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理论讲稿.ppt

上传人:石*** 文档编号:46598254 上传时间:2022-09-27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3.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业结构理论讲稿.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产业结构理论讲稿.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产业结构理论讲稿.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业结构理论讲稿.ppt(4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产业结构理论第一页,讲稿共四十页哦一、产业结构的内涵1、产业结构的含义:产业结构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国民经济各产业之间的生产技术经济联系和数量比例关系”。或者说“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组成即资源在产业间配置状态,产业发展水平即各产业所占比重,以及产业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即产业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方式。”2、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 1)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产业结构的合理化调整及其优化是为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而经济增长也为促进产业结构演进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准备。2)产业结构效益与经济增长。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分工日益专业化,社会生产部门日益增

2、多,各部门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相互制约和依赖的程度越来越大。现代经济的增长过程,主要取决于产业结构的聚合效益,即产业间和产业内各部门通过合理关联和组合,使组合后的整体功能大于单个产业或部门的功能之和。第二页,讲稿共四十页哦3)产业资源配置效果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状态及其变化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资源配置效果。产业结构合理与否,决定了在资源供给类别、方式和数量比例既定的情况下,能否实现有效产出的最大化,从而带来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如果存在结构性障碍,则无效的投入就会加大,降低资源配置效果,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就会受到阻碍。4)产业结构转换能力与经济增长。通过产业结构的转换能力,提高产业素质,

3、以结构求速度、求效益,达到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目的;反过来,经济增长也可以为结构转换提供积累,实现经济增长的技术推进效应。第三页,讲稿共四十页哦二、产业结构理论微观经济理论通过个量分析,注重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作用;宏观经济理论以国民经济有关总量的变化及其规律为分析对象,重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在偏重某一方面都难以正确解释现实经济问题的时候,经济学家在“个量分析”和“总量分析”之间,开始分析社会再生产过程的中观层次产业层次,这样产业结构理论逐步产生了。第四页,讲稿共四十页哦主要产业结构理论介绍:1、马克思主义的结构理论。2、配第克拉克定理。3、日本筱原三代平的“动态比较费用论”和赤松要的“雁形形态论

4、”。4、库兹涅茨的人均收入理论。5、结构调整理论。包括刘易斯的二元结构转变理论、罗斯托的主导产业理论等。第五页,讲稿共四十页哦1、马克思主义的结构理论。(1)产业划分理论 马克思将社会总生产分成生产资料(I)和消费资料()2大部类,但是,马克思提出的2大部类仅指物质生产部门,不包括非物质生产部门。虽然可以揭示社会再生产运动的总规律,但不能揭示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2)结构均衡理论 马克思分析说明了在简单再生产条件下,必须满足:(v+m)=c,并引伸出2个公式,即(c+v+m)=c+c(c+v m)=(v+m)+(v+m)在扩大再生产情况下,两大部类生产的平衡条件为:(c+v+m)=c+c+

5、c+c (c+v+m)=(v+m/x)+(v+m/x)+v+v 马克思抽象而清楚地阐明了社会再生产实现的条件,但在现实生活中,产业马克思抽象而清楚地阐明了社会再生产实现的条件,但在现实生活中,产业部门众多,产业结构中包括了多种产业部门之间相互提供中间产品的错综复杂的部门众多,产业结构中包括了多种产业部门之间相互提供中间产品的错综复杂的联系,因此,运用马克思的结构均衡理论难以描述产业之间多部门的投入产出联联系,因此,运用马克思的结构均衡理论难以描述产业之间多部门的投入产出联系,对于产业结构的区际协调应用性不强。系,对于产业结构的区际协调应用性不强。第六页,讲稿共四十页哦(3)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

