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留守妇女统计表及调研报告[5篇范例] .doc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6716204 上传时间:2022-09-27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留守妇女统计表及调研报告[5篇范例]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2022留守妇女统计表及调研报告[5篇范例]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留守妇女统计表及调研报告[5篇范例]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留守妇女统计表及调研报告[5篇范例] .doc(3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留守妇女统计表及调研报告留守妇女统计表及调研报告5 篇范例篇范例第一篇:留守妇女统计表及调研报告市农村留守妇女基本数据统计表农村留守妇女是指。农村家庭中已婚的,因丈夫长期(一般为半年以上)外出(本县以外)务工,留家中照顾老人、孩子,承担农业生产和家务劳动等情况的 2055 岁妇女。请收集各市有关数据:镇:农业人口数 84937;农业人口户数 22246;农村劳动力数 46695,其中:男性 26967 数,女性 23921 数;常年外出务工人员数 32276,其中:男性 17106 数,女性 15170 数;农村留守妇女数 7654。以上数字是镇农经统计镇提供的。镇对农村留守妇女情况的调查报告

2、近年来,随着农村男性劳动力的不断转移,“留守妇女”逐渐增多,她们成为农业生产和家务劳动的主力军。为了关心她们的生存发展,维护其合法权益,进一步组织发动她们解放思想,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力量,我们采取问卷调查、面对面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了专题调研。这次调研,我们将“留守妇女”界定为:丈夫连续在外打工超过半年,或经常外出打工、年在外时间超过半年的 20 岁-55 岁的农村妇女。调研情况报告如下:农村留守妇女的基本情况一、据调查统计,我镇目前共有农村留守妇女 7654 人。1、从年龄结构上看,我镇留守妇女年龄集中在 20-55岁之间。2、从文化程度上看,农村留守妇女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初中以下文

3、化的占 90.16%。3、从技能特长上看,有 70%的留守妇女没有技术特长,30%的留守妇女掌握有一定的种养殖、缝纫、编织、刺绣等方面的技能。4、从婚姻状况上看,由于丈夫外出打工造成夫妻交流减少,由此而导致离婚增多。5、从子女教育上看,许多留守妇女不重视子女尤其是女孩的教育,很多家庭的女孩子小学一毕业就在家务农,辍学率达高。大一些就外出务工或结婚,导致农村早婚现象比较突出。6、从文化娱乐来看,留守妇女最多的娱乐便是串门聊天,看看电视,偶尔打打麻将,精神文化生活相对比较匮乏。调查显示,绝大多数留守妇女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压力之中,而这一压力也正是导致她们“留守”的重要原因。同时,文化程度不高

4、,缺乏一技之长,夫妻双方缺乏感情交流,子女教育缺失等问题已成为阻碍留守妇女发展的重要因素。二、农村留守妇女在农村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参与农村管理、家庭和睦和子女教育等方面发挥作用的情况。1、在“生产发展”上的主力作用。留守农村妇女在丈夫外出打工后,基本全部承担了过去由夫妻共同承担的农业生产活动,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在一些地方,农村妇女已经成为种植业、养殖业领域的主力,农业女性化的趋势开始显现。这些留守妇女年龄大多在 3045 岁之间,具有初中和高中文化程度、思想活跃、综合素质相对较高,科技致富欲望强,勇于创造和实践。2、在“生活宽裕”中的中心作用。留守妇女在家任劳任怨,让丈夫全身心外出务

5、工,既为城市创造了财富,减轻了农村人地矛盾的压力,也较快地增加了家庭收入,提高了生活质量。留守妇女在自己和支持丈夫增收致富的同时,还掌握和管理着家庭的经济收支,为全家理财,在“生活宽裕”中起到中心作用。3、在“乡风文明、村容整洁”中占主导作用。丈夫外出务工后,留守妇女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倡导者和实践者。留守妇女在美化家园,参与村容整洁建设上处于主力地位。在农村开展的“美德进农家”、“五好文明家庭”创建、“净化家园行动”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多是女性参与实施。留守妇女还责无旁贷地成为家庭倡导科学生活方式、传承传统美德的主角。她们承担着抚养教育孩子、赡养老人等诸多重任,影响下一代的成长,在处理家族、家

6、庭成员关系方面起核心作用,直接关系着“乡风文明、村容整洁”。4、在“民主管理”中的半边天作用。丈夫外出务工后,留守妇女则作为家庭代表或村民代表,直接参与村级民主管理,有的在村两委班子中任职,在民主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三、农村留守妇女带有普遍性的困难和问题。随着农村人口向城镇流动,妇女在农村中的地位和作用愈加凸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妇女的广泛参与,也为农村妇女自身的全面发展带来了空前良好的机遇。但是,目前广大农村妇女的文化科技素质和组织化程度较低,市场竞争力较弱,参与民主管理的权利实现不够充分,村“两委”中女性的比例低。部分农村妇女在土地承包经营、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和土地征收或者征用补偿

