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地水稻栽培技术:水稻白叶枯病防治技术.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46650763 上传时间:2022-09-27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97.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寒地水稻栽培技术:水稻白叶枯病防治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寒地水稻栽培技术:水稻白叶枯病防治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寒地水稻栽培技术:水稻白叶枯病防治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寒地水稻栽培技术:水稻白叶枯病防治技术.docx(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水稻白叶枯病防治技术属细菌性病害。水稻三大病害之一,以中、晚稻的后期发病最严重。稻株受 害后,枇谷增多,粒重降低,损失很大。病症:整个生育期均可受害,苗期、分篥期受害最重,各个器官均可染病, 叶片最易染病。其病症因病菌侵入部位、品种抗病性、环境条件有较大差异,常 见分3种类型。叶枯型: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也为害叶鞘,发病先从叶尖或 叶缘开始,先出现暗绿色水浸状线状斑,很快沿线状斑形成黄白色病斑,然后沿 叶缘两侧或中肋扩展,变成黄褐色,最后呈枯白色,病斑边缘界限明显。在抗病 品种上病斑边缘呈不规那么波纹状。感病品种上病叶灰绿色,失水快,内卷呈青枯 状,多表现在叶片上部。急性凋萎型:苗期至分薨期,

2、病菌从根系或茎基部伤口 侵入维管束时易发病。主茎或2个以上分槃同时发病,心叶失水青枯,凋萎死亡, 其余叶片也先后青枯卷曲,然后全株枯死,也有仅心叶枯死。病株茎内腔有大量 菌脓,有的叶鞘基部发病呈黄褐或褐色,折断用手挤压溢出大量黄色菌脓。有的 水稻自分弟至孕穗阶段,剑叶或其下13叶中脉淡黄色,病斑沿中脉上下延伸, 上可达叶尖、下达叶鞘,有时叶片折叠,病株未抽穗而死。褐斑或褐变型:抗病 品种上较多见,病菌通过剪叶或伤口侵入,在气温低或不利发病条件,病斑外围 出现褐色坏死反响带,病情扩展停滞。黄化型病症不多见,早期心叶不枯死,上 有不规那么褪绿斑,后开展为枯黄斑,病叶基部偶有水浸状断续小条斑。天气潮

3、湿 或晨露未干时上述各类病叶上均可见乳白色小点,干后结成黄色小胶粒,很易脱 落。水稻白叶枯病造成的枯心苗,在分孽期开始出现,病株心叶或心叶以下1 2层叶出现失水、卷筒、青枯等病症,最后死亡。白叶枯病形成枯心苗后,其它 叶片也逐渐青枯卷缩,最后全株枯死,剥开新青 卷的心叶或折断的茎部或切断病叶,用力挤压, 可见有黄白色菌脓溢出,即病原菌菌脓,别于大 螟、二化螟及三化螟为害造成的枯心苗。图1水稻白叶枯病1.初期病叶2.后期病叶3.病部上的菌脓(放大)4.病原细菌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带菌种子、带病稻草 和残留田间的病株稻茬是主要初侵染源。李氏禾 等田边杂草也能传病。细菌在种子内越冬,播后 由叶片水孔

4、、伤口侵入,形成中心病株,病株上分泌带菌的黄色小球,借风雨、露水、灌水、昆虫、人为等因素传播。病菌借灌 溉水、风雨传播距离较远,低洼积水、雨涝以及串灌或漫灌可引起连片发病。晨 露未干病田操作造成带菌扩散。高温高湿、多露、台风、暴雨是病害流行条件, 稻区长期积水、氮肥过多、生长过旺、土壤酸性都有利于病害发生。一般中稻发 病重于晚稻,釉稻重于粳稻。矮秆阔叶品种重于高秆窄叶品种,不耐肥品种重于 耐肥品种。水稻在幼穗分化期和孕穗期易感病。防治方法:防治时期,以中、晚稻的后期发病最严重。发现发病中心应立即 喷药封锁。种子消毒:稻种在消毒处理前,一般要先晒种13d,这样可促进种 子发芽和病菌萌动,以利杀菌

5、,以后用风、筛、簸、泥水、盐水选种,然后消毒。 (1)用40%强氯精浸种:稻种先用清水浸24h后滤水晾干,再用300倍强氯精 药液浸种,早稻浸24h,晚稻浸12h,捞出用清水冲洗净,早稻再用清水浸12h (晚 稻不浸),捞出催芽、播种。(2)用70%抗菌素402, 2000倍液浸种48h,捞出催 芽、播种。(3)用12%水稻力量乳油5080 ml,兑水50kg浸种,先将稻种在药 液中浸泡24h,再用清水浸泡,然后催芽播种。(4)用30%苯曝硫鼠(倍生、苯 睡清)乳油1000倍液浸种6h,浸种时常搅拌,捞出再清水浸种,催芽、播种。 秧田和本田喷雾防治,秧田:在移栽前35d,每667nl之用10%叶枯净可湿性粉 剂250g兑水5060kg喷雾;本田:在幼穗形成至孕穗期,稻田初见病株或发病 中心时开始喷药,或每667m2用90%克菌壮可溶性粉剂75g;每667nl?用24%农用 链霉素可溶性粉剂25g或每667m2用20%叶青双可湿性粉剂100g兑水6070kg, 在本田白叶枯病初见发病株或发病中心,立即喷雾防治,视病情开展,隔710d 再喷一次。或在大田白叶枯病初发期,每667nl之用20%叶青双可湿性粉剂100g兑 水6070kg喷雾,隔710d再喷一次,共23次,效果良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