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的特征与新型农民培养讲稿.ppt

上传人:石*** 文档编号:46603411 上传时间:2022-09-27 格式:PPT 页数:81 大小:8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民的特征与新型农民培养讲稿.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农民的特征与新型农民培养讲稿.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民的特征与新型农民培养讲稿.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民的特征与新型农民培养讲稿.ppt(8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农民的特征与新型农民培养第一页,讲稿共八十一页哦主要内容主要内容第一节第一节农民的含义及存在问题农民的含义及存在问题第二节第二节农民的社会化农民的社会化第三节第三节中国农民的历史地位中国农民的历史地位第四节第四节农民的现代化农民的现代化第五节第五节新农村建设中的新型农民培养新农村建设中的新型农民培养第二页,讲稿共八十一页哦第一节第一节 农民的含义及存在问题农民的含义及存在问题什么是农民?什么是农民?nFarmer?Farmer?nPeasant Peasant?第三页,讲稿共八十一页哦 农民是农产品的生产者和传统的乡下人,他们农民是农产品的生产者和传统的乡下人,他们一般比较谦卑,大多是自给

2、自足的。因此,农民和一般比较谦卑,大多是自给自足的。因此,农民和自给自足的农业生产者是一个意思。自给自足的农业生产者是一个意思。美美 M.M.M.M.罗吉斯罗吉斯 农民是相对城市限定自身的。如果没有城市无所谓农民是相对城市限定自身的。如果没有城市无所谓农民是相对城市限定自身的。如果没有城市无所谓农民是相对城市限定自身的。如果没有城市无所谓农民农民农民农民.法法法法 H.H.蒙德拉斯蒙德拉斯第四页,讲稿共八十一页哦一、界定农民的标准一、界定农民的标准克利福德克利福德克利福德克利福德.盖尔茨的三标准:盖尔茨的三标准:盖尔茨的三标准:盖尔茨的三标准:n n经济标准,农民至少要在某种程度上介入货币和市

3、经济标准,农民至少要在某种程度上介入货币和市场关系;场关系;n n政治标准,农民在相对集权的国家中处于从属地位,要政治标准,农民在相对集权的国家中处于从属地位,要政治标准,农民在相对集权的国家中处于从属地位,要政治标准,农民在相对集权的国家中处于从属地位,要服从那些有权阶级的法令和要求,必须把自己的一部分服从那些有权阶级的法令和要求,必须把自己的一部分服从那些有权阶级的法令和要求,必须把自己的一部分服从那些有权阶级的法令和要求,必须把自己的一部分收入交给这些阶级;收入交给这些阶级;收入交给这些阶级;收入交给这些阶级;n n文化标准,农民是有着文化传统的社会的一部分。文化标准,农民是有着文化传统

4、的社会的一部分。文化标准,农民是有着文化传统的社会的一部分。文化标准,农民是有着文化传统的社会的一部分。第五页,讲稿共八十一页哦日本农协规定成为农民必须具备日本农协规定成为农民必须具备4项条件:项条件:n n生产性土地面积必须在生产性土地面积必须在0.10.1公顷以上公顷以上n n拥有一头以上耕牛n n全年从事农业劳动的时间在90天以上n n在农村社区内拥有长期稳定的住所日本农协对农民的界定日本农协对农民的界定第六页,讲稿共八十一页哦我国对农民的界定标准我国对农民的界定标准n n社会身份社会身份n n社会地位社会地位n n社会角色社会角色n n工作时间工作时间n n居住地点居住地点第七页,讲稿

5、共八十一页哦科学界定农民的原则:科学界定农民的原则:n n现实原则现实原则n n本土原则本土原则第八页,讲稿共八十一页哦我国学术界我国学术界:n n农民是指长期居住在农村社区,并以土地等农业生产资料长期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农民是一种职业农民生活在农村第九页,讲稿共八十一页哦二、二元社会结构下的中国农民二、二元社会结构下的中国农民1、二元经济结构理论、二元经济结构理论2、我国的二元社会结构、我国的二元社会结构第十页,讲稿共八十一页哦三、转型时期的中国农民三、转型时期的中国农民1 1、农民的自主性得到了比较充分的体现、农民的自主性得到了比较充分的体现、农民的自主性得到了比较充分的体现、农民的自主