7、费分配等方面的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障。在贫困人口中妇女仍占多数。调查表明,农村留守妇女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劳动强度加大。青壮年男劳力外出务工后,农村只留下妇女、儿童和老人,留守妇女甚至部分老人转变为农业生产劳动的主力。家中所有粗活、重活几乎都压在了留守妇女肩上。尤其是麦收、播种等农忙季节,留守妇女身单力薄,无力承受繁重的农活,显得格外辛苦。一位留守妇女代表感叹:“现在农村的女人比过去的女人累多了,苦多了。地要一人种,猪羊要一人喂,孩子、老人的饭菜要一人做,里里外外都得顾上。”2、精神负担沉重。丈夫长年不在身边,留守妇女忍受着身体和心理的双重负担。时常担心在外务工丈夫的人身安全,渴望丈夫的慰

8、藉。因丈夫长年外出打工,留守妇女中一些人遭遇了婚姻“红灯”。这些遭遇婚姻危机的妇女面临着相似的状况:一是夫妻间失去联系;二是留守妇女不知丈夫打工收入;三是丈夫不再承担“养家”义务;四是丈夫有外遇。近年来,“打工婚姻”离婚案呈不断上升趋势。丈夫的忠诚成了留守妇女最大的心理负担。3、留守妇女的生活方式被改变,缺乏安全感。留守妇女承担了大量的田间劳动和家务劳动,消耗了许多精力和时间。留守妇女中,文化偏低、能力偏弱,教育子女力不从心。一些地方农村社会治安状况不好,时常发生被盗现象。留守妇女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人身侵害,其家庭更容易遭受财产损失,农村性侵害案件中部分受害者是留守妇女。丈夫不在,留守妇女一人

9、在家,晚上即使将大门紧紧锁闭,仍普遍没有安全感。4、留守老年妇女问题突出。一是留守老人的经济状况较差,劳动强度较大。靠打工致富的子女并没有提供给父母充足的经济支持以至于大部分老人还要劳动来维持生计。部分打工子女外出后,将孩子交给老人抚养,子女外出打工不但没能明显改善留守老人的物质生活水平,反而往往间接加重了老人的劳动强度。二是留守老人的医疗卫生状况不容乐观。还存在“生不起病,拿不起药”的现象,子女一般在父母重病时才给予资金上帮助。留守老人的医疗卫生状况并未因子女收入增加而得到改善,反而在生病时得不到儿女的照料。有的夫妻携子女外出打工后杳无音信,留下老人独自在家、辛勤劳作,维持生活。三是留守老人

10、的情感生活孤独。外出子女很少和父母沟通,有子女留守在家的打电话回来更多的话题也是留守在家的小孩。没有小孩在家的基本上一年电话都不打。留守老人的娱乐活动除了看电视、聊天外少有其它方式。四、进一步做好留守妇女工作的建议。(一)高度关注“留守妇女”问题农村“留守妇女”已经成为农村一个新的特殊群体,不解决好这一群体的各种问题,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产生不利影响。建议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重视并关注农村“留守妇女”问题,把它放到影响全局的高度来认识,妥善解决这一特殊群体的特殊问题。(二)积极为“留守妇女”提供帮助“留守妇女”劳动强度大、心理压力大等问题,在短期内很难彻底解决。这就需要各有关部门积极为她们

11、提供帮助,关心她们的生活,帮助她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各种实际困难。充分发挥妇联作用帮助“留守妇女”解决心理问题。(三)加大妇女权益保护力度针对目前农村“留守妇女”遇到的各种问题,社会各界应积极保护她们的合法权益,加大妇女权益保护法、婚姻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执行力度,通过法律知识宣传、培训等方式,教育妇女提高自我维权意识。加大社会治安管理力度,在村庄建立“治安巡逻队”,保障社会治安,减轻“留守妇女”安全方面的心理压力。加大对外出务工人员的教育培训和管理力度,把劳动技能与相关法律法规及家庭教育知识结合起来,教育和引导他们自觉履行家庭责任和义务,遵守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维护家庭稳定。(四)提高“

12、留守妇女”自我发展能力提高农村妇女的自我发展能力、促进她们的自身发展,是解决“留守妇女”各种问题的重要途径。农业、科技、教育等部门举办各类知识、技术、技能培训,要逐步提高农村“留守妇女”的受益比例。提高她们科技致富能力和科学教子水平。妇联组织要广泛发动农村“留守妇女”增强学习新知识、提高自身发展能力的紧迫感,克服依赖心理,主动提高自我发展和应对各种困难的能力。(五)、推进留守妇女参与发展现代农业。建立妇女科技种粮高产示范基地和示范园区,加大农业新技术培训和推广力度,鼓励妇女“科技兴家”。围绕特色农业,组织妇女因地制宜发展庭院经济、林间产业和多种经营,扩大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规模,鼓励妇女“绿色兴

