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贞观政要求谏》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47535475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8.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热门-《贞观政要求谏》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热门-《贞观政要求谏》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热门-《贞观政要求谏》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热门-《贞观政要求谏》教学设计.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贞观政要求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积累“寻、理、信、遇”等实词词义;帮 助学生借助工具书巩固文言文的相关知识,理解文章内容。2 .技能目标:掌握古代的文化常识,培养分析古文的能 力,拓展探讨问题的思路。3 .情感目标:了解贞观政要的主要思想及其进步意 义;感悟唐太宗对于纳谏的认识,体会封建帝王的治国思想。【教学方法】.诵读1 .合作探讨【教学过程】一、导语大家都知道,唐太宗即李世民,“世民”是什么意思? “济世安民”。正因为他有这样的远大抱负,所以在他统治期 间,出现了有名的“贞观之治”。“贞观之治”的出现,除了 他个人的智慧外,最重要的还得益于他虚心纳谏。这一节就让 我们一起走

2、进吴兢的文章求谏,看一看唐太宗对纳谏有什 么样的态度和认识。、找一个学生朗读第一段三、结合单元说明,介绍两本书内容。贞观政要表达的是君主专制框架之内的治国之术, 唐太宗作为一位开明的君主,能够广开言路,积极纳谏,在一 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一人专权可能产生的弊政,为中国封建社 会盛世局面的开创奠定了基础。明夷待访录是在封建社会末期,进步知识分子跳出 君主专制的框架,对君主专制体制所做的清醒而深刻的批判与 反思。一为帝王治国思想的总结,一为帝王专制的批判,两篇 课文比照阅读,可以使学生全面认识中国古代的政治思想,并 吸取其中精华的东西。四、学生阅读全文,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读。必假颜色 必藉忠臣幸诸

3、公数相匡救是故古者圣主必有争臣七人实愿罄其狂瞽纳刍莞 如属文之士 美恶必见等数人勖之纂组伤女工1 .给划线的字正音:必假颜色 必藉忠臣 遂至灭亡 半身不遂.检查词义公等:你们。遂:终于。举措:举动、措施。寻:不久。 钳口:闭口不说话。藉:借助。谏铮:直爽地说出人的过错,劝其改正。2 .分析第一段首句:结合画像 威容严肃一 一和颜悦色(为什么)A.创造进谏的和谐气氛.说明求谏的态度:虚心、积极C.求谏的目的:知政教得失D.对求谏的认识比喻、类比:求谏的必要(正)假设:后果(反)结论(“故”):君臣皆亡举例:隋朝君臣联系现在:臣必谏.探讨:议论文的题目与开头的关系A.谁求谏?向谁求谏?(君主求取正

4、言直谏)B.是真的还是假的?(听其言、观其行)先做(行),后说(言)放在开头,既紧扣题目,又令人信服。三、全班学生齐读第二段.翻译句子:A.木从绳那么正,后从谏那么圣。B.陛下开圣虑,纳刍莞,愚臣处不讳之期,实愿罄其狂.分析:A. “言”君(求谏)唐太宗正主、邪臣;正臣、邪主(不能致理)(反)君臣如鱼水(比喻)(正)臣(进谏)一一王木头墨线一一国君纳谏(比喻、类比)古者圣主有铮臣七人(举例)联系实际(既赞太宗,又表态度)B. “行”称善、诏令、纳之(说到做到,言行一致)3.探讨:谏 听谏 纳谏 求谏,这一过程反映 了什么?谏:规劝君主(尊长或朋友),使其改正错误分直谏(屈原被流放、比干被挖心)

5、和讽谏(邹忌讽齐 王、触龙说赵太后)听谏(晋灵公、当耳旁风)纳谏(被动)求谏(主动)拒谏(隋炀帝)A.唐太宗是一个雄才大概、从谏如流的帝王(谏难,纳 谏更难)。英明、勤于政事、虚怀假设谷、宽厚体谅、处事谨慎,想 把国家治好。他这样做,成就了 “贞观之治”,是不是一心为 民?客观上,人民免受战乱,得到了休养生息;实际上,他 是封建帝王,主要是为了巩固统治,像当年秦始皇一样,使天 下成为“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因此,本单元的题目“家国 天下”,这里讲的即为“家天下”。四、学生朗读课文,归纳写作特点唐太宗的言论中,采用了很多论证方法:1 .比喻论证2 .类比论证.假设论证3 .比照论证.事实论证五、

6、教师小结本文通过表达唐太宗关于求谏和纳谏的言论,表现了唐 太宗的勤于政事、虚怀假设谷、宽厚体谅和处事谨慎,为后来统 治者提供了学习的模范,同时也提醒我们,应该虚心接受别人 的意见。六、布置作业.读完此文,掩卷沉思,在今天“求谏”还需要吗?1 .下面一段文字出自贞观政要求谏,阅读后回答 后面问题:贞观三年,太宗谓司空裴寂日:“比有上书奏事条数甚 多朕总黏之屋壁出入观省所以孜孜不倦者欲尽臣下之情每一思 政理或三更方寝。亦望公辈用心不倦,以副朕怀也。”A.用 /”给以下局部断句比有上书奏事条数甚多朕总黏之屋壁出入观省所以孜孜 不倦者欲尽臣下之情每一思政理或三更方寝。8 .翻译文中句子一一“亦望公辈用