6、理论 马克思首先提出了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的规律。列宁则将马克思的这一思想和资本有机构成的理论及再生产公式相结合,提出了在技术进步条件下,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的规律。他指出,在扩大再生产过程中,“增长最快的是制造生产资料的生产资料生产,其次是制造消费资料的生产资料生产,最慢的是消费资料生产。”这一理论在一定前提下可以反映一国产业结构的变化情况。第七页,讲稿共四十页哦2、配第克拉克定理。英国经济学家配第和克拉克通过研究,先后发现:随全社会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就业人口首先由第一产业转移;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时,就业人口便大量向第三产业转移。这种由人均收入变化引起的现象称为配第克拉克

7、定律。早在17世纪,配地第一次发现了世界各国的国民收入水平的差异及其形成的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其关键在于产业结构的不同。他通过进一步考虑后得出结论:比起农业来,工业收入多;而商业收入又比工业多。即工业比农业、服务业比工业的附加值高。克拉克在1940年出版的经济进步的条件一书中,通过开创性的统计分析和研究,揭示了人均国民收入水平与结构变动的内在关联,重新发现了配第定律。其结论是:随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业;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产业转移。劳动力在不同产业之间流动的原因在于各产业之间收入的相对差异。克拉克重新发现并第一次研究了产业结构的演进趋势

8、,得出了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性结论。第八页,讲稿共四十页哦3、日本经济学家赤松要在1932年提出了产业发展的“雁形形态论”。该理论主张,本国产业发展要与国际市场紧密地结合起来,使产业结构国际化;后起的国家可以通过四个阶段来加快本国工业化进程;产业发展政策是要根据“雁形形态论”的特点制定。赤松要认为,日本的产业通常经历了“进口当地生产开拓出口出口增长”四个阶段并呈周期循环。某一产业随着进口的不断增加,国内生产和出口的形成,其图形就如三只大雁展翅翱翔。人们常以此表述后进国家工业化、重工业化和高加工度发展过程,并称之为“雁行产业发展形态”。筱原三代平(1955)提出了“动态比较费用论”,其核心思想强调

9、:后起国的幼稚产业经过扶持,其产品的比较成本的可以转化的,原来处于劣势的产品有可能转化为优势产品,即形成动态比较优势。由于该理论毕竟与国际贸易理论密切相关,因而只能成为战后日本产业结构理论研究的起点。特别是在实践在中,具体是通过什么途径来实现的?一些日本学者提出各种理论假设和模型,其中最著名的是赤松要等人提出的产业发展“雁形态论”。(日本政府依据动态比较成本说制定了扶持若干幼小产日本政府依据动态比较成本说制定了扶持若干幼小产业的政策并在实践中取得巨大成功,最典型的例子是日本的汽业的政策并在实践中取得巨大成功,最典型的例子是日本的汽车工业。)车工业。)第九页,讲稿共四十页哦4、库兹涅茨在继承配第

10、和克拉克等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依据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份额基准,考察了总产值变动和就业人口机构变动的规律,揭示了产业结构变动的总方向,从而进一步证明了配第克拉克定律。他在各国的经济的增长一书中,对57个国家的原始资料进行了处理。并作了截面分析和实践序列分析,结论是:在按人口平均产值的较低组距内(70美元300美元),农业部门的份额显着下降,非农业部门的份额相应地大幅度上升,但其内部(工业与服务之间)的结构变动不大。在按人口平均产值的较高水平组距内(3001000美元),农业部门的份额与非农业部门份额之间变动不大,但非农业部门内部的结构变化则比较显着。他发现的这种变动规律,即产业结构的变动首任均国民

11、收入变动的影响,被称为库兹涅茨人均收入影响论。第十页,讲稿共四十页哦5、结构调整理论。包括刘易斯的二元结构转变理论、罗斯托的主导产业理论等。(1)刘易斯的二元结构转变理论 该理论建立在以下三个基本假定上:1)农业的边际劳动生产率为零或接近零;2)从农业部门转移出来的劳动力的工资水平由农业的人均产出水平决定;3)城市工业中的利润储蓄倾向高于农业收入中的储蓄倾向。因农业的边际劳动生产率为零或接近零,农业剩余劳动力对城市工业的供给价格低,且工业的边际劳动生产率远远高于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工资,故工业发展就可以从农业中获得无限廉价劳动力供给,在劳动力供给价格与边际劳动力差额中获得巨额利润。又由于工业利润中

