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乡镇教育工作情况汇报 .doc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6892743 上传时间:2022-09-2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乡镇教育工作情况汇报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2乡镇教育工作情况汇报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乡镇教育工作情况汇报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乡镇教育工作情况汇报 .doc(1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乡镇教育工作情况汇报乡镇教育工作情况汇报乡镇教育工作情况汇报近年来,乡教育工作在上级党委、政府及各位领导的关心、帮助下,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教育水平跃上了新台阶。下面,我就乡教育工作的开展情况向各位领导作简要汇报:一、基本情况乡位于县东南部,距县城 82 公里,国土面积 561.38 平方公里。全乡辖 11 个村委会、116 个村民小组,现有常住户数6402 户、人口 27063 人。其中农业人口 5870 户、25511 人,占总人口的 94.27;非农业人口 1552 人,占总人口的 5.73;人口自然增长率 6,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 48 人。,全乡实

2、现国内生产总值 8566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1740 元。乡教育工作于 1995 年 9 月实现“普六”,1998 年 6 月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1999 年 9 月实现“普九”,12 月顺利通过“普实”验收,5 月顺利通过“无文盲乡镇”验收。截止,全乡有初级中学 1 所,村完小 12 所,村小教学点 51 个,私立幼儿园 2 所,成技校 1 所。有教职工 236 人,其中中学 56 人,小学 180 人。全乡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 5336 人,其中初中1279 人,小学 4057 人,享受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的 2538 人;成技校有学员 260 人,幼儿园有学生 283 人。全乡有教学

3、用房117 幢共 30183,其中 a 级 14 幢 8324;b 级 8 幢 2667;c 级 7 幢 3522;d 级 88 幢 15670。可以说,近年来,乡的发展速度纵比较快,但与其他乡镇相比,各项经济指标在全县的排位是倒数第一,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是倒数第一,人口总数是倒数第一。但在全面发展中,乡也蕴含着较大的发展潜力。从总体上看来,有“四大优势”需进一步发挥,“四大瓶颈”亟待解决。四大优势:一是生态优势:境内群山叠翠,谷壑幽深,溪流蜿蜒,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有秃杉、红花木莲、金丝榔、红椿等珍贵树种;有猕猴、野猪、白腹锦鸡等国家级保护动物。全乡有林地面积 56 万亩,森林覆盖率达 59.

4、5;人工林面积达 32 万亩,其中,商品林面积达 21 万亩。位于坝林村委会的丁累大箐是全市仅存的少有原始森林之一,也是滇东旅游片区不可多得的天然原始森林。二是区位优势:乡地处“两省(区)三地州四县”的结合部和南盘江与清水江夹角处,是曲靖的“南大门”。境内交通便捷,省道“以马线”贯穿南北连接文山邱北;通省公路“高布线”纵跨东西直入广西西林;南盘江穿境而过直达黔桂,是一条出滇入海的重要航道。三是气候优势:境内最高海拔 2030.5 米,最低海拔 737米,每年 510 月为雨季,近平均降雨量在 1300 毫米左右,雨季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 85%以上。11 月翌年 4 月为干季,最高气温达 40

5、,最低温度 10,年平均气温 18.5,平均气温为 20,日照时数年平均值为 2013 小时,积温56506100,相对湿度达 82%,全年基本无霜,属典型的低热河谷槽区,适宜多种作物生长,特别有利于发展热带农作物和冬季反季蔬菜。四是民族文化优势:是典型的少数民族乡,全乡有壮、苗、瑶、彝等少数民族 4541 户、19913 人,占总人口的 73.58。其中,壮族 2101 户、9370 人;苗族 1924户、8466 人;瑶族 465 户、1897 人;彝族 51 户、180 人。每一种少数民族都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和各具特色的民俗文化、饮食文化、建筑文化和服饰文化。其中,壮族的“三月三”、祭老

6、人房,苗族的踩花山,瑶族的盘王节、度戒等民俗文化丰富多彩,意蕴悠远,每年都按时举行,吸引了周边市、县各族群众前来参加,为发展民俗旅游业创造了良好条件。四大瓶颈:一是交通瓶颈:境内唯一一条通省通道“高布线”至今没有硬化,道路等级低,大部分通村委会的公路都是砂石路面,没有硬化,通村小组的道路是泥巴路,经常是晴通雨阻,加之山高坡陡,严重制约着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二是教育瓶颈:近年来,虽然在教育方面争取了大量的投入,教学环境有了一定的改善,教育质量有了较大提高,但是由于发展规划起步较晚,投入少,群众居住分散,小学校点撤并难度大,民族中学继续提升困难多。三是基础设施瓶颈:是全县唯一没有烤烟的乡镇。近年来

