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和吸收 (4).ppt

上传人:石*** 文档编号:47757160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3.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化和吸收 (4).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消化和吸收 (4).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消化和吸收 (4).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化和吸收 (4).ppt(5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消化和吸收(4)现在学习的是第1页,共52页消化消化 食物在消化道中被分解的过程食物在消化道中被分解的过程 机械性消化机械性消化 通过消化道肌肉的收缩活动将食物磨通过消化道肌肉的收缩活动将食物磨碎,与消化液混合,还可将食物不断向消化道的远碎,与消化液混合,还可将食物不断向消化道的远端推送。端推送。化学性消化化学性消化 通过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中的各种通过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中的各种消化酶,将大分子的物质分解为小分子的物质。消化酶,将大分子的物质分解为小分子的物质。吸收吸收 消化道内的物质通过消化道粘膜上皮进入消化道内的物质通过消化道粘膜上皮进入血液或淋巴的过程。血液或淋巴的过程。第一节 概述现

2、在学习的是第2页,共52页第二节 口腔内消化一 唾液分泌(一)唾液的性质:无色无味近中性低渗液(二)唾液的作用 湿润和溶解食物 清洁口腔内的食物残渣及异物 淀粉酶分解淀粉为麦芽糖 溶菌酶能杀灭细菌二 咀嚼:随意的复杂反复动作三 吞咽:分三期现在学习的是第3页,共52页第二节 口腔内消化蠕动:是指消化管肌肉的顺序收缩,形成一种向前推进的波形运动。吞咽反射中枢在延髓,昏迷、深度麻醉的患者吞咽功能障碍,食物、唾液或上呼吸道的分泌物可误入气管,引起吸入性肺炎,严重者可窒息。现在学习的是第4页,共52页第三节 胃内消化一、胃液及其分泌(一)胃液的性质、成份和作用 无色、酸性,pH 0.91.5,1.52

3、.5L/日 1、盐酸(HCL)(壁细胞)杀死随食物进入胃的细菌 激活胃蛋白酶原为胃蛋白酶 引起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 帮助小肠对铁和钙的吸收 使食物中蛋白质变性易于水解现在学习的是第5页,共52页2、胃蛋白酶(主细胞)现在学习的是第6页,共52页3、粘液和碳酸氢盐 (1)润滑作用,减少粗糙食物对胃黏膜的损伤 (2)降低H+的扩散速度,减弱H+对胃黏膜的侵蚀 (3)黏液屏障能防止胃酸和胃蛋白酶对胃黏膜的侵蚀4、内因子(壁细胞)保护VB12并促进其吸收,内因子缺乏时,红细胞分化成熟障碍,导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现在学习的是第7页,共52页二、胃的运动(一)胃容受性扩张 当咀嚼和吞咽时,食物对咽和食

4、道等处的感受器的刺激,所引起的胃底和胃体肌肉的舒张,称为容受性扩张。意义:使胃容量和进食量相适应,更好的完成容受和贮存食物的机能。现在学习的是第8页,共52页二 胃的运动(二)紧张性收缩 指胃壁肌肉经常保持一种轻微的收缩状态,具有一定的紧张性。意义:有助于保持胃内压力和胃的形态、位置,有利于胃液渗入食物,促进消化。现在学习的是第9页,共52页(三)胃蠕动 开始于食物入胃后5分钟,蠕动从胃的中部开始向幽门方向推进。意义:使食物进一步磨碎与胃液充分混合成食糜,有利于化学性消化。现在学习的是第10页,共52页三、胃的排空及其控制 胃排空:食物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稀、流体、小颗粒、糖)胃排空的控

5、制:1 胃内因素促进排空 食物量 胃泌素 2 小肠内因素抑制排空 肠胃反射 肠抑胃素现在学习的是第11页,共52页三、胃的排空及其控制(1)胃排空:食物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稀、流体、小颗粒、糖)(2)胃排空的速度:取决于食物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流体固体(3)三大营养物质中:糖类蛋白质类脂肪类(4)混合性食物排空:46h 现在学习的是第12页,共52页一、小肠液及其作用(一)十二指肠腺的分泌 弱碱性粘液,保护十二指肠粘膜免受胃酸侵蚀(二)小肠腺的分泌 分泌量较大(13L/日)稀释消化产物,利于吸收(三)含多种消化酶:肠致活酶 胰蛋白酶原 胰蛋白酶 第四节 小肠内消化现在学习的是第13页,