12、的储蓄倾向高,使得城市工业发展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进一步提高,由此产生一种累积性效应。这种累积作用的结果是,农业劳动力的边际生产率提高,工业劳动力的边际生产率下降,以致达到工、农业劳动力边际生产率相等。这时,二元经济转变为一元经济。第十一页,讲稿共四十页哦MP托达罗批判了刘易斯的二元结构转变理论,认为刘易斯的理论过于简单化,没有考虑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以后能否找到合适的工作。在发展中国家,农村劳动力在城市寻找工作的难度很大,从而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会出现大量的无业游民,故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一很大的阻力。(2)罗斯托的主导部门理论 罗斯托根据技术标准把经济成长分为阶段划分为传统社会、为起飞创

13、造前提、起飞、成熟、高额群众消费、追求生活质量六个阶段,而每个阶段的演进是以主导产业部门的更替为特征的。他认为经济成长的各个阶段都存在相应的起主导作用的产业部门,主导部门通过回顾、前瞻、旁侧三重影响带动其它部门发展。第十二页,讲稿共四十页哦与六个经济成长阶段相对应,罗斯托在战后二十五年的经济史和国际经济组织的任务一文中,列出了五种主导部门综合体系:1)作为起飞前提的主导部门综合体系,主要是食品、饮料、烟草、水泥、砖瓦等工业部门;2)替代进口货的消费品制造业综合体系,主要是非耐用消费品的生产;3)重型工业和制造业综合体系,如钢铁、煤炭、电力、通用机械、肥料等工业部门;4)汽车工业综合体系;5)生

14、活质量部门综合体系,主要指服务业、城市和城郊建筑等部门。罗斯托认为主导部门序列不可任意改变,任何国家都要经历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过程。罗斯托提出的主导部门通过投入产出关系而带动经济增长的看法,以及主导部门并非固定不变的看法、可供借鉴。第十三页,讲稿共四十页哦三、产业结构演进的影响因素(动因)1、内部动因。1)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演进的影响。技术进步是产业结构演进的根本推动力。由于各个产业的技术经济特点不同,创造、吸收和采用新技术的能力各不相同,因而造成各产业间效率和扩张速度的不同。2)需求量及需求结构变化对产业结构演进的影响。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增长,社会的需求结构、人们的消费结构都会发生变化。

15、第一,在人们处于低水平收入阶段,消费结构中的主要部分是解决温饱问题。第二,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们的消费结构进入“追求便利的阶段”。第三,人们的消费结构演变的第三个阶段是“追求时尚与个性的阶段”。第十四页,讲稿共四十页哦 3)供给结构变化对产业结构演进的影响。所谓供给结构是指资源(包括劳动力资源、自然资源)的拥有量及相对价格的结构。广义的供给结构也包括技术资源。2、外在动因 1)经济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对产业结构演进的影响(1)产业结构政策作用的基础是转型中的市场经济体制。作为一个尚未完成工业化的发展中国家,处在经济体制转轨和更深地融入世界经济背景下,政府的产业结构政策尤为重要。(

16、2)产业结构政策的功能具有多重性。支持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的发展,调整和援助衰退产业的转移,是以往产业结构政策的主要功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这些功能可以继续发挥,但是要进行调整和增加。(追求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是日本经济政策始终坚持的一个着力点。60年代的目标是产业结构的重化学工业化,70年代指向知识集约化,80年代探索高度技术集约化,90年代则追求知识创造型结构。日本战后初期,曾对钢铁、煤炭、肥料、纤维等基础性产业的振兴采取了积极的对策,培育成长产业。进入高速增长期后,日本通过制定法律,并配合日本开发银行的低息贷款,先后花大力气对机械工业、石化工业、电子工业等主导产业主导产业进行重点培育。之后是振

