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本期要目.pdf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47006098 上传时间:2022-09-28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687.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期本期要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期本期要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期本期要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期本期要目.pdf(1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2006.7 第 1 期 总第 1 期 本本 期期 要要 目目?世界资源科学研讨会暨北师大资源学院世界资源研究所成立2?消息:“世界资源研究所”的成立引起广泛关注4?中国应基于世界资源选择发展战略 访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史培军教授5?论资源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对世界资源研究的问题与对策 7?世界资源研究所中英文及缩略名称 12?共识、互补、联合、双赢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全球变化信息研究中心共建世界资源研究所 13?刘闯博士访问美国世界资源研究所 15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中科院地理资源所全球变化信息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中科院地理

2、资源所全球变化信息研究中心 世界资源研究所简报 2006年7月第1期 2 世界资源科学研讨会 暨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世界资源研究所成立大会 经北京师范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批准,由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全球变化信息研究中心联合共建的“世界资源研究所”于2006年6月14日在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正式成立。史培军副校长和陆大道院士为史培军副校长和陆大道院士为“世界资源研究所世界资源研究所”揭牌揭牌 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史培军教授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大道院士为“世界资源研究所”揭牌。史培军副校长在成立大会上指出:“中国的未来发展与世界资源紧密相

3、关,开展世界资源研究,为利用好世界资源,从而更好地为我国的社会发展服务,为国家培养该领域高级人才是北京师范大学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在“985”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战略部署”。国家科技部基础司藤绵震司级调研员代表科技部基础司以及来宾对“世界资源研究所”的成立、对世界资源科学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祝贺。他说:“在资源全球化、科技全球化的进程中,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全球变化信息研究中心联合创建“世界资源研究所”是我国在世界资源领域集中人力、财力资源,建设长期有效体制的有益尝试”,他希望“世界资源研究所能够根据国家需求,多给国家提出咨询意见,并能在世界资源的科学研究、世界资源数据

4、共享平台建设等方面做出高水平科技成果”。“世界资源研究所”的成立还得到了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刘纪远所长的热情支持。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孙鸿烈院士、李文华院士、孙九林院士、吴传均院士以及中国工程院胡启恒院士等均对加强我国对世界资源2006 年 7 月第 1 期 世界资源研究所简报 3研究的提议给予高度重视,并对院校合作开展世界资源联合研究给予很高的评价,在研究所筹备阶段给予了热情的指导、帮助和给予了很高的期望。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全球变化信息研究中心主任、首席研究员兼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世界资源研究所所长刘闯博士深感责任重大,她说:“根据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

5、所知识创新工程三期方案实施原则和北京师范大学985工程的主要精神,通过院校合作,集中在世界资源领域两个研究实体的科研队伍和师资力量,在充分发挥人力资源整体能力、在促进双方资源共享、在共同承担国家任务方面建立了一个新的创新环境和促进整合的创新机制”。她感谢北京师范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领导的信任和委以的重任,她表示:“在中国开展世界资源的研究已是当务之急,共建的世界资源研究所将面对国家需求,为国家决策提供咨询意见;针对热点区域、热点问题开展世界资源研究;建立世界资源研究数据和信息共享平台,建立一支我国高水平的世界资源研究领域专家队伍,为国家培养一批在世界资源领域综合性的高级人才”。

6、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孙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大道院士、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及国际合作局局长郭华东研究员、国家科技部基础司藤绵震司级调研员等 100 余人出席了成立大会。中科院地理资源所陆大道院士就“地缘政治、地缘经济与我国的资源保障安全”、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孙枢院士就“世界石油天然气资源和我国国内、国际战略研究”、中科院国际合作局郭华东研究员就“数字地球对我国世界资源研究的支撑作用”、刘闯研究员就“资源全球变化背景下我国对世界资源研究的问题与对策”、中国地质科学院全球矿产资源战略研究中心王高尚研究员就“全球矿产资源战略问题研究”、云南大学亚洲国际河流研究中心冯彦教

7、授就“国际跨境水资源研究”、吉林大学陈圣波副教授就“东北亚典型大型、超大型矿床遥感影像模式研究”、美国科学院国际科技信息计划部 Paul Uhlir主任就“共享环境数据的全球启动计划”等作了内容丰富的科学报告。中国包装联合会国际资源再生委员会刘向群副秘书长就“国际资源再生产业发展趋势与我国的机遇”提供了书面报告。专家一致认为,在资源全球化的形势下,中国开展世界资源的研究和高级人才的培养势在必行。“世界资源研究所”的成立必将为我国对世界资源的科学研究和本领域高等教育方面开创一个新的局面。6 月 15 日上午,国土资源部规划司胡德斌副处长、科技部农业社会发展司许增泰处长与北师大史培军副校长、资源学