6、性得到了比较充分的体现2、农民的职业结构发生了改变、农民的职业结构发生了改变3 3、农民中产生了迅速而明显的阶层分化、农民中产生了迅速而明显的阶层分化、农民中产生了迅速而明显的阶层分化、农民中产生了迅速而明显的阶层分化4 4、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但贫富差距逐渐拉大、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但贫富差距逐渐拉大、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但贫富差距逐渐拉大、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但贫富差距逐渐拉大5 5、农民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正在由传统向现代转变、农民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正在由传统向现代转变、农民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正在由传统向现代转变、农民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正在由传统向现

7、代转变第十一页,讲稿共八十一页哦四、当代农民的特征四、当代农民的特征1 1、人口数量、人口数量、人口数量、人口数量2 2、经济地位、经济地位、经济地位、经济地位3、生活状况、生活状况4、文化素质、文化素质5、就业状况、就业状况6、思想观念、思想观念第十二页,讲稿共八十一页哦第二节第二节 农民的社会化农民的社会化一、人的社会化1、定义:个体在社会实践中学习知识、技能和规范等社会文化,适应和参与社会生活,并积极作用社会、创造新的社会文化的过程。2、特性:社会强制性、主观能动性、终身持续性第十三页,讲稿共八十一页哦二、农民的社会化二、农民的社会化1 1、定义:是指农村社会成员,按照农村社会文化的要求

8、,从、定义:是指农村社会成员,按照农村社会文化的要求,从一个自然人转化为能够适应农村社会环境,参与农村社会一个自然人转化为能够适应农村社会环境,参与农村社会生活的社会人的过程。生活的社会人的过程。2、主要内容(1 1)学习生活、生产技能)学习生活、生产技能(2 2)学习社会规范)学习社会规范(3)内置化观念(4 4)培养社会角色)培养社会角色第十四页,讲稿共八十一页哦三、影响农民社会化的因素1、家庭2、学校3、同辈群体4、大众传播工具5、劳动集体6、文化第十五页,讲稿共八十一页哦四、农民社会化过程的特点1、主要是在家庭、家族等初级社会群体中进行的。2、内容以传统规范及农业生产技能为主。3、农民

9、的社会化在方式上多是情感型的,而城市居民多是理性化的。4、农民社会化的水平较低。第十六页,讲稿共八十一页哦第三节第三节 中国农民的历史地位中国农民的历史地位 与当代中国的农民问题与当代中国的农民问题第十七页,讲稿共八十一页哦一、中国农民的历史地位一、中国农民的历史地位以世界上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上22%的人口;以世界上40%的农民为世界上10%的非农民提供粮食。第十八页,讲稿共八十一页哦1 1 1 1、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依靠力量、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依靠力量、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依靠力量、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依靠力量2 2 2 2、农民是新中国建设的支柱力量、农民是新中国建设的支柱力量、农民是新中国建设的

10、支柱力量、农民是新中国建设的支柱力量3 3 3 3、农民是市场经济的先导力量、农民是市场经济的先导力量、农民是市场经济的先导力量、农民是市场经济的先导力量4 4 4 4、农民是改革的推动力量、农民是改革的推动力量、农民是改革的推动力量、农民是改革的推动力量5 5 5 5、农民是工业化的支撑力量、农民是工业化的支撑力量、农民是工业化的支撑力量、农民是工业化的支撑力量6 6、农民是社会稳定的保障力量、农民是社会稳定的保障力量第十九页,讲稿共八十一页哦n n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

11、史的动力 中国革命的成功,“农村包围城市”中国的改革开放也是“农村包围城市”中国农民的一系列创造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并不断为中国社会的发展提供动力。n n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n n乡镇企业的发展n n村民自治 正是农民的一系列创造,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第二十页,讲稿共八十一页哦二、当代中国的农民问题二、当代中国的农民问题1数量多,流动性大数量多,流动性大 1999199919991999年底户籍身份意义上的农民数量为年底户籍身份意义上的农民数量为年底户籍身份意义上的农民数量为年底户籍身份意义上的农民数量为8.70178.70178.70178.7017亿。其亿。其

