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在环境物质循环中的作用课件.ppt

上传人:石*** 文档编号:47034114 上传时间:2022-09-28 格式:PPT 页数:75 大小:2.8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生物在环境物质循环中的作用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微生物在环境物质循环中的作用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微生物在环境物质循环中的作用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物在环境物质循环中的作用课件.ppt(7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微生物在环境物质循环中关于微生物在环境物质循环中的作用的作用第1页,此课件共75页哦n n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生物参与的:生物参与的自然界的物质转化过程。自然界的物质转化过程。n n细菌、真菌:分解者细菌、真菌:分解者 第2页,此课件共75页哦第一节第一节 氧循环氧循环n n大气中氧含量约占空气体积分数的21%n n人和动物呼吸、微生物分解有机物都需要氧气n n所消耗的氧由陆地和水体中的植物及藻类进行光合作用释放补充第3页,此课件共75页哦第4页,此课件共75页哦n n含碳物质: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糖类、脂肪、蛋白质等第二节第二节 碳素循环碳素循环第5页,此课件共75

2、页哦第6页,此课件共75页哦第7页,此课件共75页哦1 1)光合作用)光合作用2 2)发酵)发酵3 3)甲烷产生作用)甲烷产生作用4 4)有氧降解(呼)有氧降解(呼吸作用)吸作用)第8页,此课件共75页哦第9页,此课件共75页哦第10页,此课件共75页哦n n以CO2为代表的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导致了全球性的“温室效应”,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环境问题。n n由于CO2持续增高,20世纪地球表面温度上升了0.30.6,海平面上升1025cm。n n到21世纪中叶,全球温度将增加1.54。第11页,此课件共75页哦n n大气甲烷含量以大约1%的速度逐年递增,在过去的300年中从0.710-6 上升到

3、1.610-6 1.710-6(体积分数)。n n甲烷来自水稻、反刍动物、煤矿、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沼泽地。n nCO来自石油、煤的燃烧、汽车尾气等。第12页,此课件共75页哦一、纤维素的转化一、纤维素的转化n n葡萄糖的高分子聚合物n n分子式:(C6H10O5)(140010000).n n以树木、农作物秸秆为原料的工业生产废水含有大量纤维素。第13页,此课件共75页哦第14页,此课件共75页哦n n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细菌、放线菌和真菌。n n细菌的纤维素酶:表面酶n n真菌和放线菌的纤维素酶:胞外酶第15页,此课件共75页哦n n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细菌:粘细菌、镰状纤维菌、纤维弧菌

4、真菌:青霉菌、曲霉、镰刀霉、木霉及毛霉放线菌:链霉菌属第16页,此课件共75页哦二二.半纤维素的转化半纤维素的转化n n半纤维素为杂聚糖,存在于植物细胞壁中半纤维素为杂聚糖,存在于植物细胞壁中n n造纸废水和人造纤维废水含半纤维素n n土壤微生物分解半纤维素的速率比分解纤维素快土壤微生物分解半纤维素的速率比分解纤维素快第17页,此课件共75页哦n n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大多数能分解半纤维素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大多数能分解半纤维素芽孢杆菌 假单胞菌假单胞菌 节细菌节细菌 放线菌放线菌 霉菌霉菌第18页,此课件共75页哦三三.果胶质的转化果胶质的转化果胶质是由D-半乳糖醛酸以a-1,4糖苷键构成。n

5、n造纸、制麻废水多含有果胶质(一)果胶质的水解过程(一)果胶质的水解过程第19页,此课件共75页哦n n水解产物(果胶酸、聚戊糖、半乳糖醛酸、甲醇等)的分解在好氧条件下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厌氧条件下进行丁酸发酵:产物有丁酸、乙酸、醇类、二氧化碳和水第20页,此课件共75页哦n n分解果胶质的微生物:n n好氧菌:枯草芽孢杆菌、多粘芽孢杆菌n n厌氧菌:蚀果胶梭菌、费新尼亚浸麻梭菌n n真菌:青霉、曲霉、小克银汉霉、芽枝孢霉、根霉、毛霉n n放线菌第21页,此课件共75页哦四四.淀粉的转化淀粉的转化n n淀粉种类:淀粉有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两类葡萄糖脱水缩合以葡萄糖脱水缩合以a-1,4糖苷键组成直链

