之一,素以“鱼米之乡”而闻名。吐鲁番盆地的自然条件和人文景观,有许多方面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堪称独特,因而引起旅游者的强烈兴趣。所产长绒棉、瓜果品质优异,尤其是哈密瓜、葡萄驰名中外。据此回答12题。1在我国的地理分区中,太湖

12、平原和吐鲁番盆地在两个不同的区域内,其根本原因是()A纬度差异巨大B空间距离遥远C中间相隔很多地形区D整体状况差异明显2两地农业发展的制约性因素是()A太湖平原土地减少,吐鲁番盆地劳动力不足B太湖平原土壤贫瘠,吐鲁番盆地土壤矿物质缺乏C太湖平原土地租金过高,吐鲁番盆地距离市场过远D太湖平原气象灾害多发,吐鲁番盆地过于干燥答案1.D2.D3根据图文材料(图甲为“黄河三角洲示意图”,图乙为“珠江三角洲示意图”),回答问题。材料一胜利油田在渤海采取“海油陆采”的方式开采石油,即建设自海岸线向海中延伸的入海道路,在入海道路的末端建设人工岛,并在岛上钻井开采海底石油,这种开采方式可显著降低生产成本。材料

13、二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广东省将深圳市划为优化开发区域,将汕尾市和英德市划为重点开发区域。深圳市计划转出化学、造纸等行业的部分企业,汕尾市和英德市为承接深圳市转出企业的备选地。从自然条件角度,说明黄河三角洲农业开发与珠江三角洲相比的有利条件和应注意的主要问题。答案有利条件:未利用土地数量大;光照条件好等。应注意的主要问题:解决淡水资源短缺;治理盐碱地;防治洪涝、低温灾害等;注重湿地等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高频考点二区域差异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图示意的甲、乙两国分别为传统、新兴的鲜切花生产国。读图,完成46题。4比较甲乙两国降水特点及其成因()甲国受西风带和暖流影响,全年降水较丰沛

14、且季节分配均匀甲国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影响,降水季节差异大乙国受赤道低压带影响,全年降水丰沛且季节分配均匀乙国受地形影响,降水季节差异大ABCD5与甲国相比,乙国发展鲜切花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是()热量丰富光照充足地形平坦水源丰富ABCD6与乙国相比,甲国维持其在世界鲜切花市场竞争力的优势条件是()A专业化、规模化生产,鲜切花价格较低B土地丰富,天然花卉品种较多C培植历史久,劳动力成本较低D技术含量高,鲜切花质量较优答案4.B5.A6.D高频考点三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读“我国服装产业转移示意图”,回答13题。1新疆、四川吸引服装产业移入的突出优势区位条件分别是()A市场、产业基础B原料

15、、劳动力C交通位置、技术D政策支持、资金2服装产业的大量转移,对四川省的主要影响是()A跨省人口流动减少,省内人口流动增加B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快产业结构升级C加快城市化进程,成为西部制造业基地D产业升级困难,生态环境压力增大3未来,我国服装产业()A在西部地区的服装加工企业布局将更加分散B专业化生产将突出,规模效应将减弱C东部和中西部之间生产分工将更加明确D研发设计和销售基地向西部转移答案1.B2.A3.C高频考点四、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之一南水北调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图甲是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线路示意图,图乙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水南调工程线路示意图。材料二加利福尼亚州北水南调工程年

16、调水量52亿立方米,受益于该调水工程,加州发展成为美国人口最多、灌溉面积最大和粮食产量最高的一个州。材料三黄淮海流域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1%,有2亿多人口不同程度存在饮水困难,工农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我国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计划于2014年底通水,将大大缓解黄淮海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1)试对两调水工程进行比较,完成下表。调水工程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美国加州北水南调工程水资源南北差异的气候原因_单位调水量耗能大小_原因_(2)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跨流域调水对调入区的主要影响。(3)要缓解黄淮海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还应采取哪些节水措施?答案(1)调水工程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美国加州

