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廷芳《艺术家与匠人》阅读练习及答案.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46534758 上传时间:2022-09-2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2.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叶廷芳《艺术家与匠人》阅读练习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叶廷芳《艺术家与匠人》阅读练习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叶廷芳《艺术家与匠人》阅读练习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叶廷芳《艺术家与匠人》阅读练习及答案.docx(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三、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艺术家与匠人叶廷芳同样一件作品,可以出之艺术家之手,也可以是匠人的作为。但彼此的价值含量 或艺术品位往往大相径庭。因为艺术家的天性是创造,而匠人的习性是重复。创造 凭借的是想象,而重复则是模式的照搬。艺术想象是一种智慧能量的消耗。那些不同凡响的石破天惊之作,皆出于那些智 慧过人的艺术家之手。它们所透露的审美信息和艺术韵味总是让人知其奥妙,却妙 不可言。自古以来虽有无数的人画过女人的微笑,却只有达芬奇的蒙娜丽莎 让人折服不已,谈论不尽。究其奥秘,盖因它的作者是个多才多艺、学识渊博的“巨人”。他的大脑不仅属于绘画,还属于天文地理数理化,这些综合的成分使他

2、的大脑成了经年多汁的“泡菜坛子”,从那里面出来的菜都是鲜美的!难怪古罗马 建筑学家维特鲁威要求建筑师掌握了十一门知识,其中有的知识门类看起来与建筑 毫不相关,如医学、心理学等,实际上它们是彼此关联、相互作用的。大脑“灵 犀”里有了多种元素的储备,就容易“触类旁通”或融会贯通;有时则经过糅合发 酵,酝酿出某种未曾有过的“香醇”,一种艺术中“有意味”的韵致,这就是作品 中“灵气”的体现。凡是有灵气的作品是不可模仿的,原创的美是不可重复的。这是匠人的局限,尤 其是中国匠人的局限。中国与欧洲不同,她的知识和技术传授方式自古以来就不是 采用集群性、规模性的学校教育,而是依靠师徒传授制度。这种制度的局限性

3、是显 而易见的:徒弟一般只能就地求师,很少有选择的可能性;他只许跟着师傅依样画 葫芦,不敢越雷池半步。师傅只能教他自己懂得的那点手艺,最后还得留一手;他 没有横向联系,不知道现今这一行的最高水平在哪里;更谈不上学习其他门类的知 识,离上述维特鲁威要求的相差何止十万八千里!自负的师傅还往往坐井观天,让 徒弟“高山仰止”。在这种桎梏下,一个人即便有某种创造的天性,在徒弟阶段多 半就被扼杀了!于是,陈陈相因,不断重复前人,也不断重复自己,成了匠人的习 性,也成为他们的宿命。只有个别的天才人物才有可能成为例外。这也许可称为中 国的“匠文化”。与中国封建社会的顽固性相适应,中国的“匠文化”是非常强大的。

4、中国旧时代 的知识分子尤其是技术人员从来没有享受过现代意义上的“家”的地位。例如,我 们有举世无双的木构建筑,但“鲁班”们从来没有改变过“工匠”的身份;我们有 过杰出的表演艺术家,他们却从来没有改变过“戏子”的地位;我们也不乏世界一 流的美术家,他们照样被称为“画匠”!这种培养匠人与贬低杰出人物的“匠文 化”的长期延续,造成了我国艺术家相当普遍的“匠人心态”,其主要特征是创造 意识薄弱,习惯于承袭前人,仿效他人,重复自己;不敢超越,不敢反叛,从而窒 息了自己的创造灵气,增添了创作中的匠气。须知,灵气乃是艺术个性的灵魂,而 匠气则是平庸的同义语。纵览我国的艺术史,具有这种匠人心态的艺术家和带有匠

5、 气的作品何其多也!正是这种被动性的匠人心态,我们的艺术史少有更新换代的变革,主要表现为缓 慢的、渐进式的发展。其实,更新换代才是艺术发展的规律,而反叛则是这种变革 的动力。一位现代意识觉醒了的艺术家这样说:“传承是一种美德,反叛是我的责 任”。这两句话看起来似乎互相矛盾,其实是一致的:传承并不在于传统的形式和 风格,而在于前人的创造精神。而真正传承了这种精神的,从艺术史上看,无不见 之于那些敢于反传统的人之中。事实上,正是那些反传统的人才开了新思潮的先 河,从而丰富并发展了传统。只要回顾一下现代主义思潮兴起以来美术中的毕加 索、音乐中的勋伯格、舞蹈中的邓肯、建筑中的高迪以及文学中的卡夫卡就足

6、以说 明问题了。从世界范围看,现代的文学、艺术家都以重复为忌、为耻,每一件创作 都必须是独一无二的“这一个”,否则你就有可能沦为“匠人”的危险。3 .第段中的“高山仰止”在文中的意思是 o.对第段列举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事例意图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强调原创画作“蒙娜丽莎”的微笑让人知其奥妙而难以言传。B.说明蒙娜丽莎画作因出自“巨人”之手而让人折服不已。C.揭示多种知识门类的糅合发酵对艺术创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D.表明艺术作品酝酿时间越长、创作灵感越新鲜就越有生命力。5.下列对于中国“匠文化”形成原因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没能采用集群性、规模性的学校教育制度。B.中国沿袭千年的“陈陈相

7、因师徒传授制。C.习惯承袭前人、重复自己窒息了创造灵气。D.缺乏尊重艺术创造人才的文化传统与氛围。6 .下列对文章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段提出文章讨论的对象,总领全文。B.第段对比阐述了艺术家与匠人的不同。C.第段承接上文分析中国匠文化及其特征。D.第段总括了上文,提出了自己的主张。7 .以红楼梦或艺术史上一个例子,阐释第段画线句的观点。答案:3. 把师傅的手艺看作是某一行的最高水平CAB4. 示例1:画家张大千主张“师古而不泥古”,他在继承传统的设色方法基础上 创作出了具有浓丽、新奇风格的泼墨泼彩山水画,从构图、笔墨、色彩等方面让人 耳目一新,被画坛赞为“当代世界第一大画家”,这是对张大千“反叛”精神与艺 术成就的高度评价。示例2:以红楼梦这部章回小说的创作为例,小说在承续传统章回小说的基础 上(比如传承三国演义等小说回目的评价和叙事功能)有创新,创新之处既有 双线交织的构思,又不以扁平性格符号化人物,而是在情节推进中塑造人物丰富、 变化的品性,在人性的真实、典型和主旨的超越上独树一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