17、兴软件开发等信息产业。但最近,日本培育成长产业,已改变了过去那种针对个别产业采取振兴对策的做法,而主要通过支持创业投资,来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第十五页,讲稿共四十页哦2)国家收入分配政策及财税金融政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1)不同收入水平所对应的消费结构差异最终影响产业结构。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对消费结构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当大多数的普通消费者不得不因为社会保障缺失而被迫捂紧口袋的时候少数富裕者却在奢侈品上一掷千金。由于消费递减规律,掌握巨额财富的富裕者对第三产业消费有限,而占绝大多数的普通消费者将绝大多数的消费用于食品或工业平。这是造成我国第三产业消费不足,进而影响第三产业生产规模的原因之一。(据

18、世界银行相关报告,中国80年代初期的基尼系数为0.28,2000年达到0.458。以基尼系数衡量,贫富差距也在扩大。中国城市的基尼系数或者说贫富差距由1978年的016增加到2000年的032,同期中国农村的基尼系数则由0212攀升至033。国际经验表明,当基尼系数超过0400时,国家往往开始出现社会紧张局面。当前我国城市居民家庭财产基尼系数达到0.51,远超过国际警戒线。中国财富及收入分布不均程度逐年升高并达到危险水平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在中国缩小贫富差距是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在能够改善我国国际分工地位的产业中,我国还有相当多的产业属于“幼稚产业”。财税政策可以通过增加和改善资本、劳

19、动力等生产要素的数量、质量与结构,通过优化政策设计与创新制度等,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优化和增长质量的提高。第十六页,讲稿共四十页哦3)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对产业结构演进的影响。各个国家的产业结构的演进不同,但在相近的技术水平下,不同国家的产业结构相似。产业结构的演进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国际贸易方式进行的国际产业转移,主要有雁行形态发展模式和产品循环发展模式。赤松要在1932年提出雁行形态发展模式是后发工业国为了弥补与工业发达国家在产业结构上的差距而采取的一种模式,后进国家的产业发展应遵循“进口国内生产出口”的模式,使其产业相继更替发展。产品循环发展模式是欧美等工业发达国

20、家产业结构的发展过程,当后发工业国雁行形态发展模式结束后,也会进入该模式。首先,工业发达国家率先进行新产品的开发生产,开拓国内市场。其次,该产品在国内销售上升的同时,开始向后发工业国出口并逐步扩大市场份额。随着该产品生产技术的普及和竞争者的增加,工业发达国为了维持国外市场份额,开始向后发工业国进行直接投资,就地进行生产。最后,发达国家逐步放弃该产品的生产转向开发研制更高级的技术,开始新一轮的产品循环。第十七页,讲稿共四十页哦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改革开放大潮下,我国依次从东南沿海到内陆地区进行外资引进,建立合资、合作、独资企业,进行“三来一补”贸易。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吸纳外资,利用国际产

21、业转移的大环境,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新兴产业的建立。事实证明,我国的对外贸易确实引进了较为先进的技术和产业,提升了产业技术水平,加速了产业升级进程。但引进的技术多为发达国家已淘汰或即将淘汰的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多于资本密集型产业,用资源和市场换来的技术也不是核心技术。在国际产业转移的大浪潮中,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应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基础,正确发挥政府的产业政策职能,以产业升级为主线,以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带动来实现。政府应调整产业结构政策,引导外资流向,促进产业结构向高级化发展及区域产业合理布局。采取:(1)吸引国际优势产业向我国转移;(2)吸引国际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3)吸引外资向第一、第

22、三产业转移等政策措施完善我国产业结构。第十八页,讲稿共四十页哦四、产业结构演变(规律)趋势从许多国家产业结构演变的实践看,主要包括这样的内容:1)从工业化发展历程看,工业化大致可以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2)从主导产业的转换构成看,一般情况下产业结构的研究遵循这样的研究路线:农业轻纺工业基础工业重化工业现代服务业信息产业的产业阶段交替;3)从三大产业的内在变动来看,以第一产业为主导到第二产业为主导再到第三产业为主导的方向发展。每一阶段的演进都有自身的产业特点,具有一定的规律性。1、高服务化。2、重化工业化。3、高加工度化。4、知识技术集约化。第十九页,讲稿共四十页哦五、产业结构优化1、内