8、院李晓兵院长、世界资源研究所刘闯所长等就世界资源研究所建设与发展的若干问题进行了讨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和资源综合利用司冯良处长对研究所的建设提出了指导意见。这些指导性意见对研究所的发展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国家科技部基础司藤绵震司级调研员致词 国家科技部基础司藤绵震司级调研员致词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李晓兵院长主持大会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李晓兵院长主持大会 世界资源研究所简报 2006年7月第1期 4 孙孙 枢: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研究员、院士枢: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研究员、院士题题 目:世界石油天然气资源和我国国内、国际目:世界石油天然气资源和我国国内、国际战战略研究略研究陆大道:中

9、科院地理资源所研究员、院士 题 目:地缘政治、地缘经济与我国的资源 陆大道:中科院地理资源所研究员、院士 题 目:地缘政治、地缘经济与我国的资源 保障安全 保障安全 刘刘 闯:中科院地理资源所全球变化信息研究闯:中科院地理资源所全球变化信息研究中心主任兼北师大资源学院世界资源中心主任兼北师大资源学院世界资源研究所所长研究所所长 题题 目:资源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对世界资源研目:资源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对世界资源研究的问题与对策究的问题与对策郭华东:中科院副秘书长、国际合作局局长郭华东:中科院副秘书长、国际合作局局长 题题 目:数字地球对我国世界资源研究的支目:数字地球对我国世界资源研究的支 撑作用撑作

10、用 “世界资源研究所世界资源研究所”的成立引起广泛关注的成立引起广泛关注“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世界资源研究所”成立在国内教育与科学领域引起广泛关注。科学网、国家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网站、中国科学院网站、人民网、中国网、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网站、科学时报等相关网站和报纸纷纷予以报道和转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http:/202.205.177.12/edoas/kejiwei/info20800.htm 中国科学院网站:http:/ 科学网:http:/ 人民网:http:/ 中国网:http:/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在线:http:/ 中科院地理资源所网站:http:/ 清华新闻网:ht

11、tp:/ 消消消消 息息息息 2006 年 7 月第 1 期 世界资源研究所简报 5 中国应基于世界资源选择发展战略 访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史培军教授 转自科学时报2006 年 7 月 4 日 作者:王卉 世界资源研究在中国的缺位世界资源研究在中国的缺位“在中国开展世界资源的研究已是当务之急!中国已经一天也离不开世界,但我国的研究却远远跟不上,与我国有外交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 160 多个,但有几个人能说得清楚,它们的资源有什么优势、什么劣势?它们的产业结构是什么?与中国在哪些方面可以互补?”在日前由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全球变化信息研究中心

12、联合共建的“世界资源研究所”成立大会上,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史培军教授在接受科学时报记者专访时这样表示。全球化是近二三十年来全世界经济活动最显著的特点之一,中国同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目前中国所需石油一半以上依赖进口;而中国所需造纸原料(包括纸浆),一半以上依赖进口,这一状况已经引起一些绿色环保组织的反对,甚至认为中国成为破坏世界森林资源的主要祸首!但此前“我国对世界资源的科学研究相当薄弱,科学研究队伍缺乏,研究生教育几乎是空白,没有科研基础条件平台”。中国加入 WTO 已经 5 年,“我个人认为,从参加世界贸易组织那天起,中国就应该把自己的发展与世界经济社会联系起来。从国家资源保障来说,中国不

13、仅要了解自己有多少,也要知道世界有多少。”作为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副理事长,史培军与有关专家很早就提出“两个资源、两个市场”的观点。后来,对国内外两个市场的研究有了,但两个资源的研究跟不上,研究外国资源的几乎没有。1993 年,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中心成立;1997 年,资源科学研究所成立;2003 年,北师大组建资源学院。早在 1993年,当世界上很多人都很关注发展与环境保护问题时,史培军就有一个判断:所有环境问题的根源是资源利用的合理与否和资源是不是短缺。面对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1997年,史培军就明确提出:能源、水、土地、各种材料这些资源的短缺将是中国面临的严峻问题。进入世界资源研