13、家”。围绕提高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扶持妇女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特色产业集群,鼓励妇女“合作兴家”。(六)、不断丰富留守妇女的文化生活。各相关部门要关注“留守妇女”的精神生活,着力改善文化娱乐设施、丰富文化娱乐内容。妇联组织要依托“文化书屋”、妇女培训学校等活动阵地,积极调动、发挥妇女文艺骨干作用,组织开展家庭才艺展示、等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活动,在丰富文化生活的同时,也可以融洽邻里关系,形成互学、互助、知荣明耻,和谐融洽的良好社会风尚。镇妇联 20011 年 3 月第二篇:留守妇女调研报告留守妇女生存发展情况调查报告伴随着大批农村劳动力转移城市务工的浪潮,农村留守妇女

14、的队伍逐步扩大,她们在生产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日益凸显,她们的生存状况直接影响着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关系到农村社会的稳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必须引起注意和切实加以解决的问题。农村留守妇女的现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留守妇女年龄偏大。被调查留守妇女 30 岁以下的约占12%,30-50 岁的占 60%,50 岁以上的占 28%。可见,留守妇女大多是 40 岁左右的妇女,她们上有老下有少,为了在家照顾老人和小孩,担负起家中农活,不得不让丈夫外出务工,自己留守。2、留守妇女文化程度低。调查中发现,小学以下文化的留守妇女占 32.6%,初中文化的占 60.4%、高中文化的仅占7%。因

15、为文化程度不高,接受新知识、新技术能力较弱,没有一技之长,这成为她们留守在家的主要原因之一。3、留守妇女劳动强度大。调查对象中,近 52.5%的留守妇女除了要赡养老人、照顾孩子外,还要担负起家庭的各项生产、生活重任。面对烦锁的家务和繁重的农活,她们身心疲惫。有妇女说:“有时下地干活回来,脚都懒得洗、饭也懒得吃,就想好好睡一觉。”4、留守妇女与丈夫沟通交流少。调查中发现,为了节省开支,长期外的丈夫一年回家次数屈指可数,甚至有的几年都不回家,电话也是少之又少,很多家庭只有遇到子女教育、老人赡养、修建房屋等重大问题时才会与丈夫电话沟通。长期的缺乏感情的交流,36.7%的留守妇女认为长期的远离已经影响

16、了夫妻间的感情,其中 20%的妇女感觉与丈夫的感情明显变淡了。5、留守妇女对小孩培养教育不够。由于留守妇女的年龄偏大、知识层次较低、家务事繁重等原因,36%的留守妇女对孩子培养教育倍感吃力。二、存在的主要问题1、留守妇女知识层次亟待提高。留守妇女是当前农村的主力军,她们的知识层次直接影响着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调查中我们发现,有 21%的妇女表示因为自己不懂技术,除了种地没有其他专长和本领,即使走出家门也找不到立足之地;约 36%的妇女感到缺乏科学种养殖、企业用工的信息,经营无方、致富无门。而且,由于她们的文化层次不高,对小孩的培养、教育知识非常缺乏,存在着很多困惑。2、夫妻长期两地分居造

17、成情感缺失,婚姻呈现危机。由于跟丈夫长期分居,联系较少,造成双方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差距越来越大,夫妻双方的情感也随之发生变化。如璜田乡一妇女说丈夫在外打工,经不起外面的诱惑,有了第三者却又不离婚,对家庭、孩子不管不问,不再承担“养家”义务,把苦难留给她一人承受。三、对策建议1、提高妇女综合素质。各有关部门要多层次、多形式开展技能培训,让留守妇女基本都能参加免费的技能培训和创业咨询服务,使之掌握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增强她们自我发展的能力。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议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各部门在制定出台政策及工作措施时,充分考虑农村留守妇女的利益需求,加大政策倾斜力度。把对农村留守妇女的教育培训

18、纳入农村劳动力培训的整体规划,在培训指标和经费上向女性倾斜。3、大力发展女性经济。许多留守妇女心灵手巧,吃苦耐劳,脏活累活都不怕,针对她们这些特点,要因地制宜地发展符合女性特点的副业生产,如养殖、瓜果蔬菜种植、手工业等;要积极为留守妇女提供项目信息和致富门路,推广投资少见效快的增收致富项目;另外,要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大力培养妇女科技致富带头人、女经纪人等,引导妇女走联合致富之路。这样,她们的非农收入增加了,经济情况改善了,生活状况自然就会得到改善。4、创新开展文娱活动。健康的文化活动是减轻精神压力的良方,各级地方政府要加大投入,在农村建立文化站、图书室等文化场所,让她们通过读书等活动培养良

