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分析.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48043241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最新“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分析.doc(2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分析“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分析“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分析摘要: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国家做了很多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但是针对整个长三角的经济发展,在国家战略层面来实施战略规划的研究,应该说是一次十分重大的战略思路。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直接决定了区域经济发展潜力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能得到多大程度的释放。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长三角地区已成为我国经济

2、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但是当前的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遇到了众多挑战,本文将通过分析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战略现状及问题,提出一些对策建议。关键词:长三角 区域经济一体化 Abstract:Go up century since eighty time, the country made a lot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planning.But i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Yangtze Delta region, in the national strategic level to implement strategic

3、 planning research, should say that is a very significant strategy.The integration of regional economy depends on the level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potential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limited resources to get much the extent of release.After decades of development,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reg

4、ion has become Chinas economy is one of the most active areas.But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s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encountered many challenges,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economic development status and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

5、gestions.Key Words:Changjiang Delta ,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一、绪论长江三角洲北起通扬运河,南抵杭州湾,西至镇江,东到海边,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以及邻近海域。长江三角洲地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区域面积21.07万平方公里。长江三角洲地区区位条件优越,自然禀赋优良,经济基础雄厚,体制比较完善,城镇体系完整,科教文化发达,已成为全国发展基础最好、体制环境最优、整体竞争力最强的地区之一,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直接决定了区域经济发展潜力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能

6、得到多大程度的释放。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区域市场、产业和制度的一体化,区域市场一体化是经济一体化的基础,产业一体化是核心,制度一体化是保障。三个一体化必须同时推进才能切实提高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水平,促进区域经济协调、有序、高效地发展。没有区域市场对资源的优化配置,没有区域城市间合理的产业链条,没有区域经济一体化运行的制度保障,区域城市就只能是群而散布,无法发挥集聚性的经济能量。 二、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1、区域接轨战略全面实施长江三角洲地区有关省市就苏、浙、沪三地优势互补、形成新兴产业链、打造极具整合竞争力的都市圈达成共识,纷纷提出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的发展思路与战略部署。上海周边的长三角核心城市

7、及其外围城市提出“谁能更好地接轨上海,谁就能率先迅速崛起”的思想,并制定了各自的接轨战略。如杭州市提出了“接轨上海、加强合作,优势互补、错位发展”,打好“上海牌”,实现“同城效应”的战略取向;嘉兴确定了实现“长江三角洲的经济重镇、上海南翼的港口新市、江南水乡的文化名城”三大城市目标定位,全方位接受上海的辐射,将嘉兴建设成上海的“后花园”“加工厂”“外贸第一车间”和科技教育成果转化的“试验田”,全面融入上海经济圈的战略设想;绍兴市提出绍兴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途径是接轨上海,将指导思想确立为“主动接轨、全面融入、发挥优势、实现共赢”,制定了“战略北进,接轨上海”的行动计划,使绍兴成为“长江三角洲的

8、重要制造业基地、科技转化基地、旅游休闲基地”;舟山市制定了“打破封闭,全面接轨”上海的三大战略,重新审视洋山深水港建设的深远意义,积极打通蓝色通道,服务上海,发展海洋经济;南京市确立了“以江为轴,跨江发展,呼应上海,辐射周边”的城市定位;南通市则提出要把南通建设成为“北上海”,接轨上海最终“融入上海”的战略目标。2、区域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基础是经济的一体化,而经济一体化的基础是交通的一体化这是国际大都市圈发展的成功经验。只有通过建设一流区域综合交通网络,实现区域内重要城市之间的快速、安全的联系,才能真正实现长三角地区的经济的共同繁荣发展。因此自2003年起,长三角地区

