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营养学营养与疾病.ppt

上传人:石*** 文档编号:46600750 上传时间:2022-09-27 格式:PPT 页数:76 大小:1.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营养学营养与疾病.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大学营养学营养与疾病.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营养学营养与疾病.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营养学营养与疾病.ppt(7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大学营养学营养与疾病现在学习的是第1页,共76页v营养性疾病是指因营养素供给不足、过多或比例失调而营养性疾病是指因营养素供给不足、过多或比例失调而引起的一系列疾病的总称。主要包括营养缺乏病、营养引起的一系列疾病的总称。主要包括营养缺乏病、营养过多症(或中毒)、营养代谢障碍性疾病和以营养为主过多症(或中毒)、营养代谢障碍性疾病和以营养为主要病因的一些慢性退行性疾病等。要病因的一些慢性退行性疾病等。v这些疾病有的与营养有直接因果关系;有的虽与营养没这些疾病有的与营养有直接因果关系;有的虽与营养没有直接因果关系,但有明显的相关性,如心血管疾病、有直接因果关系,但有明显的相关性,如心血管疾病、肥胖

2、症、糖尿病及某些肿瘤等。肥胖症、糖尿病及某些肿瘤等。v由于营养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渐进性的,甚至是潜由于营养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渐进性的,甚至是潜在性的,因此营养性疾病的发生与发展都需要一个在性的,因此营养性疾病的发生与发展都需要一个较长过程,往往易被忽视。较长过程,往往易被忽视。现在学习的是第2页,共76页v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饮食结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饮食结构发生变化,营养性疾病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愈来愈明构发生变化,营养性疾病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愈来愈明显,许多疾病的营养因素更加明确,如何防制营养性显,许多疾病的营养因素更加明确,如何防制营养性疾病就成为保护人

3、类健康的重要内容。疾病就成为保护人类健康的重要内容。v自上世纪自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居民与营养过剩和年代后期以来,我国居民与营养过剩和营养不平衡相关的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营养不平衡相关的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和肿瘤等一直保持上升的势头,严重影响我国居民和肿瘤等一直保持上升的势头,严重影响我国居民的健康。的健康。v因此,改善我国人群的膳食结构,提倡合理膳食已成为因此,改善我国人群的膳食结构,提倡合理膳食已成为预防和治疗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预防和治疗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现在学习的是第3页,共76页v第一节第一节 营养与动脉粥样硬化营养与动脉粥样硬化v第二节第二节 营养与高血压

4、营养与高血压v第三节第三节 营养与糖尿病营养与糖尿病v第四节第四节 营养与肥胖营养与肥胖v第五节第五节 营养与恶性肿瘤营养与恶性肿瘤现在学习的是第4页,共76页第一节第一节 营养与营养与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现在学习的是第5页,共76页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1.动脉粥样硬化是发生在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是发生在动脉血管的病变,导致受损的血管的病变,导致受损的动脉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管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管腔缩小腔缩小。2.危险因素危险因素 家族史、年龄、肥胖、缺乏家族史、年龄、肥胖、缺乏体力活动、吸烟体力活动、吸烟 营养膳食因素极为重要,营养膳食因素极为重要,目目前的研究表明:所

5、有膳食营养前的研究表明:所有膳食营养素都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素都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有关。发展有关。现在学习的是第6页,共76页一、膳食营养与动脉粥样硬化一、膳食营养与动脉粥样硬化 (一)(一)脂类与动脉粥样硬化脂类与动脉粥样硬化 胆固醇胆固醇 胆固醇酯胆固醇酯 与蛋白质结合成与蛋白质结合成血浆脂类血浆脂类 甘油三酯、甘油三酯、脂蛋白脂蛋白 磷脂磷脂 游离脂肪酸(少)游离脂肪酸(少)脂溶性维生素、固醇类激素脂溶性维生素、固醇类激素现在学习的是第7页,共76页脂蛋白主要有四种(根据密度离心法)脂蛋白主要有四种(根据密度离心法)乳糜微粒(乳糜微粒(乳糜微粒(乳糜微粒(CMCM)-甘油三酯甘

6、油三酯甘油三酯甘油三酯 极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VLDL)致动脉粥样硬化因素致动脉粥样硬化因素 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LDLLDL)高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HDLHDL)抗动脉粥样硬化因素抗动脉粥样硬化因素故:降低血浆中胆固醇、故:降低血浆中胆固醇、甘油三酯、甘油三酯、LDL和和 升高升高HDL是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有效措施。是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有效措施。现在学习的是第8页,共76页1.1.膳食脂肪的影响膳食脂肪的影响 摄入过多的膳食脂肪会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摄入过多的膳食脂肪会增