23、涵:产业结构优化是通过产业结构,使产业结构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2、内容:产业结构优化是一个动态(非静态)的过程,是通过不断的产业结构调整,使国家的资源配置效率达到最优。包括:1)产业结构高度化;2)产业结构合理化;3)产业结构高效化。1)产业结构高度化。指产业结构从较低水平状态向较高水平发展的动态过程,包括内容:(1)从产业素质来看,新兴技术在各产业部门得到广泛应用,社会有机构成进一步提高,产业的劳动者素质和企业家的管理水平不断上升,各产业的产出能力、产出率不断提高,产业能够适合经济发展的需要升级换代,即落后的产业被淘汰,新兴产业兴起和壮大。第二十页,讲稿共四十页哦(2)从结构发

24、展方向来看,整个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占优势比重向第二、第三产业占优势比重的方向演进;在资源结构上,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占优势比重向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产业占优势的方向演进;在加工工业中,由制造初级产品的产业占优势比重向制造中间产品、最终产品的产业占优势的方向发展。(3)从产业组织发展来看,竞争从分散的、小规模的竞争转向以联合或集团式的集中性大规模竞争方向发展,规模经济的利用程度大大提高;产业间关系取向趋向复杂化,大中小企业之间联系密切,企业专业化协作、多角化经营广泛。(4)从产业与国际市场的联系来看,产业结构高度化要求开放度不断提高,产业结构不再是封闭式的维持均衡发展,而是通过国际投资

25、、国际贸易、技术引进等国际交流方式,实现与产业系统外的物质能量交换,在更高层次上建立国际协调型的产业结构。第二十一页,讲稿共四十页哦2)产业结构合理化。即遵循再生产过程对比例性的要求,追求产业规模适度、增长速度均衡和产业联系协调。它主要有以下基本要求:(1)产业结构具有完整性。(2)产业发展速度具有均衡性。(3)产业结构应具有协调性。3)产业结构高效化。产业结构优化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宏观经济效益。产业结构高效化是以产业结构高度化为前提的。产业结构高效化可以理解为两个过程构成:一是低效率产业比重降低和高效率产业比重增大;二是低技术产业比重不断降低和高技术产业比重不断提高的过程。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

26、结构高度化、产业结构高效化三者构成了产业结构优化的有机体。其中,产业结构高效化是目标,产业结构高度化是条件,产业结构合理化是基础。第二十二页,讲稿共四十页哦3、主导产业的选择主导产业是指在经济发展的某一阶段对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起着较强的带动作用和广泛的直接、间接影响,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大的产业部门。1)主导产业的主要特征:(1)主导产业是在社会劳动分工基础上形成的专门化生产部门。担负着参与地区分工的经济职能,主导产业的产品大部分参与地区之间的交换,具有较高的市场扩展能力和出口创汇能力。(2)主导产业综合利用了当地自然资源、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力量和技术水平等有利条件,具有较高的生产增长率、较大的

27、生产规模和较好的经济效益。第二十三页,讲稿共四十页哦(3)主导产业是代表先进的技术水平的产业,能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技术条件。合理的主导产业在近期能够直接带动整个国家产业结构的技术装备更新,在远期能够成为先进科学技术并转化为生产力。(4)主导产业是处于生产联系链条中的关键环节,与其它部门有较强的直接、间接的经济联系,其发展具有连续性,能够带动一大批产业的形成和发展。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认为主主导导产产业业的的作作用用有三:a、依靠科技进步,获得新的生产函数;b、其增长率明显快于整个经济增长率;c、扩散效应强,具有广泛地采取多种手段带动或者启动其它产业增长的功能。大大量量吸吸收收人人类类科科研研成