14、究领域,对史培军而言已是“蓄谋已久”。那是 1996 年,史培军当时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自然资源学院做访问教授,西方国家都在研究快速发展的中国面临的最严峻问题是什么。结论是三个:就业问题突出,一旦 GDP 增长低于 7%,肯定面临严峻的失业问题;中国肯定会面临严峻的生态恶化问题;中国面临最严峻的问题是资源短缺问题。在史培军看来,进行世界资源的研究可以大大促进中国政府缓解这三大问题。世界资源研究会带来什么世界资源研究会带来什么 具体而言,史培军认为世界资源研究有以下作用:第一,明确哪里有所需要的资源。中国走向世界,目的是把产品卖向世界。从产品供求来说,我们不仅要研究世界是否需要这些产品,也需

15、要了解生产这些产品的自然资源在哪里。第二,有助于劳动力市场的国际化。中国人口如此之多,如果不从国际角度考虑,中国就可能解决不了就业问题。研究世界资源,研究中国产品的国际市场,通过中国的跨国公司,就有可能把人才吸引到国际上,人员就业就可以安排在跨国公司所在地的国家和地区,这一点对中国至关重要。同时担任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院长的史培军,明显感到就业问题已经非常严峻,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就业不能完全解决的同时,中国农村还有剩余劳动力接近 3 亿,这样巨大的就业压力,中国人该往哪里走?他认为研 世界资源研究所简报 2006年7月第1期 6 究世界资源问题,会极有利于培养我们的国际就业能力,了解别人,

16、知道别人那儿有什么,那儿发展什么,什么是他的优势产业,弄清了,就可以去就业。特别有望解决有一定教育水准的高技术人才的国际就业。第三,世界资源的研究能促进中国人真正走向国际化。选择中国的发展战略,不能仅仅基于中国国情来选择,一定要基于世界的情况来选择中国的发展战略,也就是中国未来的发展必须基于对世界的了解来发展或基于世界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来发展,既有竞争又有合作会获得双赢的效果。“我们研究世界资源,有利于转变国家发展战略模式,基于中国国情的发展战略与基于世界资源情况的发展战略完全不一样。”史培军表示。第四,极大有利于降低未来发展的脆弱性。中国逐渐从经济总量上大起来,但人均还是穷国,这样一个国家对

17、世界未来的影响有多大,猜测有很多。史培军认为,研究世界资源问题有利于中国走上友好的与国际合作的道路,支撑和谐发展外交战略。我国虽然经济总量增加,但仍然是很脆弱的国家,经不起风吹草动。我国快速发展 30 年之后,生态系统承载的压力已经大大超过它的负荷,我们不得不寻找缓解这种承载压力的新的生态安全战略。我国经济发展对国际资源的依赖程度相当大,研究世界资源,能使我们未来一旦遇到情况,可选择的余地大一些,世界资源的选择,一国不行,可以另找出路,我们必须是多元化多途径的,对国际资源开发利用进行相互合作的战略。如果早开始进行世界资源研究,世界跨国集团就没有那么多控制、干扰,我们可以有更多余地与友好国家进行

18、资源开发利用上的友好合作。史培军认为,作为一个大学,应该研究那些政府还没有考虑到或者还没有注意到的问题,这样,一旦国家需要,就能及时为国家决策提供咨询意见,大学一定是要走在国家需要的前面,高等院校应该培养一批批“期货型”的高等人才,也就是说要更多产生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有影响的科研成果和人才储备,而那些大院大所应面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解决现在已经遇到的问题。这样一批批发展,国家的竞争力就有保证、人才就有保障,创新型国家的建设目标才能实现。怎样开始起步怎样开始起步 中国现在除地区和城乡差异大之外,真正面临的严峻问题是经济发展的资源保障问题和环境安全。史培军认为,两个问题可以归结为一个问题,我国生态环

19、境问题的治理,治本措施是要把研究从中下游移到上游,也就是合理、高效地可持续利用资源,这样可以避免“旧账还没有还清,新账又出来”,才能极大缓解巨大的生态环境压力,才能为国家未来和谐发展设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作为资源学院来研究这些资源问题,有利于解决国家可持续发展所需人才和重大科技与社会问题。从世界资源研究角度,史培军表示,现在首先要做的几件事是:第一,收集国外各种各样的资源数据,建立一个能为我国政府和科研、教育及企业等方便利用的世界资源研究数据库和信息共享平台;第二,要与境外有关资源研究机构合作,包括美国的世界资源所等;第三,充分利用中国近 30 年来出国在外的留学及工作人员,比如在国外大学做地