6、共52页二、小肠的运动(内环、外纵两层平滑肌)(一)紧张性收缩 1.使小肠平滑肌保持一定的紧张性,使小肠腔维持一定的腔内压,是小肠其他运动的基础。2.紧张性降低时,肠腔扩张,肠内容物混合与推进减慢。现在学习的是第14页,共52页二、小肠的运动(二)分节运动 1.是一种以环形肌舒缩为主的节律性运动。将肠管和食糜运动分成许多节段。2.意义:使食糜与小肠液充分混合并与小肠壁紧密接触,有利于消化与吸收。现在学习的是第15页,共52页二、小肠的运动(三)蠕动:小肠任何部位,将食糜向大肠方向推进。速度很慢。蠕动冲:推进速度较快、传播距离较远,可将食糜从小肠始端一直推送到末端。肠鸣音:肠蠕动时,肠内容物被推

7、动所产生的一种声音,蠕动强则肠鸣音增强,反之减弱。可作为术后判断肠道功能恢复的可靠指标。现在学习的是第16页,共52页第五节 大肠内消化 大肠内没有重要的消化活动,其主要机能是吸收食物残渣中的水和一些电解质,吸收结肠内微生物产生的维生素B和维生素K,完成对食物残渣的加工,并将食物残渣以粪便的形式排出体外。现在学习的是第17页,共52页一、大肠液及细菌的作用 (1)大肠腺和大肠黏膜杯状细胞分泌,碱性(PH 8.38.4),主要作用是保护肠黏膜和润滑粪便 (2)大肠内有许多细菌,可将食物残渣发酵和腐败,形成粪便。细菌分解糖和脂肪(发酵)细菌分解蛋白质(腐败)第五节 大肠内消化现在学习的是第18页,

8、共52页二、大肠的运动(一)袋状往返运动(环形肌):使肠内容物向两个方向做短距离的位移,但不向前推进,空腹多见。功能:有利于大肠吸收水和电解质。(二)分节运动和蠕动:同小肠(三)集团蠕动:进食后,其实与横结肠,将大肠内容物迅速推进到降结肠、乙状结肠,甚至直肠。现在学习的是第19页,共52页一、胆汁及其作用(肝细胞分泌)(一)胆汁的性质和成份 苦味的有色液汁,分泌量与蛋白质的摄入量有关,不含消化酶。肝胆汁(肝细胞直接分泌):金黄色呈弱碱性。胆囊胆汁(胆囊内储存过的):蓝绿色呈弱酸性(二)胆汁的成分 水、胆色素、胆盐、胆固醇、卵磷脂、无机盐 第六节 消化液及其作用现在学习的是第20页,共52页一、

9、胆汁及其作用(肝细胞分泌)(三)胆汁的作用 1 乳化作用(胆盐、胆固醇可作为乳化剂,使脂肪裂解成为微粒,加速其消化)2 胆盐运载脂肪分解产物到小肠粘膜,促进其吸收。3 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D、E、K)的吸收。第六节 消化液及其作用现在学习的是第21页,共52页第六节 消化液及其作用二、胰液的分泌(胰腺外分泌部)(一)胰液的成份和作用:无色弱碱性,12L/d 1.HCO3:中和胃酸,保护肠粘膜 为其它的消化酶提供适宜的pH 2.胰淀粉酶:淀粉 麦芽糖 3.胰脂肪酶:脂肪 甘油、脂肪酸和甘油一酯 4.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蛋白质 胰液是最重要的、消化能力最强的消化液现在学习的是第22页,共5

10、2页现在学习的是第23页,共52页第六节 吸收一、吸收:食物的消化产物、无机盐、水分和维生素等通过消化道黏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液的过程 二、吸收部位 1.口腔和食管:基本没有吸收功能 2.胃:吸收能力很小,仅能吸收少量的水、乙醇和某些药物 3.大肠:吸收食物残渣中剩余的水和无机盐 现在学习的是第24页,共52页第六节 吸收 二、吸收部位 小肠是各种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部位 特点:(1)长约45m,巨大的吸收面积 (2)食物在小肠中停留时间较长,约38h。(3)食物已分解为适于吸收的小分子 (4)小肠绒毛中具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淋巴管现在学习的是第25页,共52页三、小肠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一)水

