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祛湿剂PPT讲稿.ppt

上传人:石*** 文档编号:46605893 上传时间:2022-09-27 格式:PPT 页数:197 大小:6.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十二章祛湿剂PPT讲稿.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97页
第二十二章祛湿剂PPT讲稿.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9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十二章祛湿剂PPT讲稿.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十二章祛湿剂PPT讲稿.ppt(19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二十二章祛湿剂第1页,共19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一、概念:一、概念:组成组成:以祛湿药为主。以祛湿药为主。作用作用:化湿利水,通淋泄浊。化湿利水,通淋泄浊。治证治证:水湿病证。水湿病证。第2页,共19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水湿病分类:水湿病分类:v外湿外湿:湿湿邪邪客客于于肌肌表表(表表证证):头头胀胀重重痛痛,肢肢体体沉沉重重,恶恶寒寒发发热热,脉脉濡濡。(解表剂)(解表剂)风湿痹证:关节疼痛,肿胀,屈伸不利。风湿痹证:关节疼痛,肿胀,屈伸不利。湿温初起证。湿温初起证。第3页,共19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v内湿内湿:湿困脾胃证:脘腹胀满、疼痛,食少呕吐,泄泻。湿困

2、脾胃证:脘腹胀满、疼痛,食少呕吐,泄泻。湿热郁结证:湿温病、黄疸、泄泻、湿热淋浊。湿热郁结证:湿温病、黄疸、泄泻、湿热淋浊。寒湿内阻证:痰饮、水肿、痹证、脚气。寒湿内阻证:痰饮、水肿、痹证、脚气。水湿内停证:蓄水、水肿、癃闭、淋浊、泄泻。水湿内停证:蓄水、水肿、癃闭、淋浊、泄泻。第4页,共19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二、分类、适应证及代表方。二、分类、适应证及代表方。1 1、化湿和胃、化湿和胃 芳香化湿,辟秽化浊芳香化湿,辟秽化浊 适用于中焦湿浊内阻证。适用于中焦湿浊内阻证。代表方:平胃散、藿香正气散代表方:平胃散、藿香正气散 2 2、清热祛湿、清热祛湿 清热利湿,或清热燥湿清热利湿,或

3、清热燥湿 适用于湿热诸证。适用于湿热诸证。代表方:茵陈蒿汤、三仁汤代表方:茵陈蒿汤、三仁汤 第5页,共19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3 3、利水渗湿、利水渗湿 通利小便,渗湿消肿通利小便,渗湿消肿 适用于水肿、淋浊、癃闭等。适用于水肿、淋浊、癃闭等。代表方:五苓散、猪苓汤代表方:五苓散、猪苓汤 4 4、温化水湿、温化水湿 适用于痰饮、水肿等。适用于痰饮、水肿等。代表方:真武汤、实脾散代表方:真武汤、实脾散 5 5、祛风胜湿、祛风胜湿适用于风湿在表证、痹证。适用于风湿在表证、痹证。代表方:独活寄生汤代表方:独活寄生汤第6页,共19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三、使用注意:三、使用注意:1

4、1、药多辛燥或渗泄,易于伤阴,故阴亏,体虚、药多辛燥或渗泄,易于伤阴,故阴亏,体虚、孕妇应慎用。孕妇应慎用。2 2、常配伍理气药,使、常配伍理气药,使“气化湿亦化气化湿亦化”。3 3、要注意病因及涉及的脏腑灵活运用。、要注意病因及涉及的脏腑灵活运用。第7页,共19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平平 胃胃 散散第8页,共19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组成组成】苍术苍术 去粗皮,米泔浸二日,五斤去粗皮,米泔浸二日,五斤 厚朴厚朴 去粗皮,姜汁制,炒香,三斤二两去粗皮,姜汁制,炒香,三斤二两 陈皮陈皮 去白,三斤二两去白,三斤二两 甘草甘草 炒,三十两炒,三

5、十两 【用法用法】平胃散平胃散苍术第9页,共19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病机病机】湿浊困阻脾胃,运化失常,湿浊困阻脾胃,运化失常,气机阻滞,胃失和降。气机阻滞,胃失和降。【治法治法】燥湿运脾,行气和胃。燥湿运脾,行气和胃。【主治主治】湿滞脾胃证。湿滞脾胃证。阻滞气机阻滞气机:脘腹胀满,食少脘腹胀满,食少胃气上逆胃气上逆:呕吐恶心呕吐恶心湿性重滞:湿性重滞:肢体倦怠,嗜卧肢体倦怠,嗜卧湿邪下注:湿邪下注:常多自利或便溏常多自利或便溏湿盛之象湿盛之象:苔白腻,脉缓苔白腻,脉缓平胃散平胃散湿困脾胃湿困脾胃第10页,共19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方解方解】君:君:苍术苍术 芳化辛苦温

6、燥,尤善燥湿运脾。芳化辛苦温燥,尤善燥湿运脾。臣:臣:厚朴厚朴 行气化湿,消胀除满。行气化湿,消胀除满。苍术配厚朴苍术配厚朴:苍术为燥湿健脾之要药,:苍术为燥湿健脾之要药,厚朴行气化湿,助苍术以加强健脾燥厚朴行气化湿,助苍术以加强健脾燥湿之力。湿之力。平胃散平胃散第11页,共19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佐:佐:陈皮陈皮 理气和胃,芳香醒脾。理气和胃,芳香醒脾。生姜、大枣生姜、大枣 调和脾胃以促运化。调和脾胃以促运化。使:使:炒甘草炒甘草和中,调药。和中,调药。v配伍要点:配伍要点:本方以化苦燥药配伍行气药,以本方以化苦燥药配伍行气药,以“苦辛芳香苦辛芳香温燥温燥”为特点,其中苦降辛开能

