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资格考试大纲.pdf

上传人:资**** 文档编号:4665115 上传时间:2021-10-23 格式:PDF 页数:120 大小:1.7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师资格考试大纲.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0页
医师资格考试大纲.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师资格考试大纲.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师资格考试大纲.pdf(12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医师资格考试大纲临床执业医师3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 规定, 国家实行医师资格考试制度。医师资格考试成绩合格, 取得执业医师资格或者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获得医师资格者, 方可申请注册并在医疗、 预防、 保健机构中按照注册的执业地点、 执业类别、 执业范围从事医疗、 预防、 保健业务。临床执业医师除具备 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 医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 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规定的专业、 学历和工作经历外, 结合临床医师岗位胜任力的要求, 临床执业医师应具备以下知识和能力:一、 医学及其相关知识( 一 ) 掌握与医学相关的自然科学、 生命科学、 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和科学方法, 并能用于指导

2、未来的学习和医学实践。( 二 ) 掌握生命各阶段的人体正常结构和功能, 掌握人正常心理状态。( 三 ) 掌握生命各阶段常见病、 多发病的病因、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诊断及防治原则。( 四 ) 掌握基本的药理知识及临床合理用药原则。( 五 ) 掌握正常妊娠、 分娩和产科常见急症的处理方法, 产前及产后的保健原则, 以及计划生育的医学知识。( 六 ) 掌握全科医学基本知识, 掌握缓解与改善疾患和残障、 康复以及临终关怀的有关医学知识。( 七 ) 掌握传染病发生、 发展以及传播的基本规律, 掌握常见传染病的发病原因、 机制、 临床表现、 诊断及防治原则。( 八 ) 掌握流行病学的有关知识与方法。

3、理解科学实验在医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九 ) 了解中国传统医学的基本理论、 基础知识和诊疗基本原则。二、 临床技能与医疗服务能力( 一 ) 具有完整、 系统、 正确地采集病史的能力。( 二 ) 具有系统、 规范地进行体格检查的能力。( 三 ) 具有规范地书写病历和较好的表达能力。( 四 ) 具有正确选择并熟练运用常规诊疗基本操作技术的能力。( 五 ) 具有合理的临床思维以及对临床各器官系统及儿科等常见病、 多发病的诊断、 处理能力。( 六 ) 具有识别并进行常见急危重症患者的基本救治能力。( 七 ) 具有针对具体情况选择使用安全、 有效、 经济的临床技术进行诊断和治疗的能力。( 八 ) 具有

4、运用循证医学证据, 合理分析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 九 ) 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 公正合理利用医疗卫生资源。( 十 ) 重视患者安全, 遵守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并参与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前 言前 言 4三、 疾病预防与健康促进能力( 一 ) 了解生物、 心理、 社会等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二 ) 认识预防疾病的重要性, 掌握健康教育、 疾病预防控制和筛查的原则。( 三 ) 依法上报和处理传染病。( 四 ) 了解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健康管理。( 五 ) 具有对患者和公众进行健康生活方式、 疾病预防控制等知识宣传教育的能力。( 六 ) 了解国内外健康与卫生状况。四、 人际沟通能力( 一 ) 具有与

5、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良好沟通的能力。( 二 ) 具有与医生、 护士及其他医疗卫生保健人员进行良好沟通的能力。五、 信息管理与研究能力( 一 ) 能够运用图书资料和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知识。( 二 ) 理解医学研究的重要作用, 具有开展医学研究的基本能力。六、 职业素质与团队合作能力( 一 ) 具有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 热爱祖国, 忠于人民, 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 救死扶伤、 实践人道主义的宗旨。( 二 ) 珍视生命, 关爱患者, 能将预防疾病、 驱除病痛、 维护人民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 三 ) 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培养健康的性格。( 四 ) 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 了解患者文化

6、背景, 尊重个人信仰。( 五 ) 廉洁公正, 恪守医德, 维护患者的权利, 依照伦理原则和规范, 妥善处理医疗活动过程中的伦理问题。( 六 ) 实事求是, 对于自己不能胜任和安全处理的医疗问题, 能主动寻求其他医师的帮助。( 七 ) 尊重同事和其他医疗卫生保健专业人员, 具有集体主义精神和通过团队沟通合作开展医疗卫生保健服务工作的理念。( 八 ) 遵守卫生法律法规和规章, 依法行医, 维护患者和自身的合法权益,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九 ) 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习惯。具有科学、 创新和分析批判的精神。具有阅读外文文献的能力。根据以上要求, 制定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 并作为医师资格考试

7、试题研发和考生备考的依据。实践技能考试重点考查考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 解决问题的能力, 包括医学人文素养、病史采集、 体格检查、 基本操作、 辅助检查和病例分析等内容。医学综合考试大纲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和工作场景, 考核的内容与知识点归纳整合为基础医学综合、 医学人文综合、 预防医学综合和临床医学综合四部分。基础医学综合: 考核的内容主要包括执业医师工作中必须掌握的解剖学、 生物化学、 生理学、 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 病理学、 病理生理学、 药理学等基础医学知识。医学人文综合: 考核的内容主要包括执业医师工作中必须掌握的医学心理、 医学伦理、 卫生法律法规等医学人文学科的

