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安全文化和安全管理的关联性分析与实证研究.docx

上传人:小****库 文档编号:4709705 上传时间:2021-10-3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56.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安全文化和安全管理的关联性分析与实证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企业安全文化和安全管理的关联性分析与实证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安全文化和安全管理的关联性分析与实证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安全文化和安全管理的关联性分析与实证研究.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当前企业在安全工作中存在两种错误认识:一种是在事故危险较少的企业,有的倾向于把安全文化的外在形式建设等同于安全管理工作,认为安全管理工作主要就是命名文化系统、完美地设计手册、建设文化展室、开展文体活动等,这样即忽视了安全管理的具体过程,也没能把握安全文化的核心要素和价值观等本质内容;还有一种是在事故危险比较严重的企业,往往重视和依靠安全检查和技术手段处理具体的危险源,而对营造安全氛围,提高人的意识,树立安全价值观等安全文化建设投入不够,这也影响技术和管理对事故预防的效果。安全文化与安全管理存在着内在的联系,两者根本目的是一致的预防事故,但也存在明显区别,在实践中不应当互相取代。安全管理是有投入

2、、有产出、有目标、有实践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它包括相应的规章制度、组织体系和管理方式。安全文化是安全管理的基础和背景,是安全生产和安全管理的理念和精神支柱,相对来说显得抽象一些。对企业安全文化和安全管理的关联性进行调查,分析安全文化和安全管理状况在量值上是否具有等同性,也即可否用关于安全文化的定量诊断结果来衡量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好坏,将有助于领导部门更全面科学地考核下属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进而也有助于推动企业对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视,这是个有探讨意义的课题。籍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对市属企业和部分区县(开发区)安全文化建设调研的机会,笔者对企业安全文化与企业安全管理两者之问的关联性进行了分析

3、和实证研究。1 安全文化与安全管理的涵义1.1安全管理涵义结合管理学中关于“管理”涵义与分类,安全管理也可就狭义和广义两个层面进行分类和理解。广义安全管理为“处理”或者“办理”安全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狭义的安全管理定义为以安全为目的(不出或少出事故)的行为协调之行为。在文中按照广义安全管理的涵义进行讨论。企业安全管理也可以指企业在“处理”安全相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一个具有现代技术水平的企业必须建立与其相适应的现代化的安全管理模式。当前安全管理模式中普遍采用的是系统化思想,集中体现形式就是系统化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Managemen

4、t System,OSHMS)模式。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挪威、芬兰、13本等国家,在探索系统化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的标准及其应用方面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我国2001年成立了“全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指导委员会”、“全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认可委员会”和“全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员注册委员会”,制定了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可、认证、注册等一系列技术基础性文件,在此基础上大力推行了管理体系模式。目前,在煤炭、建筑、机械、矿山、电力、电子、冶金等行业的企业已逐步实施了OSHMS。在石油、天然气及石油化工行业实施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HSE),在交通行业实施根据国际海事组织发布的国

5、际船舶安全运营和防止污染管理规则(ISM规则)等。1.2安全文化涵义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对于它的定义仁者见仁。英国健康安全委员会定义安全文化如下:个人和群体的价值观、态度、认知、能力、行为模式以及组织的安全健康管理方式和形象旧1。这同我国一些学者所认为的安全文化是关于安全的精神、观念、行为与物态的总和n1;具有表层食业安全文化、中层企业安全文化、深层企业安全文化等不同表现形式;安全文化主要表现为安全活动的宗旨、远景、价值观、信仰和安全指导方针;并能够通过安全业绩反映出来等看法是一致的。安全文化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具有不同的结构和内涵,在当前的广义安全文化阶段更侧重

6、于研究人的认识、思维、行为、态度和习俗,例如:福陆公司(Fhor)关于环境、安全和健康(Health,Safety and Environment,HSE)问题都能够得以解决(HSE call be managed),零事故是可以实现的(Zero Accident is an attainable goal)。美铝公司(Alcoa)的员工勤奋工作预防所有的事故(We稍11 work diligently to prevent all incidents)o道化学公司(Dow)的员工的目标是零事故(Our drive is ZERO);英特尔公司(Intel)的员工预防一切伤亡(Pre.vent

7、 all injuries);杜邦公司的“一切伤亡和职业病都是可以预防的”等等。总起来看,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关爱生命是安全文化的真谛。安全文化是保证企业安全生产最持久的决定因素,安全业绩卓越的企业无一例外都拥有自己良好的安全文化,这种安全文化既有本质共性因素,也有鲜明的个性特色,适合企业特性。对发生事故的企业来说,深层原因之一也往往在于没有能够建立并维持良好有效的企业安全文化,对事故原因的调查和研究当然也应当上升到对安全文化的深入分析层面。 关于安全文化的测评,自1980年祖哈以来引,关于安全文化的研究大多在态度与价值观水平上采取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并对调查数据采用SPASS和LISRE