20、学和资源与环境科学研究的教师,鼓励他们把自己的研究成果贡献给祖国;第四,充分利用科学院、各大学等已经建立起来的国际合作渠道增强与国际合作的能力;第五,充分利用对地观测的先进技术比如遥感等,获取不方便获取的资源数据;第六,从大处起步,首先培养研究宏观问题的洲际专家,比如美洲、欧洲、非洲等专家,然后培养研究区域尺度的专家,再到国家尺度的专家。“这样了解了别人,理解我们自己,通过优势劣势的对比才会有更好的国际合作,有更好的战略选择。”史培军说。北师大资源学院有自然资源硕士点、博士点,他希望先从招收世界自然资源研究的硕士生、博士生开始加快这一学科的发展。也希望得到包括政府各部门、科研院所和高校的支持,

21、同时也是为大家建立这样一个同行交流、培养人才、进行学科研究的共享平台。“我想这个所经过510 年的努力将会成为我国在世界资源问题方面的重要人才培养基地和科学研究中心,这样有利于从科技教育的角度支撑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史培军表示。2006 年 7 月第 1 期 世界资源研究所简报 7 论资源全球化背景下 我国对世界资源研究的问题与对策 节选自资源科学2006 年第 28 卷第 3 期 作者:刘闯(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史培军(北京师范大学)1.引言引言 经济全球化是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全世界经济活动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在经济全球化大趋势下,世界贸易组织(WTO)、亚太经济合作组

22、织(APEC)、欧盟、美洲自由贸易区等国际组织的活动都相当活跃。与此相配套,约束和保护经济全球化的国际公约也先后出台。作为世界经济发展主要生产要素之一的世界自然资源也成为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各个国家最热门的议题之一。由于自然资源在世界地理空间分布和配置的不均匀性特点,一些国家在某些资源蕴藏丰富,而另外一些国家则贫乏。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过程,资源流动和新的资源配置随之发生。在这个过程中,资源拥有、资源配置、资源保护、资源贸易、相应的资源利益权衡、资源利用风险、资源与环境等全球化资源问题成为目前世界资源领域挑战性问题。我国加入 WTO的过渡期已经进入后期,与世界资源相关的一系列问题已经并且越来越迫切地需

23、要我国政府、科技人员和市场经营人员认真对待。但是,目前我国对世界资源的研究和高等教育极其薄弱,在很大程度上相当落后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本文力图通过我国现状分析,认识我国目前该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其主要原因,并提出个人建议,力图能对我国战略决策提供有意义的借鉴意见。2.资源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源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论及的资源全球化是指在自然资源(可再生或不可再生)空间分布不均衡、资源配置多样化的基础上,在经济全球化的驱动下,资源在世界范围内再配置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强劲发展态势成为经济全球化重要组成部分得到全世界各个国家认同,无论是资源紧缺的国家或者是资源丰富的

24、国家。表1 列举了美国、日本、德国 3 个发达国家和印度、巴西、中国 3 个发展中国家人均耕地、淡水、燃料等资源原生配置情况。在世界贸易组织(WTO)规则下,各个国家均根据本国需要和可能,积极利用世界资源。同时,也将本国的资源纳入到资源全球化过程以期促成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表 2 列出美、日、德、印、巴五国 2004年进出口额和资源贸易在进出口额中比例。表表 1 美、日、德、印、巴、中部分资源美、日、德、印、巴、中部分资源 人均占有量对比人均占有量对比 人均 耕地1)(hm2/人)人均淡水资源2)(m3/人)人均烟煤 和无烟煤3)(t/人)人均原油 和天然气4)(t/人)美国 0.60

25、9,628 379 12.85 日本 0.03 3,371 6 0.05 德国 0.14 1,296 291 0.34 印度 0.15 1,185 70 0.69 巴西 0.33 30,680 缺数据 6.23 中国 0.10 2,183 48 4.08 世界平均 0.22 6898 数据来源:1)FAO 数据库,2003;2)世界银行数据库,2003;3)可开采储量,联合国能源统计年鉴,2000;4)可开采储量,联合国能源统计年鉴,2000。在表 1 和表 2 列举的国家中,日本和德国是典型的广泛利用世界资源的国家,无论在农产品、燃料和矿产品进口比例均远远大于出口比例。美国是自然资源很丰富的