7、加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 膳食脂肪酸的组成不同对血脂水平的影响不同膳食脂肪酸的组成不同对血脂水平的影响不同 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 血胆固醇血胆固醇 但影响结果不一但影响结果不一 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C10、C18)对血胆固醇浓度影响很小对血胆固醇浓度影响很小 棕榈酸(棕榈酸(C16C160 0)、豆蔻酸()、豆蔻酸(C14C140)、月桂酸()、月桂酸(C12C120)均有升高胆固醇的作用均有升高胆固醇的作用现在学习的是第9页,共76页单不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 能降低血胆固醇和能降低血胆固醇和LDLLDL,而不降低,而不降低HDLHDL,或使,或使LDLLDL和胆固

8、醇降和胆固醇降低较多,而低较多,而HDLHDL下降较少。下降较少。多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 n-6n-6系列不饱和脂肪酸能降低血浆胆固醇含量系列不饱和脂肪酸能降低血浆胆固醇含量 n-3n-3系列不饱和脂肪酸能降低血浆胆固醇含量,还可降低血浆系列不饱和脂肪酸能降低血浆胆固醇含量,还可降低血浆甘油三酯的含量,并且升高甘油三酯的含量,并且升高HDLHDL 反式脂肪酸反式脂肪酸 反式脂肪酸不仅能够增加反式脂肪酸不仅能够增加LDLLDL,同时还引起,同时还引起HDLHDL降低降低现在学习的是第10页,共76页2.膳食胆固醇的影响膳食胆固醇的影响人体胆固醇来源人体胆固醇来源 外源性:外源性:30%40

9、%40%内源性:内源性:内源性:内源性:60%70%通常认为:膳食胆固醇摄入量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通常认为:膳食胆固醇摄入量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呈正相关性,即胆固醇摄入越多,患动脉粥样硬病率呈正相关性,即胆固醇摄入越多,患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也就越高。(有个体差异)化的危险性也就越高。(有个体差异)3.3.膳食磷脂的影响膳食磷脂的影响膳食磷脂的影响膳食磷脂的影响 磷脂是强乳化剂,可使血胆固醇颗粒变小,易通过血管磷脂是强乳化剂,可使血胆固醇颗粒变小,易通过血管磷脂是强乳化剂,可使血胆固醇颗粒变小,易通过血管磷脂是强乳化剂,可使血胆固醇颗粒变小,易通过血管壁被组织利用,使血浆胆固醇降低,避免胆固醇

10、在血管壁壁被组织利用,使血浆胆固醇降低,避免胆固醇在血管壁壁被组织利用,使血浆胆固醇降低,避免胆固醇在血管壁壁被组织利用,使血浆胆固醇降低,避免胆固醇在血管壁的沉积,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沉积,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沉积,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沉积,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现在学习的是第11页,共76页 (二)能量、碳水化合物与动脉粥样硬化(二)能量、碳水化合物与动脉粥样硬化1.1.能量能量 能量摄入能量摄入 体脂肪体脂肪 形成肥胖。形成肥胖。肥胖者的脂肪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引起葡萄糖的利用受肥胖者的脂肪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引起葡萄糖的利用受限,继而引起代谢紊乱,使血浆胆固醇和甘油三酯

11、水平升高,不限,继而引起代谢紊乱,使血浆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升高,不利于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利于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2.2.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的种类和数量对血脂水平有较大的影响碳水化合物的种类和数量对血脂水平有较大的影响v蔗糖、果糖蔗糖、果糖摄入过多,易引起血清甘油三酯含量升高。因为肝脏摄入过多,易引起血清甘油三酯含量升高。因为肝脏能将其过量的碳水化合物转化成甘油三酯。能将其过量的碳水化合物转化成甘油三酯。v膳食纤维膳食纤维能降低胆固醇和胆酸吸收,具有降低血脂的作用能降低胆固醇和胆酸吸收,具有降低血脂的作用 现在学习的是第12页,共76页(三)膳食蛋白质与动脉粥样硬化(三)膳食蛋

12、白质与动脉粥样硬化 蛋白质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尚未完全阐明。蛋白质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尚未完全阐明。但动物实验中发现但动物实验中发现高动物性蛋白膳食高动物性蛋白膳食可促进动脉粥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样硬化的形成。植物性蛋白,特别是大豆蛋白植物性蛋白,特别是大豆蛋白则有利于降低血清则有利于降低血清胆固醇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胆固醇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现在学习的是第13页,共76页(四)维生素与动脉粥样硬化(四)维生素与动脉粥样硬化1.1.维生素维生素E E 具有抗氧化性,保护血管内皮结构完整,抑制血小板聚集,从具有抗氧化性,保护血管内皮结构完整,抑制血小板聚集,从而起到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13、还可减少胆固醇在血管壁上而起到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还可减少胆固醇在血管壁上的沉积,可起到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的沉积,可起到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2.2.维生素维生素C C 可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缓解动脉粥样硬化。可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缓解动脉粥样硬化。维护血管壁的弹性和韧性,从而保护血管壁结构和功能。维护血管壁的弹性和韧性,从而保护血管壁结构和功能。3.3.其他维生素其他维生素v血浆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同型半胱氨酸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v叶酸、叶酸、VBVB1212、VBVB6 6作为辅酶,可促进同型半胱氨酸转化成蛋氨酸和作为辅酶,可促进同型半胱氨酸