12、亿。其亿。其中中中中7.977.977.977.97亿(占乡村总人口亿(占乡村总人口亿(占乡村总人口亿(占乡村总人口88.4%88.4%88.4%88.4%)住在农村。)住在农村。)住在农村。)住在农村。1.051.051.051.05亿农业亿农业亿农业亿农业户口的人住在城镇。户口的人住在城镇。户口的人住在城镇。户口的人住在城镇。7.97 7.97 7.97 7.97亿人中,乡村劳动力亿人中,乡村劳动力亿人中,乡村劳动力亿人中,乡村劳动力4.68964.68964.68964.6896亿人,真正从事农业亿人,真正从事农业亿人,真正从事农业亿人,真正从事农业生产的生产的生产的生产的3.293.2

13、93.293.29亿,亿,亿,亿,30%30%30%30%的农村劳动力流向非农业领域,他的农村劳动力流向非农业领域,他的农村劳动力流向非农业领域,他的农村劳动力流向非农业领域,他们与们与们与们与70%70%70%70%的农业劳动力中的剩余劳动力构成了庞大的流动的农业劳动力中的剩余劳动力构成了庞大的流动的农业劳动力中的剩余劳动力构成了庞大的流动的农业劳动力中的剩余劳动力构成了庞大的流动大军。大军。大军。大军。第二十一页,讲稿共八十一页哦2农村职业分化简单农村职业分化简单 但农民构成复杂但农民构成复杂n n传统农村就业结构单一,劳动、生活等方面差异很小。职业出现分化,但农村社区内部就业结构仍然是简

14、单n n农民群体中社会角色、社会地位出现分化。富裕贫困群体差异增大。第二十二页,讲稿共八十一页哦3.文化素质较低文化素质较低文盲、半文盲达2亿多n n1540岁文盲7200万,每年增加近200万。n n学龄儿童的失学率高。n n初中:小学:文盲与半文盲为:3:4:3。n n70年代日本的农业劳动力中,大学、高中和初中的比例就分别达到了5.8%、74.8%和19.4%第二十三页,讲稿共八十一页哦 高中 初中 小学 文盲半文盲第二十四页,讲稿共八十一页哦科技素质科技素质(以湖南怀化为例)以湖南怀化为例)具有一技之长的农民只有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3.8%。据对367户农民的抽样调查:多少掌握一些现代农

15、业技术的20%基本沿用传统技术的占57%连传统技术都不懂的占23%第二十五页,讲稿共八十一页哦4、农民增收困难、农民增收困难(1)农民收入增长缓慢(2)农民收入增长的区域性差距拉大(3)农民与城市居民的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第二十六页,讲稿共八十一页哦第二十七页,讲稿共八十一页哦城乡居民收入之差第二十八页,讲稿共八十一页哦城乡居民收入比第二十九页,讲稿共八十一页哦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率第三十页,讲稿共八十一页哦农村居民收入差距扩大2005-20082005-2008年按收入五等份划分的各等级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纯收入(元)年按收入五等份划分的各等级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纯收入(元)年份年份年份年份低

16、收入户低收入户低收入户低收入户中低收入户中低收入户中低收入户中低收入户中等收入户中等收入户中等收入户中等收入户中高收入户中高收入户中高收入户中高收入户高收入户高收入户高收入户高收入户20052005200520051067.221067.222018.312018.312850.952850.954003.334003.337747.357747.3520062006200620061182.461182.462222.032222.033148.503148.504446.594446.598474.798474.7920072007200720071346.891346.892581.75

17、2581.753658.833658.835129.785129.789790.689790.6820082008200820081499.811499.812934.992934.994203.124203.125928.605928.6011290.2011290.202005-20082005-20082005-20082005-2008年年年年均增长率均增长率均增长率均增长率(%)7.37.38.58.59.09.09.19.18.68.6第三十一页,讲稿共八十一页哦农村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各收入等级的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纯收入同低收入户收入的比值各收入等级的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纯收入同低