26、国家,农业原材料和食品等可再生资源出口比例大于进口比例,而燃料等消耗性资源的进口比 世界资源研究所简报 2006年7月第1期 8 例远远大于出口。在利用世界资源方面,在发展中国家中,印度和巴西是二个非常有代表性的国家。印度在人均资源方面也是一个资源短缺的国家,从进出口比例可以看出,印度在发展过程中,也是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世界资源,特别是在农业原材料和燃料等方面。巴西是一个人均资源丰富的国家。在资源全球化的进程中,巴西的资源出口为巴西的经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表表 2 美、日、德、印、巴五国资源美、日、德、印、巴五国资源 进出口贸易比重对比进出口贸易比重对比 资源进出口占进出口总额的百分比构成

27、()进出口 进出口 总额(亿美 元)资源进出口额占进出口总额百分比()农业 原材料 食品 燃料矿物与金属 进口 15257 20.2 1.3 4.7 12.51.7 美国 出口 8185 13.1 2.6 8.7 2.1 2.1 进口 4545 40.8 2.5 12.3 21.14.9 日本 出口 5658 2.8 0.5 0.5 0.4 1.4 进口 7180 20.7 1.6 7.4 8.6 3.1 德国 出口 9116 8.8 0.8 4.3 1.6 2.1 进口 941 44.9 3.3 5.8 31.54.3 印度 出口 718 21.1 1.3 11.3 5.7 4.0 进口 6

28、59 27.9 1.7 7.1 15.83.3 巴西 出口 964 46.6 4.5 28.7 5.2 8.2 数据来源: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数据库,2004。3.我国已经融入资源全球化的国际秩序之中我国已经融入资源全球化的国际秩序之中 3.1 我国资源进出口活动已经呈现活跃态势我国资源进出口活动已经呈现活跃态势 我国人口众多。在某些资源方面虽然在总量上是一个大国,在某些世界稀有资源方面我国也有一定的优势,但总体来说,在人均资源数量上却是一个资源短缺的国家。石油、天然气以及许多重要矿产资源等蕴藏量不足,森林资源、渔业资源等大多数国内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例如:我国人均耕地资源低于

29、世界人均耕地的一半,人均淡水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 1/4(表 1)。尽可能地利用世界资源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发展非常迫切的需求。我国加入 WTO以来,商界十分注重世界资源的利用问题,并不断发展世界资源贸易的规模和广度。根据世界银行统计,截止 2003 年底,我国资源进口比例已经占货物进口总额的 19.7,接近于美国和德国的水平(20.2和 20.7)。虽然我国资源压力很大,但是,我国也有资源优势。我国生态环境的多样性,造就了我国资源的多样性。仅以山东省金乡县大蒜为例,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环境应用技术中心主任王旭研究员主持的金乡大蒜品质鉴定表明,金乡白皮大蒜品种由俄罗斯引进经选育后

30、,在金乡土地上,包括适宜的土壤土质、气候、水等生长环境下,主要生命矿物元素含量丰富,其中钙、镁、铁、锌、锰、磷等元素均高于其它产区的大蒜,在金乡亩产高达 10001500kg。金乡大蒜总硫含量(主要功效成份硫化物)达94.3 7,在国产大蒜中含量较高,尤其是具有防癌、抑癌作用的二稀丙基一硫化物占总硫含量的 4.63,为世纪其他产区的 27倍。同样具有防癌抑癌作用的甲基烯丙基二硫化物,金乡大蒜(占总硫含量)为 4.24,是其它产区的 12 倍。金乡大蒜维生素 B1的含量为 0.24mg100g,高于其它产区 24 倍,挥发油的含量为 0.66,是其他地区同类产品含量的二倍以上。金乡大蒜上市比印度

31、、埃及主要产蒜国早 23 月,具有占领国际市场的明显优势。目前,金乡大蒜已经销售 64 个国家和地区,2003 年出口近 30万吨,出口创汇达 1.12 亿元,大蒜收入占到全县农民人均收入的一半以上。由此可以看出,不仅我国资源进口比重不小,资源出口也很活跃,资源出口比例达到 9.1,超过了日本、德国的资源出口比例。3.2 我国资源进口来源和出口去向结构呈全球化态势我国资源进口来源和出口去向结构呈全球化态势 我国资源全球化进程发展的另一个特点是资源进口来源和出口去向呈全球化特点。表 4 中统计的是我国货物和服务进出口来源和取向的构成。占据进口额 19.7和出口额9.1的资源贸易基本与之有大致相近