11、的吸收:渗透作用,高渗引起的被动转运,8L/日;滤过也发挥作用(二)电解质的吸收:主动转运 1.Na+:与钠泵活动有关 2.铁:(1)Fe2+形式被吸收,维生素C、盐酸促进铁吸收 (2)吸收部位:十二指肠和空肠现在学习的是第26页,共52页三、小肠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二)电解质的吸收:主动转运3.Ca2+的吸收:只有离子状态才能吸收影响因素 酸性环境下钙容易被吸收 维生素D可促进小肠吸收钙 脂类食物可促进钙的吸收吸收部位:小肠上段,特别是十二指肠吸收钙的能力最强现在学习的是第27页,共52页三、小肠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三)维生素的吸收:水溶性维生素:单纯扩散,小肠上段被吸收 脂溶性维生素:先与

12、胆盐结合成水溶性复合物,再以单纯扩散方式被吸收。现在学习的是第28页,共52页三、小肠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四)糖的吸收 单糖形式 继发性主动转运 至血液特点:葡萄糖的吸收是逆浓度差进行的主动转运过程,能量来自钠泵。(五)蛋白质的吸收 氨基酸形式、寡肽 继发性主动转运 至血液 现在学习的是第29页,共52页三、小肠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六)脂肪的吸收:水解产物 吸收部位:十二直肠下部及空肠上部。脂肪酸、甘油一酯、胆固醇等形式被吸收与胆盐形成水溶性复合物单纯扩散形式被吸收乳糜微粒中央乳糜管血液淋巴吸收现在学习的是第30页,共52页1下列哪个不是胃黏液的特性或作用:A.胃黏液的主要成分为糖蛋白,占黏液有机

13、成分的60一70 B.胃黏液覆盖在胃黏膜表面,具有润滑和保护作用 C.胃黏液为中性或偏碱性,可中和及稀释胃酸,降低胃蛋白酶的活性 D.胃黏液可单独构成胃黏膜碳酸氢盐屏障。E.胆碱和前列腺素能刺激黏液和HCO3-的分泌2分泌内因子的是:A.主细胞 B.壁细胞 C.黏液细胞 D.胃上皮细胞 E.G细胞 3胃蛋白酶原转变为胃蛋白酶的激活物是:A.Cl B.Na十 C.K十 D.HCl E.内因子现在学习的是第31页,共52页与胃黏膜表面的黏液层共同构成屏障,以阻挡胃腔内H+与胃壁接触的是:A.Na十 B.HCO3-C.Cl-D.K+E.Ca+下列三类食物胃排空的速度由快至慢的顺序为:A.蛋白质、脂肪

14、、糖类 B.糖类、蛋白质、脂肪 C.脂肪、蛋白质、糖类 D.糖类、脂肪、蛋白质 E.蛋白质、糖类、脂肪成人每日分泌的胆汁:A.6070m1B.600700m1 C.800一l000m1D.10001200mlE.200300ml现在学习的是第32页,共52页.激活糜蛋白酶原的物质是:A盐酸B胰蛋白酶 C组织液D肠致活酶E糜蛋白酶大肠内的细菌可利用简单物质合成下列维生素:A.维生素DB.维生素A C维生素E D.维生素K和维生素B族 E.叶酸 氨基酸和水在小肠的吸收机制分别是:A.渗透,主动转运B.单纯扩散,单纯扩散 C.主动转运,渗透D.主动转运,易化扩散 E.主动转运,人胞作用现在学习的是第