18、收入户收入的比值 低收入户低收入户低收入户低收入户中低收入户中低收入户中低收入户中低收入户中等收入户中等收入户中等收入户中等收入户中高收入户中高收入户中高收入户中高收入户高收入户高收入户高收入户高收入户20052005200520051 11.891.892.672.673.753.757.267.2620062006200620061 11.881.882.662.663.763.767.177.1720072007200720071 11.921.922.722.723.813.817.277.2720082008200820081 11.961.962.802.803.953.957.5

19、37.53第三十二页,讲稿共八十一页哦5、农民权益保障缺失、农民权益保障缺失n n土地权益保障(失地农民)土地权益保障(失地农民)n n就业与工资保障(就业歧视与工资拖欠)就业与工资保障(就业歧视与工资拖欠)n n养老与医疗保障养老与医疗保障n n假农资坑农假农资坑农思考:农民工权益保障缺失的原因及对策?思考:农民工权益保障缺失的原因及对策?第三十三页,讲稿共八十一页哦思考:农民工权益保障缺失思考:农民工权益保障缺失一、农民工权益保障缺失的现状一、农民工权益保障缺失的现状(一)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一)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二)工资待遇低、随意拖欠克扣工资情况严重(二)工资待遇低、随意拖欠

20、克扣工资情况严重(三)企业用工管理不规范(三)企业用工管理不规范(四)社会保障能力低。城市职工普遍享受养老、(四)社会保障能力低。城市职工普遍享受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和工伤五大保险,多数农民医疗、失业、生育和工伤五大保险,多数农民工则不享受任何保险待遇,完全被排除在社会工则不享受任何保险待遇,完全被排除在社会保障之外。保障之外。第三十四页,讲稿共八十一页哦思考:农民工权益保障缺失思考:农民工权益保障缺失二、农民工权益受损的根源二、农民工权益受损的根源(一)二元户籍制度(一)二元户籍制度(二)歧视性就业制度(二)歧视性就业制度(三)二元社会保障制度(三)二元社会保障制度三、保障农民工权益不受损

21、害的对策三、保障农民工权益不受损害的对策(一)改革二元户籍管理制度(一)改革二元户籍管理制度(二)改革现行就业制度(二)改革现行就业制度(三)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三)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第三十五页,讲稿共八十一页哦6传统观念普遍存在传统观念普遍存在n n创新与进取、时间与效率、竞争与风险意识创新与进取、时间与效率、竞争与风险意识在一些农民得到了体现在一些农民得到了体现n n封闭保守意识、安于现状的守常观念、依赖封闭保守意识、安于现状的守常观念、依赖心理和宿命观、宗派思想和家族观念等在相心理和宿命观、宗派思想和家族观念等在相当的范围内存在着。当的范围内存在着。第三十六页,讲稿共八十一页哦7农民负担绝对

22、减少,但相对较大农民负担绝对减少,但相对较大1、在资金上,目前仍处于农村向城市,农业、在资金上,目前仍处于农村向城市,农业向工业流入;向工业流入;2、工农产品、工农产品“剪刀差剪刀差”较大;较大;3、对农业和工业的投资比例失调;、对农业和工业的投资比例失调;4、农业税免除,负担减少。、农业税免除,负担减少。第三十七页,讲稿共八十一页哦三、解决农民问题的思路三、解决农民问题的思路n n制度改革(土地、税收、户籍、劳动力转移)制度改革(土地、税收、户籍、劳动力转移)n n增加投入(补贴、科技、水利、通讯、交通等)增加投入(补贴、科技、水利、通讯、交通等)n n农民素质提高(教育、培训)农民素质提高

23、(教育、培训)转变观念转变观念n n思考:思考:n n新型农民培训模式有哪些?新型农民培训模式有哪些?n n不同视角下的新型农民培训。不同视角下的新型农民培训。第三十八页,讲稿共八十一页哦1、从根本上调整国民经济的发展战略;、从根本上调整国民经济的发展战略;(1)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2)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形成良性循环;)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形成良性循环;(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4)提高劳动者素质等。)提高劳动者素质等。第三十九页,讲稿共八十一页哦2、调整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的重点是调整工农、调整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的重点是调整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关系和城乡关

