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无问题意识的原因与问题意识的培养_欧阳文.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4682 上传时间:2017-10-2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6.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生无问题意识的原因与问题意识的培养_欧阳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学生无问题意识的原因与问题意识的培养_欧阳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生无问题意识的原因与问题意识的培养_欧阳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生无问题意识的原因与问题意识的培养_欧阳文.docx(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学生无问题意识的原因与问题意识的培养 欧阳文 主商要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 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驱使学生积极思維,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问题意识在思 維活动乃至人的认识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十分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目前学生 问题意识不强,主要原因在于观念障碍;信息障碍;教师权威障碍;教学方法障碍;技能障碍。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可采取以下可行性策略 : ( 一) 为学生产生问题意识创设问题情境; ( 二) 教给学生提问的技能; (三) 教师对待学 生的提问或回答应有正确的态度,应当

2、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 关键词 学 生 问 题 意 识 成 因 策 略 心理学研究表明,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起 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被动的思雜 L因 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 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问题意识指学生在认识活 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 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 态,这种心理状态驱驶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 和解决问题 s。 目前,很多教师发现,现代的中小学生 乃至大 学生思想活跃,敢想敢干,但很少有问题意 iPx 尽管我们越来越注重教师课堂提问技能的培养,但仍 局限在课堂教学 “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

3、 这种言语交流 活动中。在提问这一行为上,师生的课堂参与机会严 重不公,教师没有着意培养学生主动的问题意识,这 势必影响着教学效果的最优发挥。因此,本文试图对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积极意义,学生无问题意识的原 因,学生提问技能的培养作初步的探讨。 一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积极意义 问题意识在思维活动乃至人的认识活动中占有 重要地位,其重要性早已引起人们的注意。培根是实 验科学的鼻祖,他说,如果你从肯定开始,必将以问题 告终,如果从问题开始,则将以肯定结果培根的成功 就是他抓住了那个时代要解决的问風被称为现代科 学之父的爱因斯坦,在更高的境界阐述了这个问题, 他指出: “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

4、题更重要, 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的或是实验 上的技能而己,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 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 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 121以杜威、布鲁纳、赞可夫等 为代表的教育思想家将这种观点深入教学领域布鲁 纳提倡让学生自己思考课题 ,建立假说,并且创造性 地解决课题;杜威认为科学教育的任务不单是传授知 识,而且应着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赞可夫强调教学一定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 及操作能力,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因此,培养学生的 问题意识是十分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具体来说,它 的积极意义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学

5、生的问题意识,有助于学生储备丰富 的知识信息量,形成一定的思维方法。 知识信息量及思维方法是思维结构的内在系统 的基础,是全部思维活动的支撑点。人们思维结构的 进化和完善程度同知识的质量有密切的联系气 学生 如果有问题意识,他们的思维就会为解决某一具体的 局部的实际问题而启动。这时,一方面学生原有的以 各种类型的知识、表象和智力行为方式而存在的已有 经验起重要作用,学生思维内部也会产生一种自我刺 激、自我运动、自我发展的过程,并对已有知识、经验 进行重新理解,从而丰富和发展原有认知结构。另一 方面,当学生思维遇到疑惑、产生探究心理时,不同层 次水平的学生就会采用查找资料、请教师长等手段, 在有

6、意或无意注意之中大大扩充了广泛领域的知识 量。而当思维材料零散、不系统或者主要的和次要的、 真实的和虚伪的、本质的 和现象的伯息混杂在一起 时,学生要把它们按某种联系系统化、有序化 ,变成人 们所需要的反映事物本质和规律的知识,就必须运用 来 收稿日期: 1998- 06- 25 一定的科学思维方式加以组织和整合。在组织和整合 的过程中,学生从未知走向己知,又从己知走向新的 未知,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向更高科学境界迈进,学生 的知识量、认知结构及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就会不断 地丰富和发麗 (二)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有利于学生良好个性的 发展 个性具有多方面的规定性其基本特征包括个性 的主体性、个性的

