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自治与民族区域自治有何区别.docx

上传人:荣*** 文档编号:4801368 上传时间:2021-11-1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村民自治与民族区域自治有何区别.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村民自治与民族区域自治有何区别.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村民自治与民族区域自治有何区别.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村民自治与民族区域自治有何区别.docx(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村民自治与民族区域自治有何区别答: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形式和制度。它是指依据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有关规定,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自治的制度。其基本内容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地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民族自治地方,按其行政区划分为自治区、自治州和自治县。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一级国家政权机关,均受中央和上级国家机关领导,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自治机关除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外,还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自治权。民族区域自治和村民自治的主要区别是:(1)民族区域自治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参加者是聚居境内的各民族成员:农村基层群

2、众自治在全国农村实行,参加者是广大农民。(2)民族区域自治机关是一级国家政权,均受中央和上级国家机关领导;农村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不是一级国家政权,基层人民政府和它的关系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3)民族区域自治是本行政区域内各民族依法自主管理本民族的内部事务;农村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则足农民依法管理基层社会生活方面的事务。(文章转载自:杭州法律咨询网http:/.cn)第二篇:计生协会与村民自治计生协会与村民自治徐彪字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目前,作为管理农村社会事务的重要部分,实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势在必行,而计划生育协会作为根植基层、来源群众的群众团组织,在村民自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计划生

3、育“村民自治”,就是把上级有关计划生育的方针、政策、法规、规章以及各级相关部门制定的制度、办法、措施,结合本村实际,统一融合在村民自己讨论制订的村规民约中,用以规范每个村民的生育行为;将过去各级政府或计生部门依法直接行使、操作的行政职能,转化为村规民约的行为,由村民委员会履行职能,从而淡化行政上的强迫命令、强制措施,强化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从而形成县级抓统筹、督查,乡级抓指导、服务,村级抓管理、教育,群众抓落实、监督,促进和保证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健康发展。计划生育协会在村民自治中的优势不容低估。巧家计划生育协会从县到村三级都建立了组织网络,发展了4万名会员,为村民自治工作

4、的落实提供了组织保障。计划生育协会会员多、联系广,会员生活在群众之中,与周围群众朝夕相处,对群众生产、生活、生育情况最为了解,可以随时随地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困难,做好计划生育宣传动员工作。会员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德高望重的老人、能人、才人,他们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社会经验,生活、工作等各方面在群众中有威望,能得到群众的信任、认同。若要使计划生育协会在村民自治中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一是要选配好会长。一般应由德高望重、生育积极分子、科技致富能人担任,也可由村两委主要领导担任;二是要选举产生一个议事能力强的理事会;三是建好协会小组和会员队伍。要重视吸收享受“少生奖励对象”的家庭成员入会,吸收有知识

5、、有专长、有奉献精神的年轻人入会,不断提高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四是要根据村民自治的要求,不断建立和完善会员大会制度、理事会议制度、协会小组长参加的工作会议制度、学习培训制度、会员活动制度,以保证协会参与村民自治工作健康地向前发展。五是要对理事会成员、协会小组长、会员认真进行教育培训,学习“一法三规一条例”,学习计划生育村规民约,学习协会的有关知识,不断提高广大会员参与村居民自治的能力。村级计生协会要积极协助村两委,主动参与村民自治,积极发挥自身作用。要组织会员,进组入户,采取多种形式,宣传计划生育法律法规、政策、避孕节育等基础知识。对主动实行计划生育,生产、生活困难的家庭,要积极争取社会保障项

6、目的照顾;对符合享受各项优惠政策的家庭,主动协调,申请兑现。要发动会员多方收集各种计生信息,及时反馈给村两委,使村两委及时、准确掌握计生动态,做到情况清,数据准,把计划生育可能出现的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计生协会是党群、干群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一方面要把计生政策宣传到户,督促群众履行计划生育义务,另一方现要反映群众的合理诉求,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总之,计生协会在村民自治工作中,可以为人口控制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开辟广阔的空间。第三篇:村民自治_回顾与展望年第期调查与研究村民自治:回顾与展望郝涛十七大报告指出,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

7、实践,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民主的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社会基础,更离不开基层群众的广泛参与,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村民自治作为基层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乡村治理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也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因此,有人认为村民自治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一村民自治的发展历程及特征我国的村民自治发端于世纪年代初,这一新生事物在党和国家的支持下逐渐成熟完善,现已成为基层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一)村民自治的发展历程起步阶段改革开放后,人民公社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农村管理制度发生了变化,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一下子从过去高度集中的政社合一的管理体制中释放了出