7、消胀除满,芳香化浊能为特点,其中苦降辛开能消胀除满,芳香化浊能醒脾和胃,温中燥湿能健脾助运。醒脾和胃,温中燥湿能健脾助运。厚朴配陈皮:相须为用,加强下气降厚朴配陈皮:相须为用,加强下气降 逆,消胀除满之功。逆,消胀除满之功。平胃散平胃散第12页,共19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运用运用】1 1、本方为治疗湿滞脾胃之基本方。本方为治疗湿滞脾胃之基本方。名医论方名医论方2 2、辨证要点辨证要点:脘腹胀满,食少体倦,苔白腻而厚。脘腹胀满,食少体倦,苔白腻而厚。3 3、本方亦主治本方亦主治:(属湿滞脾胃之证)(属湿滞脾胃之证)呕吐恶心,嗳气吞酸;呕吐恶心,嗳气吞酸;肢体沉重,怠惰嗜卧;肢体沉重,

8、怠惰嗜卧;常多自利;常多自利;平胃散平胃散第13页,共19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4 4、临证加减:、临证加减:兼食滞者加神曲、麦芽;兼食滞者加神曲、麦芽;兼便秘者,加枳实、槟榔;兼便秘者,加枳实、槟榔;寒湿者,加干姜、肉桂;寒湿者,加干姜、肉桂;湿热者,加黄连、黄芩。湿热者,加黄连、黄芩。平胃散平胃散5 5、现代应用:、现代应用: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消化不良、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消化不良、胃肠神经官能症等证属湿滞脾胃者。胃肠神经官能症等证属湿滞脾胃者。第14页,共19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6 6、现代研究、现代研究:健胃、助消化,调节胃肠运动;健胃、助消化

9、,调节胃肠运动;解痉,镇痛,抗胃溃疡;解痉,镇痛,抗胃溃疡;抗细菌、真菌,抗病毒。抗细菌、真菌,抗病毒。7 7、衍化方:、衍化方:不换金正气散不换金正气散 柴平汤柴平汤 8 8、病例分析病例分析:平胃散平胃散第15页,共19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藿香正气散藿香正气散第16页,共19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组成组成】藿香藿香 去土,三两去土,三两 白芷白芷 一两一两 紫苏紫苏 一两一两 茯苓茯苓 去皮,一两去皮,一两 半夏曲半夏曲 二两二两 白术白术 二两二两 厚朴厚朴 去粗皮,姜汁炙,二两去粗皮,姜汁炙,二两 苦桔梗苦桔梗 二两二两 甘草甘草

10、炙,二两半炙,二两半 【用法用法】藿香正气散藿香正气散第17页,共19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病机病机】湿滞内阻,复感风寒湿滞内阻,复感风寒外寒内湿。外寒内湿。【治法治法】解表化湿,理气和中。解表化湿,理气和中。【主治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风寒外束,卫阳被郁:风寒外束,卫阳被郁:恶寒发热,头痛恶寒发热,头痛。升降失常:升降失常:霍乱吐泻,脘腹疼痛,胸膈满闷。霍乱吐泻,脘腹疼痛,胸膈满闷。湿浊之象:湿浊之象:舌苔白腻。舌苔白腻。湿滞于中湿滞于中藿香正气散藿香正气散第18页,共19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方解方解】君君:藿香藿香 辛温散寒,解表化湿;辛温散

11、寒,解表化湿;芳香化湿,和胃止呕。芳香化湿,和胃止呕。臣臣:白芷:白芷 辛散风寒以助君解表,辛散风寒以助君解表,紫苏紫苏 芳化湿浊,和中止呕。芳化湿浊,和中止呕。半夏曲半夏曲 燥湿和胃止呕,燥湿和胃止呕,厚朴厚朴 行气化湿除满。行气化湿除满。藿香正气散藿香正气散第19页,共19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佐:佐:陈皮陈皮 理气化湿,和中止呕。理气化湿,和中止呕。大腹皮大腹皮 行气除满,利湿。行气除满,利湿。桔梗桔梗 宣肺宽胸利膈;宣肺宽胸利膈;白术、茯苓白术、茯苓 健脾祛湿。健脾祛湿。生姜、大枣生姜、大枣 调和脾胃,止呕。调和脾胃,止呕。使:使:炙甘草炙甘草 调和药性。调和药性。藿香正气散

12、藿香正气散第20页,共19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v配伍要点:配伍要点:本方组方特点有二:本方组方特点有二:一是表里双解,既有辛温解表药以发散风寒,又一是表里双解,既有辛温解表药以发散风寒,又有苦温化湿药和行气药燥湿理气和中。有苦温化湿药和行气药燥湿理气和中。二是扶正祛邪,既疏散表寒,芳化湿浊以祛邪;二是扶正祛邪,既疏散表寒,芳化湿浊以祛邪;又健脾补中以扶正,使祛邪不伤正,扶正以助祛邪。又健脾补中以扶正,使祛邪不伤正,扶正以助祛邪。第21页,共19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运用运用】1 1、本方为治疗外感风寒,内伤湿滞病证的重要方剂。本方为治疗外感风寒,内伤湿滞病证的重要方剂。名医