6、淀粉除了除了a-1,4a-1,4糖苷键,还有糖苷键,还有a-1,6a-1,6糖苷键构成分支糖苷键构成分支n n淀粉厂、酒厂废水,印染废水,抗生素发酵废水及生活污水等均含有淀粉第22页,此课件共75页哦淀粉的分解途径丁酸梭状芽孢杆菌丁酸梭状芽孢杆菌丙酮丁酸梭状芽孢杆菌丙酮丁酸梭状芽孢杆菌丁酸梭状芽孢杆菌丁酸梭状芽孢杆菌淀粉还可以在磷酸化酶催化下分解,使淀粉中的葡萄糖分子一个一个分解下来。第23页,此课件共75页哦五五.脂肪的转化脂肪的转化n n脂肪是甘油和高级脂肪酸所形成。n n饱和脂肪酸和甘油组成的常温下呈固态的称为脂n n由不饱和脂肪酸和甘油组成的常温下呈液态的称为油n n毛纺厂废水、油脂厂

7、废水、制革废水含有大量油脂。第24页,此课件共75页哦甘油的转化丙酮酸乙酰辅酶A二氧化碳和水1-磷酸葡萄糖第25页,此课件共75页哦脂肪酸的-氧化第26页,此课件共75页哦六六.木质素的转化木质素的转化n n木质素的化学结构一般认为是以苯环为核心带有丙烷支链的多种芳香族化合物经氧化缩合而成。n n造纸和人造纤维废水含有大量木质素。n n分解木质素的微生物:担子菌纲中的一些种,厚孢毛霉,松栓霉,假单胞菌中的个别种。第27页,此课件共75页哦七、烃类物质的转化七、烃类物质的转化n n石油中含有烷烃(30%)、环烷烃(46%)及芳香烃(28%)。第28页,此课件共75页哦石油的微生物降解1 1、降解

8、机理、降解机理n nA.A.链烷烃的微生物降解链烷烃的微生物降解n n微生物攻击链烷烃的末端甲基微生物攻击链烷烃的末端甲基,由混,由混合功能氧化酶催化,生成伯醇,在进一合功能氧化酶催化,生成伯醇,在进一步氧化成为醛和脂肪酸,脂肪酸接着通步氧化成为醛和脂肪酸,脂肪酸接着通过过-氧化进一步代谢。氧化进一步代谢。第29页,此课件共75页哦A.A.链烷烃的微生物降解链烷烃的微生物降解n n有些微生物攻击链烷烃的次末端,有些微生物攻击链烷烃的次末端,在在链内的碳原子上插入氧。首先生成仲醇,链内的碳原子上插入氧。首先生成仲醇,再进一步氧化,生成酮,再代谢为酯,酯再进一步氧化,生成酮,再代谢为酯,酯键裂解生

9、成伯醇和脂肪酸。醇继续氧化成键裂解生成伯醇和脂肪酸。醇继续氧化成醛、羧酸、接着通过醛、羧酸、接着通过-氧化进一步代谢。氧化进一步代谢。第30页,此课件共75页哦B.不具备末端甲基的环烷烃的微生物降解(类似于上述次末端氧化的机制)n n如环己烷,由混合功能氧化酶的羟化作用生成环己醇,后者脱氢生成酮,再进一步氧化,一个氧插入环而生成内酯,内酯开环,一端的羟基被氧化成醛基,再氧化成羧基,生成的二羧酸通过-氧化进一步代谢。第31页,此课件共75页哦n n常见的是能转化环己烷为环己酮的微生物不能内酯化和开环n n而能将环己酮内酯化和开环的微生物却不能转化环己烷为环己酮。n n可见微生物之间的互生关系和共

10、代谢在环烷烃的生物降解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第32页,此课件共75页哦以环己烷为例以环己烷为例以环己烷为例以环己烷为例 通常一些微生物只能将环烷变为环己酮,另一些微生物只能通常一些微生物只能将环烷变为环己酮,另一些微生物只能将环己酮氧化开链而不能氧化环己烷,两类以上微生物的将环己酮氧化开链而不能氧化环己烷,两类以上微生物的协协协协同作用同作用同作用同作用下将污染物彻底降解。下将污染物彻底降解。第33页,此课件共75页哦n nC.芳香烃芳香烃n nD.多环芳烃多环芳烃n n苯的代谢苯的代谢苯的代谢苯的代谢邻位开环第34页,此课件共75页哦萘萘萘萘的的的的代代代代谢谢谢谢第35页,此课件共75页哦n

11、n酚也是先被氧化为邻苯二酚,这样各类芳香烃在酚也是先被氧化为邻苯二酚,这样各类芳香烃在酚也是先被氧化为邻苯二酚,这样各类芳香烃在酚也是先被氧化为邻苯二酚,这样各类芳香烃在降解的后半段是相同的,可表示如下降解的后半段是相同的,可表示如下降解的后半段是相同的,可表示如下降解的后半段是相同的,可表示如下第36页,此课件共75页哦第三节第三节 氮循环氮循环第37页,此课件共75页哦第38页,此课件共75页哦1)1)生物固氮生物固氮2 2)硝化作用(亚硝化细菌、硝化细菌)硝化作用(亚硝化细菌、硝化细菌)3 3)硝酸盐同化作用)硝酸盐同化作用4 4)氨化作用(蛋白的水解和脱氨)氨化作用(蛋白的水解和脱氨)