14、转化成蛋氨酸和胱氨酸,降低同型半胱氨酸对血管损伤。胱氨酸,降低同型半胱氨酸对血管损伤。v烟酸对防治动脉粥样硬化也有一定的作用。烟酸对防治动脉粥样硬化也有一定的作用。现在学习的是第14页,共76页(五)(五)矿物质与动脉粥样硬化矿物质与动脉粥样硬化 一般情况下,足量的一般情况下,足量的镁、钙、铬、铜、镁、钙、铬、铜、碘、硒碘、硒等有利于防止动脉粥样硬化,而过等有利于防止动脉粥样硬化,而过量的量的钠、锌、铁钠、锌、铁则会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则会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生。膳食中膳食中锌锌/铜铜比例提高时,可使血清胆比例提高时,可使血清胆固醇水平提高,对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不固醇水平提高,对动脉粥样硬

15、化的防治不利。利。现在学习的是第15页,共76页(六)其他因素(六)其他因素1.1.酒:酒:少量饮酒可增强血少量饮酒可增强血HDLHDL水平,而大量饮水平,而大量饮酒可引起肝脏损伤和脂代谢的紊乱,主要是酒可引起肝脏损伤和脂代谢的紊乱,主要是升高甘油三酯和升高甘油三酯和LDLLDL。2.2.茶:茶:茶叶中含有茶多酚物质,其具有抗氧茶叶中含有茶多酚物质,其具有抗氧化作用和降低血胆固醇在动脉壁的聚集作用。化作用和降低血胆固醇在动脉壁的聚集作用。3.3.大蒜和洋葱:大蒜和洋葱:具有降低血胆固醇水平和提具有降低血胆固醇水平和提高高HDLHDL的作用(含有硫化物)的作用(含有硫化物)现在学习的是第16页,

16、共76页二、营养防治原则(饮食防治)二、营养防治原则(饮食防治)1.1.控制总能量摄入,适当增加运动,保持理想体重。控制总能量摄入,适当增加运动,保持理想体重。2.2.限制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量,适当增加单不饱和脂限制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量,适当增加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3.3.少吃甜食,多吃膳食纤维含量高的食品。少吃甜食,多吃膳食纤维含量高的食品。4.4.降低动物性蛋白质的摄入,提高植物性蛋白质,特别是大豆降低动物性蛋白质的摄入,提高植物性蛋白质,特别是大豆蛋白质的摄入。蛋白质的摄入。5.5.供给充足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供给充足的维生素和矿物

17、质。6.6.饮食清淡,少盐和少饮酒(严禁酗酒)。饮食清淡,少盐和少饮酒(严禁酗酒)。7.7.适当多吃保护性食品(含植物化学物食品),如大蒜等适当多吃保护性食品(含植物化学物食品),如大蒜等现在学习的是第17页,共76页第二节第二节 营养与营养与高血压高血压现在学习的是第18页,共76页l高血压是以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常伴高血压是以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常伴有心、脑、肾和视网膜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有心、脑、肾和视网膜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正常血压(正常血压 90-140/60-90 mmHg90-140/60-90 mmHg)l高

18、血压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病因不明(原发性高血压:病因不明(90%90%)继发性高血压:多半与其他疾病继发性高血压:多半与其他疾病 有关有关 现在学习的是第19页,共76页v在我国高血压普遍存在着患病率高、死亡率高、残疾在我国高血压普遍存在着患病率高、死亡率高、残疾率高的率高的“三高三高”和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的和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的“三低三低”特点。特点。v2004年年10月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发布的日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中指出:我国成中指出: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

19、%,估计全国现患病人数为,估计全国现患病人数为1.6亿,比亿,比1991年增加年增加7000多万,而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多万,而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仅为疗率和控制率仅为30.2%、24.7%和和6.1%。v这些数字使我国成为世界上高血压危害最严重的国家这些数字使我国成为世界上高血压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之一。现在学习的是第20页,共76页v高血压是目前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主要致病原因。高血压是目前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主要致病原因。v高血压本身并不可怕,诊断治疗都很容易,可怕的是高高血压本身并不可怕,诊断治疗都很容易,可怕的是高血压的各种并发症:高血压病患者由于动脉压持续性升血压的各种并

20、发症:高血压病患者由于动脉压持续性升高,引发全身小动脉硬化,从而影响组织器官的血液供高,引发全身小动脉硬化,从而影响组织器官的血液供应,造成各种严重的后果,成为高血压病的并发症。应,造成各种严重的后果,成为高血压病的并发症。v高血压常见的并发症有冠心病,糖尿病,心力衰竭,高血压常见的并发症有冠心病,糖尿病,心力衰竭,高血脂,肾病,周围动脉疾病,中风,左心室肥厚等。高血脂,肾病,周围动脉疾病,中风,左心室肥厚等。v在高血压的各种并发症中,以心,脑,肾的损害最为在高血压的各种并发症中,以心,脑,肾的损害最为显著。高血压最严重的并发症是显著。高血压最严重的并发症是脑中风脑中风,发生脑中风,发生脑中风