13、论方名医论方2 2、辨证要点:、辨证要点:恶寒发热,霍乱吐泻,脘腹胀痛,舌苔白腻。恶寒发热,霍乱吐泻,脘腹胀痛,舌苔白腻。3 3、临证加减:、临证加减:表邪偏重,寒热无汗者,可加香薷;表邪偏重,寒热无汗者,可加香薷;气滞脘腹胀痛甚者,可加木香、元胡;气滞脘腹胀痛甚者,可加木香、元胡;湿重舌苔厚腻者,白术易苍术;湿重舌苔厚腻者,白术易苍术;舌苔兼黄者,加黄连、栀子、银花。舌苔兼黄者,加黄连、栀子、银花。藿香正气散藿香正气散第22页,共19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4 4、现代应用:、现代应用:急性胃肠炎、肠伤寒、肾盂肾炎、胃肠型感冒急性胃肠炎、肠伤寒、肾盂肾炎、胃肠型感冒属湿滞脾胃,外感风寒

14、者,可用本方治疗。也可用属湿滞脾胃,外感风寒者,可用本方治疗。也可用于水土服者。于水土服者。5 5、现代研究、现代研究:本方具有解痉、促进胃肠蠕动、镇吐、镇痛、抗菌、抗过本方具有解痉、促进胃肠蠕动、镇吐、镇痛、抗菌、抗过敏等作用。敏等作用。6 6、类方比较:、类方比较:平胃散平胃散藿香正气散藿香正气散7 7、病例分析病例分析:藿香正气散藿香正气散第23页,共19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温病条辨温病条辨三三 仁仁 汤汤第24页,共19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组成组成】杏仁杏仁 五钱五钱 飞滑石飞滑石 六钱六钱 白通草白通草 二钱二钱 白蔻仁白蔻仁 二钱二钱 竹叶竹叶 二钱二钱

15、厚朴厚朴 二钱二钱 生薏仁生薏仁 六钱六钱 半夏半夏 五钱五钱 【用法用法】三仁汤三仁汤第25页,共19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病机病机】湿热阻滞三焦气机,湿遏热伏,湿重热轻。湿热阻滞三焦气机,湿遏热伏,湿重热轻。【治法治法】宣畅气机,清利湿热。宣畅气机,清利湿热。*“三禁三禁”:禁:禁“汗汗”、“下下”、“润润”。【主治主治】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湿重于热之湿温病)。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湿重于热之湿温病)。湿邪阻遏,卫阳郁闭:湿邪阻遏,卫阳郁闭:头痛恶寒,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身重疼痛;湿阻气机,湿困脾胃:湿阻气机,湿困脾胃:胸闷不饥;胸闷不饥;湿遏热伏:湿遏热伏:午后身热(身热不扬);

16、午后身热(身热不扬);湿邪为患:湿邪为患:口不渴,面色淡黄,舌白,口不渴,面色淡黄,舌白,脉弦细而濡。脉弦细而濡。湿热阻遏气分湿热阻遏气分三焦气机不利三焦气机不利三仁汤三仁汤第26页,共19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方解方解】君:君:杏仁杏仁 宣利上焦肺气,气化则湿化;宣利上焦肺气,气化则湿化;白蔻仁白蔻仁 芳香化湿,行气调中;芳香化湿,行气调中;生薏仁生薏仁 甘淡,渗利下焦湿热。甘淡,渗利下焦湿热。三三仁仁合合用用,能能宣宣上上、畅畅中中、渗渗下下而而具清利湿热,宣畅三焦气机之功。具清利湿热,宣畅三焦气机之功。三仁汤三仁汤第27页,共19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臣:臣:半夏、厚

17、朴半夏、厚朴辛开苦降,化湿行气,散满消痞。辛开苦降,化湿行气,散满消痞。佐:佐:滑石、竹叶、通草滑石、竹叶、通草甘寒淡渗,利湿清热。甘寒淡渗,利湿清热。*配伍要点:配伍要点:本分选用轻灵宣畅利窍之品,集芳香化湿、淡渗利湿、苦温燥本分选用轻灵宣畅利窍之品,集芳香化湿、淡渗利湿、苦温燥湿于一体,更兼以宣展气机,使上焦津气畅行无阻,中焦水湿湿于一体,更兼以宣展气机,使上焦津气畅行无阻,中焦水湿运化自如,下焦湿邪自有出路,体现了以除湿为主,清热为辅运化自如,下焦湿邪自有出路,体现了以除湿为主,清热为辅的立方宗旨。的立方宗旨。三仁汤三仁汤第28页,共19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运用运用】1 1、

18、本方主治湿温初起,或暑温挟湿,湿重于热之证。本方主治湿温初起,或暑温挟湿,湿重于热之证。名医论方名医论方2 2、辨证要点辨证要点:头痛恶寒,身重疼痛,午后身热,胸闷不饥,苔白不头痛恶寒,身重疼痛,午后身热,胸闷不饥,苔白不 渴,脉弦细而濡。渴,脉弦细而濡。舌苔黄腻,热重于湿者,不宜应用。舌苔黄腻,热重于湿者,不宜应用。3 3、临证加减临证加减:湿温初起,卫分症状较甚者,可加藿香、香薷以解表湿温初起,卫分症状较甚者,可加藿香、香薷以解表 化湿;化湿;若寒热往来,可表青蒿、草果以和解化湿。若寒热往来,可表青蒿、草果以和解化湿。三仁汤三仁汤第29页,共19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4 4、现代应

19、用现代应用:肠伤寒、肾盂肾炎、布氏杆菌病以及关节炎等肠伤寒、肾盂肾炎、布氏杆菌病以及关节炎等 属湿重于热者,可用本方治疗。属湿重于热者,可用本方治疗。5 5、现代研究现代研究:本方具有调节胃肠功能、解热、抗炎、抗病原微生本方具有调节胃肠功能、解热、抗炎、抗病原微生 物、利尿等作用。物、利尿等作用。6 6、病例分析、病例分析:三仁汤三仁汤第30页,共19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伤寒论伤寒论茵陈蒿汤茵陈蒿汤第31页,共19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组成组成】茵陈茵陈六两六两栀子栀子十四枚擘十四枚擘大黄大黄二两二两【用法用法】茵陈蒿汤茵陈蒿汤茵陈第32页,共197页,编辑于2022年