7、,没有烟水农田建设项目,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几乎为零,农业生产基本上是靠天吃饭,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十分薄弱。四是产业发展瓶颈:全乡的林业发展较快,但由于标准化生产程度低,规范的样板林、特色林基地和林区道路建设较少,林业采伐指标少,加工困难,离县城较远;没有工业,实体经济落后,推动发展的内动力不足。二、推进教育工作主要办法和措施(一)全面实施科教兴乡战略乡是全省扶贫攻坚乡之一,经济社会发展还很落后,百业要兴,关键在人,人才战略,教育优先,发展教育成为全乡各族人民的共识。多年来,乡党委政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要求全乡干部群众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发展教乡镇教育工作情况汇报第 2 页育的重要现

8、实意义,要始终把教育当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造福百姓、惠及子孙”的德政之举和民心工程。-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依据农村基础教育综合改革与发展要求,乡人民政府结合实际,制定了乡教育发展十一五规划,对全乡校点布局、办学规模、资源配置等进行了科学规划,合理集中办学。一是成立了以乡上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教育的领导为副组长,各学校、相关站所、村组负责人为成员的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确立了乡长为全乡教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村委会总支书记为该村教育工作第一责任人,各中小学校长为该校教育工作第一责任人。二是健全教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制和责任追究制,在与相关站所、各村委会签订的工作目标年度量化考评中,把教育工作

9、作为重要的工作任务进行考评。三是乡政府领导经常实地了解情况,定期不定期召开教育工作会,共同研究存在的问题,认真落实各项教育决策。四是人民群众监督得到落实。每届乡人代会上,教育工作是政府工作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们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性的教育工作意见和建议,近三年来,人大代表对教育所提意见建议 16 件,全部妥善落实。-学校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夯实。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克服多种困难,争取资金加大教育投入,积极进行校园改扩建、危房改造和改善办学条件等工作,逐步解决学生入学难、住宿难等问题。一是多方筹集资金,为中小学新建和维修部分校舍。在中学建设上,新建学生餐厅一幢,520 平方米,总投资 87.

10、07 万元;7 月新建教学楼一幢,总面积 2980.4 平方米,总投资 521 万元,可容纳 1600 名学生上课,解决了多年来小升初入学难“瓶颈”问题;征地 21.18 亩建设学生运动场,征地费用 70.96 万元全部由乡政府筹集,预计总投资 160 余万元,现运动场已初见雏形;投资 270 万元新建的教师周转房底竣工入住。近两年来,民族中学校园面积由原来的 16 亩发展到 43.18 亩,是“普九”后间发展最快的时期。在小学建设上,新建鲁古完小教学楼一幢,总面积 1786 平方米,总投资179.4 万元;9 月新建戈勒完小综合楼一幢,总面积 512 平方米,总投资 46.6 平方米;6 月

11、新建笼嘎完小综合楼一幢,总面积 320 平方米,总投资 38.3 万元。二是抢抓机遇改造危房。顺利完成共 7587 平方米 831.58 万元学校危房改造建设任务,其中,新建教学楼 824 平方米,新建学生宿舍楼 6000 平方米,新建学生餐厅 624 平方米,新建厕所 250 平方米。通过危房改造工程的实施,解除了全乡学生在危房上课、住宿的现实,学校的安全保障得到进一步夯实。-确保教育经费投入。根据县政府规定,对全县教育财政拨款,预算内年生均教育事业费、教师工资、预算内年生均公用经费实行以县统筹的原则,明确了对教育事业经费的保障责任,保证了教育事业经费、生均公用经费和教师工资逐年增长和及时到