21、的概率是正常血压人的的概率是正常血压人的7.76倍。倍。现在学习的是第21页,共76页v脑中风脑中风是一组以脑部缺血及出血性损伤症是一组以脑部缺血及出血性损伤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又称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又称脑卒中脑卒中或或脑血管意外,具有极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脑血管意外,具有极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主要分为出血性脑中风(主要分为出血性脑中风(脑出血脑出血)和缺血)和缺血性脑中风(性脑中风(脑梗塞、脑血栓形成脑梗塞、脑血栓形成)两大类,)两大类,以脑梗塞最为常见。以脑梗塞最为常见。v脑中风发病急,病死率高,是世界上最重脑中风发病急,病死率高,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致死性疾病之一。中风的死亡率也

22、有要的致死性疾病之一。中风的死亡率也有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的趋势,由于一直缺乏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的趋势,由于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目前认为预防是最好的有效的治疗措施,目前认为预防是最好的措施。措施。现在学习的是第22页,共76页一、营养因素对原发性高血压的影响一、营养因素对原发性高血压的影响1.1.食盐与高血压食盐与高血压v证据表明:食盐摄入量与高血压呈证据表明:食盐摄入量与高血压呈显著正相关显著正相关。v食盐摄入量高的地区高血压发病率也高,限制食盐摄入食盐摄入量高的地区高血压发病率也高,限制食盐摄入可降低高血压发病率。可降低高血压发病率。v原因:氯化钠摄入后可在体内蓄积,并引起体液容量的增原因:

23、氯化钠摄入后可在体内蓄积,并引起体液容量的增加。加。v实验证明,食盐引起血压升高也与氯离子有关,用其实验证明,食盐引起血压升高也与氯离子有关,用其他阴离子代替氯离子的钠盐并不引起血压升高。他阴离子代替氯离子的钠盐并不引起血压升高。v食盐摄入量与血压的正相关,食盐摄入量与血压的正相关,也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也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故预防高血压应从儿童和青少年抓起。故预防高血压应从儿童和青少年抓起。现在学习的是第23页,共76页v2020世纪世纪8080年代,我国膳食调查发现,北京高血压患者年代,我国膳食调查发现,北京高血压患者达达1/51/5人口,人口,v北京北京天津天津上海上海广州,北京是广州的广

24、州,北京是广州的4.44.4倍倍v世界范围流行病调查数据显示,世界范围流行病调查数据显示,食盐摄入量:食盐摄入量:高血压患病率高血压患病率 爱斯基摩人爱斯基摩人 4g/d 4%4g/d 4%美国人美国人 10g/d 10%10g/d 10%中国人中国人 14g/d 13%14g/d 13%北京人北京人 18g/d 18g/d 全国名列前茅全国名列前茅 北海道农民北海道农民 27g/d 40%27g/d 40%(世界之最)(世界之最)现在学习的是第24页,共76页2.2.钾、钙与高血压钾、钙与高血压v高钾膳食和高钙膳食都有利于降低血压高钾膳食和高钙膳食都有利于降低血压,因为:钾和钙都可使尿中钠排

25、出因为:钾和钙都可使尿中钠排出,血血容量容量,血压,血压,缓和食盐过量摄入缓和食盐过量摄入引起的血压升高。引起的血压升高。v钾和钙摄入充足,还有利于血管扩张,也钾和钙摄入充足,还有利于血管扩张,也可起到降低血压的作用。可起到降低血压的作用。现在学习的是第25页,共76页 3.3.脂肪与高血压脂肪与高血压v增加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和减少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增加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和减少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都有利于降低血压。都有利于降低血压。vn-3n-3系列降压作用明显,系列降压作用明显,n-6n-6系列是否有降压作用尚存在争议。系列是否有降压作用尚存在争议。4.4.蛋白质与高血压蛋白质与高血压 某些氨

26、基酸与血压的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某些氨基酸与血压的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如:色氨酸和酪氨酸可引起血压降低,如:色氨酸和酪氨酸可引起血压降低,牛磺酸也有降低血压的作用。牛磺酸也有降低血压的作用。现在学习的是第26页,共76页5.5.碳水化合物与高血压碳水化合物与高血压l 动物实验发现:简单碳水化合物(葡萄糖、蔗糖、果动物实验发现:简单碳水化合物(葡萄糖、蔗糖、果糖),可升高血压。而在人群中尚缺乏不同碳水化合物对糖),可升高血压。而在人群中尚缺乏不同碳水化合物对血压调节作用的资料。血压调节作用的资料。l 碳水化合物的过量摄入,将导致人体能量摄入过多,碳水化合物的过量摄入,将导致人体能量摄入过多,使人