28、成果果并并引引入入新新的的生生产产函函数数是是主主导导产产业业的的主主要要特征。特征。第二十四页,讲稿共四十页哦2)主导产业选择的原则:(1)比较优势明显,输出前景光明;(2)经济效益好,增长速度快;(3)关联效应强。日本经济学家筱原三代平明确提出主导产业选择基准。他在1957年提出了“动态比较费用论”。为了准确选择这类有发展潜力、有带动作用的主导部门,他提出了“需求收入弹性基准”和“生产率上升率基准”。即著名的“筱筱原原两基准两基准”。第二十五页,讲稿共四十页哦3)主导产业的实现形式:(1)市场自发调节。主要观点:市场竞争和供求关系能够促进具有竞争力的产业的发展。强调产业的自我调节,不追求产

29、业结构的优化。以美国为代表。(2)政府积极干预。主要观点:国家通过制定产业政策,选择主导产业和确定产业发展序列,促进产业结构的高度化。以日本为代表。发展中国家由于市场经济不发达,对第二种主导产业的发展形式尤为重视。第二十六页,讲稿共四十页哦4)主导产业的转换与发展: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主导产业及其群体不断更替、转换的演进过程就是产业结构高度化的过程,是一个产业结构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渐进过程。经济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表明,主导产业的更替顺序依次为:纺织工业食品工业重化工业汽车工业家用电器工业计算机生物工程航天工业等高技术产业。这种演替的内在逻辑为:非耐用消费品产业原材料产业耐用消费品产业。

30、这种演替对应于经济发展过程中需求结构变化的逻辑为:维持基本生存型需求中间型需求满足享受发展型需求。这种演替对应于技术革命引致的生产要素投入结构的变化逻辑为:资源依赖型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主导产业的转换和发展经历了五个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p237)。第二十七页,讲稿共四十页哦主导产业发展的五个历史阶段说明,在经济发展史上,产业结构的高度化是主导产业不断更替的结果,是产业结构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关联度低到关联度高的渐进过程,进而实现产业结构的高效化。这一过程也为发展中国家在选择、确定和建设主导产业及其群体时,应当充分利用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产业建设成果,循序渐进,综合主导产业及其群体优

31、势,争取在某些领域实现“跳跃式”的跨越,在短期内实现经济的现代化第二十八页,讲稿共四十页哦改革开放30年我国产业结构演变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三次产业变动趋势符合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但是产业政策在产业结构演变过程中的作用却有限。当前我国产业结构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如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结构仍需改善,三次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在扩大,产业结构的结构能源效益差等。未来我国产业结构将进一步向合理化方向发展,农业在保持基础地位的同时比重持续下降,工业仍将继续扩张,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提高。第二十九页,讲稿共四十页哦一、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动及特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产业结构经历了比较大的变化。从长期的

32、变动趋势来看,三次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有了明显的改善,产业结构正向合理化方向变化(见图一)。第一产业在GDP中的比重呈现持续下降的态势,同时内部结构逐步得到改善;第二产业的比重经历了不断波动的过程,但长期稳定保持在40%50%之间,工业内部结构得到升级,制造业增加值占全部商品增加值的比例由1978年的30.5%上升到2005年的52%;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处于不断上升的过程之中,增加值比重由1979年的21.9%大幅上升至2006年的39.5%。第三十页,讲稿共四十页哦图一 19782007年我国三次产业结构变动图第三十一页,讲稿共四十页哦1 1产出结构变动产出结构变动图一显示了19782

33、007年我国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次产业结构变动情况具有如下特点:第一,从总体上看,第一产业的比重呈不断下降的趋势。在改革开放初期,第一产业占全国GDP的比重约30%,但是到2007年第三季度,已经下降到10.97%,降幅非常明显。需要注意的是,从改革开放初期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第一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呈现上升趋势,到了80年代中期以后才转为下降,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呈现出明显下降的趋势。第一产业在80年代中期以前的上升趋势,与当时在全国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释放了农业生产力有关。由于制度性释放劳动生产率是一次性的,因此在80年代中期以后,第一产业

