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人才类素材---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doc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4663312 上传时间:2021-10-2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作文人才类素材---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考作文人才类素材---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作文人才类素材---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作文人才类素材---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doc(1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考作文人才类素材-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目录:01搭建“三个平台”集聚青年人才02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03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践路径04全力建设人才之城05以学史崇德为航标 培养德法兼修的高素质人才正文:01搭建“三个平台”集聚青年人才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1年10月15日 03 版)本报讯(林琳)山东潍坊市奎文区广文街道搭建“三个平台”,集聚青年人才。搭建政治引领平台,设立街道党工委直管的青年人才党支部,深入开展“青年人才进社区”“捐建希望小屋”“防疫一线看青年”等活动。搭建创新创业平台,举办青年人才专场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750余个。组织开展“青年人才广文行”活动,

2、30余名优秀青年人才到辖区企业参观学习。搭建优质服务平台,成立广文商会,吸纳20余位青年企业家入会。依托7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提供业务洽谈、项目路演、家庭生活等20余项服务。来源:中国青年报培养大批敢闯会创的高素质人才 人民日报 ( 2021年10月17日 第02 版)本报南昌10月16日电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15日至16日在江西调研并出席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有关活动。她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改革的一系列部署,加强人才自主培养,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提升大

3、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这次大赛共有来自121个国家和地区、4347所院校的228万个项目、956万人参赛。孙春兰观看了冠军争夺赛,参观了成果展,勉励青年学生不负时代、勇担使命,用青春铺路、让理想延伸。她指出,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有各项事业发展的广阔舞台。高校要切实担负起人才培养的重任,潜心治学、因材施教,把课堂教学、加强实践、指导帮扶结合起来,通过多学科融合培养更多的拔尖创新人才和团队。要建好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开展双创实训、指导服务、孵化转化、资源对接一体化服务,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各地各部门要认真落实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加强财税

4、扶持和金融政策支持,有针对性地解决创新创业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帮助优秀项目落地发展。调研期间,孙春兰来到南昌市红谷滩区VR科创城,考察了国家职业教育虚拟仿真示范实训基地。她指出,实习实训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关键环节,要通过虚实结合、理实一体等方式,帮助学生加深对专业理论的学习理解,再通过实际工作环境的训练掌握相关技术技能。要坚持类型定位,深化“三教”改革,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要始终围绕人才培养来开展,牢牢守住职业教育质量的生命线。要畅通职业发展通道,完善评价体系,落实职业院校与普通高校毕业生享受同等待遇的政策规定,增强职业教育认可度和吸引力。孙春兰到南昌大学考察了新工科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希望学校

5、扎根赣鄱大地办好大学,突出专业特色和办学质量,紧紧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更好服务区域和国家发展。02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作者:蒋伟光明日报( 2021年10月20日06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才对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起着基础性、战略性和决定性作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党和国家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要下大气力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述,为新时代人才工作和建设人才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1、下大气力培养人才,夯实人才基础人才培养,

6、国之大计。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我们党始终重视培养人才。我国已经拥有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结构不断优化、作用日益突出的人才队伍。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有决心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源源不断培养造就大批优秀人才。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人才工作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只有坚持党对人才培养工作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才能为人才培养工作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各级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各级党委宣传部门,各级政府教育、科技、工信、安全、人社、文旅、国资、金融、外事等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调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共同抓好人才培养工作

7、各项任务落实,积极为人才培养创造良好条件,为各级各类人才提供广阔平台。树立实践标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实践标准,在国家重大科技任务担纲领衔者中发现具有深厚科学素养、长期奋战在科研第一线,视野开阔,前瞻性判断力、跨学科理解能力、大兵团作战组织领导能力强的科学家。”我国要在科技创新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必须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必须大力培养造就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科技人才。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为基础,加强紧缺型人才培养;加强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建立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扩大基础研究的人才供给;完善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

8、人才模式,调动好高校和企业两个积极性,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多种形式的产学研联合培养体系,实施“人才+项目”培养模式,依托国家重大科研项目,通过实践培养创新人才,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涵养家国情怀。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有祖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人才工作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不断加强和改进知识分子工作,鼓励人才深怀爱国之心、砥砺报国之志,主动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责任。”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长期以来,我国科技界涌现出许多受到人民爱戴的科学家,从李四光、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等一