27、体发胖,而肥胖与高血压发病率呈明显的正相关。使人体发胖,而肥胖与高血压发病率呈明显的正相关。l 膳食纤维具有降低血脂和血清胆固醇作用,故具有一定膳食纤维具有降低血脂和血清胆固醇作用,故具有一定的降压作用。的降压作用。现在学习的是第27页,共76页6.6.维生素与高血压维生素与高血压vVcVc能改善血管弹性,外周阻力能改善血管弹性,外周阻力,血压,血压vV VE E也有一定的降压作用也有一定的降压作用7.7.酒精与高血压酒精与高血压 少量饮酒(少量饮酒(141428g28g)者的血压比绝对不饮酒者)者的血压比绝对不饮酒者还低,但每天超过还低,但每天超过42g42g饮酒者的血压则显著升高。饮酒者的

28、血压则显著升高。提示:少量酒精具有舒血管作用;提示:少量酒精具有舒血管作用;而大量酒精具有收缩血管作用。而大量酒精具有收缩血管作用。v15g15g酒精相当于酒精相当于6 6酒精度啤酒酒精度啤酒250ml250ml,1212酒精度葡萄酒酒精度葡萄酒125ml125ml,烈性酒,烈性酒25ml25ml现在学习的是第28页,共76页(二)原发性高血压的营养防治(二)原发性高血压的营养防治1.1.控制体重:控制体重:限制能量摄入;增加体力活动。限制能量摄入;增加体力活动。2.2.改善膳食结构改善膳食结构v限盐:正常情况下,人们对钠盐需要量为限盐:正常情况下,人们对钠盐需要量为0.5g/d0.5g/d以

29、内以内 建议正常人建议正常人5g/d5g/d,高血压患者,高血压患者1.53.0g/d1.53.0g/dv增加钾的摄入量:摄入含钾高的食物,有利于降压。增加钾的摄入量:摄入含钾高的食物,有利于降压。v增加钙的摄入量:多摄入含钙高的食物,有利于降压。增加钙的摄入量:多摄入含钙高的食物,有利于降压。v保持良好的脂肪酸比例:保持良好的脂肪酸比例:首先:脂肪摄入量应控制在中能量的首先:脂肪摄入量应控制在中能量的25%25%或更低;或更低;其次:限制饱和脂肪酸摄入量;其次:限制饱和脂肪酸摄入量;再次:饱和再次:饱和FatFat、单不饱和、单不饱和FatFat和多不饱和和多不饱和FatFat的比例应为:的

30、比例应为:1 11 11 1v增加优质蛋白:鱼类蛋白、酪蛋白、大豆蛋白增加优质蛋白:鱼类蛋白、酪蛋白、大豆蛋白3.3.限制饮酒:限制饮酒:应限制酒量在应限制酒量在25g/d25g/d以下,必要时完全戒酒。以下,必要时完全戒酒。现在学习的是第29页,共76页第三节第三节 营养与营养与糖尿病糖尿病现在学习的是第30页,共76页l糖尿病糖尿病是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或外周是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或外周组织对胰岛素不敏感而引起的以糖代谢紊乱为主的全身组织对胰岛素不敏感而引起的以糖代谢紊乱为主的全身性疾病(中医称为消渴症)性疾病(中医称为消渴症)。l同时伴有脂肪、蛋白质、水及电解

31、质等多种代谢紊同时伴有脂肪、蛋白质、水及电解质等多种代谢紊乱。乱。l表现多饮、多食、多尿、体力和体重减少的表现多饮、多食、多尿、体力和体重减少的“三多一少三多一少”症状。症状。l继而发生眼、肾、脑、心脏等重要器官及神经、皮肤等组继而发生眼、肾、脑、心脏等重要器官及神经、皮肤等组织的并发症。织的并发症。l目前尚不能根治,需积极预防和控制目前尚不能根治,需积极预防和控制 营养与膳食因素对预防、控制糖尿病极为重要营养与膳食因素对预防、控制糖尿病极为重要现在学习的是第31页,共76页一、糖尿病的流行病学一、糖尿病的流行病学1.1.患病率:患病率:糖尿病患者发病率呈逐年糖尿病患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上升

32、趋势。发病特点表现为:发病特点表现为:v男女患病比例接近;男女患病比例接近;v中、老年人高于年轻人;中、老年人高于年轻人;v脑力劳动者高于体力劳动者;脑力劳动者高于体力劳动者;v超重者和肥胖者高于非超重者;超重者和肥胖者高于非超重者;v富裕地区高于贫困地区;富裕地区高于贫困地区;v城市高于农村;城市高于农村;v发达国家高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高于发展中国家。现在学习的是第32页,共76页 2.2.危险因素危险因素(1 1)遗传因素(影响最大)遗传因素(影响最大)糖尿病具有较明显的糖尿病具有较明显的家族易感性家族易感性 (2 2)生理病理因素)生理病理因素 年龄增大、高血脂、高血压、肥胖等年龄增