8、基本理论和行为准则。预防医学综合: 主要考核临床医师在临床环境下, 适宜地开展以人为中心、 以家庭为单位、 以社区为导向的预防保健服务, 强化临床预防观念。临床医学综合: 包括专业综合和实践综合两部分。专业综合考核的内容按照系统疾病进行分类, 主要考核医师必须掌握的专业理论与知识, 适当融入基础医学和医学人文学科等知识。实践综合考核的内容是考生综合运用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处理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试题以模拟临床情景的形式考核, 例如: 急诊、 门诊 ( 初诊、 复诊 )或住院病例等。本大纲自 2019 年起使用。5 实践技能考试大纲 一、 医学人文素养 .7二、 病史采集 .7三、 体格检查 .

9、7四、 基本操作 .8五、 辅助检查 .8六、 病例分析 .9 医学综合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 基础医学综合 .11解剖学 .11生物化学 .15生理学 .20医学微生物学 .24医学免疫学 .29病理学 .35病理生理学 .39药理学 .42第二部分 医学人文综合 .49医学心理学 .49医学伦理学 .52卫生法规 .55目 录目 录 6第三部分 预防医学综合 .62预防医学 .62一、 绪论 .62二、 医学统计学方法 .62三、 流行病学原理和方法 .63四、 临床预防服务 .64五、 社区公共卫生 .65六、 卫生服务体系与卫生管理 .66第四部分 临床医学综合 .67专业综合 .67一、

10、 呼吸系统 .67二、 心血管系统 .70三、 消化系统 .74四、 泌尿系统 ( 含男性生殖系统 ) .79五、 女性生殖系统 .83六、 血液系统 .91七、 代谢、 内分泌系统 .93八、 精神、 神经系统 .96九、 运动系统 .101十、 风湿免疫性疾病 .105十一、 儿科疾病 .106十二、 传染病、 性传播疾病 .112十三、 其他 .114实践综合 .1187实践技能考试大纲一、医学人文素养( 一 ) 医德医风( 二 ) 沟通能力( 三 ) 人文关怀二、病史采集( 一 ) 发热( 二 ) 皮肤黏膜出血( 三 ) 疼痛头痛、 胸痛、 腹痛、 颈肩痛、 关节痛、 腰痛。( 四 )

11、 咳嗽与咳痰( 五 ) 咯血( 六 ) 呼吸困难( 七 ) 心悸( 八 ) 水肿( 九 ) 恶心与呕吐( 十 ) 呕血与便血( 十一 ) 腹泻与便秘( 十二 ) 黄疸( 十三 ) 消瘦( 十四 ) 无尿、 少尿与多尿( 十五 ) 尿频、 尿急与尿痛( 十六 ) 血尿( 十七 ) 痫性发作与惊厥( 十八 ) 眩晕( 十九 ) 意识障碍三、体格检查( 一 ) 一般检查1. 全身状况生命征 ( 体温、 脉搏、 呼吸、 血压 ) 、 发育 ( 包括身高、体重、 头围 ) 、 体型、 营养状态、 意识状态、 面容、 体位、 姿势、 步态。2. 皮肤3. 浅表淋巴结( 二 ) 头颈部1. 眼外眼检查 (

12、包括眼睑、 巩膜、 结膜、 眼球运动 ) 、 瞳孔的大小与形状、 对光反射 ( 直接、 间接 ) 、 集合反射。2. 口咽部、 扁桃体。3. 颈部甲状腺、 气管、 血管。( 三 ) 胸部1. 胸部视诊( 1) 胸部的体表标志包括骨骼标志、 垂直线标志、 自然陷窝、 肺和胸膜的界限。( 2) 胸壁、 胸廓、 胸围( 3) 呼吸运动、 呼吸频率、 呼吸节律2. 胸部触诊胸廓扩张度、 语音震颤、 胸膜摩擦感。3. 胸部叩诊叩诊方法、 肺界叩诊、 肺下界移动度。4. 胸部听诊听诊方法、 正常呼吸音、 异常呼吸音、 啰音、 胸膜摩擦音。5. 乳房检查 ( 视诊、 触诊 )6. 心脏视诊心前区隆起与凹陷、

13、 心尖搏动、 心前区异常搏动。7. 心脏触诊心尖搏动及心前区异常搏动、 震颤、 心包摩擦感。8. 心脏叩诊心界叩诊及左锁骨中线距前正中线距离的测量。9. 心脏听诊8心脏瓣膜听诊区、 听诊顺序、 听诊内容 ( 心率、心律、 心音、 心音改变、 额外心音、 心脏杂音、 心包摩擦音 ) 。10. 外周血管检查( 1) 脉搏脉率、 脉律。( 2) 血管杂音静脉杂音、 动脉杂音。( 3) 周围血管征( 四 ) 腹部1. 腹部视诊( 1) 腹部的体表标志及分区( 2) 腹部外形、 腹围( 3) 呼吸运动( 4) 腹壁静脉( 5) 胃肠型和蠕动波2. 腹部触诊( 1) 腹壁紧张度( 2) 压痛及反跳痛( 3

