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全).docx

上传人:暗伤 文档编号:47538624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82.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全).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八年级数学下知识点总结函数及其相关概念1、变量与常量在某一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叫做变量,数值保持不变的量叫做常量。 一般地,在某一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 x 与 y,如果对于 x 的每一个值,y 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 x 是自变量,y 是 x 的函数。2、函数解析式用来表示函数关系的数学式子叫做函数解析式或函数关系式。 使函数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取值的全体,叫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3、函数的三种表示法及其优缺点(1) 解析法¥两个变量间的函数关系,有时可以用一个含有这两个变量及数字运算符号的等式表示, 这种表示法叫做解析法。(2) 列表法把自变量 x 的一系列值和函数 y 的对

2、应值列成一个表来表示函数关系,这种表示法叫做列表法。(3) 图像法:用图像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叫做图像法。4、由函数解析式画其图像的一般步骤(1) 列表:列表给出自变量与函数的一些对应值(2) 描点:以表中每对对应值为坐标,在坐标平面内描出相应的点(3) 连线:按照自变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把所描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1、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如果 y = kx + b (k,b 是常数,k 0),那么 y 叫做 x 的一次函数。特别地,当一次函数 y = kx + b 中的 b 为 0 时, y = kx(k 为常数,k 0)这时,y 叫做 x 的正比例函数。

3、2、一次函数的图像所有一次函数的图像都是一条直线。3、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图像的主要特征:一次函数 y = kx + b 的图像是经过点(0,b)的直线;正比例函数 y = kx 的图像是经过原点(0,0)的直线。(如下图)4. 正比例函数的性质一般地,正比例函数 y = kx 有下列性质:(1) 当 k0 时,图像经过第一、三象限,y 随 x 的增大而增大;(2) 当 k0 时,y 随 x 的增大而增大(2) 当 k00x图像经过一、二、三象限,y 随 x 的增大而增大。*k0yb00x图像经过一、三、四象限,y 随 x 的增大而增大。*yK0图像经过一、二、四象限,y 随 x 的增大而减小

4、0xyb0图像经过二、三、四象限,y 随 x 的增大而减小。0x注:当 b=0 时,一次函数变为正比例函数,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的特例。四边形1四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定理:(1) 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 360;(2) 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 360.ADBCA 42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定理:(1)n 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2)任意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 360.(D31B2C3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DC因为 ABCD 是平行四边形( 3)两组对角分别相等;O( 4)对角线互相平分;( 5)邻角互补 .AB4.平行四边形的判定:(1) 两组对

5、边分别平行(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DC(3)两组对角分别相等O(4)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ABCD是平行四边形 .AB(5)对角线互相平分5.矩形的性质:DC( 1)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通性;O因为 ABCD 是矩形( 2)四个角都是直角;( 3)对角线相等.ADBCAB6. 矩形的判定:(1) 平行四边形 +一个直角 DC(2) 三个角都是直角四边形 ABCD 是矩形.O(3)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ABDCAB7. 菱形的性质:D:因为 ABCD 是菱形1AOC( )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通性;( 2)四个边都相等;( 3)对角线垂直且平分对角.B8. 菱形的判定:D(1) 平行四边形 +一组邻

6、边等(2) 四个边都相等四边形四边形 ABCD 是菱形.(3) 对角线垂直的平行四边形AOC9. 正方形的性质:B因为 ABCD 是正方形( 1)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通性;( 2)四个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3)对角线相等垂直且平分对角 .DCDCOAB10. 正方形的判定:(1)AB(2)(3)(1) 平行四边形 + 一组邻边等 + 一个直角(2) 菱形 + 一个直角(3) 矩形 + 一组邻边等四边形 ABCD 是正方形.DC(3) ABCD 是矩形又 AD=AB 四边形 ABCD 是正方形AB11. 等腰梯形的性质:【( 1)两底平行,两腰相等;AD因为 ABCD 是等腰梯形( 2)

7、同一底上的底角相等;( 3)对角线相等 .OBC12等腰梯形的判定:(1)梯形 + 两腰相等(2)梯形 + 底角相等(3)梯形 + 对角线相等四边形 ABCD 是等腰梯形ADO(3) ABCD 是梯形且 ADBC AC=BD ABCD 四边形是等腰梯形BCA概念: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可以化为ax 2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bx + c = 0 (a ,b ,c 为常数,且a 0 )ax 2 + bx + c = 0 是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其中, ax 2 、bx 、c 分别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一次项、常数项; a 、b 分别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一次项的系数。(强调:项和

8、系数要包括前面的符号)构成一元二次方程的条件:(1)整式方程;(2)只含有一个未知数;(3)二次项系数不能为0;(4)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 2.注意事项:(1) 二次项系数a 0 是一般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2) 二次项、一次项和常数项都是在一般形式下定义的,判断各项系数时,必须先将方程方程化为一般形式。(3) 任何一个一元二次方程均可经过整理(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均可化为一般形式。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如x 2= m(m 0) 的方程都可以用开平方的方法求出它的解,这种解法叫做直接开平方法利用直接开平方法所解的一元二次方程的结构特点:经过整理、变形后得到等号左