9、建立起以高速公路为核心的快速交通网络体系,并且在建设、管理和技术上取得了一连串的突破。2004年长三角都市圈高速公路网规划方案由沪苏浙三地交通部门首次提出。现代化快速交通网将在未来5年内把15座中心城市、55座中等城市、1446个小城镇全部纳入“3小时都市圈”,同时也为外围城市融入长三角都市经济圈创造了更为有利的交通条件。3、区域合作势头强劲近年来,长三角地区政府都提出把发展放在整个长江三角洲地区去考虑的战略思想,长三角地区区域合作内涵大大丰富,经济联动发展和一体化势头进一步加快,不少领域如人事、工商、旅游等已经达成合作或互相衔接的协议。主要体现在:(1) 平台一体化加速进行。江浙沪工商局已就

10、市场准入、政策信息共享、帮助民营企业发展、开通三省市著名商标保护直通车等达成共识,2003年签订了加强长三角区域市场管理合作协议,在市场准入、市场秩序和信息资源等方面推行一体化;长三角15个城市人民银行就长三角金融合作框架、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基础设施建设联动合作一体化进行磋商;“长三角人才开发一体化论坛”召开,对建立区域人才共同市场、共融共通新制度框架、职业资格证书相互认定等问题进行探讨等等。(2) 政府间合作联动增多。2001年5月12日通过了沪苏浙经济合作与发展座谈会制度后,沪苏浙三省市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定期座谈的合作机制建立。2003年开始,长三角地区政府间合作联动增多,先后签定了关于

11、进一步推进沪浙经济合作与发展的协议书浙江省和江苏省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协议长三角地区发展科技交流与合作协议书苏浙沪三省市侨务工作交流与合作协议书长三角技术与资本对接服务平台推进长三角技术经纪人合作平台和长三角技术信息服务平台等政府间或组织间协议,许多领域的合作联动如长三角地区教育合作已付诸行动,开始了实质性的启动。4、区域产业体系逐步形成“长三角”的发展在中国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更紧密的产业联系,形成一体化发展格局,是“长三角”地区城市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充分发挥区位和经济优势,以国际国内市场为导向,配合整合产业优势,促进区域性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已经成为长三角地区产业整合的

12、目标。,长三角经济区正在成为中国大陆联动效应最为显着、发展腹地最为广大的经济区。如在长三角地区,一条清晰的IT产业链已经初步形成:上海形成了较高水平的芯片设计、生产、封装、测试产业链;苏锡常地区则发展成为IT产品的生产制造基地;宁波则以波导手机为首,建立了手机生产高地。5、大都市圈格局显现伴随长三角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逐步完善,一体化程度不断提高,周边城市与上海的经济社会联系的不断加深,逐步形成了一个多层次、联系紧密、职能分工日趋合理的长三角大都市圈。目前被列入“长三角”都市圈的共有15座城市,包括上海,江苏的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通、扬州、泰州,浙江的杭州、宁波、湖州、嘉兴、绍兴、舟

13、山。在长江流域发展研究院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国土开发与区域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沈玉芳看来,长三角15城市都市圈目前已基本成形。按照沈教授的观点,由这15个城市组成的都市圈体系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也是核心层,包括上海及其周边的昆山、太仓、嘉兴;第二层次,向西延伸到江苏的苏、锡、常三市,向南包括浙江的杭州、湖州等地;第三层次是前两个层次以外的其他地区。在这一都市圈体系中,目前形成了一个中心(上海)、两个副中心(南京、杭州)的发展格局。但是随着长三角区域交通大格局的进一步改善与调整,特别是杭州湾跨海大桥、长江口跨江大桥和沪崇(崇明岛)苏(南通)大通道三大工程的启动实施,这一发展格局将逐步向一个中心