14、) 肝脾触诊及测量方法( 4) 腹部包块( 5) 液波震颤( 6) 振水音3. 腹部叩诊( 1) 腹部叩诊音( 2) 肝浊音界( 3) 移动性浊音( 4) 肋脊角叩击痛( 5) 膀胱叩诊4. 腹部听诊( 1) 肠鸣音( 2) 血管杂音( 五 ) 脊柱、 四肢、 肛门1. 脊柱检查( 1) 脊柱弯曲度( 2) 脊柱活动度( 3) 脊柱压痛与叩击痛2. 四肢、 关节检查3. 直肠指检( 六 ) 神经系统1. 神经反射( 1) 深反射跟腱反射、 肱二头肌反射、 膝反射。( 2) 浅反射 ( 腹壁反射 )2. 脑膜刺激征颈强直、 Kernig 征、 Brudzinski 征。3. 病理反射 (Babi

15、nski 征 )四、基本操作( 一 ) 手术区消毒、 铺巾( 二 ) 手术刷手法( 三 ) 穿、 脱手术衣( 四 ) 戴无菌手套( 五 ) 手术基本操作切开、 缝合、 结扎、 止血。( 六 ) 清创术( 七 ) 开放性伤口的止血包扎( 八 ) 脓肿切开术( 九 ) 换药与拆线( 十 ) 吸氧术( 十一 ) 吸痰术( 十二 ) 胃管置入术( 十三 ) 三腔二囊管止血法( 十四 ) 导尿术( 十五 ) 动、 静脉穿刺术( 十六 ) 胸腔穿刺术( 十七 ) 腹腔穿刺术( 十八 ) 腰椎穿刺术( 十九 ) 骨髓穿刺术( 二十 ) 脊柱损伤的搬运( 二十一 ) 四肢骨折现场急救外固定术( 二十二 ) 心

16、肺复苏( 二十三 ) 简易呼吸器的应用( 二十四 ) 穿、 脱隔离衣五、辅助检查( 一 ) 心电图检查1. 正常心电图2. 窦性心动过速3. 窦性心动过缓4. 房性期前收缩5. 心房颤动6.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7. 室性期前收缩8. 室性心动过速9. 心室颤动10. 房室传导阻滞11. 左、 右束支传导阻滞12. 左、 右心室肥厚13. 急性心肌梗死( 二 ) X 线平片影像诊断1. 正常胸片92. 肺炎3. 浸润型肺结核4. 肺癌5. 心脏增大二尖瓣型、 主动脉型和普大型。6. 气胸7. 胸腔积液8. 正常腹平片9. 消化道穿孔10. 肠梗阻11. 泌尿系统阳性结石12. 长骨骨折13.

17、肋骨骨折( 三 ) X 线胃肠道造影影像诊断1. 食管静脉曲张2. 食管癌3. 消化性溃疡4. 胃癌5. 结肠癌( 四 ) CT 影像诊断1. 肺炎2. 肺结核3. 肺癌4. 肝癌5. 肝血管瘤6. 肝囊肿7. 急性胰腺炎8. 腹部外伤肝损伤、 脾损伤、 肾损伤。9. 颅脑外伤颅骨骨折、 急性硬膜外血肿、 急性硬膜下血肿。10. 脑出血11. 脑梗死( 五 ) 超声诊断1. 肝硬化2. 急性胆囊炎3. 胆囊结石4. 肾结石( 六 ) 实验室检查结果判读1. 血、 尿、 粪常规2. 血沉3. 骨髓常规检查4. 凝血功能及纤溶活性检查PT、 APTT、 血浆纤维蛋白原、 D- 二聚体。5. 痰液病

18、原学检验6. 脑脊液常规及生化检查7. 胸水常规及生化检查8. 腹水常规及生化检查9. 肝功能10. 肾功能11. 血清电解质12. 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13. 血脂14. 心肌损伤标志物CK、 CK-MB、 肌钙蛋白。15. 血、 尿淀粉酶16. 血清铁、 铁蛋白、 总铁结合力17. 甲状腺功能18. 乙肝病毒免疫标志物19. 自身抗体 (ANA、 RF、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抗双链 DNA 抗体 )20. 血气分析21. 肿瘤标志物AFP、 CEA、 CA19-9、 CA125。22. 血、 尿 hCG 检测六、病例分析( 一 ) 呼吸系统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 支气管哮喘3. 支气管扩

19、张4. 肺炎5. 肺结核6. 肺栓塞7. 肺癌8. 呼吸衰竭9. 胸腔积液 ( 恶性、 结核性 )10. 血胸和气胸11. 脓胸12. 肋骨骨折( 二 ) 心血管系统1. 心力衰竭2. 心律失常3.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4. 高血压5. 心脏瓣膜病6. 结核性心包炎( 三 ) 消化系统1. 胃食管反流病2. 食管癌3. 胃炎4. 消化性溃疡105. 消化道穿孔6. 消化道出血7. 胃癌8. 肝硬化9.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10. 肝癌11. 胆石病、 胆道感染12. 急性胰腺炎13. 溃疡性结肠炎14. 克罗恩病15. 肠梗阻16. 结、 直肠癌17. 肠结核18. 结核性腹膜炎19. 急性阑尾炎2