7、独特性、个性的整体性等。个性的主 体性是个性的核心内容,即在主客互动过程中所表现 出来的整体性、创造性与自主性个性的主体性不是 先天的,必须通过教育和社会实践才能形成学生在 学校教育过程中,是发展中的主体,培养学生的问题 意识,使每个学生主动积极地探宄一切自己感到怀疑 的现象,形成个体的差异性与倾向性,以及自己的认 知风格和生活风格,有助于良好个性的发屁以往的 一些课堂教学策略,大多强化学生 “ 执行任务 ” 的行 为,尤其强调严格的管束和严明的课堂纪律。在这种 课堂教学环境下尽管也注重问题引路、 以疑激趣,但 课堂语言交往行为相当程度上存在对象上的选择性 , 教师对课堂参与机会的控制一方面造

8、成被动的行为 方式,另一方面还造成不同程度的 “ 阶层分化 ” ,教室 里存在着被教师遗忘的 “ 角落 ” 。这样,学生是难以形 成独立的个性的。因此,改革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问 题意识,也是培养学生良好个性的重要环节。 (三)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能 力,尤其是创造力。 学生产生了问题意识,就会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 和强烈的内驱力。在试图精确地提出问题及提出解决 问题的各种设想时,学生必须调动观察力、注意力、记 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及动手操作能力等。这样,在 “ 做 中学 ” 的过程中,学生的能力尤其是创造力可以得到 培养。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教育都能培养出有创造力 的学生的。

9、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 委员会的报告书学会生存中强调: “ 教育具有开发 创造精神和窒息创造精神这样双重的力量。 ” 事实上, 至今一些教师由于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只注重传 授知识,及对现成知识的理解,并且几乎要求全体学 生用一种思维方式去解答问题,将自己的思维方式粗 暴地强加在学生身上,从不考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 疑问的激发,这势必扼杀 了创造力的萌芽。陶行知先 生说过: “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所以,培养学生 的问题意识是创造的起点,学生只有在不断地试图提 出问题,克服一切困难,努力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会 具有科学的探索精神和创造品质。 二学生无问题意识的成因 (一)

10、 观念障碍。 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 G 卡尔汉认为: “ 提问 是促进学生的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 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 ” 即恰当地运用课堂教 学的提问技能,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但现实教学 中认为提问是教师的专利,整个教学只需有目的、有 计划、有组织地按照教师设计的问题一个个地解决, 学生就可以理解知识、牢固掌握所规定的知识内容的 观念是严重影响学生问题意识产生的观念原因之一。 宋代朱熹说: “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需无 统 ” 而学生是读书者,是学习中的主体,具有自主能 动性 L如果只求课堂秩序良好,有条不紊,而不调动学 生提问的积极性与胆识,是很难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11、 的。另外,传统教学观念中只注重学习的结果而不注 重学生思维过程的分析,这也使学生问题意识的产生 失去了很好的机会。再者,尽管教师把问题作为教学 的出发点,教师、学生适时提问、 反问,并由教师指导 学生讨论答疑,最后总结这种形式虽然具有启发性, 但如果提出的问题不是关键性的,不富有挑战性,不 能激起学生己有认知结构与当前研究课题的认知冲 突,就会流于形式,这也会消磨学生问题意识产生的 积极性 (二) 信息障碍。 申克一一丹齐格阐明了一个值得注意的观点:信 息量和创造积极性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她认为,创造 力可以在最小信息量的前提下产生,亦能在信息完备 的充分条件下产生;信息的规模越大,对信息进行

12、创 造力加工所依据的现实性的范围也就越大,正是在信 息量不够的情况下,才能产生解决问题和 战略的可能 性,这些战略和可能性都可以看作是富于想象力和独 创性的,而对文化和社会具有极罕见和突出意义的创 造力的最高形式,只有在拥有最大限度的信息时才能 达到 。发展中的学生不可能具有最大的信息量,达到 创造力的最高形式,但问题意识产生的可能性是完全 存在的,而目前学生问题意识没有或者很少有,从信 息障碍方面分析主要原因有以下四点 : ( 1)学科课程 的开设阻隔了知识间的联系,从而影响到学生思考问 题的方式及问题的产生; ( 2)不注意信息储存的方法 形成一定的认知结构,信息经常处于无序状态,学生 有

