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恒宝项目交通影响分析(南京交通规划研究所).doc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46686328 上传时间:2022-09-27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1.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宜兴恒宝项目交通影响分析(南京交通规划研究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宜兴恒宝项目交通影响分析(南京交通规划研究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宜兴恒宝项目交通影响分析(南京交通规划研究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宜兴恒宝项目交通影响分析(南京交通规划研究所).doc(2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宜兴市恒宝项目交通影响分析初稿目 录主要结论1一、概论11.1 研究背景11.2 研究的目的、内容、原则、范围1二、基地及周边地区开发概况32.1 基地开发概况及规划设计指标32.2 基地周边地区开发概况42.3 基地周边地区用地规划5三、基地及周边地区交通状况分析73.1 现状交通分析73.2 规划交通网络情况11四、交通需求预测124.1 基地发生、吸引交通量预测124.2 基地周边道路交通量预测154.3 基地停车需求预测16五、交通影响评估195.1 总体评估195.2 基地出入口影响评估195.3 基地停车设施影响评估205.4 基地内部道路影响评估205.5 基地周边道路影响评估2

2、1六、交通组织方案226.1 交通组织原则226.2 交通组织方案226.3 交通组织评价2626南京市交通规划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主要结论一、基地开发总体交通影响评估宜兴市恒宝项目(以下简称基地)位于江苏省宜兴市城市中心区域,四面临水,东侧为城市南北向主干道荆溪路,用地性质为居住、商业、会所,拟建成宜兴最一流的居住区。基地所在区域开发强度较高,用地功能复杂,交通设施建设供应不足与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根据需求预测,基地早高峰将发生吸引客流量约770-820人,发生吸引机动车流量190-210pcu/h。基地建成后对周边交通量将使周边的交通压力进一步增加。与基地相接的荆溪中路交通

3、量将上升10.5%,饱和度由0.87上升至0.96。对周边道路的影响更为明显。二、基地出入口评估与改善建议基地的出入口与荆溪中路相连接,车辆进出对该条城市道路均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应尽量利用合理的交通组织措施进行优化,减少基地出入的交通流对城市交通的影响。建议在近期在周边道路设施不改造的前提下,利用荆溪中路北侧的非机动车道,设置进入基地的专用右转车道。在远期荆溪中路按照规划红线42米扩建以后,基地出入口与荆溪中路的交叉口采取信号控制。三、基地停车设施评估与改善建议(1)机动车停车设施根据停车需求预测,基地共需要配建机动车泊位410个左右。其中商业设施不应少于20个停车位。基地设计方案中已经设计了

4、433个机动车停车位,能够满足基地的停车需求。建议商业及会所的机动车车位一部分设置在地下,一部分以地面形式设置,以方便不同目的、不同停车时间的顾客车流停放。(2)非机动车停车位根据停车需求预测,基地需配建的非机动车停车位不应少于460个,其中商业设施的非机动车停车位不应少于120个。基地设计方案中未提及非机动车车位数,应予明确。基地设计方案中未提及非机动车车位数,应予明确。商业及会所的非机动车车位可以用地面形式集中停放管理。四、基地内部道路交通评估与改善建议基地内部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较为完善,主要通道上的车行空间与人行空间已利用断面形式进行了良好的分离,改善了内部道路的通行环境。建议在独栋别墅北

5、侧的内部道路设置双向的人行道,给予别墅区行人更多的步行空间。原设计方案中的掉头设施的半径较小,建议掉头设施的半径应至少不能小于5米,尽量按照7米设置。车行道可以按照3.5米的单车道设计。五、基地周边道路交通评估与改善建议基地周边的道路现状已经比较饱和,早晚高峰的通勤交通、学生上学、放学的步行客流以及五局大院的机动车车流均对该道路的通行秩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受荆溪中桥、荆溪南桥的宽度的制约,荆溪中路的交通问题在一定时期内很难得到解决。近期交叉口改造:在交叉口的慢行车道设施右转专用车道,该车道应兼顾临时停车的作用(30秒以内临时停车)。停车位作为出租、家长接送学生等车辆临时停靠,尽可能减少进出溪西