12、5 5)氨盐同化作用)氨盐同化作用6 6)硝酸的异化还原)硝酸的异化还原7 7)反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硝酸盐还原为氮气)(硝酸盐还原为氮气)8 8)亚硝酸氨化作用)亚硝酸氨化作用第39页,此课件共75页哦1)1)生物固氮:生物固氮:在固氮微生物的作用下把分子在固氮微生物的作用下把分子氮转化为氨,进而合成为有机氮化合物的过氮转化为氨,进而合成为有机氮化合物的过程。程。固氮生物n n共生固氮菌-Rhizobium根瘤菌属n n非豆科植物的共生固氮放线菌Frankia 弗兰克氏菌属n n各种蓝细菌n n自生固氮菌,如Azotobacter固氮菌属第40页,此课件共75页哦n n2)硝化作用:在土壤

13、或水体中的氨态氮经化能自氧细菌(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的氧化转化成为硝酸态氮的过程。第41页,此课件共75页哦n n3)硝酸盐同化作用:几乎一切绿色植物和多种微生物都可利用硝酸盐作氮素营养源,在利用过程中,硝酸盐被重新还原成NH4+后再被利用于合成各种含氮有机物,这就是硝酸盐同化作用。第42页,此课件共75页哦n n4)氨化作用:即含氮有机物经微生物分解产生氨的作用。n n5)铵盐同化作用:由所有绿色植物和许多微生物进行的以铵盐为营养,合成氨基酸、蛋白质、核酸和其他含氮有机物的作用。第43页,此课件共75页哦n n6)异化性硝酸盐还原作用:指硝酸离子作为呼吸链的末端电子受体从而被还原为亚硝酸的

14、反应。(硝酸盐呼吸,厌氧呼吸)第44页,此课件共75页哦n n7)反硝化作用(脱氮作用):兼性厌氧的硝酸盐还原细菌将硝酸盐还原为氮气的过程。n n反硝化作用一般只发生在厌氧条件下n n少数异养和化能自养微生物可进行反硝化作用。第45页,此课件共75页哦n n8)亚硝酸氨化作用:亚硝酸通过异化性还原可以经羟氨而转变成氨,这就叫亚硝酸氨化作用。第46页,此课件共75页哦一、蛋白质的水解和氨基酸的转化一、蛋白质的水解和氨基酸的转化n n(一)蛋白质水解n n生活污水、屠宰废水、罐头食品加工废水、乳品加工废水、制革废水均含蛋白质和氨基酸。蛋白质水解过程第47页,此课件共75页哦n n分解蛋白质的微生物

15、 好氧细菌:枯草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等好氧细菌:枯草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等 兼性厌氧菌:变形杆菌、假单胞菌兼性厌氧菌:变形杆菌、假单胞菌 厌氧菌:腐败梭状芽孢杆菌、生孢梭状芽孢杆菌厌氧菌:腐败梭状芽孢杆菌、生孢梭状芽孢杆菌 致病链球菌、葡萄球菌致病链球菌、葡萄球菌 真菌:曲霉、毛霉和木霉真菌:曲霉、毛霉和木霉第48页,此课件共75页哦(二)氨基酸的转化n n1.1.脱氨作用即脱氨作用即氨化作用氨化作用。n n氨化作用:即含氮有机物经微生物分解产生氨的作用。n n脱氨方式:脱氨方式:氧化脱氨氧化脱氨还原脱氨还原脱氨水解脱氨水解脱氨减饱和脱氨减饱和脱氨第49页,此课件共75页哦第50页,此课件

16、共75页哦斯提克兰反应斯提克兰反应第51页,此课件共75页哦 水解脱氨:氨基酸水解脱氨后生成羧酸。第52页,此课件共75页哦第53页,此课件共75页哦n n脱羧作用:氨基酸脱羧作用多数由腐败细菌和霉菌引起,经脱羧后生成胺。氨基酸的转化氨基酸的转化第54页,此课件共75页哦二、尿素的氨化二、尿素的氨化n n生活污水、印染废水含尿素。n n尿素含氮47%n n在污水处理中,当缺氮时可加尿素补充氮源。脲酶脲酶第55页,此课件共75页哦n n三、硝化作用n n在土壤或水体中的氨态氮经化能自养细菌(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的氧化转化成为硝酸的过程。第56页,此课件共75页哦四、反硝化作用四、反硝化作用n