24、系;(1 1)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2 2)改善基础设施;)改善基础设施;(3 3)减轻农民负担等)减轻农民负担等第四十页,讲稿共八十一页哦3、继续深化改革,建立无障碍的全国统一市、继续深化改革,建立无障碍的全国统一市场,做到生产商品化,经营市场化,实现等场,做到生产商品化,经营市场化,实现等价交换;价交换;第四十一页,讲稿共八十一页哦4、在农村内部,要从整体资源出发,确定农业、在农村内部,要从整体资源出发,确定农业的发展战略的发展战略发展现代农业;发展现代农业;(一县一品或(一县一品或多品)多品)发展现代农业,就是以资本、物质和技术等发展现代农业,就是以资本、物质和

25、技术等先进要素为基础,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最终先进要素为基础,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最终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从过程看,是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从过程看,是实现农业的科学化、集约化、市场化和产业化;实现农业的科学化、集约化、市场化和产业化;从结果看,是实现农业的高产、优质、高效和从结果看,是实现农业的高产、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第四十二页,讲稿共八十一页哦5、促进农业产业化,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促进农业产业化,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销售一体化;(“从地头到餐桌从地头到餐桌”)(花木,)(花木,蔬菜,瓜果,水产品,林业等)蔬菜,瓜果,水产品,林业等)(1)打

26、造区域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阿波罗花)打造区域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阿波罗花木基地)木基地)(2)培强做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高邮双)培强做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高邮双兔、扬州馋神食品)兔、扬州馋神食品)(3)建立健全农业市场体系(联谊批发市场)建立健全农业市场体系(联谊批发市场)第四十三页,讲稿共八十一页哦6、重视农村社会发展。、重视农村社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20字方针要求:字方针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管理民主”(农村的文化教育事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法(农村的文化教育事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

27、,法制建设,社会道德建设等)制建设,社会道德建设等)第四十四页,讲稿共八十一页哦第四节第四节 农民的现代化农民的现代化 解决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解决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第四十五页,讲稿共八十一页哦一、农民的现代化一、农民的现代化是指农民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渐抛弃传是指农民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渐抛弃传统因素的束缚,不断接受现代的新观念、新统因素的束缚,不断接受现代的新观念、新思想,培养现代生产、生活技能和人格的过思想,培养现代生产、生活技能和人格的过程。程。第四十六页,讲稿共八十一页哦二、农民现代化的意义二、农民现代化的意义第四十七页,讲稿共八十一页哦 美国社会学家英克尔斯的现代美国社会学家英克尔斯的现

28、代人模型影响最大。他在做了大量人模型影响最大。他在做了大量的实证研究之后提出,现代化社的实证研究之后提出,现代化社会的现代人应具备会的现代人应具备1212个方面的品个方面的品质质第一,人的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基础第一,人的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基础第四十八页,讲稿共八十一页哦1 1、乐于接受新的生活经验、新的思想观念、新的、乐于接受新的生活经验、新的思想观念、新的行为方式;行为方式;2 2、准备接受社会的改革和变化;、准备接受社会的改革和变化;3 3、思路广阔,头脑开放,尊重并愿意考虑不同意、思路广阔,头脑开放,尊重并愿意考虑不同意见和看法;见和看法;4 4、注重现在与未来,守时惜时;、注重现在

29、与未来,守时惜时;5 5、具有强烈的个人效能感,办事讲求效率、具有强烈的个人效能感,办事讲求效率第四十九页,讲稿共八十一页哦6 6、在公共和个人生活中趋向于制定计划;、在公共和个人生活中趋向于制定计划;7 7、充满着尊重知识的气氛;、充满着尊重知识的气氛;8 8、可依赖性和信任感;、可依赖性和信任感;9 9、重视专门技术,愿意按技术水平高低领取不、重视专门技术,愿意按技术水平高低领取不同报酬;同报酬;1010、乐于让自己及后代离开传统所尊敬的职业,、乐于让自己及后代离开传统所尊敬的职业,对教育的内容和传统智慧敢于挑战;对教育的内容和传统智慧敢于挑战;1111、相互了解、尊重和自尊;、相互了解、