20、0. 肛管、 直肠良性病变21. 腹外疝22. 腹部闭合性损伤肝、 脾、 肠、 肾损伤。( 四 ) 泌尿系统 ( 含男性生殖系统 )1. 急性肾小球肾炎2. 慢性肾小球肾炎3. 尿路感染4. 尿路结石5.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6. 慢性肾脏病 ( 慢性肾衰竭 )( 五 ) 女性生殖系统1. 异位妊娠2. 盆腔炎性疾病3. 子宫颈癌4. 子宫肌瘤5. 卵巢癌6. 卵巢囊肿蒂扭转或破裂7. 前置胎盘8. 胎盘早剥9.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0. 自然流产11. 子宫内膜癌12. 产后出血13. 子宫内膜异位症( 六 ) 血液系统1. 缺铁性贫血2. 再生障碍性贫血3. 急性白血病4. 淋巴瘤5. 特发性血

21、小板减少性紫癜( 七 ) 代谢、 内分泌系统1.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2.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3. 糖尿病( 八 ) 神经系统1. 脑出血2. 脑梗死3. 蛛网膜下腔出血4. 急性硬膜外血肿5. 颅骨骨折( 九 ) 运动系统1. 四肢长管状骨骨折2. 大关节脱位3. 颈椎病4. 腰椎间盘突出症( 十 ) 风湿免疫性疾病1. 系统性红斑狼疮2. 类风湿关节炎( 十一 ) 儿科疾病1. 肺炎2. 腹泻3. 维生素 D 缺乏性佝偻病4. 小儿常见发疹性疾病麻疹、 风疹、 幼儿急疹、 水痘、 手足口病、 猩红热。5. 小儿惊厥6. 新生儿黄疸( 十二 ) 传染病1. 病毒性肝炎2. 细菌性痢疾3. 流行性脑

22、脊髓膜炎4. 肾综合征出血热5. 艾滋病( 十三 ) 其他1. 软组织急性化脓性感染2. 急性乳腺炎3. 乳腺癌4. 一氧化碳中毒5.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6. 镇静催眠药中毒11解 剖 学单 元细 目要 点一、 运动系统1. 骨学与关节学( 1) 骨的分类和构造( 2) 关节的基本结构和辅助结构( 3) 颅骨的名称与颅的整体观, 颞下颌关节, 颅囟( 4) 椎骨的形态及其连结, 脊柱( 5) 胸廓的组成和胸骨角( 6) 骨盆的连结和骨盆的性别差异( 7) 上肢骨及其连结 (肩关节、 肘关节、 桡腕关节)( 8) 下肢骨及其连结 ( 髋关节、 膝关节、 距小腿关节 )2. 肌学( 1) 咀嚼肌(

23、 2) 胸锁乳突肌, 斜角肌间隙( 3) 斜方肌, 背阔肌( 4) 膈( 5) 腹前外侧壁的层次, 腹直肌鞘、 腹股沟管、 腹股沟三角( 6) 上肢肌的配布, 腋窝、 三边孔、 四边孔、 肘窝、腕管和腱鞘( 7) 下肢肌的配布, 梨状肌上、 下孔, 股三角、 血管腔隙、 收肌管、 腘窝、 踝管二、 消化系统1. 口腔( 1) 牙的形态、 结构、 名称及排列顺序( 2) 舌乳头, 颏舌肌( 3) 大唾液腺的位置及导管开口2. 咽咽的位置、 各部的重要结构, 咽淋巴环3. 食管食管的位置、 分部、 狭窄和毗邻4. 胃胃的位置、 形态、 分部和毗邻, 胃窦5. 小肠( 1) 十二指肠的位置、 形态和

24、分部, 十二指肠悬(Treitz) 韧带( 2) 空肠和回肠的形态结构特点医学综合考试大纲第一部分 基础医学综合12单 元细 目要 点二、 消化系统6. 大肠( 1) 大肠的分部, 结肠的结构特征( 2) 阑尾的位置, 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 回盲瓣( 3) 直肠和肛管的形态和位置7. 肝( 1) 肝的形态、 位置和毗邻, 肝门( 2) 肝外胆道系统的组成, 胆囊的形态和位置,胆囊 (Calot) 三角8. 胰胰的位置、 分部和毗邻三、 呼吸系统1. 鼻( 1) 鼻腔: 外侧壁、 易出血 (Little) 区, 嗅区( 2) 鼻旁窦的位置及开口2. 喉( 1) 喉软骨及其连结( 2) 喉腔的分部

25、3. 气管与支气管( 1) 气管的位置和毗邻( 2) 左、 右主支气管的形态4. 肺肺的位置、 形态和分叶, 肺门, 肺根5. 胸膜胸膜的分部, 肋膈隐窝6. 纵隔纵隔的概念、 分部和内容物四、 泌尿系统1. 肾( 1) 肾的形态、 位置、 结构和毗邻, 肾蒂, 肾区( 2) 肾的被膜2. 输尿管输尿管分部、 走行和狭窄3. 膀胱膀胱的形态、 位置和毗邻, 膀胱三角4. 尿道女性尿道五、 生殖系统1. 男性内生殖器( 1) 睾丸、 附睾的形态、 结构( 2) 输精管的分部和走形, 精索( 3) 精囊的位置, 前列腺的位置、 形态和毗邻2. 男性外生殖器阴茎的结构, 阴囊的层次3. 男性尿道男性