13、问题时很难调 出信息,使问题更明确。 ( 3)相对的信 息饱和在所有感觉形式中都会发生,学生在许多情况 下都会认为了解颇深,但学生积累了 一定的信息量 后,看待一切问题都习惯成自然,视而不见加上人的 惰性心理,问题即使萌芽,也会昙花一现,不予深宄 (4)传统的课堂教学只重视训练听觉接收信息的功 能,其他感觉系统的过度闲置也影响到信息的接收, 不习惯靠味觉、触觉、嗅觉等提出问题,不常用感觉的 意象、理性的意象,这些都成为学生问题意识产生的 障碍。一个有创造力的教师应该教给学生怎样吸收 和 对付大量信息的方法。 (三) 教师权威障碍。 教师权威是指学生在崇高人格的养成、文化知识 的占有、人生经历的

14、丰富诸方面对教师作用的认可和 对教师形象的崇拜,以及由此引发的教师对学生心理 的影响 1气权威的产生是必然的,人们要在一个与自己 毫不相干的知识领域中行动,唯一的途径就是接受这 一领域中专家权威的指导,尤其在教育过程中,儿童 的道德和理智都不够成熟,他们没有完全的能力认识 到自己的行为所导致的后果,并且,教育是一种把追 求高效率作为主要目标之一的活动,教师权威指导必 不可少。但教师作为教室中唯一由制度赋予权威的人 物,缺少权力的制约机制,很容易在一部分教师中演 变为说一不二的权力主义或独裁主义。这种权力主义 或独裁主义的主要表现有以下四种: ( 1)知识传播中 的武断行为,不容学生提出质疑;

15、( 2)认识过程中的教 条主义,即只传播各种固定的知识,固定的信仰,并不 说明其理由,强迫学生机械记忆而忽视对知识的理 解,不授予学生发现知识的方法; ( 3)教师滥施权威, 凭自身好恶,奖惩学生,利用各种权力手段使学生处 于屈从和谦卑状态;( 4)不根据学生差异加以妥善引 导,对于学生的个性发 展和理性的生活方式不因材施 教。教师的上述四种权威只是一种形式权威而非实质 权威,不是权威与专家的结合体。这对学生问题意识 的产生都是有负面影响的。 (四) 教学方法障碍。 我们不能否认有很大一部分教师在更多的时候 采用的是注入式教学方法。讲授法以其能在较短时间 内通过口头语言的形式,向学生传播系统连

16、贯的知识 的特点,倍受教师们的青睐,而这种方法如运用不当, 很容易导致学生消极、被动地学习,课内课外都太追 求对所学知识的记忆效果,这样的教室就会成为 “ 智 慧的屠宰场 ” 。同时,中国教师和学生采用讲授法进行 教学 时,比较习惯讲解或学习现成的结论,轻视实证 和归纳的思维方式,不习惯通过自己的实践和探索, 总结出新的原理和方法,这都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及问题意识的产生。谈话法和讨论法,从理论上说,对 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问题意识及口头表达能力都有 好处但在许多人看来,这是一种太理想主义的方法, 在课堂实施确受时间及教师组织水平等因素的局限 回顾过去,以往的教学方法过分强调理性与智力因 素

17、,而忽视非理性、非智力因素的作用。这样把学生人 格和智力看作是毫不相干的东西,导致了智力与人格 的脱离和完整人格的解体,致使学生缺少产生发现的 惊奇、自豪、满足求知欲的愉快和创造的欢乐等各种 情感体验,问题意识日渐减少。激发学生问题意识,改 革教学方法十分重要。 (五)技能障碍。 行为主义者认为,儿童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行为习 惯的培养,都可以通过训练、强化的方法来进行。认知 主义者认为,传授儿童一定的道德知识,培养其相应 的道德推理、判断和选择能力,儿童的行为就会得到 改善。不管是行为主义者还是认知主义者,都承认这 样一个事实: “ 人是一个可教的动物。 ” 13根据意识的特 点 U在个体意识的

18、发生和发展的维度上 ,意识具有 遗传性与习得性内在统一的规律; 2参与到人整体 整合中的意识,在所发挥功能的一般趋势维度上,意 识具有主动性与适应性相辅相成的规律 )可知,问题 意识的培养是可行的。现在的学生对自己所学的某些 学科有着浓厚的兴趣,对一些理论和现象也想提出自 己的看法与问题,但他们缺乏提问的技能,想提问不 知怎么问,提的问题要么与教学内容联系不紧,不是 关键性的问题,要么与自己的思维不吻合,词不达意, 缺乏一定的思维方法与语言表达能力。微格教学对教 师的教学技能进行了分解训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 我们强调对中小学 生进行 “ 双基 ” 训练提问技能也应 是最要引起重视的技能之一,