20、,星期三【病机病机】湿邪与瘀热蕴结肝胆。湿邪与瘀热蕴结肝胆。【治法治法】清热、利湿、退黄。清热、利湿、退黄。【主治主治】湿热黄疸(阳黄)。湿热黄疸(阳黄)。湿邪与瘀热郁蒸,外溢肌肤湿邪与瘀热郁蒸,外溢肌肤:一身面目俱黄。一身面目俱黄。热重热重于湿,热为阳邪于湿,热为阳邪:黄色鲜明如橘子色。黄色鲜明如橘子色。湿热困阻脾胃湿热困阻脾胃:腹微满。腹微满。湿热下注湿热下注:小便短赤。小便短赤。热邪伤津热邪伤津:口微渴。口微渴。湿热之象湿热之象:舌苔黄腻,脉实或滑数舌苔黄腻,脉实或滑数。湿邪与瘀热湿邪与瘀热 蕴结肝胆蕴结肝胆茵陈蒿汤茵陈蒿汤第33页,共19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方解方解】君君:

21、茵陈蒿茵陈蒿 善能清热利湿而退黄。善能清热利湿而退黄。臣臣:山栀子山栀子 清热泻火,通利三焦湿热,清热泻火,通利三焦湿热,引邪从小便而出。引邪从小便而出。佐:佐:大黄大黄 泻热逐瘀,通利大便,导瘀热泻热逐瘀,通利大便,导瘀热 由大便而下。由大便而下。v配伍要点:配伍要点:本方以清热利湿药与清热泻火药、泻火通本方以清热利湿药与清热泻火药、泻火通便药合用,利湿与泄热并重,通利二便,使湿热瘀之便药合用,利湿与泄热并重,通利二便,使湿热瘀之邪从前后二便分消而解。邪从前后二便分消而解。茵陈蒿汤茵陈蒿汤第34页,共19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运用运用】1 1、本方清热退黄作用强,为治阳黄的常用方。

22、本方清热退黄作用强,为治阳黄的常用方。名医论方名医论方2 2、辨证要点、辨证要点:一身面目俱黄,黄色鲜明,舌苔黄腻,脉滑数。一身面目俱黄,黄色鲜明,舌苔黄腻,脉滑数。3 3、临证加减临证加减:湿重于热者,加茯苓、泽泻以利水渗湿;湿重于热者,加茯苓、泽泻以利水渗湿;热重于湿者,加黄柏、龙胆草以清热祛湿;热重于湿者,加黄柏、龙胆草以清热祛湿;若胁痛者,可加川楝子、元胡、郁金以行气止痛。若胁痛者,可加川楝子、元胡、郁金以行气止痛。茵陈蒿汤茵陈蒿汤第35页,共19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4 4、现代应用现代应用:急慢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胆囊炎、胆石症、急慢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胆囊炎、胆石症、钩端

23、螺旋体病等属湿热内蕴所致者,可用本方钩端螺旋体病等属湿热内蕴所致者,可用本方 治疗。治疗。5 5、现代研究现代研究:本方具有利胆、排石、保肝、降脂作用。本方具有利胆、排石、保肝、降脂作用。6 6、病例分析:病例分析:茵陈蒿汤茵陈蒿汤第36页,共19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医效秘传医效秘传甘露消毒丹甘露消毒丹第37页,共19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组成组成】飞滑石飞滑石十五两十五两绵茵陈绵茵陈十一两十一两淡黄芩淡黄芩十两十两石菖蒲石菖蒲六两六两川贝母川贝母五两五两木通木通五两五两藿香藿香四两四两射干射干四两四两连翘连翘四两四两薄荷薄荷四两四两白豆蔻白豆蔻四两四两【用法用法】甘露

24、消毒丹甘露消毒丹第38页,共19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病机病机】湿温疫毒,邪在气分,湿热并重。湿温疫毒,邪在气分,湿热并重。【治法治法】利湿化浊、清热解毒。利湿化浊、清热解毒。【主治主治】湿温时疫,湿热并重,熏蒸三焦湿温时疫,湿热并重,熏蒸三焦。湿热交蒸:湿热交蒸:发热,肢酸倦怠;发热,肢酸倦怠;湿阻气滞:湿阻气滞:胸闷腹胀胸闷腹胀;热毒上攻:热毒上攻:咽肿,颐肿口渴;咽肿,颐肿口渴;湿热郁蒸于肌肤:湿热郁蒸于肌肤:身黄;身黄;湿热下注:湿热下注:小便黄短赤,吐泻,淋浊;小便黄短赤,吐泻,淋浊;湿热之象:湿热之象:舌苔黄厚腻。舌苔黄厚腻。湿热疫毒湿热疫毒 熏蒸气分熏蒸气分甘露消毒丹甘

25、露消毒丹第39页,共19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方解方解】君:君:茵陈茵陈 清热利湿退黄,以除肝胆脾胃之湿热。清热利湿退黄,以除肝胆脾胃之湿热。滑石滑石 清热利湿,使湿热、疫毒从小便而去。清热利湿,使湿热、疫毒从小便而去。黄芩黄芩 苦寒燥湿,清热解毒。苦寒燥湿,清热解毒。臣:臣:木通木通渗利湿热,导湿热从小便而出渗利湿热,导湿热从小便而出 连翘连翘清热解毒清热解毒 薄荷薄荷利咽止痛利咽止痛 射干射干清利咽喉清利咽喉 贝母贝母 清热散结,利咽清热散结,利咽清解咽喉之热毒,且清解咽喉之热毒,且散结消肿散结消肿甘露消毒丹甘露消毒丹第40页,共19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佐:佐:石菖蒲