14、四个副中心的格局演变,宁波、南通在长三角区域内的地位将逐步跃升到与南京、杭州同等重要的位置,一核四心的大都市圈体系将最终形成,并将带来区域城市功能定位的进一步调整和优化。6、区域经济总体实力增强长三角地区经济规模、总体实力增长迅速,吸引外资总量与速度名列前茅,连续近20年保持经济高速增长,举世瞩目,这有赖于区域经济一体化快速发展的带动。虽然长三角地区面积仅占全国1%,人口占全国6%,却创造占全国20%的GDP、22%的财政收入、28%的出口份额。在良好的区位优势、优良的发展环境、强劲的发展势头的影响和推动下,在新一轮世界制造业转移中,长三角地区倍受青睐,世界500强企业已有400多家在这一地区

15、落户。所有这一切使得长江三角洲地区作为世界第六大都市圈快速成长,成为全球21世纪最具竞争力的地区之一。世界知名跨国公司向长三角地区的战略转移,不仅是在长三角设立工厂、研发中心,甚至有些跨国公司将总部迁至上海,一方面增强了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的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的地位,同时也使得上海周边城市逐步成为世界“制造基地”,从而区域经济总体实力进一步增强。 三、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1、各自为政的长三角各城市由于长三角由两省一市组成,所以虽然城市间的协调状况比珠三角好,但仍然存在行政分割、各自为政的现象,区域经济整体关系下的城市群经济运行体制尚未形成。作为三个独立的行政区,江苏、浙江和

16、上海由于条块分割,缺乏横向联系,各地区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阻碍经济资源的自由流动和跨地区经济合作的不仅有市场分割,还有地方保护主义。例如,通过控制生产要素和商品的流通,使之在需求旺盛时不至于流向其他经济区;在供给宽松时,使外地商品难以进入本地市场。长三角的发展由于缺乏跨越行政区域的管理机构来协调,使得区域内各地方往往不顾区域经济的整体利益,只顾自己的利益而各行其是,导致城市间存在某种程度上的恶性竞争,城市间的合作仅停留在较低水平的合作。由于GDP成为国家对地方政绩的主要考核标准,这使得长三角各地政府均以追求GDP和财政收入增长为主要目标。为了体现政绩,最易见效的方式就是通过招商引资拉动GD

17、P等指标的增长。比如,长三角各市竞相出台优惠政策,通过开放引资降低土地价格标准,苏州地价现为20万元/亩,昆山15万元/亩,而吴江、杭州、宁波等地更将地价降为5万元/亩,有的地区还通过免收土地出让金,财政补贴电增容费等方式引资。结果恶性引资使得外商投资变动性很大,招商引资出现混乱局面。究其原因,都是由于区域发展不协调而产生的。2、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在“十五”期间,长三角的经济发展依旧是粗放型的。长三角的能源消耗是西方工业七国平均所消耗能源的5.9倍,相当于日本的11倍,美国的4.3倍。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制约了长三角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2005年,长三角区域的经济增速与全国相比出现了比较明显

18、的下滑。除了第四季度外,长三角GDP增幅同比回落了2.6%,而在全国则只回落了0.1%。这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有三方面的表现:一是严重污染环境,二是消耗大量能源,三是过度开发土地资源。由于区域资源的过度开发,目前长江三角洲地区环境污染已十分严重,造成了区域性的影响。由于地方利益驱使,不同地区在环保认识上存在差异,地区间缺少整体协调机制,行政区边界成为了污染最严重的地区,而这也已成为改善区域环境质量的主要障碍。1999-2004年,上海的废水、烟尘排放量一直居高不下,而废气排放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增长了72.7%和17.4%。江苏的工业废水和废气排放量分别增长了31%和46.9%,二氧化硫排

19、放量增长了32.9%。浙江的这三项排放量分别增长了46.4%、116.9%和29.5%。酸雨成为长三角地区的“常客”。2003年浙江省年均酸雨率达84.3%,全省竟无轻酸雨区。环境污染使得原本水资源丰富的长三角地区出现了普遍的“水质型缺水”。20世纪90年代太湖水质平均已达类,流域内的河流水体也主要是类水。在长江三角洲段的京杭大运河水质大多为类甚至低于类。在能源消耗方面,1995-2004年间,江苏省的煤炭消费量增长了近一倍,而原油和燃料油的消费量分别增长了65.9%和63.4%。这期间浙江的能源消耗总量增长了1倍多。与发达国家相比,苏浙两省的单位GDP能源消耗大约是日本的6倍,英国的3倍,美