26、尿道分部、 狭窄、 膨大及弯曲4. 女性内生殖器( 1) 卵巢的位置和固定装置( 2) 输卵管的分部和各部特点( 3) 子宫的位置、 毗邻、 形态、 分部和固定装置( 4) 阴道穹5. 乳房乳房的形态结构, 乳房悬 (Cooper) 韧带6. 会阴( 1) 会阴的概念、 分区( 2) 坐骨肛门窝, 尿生殖膈, 盆膈, 会阴浅隙、 会阴深隙, 会阴中心腱六、 腹膜腹膜( 1) 腹膜和腹膜腔( 2) 腹膜与腹盆腔脏器的关系( 3) 腹膜形成的结构, 网膜孔、 网膜囊( 4) 膈下间隙及交通续表13单 元细 目要 点七、 脉管系统1. 概述体循环、 肺循环、 侧支循环的概念2. 心( 1) 心的位置

27、、 外形和毗邻( 2) 心腔, 心的构造( 3) 心传导系的构成, 窦房结、 房室结的位置和功能( 4) 冠状动脉的起始、 主要分支及分布, 冠状窦及其属支( 5) 心包及心包窦3. 动脉( 1) 头、 颈、 胸、 腹、 盆、 四肢动脉的主要分支与分布( 2) 头颈部和四肢常用压迫止血点( 3) 甲状腺、 肾上腺、 胃、 胰、 结肠、 直肠的动脉及其来源4. 静脉( 1) 上、 下腔静脉的组成( 2) 头颈部浅静脉, 面静脉的特点及与颅内静脉的交通( 3) 奇静脉及其属支( 4) 四肢浅静脉的名称和走行( 5) 肝门静脉系, 肝门静脉系与上、 下腔静脉系之间的交通5. 淋巴系统( 1) 淋巴系

28、统的组成( 2) 淋巴导管、 淋巴干, 锁骨上、 腋、 腹股沟淋巴结( 3) 胃、 肺、 乳房、 子宫的淋巴回流( 4) 脾的形态、 位置和毗邻八、 感觉器1. 视器( 1) 眼球壁的组成, 屈光装置, 房水循环( 2) 眼球外肌, 泪器, 结膜2. 前庭蜗器( 1) 鼓室, 咽鼓管( 2) 内耳的组成, 听觉、 位置觉感受器的名称和位置九、 神经系统1. 脊髓( 1) 脊髓的位置、 外形, 脊髓节段( 2) 脊髓的内部结构: 灰质核团和白质纤维束 (皮质脊髓束、 脊髓丘脑束、 薄束、 楔束)的位置和功能, 脊髓损伤2. 脑( 1) 脑干的外形( 2) 脑干的内部结构: 脑神经核、 非脑神经核

29、 (薄束核、 楔束核、 黑质、 红核 ) 、 纤维束 (锥体束、脊髓丘系、 内侧丘系、 三叉丘系) 的位置和功能, 脑干损伤( 3) 小脑的外形、 内部结构和功能( 4) 间脑的分部, 背侧丘脑和后丘脑的特异性中继核团, 下丘脑的主要核团续表14单 元细 目要 点九、 神经系统2. 脑( 5) 端脑各叶的主要沟回, 基底核, 内囊及损伤,大脑皮质功能定位3. 脊神经( 1) 脊神经的构成及纤维成分和分支( 2) 颈丛、 臂丛、 腰丛、 骶丛的组成、 位置、 主要分支、 分布及神经损伤( 3) 胸神经前支的节段性分布4. 脑神经脑神经的名称、 性质, 连接脑和出入颅的部位,脑神经的主要分支、 分

30、布及损伤5. 内脏神经( 1) 内脏运动神经的概念, 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异同( 2) 牵涉痛6. 感觉传导通路( 1) 躯干、 四肢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 2) 头面部、 躯干和四肢浅感觉传导通路( 3) 视觉传导通路及瞳孔对光反射通路7. 运动传导通路( 1) 皮质脊髓束和皮质核束的位置及损伤( 2) 锥体外系的概念8. 脑和脊髓的被膜( 1) 脊髓的被膜, 蛛网膜下隙, 硬膜外隙( 2) 脑的被膜, 硬脑膜窦, 海绵窦的位置、 穿行结构及交通9. 脑和脊髓的血管( 1) 脑的动脉: 颈内动脉和椎基底动脉的主要分支分布( 2) 脊髓的动脉10. 脑脊液及其循环脑脊液的产生及循环十、 内分泌