30、尊重和自尊;1212、了解生产及过程、了解生产及过程第五十页,讲稿共八十一页哦第二,农民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核心第二,农民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核心n n农民是现代化的主体农民是现代化的主体 现代化的政治条件、经济条件、文化环境,现代化的政治条件、经济条件、文化环境,通过文化革命,洗涤不良的文化环境。通过文化革命,洗涤不良的文化环境。n n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层目标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层目标 个性的开放化和合理化个性的开放化和合理化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n n有助于社会问题的解决有助于社会问题的解决第五十一页,讲稿共八十一页哦第三,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第

31、三,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第四,有利于农村工业的发展;第四,有利于农村工业的发展;第五,有利于农村城镇化水平的提高;第五,有利于农村城镇化水平的提高;第六,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第六,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七,有利于农村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第七,有利于农村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第五十二页,讲稿共八十一页哦三、当前农民现代化的状况三、当前农民现代化的状况1、文盲人口比重较高,非文盲人口文化程度较低;、文盲人口比重较高,非文盲人口文化程度较低;2、思想观念保守落后,缺乏创新精神、市场经济、思想观念保守落后,缺乏创新精神、市场经济意识、听天由命、轻视文化教育投资;意识、听天由命、轻视文

32、化教育投资;3、技术素质低下。、技术素质低下。第五十三页,讲稿共八十一页哦四、实现农民现代化的途径四、实现农民现代化的途径n n梁启超新民说中提倡梁启超新民说中提倡“新民之道新民之道”n n鲁迅呐喊鲁迅呐喊“改造国民性改造国民性”n n梁漱溟、晏阳初等人的梁漱溟、晏阳初等人的“创造新文化创造新文化”“民族民族再造再造”第五十四页,讲稿共八十一页哦对农民现代化途径的探讨对农民现代化途径的探讨n n英格尔斯:教育、工厂、传播媒介英格尔斯:教育、工厂、传播媒介n n实践证明的有效途径:实践证明的有效途径:科技、教育科技、教育 流动流动 传播媒介传播媒介第五十五页,讲稿共八十一页哦开发农民落后的思想观

33、念要做到:开发农民落后的思想观念要做到:1、建立多元化的建立多元化的“治愚治愚”投资主体;政府在内的投资主体;政府在内的 集体、乡企、合作社、个体集体、乡企、合作社、个体2、地方政府有计划地组织农民农闲时外出、地方政府有计划地组织农民农闲时外出 务工经商务工经商第五十六页,讲稿共八十一页哦(1)农民教育主体缺失)农民教育主体缺失n n 谁来教育农民?谁来教育农民?教育部门?教育部门?农业部门?农业部门?科技部门?科技部门?共青团或妇联?共青团或妇联?人人都认为重要,人人都认为重要,人人都无能为力人人都无能为力教育的死角教育的死角第五十七页,讲稿共八十一页哦(2)农业推广教育弱化农业推广教育弱化

34、农技队伍不稳定:农技队伍不稳定:据我们对据我们对2424个乡镇的调查,在编农技人员个乡镇的调查,在编农技人员7575人,人,下岗、分流下岗、分流3535人占人占47%47%,其中有,其中有9 9个农技站如同虚设。个农技站如同虚设。线断、网破、人亡线断、网破、人亡线断、网破、人亡线断、网破、人亡 讨论:当前农业技术推广的现状及解决思路讨论:当前农业技术推广的现状及解决思路第五十八页,讲稿共八十一页哦(3)多种教育途径缺乏有机结合)多种教育途径缺乏有机结合n n部门分割、技物分离部门分割、技物分离机构、功能、人员、任务、资金等重复、机构、功能、人员、任务、资金等重复、浪费浪费相互扯皮、事倍功半相互

35、扯皮、事倍功半第五十九页,讲稿共八十一页哦(4)农业职业学校招生困难)农业职业学校招生困难第六十页,讲稿共八十一页哦94 96 98 99 00 01年某农业职业学校历年招生人数第六十一页,讲稿共八十一页哦农技学校招生困难的原因农技学校招生困难的原因n n厌农心理与厌农心理与“跳农门跳农门”n n高校扩招影响了人们的期望高校扩招影响了人们的期望n n农业职业学校条件不能满足农民的要求农业职业学校条件不能满足农民的要求n n学校教育不适合农民教育学校教育不适合农民教育第六十二页,讲稿共八十一页哦加大培训力度,提高现有农民的加大培训力度,提高现有农民的知识和技术素质:知识和技术素质:1 1、培训方