19、好的道德意识,增强她们的法律观念。要培养乡土文化队伍,挖掘地方传统娱乐资源,丰富留守妇女的精神文化生活。第三篇:留守妇女儿童状况调研报告泗纶镇留守妇女儿童状况调研报告泗纶镇妇联刘汝雯为关注妇女儿童民生,切实做好农村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的服务教育管理工作,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我镇开展了农村留守妇女儿童调研工作,调查并了解了我镇留守家庭和留守妇女儿童的基本生活情况和生存状况,以及生产生活中面临的现实困难,现将调研情况具体汇报如下:一、基本情况至 2011 年 5 月,泗纶镇总人口 77641 人,其中妇女 23426人,留守妇女 660 人,占妇女比例 2.8%左右;17 岁以下儿童18306

20、 人,留守儿童 873 人,占同龄儿童的 4.8%左右。从留守妇女情况来看,目前留守妇女有以下主要特点。一是在年龄特征上,31-40 岁的留守妇女比例较大,接近 60%。30 岁以下的大多因生育、照顾年幼子女而暂时没有外出务工,或是夫妻双方共同外出,45 岁以上的一般因年龄较大、男性外出较少,留守比例较低。二是在文化程度上,留守妇女大多文化偏低。大部分留守妇女中小学文化程度者居多。三是在职业技能上,绝大多数留守妇女没有参加过职业技术培训,有技术特长的很少。四是在留守原因上,客观因素是需要在家务农、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主观因素是本人不想外出务工或家人不支持。从留守儿童情况来看,目前留守儿童有以下

21、主要特点:一是1 留守儿童人数比例较大,据统计,14 岁以下留守儿童人数占留守儿童总数的 74%左右,中学阶段的留守儿童的比例占超过在校生的 15。二是留守儿童的监护情况主要有隔代监护和上代监护两种类型。隔代监护,即由祖辈抚养的监护方式。只要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健在,对留守儿童采用这种监护的方式比较多。这种隔代抚养的方式,除了“代沟”问题,还容易产生老人溺爱、娇惯孩子的现象。上代监护,即留守儿童”由父母的同辈人,如叔、伯、姑、姨、舅等亲戚或他人抚养的监护方式。由于监护对象并非己子,监护人在教养过程中难免有所顾虑,不敢严格管教。三是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多为中等,统计显示,学习优秀的占 15%;中

22、等的占 77%;较差的占 18%。二、现状及问题(一)留守妇女1、体力劳动加重。青壮年男劳力外出务工后,农村只留下妇女、儿童和老人,留守妇女甚至部分老人转变为农业生产劳动的主力。在抓好劳动生产的同时,留守妇女还要教育子女、赡养老人,有限的精力与高强度的劳动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影响着她们的身心健康。在调查中,大部分妇女表示“一个人难以单独承担农活”,“希望过上稳定的家庭生活”、“平日里希望有丈夫的体贴帮助”等。2、精神负担加重。留守妇女除了长期承担繁重体力劳动而健康堪忧外,还普遍存在精神负担重,安全感低;夫妻交流少,婚姻关系脆化等。调查显示,丈夫外出后,大部分留守妇女常常觉得没有安全感,并且

23、常常感到孤独。留守妇女与丈夫主要的沟通方式是打电话。空间距离的扩大阻碍了夫妻情感的交流以及性交流,导致感情危机,久而久之婚姻难以维系。3、文化生活匮乏。留守妇女大多年龄在 30 岁以上,初中以下文化,同时又没有一技之长,只能在农村务农。在农村闲暇时节,留守妇女的文化生活最多的娱乐便是串门聊天,看看电视,偶尔打打牌,精神文化生活相对比较匮乏。(二)留守儿童1、家庭教育方面存在欠缺。从调查情况看,留守儿童大多数与他们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一起生活,这些长辈平时对孩子物质上给予的多,精神上关注的少,平时对孩子在成长中的“困惑”解决方法不得当、不及时。由于存在年龄和文化的差异,看问题、想问题、解决问题的方

24、式和方法与孩子的父母不一样,“代沟”问题更加明显。且大部分孩子的父母在外打工挣的钱,用于补偿孩子和老人,致使很多留守儿童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物质生活优越感较强,加之长辈长期存在“溺爱”孩子的做法,家庭教育方法不得当,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2、留守儿童心理出现偏差。留守儿童大多年龄在 114岁之间,正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有的出生几个月或一周岁后,父母就外出务工,长期与父母分离,使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缺乏父母的关爱,亲情失落,产生孤独感,心理失衡。我们对 100 名学生问卷调查显示:留守儿童十分想念父母的占 80%以上,有一半以上的留守儿童父母每年回来 1 次,

25、10%以上的留守儿童父母几年回来 1次,20%以上的留守儿童很少与父母电话联系。留守儿童有的情绪消极,表现出性格内向、失落自卑、自私冷漠、脆弱孤僻或焦虑、任性、暴躁,有的出现逆反心理、怨恨情绪。3、留守儿童的学习普遍较差。由于临时监护人文化水平低,没有能力辅导孩子学习,或没有这个意识,重养轻教,致使留守儿童的学习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引导。特别是父母双方均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等隔代亲人照看,大部分重监护轻教育,甚至对留守儿童娇生惯养。由于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这个重要环节,留守儿童对学习缺乏热情,进取性、自觉性不强,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应付了事,学习成绩普遍较差。调查显示,留守儿童中