6、路的往返车流对荆西中路的影响。远期道路及交叉口改造:建议荆溪中路全线(包括荆溪中桥、南桥以及中桥以北的路段)均按照42米红线扩建。公交设施:现状公交站台距离过近,对道路的通行能力影响较大,近期建议西侧的站台向南移,和东侧的站台应保证20个以上的间距。远期建议结合交叉口改造,在交叉口的出口道设置公交港湾站。宜兴市恒宝项目交通影响分析一、概论1.1 研究背景宜兴市恒宝项目(以下简称基地)位于江苏省宜兴市城市中心区域,四面临水,东侧为城市南北向主干道荆溪路,用地性质为居住、商业、会所,拟建成宜兴最一流的居住区。该项目的建设将产生较大的人、车交通流和停车需求,并将对周边道路、交叉口的交通产生重大影响,

7、因此必须对基地产生的交通量及其对周边地区道路交通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与评估,分析与评估的成果将作为规划报建审批的重要依据。1.2 研究的目的、内容、原则、范围目的: 根据基地开发情况分析区域交通需求增长及其造成的影响 提出对基地用地开发的反馈建议 保证基地周边地区交通系统的正常运行 保障基地功能的正常发挥,保持基地的活力 最大限度地减少基地建成使用后对周边道路交通系统的不良影响内容: 分析基地及周边地区交通现状与问题 分析比较基地的建设开发方案与目标年交通发生吸引需求 分析基地对研究区域道路交通网络的影响程度及交通改善措施 反馈、优化基地开发方案 确定基地配建停车设施规模以及基地内部道路交通组织

8、方案 主要结论与建议等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坚持土地利用与交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坚持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相结合的原则 坚持动、静态交通平衡的原则范围:综合考虑基地建设规模及其可能产生的各种交通影响程度,确定人民南路以西、教育西路以北、荆溪中路以东、土城路以南为主要研究范围。年限:以片区土地利用开发全面建成使用,并适当考虑基地客流的稳定性,确定目标年为2011年。二、基地及周边地区开发概况2.1 基地开发概况及规划设计指标宜兴市恒宝项目位于江苏省宜兴市城市中心区域,四面临水,自然景观条件优厚,东侧与宜兴城市中心区南北向的主要干道荆溪路相接,交通便利,区位优越。基地总建筑面积达79595

9、m2,主要用地功能分为住宅、会所及商业三大类。其中住宅共336户,独栋别墅、叠加别墅占23%,普通住宅中绝大部分是160m2以上的高档大户型。基地将成为目前宜兴市档次最高的综合性居住区。基地的主要技术指标如表2-1所示,基地总平图见图2-1,基地鸟瞰图见图2-2,基地区位图见图2-3。表2-1 基地建设方案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技术指标计量单位数量总用地面积m235800总建筑面积m279595建筑密度%25%绿地率%35%建筑容积率-1.8机动车停车位个433图2-1 基地总平图图2-2 基地鸟瞰图图2-3 基地区位图2.2 基地周边地区开发概况基地位于宜兴市城市中心区域,老城区南侧,周边用地开发

10、较大,北侧用地以住宅为主,西侧用地以行政办公、科教体育为主,南侧用地以商业办公为主。基地周边开发项目主要如下:土城新村:位于基地北侧,与基地隔河相望,建成时间较长。宜客隆:位于基地北侧,是基地周边区域规模较大的大型购物超市。宜兴市地方海事处:位于基地东侧,荆溪中路与溪西路交叉口的东北角。宜兴市第一中学:位于基地东侧,江苏省重点高中。宜兴市体育中心:位于基地东侧,紧邻宜兴市第一中学,是宜兴目前最大的体育中心。 宜兴一中 宜兴体育中心五局大院:位于基地东侧,荆溪中路与溪西路交叉口的东北角,由财政局、国税务、审计局、物价局、环保局五个政府部门组成。五局大院有两个出入口,分别位于溪西路和荆溪中路。江苏