17、北水南调工程水资源南北差异的气候原因南方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北方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少北部为地中海气候,冬季多雨;南部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少雨单位调水量耗能大小小大原因地势起伏较小(或地势南高北低)地势南高北低,向南调水需逐级提水(2)满足生活用水(或促进社会发展);促进工农业发展(或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3)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调整产业结构;适当提高水价;提高节水意识等。高频考点五、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之二西气东输如图是西气东输的甲区域协调效应图,图乙是东、西部每万元国民生产总值的能耗图。读图回答12题。1我国政府协调东、西部发展的原因,叙述错误的是()A西部输出了资源,但是

18、得到了资金,有利于经济的再发展B东部输出了资金,但是得到了资源,有利于解决资源短缺问题C通过东、西部资源与资金的相互流动,加强了东、西部的协调发展D通过西气东输国家加大了东、西部的税收,有利于投资其他行业2东、西部每万元国民生产总值的能耗图说明()A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耗能量就越大B经济发展水平越低,耗能量就越小C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对单位国民生产总值的能耗有很大影响D单位国民生产总值能耗的高低与经济发展水平成正比答案1.D2.C解析第1题,东部有经济、技术的优势;西部有资源优势,相互协调发展。第2题,从图中信息可知,西部每万元国民生产总值高,说明经济技术水平落后,生产效率低下。高频考点六、资源跨

19、区域调配工程之三西电东送读“我国正在实施的资源跨地区调配示意图”,完成13题。1箭头和的运输方式中具有共性的是()A管道运输B水陆联运C高压输电D航空运输2有专家指出,工程很可能加重沿途有些地区土壤的次生盐碱化。有关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沿途有些地区潜水面较低,河水渗漏补给地下水沿途有些地区土壤中的盐分有逐渐向地表积聚的可能沿途地区城市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沿途地区主要地处半湿润地区,非雨季时段,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沿途地区有大量海水的入侵ABCD3工程对于我国能源开发与利用的意义是()A缓解我国由于能源消费以石油为主所带来的环境压力B根本上改变我国的能源结构,以气代煤C可以实现“东西部双赢”,根本

20、上解决能源供应紧张的状况D促进沿线地区特别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大气环境的改善答案1.C2.A3.D4读“我国能源区域分布和能源调运路线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B(B1、B2、B3)代表我国正在建设的两大能源工程,它们分别是_工程和_工程。(2)图中B3调运的能源主要是水电,该能源在这一区域十分丰富的原因是:_;_。(3)我国西部地区土地辽阔,资源丰富。但长期以来,制约西部经济发展最主要的社会经济原因是()A风沙危害严重B农业基础薄弱C水资源短缺D资金、技术、人才匮乏(4)简述我国政府实施A、B两大能源工程对东、西部地区的意义。答案(1)西气东输西电东送(2)本区域降水丰富,水量大地势第二

21、、三级阶梯交界处,落差大(3)D(4)对东部:缓解能源紧张状况;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减轻铁路运输压力。对西部: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高频考点七产业转移 (2016高考全国卷)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家电企业将组装工厂向其国外转移。下图示意日资家电组装工厂转移目的地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1)(3)题。(1)影响日资家电组装工厂不断转移的主要因素是()A市场规模B劳动力成本C原材料成本 D技术水平(2)20世纪90年代末,越南对日资家电组装工厂的投资吸引力已超过中国,但其日资家电组装工厂数量却远少于中国,主要原因是中国()A市场规

22、模大 B技术水平高C劳动力素质高 D基础设施水平高(3)在日资家电组装工厂向越南等国家转移的背景下,中国家电产业的发展战略是()A加大政策支持,吸引日资回归B进口越南产品,替代国内生产C扩大生产规模,保持价格优势D加强技术研发,培育竞争优势答案:(1)B(2)A(3)D【举一反三】下图为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图中箭头所示的生产要素及其流动方向,符合区际关系的是(双选)()A为资金B为技术C为劳动力D为原料2关于两区域间产业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是(双选)()A欠发达地区应全面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以促进区域发展B发达地区应将高新技术产业转移到欠发达地区,以降低生产成