36、法上,要由枯燥乏味,难以操作的纯理论和讲座式、培训方法上,要由枯燥乏味,难以操作的纯理论和讲座式、培训方法上,要由枯燥乏味,难以操作的纯理论和讲座式、培训方法上,要由枯燥乏味,难以操作的纯理论和讲座式的培训向让农民看得见,摸的着的典型示范转变。的培训向让农民看得见,摸的着的典型示范转变。的培训向让农民看得见,摸的着的典型示范转变。的培训向让农民看得见,摸的着的典型示范转变。2 2、培训内容上,要由只注重生产培训向生产和市场营销培训、培训内容上,要由只注重生产培训向生产和市场营销培训、培训内容上,要由只注重生产培训向生产和市场营销培训、培训内容上,要由只注重生产培训向生产和市场营销培训并重转变。

37、并重转变。并重转变。并重转变。3、培训对象上,要由只注重村组干部向注重重点户、大户、培训对象上,要由只注重村组干部向注重重点户、大户、示范户转变。示范户转变。第六十三页,讲稿共八十一页哦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培养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培养高素质的未来农民高素质的未来农民1 1、普及农村九年义务教育;、普及农村九年义务教育;、普及农村九年义务教育;、普及农村九年义务教育;2、改变教育指导思想以及教学内容的设置;、改变教育指导思想以及教学内容的设置;3、鼓励高校设置农村经济发展急需专业;(玩具)、鼓励高校设置农村经济发展急需专业;(玩具)4 4、完善符合农村地区实际情况的县级教育体系。、完善符合农

38、村地区实际情况的县级教育体系。、完善符合农村地区实际情况的县级教育体系。、完善符合农村地区实际情况的县级教育体系。(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短期技术科普教育三位一体)(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短期技术科普教育三位一体)第六十四页,讲稿共八十一页哦促进劳动力的流动促进劳动力的流动提高现代性有效途径提高现代性有效途径第六十五页,讲稿共八十一页哦为什么流动的农民具有更多的现代性:为什么流动的农民具有更多的现代性:1、改变了农民以土地为生的传统生活方式和打破了以地、改变了农民以土地为生的传统生活方式和打破了以地缘,血缘为根基的封闭的生存空间。而乡土是农民传统缘,血缘为根基的封闭的生存空间。而乡土是农民传统性的

39、来源。性的来源。(1 1)以土地为生导致了农民的保守主义倾向,宿命论论)以土地为生导致了农民的保守主义倾向,宿命论论和功利主义,只注重眼前的利益。和功利主义,只注重眼前的利益。(2)封闭的生存空间传统性导致了农民行为的特殊主义。)封闭的生存空间传统性导致了农民行为的特殊主义。第六十六页,讲稿共八十一页哦 2、流动过程中的城市体验有利于培养农民的现代、流动过程中的城市体验有利于培养农民的现代性。性。城市对农民来说是一种全新的社会化力量。城市对农民来说是一种全新的社会化力量。城市对农民现代性产生影响的原因:城市对农民现代性产生影响的原因:(1)城市本身的特性所决定。城市中人群的异质)城市本身的特性

40、所决定。城市中人群的异质性、多元性,分工的专业性等性、多元性,分工的专业性等(2)城市中具有大量的现代因素,如学校,工厂,)城市中具有大量的现代因素,如学校,工厂,大众传媒,交通通信等。大众传媒,交通通信等。第六十七页,讲稿共八十一页哦3、流动经历有利于农民现代性的培养。、流动经历有利于农民现代性的培养。(1)培养农民的风险意识,商品意识,市场意识,)培养农民的风险意识,商品意识,市场意识,增加他们的自我依赖和自我效能感。增加他们的自我依赖和自我效能感。(2)提高农民对变迁社会的适应性和谋生的能力,)提高农民对变迁社会的适应性和谋生的能力,降低农民的行为保守性。降低农民的行为保守性。(3)增加