11、银行:位于基地南侧,与基地隔河相望。 五局大院 江苏银行基地南侧用地还有较多居住、商业、餐饮、娱乐等设施。2.3 基地周边地区用地规划根据宜兴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基地周边地块的功能性质变化不大,基地北侧的用地以居住为主,基地东侧及南侧以行政办公、教育文体以及少量商业设施为主。 宜兴城市总体规划与基地周边用地规划图三、基地及周边地区交通状况分析3.1 现状交通分析3.1.1 周边道路情况基地附近区域的主要道路分别为荆溪中路、溪西路、土城路、教育西路,现状情况如下:荆溪中路:主干道,位于基地东侧,与基地唯一相连的道路,是宜兴市南北向的重要主干道之一。位于荆溪中桥北侧的路段较窄,道

12、路宽24米,其中路幅宽15米,双向四车道,两边为非机动车与机动车的混行车道;荆溪中桥以南的路段较宽,道路宽32米,双向四车道,机非分隔,但车行道较窄,仅12米,非机动车道宽4米;荆溪中桥和荆溪南桥均较窄,桥面共宽12米,其中两侧人行道各宽1.5米,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共用9米宽的桥面。 荆溪中桥以北的荆溪路现状 基地东侧的荆溪路现状 荆溪中桥现状 荆溪南桥现状土城路:支路,位于基地北侧,现状路宽12米,其中车行道7米。 溪西路:支路,位于基地东侧,现状路宽24米,其中车行道15米,是通往宜兴一中、政府部门、体育中心的重要道路。 土城路现状 溪西路教育西路:次干道,位于基地南侧,现状路宽24米,车行

13、道宽15米,是宜兴市东西向贯通性的重要干道之一。3.1.2 现状道路交通特征通过对与基地相连的两条道路荆溪中路与溪西路的调查,对基地周边道路现状交通特征的分析如下:荆溪中路现状虽然为双向四车道,但由于受单车道宽度(仅3米)的制约,实际通行能力为1060pcu/h,因此该路段饱和度已经超过0.8,早晚高峰通行有一定拥堵,较为饱和。荆溪中路路段高峰小时交通量及饱和度(单位pcu/h)方向现状交通量饱和度南向北9510.83北向南9110.81溪西路路段高峰小时交通量(单位pcu/h)方向现状交通量东向西41西向东133溪西路与荆溪中路路口属于无信号交叉口,根据美国各州道路运输工作者协会的参考值,无

14、信号交叉口,在不影响主要道路车辆通行的情况下,次要道路可通过的交通量不超过下表中的参考值,荆溪中路交通量在1800-1900pcu/h,溪西路的单向饱和交通量应该在30pcu/h以内,而现状溪西路的单向交通量已经达到133pcu/h,交叉口明显处于过饱和状态。美国工作者协会参考值主要道路为二车道主要道路交通量400500600次要道路交通量250200100主要道路为四车道主要道路交通量100015002000次要道路交通量10050253.1.3 公共交通现状荆溪中路的公交站台共有4条公交线路通过,分别是1路、5路、8路和19路,该站台属于临时停靠站台。两站台位置较近,错位距离较小,两辆公交

15、同时停靠对周边影响较大。3.1.4 现状交通问题总结以及症结分析通过对周边区域的现状调查及交通量的调查,对基地周边交通运行状况的主要问题总结如下:1、现状交通量已经接近饱和根据交通量调查,荆溪中路的交通量已经接近双向1900pcu/h。荆溪中桥和荆溪南桥仅双向两车道,交通量已经接近饱和。2、早晚高峰交通拥堵明显,秩序混乱基地周边的学校放学、单位下班对基地周边秩序影响较为严重。学校在晚高峰17:15-17:30的时间段中,有较多的学生步行人流进入荆溪中路,在荆溪中桥和南桥的人流对交通通行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单位上下班的左转也对该路段的交通通行秩序带来较大的影响。 学生放学后的步行客流对桥面交通的影