23、本C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逐步转移第二产业,有利于两区域的产业结构优化D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利于促进欠发达地区城市化答案1.AC2.CD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信息不难看出,发达地区技术水平高,资金充裕,就业机会多;而欠发达地区技术水平低,资金不足,就业机会少。因此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输入的应该为资金、技术等,而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输入的应该为劳动力、原料等。故本题正确选项为AC。第2题,欠发达地区全面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可能会带来环境问题,故选项A错误;欠发达地区技术水平低,劳动力素质不高,发达地区不可能向其转移高新技术产业,故选项B错误;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劳动密集

24、型产业等第二产业,有利于两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并促进欠发达地区的城市化,故本题正确选项为CD。【变式探究】下图为某企业空间转移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7该企业可能为()A技术导向型企业B劳动力导向型企业C原料导向型企业D动力导向型企业8下列关于该企业空间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国为发达国家,乙国为发展中国家B该类型企业的转移可能会导致乙国劳动力流向甲国C当企业处于阶段时,甲国吸引该企业转入的主导区位因素是原料和技术D当企业处于阶段时,该企业产品一般处于产品生命周期曲线的衰退期答案:7.B8.D【举一反三】近年来,长江经济带东西部地区之间由“移民就业”向“移业就民”(把产业转移到劳动力富余的

25、地方)的新模式转换初见成效。完成910题。9左图示意甲、乙、丙、丁四个工业部门投入要素对比。实行“移业就民”最有利的工业部门是()A甲 B乙C丙 D丁10长江经济带“移业就民”带来的影响有()促进东部地区产业升级加快中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增加东部地区就业有利于中西部地区产业培育降低东部地区环境压力增加长江经济带春运压力A BC D答案:9.C10.B(2016高考全国卷)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家电企业将组装工厂向其国外转移。下图示意日资家电组装工厂转移目的地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1)(3)题。(1)影响日资家电组装工厂不断转移的主要因素是()A市场规模B劳动力成本C原材料成本 D技术水平

26、(2)20世纪90年代末,越南对日资家电组装工厂的投资吸引力已超过中国,但其日资家电组装工厂数量却远少于中国,主要原因是中国()A市场规模大 B技术水平高C劳动力素质高 D基础设施水平高(3)在日资家电组装工厂向越南等国家转移的背景下,中国家电产业的发展战略是()A加大政策支持,吸引日资回归B进口越南产品,替代国内生产C扩大生产规模,保持价格优势D加强技术研发,培育竞争优势解析:第(1)题,家电组装属于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不断转移是为了降低劳动力成本。第(2)题,20世纪90年代末,越南劳动力价格比中国低,对日资家电组装工厂的吸引力超过中国,但中国人口众多,经济较发达,消费市场广阔。第(3)

27、题,随着日资家电组装厂向越南等国家转移,说明我国的劳动力价格上涨,市场饱和,我国家电生产技术优势不明显,因此我国的家电产业不应该再依赖劳动力优势,应加大科技投入,树立品牌意识,提高市场竞争力。答案:(1)B(2)A(3)D(2015上海卷)“一带一路”是经济互补之路,是文化融合之路,是创新圆梦之路。1、“一带一路”东部连接快速发展的中国,西部连接发达的欧洲而中部是亟待发展的中亚、南亚等地区,东、中、西部的经济具有互补性,表现为( )东部产能增强,需要加强对外合作 西部经济发达,需要引进大量人才中亚油气丰富,需要寻求消费市场 南亚农业发达,需要扩大粮食出口A、 B、 C、 D、2、“新丝绸之路”

28、横贯亚欧大陆,自东向西依次经过的世界文化圈是东亚文化圈与( )A、伊斯兰文化圈、西欧文化圈、东欧文化圈 B、东欧文化圈、伊斯兰文化圈、西欧文化圈C、西欧文化圈、东欧文化圈、伊斯兰文化圈 D、伊斯兰文化圈、东欧文化圈、西欧文化圈3、上海科研人员将太阳能技术与海水淡化工程巧妙“嫁接”,大幅度降低了海水淡化的成本。这一成果将惠泽“一带一路”上严重缺水而光热资源丰富的地区。这些地区主要是( )A、大洋洲、西欧 B、东欧、东南亚 C、中亚、西亚 D、东亚、南亚【答案】1、A 2、D 3、C【解析】2“新丝绸之路”自东向西依次经过东亚、中亚、西亚、东欧、中欧与西欧。中亚与西亚地区人口主要信奉伊斯兰教为伊斯