33、大、高血脂、高血压、肥胖等 理想体重理想体重50%50%者较体重正常者发病率者较体重正常者发病率高约高约1212倍倍 (3 3)膳食因素:能量摄入多消耗少、脂肪摄入多、膳食)膳食因素:能量摄入多消耗少、脂肪摄入多、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摄入少纤维、维生素、矿物质摄入少 (4 4)社会因素:经济发达,生活富裕,体力活动减)社会因素:经济发达,生活富裕,体力活动减少;节奏加快,竞争激烈,应激增多等。少;节奏加快,竞争激烈,应激增多等。v糖尿病,中国糖尿病,中国富贵病;日本富贵病;日本生活方式病生活方式病 美国美国富裕综合征富裕综合征 现在学习的是第33页,共76页二、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分类二、糖

34、尿病的诊断标准、分类1.1.诊断标准(依据血糖和临床症状)诊断标准(依据血糖和临床症状)(1 1)有糖尿病症状,并且任意一次血糖)有糖尿病症状,并且任意一次血糖11.1mmol/L11.1mmol/L;空腹血糖空腹血糖7.0mmol/L7.0mmol/L;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服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服糖2h2h血糖血糖 11.1mmol/L11.1mmol/L 符合上述标准之一的患者,在另一天重复上述检查,符合上述标准之一的患者,在另一天重复上述检查,若仍符合三条标准之一者即诊断为糖尿病。若仍符合三条标准之一者即诊断为糖尿病。(2 2)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服糖后)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服糖后2h2h血糖

35、在血糖在7.87.811.1mmol/L11.1mmol/L 之间诊断为耐糖量降低。之间诊断为耐糖量降低。(3 3)空腹血糖在)空腹血糖在6.16.17.0mmol/L7.0mmol/L之间诊断为空腹耐糖不良。之间诊断为空腹耐糖不良。现在学习的是第34页,共76页2.2.分类:分类:(1 1)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由于胰腺是由于胰腺B B细胞破坏,导致胰岛素分泌绝对缺乏造成的,必细胞破坏,导致胰岛素分泌绝对缺乏造成的,必须依赖外援性胰岛素治疗。须依赖外援性胰岛素治疗。特点:特点:发病年龄轻,多见儿童和青少年,多有糖尿病家族史发病年龄轻,多见儿童和青少年,

36、多有糖尿病家族史(2 2)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不发生胰腺不发生胰腺B B细胞的自身免疫损伤,有胰岛素抵抗伴分泌不足。细胞的自身免疫损伤,有胰岛素抵抗伴分泌不足。是常见的类型,我国占发病总数的是常见的类型,我国占发病总数的95%95%特点:特点:多成年人发病,病情隐匿,症状较轻或无症状,一般多成年人发病,病情隐匿,症状较轻或无症状,一般不需依赖胰岛素治疗。不需依赖胰岛素治疗。(3 3)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如妊娠期糖尿病、感染性糖尿病如妊娠期糖尿病、感染性糖尿病现在学习的是第35页,共76页三、营养因素对糖尿病的影响三、营养因素对糖尿

37、病的影响1.1.能量与糖尿病能量与糖尿病 能量过剩引起的肥胖是糖尿病的主要诱能量过剩引起的肥胖是糖尿病的主要诱发因素之一,因肥胖者多有内分泌紊乱。发因素之一,因肥胖者多有内分泌紊乱。注意:注意:小儿喂养不当,成年易发生肥胖症和小儿喂养不当,成年易发生肥胖症和糖尿病。糖尿病。现在学习的是第36页,共76页2.2.碳水化合物与糖尿病碳水化合物与糖尿病v当一次大量进食碳水化合物时,血糖浓度当一次大量进食碳水化合物时,血糖浓度胰岛素胰岛素 促促进葡萄糖分解进葡萄糖分解 血糖血糖,同时多余的葡萄糖以糖原形式储存或,同时多余的葡萄糖以糖原形式储存或转化为脂肪储存。转化为脂肪储存。当血糖长期处于较高状态而需

38、要更多的胰岛素维持血糖的正常水当血糖长期处于较高状态而需要更多的胰岛素维持血糖的正常水平,由此加重了胰腺的负担,使胰腺因过度刺激而出现病理变化和平,由此加重了胰腺的负担,使胰腺因过度刺激而出现病理变化和功能变化,导致胰岛素分泌的绝对或相对不足,最终出现糖尿病。功能变化,导致胰岛素分泌的绝对或相对不足,最终出现糖尿病。v小分子糖类(单糖、双糖)易使血糖升高。小分子糖类(单糖、双糖)易使血糖升高。v膳食纤维可间接缓解血糖升高。膳食纤维可间接缓解血糖升高。v有些植物多糖有些植物多糖(灵芝多糖、枸杞多糖灵芝多糖、枸杞多糖)有一定的降糖作用有一定的降糖作用现在学习的是第37页,共76页3.3.脂肪与糖尿

