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桐乡市高级中学2015_2016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6506461 上传时间:2022-09-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桐乡市高级中学2015_2016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浙江省桐乡市高级中学2015_2016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桐乡市高级中学2015_2016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桐乡市高级中学2015_2016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桐乡市高级中学2015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试卷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38题,计57分)1.有学者认为“用亚洲人的观点来看,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欧洲国际社会内的一场内战。”能够支持这一观点的主要事实是A.大战的参战国都是欧洲国家 B.大战源于一些欧洲大国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C.大战对亚洲未造成任何影响 D.大战的发动国旨在实现欧洲的统一21882年,三个欧洲国家在一份盟约中约定“如果意大利未有直接挑衅行为而遭受法国的进攻,不论其理由为何,其他两缔约国必须以他们的全部军队给予被攻击的一方以援助。”这份盟约中的“其他两缔约国”是A德国和俄国 B俄国和奥地利 C

2、英国和法国 D德国和奥匈帝国3.要了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一个直观的方法是阅读历史地图。从右边这幅地图中可以看出,德国要想在未来的战争中取胜,应当选择的战略是( )A速战速决,避免两线作战B突袭对手,两面出击C积极防御,打阵地战D诱敌深入,打运动战4有学者曾这样描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一场战役:“战役之后,各国被困在一个陷阱里,这是一个在战争头三十天里没有打出结局而形成的陷阱,这个陷阱过去没有出路,现在仍然没有出路!”这场战役应是下列各项中的A马恩河战役 B凡尔登战役 C索姆河战役 D日德兰海战5.一战爆发后,交战双方都清楚,自己无法将对方从战壕中轰打出来。从战略态势来讲,这种情况如长期维持最不利

3、于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6.1916年,美国伍德罗威尔逊总统在连任竞选中做出了“远离战争”的承诺;数月后,他在一次国会演讲中却慷慨陈词:“正义比和平更加珍贵,我们应该为自己所珍惜的东西而战为民主而战”。下列各项中,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A 美德外交关系紧张由来已久 B德国实施“无限制的潜水艇战”C美国与协约国经济关系密切 D美国民主制度遭受战争威胁7.1917年,中国北洋政府对德宣战,并派出大批劳工到欧洲战场服役。80多年后,时任法国总统的希拉克曾这样评价说,“任何人都不会忘记这些远道而来的、在一场残酷的战争中与法国共命运的勇士,他们以自己的灵魂和肉体捍卫了法国的领土、

4、理念和自由”。结合上述材料,对中国参战的诸多评价中,你最赞成的是 A对德宣战导致不少中国劳工丧生 B对德宣战是段祺瑞政府的错误决策 C对德宣战客观上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图1 D对德宣战不利于一战的尽快结束8.读图1。此表反映出在一战期间,日本A由债务国转变为债权国 B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C获得了大量军需订货 D重工业发展比较迅猛 9.观察图2,下列各项中认识正确的是 图2:1921年西欧各国工业生产指数(以1913年为100)A.法国工业生产与战前差距最大 B.英国仍旧是世界最大资本输出国C.经济大危机破坏了各国工业生产D.欧洲财政金融地位急剧下降10.1914年秋,正当欧洲国家纷纷卷入第

5、一次世界大战的大屠杀之际,英国外交大臣格雷伯爵评论道:“整个欧洲的灯光正在熄灭”。一战结束时出现的历史现象中能印证这一说法的有 欧洲文明遭到严重破坏 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 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受到挑战 国际联盟的成立 A B C D11.一战期间,法国香奈儿女士设计出简洁便利的女士裤装与夹克,创立了自己的服装品牌,促使这一现象出现的直接因素是这一时期A.和平主义思潮盛行 B.民族主义思潮盛行 C.大批妇女进入生产部门 D.物资消耗非常巨大12在巴黎和会上,争吵不休的战胜国却一致同意保留德国在东线的部队。这最可能是为了A确保法国的安全 B维系欧洲大陆均势 C遏制社会主义的苏俄 D安抚德国