12、位。做到从未出现截留、拖欠、扣发、挤占教育经费和教师工资的现象。-认真贯彻落实教育各项政策。一是加强学校收费监管,减轻学生负担。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政府关于切实减轻学校不合理负担的要求,彻底治理向学校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现象。严格执行收费标准,规范收费制度,中小学每学期均实行亮牌收费,每学期都按市制定的收费标准制作收费公示牌,将收费公布于众。并通过了纪委、监察、财政等检查组对学校收费情况的检查,从未发生过乱收费现象。二是认真落实“两免一补”优惠政策。全部中小学教科书费用和杂费已全部免除,按照寄宿生生活补助要求,各学校贫困生由学生评选推荐、政教处审核公示后上报、学校财务处发放生活补助后再公示,然后

13、把材料整理存档,通过严格程序,及时足额把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发放到贫困学生手中。三是多种形式开展贫困生助学活动。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巩固“普六”“普九”成果,让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确保不让一位学生因贫困而辍学,乡政府建立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学校具体实施”的贫困生救助制度,通过机关干部党员结对帮扶、社会人士和学校师生捐款等多种形式筹集资金。切实解决部分贫困学生的实际困难。-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一是抓好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通过演讲、座谈、师德师风考核等形式,使广大教职工提高认识,加强自我修养与约束,从而塑造高尚师德。二是弘扬尊师重教之风,激发教职工工作热情。自“普九”以来,教学成

14、绩连年居同类别学校前列,特别是近三年来,中小学教育教学成绩又有了很大的突破,中考,全县状元和榜眼都在民族中学。三是建立激励机制。乡政府每年都组织召开一次教育工作总结表彰会,对德、能、勤、绩突出的教师进行表彰奖励,对有困难的中小学教师适时进行慰问。进一步激发了教职工为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努力工作的热情。-严抓实管控辍保学。乡经济欠发达,农村贫困面大,为防止生源流失,乡党委政府对控辍保学工作严抓实管。一是坚持依法控辍。在每学年三月和九月“控辍活动月”中,加强宣传教育法律法规,使群众自觉履行义务教育相关责任。二是坚持管理控辍。建立健全“控辍保学”制度,设置机构,明确责任,完善网络,从校长到中层领导、

15、班主任、教师、学生家长,层层签订控辍保学工作责任状;加强学生学籍管理,严把休、转、寄、降手续关。三是坚持教改控辍。改革和规范教育教学行为,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四是坚持扶贫控辍。严格收费管理,坚决治理“三乱”现象,加大资助力度,尽量解决贫困生上学难问题。通过以上措施,确保小学巩固率达99.62%,中学巩固率达 98%以上。-始终坚持依法治教。坚持“一手抓教育,一手抓法制”,使教育走上法治轨道。通过司法进校园、派出所所长为学校法制副校长、关工委开展法律讲堂、学校开设法制课等形式宣传、贯彻、落实教育法律法规,开展各种依法治教活动,使受教育面

16、达 100%,同时加大执法检查力度,每年开展教育评议 2 次以上,提高广大干部职工、中小学教师、青少年学生的法制观念和法律素质。-联合整治校园安全。采取联合整治,防治并重的措施,加强学校安全工作和校园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共同建好和谐校园。一是成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切实抓好学校安全工作。二是建立健全学校安全工作体系,政府与学校、学校与班主任、班主任与学生家长层层签订安全工作责任状,将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人。三是全面落实安全工作检查制度。加强学校安全教育、安全防范、安全综治和安全督导检查,强化学生安全意识,加强学生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训练,提高学生自救自护能力,确保无安全事故发生。四是职能部门各

17、司其职,各负其责,整治校园周边环境。派出所、司法所每月到学校了解治安情况 2 次以上,对发生在校园及周边侵害师生人身、财产权利的刑事和治安案件,实行专案专人责任制。卫生院定期和不定期对学校食堂、周边小卖部进行食品安全卫生检查;文化站、工商所对校园周边网吧、书店、音像市场定期检查,禁止垃圾文化侵害学生。国土资源所对各校点周边地质情况进行排查,发现隐患及时妥善处置。-科学合理布局校点建设。根据我乡地广、居住分散、校点多实际,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充分考虑人口流动和密度、学龄人口变化趋势等因素,在充分利用现有学校的基础上,以确保生源和师资、方便学生入学为前提,科学合理地制定建设规划,做到布局