8、来,积极性得到了极大发挥,农村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活力然而,旧制度退出历史舞台时,新的制度并没有及时建构起来,于是乡村社会陷入了旧制已亡新制未立的制度真空状态,由此造成的一系列问题也浮出了水面社会的急剧转型让农民无所适从,以个人为中心的价值观逐渐取代了集体主义的价值观由于失去了掌控农民的制度资源,一些村级组织处于瘫痪半瘫痪状态,乡村治理的管理功能不断弱化,村组织再也不像过去那样无所不能了,农民的命运逐渐掌握在自己手中在此背景下,一些地方的农民自发建立了村民委员会,这一新的社区管理组织在国家的认可下,迅速在全国推广开来通过总结各地的经验,年修改宪法时,把村民委员会这一组织形式写进了宪法条文,明确规

9、定了村民委员会的性质和任务,从而在法律上确认了村民委员会的合法性地位,这为其此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法律地位探索阶段村民委员会的建立填补了人民公社解体后的组织真空,其在乡村治理的独特作用得以充分体现,不仅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也受到了农民的欢迎年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该法律是在总结村民委员会建设的基础上出炉的,自此之后,村民自治走上了法制化规范化道路,也开启了我国自下而上的民主化改革,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伴随着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试行,全国各地的农民踊跃参与了村自治,尤其在村民委员会选举中,农民表现出了极大的政治热情,一改过去事不

10、关己高高挂起的政治冷漠态度所以,这一时期是村民自治不断探索的时期,各地农民充分结合自身的实际,创造了一些很有价值的村民自治形式完善阶段通过村民自治的民主实践,农民参与民主的意识日益提高,也掌握了一定的参与技巧,这意味着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试行促进了村民自治在农村的迅速发展,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在总结过去年试行的经验教训基础上,年,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正式颁布实施,村民自治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农民作为村庄的主人,参与村庄治理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对村庄事务更加关心,民主选举民主监督民主决策和民主调查与研究党政干部论坛管理的制度不断完善(二)村民自治发展的特征世纪年代以来,村民自治从产生到发展经历的时间并不长,

11、其间有过挫折,甚至遭到很多人的质疑,但村民自治仍在徘徊中艰难前行,其发展历程具有特殊的历史性和鲜明的时代特征一是外在性二战以来,世界民主化浪潮席卷全球,民主成了衡量政治正确性的标准之一,否则,就会在国际主流话语中处于劣势地位肇始于世纪年代的村民自治无疑也契合了这一国际背景二是自下而上性世纪年代末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内外的形势使我国面临巨大的改革压力,如何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成为一个难题高层改革牵一发而动全局,如果一步走错,就会酿成难以挽回的损失,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必须另辟蹊径,于是党和国家着手从基层进行改革,开始在农村实行村民自治,希冀通过这种自下而上的民主改革方式,提高民众的民主意识

12、,锻炼民众的参与能力,提高民众的参与技巧,待条件成熟时逐步进行更高层次的改革三是农民的首创性村民自治最早是由农民创造的,其后来的发展也始终没有离开农民的首创精神,从这个意义上说,农民为我国基层民主乃至整个国家的民主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四是政府的主导性农民是村民自治发展的首创者,政府是村民自治的主导者,如果农民对村民自治的实践没有得到政府的认可,村民自治也不可能蓬勃发展,更不可能在全国得以普遍推广一直以来,政府在村民自治的发展中扮演了主导者角色,它在总结村民自治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制定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法律法规,从而使村民自治的发展沿着法律的轨道进行二影响村民自治的主要因素是村民的自治组织,组织性

13、质上的截然不同使两者关系难以协调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乡镇政府与村委会不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而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这一模棱两可的规定仅具有理论上的意义,实际操作起来难度很大,村民自治不可避免地陷入尴尬的境地,走向两个极端一是村干部只对乡镇政府负责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缺乏操作性,乡镇政府更多的在领导着村委会,村委会成为执行乡镇政府命令的下级机构,仅有自治之形,而无自治之实从村民自治制度运作过程来看,目前村民自治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源于村干部偏离其应然角色,即作为村民利益代表者与维护者调查发现,很多乡镇政府把政治触角延伸到了村里,年初会让村干部签订工作责任状,年底对村干部进行