16、响通过对相关规划以及现状调查及分析,对基地周边交通拥堵现状的症结主要分析如下:1宜兴老城区的路网结构决定了荆溪中路的地位荆溪中路是老城区以东的重要南北向贯通干道,荆溪中路以东2公里内没有南北向贯通性道路,往西1公里只有人民南路是南北向贯通道路,缺少支路的分流,使得荆溪中路不可避免的承担了较多南北向的通勤交通。2.荆溪中路的改造不连续导致了交通拥堵现象严重荆溪中路虽然是重要的城市主干道,但是位于荆溪中桥以北地区的道路条件(双向四车道、机非混行)明显没有荆溪中桥以南的道路(双向四车道、机非分离)条件好。荆溪中桥和荆溪南桥的宽度仅为12米,实际通行中是9米的路幅供双向2车道的机非混行,通行条件极其有

17、限。不同路段的车道数目不匹配直接造成了荆溪中路路段交通的延误和拥堵。3.基地周边的用地性质进一步增加了该地区的交通压力基地南北两侧均有较多的居住用地,聚集了主城区较多了居民,同时又有较多的行政办公及学校,大量的日常通勤交通通过该区域使得交通压力逐渐增加。基地东侧的宜兴一中虽然大部分学生采取了寄宿形式,但是部分学生的通勤交通也给该路段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大量的步行、非机动车客流在早晚高峰时候的通行,尤其是在两座桥上的通行,均较大程度的影响了该路段的交通运行情况。基地东侧的五局大院中上下班车辆的左转也对该路段造成了较大的影响。溪西路左转车辆造成路段暂时性拥堵3.2 规划交通网络情况荆溪中路:红线宽度

18、42米。现状宽度在24米-32米,其中荆溪中桥、南桥仅12米宽。溪西路:红线宽度24米。现状宽度已经达到了红线宽度。四、交通需求预测4.1 基地发生、吸引交通量预测根据基地的区位、规模、性质以及宜兴市居民出行调查和吸引源交通调查统计数据,综合分析基地建成后客流出行的方式、目的、结构,从而预测得到由于基地的开发而产生的交通量。根据同类性质的高档次居住小区调查经验,相比早高峰,由于居民晚上在外就餐、娱乐的出行目的较多,晚高峰(17:00-18:00)的发生吸引量没有早高峰(7:00-8:00)集中,居民在晚高峰的回程出行主要分布在17:30-20:00之间。因此对基地发生吸引交通量的高峰小时时间确

19、定在早高峰的7:00-8:00。表4-1 基地各类住宅户型比例情况产品 类型户数总面积m2100 m2以下686120100150 m2-150200 m216429040200 m2以上6012540叠加别墅369720独栋别墅84000住宅合计33661420商业及会所-2500配套设施-400总计-643204.1.1 基地高峰小时发生、吸引客流量预测基地住宅的高峰小时客流发生、吸引量可通过居住区封闭交通调查和居民出行调查数据详细分析获取。方法一:根据居民出行调查根据调查,宜兴市宜城区居民每日人均出行次数3.21 次,其中早高峰7:00-8:00的出行量占全天出行总量的20.1%,上班、