32、的区域比例关系。从表 4 统计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在融入资源全球化过程中采取的是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合作的做法,这是最佳的降低国际风险的选择。与我国资源交流有密切关系的并非仅仅周边国家,或几个大国,并非仅仅限于局部地区,恰恰相反,几乎涉及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这个事实向我国科技界2006 年 7 月第 1 期 世界资源研究所简报 9提出了对世界资源全面研究的要求,仅对个别资源类型或者局部地区的研究均无法满足我国社会发展的需求。表表 3 货物和服务进出口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货物和服务进出口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 进出口 进出口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资源进出口额占进出口总额百()进口 13.9 20.2 美国

33、 出口 9.8 13.1 进口 10.2 40.8 日本 出口 11.8 2.8 进口 31.8 20.7 德国 出口 36.0 8.8 进口 16.0 44.9 印度 出口 14.5 21.1 进口 13.1 27.9 巴西 出口 16.9 46.6 进口 31.8 19.7 中国 出口 34.3 9.1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数据库,2003。表表 4 我国进口来源和出口去向构成我国进口来源和出口去向构成 国家和地区 进口来源()出口去向()欧洲国家 14.1 18.3 美国和加拿大 9.3 22.4 日本 18.0 13.6 其他发达国家 2.2 1.9 东南欧国家和独联体 3.3 2.4

34、石油输出国组织国家 4.0 4.0 美洲发展中国家 3.6 2.7 非洲 2.0 2.3 南亚 3.5 3.2 其他亚洲发展中国家 38.0 33.2 未分类国家 6.1 0.1 数据来源: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数据库,2003。4.我国对世界资源的科学研究相当薄弱我国对世界资源的科学研究相当薄弱 由于资源全球化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社会发展、风险控制等一系列相关问题衔接在一起的资源区域性(国家、地区)再配置过程,世界资源研究涉及的地理区域远比中国地理区域更广阔,加上全球环境变化带给世界资源利用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资源利用与环境矛盾使得世界资源利用更为复杂。如果没有科学研究作为底蕴,

35、资源全球化利用就缺乏科学性,其结果必将有损于我国对世界资源的有效利用,区域利益的获得与保障。因此,世界资源的利用一定要与世界资源的科学研究密切结合。美国是十分重视世界资源研究的国家。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的世界资源研究所(WRI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一直保持着 180200 人左右的专门研究队伍。自 1986 年以来,连续出版的世界资源报告和各类资源报告为美国政府、联合国的决策、为相关的科学研究提供了详实和有说服力的依据。继美国世界资源研究所,1972 年成立的奥地利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IIASA-The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A

36、pplied Systems Analysis)、1998年 成 立 的 日 本 全 球 环 境 战 略 研 究 所(IGES-Institute for Global Environ-mental Strategies)等均在翔实的数据积累和分析基础上,面对全球性资源和环境问题,采取了以影响高层决策和全球性政策为导向的科学研究,它们的研究成果目前在国际上也产生了很深远的影响。他们不仅为本国在资源和环境全球化过程中获得主动做出了重要科学研究工作,同时,他们的科学研究成果对影响联合国及其相关国际组织决策和国际规则的制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国目前对世界资源研究的现状很难令人满意。我国加入

37、 WTO 以来,在不断发生的国际贸易纠纷中,只有被动招架,缺乏有力的主动解决和组织能力。其中缺乏深厚的科学研究底蕴的弊病显而易见地表现出来。笔者用下面一段话语评价我国科学界对世界资源研究的现状应该不算过分:科学研究极其薄弱,缺乏专业科技队伍,研究生教育几乎空白,没有科研基础条件平台。一句话,我国对世界资源的科学研究远远落后于国家融入资源全球化的进程。4.1 科学研究极其薄弱科学研究极其薄弱 根据万方数据公司提供的科研成果类数据库提供的数据,在我国近年来涉及水、土、生、气、矿、海、旅等资源相关的 4445 个科学研究项目成果中,研究国外资源的项目成果仅占 0.7%(表 5),除能源矿产领域略好一