26、学习成绩优秀的不到20%,80%以上学习成绩中等或偏下,有的逃学、厌学,上课纪律性差,学习成绩较差比例之大令人担忧。4、留守儿童安全存在一定隐患。如留守儿童独自在家或路边玩耍,路上车辆较多,而老人无暇顾及;夏季去水库游泳,而家中无人制止,导致事故;造成农村火灾或触电等意外伤亡事故时有发生,安全存在一定隐患。5、留守儿童存在行为缺陷。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少年,其行为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处于他律阶段,自律能力很弱。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儿童和监护人之间关系特殊,只要不犯大错,监护人对孩子的行为一般都采取认可态度,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不听祖辈教导,在学校不遵守规章制度,常有

27、迟到、旷课、逃学,说谎打架、欺负同学等行为。对留守孩子的种种行为问题,监护人、家长、学校等方面都感到难以控制。三、建议及对策1、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加强对农村留守妇女儿童问题的调查研究,把农村留守妇女儿童工作纳入党委政府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之中本。发展本地经济,扶持本地创业。大力发展符合本地实际的产业,增加农民本地就业机会,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回镇创业,就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要积极为留守妇女提供项目信息和致富门路,推广科技含量高、辐射面广、投资少见效快的增收致富项目。2、加大农村教育体系建设。针对留守妇女,进行包含知识、科技、技能、法制、道德等方面的学习和培训,重点培养一批留守妇女致富带头

28、人。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上,加大政府投入,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开通家长(监护人)热线,有条件的学校成立心理咨询机构,开设针对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心理课程进行疏导,为留守儿童排忧解难。第四篇:高峰乡留守妇女儿童调研报告高峰乡留守妇女儿童调研报告一、基本情况高峰乡总人口 14533 人,其中农村人口 12479 人,农村妇女 5861 人,农村留守妇女 538 人,占农村妇女的9、5%,农村留守儿童近 344 人,占农村儿童的 10.5%。目前留守妇女有以下主要特点:一是在年龄特征上,31-40 岁的留守妇女比例较大,接近 60%。30 岁以下的大多因生育、照顾年幼子女而暂时没有外出务工,或是夫妻双

29、方共同外出,45 岁以上的一般因年龄较大、男性外出较少,留守比例较低。二是在文化程度上,留守妇女大多文化偏低。文盲有 45人,小学文化的有 190 人,初中文化的 333 人,高中及大专的仅有 20 人。三是在职业技能上,绝大多数留守妇女没有参加过职业技术培训,有技术特长的很少。四是在留守原因上,客观因素是需要在家务农、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主观因素是本人不想外出务工或家人不支持。五是在就业意向上,如果出去打工,均想就近转移。从此次留守儿童情况调研来看,目前留守儿童有以下主要特点:一是留守儿童人数比例较大,统计数据显示,小学和初级中学在校生分别为 225 人、323 人。父母双方在外务工的留守儿

30、童为 333 人,父母单方在外务工的有411 人。二是留守儿童的监护情况主要是隔代监护。隔代监护,即由祖辈抚养的监护方式。只要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健在,对留守儿童采用这种监护的方式比较多。父母亲照顾的有 392 人,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顾的有 331 人,占留守儿童的 44%。这种隔代抚养的方式,除了“代沟”问题,还容易产生老人溺爱、娇惯孩子的现象。三是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多为中等,留守儿童调查问卷统计显示,学习优秀的占 15%;中等的占 77%;较差的占 18%。二、现状及问题(一)留守妇女1、体力劳动加重。青壮年男劳力外出务工后,农村只留下妇女、儿童和老人,留守妇女甚至部分老人转变为农

31、业生产劳动的主力。在抓好劳动生产的同时,留守妇女还要教育子女、赡养老人,有限的精力与高强度的劳动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影响着她们的身心健康。在调查中,有半数以上的妇女表示“一个人难以单独承担农活”,“希望过上稳定的家庭生活”、“平日里希望有丈夫的体贴帮助”等。2、精神负担加重。留守妇女除了长期承担繁重体力劳动而健康堪忧外,还普遍存在精神负担重,安全感低;夫妻交流少,婚姻关系脆化等。调查显示,丈夫外出后,留守妇女常常觉得没有安全感,常常感到孤独。留守妇女与丈夫主要的沟通方式是打电话。空间距离的扩大阻碍了夫妻情感的交流以及性交流,导致感情危机,久而久之婚姻难以维系。3、文化生活匮乏。留守妇女大多