6、抵触情绪13.巴黎和会上,法国政府“希望看到莱茵河以西的领土和德意志帝国分开,并成立一个类似缓冲国的国家。”对于法国的这一要求,凡尔赛和约规定A阿尔萨斯洛林归还法国 B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占领15年 C承认奥地利独立,德奥永远不得合并 D在东普鲁士同德国的本部之间划出一条“波兰走廊”14.在巴黎和会期间,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说:“你们可以夺走德国的殖民地,把它的军队减到仅够建立一支警察部队的力量,把它的海军减到五等国家的地位,但这一切终究毫无意义,如果德国认为1919年的和约不公平,那么它将会找到对战胜国进行报复的手段。”这段材料说明 英国政府反对缔结处置德国的和约 英国政府认为凡尔赛和约

7、是不公正的 劳合乔治预感到德国复仇主义者的威胁 凡尔赛和约将导致战败国和战胜国矛盾的激化 A B C D15.1939年,德国外交部长在但泽对获胜的德国人说:“你们并没有做什么,只不过是补救那些严重的后果而已,这些后果是由历史上强加于一个国家各种毫无道理的指令所导致的。”材料中“毫无道理的指令”主要应出自于下列条约中的A布列斯特和约 B国际联盟盟约 C凡尔赛和约 D四国条约16.凡尔赛和约签订后,竭力主张削弱德国的原协约国联军总司令法国元帅福熙对之评论说:“这不是和平,这是二十年的休战。”福熙的实际意思是指凡尔赛和约A体现了帝国主义的本质,埋下世界二十年后冲突的种子B对德国过于宽容,埋下德国在

8、二十年后卷土重来的种子C对德国过于严厉,埋下德国在二十年后民族复仇的种子D体现了过度的民族自决原则,埋下新的世界大战的种子17.从发展的眼光看,使凡尔赛体系不够稳定的最尖锐的矛盾是( )A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苏联之间的矛盾 B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C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D资本主义国家与被压迫国家、民族之间的矛盾图318.华盛顿会议上,经过协商和争吵,美、英、日、法、意五国在海军军备方面达成了图3所示的妥协,这一结果 全面约束了五国的海军军备扩张 是美国外交上的一次重大胜利 使英美丧失了靠近日本水域的有效作战基地 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五国军备竞赛的压力A B C D 图4 19.图4是20世纪初某

9、国际会议上签订的一份文件(节录)。这份文件应当是A圣日耳曼条约 B洛桑条约C九国公约 D关于限制海军军备条约20.华盛顿会议期间,中国要求在会内讨论山东问题,日本要求会外直接交涉。最后在美国的设计下,作了在华盛顿会议的“边缘”进行会谈的安排,由美、英两国列席观察以及必要时调解纠纷以弥分歧。这反映了A.美、日在山东问题上利益一致 B.美、英对日本形成一定牵制 C.中国未能维护本国利益 D.美国是华盛顿会议的最大获利者21.下列对华盛顿会议前后列强在亚太地区状况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九国公约打破日本独占中国的局面 B美国对华坚持“门户开放”政策 C英国承认美英海军力量处于同等地位 D美英在抵制日

10、本扩张的态度上截然相反22.下列对“一战”后的形势判断不正确的是( )A华盛顿会议以前,帝国主义国家在中东和欧洲的统治秩序是稳定的B美国倡议建立国联但没有加入国联,国联为英法控制C凡尔赛和约标志着“一战”后的帝国主义国际体系开始建立D国联的“全体一致”原则不可能制止侵略、制止战争23.1946年,在国联最后一次会议上,创始人之一罗伯特塞西尔总结说:“国联是一个伟大的实验。”下列各项中,对这一总结理解不确切的是A国联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全球性国际组织 B国联第一次建立“集体安全”机制以期维护和平 C国联维护和平的努力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D国联是英法主导的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国际组织24.为找到持久

11、和平之路,美国总统威尔逊等政治家们曾在巴黎和会上作出过极大努力,并在不少问题上取得了一致意见。这些被列入国联盟约的、现在看来还是很有价值的共识包括 “维护和平”的原则 实行“集体安全” 对战败国殖民地的“委任统治”严厉制裁德国A B C D25.自1922年起,英国和法国便处于“有礼貌的破裂”阶段。造成这种状况的重要原因之一是( )A英国对德国实行绥靖政策 B法国与美国结盟C法国单独占领德国的鲁尔地区 D英国不同意过分削弱德国26.“一战”后,一位德国政府官员认为“德国对外政策在任何地方也找不到比美国更真挚的承认”。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强调“法国是现在唯一可能给我们造成麻烦的国家”。20年代末,德