29、兰文化圈,在欧洲依次经过东欧文化圈和西欧文化圈。D正确。3中亚与西亚因深居内陆或常年受副高控制,气候干旱,降水少,水资源短缺。C正确。(2015浙江文综)一地的自然景观主要取决于其水热条件。下图为“北纬30附近甲、乙两地的自然景观图”。完成34题。3下图为北纬30附近四地的气候统计图。与甲、乙两地相对应的是()A甲、乙B甲、乙C甲、乙D甲、乙4甲、乙两地自然景观迥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太阳辐射B距海远近C洋流性质D海拔高度答案3.D4.D1(2014北京文综)中国工业布局受政治、资源、市场等因素影响而不断变化。“十二五”期间,依据国家区域发展新棋局,要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读图,回答

30、问题。与长三角地区相比,概述川渝地区发展的地理优势。答案川渝地区位于长江上游,土地广阔(面积大),价格较低;矿产、能源、水力等资源丰富;政策支持;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经济发展潜力较大。解析对比两地区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从中分析该地区的优势条件。从土地面积对比,川渝地区位于长江上游,土地广阔,地价较低;从资源条件分析,矿产、能源、水力等资源比长江三角洲地区丰富;有国家区域发展新格局政策的支持;从劳动力分析,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且廉价。2.(2014浙江文综)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把长江的水调往北方的调水工程,调水线路主要为大运河。读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线路图,完成12题。1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及

31、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可以解决华北平原的盐碱化问题有利于改善丙地大运河航运条件丙至戊段可以自流引水可缓解戊地的用水紧张ABCD2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长江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可提高社会对长江水质的关注B可促使长江的泥沙向海洋输送C可降低甲地咸水入侵发生的可能D可改变长江口外海洋潮汐的规律答案1.D2.A3(2014广东文综)珠江是西江、北江、东江和珠江三角洲诸多河流的总称。西江、北江、东江等河流在珠江三角洲形成“三江汇集、八口入海”的水系特征。位于珠江干流西江沿岸的梧州市,是广西承接区外产业转移的重要地区。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材料一珠江流域示意

32、图。材料二20062009年梧州市主要新增企业所属行业统计图。(1)20062009年梧州市主要新增企业大多属于_密集型产业和_密集型产业,新增企业数量最多的行业是_。(2)有人建议将位于珠江三角洲的某大型造纸厂迁移至梧州市,有人则认为不合适。推断后者认为不合适的理由。答案(1)劳动资源建材加工业(2)梧州位于西江上游,水体自净能力和治污能力低;大型造纸厂水污染严重,迁址梧州将会加重西江和珠三角的水污染。下图为我国十二五规划国家能源基地示意图。完成12题。1我国主要能源生产区、消费区的正确叙述是()A华北地区的能源消费主要以石油为主B东部沿海的能源消费以水电、核电为主C西南基地生产的能源主要是

33、水能、天然气D蒙东基地生产的能源主要是煤炭、石油【答案】C2目前,能缓解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矛盾的有效措施主要为()大力开发西部能源资源,加强区域能源调配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用油气资源全面替代煤炭资源大力研发潮汐能,开发新能源A BC D【解析】从图中可看出,我国主要能源生产区在西部,而消费区在东部,则加强区域能源调配是缓解矛盾的主要措施;另外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也能减少需求,缓解供需矛盾。【答案】A下图为我国三种资源跨区域调配示意图。据此完成35题。3关于资源调配线路的叙述,正确的是()A经过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B穿越两类陆地自然带C目标市场位于海南D资源主要来自我国新疆和中亚【答案】