32、年龄在 30 岁以上,初中以下文化,同时又没有一技之长,在城市难以立足,在流动竞争中被社会选择留守乡村。在农村闲暇时节,留守妇女的文化生活最多的娱乐便是串门聊天,看看电视,偶尔打打麻将,精神文化生活相对比较匮乏。4、生活水平普遍提高。调查发现,丈夫外出务工,家庭收入有一定提高,生活质量提升不少。(二)留守儿童1、家庭教育缺失。调查发现,留守儿童主要都是母亲或祖辈进行隔代抚养,由于受到自身文化水平限制,无法对留守儿童的知识学习进行适当的辅导,无法担负起抚育儿童健康全面成长的重责。2、亲情关怀缺失。多数留守儿童每年和父亲生活在一起的时间屈指可数,打电话成为留守儿童与父母联系的主要方式。由于缺乏有效

33、沟通,导致留守儿童与其父亲之间的亲子关系淡漠,他们无法得到足够的来自父母的关爱。据学校老师反映,学习不认真的往往是留守儿童,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家长的监视力度不够,他们的学习就无人过问,很容易成为差等生。3、安全问题有待解决。留守儿童由于监护人对儿童监管不利,或顾不过来,或无人照管,而儿童又缺乏应变和自我保护能力,更容易遭受伤害或侵害他人。三、建议及对策1、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加强对农村留守妇女儿童问题的调查研究,把农村留守妇女儿童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之中,尽快制定有利于农民工进城就业发展的政策,降低农民工和家属进入城市和在城市居住、就学等经济成本。发展本地

34、经济,扶持本地创业。大力发展符合本地实际的产业,增加农民本地就业机会,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业,就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要积极为留守妇女提供项目信息和致富门路,推广科技含量高、辐射面广、投资少见效快的增收致富项目。2、加大农村教育体系建设。针对留守妇女,进行包含知识、科技、技能、法制、道德等方面的学习和培训,重点培养一批留守妇女致富带头人。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上,加大政府投入,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开通家长(监护人)热线,有条件的学校成立心理咨询机构,开设针对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心理课程进行疏导,为留守儿童排忧解难。3、实施好“关爱留守妇女儿童行动”。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优势,尤其是要发挥好妇联等群

35、团组织优势,突出重点,解决难点,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密切配合、共同关爱留守妇女儿童的社会氛围。针对留守妇女,开展科技知识培训、创业技能、法律咨询、扶持救助、身心健康等工作;如农业部门加强农技培训,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减轻留守妇女的劳动强度;司法部门为留守妇女提供各种法律服务,维护留守妇女的合法权益;文化、体育等部门开展寓教于乐、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留守妇女的业余文化生活,如举办乡村竞技赛、秧歌队等;医疗卫生部门建立对留守妇女的健康支持系统,定期免费为留守妇女儿童提供健康检查和咨询,关爱留守妇女的身心健康。针对留守儿童,加大价值观念的引导、亲子之间沟通交流、家庭教育与心理疏导的工作力度,

36、使“关爱留守妇女儿童行动”成为服务新农村建设,惠及广大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的民心工程。第五篇。农村留守妇女情况调研报告随着社会经济与信息快速发展,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社会结构的不断变化,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进城务工,寻求增收致富的途径,给经济社会带来发展和提升农民纯收入的同时,也衍生出农村“386199”部队,其中留守妇女这类特殊群体尤其值得关注,她们既是家庭农业生产中的主力军,也是家庭生活中赡养老人、抚育子女的顶梁柱。为贯彻落实 XX 市“三万”活动领导小组关于加强农村“三留守”问题专题调研的通知精神,结合全市开展“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市妇联成立了由主席挂帅、副主席分管、机关“三万”工

37、作专班和机关业务部门共同组成的专题调研组,就 XX 市农村留守妇女的生存与发展状况进行了深入调研。通过问卷调查、入户走访、实地座谈等形式,对 XX 市六个远 XX 县区(XX县区、XX 县区、XX 县区、XX 县区、XX 县区、XX 县区)留守妇女的婚姻家庭、生产生活、健康安全、发展需求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调研,具体情况报告如下:一、全市留守妇女现状分析据不完全统计,XX 市有留守妇女 32.62 万人,占 XX 市女性农业人口总数的 17.9%。1、从年龄结构看。XX 市留守妇女中,2030 岁妇女 3.03万人;3140 岁 8.67 万人;4150 岁 13.37 万人;5160 岁7.55

38、 万人。调查显示,31 至 50 岁是留守妇女相对集中的年龄段。2、从受教育情况看。留守妇女小学文化程度以下 5.31 万人;初中文化程度 26.02 万人;中专以上文化程度 1.29 万人。留守妇女整体受教育水平偏低,年龄越大,受教育水平越低;年龄越轻,受教育水平相对较高。3、从留守原因看。大多数妇女留守的主要原因是需要照顾家庭、抚育孩子、照料农业生产。具体而言,30 岁以下妇女留守的主要原因是生育、照顾孩子;3140 岁妇女留守的主要原因是要照顾日益年迈的父母和抚育正在成长的孩子;40 岁以上妇女留守的主要原因是丧失了外出务工的年龄及技能优势。4、从家庭结构看:从调查情况看,11.98 万