39、病:研究证明高脂膳食容易诱发糖尿病。脂肪与糖尿病:研究证明高脂膳食容易诱发糖尿病。v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在某种血浆胰岛素水平下,肌肉对葡萄糖的摄取减少在某种血浆胰岛素水平下,肌肉对葡萄糖的摄取减少的现象。的现象。胰岛素抵抗是糖尿病发病的主要原因。胰岛素抵抗是糖尿病发病的主要原因。v脂肪酸主要在骨骼肌内被利用。骨骼肌内脂肪酸和葡萄糖的利脂肪酸主要在骨骼肌内被利用。骨骼肌内脂肪酸和葡萄糖的利用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作用。用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作用。故游离脂肪酸故游离脂肪酸,肌肉利用脂肪酸,肌肉利用脂肪酸,使葡萄糖利用,使葡萄糖利用,血糖血糖,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v肥胖者体内脂肪酸生成量较非肥胖者

40、多,故发生糖尿病的危险性也较肥胖者体内脂肪酸生成量较非肥胖者多,故发生糖尿病的危险性也较高。高。v脂肪的氧化分解需要消耗大量的葡萄糖分解的中间产物,从而阻脂肪的氧化分解需要消耗大量的葡萄糖分解的中间产物,从而阻断了葡萄糖的彻底氧化分解,也会使血糖升高。断了葡萄糖的彻底氧化分解,也会使血糖升高。v膳食脂肪的分解,体脂的合成也需要一定量的胰岛素。膳食脂肪的分解,体脂的合成也需要一定量的胰岛素。v以上这些都会使胰腺负担加重,造成胰岛素分泌不足和胰岛素抵抗,以上这些都会使胰腺负担加重,造成胰岛素分泌不足和胰岛素抵抗,导致糖尿病。导致糖尿病。现在学习的是第38页,共76页4.4.蛋白质与糖尿病蛋白质与糖

41、尿病v目前还无确切证据表明膳食蛋白质含量与目前还无确切证据表明膳食蛋白质含量与糖尿病发病的直接关系。糖尿病发病的直接关系。v但蛋白质代谢与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关但蛋白质代谢与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关系密切系密切5.5.矿物质和维生素与糖尿病矿物质和维生素与糖尿病 目前还没有关于矿物质和维生素对糖尿目前还没有关于矿物质和维生素对糖尿病发病的深入、系统的研究。病发病的深入、系统的研究。现在学习的是第39页,共76页四、糖尿病的营养防治四、糖尿病的营养防治 针对于糖尿病有关的营养因素,在日常膳食中应:针对于糖尿病有关的营养因素,在日常膳食中应:v在膳食营养素平衡的基础上,合理控制能量的摄入,避免能在膳

42、食营养素平衡的基础上,合理控制能量的摄入,避免能量过剩造成的肥胖。量过剩造成的肥胖。v避免高碳水化合物、高脂等不平衡膳食,适量摄入蛋白质避免高碳水化合物、高脂等不平衡膳食,适量摄入蛋白质v保证摄入足够的膳食纤维;保证摄入足够的膳食纤维;v养成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是预防糖尿病发生的重要方法养成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是预防糖尿病发生的重要方法 通过饮食治疗,可达到以下目的:通过饮食治疗,可达到以下目的:(1 1)保持理想体重;()保持理想体重;(2 2)维持营养平衡;()维持营养平衡;(3 3)控制血糖)控制血糖 理想体重(理想体重(kgkg)=身高(身高(cmcm)105105(适用于成年男性)(

43、适用于成年男性)理想体重(理想体重(kgkg)=身高(身高(cmcm)1000.91000.9 (适用于成年女性)(适用于成年女性)现在学习的是第40页,共76页第四节第四节 营养与营养与肥胖肥胖现在学习的是第41页,共76页一、肥胖定义、诊断一、肥胖定义、诊断v正常成年男子正常成年男子FatFat占体重约占体重约15%15%,女子占,女子占22%22%v如男子如男子25%25%,女子,女子35%35%肥胖肥胖v肥胖:肥胖是指人体脂肪的过量储存。表现为肥胖:肥胖是指人体脂肪的过量储存。表现为脂肪细胞脂肪细胞数量增多数量增多或或脂肪细胞脂肪细胞体积增大体积增大全身脂肪全身脂肪组织块增大组织块增大

44、与其它组织失去与其它组织失去正常比例的一种状态正常比例的一种状态需与肌肉发达个体区分需与肌肉发达个体区分常表现为体重超过了相应身高所确定的标准值常表现为体重超过了相应身高所确定的标准值20%20%以上。以上。现在学习的是第42页,共76页诊断方法诊断方法人体测量法(常用)、物理测量法、化学测量法人体测量法(常用)、物理测量法、化学测量法人体测量法人体测量法 包括身高、体重、胸围、腰围、臀围、肢体的围包括身高、体重、胸围、腰围、臀围、肢体的围度、皮褶厚度等参数的测量度、皮褶厚度等参数的测量 常用身高标准体重法、体质指数(常用身高标准体重法、体质指数(BMIBMI)、皮褶)、皮褶厚度等三种方法厚度