15、33页,共52页 10铁被吸收最快的部位是:A胃 B十二指肠 C空肠 D.回肠 E结肠 11小肠黏膜对葡萄糖的吸收直接依赖于:A血浆中胰岛素的浓度 B肠腔中K+的浓度 C.血浆中胰高血糖素的浓度 D.肠腔中Na+的浓度 E肠壁与肠道中葡萄糖的浓度差12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产物大部分被吸收的部位是:A十二指肠 B空肠和回肠 C.十二指肠和空肠 D空肠 E回肠现在学习的是第34页,共52页谢谢观赏现在学习的是第35页,共52页胃肠激素激素定位释放因素效应促胃液素胃窦蛋白消化产物,迷走兴奋促进胃液分泌,加强胃肠运动,促进粘膜生长促胰液素小肠上部酸、脂肪、蛋白分解产物促进胰液、胆汁分泌,促胃液素减少

16、缩胆囊素小肠上部脂肪、氨基酸增加胰酶的分泌,胆囊收缩现在学习的是第36页,共52页一 消化道平滑肌的特性(一)一般特性 1 兴奋性较骨骼肌低 2 节律性运动 3 紧张性 4 较大的伸展性 5 对牵张、温度和化学刺激很敏感现在学习的是第37页,共52页(二)电生理特性 1 静息电位5070mV 2 慢波电位1015mV 3 动作电位 Fig现在学习的是第38页,共52页 消化液的主要作用:1 稀释食物利于吸收 2 改变消化腔的pH 3 水解食物成分 4 保护消化道粘膜二 消化腺的分泌功能现在学习的是第39页,共52页三 消化系统的神经支配自主神经系统(外来)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肠道神经系统(内

17、在)粘膜下神经丛 肌间神经丛现在学习的是第40页,共52页现在学习的是第41页,共52页四 胃肠激素 在胃肠道的粘膜内存在数十种内分泌在胃肠道的粘膜内存在数十种内分泌细胞它们分泌的激素统称胃肠激素细胞它们分泌的激素统称胃肠激素 fig 作用 调节消化器官的运动、分泌和 吸收;促进消化道组织细胞的代谢、生长(营养作用)现在学习的是第42页,共52页(二)胃液分泌的调节1.刺激胃液分泌的内源性物资 乙酰胆碱:M3受体结合,能被阿托品阻断。促胃液素:促胃液素受体结合,能被丙谷胺阻断。组胺:H2受体结合,被西咪替丁阻断现在学习的是第43页,共52页2 抑制胃酸分泌的内源性物资生长抑素前列腺素上皮生长因

18、子现在学习的是第44页,共52页(1)头期 胃液分泌是由进食动作引起的,其传入冲动均来自头部感受期 条件反射:食物的形象、气味、声音刺激视嗅听等感受器而引起的 非条件反射:咀嚼和吞咽时,食物刺激了嘴和咽等处的感受器 特点:胃液的量和酸度都很高3消化期胃液分泌的调节现在学习的是第45页,共52页 (2)胃期 食物对胃的机械性和化学性刺激,继续引起胃液的分泌 A 扩张刺激胃底和胃体,通过迷走迷走反射和壁内神经丛引起胃腺分泌 B 扩张刺激幽门通过壁内神经丛引起G细胞分泌胃泌素 C 食物的化学成份可直接作用于G细胞引起胃泌素的分泌现在学习的是第46页,共52页 (3)肠期 食物离开胃后进入小肠后,还有

19、继续刺激胃液分泌的作用 体液调节:食物刺激小肠释放肠激素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胃现在学习的是第47页,共52页4.胃液分泌的抑制性调节盐酸:胃窦PH降到1.21.5时,胃酸分泌抑制。原因是HCl直接抑制G细胞分泌,HCl引起胃粘膜内D细胞释放生长抑素。十二指肠内PH降到2.5以下时,胃酸刺激小肠粘膜释放胰泌素抑制胃酸分泌;HCl刺激十二指肠球部释放球抑胃素(bulbogastrone).现在学习的是第48页,共52页脂肪:引起小肠释放肠抑胃素(enterogastrone),可能不是独立激素,而是数种具有此种作用激素的总称。高张溶液:激活小肠内渗透压感受器,通过肠胃反射(entero-gastric reflex)抑制胃分泌。现在学习的是第49页,共52页(二)胰液分泌的调节 现在学习的是第50页,共52页1 神经调节 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 迷走神经 胰腺的腺泡细胞 胰液分泌的特点:H2O和HCO3-含量很少 酶的含量丰富现在学习的是第51页,共52页感谢大家观看现在学习的是第52页,共52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资格考试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