39、留守妇女家庭中只有一个小孩,20.46 万留守妇女有两个及两个以上小孩;大多数留守妇女与老人共同居住,留守妇女除了照顾小孩外,还需要护理老人,由此,赡养老人、抚育子女的家庭义务理所当然的需要留守妇女承担。5、从婚姻状况看:对于婚姻状况的自我评价,19.42 万留守妇女表示丈夫外出打工后婚姻比较稳定,对婚姻状况满意;12.13 万留守妇女认为婚姻状况一般;1.06 万留守妇女对婚姻状况明确表示不满意。6、从收入情况看。留守妇女家庭与夫妻双方均在家务农的家庭相比,经济收入相对稳定,生活相对富足。年收入在 1万元以内的留守妇女有 2.05 万,在 13 万元的有 25.44 万,在 3 万元以上的有

40、 5.13 万。家庭收入以丈夫外出打工收入为主,也有留守妇女在家务农的收入,养家禽和种小菜能满足自己或家人生活需求,家庭简单生活资料基本上能够自给自足。7、从享受社会保障情况看:31.57 万留守妇女已经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农合),0.84 万留守妇女正在办理医疗保险,0.21 万留守妇女未参加医疗保险。大多数留守妇女享受了新农合制度,参合率约为 97%。7.35 万留守妇女已经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农保),0.6 万留守妇女正在办理养老保险,24.67 万留守妇女未参加养老保险,参保率约为 22.53%。留守妇女是生产发展的主力军、是家庭生活的顶梁柱。打工经济的发展使留守妇女与丈夫

41、实现了经济角色的分工与合作,丈夫外出务工,原来由男劳动力或夫妻双方共同承担的农活,转变为基本上依靠留守妇女独立完成。她们既要承担农活、家务活,又要赡养老人、抚育孩子。留守妇女已经由传统家庭中的“半边天”,转变成现在家庭中的“顶梁柱”。二、当前留守妇女生存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需求(一)主要问题调查发现,当前留守妇女普遍面劳动强度较大、精神负担重、自身素质不高、教育孩子能力较差、文化生活空虚、缺乏安全感等困难。1、综合素质较低,发展能力较弱。从受教育情况看,初中及以下学历者占大多数,留守妇女的文化程度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不相适应。从专业技能看,参加座谈的留守妇女代表均表示缺乏生产发展技能。从调查

42、情况看,绝大多数留守妇女既无学历优势,又无能力优势,处于社会的弱势地位。2、劳动强度较大,身体健康受损。在丈夫外出务工的情况下,留守妇女既要承担农活,又要料理家务,有的还要照顾年迈的老人,教育未成年的孩子,劳动强度明显增加。据座谈了解,大部分留守妇女每人需要独立耕种近 5 亩农田,有的为了增加收入甚至要耕种 10 亩。据统计,16.3 万留守妇女表示身体健康,15.65 万留守妇女健康状况一般,0.67 万留守妇女身体较差。长期的体力劳动、超负荷的劳动量让留守妇女们人未老先衰。3、教育力不从心,孩子缺少关爱。调查发现,大多数留守妇女表示没有时间和能力辅导子女功课,对孩子的教育和培养仅仅停留在吃

43、饭穿衣上。同时,由于丈夫外出务工,家庭角色缺位,孩子缺少父爱,教育缺位或监护不利,使部分孩子产生自卑感,心理健康受到影响,孩子缺乏识辨和自我保护能力,容易遭受伤害或惹祸生非。大多数妇女表示教育子女力不从心,教育子女的能力较差已成为留守妇女非常愧疚和担忧的事情。4、长期留守在家,患病缺乏照料。据座谈了解,留守妇女最害怕的事情就是自己生病,既担心耽误农活,又要筹医疗费,还要“愁”无人照料。统计显示,部分留守妇女反映生病无人照料。留守妇女陈某曾半夜突发肾结石,孩子在校住读,家中无人照料,不得不拨打本村妇代会主任的电话,妇代会主任及时雇车将其送到镇医院医治,才转危为安。5、精神负担较重,婚姻存在危机。

44、由于常年与丈夫两地分居,夫妻之间缺乏交流沟通,留守妇女精神负担较重,婚姻危机较大。部分留守妇女对丈夫在外务工的环境感到忧虑,对丈夫的婚姻忠诚度产生猜疑,但出于对丈夫的经济依赖而委曲求全。据了解,尽管留守妇女为家庭作出了奉献,但丈夫几年不归、移情别恋的现象还是屡见不鲜。有一定比例的留守妇女对目前的婚姻状况表示担忧,有的甚至感到没有家庭应有的温馨感,是守活寡。6、文化生活单一,精神支柱缺失。由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所限,留守妇女精神生活比较空虚,文化娱乐活动比较匮乏,部分留守妇女因精神空虚而沉迷于赌博等不良习气。据调查,选择看电视为日常主要娱乐活动的最多,其次为打麻将;仅少数妇女参加文艺宣传队。留