45、等三种方法现在学习的是第43页,共76页1.1.身高标准体重法:身高标准体重法:身高标准体重法计算及用于肥胖时身高标准体重法计算及用于肥胖时 的判定标准的判定标准 肥胖度肥胖度 (%)=(%)=100%100%理想体重(理想体重(kgkg)=身高(身高(cmcm)105105(适用于成年男性)(适用于成年男性)理想体重(理想体重(kgkg)=身高(身高(cmcm)1000.91000.9(适用于成年女性)(适用于成年女性)判断标准:判断标准:肥胖度肥胖度 10%10%超超 重重 20%20%20%20%轻度肥胖轻度肥胖 30%30%30%30%中度肥胖中度肥胖 50%50%50%50%重度肥胖

46、重度肥胖 实际体重实际体重(kg)-身高标准体重身高标准体重(kg)身高标准体重身高标准体重(kg)现在学习的是第44页,共76页v国外认为国外认为BMIBMI更能反映体脂更能反映体脂的百分含量的百分含量v主要用于衡量肥胖程度,不一定适于评价发育水平主要用于衡量肥胖程度,不一定适于评价发育水平 体质指数(体质指数(BMIBMI)=体重体重 (kg)/(kg)/身高身高 (m)(m)2 2 BMI BMI 18.5 30 30 (2828)肥胖肥胖2 2体质指数(体质指数(BMIBMI)现在学习的是第45页,共76页3.腰围v欧洲最大的营养学院英国罗威研究院院长詹姆斯教授欧洲最大的营养学院英国罗

47、威研究院院长詹姆斯教授认为认为“一个人的腰围能显示出他患糖尿病、高血压和一个人的腰围能显示出他患糖尿病、高血压和胆固醇过高的可能性。腰围胆固醇过高的可能性。腰围94cm94cm以上者患病率比别人以上者患病率比别人高高1 1倍;超过倍;超过100cm100cm者,危险性要高者,危险性要高5 5倍。倍。”v医学上把肥胖身材分为苹果形和梨形。前者腰腹部过胖,医学上把肥胖身材分为苹果形和梨形。前者腰腹部过胖,后者臀部及大腿脂肪过多。测定方法是腰围除以臀围,后者臀部及大腿脂肪过多。测定方法是腰围除以臀围,如果大于如果大于1 1(女性大于(女性大于0.90.9)则为苹果形;如果小于)则为苹果形;如果小于0

48、.80.8(女性小于(女性小于0.70.7)则为梨形。)则为梨形。v由于腹部脂肪比其它部位的脂肪新陈代谢活跃,更易进入由于腹部脂肪比其它部位的脂肪新陈代谢活跃,更易进入血液系统,导致高血压、高脂血症,即所谓肥胖症。血液系统,导致高血压、高脂血症,即所谓肥胖症。现在学习的是第46页,共76页二、肥胖发生机制、影响因素、分类二、肥胖发生机制、影响因素、分类1.1.发生机制及影响因素发生机制及影响因素v肥胖发生的肥胖发生的内因内因-有遗传倾向(占有遗传倾向(占30%30%)发现有近发现有近2020种基因突变与人类肥胖有关种基因突变与人类肥胖有关v肥胖发生的肥胖发生的外因(外因(60%60%以上)以上

49、)(1 1)社会因素)社会因素 (2 2)饮食因素)饮食因素 (3 3)行为心理因素)行为心理因素现在学习的是第47页,共76页(1 1)社会因素: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普遍明显提高)社会因素: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普遍明显提高 动物性食品、脂肪等高能量食品摄入明显提高;动物性食品、脂肪等高能量食品摄入明显提高;表现表现 交通的发达、方便快捷,人们的活动明显减少;交通的发达、方便快捷,人们的活动明显减少;电视机的普及,人们坐着的时间明显比活动时间增多电视机的普及,人们坐着的时间明显比活动时间增多 上述因素均导致能量摄入大于支出,从而引起肥胖。上述因素均导致能量摄入大于支出,从而引起肥胖。(2

50、2)饮食因素:)饮食因素:能量摄入能量摄入消耗时,导致肥胖消耗时,导致肥胖 胚胎期,孕妇能量摄入过剩,可造成婴儿出生时体重较重胚胎期,孕妇能量摄入过剩,可造成婴儿出生时体重较重 婴儿出生后人工过量喂养,过早添加固体食物和断奶;婴儿出生后人工过量喂养,过早添加固体食物和断奶;进食速度快及食量大,偏食、喜食油腻和甜食、吃零食等进食速度快及食量大,偏食、喜食油腻和甜食、吃零食等 以上因素均可造成肥胖。另外,高能量西式快餐及动物食品中残以上因素均可造成肥胖。另外,高能量西式快餐及动物食品中残留的各种激素也对肥胖发生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留的各种激素也对肥胖发生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现在学习的是第48页,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资格考试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