38、些外,其他领域例如在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海洋资源、旅游资源等领域没有一个项 世界资源研究所简报 2006年7月第1期 10 目级别的科学研究成果。科学研究薄弱同时也表现在发表的科学论文方面。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汇集了表中与资源研究相关的不同级别(核心期刊、一般性期刊、地方性期刊)杂志 24 个,1995年以来总计发表的 24434 篇文章中,论及世界资源的文章仅占 2.88,其中,学报级期刊涉及世界资源的论文比例均不足 2。表表 5 我国科学研究成果中涉及世界资源内容的我国科学研究成果中涉及世界资源内容的 成果统计(截止成果统计(截止 2005 年年 12 月)月)资源类科技成果数其中:研究

39、外国资源科技成果数 研究国外资源科技成果占总资源类成果的百分比()水资源 10835 0.5 土地资源 232 0 0 生物资源(包括农业资源、草地资源、湿地资源、森林资源、生物多样性资源等)617 6 1 气候资源 28 0 0 矿产资源(包括能源)822 17 2 海洋资源(包括海洋渔业资源)55 0 0 综合自然资源 14683 0.2 旅游资源 140 0 0 资源类科技成果总计 444531 0.7 数据来源: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科研成果类数据库。4.2 科学研究队伍缺乏科学研究队伍缺乏 我国对世界资源研究的科学研究队伍很薄弱。目前,除了在世界燃料研究(石油、天然气)队伍相对好一些以外,

40、其他相关的世界资源研究几乎没有队伍。受到国家科研经费投入导向的影响,有的单位甚至解散了对外国资源环境研究的专门队伍。近年来,在科研体制改革过程中,一些新领域的研究中心、研究所先后成立,但却很少组建专门研究世界资源的科学研究集体。4.3 研究生教育几乎是空白研究生教育几乎是空白 我国对世界资源研究队伍不仅目前严重短缺,更缺乏后来人。在我国教育部部属的72 所大学中,设置有资源和资源环境的学院、系、研究所的大学共 23 所。其中,建有硕士点、博士点大学共有 20 所。然而,在这些大学院、系、所中,没有一所大学设置有世界资源研究方向。表表 6 自然资源类期刊涉世界资源研究论文统计(自然资源类期刊涉世

41、界资源研究论文统计(1995.12005.12)期刊名称 文章总数研究外国自然资源文章 研究外国自然资源文章占总文章百分比()自然资源学报 893 12 1.34 资源科学 108918 1.65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551 10 1.81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551 10 1.81 草地学报 339 2 0.59 再生资源研究 1297158 12.18 林业资源管理 122319 1.55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12525 0.4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808 24 2.97 国土资源遥感 634 2 0.32 水资源保护 100214 1.39 资源开发与市场 150818 1.19 国土资源

42、 1041103 9.89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193971 3.66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687159 5.92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104714 1.34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362 7 1.93 中国地理与资源文摘 10240 0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975 7 0.72 中国草地 671 13 1.93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12421 0.08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968 12 1.23 西北水资源与水工程 664 9 1.36 河南国土资源 121825 2.05 合计 24434703 2.88 数据来源: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全球变化信

43、息研究中心石瑞香统计)。表 7 列出了我国研究生论文数据库中记载的关于硕士、博士论文论及世界资源的数目。在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汇集的资源研究领域 2285 篇硕士、博士论文中,论及外国资源的论文仅占 1.1,其中硕士论文占 1,博士论文仅有三篇,比例仅占千分之一。此外,研究区域也很局限,绝大多数区域研究是空白,至今没有我国研究生潜心研究。例如,我国已经与智利建立了自由贸易区,但是,截至目前为止,仅有一篇硕士论文论及南太2006 年 7 月第 1 期 世界资源研究所简报 11平洋海洋渔业外,有关智利的其他资源方面的研究还均为空白,而我国与智利的进出口贸易额至 2004 年已经发展到 16.88 亿美

44、元(出口)和 36.67 亿美元(进口),其中大部分是资源型贸易。在国际旅游研究领域,我国国内居民出境人数 2003 年已经到达 2022万人次/年,旅游支出费用已经到达 151.9 亿美元。然而,我国却没有一篇硕士和博士论文论及国外旅游资源。在水资源、土地资源、海洋资源等相当重要的资源领域,没有一篇博士论文。在生物资源(包括农业资源、草地资源、湿地资源、森林资源、生物多样性资源等)这样广阔的领域,除仅有一篇博士论文论及印度草地和一篇硕士论文论及了世界森林政策外,再无人问津。硕士、博士研究生应该是我国未来科学研究的骨干,上述问题说明我国未来世界资源科学研究队伍的建设和发展不容乐观。4.4 没有