20、上学、弹性和回程的比例分别占全日总出行比例的52.4%、15.9%、20.4%、11.3%,假定近期宜兴市宜城区居民出行的次数和目的结构基本不变,由此可计算规划年基地高峰小时各片区居民客流出行发生量,如表3-2。表4-2 居住早高峰发生客流总量(方法一)类别客流量(人次/h)发生客流量460-470吸引客流量60-70吸发客流总量520-540方法二:根据类似居住小区调查(半岛花园、新茶东花园早高峰客流量调查),预测基地高峰小时发生吸引客流总量如表3-3 表4-3 居住早高峰发生吸引客流总量(方法二)类别客流量(人次/h)发生客流量470-480吸引客流量100-110吸发客流总量570-58

21、0通过两种方法的预测,所得出的客流发生量基本相同,客流吸引量两者有一定差距。从中可以看出虽然居民出行调查已经进行过5年,但是居民的早高峰上下班的情况变化不明显,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早晨弹性出行量逐渐增加,在早高峰购物、早锻炼等客流的回程量也逐渐增加,因此基地早高峰吸引量参照方法二的量,发生量采用两种方法相结合的数据。早高峰预测发生吸引量如下表4-4。表4-4 居住早高峰发生吸引客流总量类别客流量(人次/h)发生客流量460-480吸引客流量100-110吸发客流总量560-590基地商业及会所总面积2500平米。根据类似性质的建筑调查其发生吸引率,对高峰小时客流的预测吸发量如下:表4-5 商

22、业与会所高峰小时发生吸引客流总量类别客流量(人次/h)发生客流量90-100吸引客流量120-130吸发客流总量210-230综上所述,基地各类建筑设施早高峰客流的发生吸引情况如下表。表4-6 基地客流发生吸引总量类别客流量(人次/h)发生客流量550-580吸引客流量220-240吸发客流总量770-8204.1.2 基地高峰小时机动车发生、吸引量预测结合以上客流分析,可初步判断基地机动车流高峰小时在居民出行早高峰7:00-8:00时段。根据与基地户型档次相近的居住小区及商业设施的调查,预测基地早高峰小时发生吸引交通量如下表。表4-7 高峰小时机动车发生吸引总量类别车流量(pcu/h)发生客

23、流量140-150吸引客流量50-60吸发客流总量190-2104.1.3 基地交通分布以荆溪中路溪西路交叉口的四个象限为客流来源的划分方向,即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共计4个方向。根据居民出行调查和吸引源调查得到的各类性质的不同人员以及来访者的出发地、目的地特征情况,结合基地的区位,城市的用地功能布局,确定目标年基地客流来源的各个方向比例如下表。表4-8 客流分布表方向比例(%)东北20西北35东南20西南254.2 基地周边道路交通量预测4.2.1 基地周边道路背景交通量预测目标年基地周边道路机动车背景交通量由综合交通规划产生的规划年机动车交通量数值分析得到,在缺乏规划分析数值的地区可通过

24、现状交通趋势外推方法进行预测,基地附近主要道路机动车交通量如附图4所示。4.2.2 基地发生吸引交通分配根据目标年规划城市道路网络以及基地与主城交通小区的机动车交通分布量,通过容量限制的交通分配算法,得到基地周边各路段、交叉口基地吸引新增的机动车交通量详见附图5。道路方向背景交通量荆溪中路南向北957北向南998溪西路东向西49西向东1464.2.3 目标年总交通量分析研究区域各主要道路新增交通量及其影响见表4-xxxxxxx表3-13 研究区域各主要道路背景与新增交通量表 (单位:pcu/h)道路背景交通量开发新增交通量开发前饱和度开发后饱和度荆溪中路19552050.870.96注:选取新

25、增量最大的路段基地的建成将使周边交通压力继续增加。基地在开发前后将使得路段饱和路增加0.9,服务水平从D级上升至E级别,道路将更加拥堵。荆溪中路及荆溪桥应尽早进行扩建改造,改善该区域的交通环境。在改造前,溪西路基地出入口桥梁荆溪中路的交叉口应采取合理的交通组织方式,尽可能缓解该区域的交通矛盾。4.3 基地停车需求预测4.3.1 基地停车需求研究基地理想的区位和高档次的设计将吸引较多的高收入阶层入住,同样也使得在全天的出行中,通勤交通中的机动车出行比例较高,基地内部的商业会所也有较高的停车需求。基地有一定数量的商业会所等设施,在规划时不能仅仅按照相关标准要求设置停车泊位要求,应根据基地不同地块的