31、系统1. 总论内分泌系统的组成2. 垂体垂体的形态、 位置和分叶3. 甲状腺甲状腺的形态、 位置和毗邻, 甲状腺的动脉与喉的神经的位置关系续表15生 物 化 学单 元细 目要 点一、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1. 氨基酸与多肽( 1) 氨基酸的结构与分类( 2) 肽键与肽链2. 蛋白质的结构( 1) 一级结构( 2) 二级结构( 3) 三级和四级结构3.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1) 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2) 高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4.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1) 等电点( 2) 沉淀和变性二、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1. 核酸的化学组成( 1) 基本单位核苷酸的分子组成( 2) 种类 (DNA 和 R

32、NA)2. DNA 的结构与功能( 1) 碱基组成规律( 2) 一级结构( 3) 二级结构双螺旋结构( 4) 高级结构( 5) DNA 的功能3. DNA 理化性质及其应用( 1) 变性与复性( 2) 核酸杂交( 3) 紫外光吸收特征4. RNA 结构与功能( 1) mRNA( 2) tRNA( 3) rRNA( 4) 其他 RNA三、 酶1. 酶的催化作用( 1) 分子结构与催化作用( 2) 酶促反应的特点( 3) 酶 - 底物复合物2. 酶辅助因子( 1) 维生素与辅酶的关系( 2) 辅酶的作用( 3) 金属离子的作用3. 酶促反应动力学( 1) Km和 Vmax的概念( 2) 最适 pH

33、 和最适温度4. 抑制剂与激活剂( 1) 不可逆性抑制( 2) 可逆性抑制( 3) 激活剂5. 酶活性的调节( 1) 别构调节( 2) 化学修饰调节16单 元细 目要 点三、 酶5. 酶活性的调节( 3) 酶原激活( 4) 同工酶6. 核酶核酶的概念四、 糖代谢1. 糖的分解代谢( 1) 糖酵解和无氧氧化的基本途径、 关键酶和生理意义( 2) 糖有氧氧化的基本途径、 关键酶和生理意义( 3) 三羧酸循环的生理意义2. 糖原的合成与分解( 1) 肝糖原的合成( 2) 肝糖原的分解3. 糖异生( 1) 基本途径和关键酶( 2) 生理意义( 3) 乳酸循环4. 磷酸戊糖途径( 1) 关键酶和重要产物

34、( 2) 生理意义5. 血糖及其调节( 1) 血糖浓度( 2) 激素的调节作用: 胰岛素、 胰高血糖素、 糖皮质激素五、 生物氧化1. ATP 与其他高能化合物( 1) ATP 循环与高能磷酸键( 2) ATP 的利用( 3) 其他高能磷酸化合物2. 氧化磷酸化( 1) 氧化磷酸化的概念( 2) 两条呼吸链的组成( 3) ATP 合酶( 4) 氧化磷酸化的调节及影响因素六、 脂质代谢1. 脂质的生理功能( 1) 储能和供能( 2) 生物膜的组成成分( 3) 脂质衍生物的调节作用( 4) 营养必需脂肪酸2. 脂质的消化与吸收( 1) 脂肪乳化及消化所需酶类( 2) 甘油一酯合成途径及乳糜微粒3.

35、 脂肪的合成代谢( 1) 合成的部位( 2) 合成的原料( 3) 合成的基本途径4. 脂肪酸的合成代谢( 1) 合成的部位( 2) 合成的原料5. 脂肪的分解代谢( 1) 脂肪动员( 2) 脂肪酸 - 氧化的基本过程及调节( 3) 酮体的生成、 利用和生理意义续表17单 元细 目要 点六、 脂质代谢6. 甘油磷脂代谢( 1) 基本结构与分类( 2) 合成部位和合成原料7. 胆固醇代谢( 1) 合成部位、 原料和关键酶( 2) 合成的调节( 3) 转化及去路8. 血浆脂蛋白代谢( 1) 血脂及其组成( 2) 血浆脂蛋白的分类及功能( 3) 高脂蛋白血症七、 氨基酸代谢1. 蛋白质的生理功能及营养

36、作用( 1) 氨基酸和蛋白质的生理功能( 2) 营养必需氨基酸的概念和种类( 3) 氮平衡2. 蛋白质消化、 吸收及腐败作用( 1) 蛋白酶在消化中的作用( 2) 氨基酸的吸收( 3) 蛋白质的腐败作用3. 氨基酸的一般代谢( 1) 转氨基作用( 2) 脱氨基作用( 3) - 酮酸的代谢4. 氨的代谢( 1) 氨的来源( 2) 氨的转运( 3) 氨的去路5. 个别氨基酸的代谢( 1) 氨基酸的脱羧基作用( 2) 一碳单位的概念、 来源、 载体和意义( 3) 甲硫氨酸循环、 SAM、 PAPS( 4) 苯丙氨酸和酪氨酸代谢八、 核苷酸代谢1. 核苷酸代谢( 1) 两条嘌呤核苷酸合成途径的原料(