18、合理、规模适度。一是进行摸底排查。我乡原有 63 个教学点,其中完小 12 个,村校点 51个,校点多、公办教师少、教学用房绝大部分均属危房,给学校管理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带来诸多不利因素。必须通过集中办学,充分整合教育资源,才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二是做好规划布局。按照学校标准化建设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在“两集中”的原则下,不搞一刀切,根据长期、中期、短期官话进行分步实施,长期保留 12 所村完小,中期保留 5 所村校点,短期保留 1 所村校点,撤并 30 所村校点,其余根据实际情况逐年撤出。三是坚持校点撤并与规划建设相结合。按照危房改造和学校标准化建设的要求,一边撤出危房和撤并校点,一边进行

19、合理规划建设。(二)努力提高全民教育水平的发展靠科技,科技的发展靠教育,教育的发展靠学校,因此,努力提高全乡全民教育发展水平,任重而道远。-结合地方经济发展,鼓励办好学前教育。目前全乡共有幼儿园 2 个,创建于,都属私立幼儿园,基本满足设里集镇和鲁古集镇片区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要求。-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坚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重点,进一步完善了“突出一个根本、抓好两支队伍、深化三项改革、开展三风整顿、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工作思路,全面推进课程改革、教育内容和教学手段改革,大力抓好教学研究工作,全面实行教育质量目标责任管理,全乡中小学均按照教育部门的有关规定,开齐课

20、程、开足课时,取消中小学生留级制度,学生日常规范合格率、体育合格率均达 100%,全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以致用,办好成人教育。一是统筹力量办学。乡1998 年成立成人技术学校后,先后采取与县农村广播电视学校、县职业技术学校联合办学和独立办学形式进行办学。二是因地制宜建好试验示范基地。走“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的路子,投资 14 万元与相关站所和农户联合建立杉木、小叶榕树、缅桂树育苗基地和麻甜竹、金丝楠木栽培基地,带动周边村组林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三是培养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先后招收了农学、乡村管理、中师函授、经济管理、乡村经济管理专业共 12 个班,毕业学员现在大部分已成了当地致富的带头

21、人。四是多层次培训、培养当地劳动者。学校开办了乡村两级实用技术培训班。至,共举办培训班 436 期,21091 人次受训,共投入培训经费 12.3 万元,全乡 95%的青壮年劳动力得到了培训,全乡基本实现了村均一户科技示范户,户均一个科技明白人。-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办好民族文化教育。乡少数民族文化丰富多彩,积淀深厚,边纵革命斗争的红色文化感人至深,这些本土文化具有很大的亲和力,能增强学生的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多年来,学校一直坚持把各民族的文学、音乐、体育、绘画和风土民情等内容以及革命烈士的感人事迹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来,用身边的人和物来感染学生,使学生也成为地方优秀文化的传承人。,中小学还被表彰

22、为省民族团结示范学校。-全面提高群众文化素质,抓好扫盲教育。的扫盲工作按照“一堵二扫三提高”的要求,采取“乡乡建校、校校办班、村村设点”和“一长管两校、一师任两教”及“农闲集中办班、农忙学生包教”等多种形式开展扫盲教育。三、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乡的教育在近年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由于乡教育起点低,还有较大差距,教育改革和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基础设施仍然滞后。部分学校校舍、桌椅陈旧、教学设备落后,还需逐步更新完善。二是群众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家庭贫困面大,外出务工人员多,留守儿童增加,给学校教育带来潜在影响。三是学校教育管理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教师队伍建设

23、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教师结构不够合理,学科不配套,主要学科骨干教师不足。四是地方经济落后,财政困难,在民族中学改扩建中,缺口资金大,下欠债务多,给地方教育工作带来一定压力和影响。针对以上困难和问题,在下步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理念,增强各族人民办好基础教育的信心和决心;多渠道筹集资金,增加教育投入力度,加强硬件设施建设,积极推动薄弱学校的改造,完善办学条件;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法规政策,全面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同时,恳各位领导帮助我们多方协调和呼应,解决困难,确保民族地区教育又快又好发展。乡人民政府二一年五月十二日内容总结内容总结(1)乡镇教育工作情况汇报乡镇教育工作情况汇报近年来,乡教育工作在上级党委、政府及各位领导的关心、帮助下,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教育水平跃上了新台阶(2)乡镇教育工作情况汇报乡镇教育工作情况汇报近年来,乡教育工作在上级党委、政府及各位领导的关心、帮助下,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教育水平跃上了新台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