26、石菖蒲 白豆蔻白豆蔻 藿香藿香芳香化湿,辟秽和中。芳香化湿,辟秽和中。v配伍要点配伍要点:本分在选择药物方面顾护三焦,亦含有宣上、畅中、本分在选择药物方面顾护三焦,亦含有宣上、畅中、导下的治疗原则,在应用除湿药方面,辛开肺气于上,是启上闸导下的治疗原则,在应用除湿药方面,辛开肺气于上,是启上闸以开水源;芳香化湿于中,是理脾湿以复脾运;淡渗利湿于下,以开水源;芳香化湿于中,是理脾湿以复脾运;淡渗利湿于下,是通调水道以祛是通调水道以祛湿浊。湿浊。甘露消毒丹甘露消毒丹芳化中焦之湿,使气化湿亦化。芳化中焦之湿,使气化湿亦化。第41页,共19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运用运用】1 1、本方主治湿热

27、并重之证。本方主治湿热并重之证。名医论方名医论方2 2、辨证要点辨证要点:胸闷身倦,口渴尿赤,发热,舌黄厚腻。胸闷身倦,口渴尿赤,发热,舌黄厚腻。3 3、临证加减临证加减:黄疸明显者,宜加栀子、大黄;黄疸明显者,宜加栀子、大黄;咽肿甚者,可加山豆根、板兰根等。咽肿甚者,可加山豆根、板兰根等。甘露消毒丹甘露消毒丹第42页,共19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4 4、现代应用现代应用:肠伤寒、黄疸型传染性肝炎、胆囊炎、钩端螺旋体肠伤寒、黄疸型传染性肝炎、胆囊炎、钩端螺旋体 病等属湿热并重者,可用本方治疗。病等属湿热并重者,可用本方治疗。5 5、现代研究现代研究:本方具有退热、保肝作用。本方具有退热

28、、保肝作用。6 6、病例分析病例分析:甘露消毒丹甘露消毒丹第43页,共19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霍乱论霍乱论连连 朴朴 饮饮第44页,共19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组成组成】制厚朴制厚朴二钱二钱川连川连姜汁炒,一钱姜汁炒,一钱石菖蒲石菖蒲一钱一钱制半夏制半夏一钱一钱香豉炒香豉炒三钱三钱栀子栀子三钱三钱芦根芦根二两二两【用法用法】水煎,温服。水煎,温服。连朴饮连朴饮第45页,共19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病机病机】湿遏热伏,升降逆乱。湿遏热伏,升降逆乱。【治法治法】清热化湿,理气和中。清热化湿,理气和中。【主治主治】湿热霍乱。湿热霍乱。升降失司:升降失司:上吐下泻上

29、吐下泻阻滞气机:阻滞气机:胸脘痞闷胸脘痞闷郁蒸胸脘:郁蒸胸脘:心烦躁扰心烦躁扰湿遏热伏:湿遏热伏:小便短赤,舌苔滑腻,脉滑数小便短赤,舌苔滑腻,脉滑数。湿热蕴伏脾胃湿热蕴伏脾胃连朴饮连朴饮第46页,共19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方解方解】君:君:黄连黄连清热燥湿,厚肠止泻。清热燥湿,厚肠止泻。厚朴厚朴行气化湿,消痞除闷。行气化湿,消痞除闷。臣:臣:芦根芦根清热除烦止呕;清热除烦止呕;菖蒲菖蒲芳香化浊;芳香化浊;半夏半夏燥湿和胃降逆。燥湿和胃降逆。连、朴相配,苦降辛开,使气行湿连、朴相配,苦降辛开,使气行湿 化,湿去热清,升降复常。化,湿去热清,升降复常。夏、蒲相配,化湿和中,降逆止呕。

30、夏、蒲相配,化湿和中,降逆止呕。连朴饮连朴饮第47页,共19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佐:佐:栀子、淡豆豉栀子、淡豆豉 清宣胸脘郁热以除烦闷。清宣胸脘郁热以除烦闷。v配伍要点:配伍要点:主用苦辛开降,畅利气机,消胀除满;辅佐主用苦辛开降,畅利气机,消胀除满;辅佐以辛宣芳化,散邪与化湿浊并行。以辛宣芳化,散邪与化湿浊并行。【运用】【运用】1 1、本方为治湿热霍乱之主方。本方为治湿热霍乱之主方。名医论方名医论方2 2、辨证要点辨证要点:吐泻烦闷,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滑数。吐泻烦闷,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滑数。连朴饮连朴饮第48页,共19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4 4、现代应用现代应用

31、:急性胃肠炎、肠伤寒、副伤寒、细菌性痢疾属急性胃肠炎、肠伤寒、副伤寒、细菌性痢疾属 于湿热蕴伏者。于湿热蕴伏者。5 5、现代研究现代研究:本方具有降温作用。本方具有降温作用。6 6、病例分析:病例分析:八正散八正散3 3、临证加减临证加减:本方治证以呕吐为主,若腹泻较著属湿浊较盛者,本方治证以呕吐为主,若腹泻较著属湿浊较盛者,宜加干姜、茯苓以温化湿浊。宜加干姜、茯苓以温化湿浊。第49页,共19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丹溪心法丹溪心法二二 妙妙 散散第50页,共19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组成组成】黄柏黄柏炒炒 苍术苍术 米泔浸,炒米泔浸,炒 (原方未注用量)(原方未注用量)【