14、考核在考核压力下,村干部往往背离村民自治的目标,仅对乡镇政府负责,不对村民负责二是村干部游离于乡镇政府的管理之外有些村干部认为自己是村民选举出来的,不是乡镇政府任命的可以不服从乡政府的管理在调查中,一位村主任就表达了这样的想法:想齿它就齿,不想齿就不齿,反正我是老百姓选出来的按照谁授权向谁负责的政治学原理村干部的这个想法并没有错,也是可以理解的但问题是,村干部游离于政府的管理之外,既不利于国家基层政权建设,又将使乡镇政府在政务管理上陷入困境因为村民自治的范围也是有限度的,村庄内部的事务可以自行解决,而有些事务不仅是村庄内部的事情,更是关系到整个国家宏观管理的大问题,比如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15、,农民应该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在乡政村治格局下,村干部究竟代表谁的利益。看来不同的场景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这一独特现象还会在乡村关系中长期存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村民自治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二)两委之间的制度张力两委指的是村党支部委伟大成就,已经成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道靓丽的员会和村民委员会,两者风景正是基于村民自治等制度的逐渐成熟和完善,之间的制度张力主要表现为书记与主任关系的紧张十七大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作为我国的政治制度写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村主任是由村民自进了党的报告从调查来看,村民自治的发展也不是己选举出来的,而村党支部书记大多是由乡镇党委任一帆风顺的,其发展受到了不少因素的制约命

16、的村党支部委员会是党在农村的领导核心,贯彻落(一)乡政村治格局的乡村关系人民公社解体实党的大政方针,主任和书记的合法性来自于不同的后,乡镇政府以及村民委员会登上系统,这就难以避免地出现了一个困境即究竟谁是一历史舞台,填补了农村社会管理的组织真空,以研究把手有人认为主任是全村村民选举出来的,书记应该基层民主政治著称的张厚安等学者称此为乡政村服从主任,又有人认为共产党是执政党,主任应该服从治格局也就是说,乡镇政府属于我国最基层的政书记如何协调好二者之间的制度张力成为影响村民权组织,是政府管理序列的神经末梢,而村民委员会自治发展的制约要素一些地方也尝试探索解决之道,年第期调查与研究比如湖北随州的两票

17、制就是这方面的典范(三)乡村社会内部的制约力量在乡村社会,有很多因素影响着村民自治的健康发展从调查来看,当前有两个方面的制约因素值得重视一是宗族势力少数服从多数是民主的主要游戏规则,在村民自治中,人数多就是政治优势表现得淋漓尽致,宗族势力较大的候选人往往在选举中占据优势,而宗族势力较小的候选人就很难当选同一宗族的人,可以充分利用本宗族的人脉资源,通过串联,共同选举本宗族的候选人,以合法的方式控制村委会的组成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也是一种不平等和暴政,人数决定选举的政治逻辑剥夺了宗族势力较小的候选人的权利二是宗教势力近年来,宗教在农村得到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加入信教的队伍究其原因,可谓错综复杂,

18、比如农民缺少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精神文化生活,或者遇到天灾人祸,就把希望寄托在神灵的身上等,加之宗教有组织地帮助农民解决一些生活实际困难,这为农村的传播奠定了社会基础,以至于有些地方出现了农民相信宗教组织,却不相信基层组织,严重影响了村民自治的健康发展三村民自治的发展与展望面对村民自治的困境,需要从多方面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下面几个主要方面应引起重视(一)处理好乡镇与村之间的关系乡镇人民政府与村民委员会的关系问题,是推进村民自治的首要问题之一,也是农村基层政治体制和管理体制中的重大问题实行自下而上的村民自治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民主价值,农民通过自主参与村庄治理,可以提高参与的意识,增强政治参与的责任

19、感,锻炼参与的能力,掌握参与的技巧,与此同时也需要顶层设计,因为仅仅靠农村基层改革,而上面岿然不动的话,村民自治的积极功能终究会消耗殆尽因此,在发展村民自治的同时,只有从宏观上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理顺村民自治与上面的关系,才能真正弥补乡村关系的制度张力(二)破解两委关系的困境村党支部具有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的职能,而村民委员会则是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群众性自治组织,两者的权力来源不同,前者的权力来源是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而后者的权力来源则是村民委会组织法如何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直接决定着村民自治的实践效果,基于现实法律和政治的考量,破解两者困境的主要路径有两个方面一是完

20、善法律制度,使两委能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正如黄海所言:两者的部分内容交错重叠是造成两委职权冲突的根本原因,因此,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才是解决两委紧张关系的治本之路二是大胆创新,积极探索两委关系的新形式实际上,一些地方的农民也创造了不少好经验比较典型的有两推一选以及湖北省随州市的两票制两会制;山东威海等地为了避免二者的冲突,干脆实行书记主任一肩挑(三)培育农民的公民文化意识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要求: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列宁也指出:文盲是处在政治之外的,必须先教他们识字不识字就不可能有政治,不识字只能有流言蜚语谎话偏见,而没有政治因此,培育农民的公民文化意识,关键在于教育通过教育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增强参与的权利意识和责任意识,实现农民由动员式参与为主向自主式参与为主的转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总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