41、了农民对新事物的接受性)增加了农民对新事物的接受性,尤其是对异尤其是对异己事物的宽容性,降低了农民的心理封闭性。己事物的宽容性,降低了农民的心理封闭性。(4)扩大了农民的生活半径)扩大了农民的生活半径,为他们建立超越地为他们建立超越地缘和血缘限制的各种新型的社会关系。缘和血缘限制的各种新型的社会关系。第六十八页,讲稿共八十一页哦 积极作用:积极作用:n n增长知识增长知识n n接受社会公认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接受社会公认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n n联系千家万户共同文化知识的纽带联系千家万户共同文化知识的纽带n n大众传播媒介也是一把双刃剑!大众传播媒介也是一把双刃剑!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播媒介第六

42、十九页,讲稿共八十一页哦第五节第五节农村建设中的新型农民培养农村建设中的新型农民培养第七十页,讲稿共八十一页哦一、传统农民的心理特征一、传统农民的心理特征1、具有浓厚的乡土特征;2、具有内向和封闭的特征;3、具有普遍的特殊主义倾向;4、具有狭隘的功利倾向;5、具有强烈的保守倾向第七十一页,讲稿共八十一页哦二、新型农民的内涵二、新型农民的内涵 新型农民是相对传统农民而言,具有新型农民是相对传统农民而言,具有现代观念和掌握了现代科技与管理知识的现代观念和掌握了现代科技与管理知识的农民。是有文化、懂科技、善经营、会管农民。是有文化、懂科技、善经营、会管理、敢创新的农民。理、敢创新的农民。第七十二页,

43、讲稿共八十一页哦三、新型农民的特点三、新型农民的特点独立意识独立意识 竞争意识竞争意识开放意识开放意识 法制意识法制意识 创新意识创新意识 科技意识科技意识第七十三页,讲稿共八十一页哦四、新型农民的主要类型四、新型农民的主要类型n n善经营、会管理、敢创新的农民企业家善经营、会管理、敢创新的农民企业家n n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农民致富带头人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农民致富带头人n n高素质的农民技术员高素质的农民技术员n n农业社会化服务者农业社会化服务者n n农民组织领导者农民组织领导者第七十四页,讲稿共八十一页哦五、培养新型农民的途径五、培养新型农民的途径n n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大力发展

44、农村教育n n流动有助于农民素质的提高流动有助于农民素质的提高第七十五页,讲稿共八十一页哦参考书参考书n n美埃佛里特.M.罗吉斯、拉伯尔.J.伯德格著,王晓毅译乡村社会变迁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n n法H.蒙德拉斯著,李培林译农民的终结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n n米格代尔著,李玉琪,袁 宁译 农民、政治与革命 中央编译出版社 1996年第七十六页,讲稿共八十一页哦n n美吉尔伯特罗兹曼 中国的现代化 江苏人民出版社 1988年 n n英格尔斯人的现代化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n n英格尔斯从传统人到现代人 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n n费孝通 乡土中国 生育制度 北京

45、大学出版社 1998年第七十七页,讲稿共八十一页哦n n朱启臻 农村社会学 农业出版社 2002年n n陈东有 中国的农民 江西高校出版社 99n n杜虹20世纪中国农民问题中国社会出版社 1998n n贾德裕等 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农民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8第七十八页,讲稿共八十一页哦n n李发林 中国当前农民问题及其解决办法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 1993年n n沙莲香 中国人素质研究 河南人民出版社 20 01年n n杜维明 现代精神与儒家传统 三联书店(北京)1997年金耀基 从传统到现代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年n n 第七十九页,讲稿共八十一页哦思考题思考题n n认识中国农民的历史地位认识中国农民的历史地位n n论影响农民社会化的历史文化因素论影响农民社会化的历史文化因素n n论现代人论现代人(农民农民)的特征的特征n n论实现农民现代化的途径论实现农民现代化的途径(城镇化、产业化、城镇化、产业化、流动、教育、大众传媒流动、教育、大众传媒)n n农业农村和农民现代化的关系农业农村和农民现代化的关系n n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对农民现代化的影响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对农民现代化的影响第八十页,讲稿共八十一页哦感谢大家观看9/27/20229/27/2022第八十一页,讲稿共八十一页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