32、用法用法】上二味,沸汤,入姜汁调服。上二味,沸汤,入姜汁调服。二妙散二妙散苍术第51页,共19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病机病机】湿热流注下焦。湿热流注下焦。【治法治法】清热燥湿。清热燥湿。【主治主治】湿热下注证。湿热下注证。留着下肢经络筋脉:留着下肢经络筋脉:两足痿软无力两足痿软无力。流注筋骨:流注筋骨:筋骨疼痛,足膝红肿疼痛。筋骨疼痛,足膝红肿疼痛。浸淫下焦,郁滞肌肤:浸淫下焦,郁滞肌肤:下部湿疮。下部湿疮。流注带脉:流注带脉:带下黄臭。带下黄臭。湿热之象:湿热之象:小便短赤,舌苔黄腻。小便短赤,舌苔黄腻。湿热湿热二妙散二妙散第52页,共19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方解方解

33、】君:君:黄柏黄柏清热燥湿。清热燥湿。臣:臣:苍术苍术燥湿健脾。燥湿健脾。君臣相配:功善燥湿清热,湿热同除。君臣相配:功善燥湿清热,湿热同除。二妙散二妙散第53页,共19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运用运用】1 1、本方主治湿热下注病证。本方主治湿热下注病证。名医论方名医论方 2 2、辨证要点辨证要点:痿、痹、带下、湿疮等伴小便黄赤,舌苔黄腻。痿、痹、带下、湿疮等伴小便黄赤,舌苔黄腻。3 3、临证加减临证加减:湿热痿证,加豨莶草、木瓜、萆薢等;湿热痿证,加豨莶草、木瓜、萆薢等;若湿热脚气,宜加薏仁、木瓜、槟榔等;若湿热脚气,宜加薏仁、木瓜、槟榔等;若下部湿疮、可加赤小豆、土茯苓等。若下部湿

34、疮、可加赤小豆、土茯苓等。二妙散二妙散第54页,共19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4 4、现代应用现代应用:急、慢性肾炎、肝硬化所引起的水肿、心源性水肿、急、慢性肾炎、肝硬化所引起的水肿、心源性水肿、急性肠炎、尿潴留、脑积水等属于水湿内停者。急性肠炎、尿潴留、脑积水等属于水湿内停者。5 5、现代研究现代研究:抗病原微生物,解热,利尿,镇静。抗病原微生物,解热,利尿,镇静。6 6、衍化方衍化方:三妙丸三妙丸 四妙丸四妙丸7 7、类方比较类方比较:二妙散龙胆泻肝汤8 8、病例分析病例分析:二妙散二妙散第55页,共19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八八 正正 散散

35、第56页,共19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组成组成】木通木通一斤一斤瞿麦瞿麦一斤一斤车前子车前子一斤一斤萹蓄萹蓄一斤一斤滑石滑石一斤一斤甘草甘草炙,一斤炙,一斤 大黄大黄煨,一斤煨,一斤山栀子山栀子一斤一斤【用法用法】八正散八正散第57页,共19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病机病机】湿热下注,蕴结膀胱,气化不利。湿热下注,蕴结膀胱,气化不利。【治法治法】清热泻火,利水通淋。清热泻火,利水通淋。【主治主治】湿热淋证。湿热淋证。膀胱气化不利:膀胱气化不利:小便淋漓不畅,溺时涩小便淋漓不畅,溺时涩 痛,苔黄腻,脉滑数痛,苔黄腻,脉滑数;膀胱水道不通:膀胱水道不通:小便点滴难出小便点滴难出

36、 (癃闭)(癃闭),小腹急满;小腹急满;膀胱脉络受损:膀胱脉络受损:小便浑赤;小便浑赤;津液耗损:津液耗损:口燥咽干。口燥咽干。湿热下注湿热下注八正散八正散第58页,共19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方解方解】君:君:瞿麦瞿麦、扁蓄、扁蓄 清利湿热,利尿通淋。清利湿热,利尿通淋。臣:臣:木通木通 清心利小肠通淋。清心利小肠通淋。车前子车前子 利水通淋。利水通淋。滑石滑石 渗湿清热通淋。渗湿清热通淋。君臣药相配,增强清热利湿,利尿通君臣药相配,增强清热利湿,利尿通 淋之力。淋之力。八正散八正散第59页,共19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佐:佐:山栀子山栀子 清泄三焦湿热清泄三焦湿热 大黄

37、大黄 清热泻火,导热下行清热泻火,导热下行 灯心草灯心草 清心除烦清心除烦 使:使:炙甘草炙甘草 缓急止痛,调和药性。缓急止痛,调和药性。v配伍要点:配伍要点:本分以八味清热利水通淋药和清热泻下药,组方用药侧本分以八味清热利水通淋药和清热泻下药,组方用药侧重于苦寒通利。因八味药等量共为散剂应用,故名重于苦寒通利。因八味药等量共为散剂应用,故名“八正八正散散”。八正散八正散第60页,共19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运用运用】1 1、本方适宜于膀胱湿热证。本方适宜于膀胱湿热证。名医论方名医论方2 2、辨证要点辨证要点:尿频涩痛,小便短黄,苔黄腻,脉滑数。尿频涩痛,小便短黄,苔黄腻,脉滑数。*