8、L等工具进行定量统计分析,从而揭示研究所界定范围的安全文化构成要素及相互关系。与国外类似研究方法不同,我国则常采用其他数学方法进行分层分析或评级研究等。2提出假设及指标要素选取2.1假设的提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与事故是否发生具有关联性。企业安全文化是事故的“前预性指标”,特别对事故发生很少的行业,甚至用安全文化指标和员工行为的波动作为衡量企业安全状况的指标。企业安全管理状况与事故是否发生具有关联性。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终极目标是提供舒适身心的工作环境,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保障财产和人身安全,只要发生事故,安全目标没有达到,就可以肯定安全管理工作的某些方面存在有问题。假设企业安全文化状况也能够有效反

9、映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现状。在对假设进行调研和分析时,所采用的研究路线如图1所示。图1安全文化和安全管理关联关系研究路线图2.2安全管理指标要素的提取在安全管理实践中,我国比较普遍采用SA8000,OSHMS,HSE等3个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其中SA8000是根据国际劳工组织公约、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及世界人权宣言制定而成,属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HSE管理体系是国际上石油和天然气工业比较通行的一种系统化管理体系,我国中石油集团HSE管理体系有7个一级要素,中石化HSE管理体系要素则有10个。通过对比分析,调研时就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6个方面进行研究(见表1)。2.3安全文化的指标要素提取对安全文化指标

10、要素的提取有很多种方法,尚没有定论,笔者采用6个安全文化指标要素进行研究:安全价值观形成的程度,对事故可预防性的认识,对安全创造效益可能性的认识,安全融入企业管理的程度,对业余安全管理方式的认识,对安全制度执行方式的认识等。表1安全管理体系指标要素的对比及选取3企业调研与讨论3.1调查样本该调研的企业主要为北京市重点企业和部分区县(开发区)代表性的物质生产企业,调研形式采取走访、座谈、实地考察和专题研讨等方式、资料来源还包括媒体报道和少量互联网站资料。调研的企业分为A、B、C、D、E、F六大类:A为五星级酒店,主要面对的危险源包括设备设施比较老化、改装施工、油烟管道、桑拿预防火灾、交通事故等,

11、并且员工流动性大,流动量达到20%30%,企业认为顾客和员工的安全为第一位,重视安全投入,加强技术改造,员工培训主要采取以练代教,加强安全预案演练,提高员工扑救、逃生和协助救援的能力。B为百货行业,营业面积4.3万平米,人员密集场所,主要隐患涉及到交通,防火、防盗窃、安全保卫等,员工流动性大,企业坚持“一切从顾客出发,一切让顾客满意”的理念,加大安全投入和设施改造,加强安全保卫部的考核权限,注意将安全融入日常经营工作,加强消防管理和全员参与。C主要进行医疗设备生产,安全工作中实行高标准的安全管理体系,实行全员参与式安全管理模式,安全文化活动多样有效,安全业绩良好,危险主要包括火灾、机械伤害、职

12、业病等。D属于建筑行业,为特级资质的大型国有建筑企业,不过在当前阶段也同样面临着建筑行业的共性问题,例如:劳务用工质量及供需问题、人员流动性、分包责任不明确、设备机械化程度较低等等,存在危险主要有坠落、物体打击、坍塌、机械伤害等,企业在安全管理中继承优良传统,改进安全理念,夯实工作基础,提升安全水平,加强安全长效机制建立,安全管理中注重农民工教育,并勇于承担社会责任。E安全工作由质量安保部负责,各类体系认证齐全,人员文化程度较高,设备先进,危险较少,主要包括火灾、电气、安保等。F属于化工行业,主要面l临职业中毒、高温高湿环境、燃烧爆炸等问题。3.2调查方法安全管理指标要素及安全文化指标要素的确

13、定:调研时,笔者主要从危险辨识、安全部门的工作质量、领导对安全工作的支持、安全培训、安全技术采用、外保方管理等6个方面衡量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从安全价值观形成的程度,对事故可预防性的认识,对安全创造效益町能性的认识,安全融入企业管理的程度,对业余安全管理方式的认识,对安全制度执行方式的认识等6个安全文化指标要素衡量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事先制订表格,调研后对企业就不同项目进行等级排序。排序方法是-对调研的6家企业就每一要素两比较,研究者认为某一要素做得最好的企业赋值为6,次之为5,最不好者为l,如两两无法比较高低时,则赋同样的数值(如3或4等)。最后的安全管理等级和安全文化等级为各企业相应要素所有

14、赋值的算术平均。3.3调查结果对比该次调研企业样本选取的均是北京市具有代表性的,安全管理与安全文化先进,安全程度较高的企业,在这里如等级排序稍低,并不绝对意味其安全工作的差距。对企业安全管理状况调研排序结果如表2所示,对企业安全文化状况调研排序结果如表3所示。表2调研企业安全管理状况简表表3调研企业安全文化状况简表进行医疗设备生产的C企业安全文化等级和安全管理等级最高,其最突出的特色是高标准的安全管理体系和全员参与式安全管理模式;电子生产企业E则等级最低,该企业重视质量管理和认证,但安全部门中没有安全专业出身的安全管理人员,安全工作中缺少系统化的方法,安全人员的地位也相对不够重要。笔者纯粹以理