26、用地性质、全日和高峰时段客流、车流总量综合考虑设置。4.3.2 依据宜兴市规划局规划设计要点确定停车泊位根据宜兴市规划局城市建设规划管理处规划设计要点中对基地停车位的规定,基地的机动车车位不小于1.2户/车位。基地总户数为336户,根据该项规定基地应配建机动车车位404个。规划设计要点中未对非机动车车位做出要求。4.3.3 依据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确定停车泊位根据2004年江苏省颁布实施的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中对于公共建筑停车位的最低指标,计算出按照技术规定所要求的最低停车泊位数。表3-16 基地停车泊位需求表分类参照指标机动车泊位非机动车泊位配建标准数量(个)配建标准数量(个)商

27、业设施2500m50车位/10000m13750车位/10000m188一类居住44户1车位/1户441车位/1户44二类居住292户0.4车位/1户1172车位/户584合计-174-8164.3.4 根据本次研究建议的配建标准预测由于基地区位特殊,本基地机动车吸发量相对较高,非机动车吸发量相对较低。本次研究将根据基地自身情况确定其的配建标准:表3-17 基地停车泊位与其他超市对比表分类参照指标机动车泊位非机动车泊位配建标准数量(个)配建标准数量(个)商业设施2500m80车位/10000m20500车位/10000m125独栋别墅8户3车位/1户241车位/1户8叠加别墅36户2车位/1户

28、721车位/1户36普通居住292户1车位/1户2921车位/1.5户292合计-408-4614.3.5 结论根据以上分析,预测基地机动车泊位总体约410个左右,其中商业会所的停车位不应少于20个;基地非机动车出行比例相对较低,非机动车的停车泊位设置不低于460个,商业会所的非机动车车位不应少于120个。根据相关经验,基地应设置出租车车位5-6个,无障碍车位4个。五、交通影响评估5.1 总体评估宜兴市恒宝项目位于宜兴市主城区的中心地带,是新老城区的重要结合部,所在区域开发强度较高,用地功能复杂,交通设施建设供应不足与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基地建成后对周边交通量将使周边的交通压

29、力进一步增加。与基地相接的荆溪中路交通量将上升10.5%,饱和度由0.87上升至0.96。该道路在高峰小时将更加拥堵。5.2 基地出入口影响评估(1)基地出入口设计基地四面环水,基地只有一个出入口,并通过桥梁与荆溪中路连接。基地唯一的出入口口图5-1 基地主要出入口分布图(2) 出入口影响评估基地的出入口与荆溪中路相连接,车辆进出对该条城市道路均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应尽量利用合理的交通组织措施进行优化,减少基地出入的交通流对城市交通的影响。5.3 基地停车设施影响评估(1)机动车停车位影响评估根据停车需求预测,基地共需要配建机动车泊位410个左右。其中商业设施不应少于20个停车位。基地设计方案中

30、已经设计了433个机动车停车位,能够满足基地的停车需求。(2)非机动车停车位影响评估根据停车需求预测,基地需配建非机动车停车位不应少于460,其中商业设施的非机动车停车位不应少于120个。基地设计方案中未提及非机动车车位数,应予明确。5.4 基地内部道路影响评估基地内部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较为完善,主要通道上的车行空间与人行空间已利用断面形式进行了良好的分离,改善了内部道路的通行环境。除了独栋别墅外,基地的其他建筑在地下车库均设有直接的出入口,使得地面保持了较好的交通环境,给住户提供了宁静的欣赏空间。基地内部的掉头车道设置半径不足,根据经验,小型客车的转弯半径一般在5.5米以上,基地设计方案中西北