38、淋证日久,肾虚气弱者不宜。淋证日久,肾虚气弱者不宜。3 3、临证加减临证加减:血尿可加小蓟、白茅根以凉血止血;血尿可加小蓟、白茅根以凉血止血;石淋涩痛加海金砂、金钱草以通淋化石;石淋涩痛加海金砂、金钱草以通淋化石;小便浑浊较甚,加萆薢、石菖蒲。小便浑浊较甚,加萆薢、石菖蒲。八正散八正散第61页,共19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4 4、现代应用、现代应用:膀胱炎、尿道炎、急性前列腺炎、泌尿系结石、膀胱炎、尿道炎、急性前列腺炎、泌尿系结石、急性肾炎、肾盂肾炎等属于湿热下注膀胱者。急性肾炎、肾盂肾炎等属于湿热下注膀胱者。5 5、现代研究、现代研究:本方具有抑菌、抗结石形成作用。本方具有抑菌、抗结

39、石形成作用。6 6、病例分析病例分析:八正散八正散第62页,共19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五五 苓苓 散散第63页,共19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组成组成】猪苓猪苓去皮,十八铢去皮,十八铢泽泻泽泻一两六铢一两六铢白术白术十八铢十八铢茯苓茯苓八铢八铢桂枝桂枝去皮,半两去皮,半两【用法用法】五苓散五苓散猪苓第64页,共19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病机病机】a.a.风寒客表;风寒客表;b.b.膀胱气化不利,水湿内停。膀胱气化不利,水湿内停。【治法治法】利水渗湿,温阳化气,兼以解表。利水渗湿,温阳化气,兼以解表。(外解太阳表证,内化膀胱蓄水)

40、(外解太阳表证,内化膀胱蓄水)【主治主治】伤寒太阳膀胱蓄水证。伤寒太阳膀胱蓄水证。水湿内停之水肿、泄泻、小便不利。水湿内停之水肿、泄泻、小便不利。痰饮。痰饮。五苓散五苓散第65页,共19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方解方解】君:君:泽泻泽泻 重用之以甘淡渗湿利水。重用之以甘淡渗湿利水。臣:臣:猪苓、茯苓猪苓、茯苓 利水渗湿。君臣相须为用。利水渗湿。君臣相须为用。佐:佐:白术白术 健脾而运化水湿,合茯苓相使为用,健脾而运化水湿,合茯苓相使为用,以助健脾利湿之力。以助健脾利湿之力。桂枝桂枝 温阳化气以利水,温阳化气以利水,外散风寒以解表。外散风寒以解表。五苓散五苓散第66页,共197页,编辑于

41、2022年,星期三v配伍要点:配伍要点:方中泽泻配茯苓、猪苓,以加强利水作用;茯苓配方中泽泻配茯苓、猪苓,以加强利水作用;茯苓配白术以实脾利水;桂枝配茯苓,以温化水饮,通阳利水。综观白术以实脾利水;桂枝配茯苓,以温化水饮,通阳利水。综观全方,重在利水渗湿健脾,佐以化气解表,使水行气化,脾气全方,重在利水渗湿健脾,佐以化气解表,使水行气化,脾气健运,表邪得解则诸证自除。健运,表邪得解则诸证自除。第67页,共19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运用运用】1 1、本方重在渗湿利水,兼有化气健脾之功。本方重在渗湿利水,兼有化气健脾之功。名医论方名医论方2 2、辨证要点、辨证要点:小便不利,舌苔白,脉浮

42、或缓。小便不利,舌苔白,脉浮或缓。3 3、临证加减临证加减:若水肿较甚属于水湿壅盛者,可酌加大腹皮;若水肿较甚属于水湿壅盛者,可酌加大腹皮;湿热泄泻,可加车前子、藿香。湿热泄泻,可加车前子、藿香。五苓散五苓散第68页,共19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5 5、现代研究、现代研究:本方具有利尿、对肾功能不全的保护、降血压等作用;对尿路结石本方具有利尿、对肾功能不全的保护、降血压等作用;对尿路结石的防治以及对酒精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的防治以及对酒精肝损伤的保护作用。6 6、衍化方、衍化方:四苓散四苓散 茵陈五苓散茵陈五苓散 胃苓汤胃苓汤7 7、病例分析病例分析:4 4、现代应用、现代应用:急、慢性

43、肾炎、肝硬化所引起的水肿、心源性水肿、急、慢性肾炎、肝硬化所引起的水肿、心源性水肿、急性肠炎、尿潴留、脑积水等属于水湿内停者。急性肠炎、尿潴留、脑积水等属于水湿内停者。五苓散五苓散第69页,共19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伤寒论伤寒论猪猪 苓苓 汤汤第70页,共19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组成组成】猪苓猪苓 一两一两 泽泻泽泻 一两一两 茯苓茯苓 一两一两 阿胶阿胶 一两一两 滑石滑石 一两一两 【用法用法】猪苓汤猪苓汤第71页,共19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病机病机】水热互结,热伤阴液。水热互结,热伤阴液。【治法治法】利水清热养阴。利水清热养阴。【主治主治】水热互结

44、证。水热互结证。膀胱气化不利:膀胱气化不利:小便不利。小便不利。津液不得四布:津液不得四布:发热,口渴欲饮发热,口渴欲饮。热邪扰心:热邪扰心:心烦不寐。心烦不寐。上逆于肺:上逆于肺:咳嗽。咳嗽。中攻于胃:中攻于胃:呕恶。呕恶。下渗于大肠:下渗于大肠:下利。下利。热伤阴津:热伤阴津:舌红苔白或微黄,脉细数。舌红苔白或微黄,脉细数。水热互结水热互结猪苓汤猪苓汤第72页,共19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方解方解】君:君:猪苓猪苓 淡渗利水,清热。淡渗利水,清热。臣:臣:泽泻、茯苓泽泻、茯苓 利水渗湿,助君之力。利水渗湿,助君之力。佐:佐:滑石滑石 利水清热。利水清热。阿胶阿胶 滋阴润燥。滋阴润