7、心不倦,以副朕怀也。”3.对相关读物原君的指导(附板书设计):原君一一推究为君之道君主的产生:顺应形势,凭己辛苦赢人拥戴君主的职责:为天下人兴利除害古人之君:天下为主,君为客后人之君:君为主,天下为客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教后反思】1 .为了让学生对“家国天下”的思想深入了解,教师应 适当补充一些理论和事例。如:中国古代政治是以君主为中心 的,诗经中的“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 臣”的诗句,秦始皇以武力统一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大一 统帝国,董仲舒开始开展起来的 “三纲五常”、“君权神 授”、“天人感应”,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民本思想”,明 清之际顾炎武、黄宗羲的先进思想等。2

8、.引导学生辩证看待在皇帝占主导地位的古代政治格局 中,君主开怀纳谏和臣子忠直敢言的关系;重点探讨在现实生 活中还需不需要“忠言”等问题。教学目标:1、了解贞观政要和明夷待访录的主要思想及 其进步意义。2、了解唐太宗对于纳谏的认识,体会封建帝王的治国思想。3、了解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于君主专制的批判,从中汲 取有利于现代社会的成分。4、积累“寻、理、信、遇”等实词词义。教学时数:四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文科班)你们知道的中国古代政治体制是怎样的?二、师介绍“中国古代政治思想”。中国古代政治是以君主为中心的,诗经中的“溥天 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诗句,是封建社会 里形容皇

9、权至高无上的惯用语,但使它根深蒂固的却是皇权的 至尊无上与君主专制的现实。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以武力统 一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帝国。在中国历史上,广大 民众首次被置于统一政权的控制下。秦亡,汉承秦制,以后历 代王朝基本上沿袭这一格局,无多大变动。处在这一格局塔尖上的是地位无比尊贵的君主,包括立 法权、政权、财权和军权在内的所有国家权力都高度集中在君 主手中,一切国家政务均由君主一人听断,由此极易产生个人 专断。因此,君主的个人素质、品德、能力在封建国家的政治 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往往是“人存政举,人亡政息”。为了限制君主权力,防止君主个人专断的弊病,封建的 思想家们为君主想出

10、了一套行为规范,称为“君道”,这包括 个人修养、君臣关系、君民关系等方面。本单元所选的求谏 一文所论及的君主纳谏问题就属于君臣关系的范畴,而我们所 熟悉的“民惟邦本” “君舟民水”的言论那么是君民关系的范畴。 这些思想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会防止上下堵塞、政务失常的 产生,维护封建王朝的稳定。但这些思想毕竟要依赖于君主个 人才能产生作用,由于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当君主个人贪欲 膨胀,任情喜怒时,这些思想就都成为脆弱无力的说教了。处在这一格局中间的是作为君位附属物和君主统治工具 的官僚集团。封建君主为了有效地控制黎民百姓,必须设立机 构,任用官吏,给予职权,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统治体系,于 是有官僚

11、制度的出现。官僚制度与君主专制制度相结合,构成 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官僚的任命和官僚的权力, 均来源于君主,官僚只需对君主负责,按君主的旨意办事。违 抗“圣旨”要被贬职、撤职,甚至有杀头、灭族的危险。君主 和官僚的关系是主和奴的关系。封建的思想家把这些关系归纳 为一条不可更易的伦理原那么,即“君为臣纲”,并为臣子的行 为规定了众多的条条框框,称为“臣道”。这种理论开展到极 致,就成为“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愚忠思想。这一系列的思想,都可以归结为从董仲舒开始开展起来 的三种观念:“三纲五常” “君权神授” “天人感应”。这些 思想,为封建地主阶级统治和等级秩序的神圣性和合理性而辩 护

12、,成为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统治的基本理论,为历代统治者所 维护和提倡,起着禁锢人们思想、行为的作用,同时也维系着 中国封建社会异乎寻常的稳定性。处在宝塔最底层的是广大的黎民百姓,他们作为整个社 会的底层和被统治层,处于整个统治秩序的基础部位,以自己 的坚忍承受着统治阶层的压榨与剥削。“兴,百姓苦;亡,百 姓苦。”朝代更迭,广大百姓用自己的累累白骨把新的君主扶 上了帝位;社会开展,他们又用自己的辛劳和勤勉创造着社会 的繁荣与稳定,并给帝王及其家族提供着维持其豪华生活的奢 侈品。百姓的力量是弱小的,但超出了他们的限度,爆发出来 的破坏力又是惊人的。历史见证着这种变革的力量,这使得历 朝的帝王和地主阶级

13、知识分子不敢轻易忽视民众的力量,由此 形成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民本思想”,成为贯穿封建政治 思想的一条红线,至今仍对现实政治起着积极的借鉴意义。由于统治者的欺骗性宣传和御用文人的粉饰美化,这种 专制的统治秩序很少受到质疑,上到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中的优 秀人物,下到广大的民众,他们大都认同这种统治秩序,甚至 把它视为天经地义、万古不变的“天理”。随着封建社会一步 步走向衰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步萌芽,经历过明清之际社 会剧变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开始认识到古老的封建制度“已居 不得不变之势”(顾炎武),于是他们怀着痛心疾首的悲愤, 掀起了一个思想上的反思和批判的高潮。顾炎武就是其中的代 表。他的明夷待访录一书,对专制政体的诸要素做了系统 的反思与批判,表现了早期民主思想的萌芽。在原君一文 中,黄宗羲首先考察了君主的起源,指出君主的职责在于为天 下人兴利、释害,君主与天下的关系应该是“天下为主,君为 客”。在原臣中,他颠覆了君臣之间的主奴关系,指出 “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提出君臣之间应该是互相配合的 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