9、大批老一辈科学家,到陈景润、黄大年、南仁东、袁隆平等一大批新中国成立后成长起来的杰出科学家,他们代表了一种时代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年轻人。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加强对人才的党性教育、科学家精神教育,培养一批爱党报国、敬业奉献的高素质人才,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心怀“国之大者”,为国分忧、为国解难、为国尽责。发扬我国科技界爱国奉献、淡泊名利的优良传统,以身作则、严格自律的精神,牢固树立创新科技、服务国家、造福人民的思想,将爱国热情和奋斗决心转化为科研创新的

10、强大动力,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汇聚磅礴力量。加快自主培养。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关键。我们是一个大国,在科技创新上要有自己的东西。不能总是用别人的昨天来装扮自己的明天,不能总是指望依赖他人的科技成果来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更不能做其他国家的技术附庸,跟在别人的后面亦步亦趋。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面对高新技术日新月异的新形势,面对全面深化改革激流勇进的新潮流,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更加重视人才自主培养,加快建立人才资源竞争优势。合理制定人才培养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升高端人才的自主培养能

11、力。不仅要依靠自己培育各类人才,而且要把自己培育高层次人才作为重点,有意识地发现和培养更多具有战略科学家潜质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形成战略科学家成长梯队。培养大批卓越工程师,建设一支具有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师队伍。尤其要重视青年人才培养,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科技就有前途,创新就有希望。要把培育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政策重心放在青年科技人才上,造就规模宏大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2、不拘一格引进人才,实现广纳英才不拒众流,方为江海。人才资源是最重要、最稀缺的资源。要把我们的事业发展好,就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要干一番大事业,就要有这种眼界、这种

12、魄力、这种气度。要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把党内和党外、国内和国外等各方面优秀人才吸引过来、凝聚起来。坚持以用为本,按需配置人才资源。高层次人才引进是实现国家富强及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国家重大需求、人民生命健康等重要领域配置人才资源。引进人才要以价值创造、社会贡献为导向,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评价标准,杜绝重文凭轻能力、重数量轻质量、重眼前轻未来、重外才轻内才等问题。各级用人主体要广泛收集人才刚需,把准经济发展方向、产业类型、瓶颈制约,掌握人才的技能专长,瞄准“需”处发力、紧扣“需”处供给;各个城市既要根据自身特色,引进

13、与地方产业发展方向、层次相适应的人才,让生产要素更好地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更好发挥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用人单位的主体作用,使各类人才的专长特长和国家发展的需要紧密契合。要有全球视野,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实现人才强国,就要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把人才国际化作为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参与全球人才竞争,吸引世界各国的优秀人才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服务。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有很多国家的人才也希望来我国发展。我们要顺势而为,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改革人才引进各项配套制度,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向外引才借智扩大增量,形成“磁场效应”“虹吸效应”,吸引人才加速聚集。创新惠才政策提高

14、质量,更加积极主动地引进国外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热忱欢迎外国专家和优秀人才以各种方式参与中国现代化建设。制定国际人才引进计划,完善外国人在华永久居留制度和技术移民制度等方式,鼓励国际高端人才来华工作和交流,为海外科学家在华工作提供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吸引力的环境。进行战略布局,建设人才集聚高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必须把握战略主动,做好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可以在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一些高层次人才集中的中心城市也要着力建设吸引和集聚人才的平台,开展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综合改革试点,集中国家优质资源重点支持建设一批国家实验室和新型研发机构,发起国

15、际大科学计划,为人才提供国际一流的创新平台,加快形成战略支点和雁阵格局。要拓宽视野,树立战略眼光,主动拆除引才“围墙”,降低引进“门槛”,开辟“绿色通道”,在人才的选拔上打破常规、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重点引进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战略型人才和创新创业的领军人才。3、多措并举用好人才,做到人尽其才人既尽其才,则百事俱举。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选贤任能,始终把选人用人作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来抓。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强调要爱才惜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善于用好人才,要坚持以用为本、重在使用,用当适任、用当其时、用当尽才,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作用

16、,让各类人才进得来、留得住、用得好。有爱才的诚意,营造良好用人环境。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如何优化人才生态环境是用好人才、留住人才的长久之计。因地制宜,建立适宜的人才成长环境,创造能够充分发挥人才能力的环境,营造出温馨氛围和归属感,为人才队伍的建设发展提供更加优越的空间。增强服务意识,从优化人才资源配置、优化人才服务环境等方面多措并举,以求贤若渴的心态积极为人才办实事,构建良好人才生态环境。加强社会引导,各级党委宣传部门要加大先进典型宣传力度,表彰优秀人才和重才用才的先进事迹,在全社会推动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风尚。搭建人才平台,让广大人才有施展本领的舞台,有干事