34、D4资源调配线路建设的不利条件是()A受地势影响需抽水北送B污染严重,水质差C开挖新河道,建设成本高D加大海河的防洪压力【解析】资源调配线路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能够自流,但需开挖新的河道,水质较好。【答案】C5资源对输入地的直接影响是()A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B出口加工工业比重增加C外来务工人员明显增加 D电子工业升级换代【解析】资源调配线路是西电东送南线工程,输送电能相对于输送煤炭而言,可以改善珠三角地区的大气环境质量。【答案】A塔霍河调水工程是西班牙将塔霍河的水调往塞古拉河流域的一项调水工程。塔霍河流经西班牙腹地,经葡萄牙注入大西洋,全长约1 000千米,水量丰沛,源头70%的水量都被调往塞

35、古拉河流域。塞古拉河是西班牙东南部注入地中海的一条河流,流域内土壤肥沃,气候温和,农业增产潜力大。据此回答67题。6下列有关西班牙塔霍河调水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工程难度小,穿过一座分水岭和一些河谷B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塞古拉河流域的灌溉用水C河水输入塔拉沃水库后,还要逐级提水D彻底改变了塞古拉河流域的水热组合状况【答案】B7西班牙塔霍河调水工程对环境的影响有()A塔霍河源头生态状况良好,不会影响塔霍河沿岸的植被B加剧了塔霍河流域的大气污染程度C塞古拉河流域灌溉面积不断扩大D塞古拉河流域的城市地面下沉程度加剧【解析】塔霍河源头70%的水量都被调往塞古拉河流域,会导致塔霍河源头生态状况变差,影响

36、了塔霍河沿岸的植被;流域水量减小与大气污染程度没有明显的联系;塞古拉河流域土壤肥沃,气候温和,农业增产潜力大,调水工程会导致流域灌溉面积不断扩大;由于塞古拉河流域的城市减少对地下水的开发,地面下沉程度减轻。 【答案】C下图为世界某两个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89题。8导致图中两地区自然景观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降水 B气温C海陆位置 D光照【解析】左图所示区域为两河流域,主要处于热带沙漠气候区,而右图所示区域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导致图中两地区自然景观差异的主要因素是降水。【答案】A9右上图中钱塘江河口三角洲缺失的原因是()水流速度快潮水顶托作用明显潮水冲刷作用强烈流域植被覆盖良好A BC D【答

37、案】C读“我国三个地带部分指标比重示意图”,完成1011题。10图中反映出影响我国东部和西部地带经济发展差异的因素是()科技水平交通便利程度资源的赋存外商投资多少A BC D11下列措施中,对促进西部地区吸引外资见效最快的是()A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B加大教育投入C加大政策扶持力度D加大资源开发力度【解析】第10题,从图中看,我国东部和西部地带经济发展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科技水平、交通便利程度和外商投资多少等方面。第11题,西部地区可以通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改善投资环境,短期内大量增加外资。【答案】10.C11.C区域人口对资源压力指数是全国某资源人均占有量与区域该资源人均占有量之比,此比值可作为判

38、断区域人口规模适宜程度的指标之一。读表,完成1213题。人均GDP与全国平均值之比城市化水平(%)人口对水资源压力指数人口对耕地压力指数全国1.0052.571.001.00青海0.8647. 440.140.95河南0.8242.437.741.07黑龙江0.9356.901.000.29浙江1.6563.200.832.5612四省比较,叙述正确的是()A人均GDP水平越高,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大B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耕地压力越小C人均GDP水平越高,则城市化水平越高D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小【解析】人均GDP最高的浙江,人口对水资源压力指数为0.83,远小于河南的7.74,排除A项。城市化水平低的河南,人口对耕地压力指数为1.07,大于青海和黑龙江,排除B项;河南的人口对水资源压力指数为7.74,最高,排除D项。【答案】C13四省比较,关于产业发展条件叙述正确的是()A青海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条件最佳B河南发展耗水较多的产业条件最佳C浙江发展用耕地多的产业条件最佳D黑龙江发展商品农业耕地条件最佳【答案】D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