31、侧的掉头车道按照最小内径仅2米,最大外径为7米,扣除车宽3米的宽度,转弯半径仅4米,达不到小型客车的掉头要求。5.5 基地周边道路影响评估基地周边的道路现状已经比较饱和,早晚高峰的通勤交通、学生上学、放学的步行客流以及五局大院的机动车车流均对该道路的通行秩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受荆溪中桥、荆溪南桥的宽度的制约,荆溪中路的交通问题在一定时期内很难得到解决。根据第三章的现状分析及第四章的交通需求预测进行分析,基地的建成将进一步增加周边道路的交通压力。必须合理优化基地与周边道路的交通组织,尽可能减少基地车俩出入对周边交通的影响。荆溪中路的公交站台受道路条件的限制,很难改造成港湾站台,两个站台位置过近,

32、没有完全的错开,公交的双向停靠对该路段的交通也具有较大的影响。六、交通组织方案6.1 交通组织原则l 不同方式交通流空间分离l 最大限度发挥交通设施作用l 最大限度发挥分流道路功能l 减少出行时间,提高基地交通效率l 动、静态交通协调平衡l 鼓励公交出行,方便交通换乘6.2 交通组织方案6.2.1 基地交通设施改善措施q 基地出入口基地出入口设计应满足车辆出入的需要,并尽量减少对周边道路的影响。建议在近期在周边道路设施不改造的前提下,利用荆溪中路北侧的非机动车道,设置进入基地的专用右转车道。在远期荆溪中路按照规划红线42米扩建以后,基地出入口与荆溪中路的交叉口采取信号控制。q 停车设施根据需求

33、预测,基地需要配建机动车车位410个左右,非机动车460个左右。基地设计方案配建机动车车位433个,完全能够满足基地的机动车停车需求;在方案中没有设计非机动车车位,应予与明确。基地的停车位中,商业及会所的配建车位机动车应不少于20个,非机动车车位不应少于120个。建议商业及会所的机动车车位一部分设置在地下,一部分以地面形式设置,以方便不同目的、不同停车时间的顾客车流停放。商业及会所的非机动车车位可以用地面形式集中停放管理。q 内部道路系统基地大部分区域属于步行区域,在机动车通行的的两条道路均已经利用断面形式分离行人和机动车。原设计方案中,多层住宅楼的北侧道路设置了双向人行道,独栋别墅北侧的道路

34、设置了南侧人行道。建议在独栋别墅北侧的内部道路设置双向的人行道,给予别墅区行人更多的步行空间。基地设计方案中西北侧的掉头设施按照最小内径仅2米,最大外径为7米,假设车辆从最外车道行驶,扣除车宽3米的宽度,转弯半径也仅4米。根据规范要求掉头设施的转弯半径应在7米以上,根据一般设计经验,小客车掉头半径至少应在5-5.5米。该设计方案中的的掉头设施半径明显不足,建议掉头设置的半径应至少不能小于5米,尽量按照7米设置。车行道可以按照3.5米的单车道设计。6.2.2 基地周边道路设施改善措施荆溪中路现状交通压力较大,在交通组织中应尽量避免车辆在车行道中停靠。由于该路段非机动车量、行人流量不是很多,可以适

35、当利用非机动车道解决出租、送学生车辆的临时停靠。近期交叉口改造:在交叉口的慢行车道设施右转专用车道,该车道应兼顾临时停车的作用(30秒以内临时停车)。等待区宽度2.8米,同时人行道适当压缩,保证非机动车道宽2.5米。根据现状慢行道的长度,北侧可设置4个停车位,南侧可设置5个停车位。该停车位作为出租停靠、家长接送学生停靠,尽可能减少进出溪西路的往返车流对荆西中路的影响。远期道路及交叉口改造:由于荆溪中路的多个路段宽度均不相同,建议荆溪中路全线(包括荆溪中桥、南桥以及中桥以北的路段)均按照42米红线扩建。基地东侧的路段可以自东向西扩建,断面形式如下图。溪西路-基地出入口桥梁-荆溪中路交叉口渠化设计