34、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就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第二,第二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呈出先降后升的趋势,但总体上看,没有发生大幅度的变化。在GDP结构中,第二产业的比重从1980年的48.22%下降到1990年的41.34%,到2007年,再次回升到50.27%。从整体上看,第二产业始终在GDP结构中占据最重要的地位,自改革开放以来,第二产业在GDP中的比重没有发生大的变化。第三十二页,讲稿共四十页哦第三,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但是2002年以来,却呈现出缓慢下降的趋势。由表一和图一可以看出,自改革开放到20世纪80年代前期,第三产业在GDP结构中所占比重一直没有发生变化,而

35、在1983年以后,第三产业的比重迅速上升,在1985年超过了第一产业。2002年,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差距最为微小,仅相差3.07个百分点,但是自2002年以后,第三产业在GDP结构中的比重却开始呈现下降的趋势。2就业结构变动表一是改革开放以来三次产业就业人数和组成结构的变化趋势。从这张表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第三十三页,讲稿共四十页哦第三十四页,讲稿共四十页哦第一,就劳动力投入的变动趋势而言,和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是基本一致的。第一产业的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比重自改革开放以后就不断下降,从1978年超过70%下降到2005年不足50%;与之相对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员不断增加,分别从1

36、978年的17.3%和12.2%提升到2005年的23.8%和31.4%。第二,虽然就业结构的变动趋势和产出结构的变动趋势是一致的,但在构成比重上,两者仍然有巨大的差异。表二表二显示了这种对比性差异。第一产业在GDP结构中所作出的贡献和其吸纳的劳动力数量是不成比例的,即使考虑到第一产业的劳动生产率相对较低,人均劳动生产率低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这样反差巨大的劳动力投入水平和产出水平仍然非常惊人。同时,必须注意的是,中国第三次产业吸纳的劳动力人数非常有限,单位劳动力产出远远低于第二产业,通常情况下,这和通常的观点存在差异。第三十五页,讲稿共四十页哦表二 三次产业占GDP比重的结构和劳动力投入结构

37、的比较(%)第三十六页,讲稿共四十页哦3劳动生产率变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整体经济效率不断提高。表三和表一显示了我国三次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变动趋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全社会的劳动生产率持续上升,由1978年的917元/人增加为2005年的24246元/人,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得很快,第一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基本保持小幅稳定提高。第三十七页,讲稿共四十页哦第三十八页,讲稿共四十页哦此同时,三次产业之间的生产效率差别却日益扩大。如表一所示,20世纪90年代以前,三次产业的劳动生产率与全社会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差距不大,各自之间的差距也不突出,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差距

38、甚至呈现出缩小的趋势。从1990年开始,不但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之间的差距持续扩大,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之间的差距也呈扩大态势。目前,第二产业的劳动生产率远远高于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又高于第一产业,第一产业的劳动生产率远远低于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第三十九页,讲稿共四十页哦 从三次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来看,我国三次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均高于GDP的增长率,且出现了较大的波动,尤其是第三产业。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平均水平相对较低,且其提高的速度呈下降趋势。19801990年,农业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率为13.55%;20世纪90年代,年均增长率为12.70%;20002004年,年均增长率为11.74%。工业劳动生产率高于农业劳动生产率,且增速快于农业劳动生产率。20世纪90年代,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是第一产业的13倍,进入21世纪后,农业劳动生产率有了大幅度提高,工业劳动生产率约为第一产业的7倍。第一产业生产效益和第二产业生产效益在近二十多年里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它们均呈明显的增长趋势,但二者之间不是互为因果的关系,二者的变动也没有均衡性和关联性。改革开放以来的近三十年中,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率为9.58%,总体呈上升趋势,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增幅更大 第四十页,讲稿共四十页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