9、边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右边是一个非负数;理解直接开平方法的理论依据是平方根的定义。用配方解一元二次方程:把一个二次三项式组成完全平方式的变形过程,叫做配方,用配方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方法叫做配方法。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是以配方为手段,以直接开平方为基础的一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方法。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二次项系数化为 1:方程两边都除以二次项系数;移项:方程左边为二次项和一次项,右边为常数项;(配方:方成左右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使方程左边变成一个完全平方式, 右边是一个常数;求解:如果右边常数是非负数,就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方程 ax

10、2+ bx + c = 0 (a 0) 的求根公式: x =(b 2- b b 2 - 4ac2a- 4ac 0) ,利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公式法。利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把方程整理为一般形式ax 2+ bx + c = 0 (a 0) ,确定a, b, c 的值;计算b 2- 4ac 的值;当b 2- 4ac 0 时,把a, b 和b 2- 4ac 的值代入求根公式计算,从而求出方程的解。求根公式专指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只有确定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时,才可以使用公式法是解一元二次方程 ax 2+ bx + c = 0 (a 0) 的一般解法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利

11、用因式分解的方法求出一元二次方程的解,这种解方程的方法叫因式分解法因式分解法的理论依据:两个因式的积等于 0,那么这两个因式中至少有一个等于零,即A B = 0 A = 0 或 B = 0 。用因式分解法所解的一元二次方程的结构特点:等号一边的代数式可以做因式分解,另一边为 0.利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将方程的右边化为一;将方程的左边分解为两个一次因式乘积的形式;令两个因式分别为 0,得到两个一元一次方程;分别解两个一元一次方程,它们的解就是原方程的解。3、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的顺序:】先特殊,后一般,先考虑是否用直接开平方法和因式分解法解,不能用这两种方法时,再用公式法和配方法。当二

12、次项系数为一,一次项系数为偶数时,用配方法方便。4、根的判别式把b 2- 4ac 叫做一元二次根的判别式,记作= b 2- 4ac , ax 2+ bx + c = 0 (a 0) ,若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0;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0没有实数根0有两个实数根 0 (此时两根可能等,也可能不等)。5、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列方程解应用题,应透彻理解题意,寻找等量关系。 列方程时,要注意列出的方程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方程左右两边表示同类量;方程左右两边的同类量的单位一样;方程两边的数值相等。增长率问题公式n增长后的数=基数(1+增长率)(n 指增长的次数)n降低后的数=基数(1-增长率)(n

13、指降低的次数)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公式V长方体 = 长宽高V正方体=(边长)3 根据题的实际意义对方程的根进行取舍。方差与频数分布知识框架图数据的波动极差方差用计算器计算标准差比较事物的有关性质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有关特征方差与频数分布数据的分布频数频率频数分布表频数分布图数据的波动一、极差1、一组数据中的最大值减去最小值所得的差,叫做这组数据的极差;2、极差=数据中的最大值数据中的最小值。二、方差11、在一组数据 x, x2, , x3,K, xn中,各数据与他们的平均数 x 的差的平方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方差,常用 s 2 来表示,即: s 2= 1 (x- x)2 + (x- x)2 +K

14、 + (x- x)2 ;2、方差的三种公式:n12n基本公式: s 2= 1 (x- x)2 + (x- x)2 +K + (x- x)2 ;n12n化简公式: s 2= 1 (x2 + x2 +Kx2 ) - nx 2 n12n化简公式的变形公式: s 2= 1 (x 2 + x 2 +Kx2 ) - x 2n12n13、设化简后的新数据组 x x,2 ,Kx 的方差为s 2 , 设x, x2, x3,K, xn的方差为s 2 (其中1inix = x - a,i = 1,2,Kn, a为常数 ),则s 2= s 2 ;4、方差的作用:用于表述一组数据波动的大小,方差越小,该数据波动越小,越

15、稳定。三、标准差1、方差的算数平方根s 叫做这组数据的标准差,即:1n(x1-x)2+(x2- x )2 + K(xn- x )2o =;2、标准差用于描述一组数据波动的大小;3、标准差的单位与原数据的单位相同。四、方差与标准差的关系s 21、s =;2、s 与s 2 的作用相同、单位不同。五、频数分布与频数分布图1、数据的分组整理组限、组距和组数:把一套数据分成若干个小组,累计各小组的数据个数。期中每个分数段是一个“组区间”,分数段两端的数值是“组限”,分数段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是“组距”,分数段的个数是组数”.2、频数、频率与频数分布表、频数分布图每个小组的数据的个称为这组数据的频数;频率:每个小组的频数与数据总个数的比值称为这组的频率;频率的计算公式:每组的频率=这组的频数/数据的总个数各小组的频数之和等于数据总数;各小组的频数之和等于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