17、创业的平台,让有真才实学的人才有用武之地。有容才的雅量,完善人才管理制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积极为人才松绑,完善人才管理制度,做到人才为本、信任人才、尊重人才、善待人才、包容人才。”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凡是人才都有自身专长和特点,如果一味求全责备或以个人好恶,势必选不出、用不好真正优秀的人才。必须尊重人才的成长规律,建立以信任为基础的人才使用机制,允许失败、宽容失败,鼓励科技领军人才挂帅出征。加快转变政府人才管理职能,切实改进党管人才办法,向用人主体放权,使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尽展其长。建立更为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打通人才流动、使用、发挥作用中的体制机制障碍。还要建立健全科学的评价机制、公

18、平的分配机制、合理的流动机制,完善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机制等管理制度。有兴才的格局,激发人才创新能力。各地区各部门要立足实际、突出重点,解决人才反映强烈的实际问题。加大人才发展投入,提高人才投入效益。用好用活各类人才,激发科学家、科技人员、企业家等各类人才的创新激情,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真正实现人才价值的最大化。让事业激励人才,让人才成就事业。大胆使用人才,结合人才专业背景和技能,将人才分类安排到急难险重岗位去锻炼与磨炼,成长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优秀人才。充分释放人才创新创造潜力,鼓励大胆探索、勇于超越,为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

19、让人才成为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加强国际人才交流合作,在眼界上、思想上、知识上、技术上走向开放,积极借鉴世界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学习和应用世界先进知识和技术,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推动世界各国人民相互理解。“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新时代是在奋斗中成就伟业、造就人才的时代。我们要激励更多科学大家、领军人才、青年才俊和创新团队勇立潮头、锐意进取,以实干创造新业绩,在推进伟大事业中实现人生价值,03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践路径作者:杨丹光明日报( 2021年10月20日06版)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权的战略资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

20、将人才工作摆在治国理政全局的重要位置,推动新时代人才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当前,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伴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蓬勃兴起,全球治理格局发生着深刻变化,综合国力竞争日益加剧,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对人才的渴求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为迫切。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进一步深化对人才事业发展的规律性认识指明了前进方向。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需要从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根据需要和实际充分授权、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增强服务意识和保障能力四个方面着力。坚持党

21、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我们党始终重视培养人才、团结人才、引领人才、成就人才,领导和支持各方面人才为党和人民事业建功立业。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才队伍规模日益壮大,人才成长环境日益优化,人才事业取得显著成就,根本原因就在于始终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谋划人才工作布局,牢固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巩固完善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这一根本原则,丰富创新党管人才的方式方法,全面深入推进人才强国战略,广开进贤之路、广聚天下英才,充分发挥了中国特色

22、社会主义制度培养造就更多更优秀人才的显著优势。当前,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全面加强,我国人才工作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贯彻落实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这一根本原则,必须进一步完善党管人才的工作格局。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有利于整合各方力量,为人才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制度支撑。应充分发挥党在人才工作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确保党的人才工作方针政策全面贯彻落实;发挥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的作用,创新人才工作政策、体制机制、方式方法,积极营造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发挥各级党委宣传部门,各级政府教育、科技、工信、安全、人社、文旅、国资、金

23、融、外事等部门在人才发展方面的职能作用,共同抓好人才工作各项任务;促进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密切联系人才,搭建桥梁纽带,凝聚强大合力。根据需要和实际充分授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积极为人才松绑,完善人才管理制度。他特别指出,要根据需要和实际向用人主体充分授权,发挥用人主体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中的积极作用。破除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流动、激励等方面的体制机制障碍,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形成具有吸引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不断增强我国的人才竞争比较优势,形成一大批能够把握世界科技大势、研判科技发展方向的战略科技人才,善于凝聚力量、统筹协调的科技领军人才,勇于创新、善

24、于创新的企业家和高技能人才。通过下放岗位设置、公开招聘、职称评审、薪酬分配、人员调配等权限,合理制定并落实人员编制标准,建立动态核增机制,落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和国有企业分级分类公开招聘制度,完善包括机会公平在内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建立以信任为基础的人才使用机制,允许失败、宽容失败,鼓励科技领军人才挂帅出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赋予科学家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更大经费支配权、更大资源调度权。实行“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推行技术总师负责制、经费包干制、信用承诺制;优化科研经费管理,整合人才计划,让经费和资助真正成为对人才和项目的支持资源,为人才发展和科研活动本身服务;建立健全责任制和军令状制