37、2) 嘌呤核苷酸的分解代谢产物( 3) 两条嘧啶核苷酸合成途径的原料( 4) 嘧啶核苷酸的分解代谢产物2. 核苷酸代谢的调节( 1) 核苷酸合成途径的主要调节酶( 2) 抗核苷酸代谢药物的生化机制九、 遗传信息的传递1. 遗传信息传递概述中心法则2. DNA 合成( 1) 基本概念( 2) 复制过程( 3) 逆转录的概念( 4) DNA 的损伤与修复3. RNA 合成( 1) 基本概念( 2) 转录体系的组成及转录过程( 3) 转录后加工过程续表18单 元细 目要 点十、 蛋白质生物合成1. 蛋白质生物合成概述( 1) 基本概念( 2) 合成体系和遗传密码( 3) 基本过程2. 蛋白质生物合成

38、与医学的关系( 1) 蛋白质生物合成障碍与疾病( 2) 蛋白质生物合成抑制剂十一、 基因表达调控1. 基因表达调控概述( 1) 基因表达及调控的概念和意义( 2) 基因表达的时空性( 3) 基因的组成性表达、 诱导与阻遏( 4) 基因表达的多级调控( 5) 基因表达调控的基本要素2. 基因表达调控的基本原理( 1) 原核基因表达调控 (乳糖操纵子)( 2) 真核基因表达调控 ( 顺式作用元件、 反式作用因子)十二、 信号转导1. 信号分子( 1) 概念( 2) 分类2. 受体受体分类和作用特点3. 膜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机制( 1) G 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 2) 单跨膜受体介导的信

39、号转导通路4. 胞内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机制( 1) 概念和分类( 2) 信号转导机制十三、 重组 DNA 技术1. 概述( 1) 基本概念( 2) 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及过程2. 基因工程与医学( 1) 疾病相关基因的发现( 2) 生物制药( 3) 基因诊断( 4) 基因治疗十四、 癌基因与抑癌基因1. 癌基因与抑癌基因( 1) 癌基因的概念( 2) 抑癌基因的概念2. 生长因子( 1) 生长因子的概念( 2) 生长因子的作用机制十五、 血液生化1. 血液的化学成分( 1) 水和无机盐( 2) 血浆蛋白质( 3) 非蛋白质含氮物质( 4) 不含氮的有机化合物2. 血浆蛋白质( 1) 分类( 2)

40、 来源( 3) 功能3. 红细胞的代谢( 1) 血红素合成的原料、 部位和关键酶( 2) 成熟红细胞的代谢特点续表19单 元细 目要 点十六、 肝生化1. 肝的生物转化作用( 1) 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反应类型及酶系( 3) 影响因素2. 胆汁酸代谢( 1) 胆汁酸的化学( 2) 胆汁酸的代谢( 3) 胆汁酸代谢的调节3. 胆色素代谢( 1) 游离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的性质( 2) 胆色素代谢与黄疸 十七、 维生素1. 脂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的生理功能及缺乏症2. 水溶性维生素水溶性维生素的生理功能及缺乏症续表20生 理 学单 元细 目要 点一、 绪论1. 机体的内环境( 1) 体液( 2

41、) 内环境及其稳态2. 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1)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2) 反馈: 负反馈和正反馈二、 细胞的基本功能1.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1) 单纯扩散( 2) 易化扩散( 3) 主动转运( 4) 膜泡运输2. 细胞的生物电活动( 1) 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及其产生机制( 2) 兴奋的触发与兴奋性: 兴奋的触发; 兴奋性及其周期变化; 局部电位( 3) 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及其特点3. 骨骼肌的收缩功能( 1) 骨骼肌神经 - 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及其影响因素( 2) 骨骼肌的兴奋 - 收缩耦联及其收缩机制三、 血液1. 血液的组成与特性( 1) 血量、 血液的组成与血细胞比容(

42、2) 血液的理化特性2. 血细胞及其功能( 1) 红细胞生理: 红细胞的数量和形态; 生理特性和功能; 造血原料及其辅助因子; 红细胞生成的调节( 2) 白细胞生理: 白细胞总数和分类计数; 白细胞的生理特性及其功能( 3) 血小板生理: 血小板的数量; 血小板的生理特性及其功能3. 生理性止血、 血液凝固、 抗凝和纤溶( 1) 生理性止血( 2) 凝血因子和血液凝固( 3) 抗凝和纤维蛋白溶解4. 血型( 1) 血型和红细胞凝集反应( 2) ABO 血型系统和 Rh 血型系统( 3) 输血原则四、 血液循环1. 心脏的泵血功能( 1) 心动周期: 心动周期和心率的概念; 心脏泵血的过程和机制

43、; 心音( 2) 心脏泵血功能的评定指标: 搏出量与射血分数; 心输出量与心指数; 心脏做功量( 3) 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前负荷、 后负荷、 心肌收缩能力和心率( 4) 心力储备2. 心肌的生物电活动和生理特性( 1) 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工作细胞和自律细胞21单 元细 目要 点四、 血液循环2. 心肌的生物电活动和生理特性( 2) 心肌的生理特性: 兴奋性、 自动节律性、 传导性和收缩性( 3) 正常心电图的波形及其生理意义3. 血管生理( 1) 各类血管的功能特征( 2) 动脉血压: 形成、 正常值和影响因素( 3) 静脉血压: 中心静脉压; 静脉回心血量及其影响因素(