45、科研基础条件平台没有科研基础条件平台 我国近年启动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以此作为科学研究坚实的支撑系统,这个平台对全国科学研究必将起到越来越明显的支撑作用。然而,在我国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中,没有安排对世界资源研究的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内容,这种缺位使我国对世界资源研究的难度加大。2004 笔者提出建设我国国际资源研究数据共享平台先行一步的提议终究没有得到共识而搁浅。剖析我国对世界资源研究存在的问题,深思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我们不难看出,我国对世界资源研究存在的问题不是某个具体研究领域的问题,而是在国家层面上国家科技发展战略还没有给予足够重视的必然结果。世界资源研究由于其地域范围广大,各个国家情况

46、也有很大差异,因此,相对来说这是一个难度比较大的科学研究领域。加上我国长期以来执行的以我国资源研究为主要研究内容的历史因素,国家没有重视世界资源研究的战略作为指导,没有安排该领域的科学研究项目,没有和严重缺乏该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教育经费,均是目前落后状态的重要原因。此外,在这些主导原因下,科研体制和人才方面原因也不可忽视。表表 7 我国研究生学位论文中论及世界资源内容的论文统计(截止我国研究生学位论文中论及世界资源内容的论文统计(截止 2005 年年 12 月)月)资源类型 论文总数研究外国资源论文总数 其中:硕士论文数量 硕士论文研究区域 其中:博士论文数量博士论文研究区域 水资源 8254

47、4 越南/美国西部/欧美政策/中东各 1 篇 无 无土地资源 1822 2 美国/俄罗斯远东各 1篇 无无生物资源(包括农业、草地、湿地、森林、生物多样性等)3772 1 世界森林 政策 1 篇 1印度气候资源 15 1 无 1越南矿产资源(包括能源)4788 7 日本/环里海/美国/俄罗斯/欧盟/全 球 战 略/WTO 原则各 1 篇 1布隆迪海洋资源(包括海洋渔业资源)1047 7 大西洋 2 篇,北太平洋 3篇,南太平洋/纳 米 比 亚各 1 篇 无 无综合自然资源85 1 1 俄罗斯 1 篇 无无旅游资源 219无 无 无 无论文总计 228525 22 3百分比 1001.1 1 1

48、数据来源:万方数据资源系统学位论文类数据库。5.建议建议 根据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和我国加入 WTO 的进程,加强对世界资源研究,尽快扭转我国在世界资源科学研究领域薄弱的状态不仅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在融入资源全球化过程中世界向我们提出的、不可回避的任务。为此,笔者建议:世界资源研究所简报 2006年7月第1期 12 5.1 国家科技主管部门应重视对世界资源的科学研究国家科技主管部门应重视对世界资源的科学研究 国家科技主管部门重视该领域的科学研究十分必要。没有国家的主导,在这个难度大、如此薄弱的领域尽快扭转其落后局面是不现实的。国家主导包括在战略制定,经费投入

49、,政策制定,与相关部门协调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建议国家科技主管部门协调各有关部门,根据国家发展需求和世界发展态势,在“十一五”计划中制定我国世界资源科学研究计划,特别是对不同经济贸易地理区域资源环境的研究制定计划和具体实施步骤。5.2 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应重视高等教育中对世界资源的教学和研究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应重视高等教育中对世界资源的教学和研究 我国融入资源全球化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并非一个阶段和一个时期的工作。为保障我国研究队伍可持续性地发展和壮大,高等教育的作用非常重要,包括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建议我国高等教育主管部门加强对世界资源研究学科建设的研究和落实,在经费预算、师资队伍、学科方向、教材

50、编写、实验室建设和配套的科学研究等方面给予重视并赋予实施计划,确保我国在世界资源领域高级人才源源不断。5.3 增加世界资源研究平台建设内容增加世界资源研究平台建设内容 在我国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实施方案中,增加对世界资源研究数据和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的内容。通过采取国际合作、联合建设等方式,建立和健全世界资源研究数据和信息共享平台,满足日益增强的科学研究和经济发展的需要。5.4 启动建设国家级世界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计划启动建设国家级世界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计划 鉴于世界资源研究的重要性和我国科研体制改革的可能性,建议国家启动建设国家层面上世界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建立综合性、开放式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将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