15、论研究为目的,将相应指标要素进行了数据化和等级排序,经数字处理结果只代表个人看法和研究问题的方便(并且不同类型企业安全管理的可比性本身就值得商榷的课题),简单的排序结果不涉及企业形象和声誉问题。3.4讨论此次调研的模型企业数量不多,这里仅对相关问题进行初步讨论和建议。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状况与企业安全管理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致性,6家企业安全文化和安全管理等级散点图如图2所示。就调研的6家企业看安全管理等级高的企业,其安全文化等级也相对较高,也就是说,调研样本企业的安全文化状况能够比较一致地反映其安全管理工作现状。图2安全文化和安全管理等级对比散点图调研企业的安全管理考核主要通过上级部门的行政检

16、查,采用形式主要是上级对下级的考核,检查的侧重点是技术、设备或环境中存在的隐患,各类规章制度健全程度,而关于安全文化的考核主要侧重物化的形式上内容,主要采用事故发生情况作为衡量安全管理好坏的指标,该方式存在检查考核成本高,考核不够全面,结果不够可靠,对员工的态度、行为、认识涉及不够等缺陷。由于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状况与企业安全管理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致性,各级在检查和评比下属企业安全管理状况时,可以把关于安全文化的测量指标作为对企业安全管理考核结果的补充和修正。安全文化能反映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状况,可作为企业事故预防工作中的前预性指标。评价企业安全管理工作时,可采用人身伤害或经济损失事故、未遂事故

17、、职业病等指标进行衡量,这种以安全结果为评价指标的考核办法,具有客观性,方便性,是我国企业安全考核时普遍采用的办法。但实践应用中也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用已经发生的事故作为指标本身就具有滞后性,已经造成的损失和伤害无法挽回;其二是这种考核方式在相当程度上具有不可靠性,甚至误导作用,大量的例子可以证明这一点,管理者不能根据某企业短期内没有发生事故就断定其安全管理工作到位,对有的行业来说这种现象背后甚至还孕育着更严重的灾难。安全文化具有的独特优势可以克服上述指标上的缺陷,因为安全文化主要指的是企业内个人和群体的价值观、态度、能力、行为等方面的内容,它是一种事前指标,对安全管理工作

18、进行事前反馈。不用等到事故发生,只要企业员工的认识、态度或者行为波动超出了标准范围,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就要查找原因,分析问题,及时消除事故隐患。同时由于安全文化测评对象的同质性,可以跨越行业的界限,抽象出本质共性的指标要素,研究结果相互借鉴性强。虽然,样本企业在北京市物质生产企业中具有代表性的,安全管理与安全文化先进,但其安全文化建设仍存在许多迷惑和缺陷,据此推断,其他安全存在差距的企业就更应当重视对安全文化的研究和建设。该推断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认识:第一,安全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安全文化建设。企业所面对的安全相关问题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危害辨识与风险控制。而关于员工价值观、态度、能力、行为等方面的危

19、险辨识与控制具有特殊重要性,特别是对物质技术手段达到一定程度之后的企业,这个重要性也就是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在客观的物质技术基础之上,企业除了安全机构、安全责任制、安全培训、资金投入、风险评价和隐患治理,设备运行和维修,监督检查,应急管理,事故处理和预防等日常安全工作外,安全文化建设应当作为领导层和各级员工的主要工作内容。第二,安全文化是安全管理工作有效的重要保障。对大多数行业来说,单纯依靠科学技术和工程手段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无法实现生产企业本质安全的目标,并且科学技术在解决某些安全隐患同时,往往带来其他或更多的不确定性。传统的以监督检查为主导的安全管理模式也不能保证安全工作的有效可靠,尤其

20、是用设备的人本身具有的复杂性和不可靠性,规章制度很难保证贯彻实施。如果企业建设有效的安全文化,并籍此来潜移默化地提高员工的价值观、能力、态度、行为等软实力,安全管理工作就可以消除许多以前难以消除的盲点,达到预防事故的目的。4 结论1)对北京市6家具有代表性的物质生产企业调研结果表明,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状况与企业安全管理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致性。安全管理水平较好的企业,其安全文化建设质量也相对较高。2)安全文化的诊断结果可在一定程度上衡量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好坏,各级在检查和评比下属企业安全管理状况时,可以把关于安全文化的测量指标作为对企业安全管理考核结果的补充和修正。3)企业应当重视对安全文化的研究和建设,安全文化是北京市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中较薄弱的方面,企业关于安全文化建设的形式多,关于安全价值观、信仰和态度等实质性内容较少,应予以加强和重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总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