17、n反硝化作用(脱氮作用):兼性厌氧的硝酸盐还原细菌将硝酸盐还原为氮气的过程。n n反硝化作用一般只发生在厌氧条件下n n少数异养和化能自养微生物可进行反硝化作用。第57页,此课件共75页哦n n反硝化细菌有:n n施氏假单胞菌、脱氮假单胞菌、荧光假单胞菌、紫色色杆菌、脱氮色杆菌等第58页,此课件共75页哦五、固氮作用五、固氮作用生物固氮:在固氮微生物的作用下把分子氮转化为氨,进而合成为有机氮化合物的过程。固氮生物n n共生固氮菌-Rhizobium根瘤菌属n n非豆科植物的共生固氮放线菌Frankia 弗兰克氏菌属n n各种蓝细菌n n自生固氮菌,如Azotobacter固氮菌属第59页,此课

18、件共75页哦第四节第四节 硫循环硫循环1 1)同化性硫酸盐还原作用)同化性硫酸盐还原作用2 2)脱硫作用(含硫蛋白)脱硫作用(含硫蛋白的分解)的分解)3 3)硫化作用()硫化作用(H H2 2S S或或S S氧氧化为化为S S或硫酸)或硫酸)4 4)硫酸盐的异化还原)硫酸盐的异化还原 (无氧呼吸)无氧呼吸)5 5)硫的异化还原)硫的异化还原第60页,此课件共75页哦一、含硫有机物的转化一、含硫有机物的转化n n以-SH形式组成含硫氨基酸,含硫有机物存在于生物体的蛋白质中。第61页,此课件共75页哦脱硫作用脱硫作用(含硫蛋白的分解):在厌氧条件(含硫蛋白的分解):在厌氧条件下,通过一些腐败微生物

19、的作用,把生物下,通过一些腐败微生物的作用,把生物体的蛋白质或其他含硫有机物中的硫矿化体的蛋白质或其他含硫有机物中的硫矿化成成H2S的作用。的作用。第62页,此课件共75页哦二、无机硫的转化二、无机硫的转化第63页,此课件共75页哦(一)(一)硫化作用硫化作用:即硫的氧化作用。在有氧条件下,:即硫的氧化作用。在有氧条件下,通过硫细菌将硫化氢氧化为硫酸的过程。通过硫细菌将硫化氢氧化为硫酸的过程。n n参与硫化作用的微生物硫化细菌硫化细菌硫磺细菌第64页,此课件共75页哦n n1.硫化细菌:氧化硫硫杆菌氧化亚铁硫杆菌第65页,此课件共75页哦第66页,此课件共75页哦它能从氧化硫酸亚铁、硫代硫酸盐

20、中获得能量,还能将硫酸亚铁氧化成硫酸高铁硫酸及硫酸高铁溶液是有效浸溶剂生成的硫酸铜通过置换、萃取、电解或离子交换等方法回收金属第67页,此课件共75页哦n n2.硫磺细菌:将硫化氢氧化为硫、并将硫粒累积在细胞内的细菌,统称为硫磺细菌。丝状硫磺细菌n n贝日阿托氏菌属、发硫菌属、辫硫菌属、亮发菌属、透明颤菌属,与活性污泥丝状膨胀有密切关系。光能自养硫细菌第68页,此课件共75页哦二、反硫化作用二、反硫化作用n n异化性硫酸盐还原作用:在厌氧条件下,硫酸通过微生物作用还原成H2S。脱硫弧菌属脱硫弧菌属脱硫肠状菌属第69页,此课件共75页哦第70页,此课件共75页哦第五节第五节 磷循环磷循环第71页

21、,此课件共75页哦第六节第六节 铁循环铁循环铁的氧化和还原:受环境酸碱度和氧化还原电位影响第72页,此课件共75页哦第七节第七节 锰循环锰循环n n常见二价和四价n nMnMn2+2+水溶性。水溶性。pHpH值较高时,值较高时,MnMn2+2+自发氧化为四价,形成不溶性MnO2 2。n n在在pHpH中性水溶液中,水表中性水溶液中,水表MnMn2+2+氧化为不溶性氧化为不溶性MnOMnO2 2是生是生长在表面长在表面的具柄细菌(生金菌属和生丝微金菌属和生丝微菌属)催化的。真菌对酸性土壤中的锰氧化起主要作用。第73页,此课件共75页哦第八节第八节 汞循环汞循环n n汞的氧化和还原n n汞的甲基化第74页,此课件共75页哦感感谢谢大大家家观观看看第75页,此课件共75页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