45、燥。v配伍要点:配伍要点:利水渗湿与清热养阴并进,则利水而不伤阴,滋利水渗湿与清热养阴并进,则利水而不伤阴,滋 阴而不敛邪,使水湿去,邪热清,阴津复,诸证阴而不敛邪,使水湿去,邪热清,阴津复,诸证 除。除。猪苓汤猪苓汤第73页,共19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运用运用】1 1、本方主治水热互结证。本方主治水热互结证。名医论方名医论方2 2、辨证要点、辨证要点:小便不利,口渴,身热,舌红,脉细数小便不利,口渴,身热,舌红,脉细数 3 3、临证加减、临证加减:若治热淋,宜加栀子、车前子以清热利水通淋;若治热淋,宜加栀子、车前子以清热利水通淋;若治血淋者,宜加白茅根、大蓟、小蓟以凉血若治血淋者

46、,宜加白茅根、大蓟、小蓟以凉血 止血。止血。猪苓汤猪苓汤第74页,共19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4 4、现代应用、现代应用:肾小球肾炎、心源性水肿、泌尿系感染、肾结核、肾小球肾炎、心源性水肿、泌尿系感染、肾结核、膀胱炎、尿道炎、泌尿系结石、风湿性关节炎等膀胱炎、尿道炎、泌尿系结石、风湿性关节炎等 属于小便不利兼阴虚有热者。属于小便不利兼阴虚有热者。5 5、现代研究、现代研究:本方具有利尿作用;对实验性肾功能不全有治疗本方具有利尿作用;对实验性肾功能不全有治疗 作用;对实验性结石有显著抑制作用;抗癌作用。作用;对实验性结石有显著抑制作用;抗癌作用。6 6、类方比较、类方比较:猪苓汤猪苓汤

47、五苓散五苓散7 7、病例分析病例分析:猪苓汤猪苓汤第75页,共19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金匮要略金匮要略防己黄芪汤防己黄芪汤第76页,共19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组成组成】防己防己一两一两黄芪黄芪去芦,一两一分去芦,一两一分甘草甘草炒,半两炒,半两白术白术七钱半七钱半【用法用法】防己黄芪汤防己黄芪汤黄芪第77页,共19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病机病机】肺脾气虚,风湿郁滞于肌肉、关节、经脉。肺脾气虚,风湿郁滞于肌肉、关节、经脉。【治法治法】益气祛风,健脾利水。益气祛风,健脾利水。【主治主治】气虚之风水、风湿证。气虚之风水、风湿证。卫气不固,伤于风邪:卫气不固,伤于风

48、邪:汗出恶风。汗出恶风。风夹水湿郁滞肌腠、经脉:风夹水湿郁滞肌腠、经脉:身体重着身体重着。水湿泛滥肌肤:水湿泛滥肌肤:小便不利,浮肿小便不利,浮肿正虚湿停:正虚湿停:舌淡苔白,脉浮。舌淡苔白,脉浮。肺脾气虚肺脾气虚防己黄芪汤防己黄芪汤第78页,共19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方解方解】君君:防己防己 利水消肿,祛风除湿,通痹止痛。利水消肿,祛风除湿,通痹止痛。黄芪黄芪 补气健脾补肺,固表行水。补气健脾补肺,固表行水。*二药相伍,补气祛湿利水,祛风散邪固表。二药相伍,补气祛湿利水,祛风散邪固表。臣臣:白术白术 健脾燥湿,既助黄芪益气实卫固健脾燥湿,既助黄芪益气实卫固 表,又助防己利水以祛湿

49、。表,又助防己利水以祛湿。佐使:佐使:甘草甘草 调和诸药,调和诸药,姜、枣姜、枣 调和营卫。调和营卫。v配伍要点:配伍要点:本方以防己与黄芪共为君药,一祛风除湿,一益气扶本方以防己与黄芪共为君药,一祛风除湿,一益气扶正,补气与利湿兼施,脾肺双补,邪正兼顾,使利水而不伤正,正,补气与利湿兼施,脾肺双补,邪正兼顾,使利水而不伤正,扶正而不留邪。扶正而不留邪。防己黄芪汤防己黄芪汤第79页,共19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运用运用】1 1、本方为治疗风湿、风水属于表虚证的常用方。本方为治疗风湿、风水属于表虚证的常用方。名医论方名医论方2 2、辨证要点、辨证要点:汗出恶风,小便不利,苔白,脉浮。汗

50、出恶风,小便不利,苔白,脉浮。3 3、临证加减、临证加减:气虚较重,可加党参补气;气虚较重,可加党参补气;水肿较重,可与五皮散相合,以利水消肿。水肿较重,可与五皮散相合,以利水消肿。寒盛者,加干姜、附子以温散寒邪;寒盛者,加干姜、附子以温散寒邪;湿盛腰腿重着,加茯苓、苍术以健脾燥湿;湿盛腰腿重着,加茯苓、苍术以健脾燥湿;胸腹胀满属湿阻气机者,加陈皮、枳壳以行气化湿。胸腹胀满属湿阻气机者,加陈皮、枳壳以行气化湿。防己黄芪汤防己黄芪汤第80页,共19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4 4、现代应用、现代应用:慢性肾小球肾炎、心源性水肿、风湿性关节炎、风慢性肾小球肾炎、心源性水肿、风湿性关节炎、风 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