25、度,确保科研项目取得成效。完善人才评价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形成并实施有利于科技人才潜心研究和创新的评价体系。在人才评价上,要“破四唯”和“立新标”并举。充分尊重和最大限度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创造精神,正确评价科技创新成果的科学价值、技术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以实际能力为衡量标准,不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突出专业性、创新性、实用性。改变片面将论文、专利、资金数量作为人才评价标准的做法,避免以静态评价结果给人才贴上“永久牌”标签。对待急需紧缺的特殊人才,要有特殊政策,不要都用一把尺子衡量。注重个人评价和

26、团队评价相结合,尊重和认可团队所有参与者的实际贡献。用好人才评价这个“指挥棒”,需要完善科技人员绩效考核评价机制,把科研人员的创造性活动解放出来,营造有利于激发科技人才创新的生态系统。避免简单以学术头衔、人才称号确定薪酬待遇、配置学术资源,推动人才“帽子”、人才称号回归学术性、荣誉性本质。支持科研事业单位探索试行更灵活的薪酬制度,稳定并强化从事基础性、前沿性、公益性研究的科研人员队伍,为其安心科研提供保障。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并探索对创新人才实行股权、期权、分红等激励措施。要完善科技奖励制度,让优秀科技创新人才得到合理回报。增强

27、服务意识和保障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做到人才为本、信任人才、尊重人才、善待人才、包容人才。他还指出,用人主体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服务意识和保障能力,建立有效的自我约束和外部监督机制,确保下放的权限接得住、用得好。全社会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做好团结、引领、服务人才工作,真诚关心人才、爱护人才、成就人才。做好联系服务人才工作,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创造条件、生活上关心照顾,多为他们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积极为人才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提供基础条件,发挥好组织协调作用。领导干部要带头联系专家,加强思想沟通和感情交流,当好“后勤部长”,为他们发挥聪明才智创造良好条件。加大人才发展投入,提高人才投入效益

28、。对开展基础研究有成效的科研单位和企业,要在财政、金融、税收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优化人才表彰奖励制度,广泛宣传表彰爱国报国、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加大先进典型宣传力度,在全社会推动形成尊重人才的风尚。用人单位直接面向人才,具体培养、引进和使用人才,是人才干事创业的平台,是各项服务保障落实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广大用人单位要练好内功,提高管理水平,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用人单位要推动组织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重视技术研发和人力资本投入,提升服务保障能力,形成让科研人员把主要精力放在科研上的保障机制。建立健全用人单位的自我约束和外部监督机制,使之有效承接和用好人才管理部门授予的权力

29、,形成有利于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作者:杨丹,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湖南省委党校基地特约研究员)04全力建设人才之城作者:本报记者 刘已粲 苏雁光明日报( 2021年10月22日04版)10月19日,2021太湖人才峰会在无锡启幕。江苏省无锡市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10家高校未来技术学院签约合作,加上此前与华南理工大学签订的合作协议,无锡成功“牵手”11家高校未来技术学院,成为全国首个与高校未来技术学院全面合作的城市。结合各学院未来技术方向和相关产业科技布局,无锡将给予每个学院未来技术太湖奖学金、未来技术创新基金等政策资金支持,与每个学院共建未来技术学院无锡孵化中心暨大学生社

30、会实践基地,并通过未来技术和产业决策咨询、大学生无锡社会实践、产学研合作等工作,鼓励高校优秀科研成果来无锡转化和优秀大学生赴无锡工作。此举将为无锡推动未来技术和未来产业融通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位于长三角几何中心的江苏无锡,“夹”在上海、苏州、南京等城市中间,却喊出了“建设人才之城”的目标和愿景。无锡的底气从何而来?政策领航吸引高端人才盐城小伙王世楠硕士毕业后入职无锡中微腾芯电子有限公司,刚来无锡不久就收到一通短信,告知他已获得时效一年的“地铁优惠、游园免费”福利。与王世楠一起收到短信的有1.8万多名在锡新入职的应届毕业生。除了这份出行礼包,高层次人才还享有子女入学礼包、健康医疗礼包、人才安