45、守妇女李某在座谈中表示,打麻将已经成为她唯一业余活动,自己宁可起早贪黑赶农活、做家务,也要确保白天打麻将的时间,以打发空虚寂寞。7、容易受到侵扰,缺乏安全感。由于大量男性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地广人稀,村落分布比较分散,治安防范力量较弱,留守妇女易受到侵扰。调查发现,留守妇女特别担心孩子及家庭财物的安全,在一定程度上缺乏人身和财物的安全感。(二)主要需求调查表明,当前 XX 市留守妇女最迫切的需求依次是。发展地方经济、学习生存技能、提高教育子女能力、丰富文化生活。1、发展地方经济。留守妇女希望政府加快招商引资步伐,发展本地经济,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帮助丈夫及自己在家乡创业与就业。当问到“如果可以

46、在家乡创业或就业,你还赞成丈夫去外地打工吗。”大多数留守妇女选择了“不赞成”。2、学习技能。一半以上的留守妇女表示发展生产缺资金和技术,希望参加各类培训来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自主创业和发展生产的能力,尤其是 3140 岁留守妇女希望通过掌握一门技能,对于未来道路有更多选择和发展的机会。3、提高教育子女能力。大部分留守妇女对子女教育力不从心,希望定期组织家庭教育讲座活动提高自身素质,提高监护能力和水平,使子女在留守家庭的环境中也能够身心健全,健康发展。4、丰富文化生活。座谈中,大多数妇女表示农村业余文化生活单一,希望组织文艺宣传队,通过扭秧歌、打腰鼓等来丰富留守妇女的文化生活;希望组织维权志愿者讲

47、授法律、卫生保健、家庭教育等知识,开展心理疏导、维权服务等。三、改善留守妇女生存发展状况的建议留守妇女是目前农村主要的劳动力资源,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只有社会各方面给予留守妇女足够的人文关爱,让这个弱势群体共享发展成果,才能真正推进留守妇女群体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发展。(一)增强留守妇女生存发展能力。仁者授人以渔,这是推动这一特殊群体更好发展的根本途径。一是建议进一步加大对留守妇女的劳动技能培训。农业和科技部门要在农业科技培训中提高农村留守妇女的参训比例,特别是在送科技下乡等培训活动中使留守妇女的参与率达到 30%。政府多年来对 XX 市农村妇女培训工作给予支持,保证了每年 2 期“巾帼

48、科技致富带头人”培训,每期 60 名农村妇女带头人受训,目前已有 2600人次参加了在市农业学校的科技培训,这批带头人在农村基层发挥着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这一举措也深受广大农村妇女的欢迎。建议通过此举和多年来积累的经验,加大对农村留守妇女中带头人的科技培训力度,每年增加 6 期留守妇女带头人培训班,使 360 名留守妇女参训受益并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二是加大对留守妇女的就业创业能力培训。建议依托劳动部门、XX市妇女创业中心等有专业资质的部门和单位,举办留守妇女创业就业培训班,通过灵活办学、送教上门等形式,对有创业意愿、愿意向非农生产领域转移就业的留守妇女,实施定向、定点、订单式创业就业技能培训。

49、三是建议实施农村留守妇女大讲堂项目。以提高留守妇女的权益保护、安全自护救护、文明健康生活和科学家庭教育知识等农村妇女急需的内容为主,依托妇联组织按每场活动经费 1 万元预算,每年举办 50 期(场)留守妇女专题讲座、咨询活动、亲子活动等,帮助她们掌握必要的法律、安全、生存和教育子女的科学理念和能力,提高留守妇女的自身素质和监护能力。使她们成为有素质、能担当的好家长、好妻子、好儿媳。(二)拓展留守妇女生存发展途径。充分发挥留守妇女在农村生产生活中的积极作用,建议将她们作为新农村环境保洁长效管理队伍主力军,由村两委或妇代会负责巾帼保洁队的人员推荐和组建,由城管部门负责培训、指导与管理,并为农村环境

50、卫生的改善提供必要的清扫工具、运输设备及保洁人员每月每人 300 元的劳务补贴。此举一方面可以扩大留守妇女在家门前就业的途径,并通过保洁工作的适当补贴增加收入;另一方面由所在村留守妇女进行保洁工作,在整治清扫环境卫生的同时,也有利于发挥她们的宣传和监督作用,激发全体村民的环境卫生意识,更好地体现自己的家园自己爱,自己的家园自己建。前期,市妇联在全市开展了“巾帼保洁”长效机制的探索与运行,此项试点工作起步早,成效明显,张学忙副市长参加经验交流和推介会时对此举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如何将这一前期摸索的好做法和经验在全市农村推广,希望通过这次留守妇女专题调研,将一举多得的好事办好。(三)提高留守妇女的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策划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