19、否则,将严重影响学生 问题意识的发展、自信心及交往能力的培养。 三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可行性策略 (一)为学生产生问题意识创设问题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 “ 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们越 少感到教育者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 ” 要使学 生产生问题意识,教师应利用语言、设备、环境、活动 等各种手段,制造一种符合需要的情魔教师创设问 题情境的方式很多,前苏联教院院士 M H 马 赫 穆 托夫根据 “ 问题教学 ” 的实验成果概括为如下几条 : (1)让学生面临要加以理论解 释的现象或事实; ( 2)引 导学生在完成实践性作业时产生问题情境; ( 3)布置 旨在解释现象或寻找实际运用该现象的途径的

20、问题 性作业; ( 4)激发学生分析生活中的事实或现象,亦即 让他们遇到事实的日常观念与科学概念之间的矛盾; (5)提出假想,概述问题,并对结论加以检验; ( 6)激发 学生比较对照事实、现象、定义、行为,由此引发问题 情境; ( 7)让学生对比已知事实与新事实,并独立作出 概括; ( 8)给学生们介绍那种似乎无法解释却是学科 史上曾导致提出科学性问题的事实; ( 9)组织科际联 系等。教师只有努力创设情境,摒弃传统的 “ 师道尊 严 ” 观念,做到教学民主,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民主 的氛围,才能使学生敞开问题意识之门。 (二) 教给学生提问的技能。 课堂提问,是学习性问题的语言表达形式,是教

21、 师或学生试图引出对方言语反应的信号。这不仅包括 口头语言,还有体态语言。教师应教给学生关于如何 产生问题意识的思维方法,形成提问技能为使学生 提问具有明确的目的性、科学性、针对性,教师要让学 生明了提问的种类,如低级认知提问(知识提问、理解 提问、应用提问)和高级认知提问(分析提问、综合提 问、评价提问)及其内涵与要求,结合具体的教学内 容,各科教师针对学生的特点,在课前、课中和课后的 学习中分别提出要求,使学生产生不同水平、不同种 类的问题意识,并加以引导训练, 使学生的一次次问 题意识逐步由模糊变为明晰,由体态语言变为口头语 或书面语言,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成为课堂教学的 一 个重要环节

22、。 (三) 教师对待学生的提问或回答应有正确的态 度,应多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 教师与学生之间达成一种民主、平等、和诸的关 系是问题意识产生的良好条件,而教师对待学生的提 问与回答的正确态度更能强化学生的问题意 iPv也就 是说, ( 1)教师对于学生的发问要表示注意的态度,要 以和悦的态度去倾听,鼓励学生与教师就某一问题进 行探讨。( 2)教师对学生提出的不明确的问题,应采用 和学生一起思 考的方式加以引导,帮助学生理清问题 的思路,抓住关键处提问。 ( 3)学生提问出现问题或错 误,教师不宜加以嘲笑,应肯定其大胆的行为,发现发 光点。 ( 4)教师应帮助学生养成发问的习惯。 ( 5)对于

23、学生提出的简单的、复杂的、重要的、次要的问题,教 师都要及时作出回答,即使不回答,也应作出合理的 说明。 ( 6)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注意每一个同学问题 意识的培养。 ( 7)这样,学生尝到学习的甜头和新发现 的喜悦,掌握事物的本质和现象,养成习惯性的适当 的问题意识,培养科学的探索精神,才能更好地提高 教学质量。当然,教师改 变一些传统的教学观念,课程 进行根本性的改革,以及教师采用适合现代教育的新 方法,这都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不可忽略的重要的举 措,应引起整个教育界高度重卞见 注释: 姚本先 :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教育研究,1995 年第 10期,第 10页。 A。 爱因斯坦, L英费尔德 :物理学的进化,上海科 学技术出版社 1962年版,第 66页。 夏甄陶等主编:思维世界导论一一关于思维的认 识论考察 . 程晓樵等 :教师课堂交往行为的对象差异研究,教 育评论 1995年第 2期。 吴涛 :论创造教育的本质 ,海南师院学报,1995 年第 4期,第 88页。 王永峥:试论教育过程中的权威,教育研究与实 验 1995年第 3期。 (作者:长沙电力学院教科所讲师 410000) 责任编辑 :章育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短文 > 期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