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税起征点论文dpkv.docx

上传人:jix****n11 文档编号:46979712 上传时间:2022-09-2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01.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个税起征点论文dpkv.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个税起征点论文dpkv.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个税起征点论文dpkv.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个税起征点论文dpkv.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个税起征点的调整网络技术0911班 马应飞摘要税收收入是国家财政收入的最主要来源。马克思指出:“赋税是政府机器的经济基础,而不是其他任何东西。”“国家存在的经济体现就是捐税”。税收对于国家经济生活和社会文明的重要作用。本门就2011-2013年我国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的问题进行建模分析与求解。首先进行问题的分析,我们得到个税起征点是由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人均负担率、在岗职工年人均负担消费支出等决定的。通过网络搜索与分析,我的得到个税起征点的关系式:。所以,个税起征点的主要决定因素为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在岗职工年人均消费支出。其次,建立2011-2013年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的数学模型和在岗职工年人

2、均消费支出的模型,从而得出个税起征点与年平均工资和年平均消费支出的关系式。根据我国2006-2009年的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的数据,取平均值,估算出在接下来的三年内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的增长率为12.4%。同样,根据我国2006年-2009年的在岗职工年平均消费支出的数据,得到在岗职工年平均消费支出的增长率12.8%。最后,随机抽样江西省、福建省、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和天津市在2010年的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和消费支出数据,运用数学软件MATLAB进行求解,得到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35415元,在岗职工年平均消费支出为17624元,把数据代入计算个税起征点的模型公式,得到个税起征点在2011-201

3、3年可设在3492元。关键词:个税起征点 年平均工资 年消费支出一问题的重述在我国,个人所得税(以下简称个税)的征收主体是城镇工薪收入人员,按月征收。目前采用的是九级累进税率,详见下表:级数应纳税所得额(含税所得额)税率(%)一不超过500元的5二超过500元至2,000元的部分10三超过2000元至5000元的部分15四超过5,000元至20,000元的部分20五超过20000元至40000元的部分25六超过40000元至60000元的部分30七超过60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35八超过80000元至100000元的部分40九超过100,000元的部分45个人起征点从解放初开始一直是80

4、0元,自2006年1月1日起上调到1600元,自2008年3月1日起又由1600元提高到2000元。有关专家呼吁,近年来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和人民收入水平的大幅度提高,现在的个人所得税征收制度存在明显的问题:起征点过低、级数过多、级距没有拉开,其中最明显的是起征点过低。现行税收政策使得中低收入者成为个税的纳税主体,无法发挥个税应有的调节贫富悬殊的作用。为此,新一轮的个税征收方案改革已势在必行。国务院于3月2日召开常务会议,原则上通过个税修改议案,交由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细则。据媒体透漏,新的个税征收办法最快将于今年下半年开始实施。进来,许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纷纷献计献策,提出各种各样的修

5、改个税方案(特别市起征点),需要根据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按人均负担率(比如全家3口人,有2人工作,则人均负担率为1.5)计算的城镇在岗职工年人均负担家庭消费支出(具体包括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开支)等因素,还要兼顾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的差异,综合统筹考虑来决定。并说明今后每三年将调整一次起征点。请你们通过数学方法,建立一个合理计算个税起征点的数学模型,并上网搜集几个有代表性的城市(或地区)的数据,用你们的模型计算出今后三年(2011-2013)我国个税起征点应调到多少为宜。要解决的问题:1. 建立一个合理的关于计算个税起征点的数学模型。2. 搜集几个有代表性的城市或地区的数据,计算出今后三年

6、(2011-2013)我国的个税起征点。二问题的分析由题意可知,个税起征点与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在岗职工年人均负担消费支出存在着函数关系,所以先确定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和在岗职工年人均负担消费指出的模型公式。考虑到个税起征点要在2011-2013年使用,根据今后三年的人均年工资增长率为,2010年第一个地区的年人均工资为,求出今后三年第一个的地区的平均工资,同理可以求出第个地区在今后三年的平均工资,由此求出这个地区在今后三年的平均工资作为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同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一样,得到今后三年第个地区在今后三年的在岗职工年人均消费负担支出,由此求出这个地区在今后三年的年人均消费负担支出作为在岗

7、职工年人均消费负担支出。根据得到计算个人所得税的模型公式。由网上查阅资料得到2006-2009年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和在岗职工年平均消费支出的数据,取平均值,得到在今后三年内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的增长率和在岗职工年平均消费支出的增长率的具体数值。选取江西省、福建省、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和天津市作为抽样地区,根据这五个地区在2010年的年人均工资和年人均消费支出,运用数学软件MATLAB,求出今后三年的今后三年的平均工资和年人均消费负担支出。根据题意确定人均负担率和人均净收入的倍数的具体数值,同时将已经求出的、的值代入模型公式,从而求出个税起征点在今后三年(2011-2013)设在元。三模型的假设1

8、.假设人均负担率为1.5;2.将我国在岗职工作为个税相关数据统计的主要对象;3.假设经济正常稳定发展,没有大的政策和经济危机的影响。四符号说明符号含义单位人均净收入的倍数人均负担率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元在岗职工年人均负担消费支出元个税起征点今后三年人均年工资增长率今后三年人均年消费支出增长率选取m个地区2010年第i个地区的年人均工资元2010年第i个地区的年人均消费支出元五模型的建立与求解由于个税起征点要兼顾我国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的差异,所以我们假设选取个地区进行分析和求解。5.1 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模型建立由题意可知,今后三年人均工资增长率为,所以第一个地区在今后三年的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为:

9、所以,第二个地区在今后三年的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为:同理,第个地区在今后三年的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为:由此可得,在岗职工今后三年的年人均工资为:即:5.2 在岗职工年人均负担消费支出模型的建立由题意可知,今后三年人均工资增长率为,所以第一个地区在今后三年的在岗职工年人均负担消费支出为:所以,第二个地区在今后三年的在岗职工年人均负担消费支出为:同理,第m个地区在今后三年的在岗职工年人均负担消费支出为:由此可得,在岗职工今后三年的年人均负担消费支出y为即:5.3 个税起征点模型的建立根据个税起征点的计算方法可以得知,个税起征点与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在岗职工年人均负担消费支出和人均负担率存在着的关系。即

10、:5.4 今后三年人均年工资增长率的求解表1 我国2006-2009年我国人均年工资年份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年人均工资/元21001249322922929596由表1可知:2006年-2007年我国人均年工资增长率为18.7%;2007年-2008年我国人均年工资增长率为17.2%;2008年-2009年我国人均年工资增长率为1.3%。所以,取值5.5 今后三年人均年消费支出增长率的求解表2 我国2006-2009年我国人均负担消费年支出年份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人均负担消费年支出/元9150105221178513200由表2可知:2006年-2007

11、年我国人均年工资增长率为15%;2007年-2008年我国人均年工资增长率为12.0%;2008年-2009年我国人均年工资增长率为10.7%。所以,取值5.6 个税起征点的求解由于个税起征点要兼顾我国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的差异,所以我们选取江西省、福建省、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和天津市作为抽样地区,这五个省2010年的人均年收入与负担消费支出数据如表3表3 部分城市2010年人均年收入与负担消费支出表江西省福建省浙江省内蒙古天津市人均年收入/元2909232647246111563337540人均负担消费年支出/元1061914750166831237014801根据题意,由表3可知:代入公式,

12、运用MATLAB进行计算(见附录一)可得:我国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元。由表3的数据可以得到:代入公式,运用MATLAB进行计算(见附录二)可得:我国在岗职工年人均负担消费支出元。由以上可知,个税起征点的模型公式为:且根据题意可以得到,人均负担率,人均净收入的倍数为倍比较合适。我们取值。将,代入公式,并且运用MATLAB进行计算(见附录三)可得。即,个税起征点在今后三年(2011-2013)可以设在3492元。六模型的评价与改进1.模型的优点:(1)得出了计算个税起征点的数学模型,有效的解决了个税起征点的问题;(2)选取我国不同地方的五个地区作为主要的样本,分布比较广泛,比城市更具有代表性;(3)

13、运用MATLAB数学软件,抽样等数学思想,使解决方案更加清晰明了、简单易懂。2.模型的缺点:(1)以在岗职工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实际生活中存在政府、个体等纳税群体;(2)实际中可能因为经济环境、金融海啸、政府调控等不确定因素对收入产生比较大的影响。3.模型的改进:考虑到部分地区的收入差距比较大,个税起征点可以按照不同的地区进行收取,不采取同一起征点,这样有利于减缓我国贫富差距的现象。在进行起征点的确定时,可以考虑到不同阶层的人们,广泛的进行数据统计,这样有利于个税起征点的数据的准确性。对于一些低收入人群以及负担比较重的群体,可以进行一些税务减免等个税政策。参考文献1 苏金明,MATLAB教程-基

14、于6.X版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年;2 徐荣聪,高等数学,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年;3 姜启源,谢金星,叶俊,数学模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4 新浪,5 腾讯大成网, 。附录附录一/x.mclcclearr=0.124;x1=29092;x2=32647;x3=24611;x4=15633;x5=37540;m=x1*(1+r)+(1+r)*(1+r)+(1+r)*(1+r)*(1+r);n=x2*(1+r)+(1+r)*(1+r)+(1+r)*(1+r)*(1+r);o=x3*(1+r)+(1+r)*(1+r)+(1+r)*(1+r)*(1+r);p=x4*(1+r)+(

15、1+r)*(1+r)+(1+r)*(1+r)*(1+r);q=x5*(1+r)+(1+r)*(1+r)+(1+r)*(1+r)*(1+r);x=(m+n+o+p+q)/15x = 3.5415e+004附录二/y.mclcclearr=0.084;y1=10619;y2=14705;y3=16683;y4=12370;y5=14801;m=y1*(1+r)+(1+r)*(1+r)+(1+r)*(1+r)*(1+r);n=y2*(1+r)+(1+r)*(1+r)+(1+r)*(1+r)*(1+r);o=y3*(1+r)+(1+r)*(1+r)+(1+r)*(1+r)*(1+r);p=y4*(1+r)+(1+r)*(1+r)+(1+r)*(1+r)*(1+r);q=y5*(1+r)+(1+r)*(1+r)+(1+r)*(1+r)*(1+r);y=(m+n+o+p+q)/15y = 1.7624e+004附录三/z.mclcclearq=7;k=1.5;x=35415;y=17624;z=q/12*(x/k-y)z = 3.4918e+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