36、见附图。荆溪中路扩建道路断面推荐公交设施改造:近期建议西侧的站台向南移,和东侧的站台应保证20个以上的间距。远期建议结合交叉口改造,在交叉口的出口道设置公交港湾站。 近期公交设施改造示意图 远期公交站台及交叉口改造示意图行人过街:近期可利用现有行人过街设施过街。现状行人过街量明显是东多西少,东侧的逆行人流较多,对荆溪南桥的交通影响较大。建议利用指示牌、标志等方式,提醒和倡导行人在溪西路-荆溪中路交叉口提前过街,以减少在桥上的逆行量,减轻桥面的交通压力。远期交叉口渠化设计中,应设置行人等待区,宽度不应少于1.5米。交通标志与管理:建议在基地出入口、内部车流转弯处、车库出入口设置提醒、让路标识。路

37、段上设置限速、提醒等标志。基地行人出入口通过斑马线设置保障行人步行的安全。交叉口信号控制:根据测算,在现有的交通设施及交通量的前提下,按照合理的交通配时(南北绿灯50秒,东西绿灯14秒,黄灯3秒),如果设置信号控制,每个周期将共滞留7-9辆机动车(上一个绿灯内剩余车辆为1-2辆,红灯时间到达车辆为6-7辆),按照车长5米、车间距0.5米计算,可能产生的排队长度约为38-49米。而交叉口北进口的双车道长度仅35米,往北是荆溪中桥,仅为一个单向车道,故设置信号将会造成车辆排队至荆溪中桥,所以在桥改造扩建以前,不推荐采取信号控制。6.2.3 交通组织方案基地既有的交通组织已经采用了一些交通组织的观念

38、,方案总体可行。由于外部条件有限,应主要通过设施改善、优化交通组织、加强交通管理等措施保障基地内部及影响区域道路交通系统的畅通有序。行人交通组织:行人与机动车通用一个出入口。建议基地内部的人行道与车行道之间保留一定高差,以保障行人的步行安全。非机动车交通组织:非机动车交通组织与行人流线基本相同。基地出入口桥梁应利用标线形式分离非机动车道与机动车道,明确路权。基地出入桥梁断面示意图内部机动车交通组织:右转进入基地的车辆利用慢行道设置的专用右转车道进入基地。基地进入车辆在早晚高峰时间均采取禁左措施(早高峰7:00-8:30,晚高峰17:00-18:30),以减少对城市交通的干扰。外部机动车交通组织

39、:溪西路与荆溪中路交叉口、五局大院在荆溪中路建议在早晚高峰时间均采取禁左措施(早高峰7:00-8:30,晚高峰17:00-18:30)6.3 交通组织评价(1)建议的交通组织方案结合近远期的不同需求,根据基地内部与外部交通条件,对基地机动车进出交通流线进行合理调整,使基地内、外交通运行结合良好;为研究区域内的各种交通方式提供了较好的出行环境,提高了基地的交通可达性。(2)基地出入口的合理优化避免了原方案可能产生的交通问题,能够有效的改善外部道路交通秩序,提高了交通的安全性。(3)基地公交、出租车站的合理设置为基地客流的出行提供了良好条件。(4)对基地停车场库及出入口的相关建议可以改善车辆通行及停放秩序,使基地的交通更加安全。(5)对基地周边路段与交叉口的分析显示,研究区域内主要道路上的路段和交叉口的饱和度和服务水平均在可接受范围内。但随着基地的建成,必将吸引大量车流和人流,对周边的交通造成一定的影响。基地及整个基地周边地区应通过改善公共交通出行环境、增强公交吸引力和竞争力,促进交通方式结构的转变,缓解这一地区的交通压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