44、4) 微循环的组成和作用( 5) 组织液的生成和回流及其影响因素4.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1) 神经调节: 心血管神经支配; 压力感受性反射( 2) 体液调节: 肾素 - 血管紧张素系统; 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血管升压素; 血管内皮生成的血管活性物质5. 器官循环冠脉循环: 血流特点及血流调节五、 呼吸1. 肺通气( 1) 肺通气原理: 肺通气的动力和阻力( 2) 基本肺容积和肺容量( 3) 肺通气量与肺泡通气量2. 呼吸气体交换( 1) 肺换气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2) 组织换气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3.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1) 氧在血液中的运输: 血红蛋白与氧的运输;血氧指标; 氧解

45、离曲线及其影响因素( 2) 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的运输及其影响因素4. 呼吸运动的调节化学感受性呼吸反射: PCO2、 H+ 和低氧的作用六、 消化和吸收1. 消化道平滑肌的特性( 1) 一般功能特性( 2) 电生理特性2. 胃肠功能的调节( 1) 消化道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 2) 胃肠激素及其作用3. 胃内消化( 1) 胃液的性质、 主要成分及其作用( 2) 胃液分泌的调节( 3) 胃的运动、 胃排空及其控制4. 小肠内消化( 1) 胰液及其分泌的调节( 2) 胆汁及其分泌和排出的调节( 3) 小肠的运动及其调节5. 大肠的功能( 1) 排便反射( 2) 大肠内细菌的作用6. 吸收( 1) 小肠

46、是吸收的主要部位( 2) 食物中各主要成分的吸收七、 能量代谢和体温1. 能量代谢( 1) 能量代谢及其影响因素( 2) 基础代谢率续表22单 元细 目要 点七、 能量代谢和体温2. 体温( 1) 体温及其正常变动( 2) 体热平衡: 产热和散热( 3) 体温调节八、 尿的生成和排出1.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1) 肾小球滤过率和滤过分数( 2) 肾小球滤过作用及其影响因素2. 肾小管与集合管的物质转运功能( 1) 对 Na+、Cl-、 水、HCO3-、 葡萄糖和氨基酸的重吸收( 2) 对 H+、 K+、 NH3和 NH4+的分泌( 3) 影响肾小管和集合管功能的因素: 渗透性利尿; 球 - 管

47、平衡3. 尿生成的调节( 1) 神经调节( 2) 体液调节4. 血浆清除率( 1) 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测定意义: 用以测定肾小球滤过率、 血浆流量、 滤过分数和肾血流量; 推测肾小管的功能5. 尿的排放( 1) 尿量及尿液的理化特性( 2) 排尿反射九、 神经系统的功能1. 突触传递( 1) 化学性突触传递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2) 突触后电位及突触后神经元抑制或兴奋的产生( 3) 中枢兴奋传播的特征2. 外周神经递质和受体( 1) 乙酰胆碱及其受体( 2) 去甲肾上腺素及其受体3. 神经反射( 1) 反射的分类: 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2) 反射的中枢整合4. 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48、( 1) 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2) 感觉通路中的信息编码和处理( 3) 感觉传入通路: 特异投射系统和非特异投射系统( 4) 痛觉: 躯体痛和内脏痛5. 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躯体运动的调节( 1) 脊髓休克及其发生和恢复的意义( 2) 脊髓对姿势的调节: 骨骼肌牵张反射( 3) 低位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 4) 小脑的运动调节功能( 5) 基底神经节的运动调节功能( 6) 大脑皮层的运动调节功能6.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1) 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及其特征( 2) 脊髓、 低位脑干和下丘脑对内脏活动的调节续表23单 元细 目要 点九、 神经系统的功能7. 脑电活动以及睡眠和觉醒( 1

49、) 正常脑电图的波形及其意义( 2) 睡眠和觉醒8. 脑的高级功能( 1) 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 2) 大脑皮层功能的一侧优势十、 内分泌1. 下丘脑的内分泌功能( 1) 下丘脑与垂体的内分泌功能联系( 2) 下丘脑调节肽及其生理作用2. 垂体的内分泌功能( 1) 腺垂体和神经垂体激素( 2) 生长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3. 甲状腺激素( 1) 生理作用( 2) 分泌调节4. 调节钙、 磷代谢的激素( 1) 甲状旁腺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 2) 降钙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 3) 维生素 D3的生理作用及其生成调节5.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1) 生理作用( 2) 分泌调节6. 胰岛

50、素( 1) 生理作用( 2) 分泌调节十一、 生殖1. 男性生殖雄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2. 女性生殖( 1) 雌激素、 孕激素的生理作用( 2) 卵巢和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及其激素的调节续表24医学微生物学单 元细 目要 点一、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定义、 分类及特点( 1) 微生物的定义、 特点( 2) 三大类微生物及其特点二、细菌的形态与结构1.细菌的大小与形态细菌的测量单位及三种形态2.细菌的基本结构( 1) 细菌基本结构的概述( 2) 肽聚糖的结构( 3) 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细胞壁结构的异同和医学意义( 4) 细菌细胞质中与医学有关的重要结构与意义3.细菌的特殊结构( 1) 荚膜的概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