31、居礼包、院士专享礼包等。无锡市委副书记朱爱勋在无锡人才峰会上表示,尊重人才、拥抱人才始终是无锡在时代变迁中勇立潮头的最大底气,依靠人才、成就人才始终是无锡在逐梦远航中砥砺前行的最强支撑。作为率先引进海外人才归国创业的城市,无锡人才政策持续升级。“太湖人才计划”、优秀大学生“锡引”计划、“锡引惠才”12条等,对各类人才给予创业、生活、居住、出行等全方位保障,形成了覆盖诺奖得主、中外院士和优秀大学毕业生的全维度、宽领域、多层次人才政策体系。“向超级细菌宣战,做中国自己的创新药。”结束了博士后研究工作,受无锡引才政策的吸引,陈育新带着专利回国,创办了江苏普莱医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十年多时间里,普莱医

32、药快速发展,成为江苏省潜在独角兽企业、无锡市准独角兽企业。“如果没有当地政府的一路护航,普莱很难迈过发展困难期。”陈育新说。2015年,我国在推动医药研发、提升医药产业发展质量方面接连出台新政。正排队申请临床批件的普莱医药迎来了“创新药的春天”,于2016年5月一次性拿到了、期临床批件。然而在项目待批过程中,普莱医药出现了资金困难,新药研发也受到了一定影响。江阴市委市政府、高新区管委会在了解这一情况后,先后帮助普莱医药筹措资金2000万元,在较短时间内解决了企业的资金难题。2016年,高新区给予普莱医药9600万元“明股实债”的资金扶持,还在用地、建办公楼上给予了大量优惠政策。政策领航,让一大

33、批高端人才带技术、带项目落地无锡。截至今年7月底,无锡拥有人才总量191万人,创业人才企业1200家,12家人才企业A股市值达7000亿元。产才深度融合促高质量发展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链链相连”,产才深度融合成为无锡高质量发展最显著的特征。“引进一个人才,集聚一个团队,培育一个企业,带动一个产业”的生动故事正在无锡持续上演。以华中科技大学无锡研究院为例,其联手惠山经济开发区(长安街道),以机械、电气、材料、光电等领域为合作重点,建立了20多个技术和服务团队,累计签订技术服务合同285项,合同金额接近2亿元。截至2020年底,全市创业人才企业1184家,年销售超亿元企业达44家。“进一步发挥

34、实体经济优势,努力在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上取得突破,加快打造现代产业新高地。”无锡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要坚定实施产业强市主导战略,打造中国第一工商名城,让各类人才在无锡这片现代产业高地上大显身手、成就精彩。“人才是跟着产业走的。”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柳学智表示,一座城市应该根据自身的产业发展来定位,来制定人才政策。去年底,由七二所联合国内11位海洋领域顶尖院士、专家共同发起的深海技术科学太湖实验室,正式落地无锡太湖湾科技创新带。实验室执行主任何春荣介绍:“到2025年,太湖实验室将集聚4000名科研人才,开展深潜、深网、深探等3个方向的重大科技攻关,将其打造成为国家深海技术科学领

35、域重大科研成果创新策源地。”无锡还以人才引领创新驱动,启动太湖湾科创带“头号工程”,进一步建强重大科创载体、集聚高端人才智力、推动优质创新项目、优化发展体制机制,打造“科产城人”融合发展示范区,为各类人才迸发才智、创新创造厚植沃土。构建全流程、一站式人才服务体系线下服务专窗、智能自助终端、乐享书屋、自动售药机、咖啡吧近日,走进无锡人才金融港,不禁要感叹港内服务设施一应俱全。拴心留人,无锡积极推动服务资源集成化。今年5月,无锡人才金融港正式“开港”,集聚政务资源、市场资源、金融资源、公共资源四大资源,内有无锡市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中心、人才融创园等八大功能区,以惠才惠企的“四梁八柱”构建起全流程

36、、多元化一站式人才服务体系。目前,已有30多家人才服务机构和基金公司入驻无锡人才金融港。金融港携手深交所、江苏高投等金融机构,构建“拨、投、贷”联动的人才金融体系,推动产业链、资金链和人才链深度融合。164名领军人才在线通过太湖人才分类认定,开展业务线上申报2970例,真正实现了“让人才少跑腿,数据多跑路”。往后,无锡人才金融港还将常态化开展“创投无锡”人才金融路演活动,助力超过94个项目获得34.2亿元融资;三家合作银行支持149家人才企业获得“人才贷”11.4亿元,在资金助力下,人才企业踊跃上市。依托自身资源,无锡积极打造太湖人才直播间,举办人才课堂相关培训、主题招聘会、直播带岗等各类活动