20、国的2.2倍。在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方面,1996-2004年长三角的耕地面积净减少了1/20。1999-2004年苏州、无锡、南京的耕地面积净减少了15.13%、13.17%和10.94%。浙江的耕地面积中可用于工业用地的部分还不足400万亩。 四、推进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对策1、推进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当前,世界各国无论是制定经济政策、实行对外开放还是调整产业结构,都将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作为重要选择。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一起,成为“二战”后世界发展的趋势。作为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积极推进区域经济合作已经成为世界经济潮流。根据弗里德曼的区域经济发展阶段论来看,长江三角洲地区目前已进入

21、第三阶段多极中心阶段,具体来说则是以上海为中心,以南京、杭州为次中心。即将要进入的第四阶段即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阶段是长三角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统一方略、统一布局、统一发展政策、统一资源整合等措施,在一定区域内建立起科学的利益调节机制,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诸如重复建设、地方保护、行政壁垒等内部耗损,使区域内部能够运转有序、分工科学,从而达到扬长避短、合作共赢的结果,实现整个区域经济利益的最大化。2、搭建高层次的人力资本平台现代经济发展表明,实现经济高质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知识。在相同的物质技术条件下,知识不仅制约着生产活动的方式,而且对生产活动的范围、强度及成败产生重要影响。掌握较

22、高知识能力的人才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不可忽视。因此,只有着眼于人才队伍的建设,通过培养和吸引人才两种方式积极积累人力资本存量,才能实现长三角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低碳经济的发展,人力资本的需求量不断扩大,人才结构的优化成为趋势。高层次人才可以分为以下三类:一是服务专业人才。以金融、贸易、信息等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人才;二是高层次管理人才。特点是具有国际战略思维,熟悉国际服务业和市场规则、跨文化沟通能力较强;三是高技能人才。这类人才通常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低碳创新能力。3、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区域经济发展道路在发展经济,追求经济效益的过程中,如何追求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平衡是值得深思

23、的问题。只有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统筹兼顾,才能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保持活力。在长三角的发展中,必须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三方面的协调发展,寻求科学的经济发展模式,建立健全相应的环境和资源保护法律法规及政策,将可持续发展问题纳入社会发展的整体目标体系之中。为了避免走入新的现代化陷阱,承受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所带来的恶果,长三角相关部门必须要增强对环境治理和保护的投入力度。通过大力推广循环经济等手段,控制污染的产生和扩散,对污染治理和废弃物回收加强力度;完善交通、能源、土地和水资源等投资环境的硬件建设,同时注重人才培养、教育和管理等软件建设,创造区域内各城市共同发展的和谐环境,实现

24、长三角区域共同繁荣的目标。 五、结束语长三角在拥有国内其它区域所无法替代的区位优势,且在经济实力、科研力量等方面均表现突出。特别是2010年在上海成功举办世界博览会之后,长三角地区的发展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此历史背景下,以上海为龙头,以苏浙为两翼,共同推进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走可持续发展的区域经济发展道路,构筑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长三角经济板块,逐步成为长三角地区的共同目标,也成为当前我国重要的国家战略。 参考文献: 1陈彬彬.促进长三角经济持续健康发展J.宏观经济管理,2006,(4):5456.2唐琦,虞孝感.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初探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3):269273.3徐长乐,马学新.长江三角洲发展报告2010:区域发展态势和新思路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19-224俞立中,郁鸿胜.长三角新一轮改革发展的战略思考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25-405陈家海,王晓娟.泛长三角区域合作中的政府间协调机制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08(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