37、超过100场。“我们希望,在无锡,优质的服务就像阳光、空气和水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让人才不断发展壮大。”市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金融港还将打造无锡人才品牌研究中心,通过引入社会力量,合力构建更优人才服务生态,打造无锡市人才服务地标,为无锡抢抓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机遇、建设太湖湾科创带强势赋能。05以学史崇德为航标 培养德法兼修的高素质人才作者:肖文红光明日报( 2021年10月22日10版)党史蕴含着丰富的精神能量和智慧养分,是最生动、最鲜活的教学资源,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既可以引导大学生修己正德、砥砺品格,又可以鼓励大学生坚定信念、勇往直前。作为国内著名高等学府,中国政法

38、大学秉承“厚德、明法、格物、致公”的校训,始终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己任,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为培养德法兼修的高素质人才探索新模式。合理布局,提高党史学习教育质量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党史学习教育质量,学校围绕党史学习教育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布局。一是统筹规划,确保党史学习教育深入贯彻于各学院,鼓励法学院、光明新闻传播学院、人文学院等结合自身特色,因地制宜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切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心走深走实,同时引导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学院、外国语学院联合开展党史主题日活动、红色基地参观活动等,切实提高党史学习教育实效性;二是聚焦理论学习,深刻领会理论精神,学校积极指导各学院组织专

39、题讲座、研讨会,从“赶考”精神、“五四”精神中获取源源不断的精神滋养,形成“读史以自强、读史以坚志”的浓厚氛围;三是围绕红色主题做好教育工作,使师生在“学习百年党史凝聚奋进力量”“以党史励志以科技兴邦”“讲好党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从党史英雄模范中汲取精神力量”等主题中,延续红色基因,汲取党史精华;四是成立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定期开展工作推进会,总结和回顾各小组工作开展情况,设立学习教育目标任务和工作模式,推动全校积极参与学习教育、努力推进党建和教育工作深度融合发展。扩展载体,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效度基于对育人阵地的深刻认识、育人方式的深度了解、育人需求的全面掌握,学校拓展了以史育人的新方式、新

40、载体、新渠道,持续扩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广度,深化党史学习教育的深度。一是通过各类校园文化活动营造党史学习教育氛围,使各学院师生在“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系列主题讲座与实践活动中坚定理想信念,在“看电影学党史心里话对党说”主题活动、“经典铸魂”红色音乐系列微党课中汲取奋进力量,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主题知识竞赛、“经典影音敬建党百年”校园电影音乐会等活动的参与过程中感悟初心使命;二是将党史教育充分融于思政课,以提升党史学习教育效果,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学习党章、重温党史,在形势与政策教学中贯彻党性教育、传承红色经典;三是以现代教学手段深化党史学习教育,通过线上线下衔接的教学模式推动思政课教学方式

41、的创新,提升党史学习教育的趣味性、鲜活性,通过学堂在线、中国大学慕课等网络教学平台推动网络党史课程建设、立体化党史教材体系构建、网络教学资源整合,为党史学习教育的深入有序开展提供新平台。强建队伍,完善党史学习教育保障教师队伍是学校教学活动有序开展的基础保障,学校既注重巩固教师的理论知识,又注重提升教师的思想认知,力争为党史学习教育营建一支具有组织能力、引领能力的教师队伍。其一,学校开设“学党史明理增信扬师德铸魂育人”专题培训班,使教师在聆听专题讲座、观看红色影视、参观红色基地中,感受穿越时空的榜样力量,坚定教书育人的时代使命;通过开展以党史学习教育为主题的假期调研活动,使广大教师重温百年党史,接受革命精神的思想洗礼,从而提高自觉听党话、永远跟党走的政治站位。其二,学校积极开展以“教师观世界”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引导教师队伍夯实理论基础、坚定从业信仰、涵养高尚师德,从而为提高党史教学水平、优化党史教育效果提供坚实的师资保障。此外,学校还组织全体青年教师参加马怀德校长讲授的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党课,加强教师队伍对党史的理解与掌握,明确教师学党史、教党史的意义与责任。全校教师明理崇德、身正为范,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源源不断地培养优质人才。(作者:肖文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