12、国重新崛起。这些表明A英、法矛盾是当时世界最主要矛盾B德、美形成了战后同盟关系C外部环境推动了德国的重新崛起D英、美、德共同反对法国的复兴27.下列措施属于秦始皇首创的有 立皇帝制 行郡县制 修筑长城 统一文字A B C D 28.下列与图5中椭圆圆圈所示地区开始进入中原政权版图直接相关的是A.修筑灵渠,沟通湘水与离水B.修筑“自九原抵甘泉”的直道C.开辟“五尺道”,并在当地任命官吏D.设置桂林、南海、象郡对该地区进行管辖图529.秦始皇被称为“千古一帝”,我们之所以肯定他,最主要是在于他A.确立了封建制度 B.开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C.所实行的统治政策对后世影响大 D.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

13、多民族国家30.史称贞观年间,“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常空”,这根本上是由于唐太宗统治时A.慎用刑法,强调人治作用 B.麻痹人民,大力崇佛尊孔 C.严刑峻法,以致犯罪敛迹 D.休养生息,人民安居乐业31.唐太宗认为“死者不可再生,用法务在宽简”,该主张直接体现了唐太宗A.休养生息的宽民政策 B.崇儒尊孔的仁义思想C.依法治国的治国理念 D.慎用刑法的法律思想32.下列唐太宗的活动中,最能推动中国文化多元发展的是A 完善科举制度 B.设置羁縻府州 C.促成唐蕃和亲 D.“示存异方之教”33.康熙帝不但为孔庙题写万世师表匾额,且还赋诗说:“ 銮格来东鲁,先登夫子堂入门抚松柏,瞻拜肃冠裳。”他这样

14、做是为了A.罢黜诸子百家,加强思想控制 B.实践仁政思想,改善人民生活C.缓和民族矛盾,发展满族文化 D.打击满洲贵族,实现民族平等34.下列关于康熙事迹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平定三藩,大胆起用汉族将领 B.收复台湾,正式设立台湾行省C.多伦会盟,接受藏族贵族臣服 D特封活佛,蒙藏地区实行自治35.有一次卫灵公问孔子布阵行兵之法,孔子说:“俎豆(古代礼仪)之事则尝闻之,军旅之事未之学也。”孔子想要表达的思想实质是A.知之为知之的实事求是精神 B.坚持礼乐治国的政治理想C.忠于鲁国统治者的忠君思想 D.献身教育事业的人生目标36.春秋战国时期是古代中国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的关键时期,孔子的教

15、育思想中反映了这一时代趋势的是 A温故知新 B有教无类 C学思结合 D因材施教37.下列有关孔子史实的叙述,正确的是A.主张加强君权,绝对服从君主统治B.主张克己复礼,实行“仁政”C.创立儒家学说,主张恢复周礼的权威D.孔子主张以德治国和以礼治国,二者有一即可38.论语里提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关于这一思想的评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利于培养高尚的节操 B反映了儒家的道德观念C符合君主专制的政治需要 D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二.非选择题:(共2题,计43分)3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1分)材料一 我绝不相信,在这次战争结束时,即使我们站在一旁而且继续站在一旁,我们能够在物质上使用我

16、们的力量,决定性地消除战争时期已经发生的情况,防止在我们对面的整个西欧归于一个国家的支配之下 英国外交大臣格雷在英国下议院的演说(1914年8月3日)注:8月4日,伦敦获悉德军入侵比利时领土后,格雷即就此事向德国政府递交最后通牒,限其在柏林时间24时以前作出明确答复:德国是否打算尊重比利时的中立稍后,格雷写信通知德国驻伦敦大使:从8月4日晚11时起,英德之间处于战争状态。材料二 在可料想的时期内,一直要确保德国能向西去和向东去。为此,必须如此削弱法国,以致使他不能重新兴起为大国,必须尽可能使俄国远离德国边境,并打破俄国对非俄罗斯的附庸国人民的统治。 德国首相贝特曼霍尔维格九月纲领(1914年9

17、月9日)材料三 这是一种与全世界各国为敌的战争。美国船已被击沉,美国人的生命被夺去,其手段令我们听到大为愤怒,而其他中立和友好国家的船舶和人民,也被同样的手段击沉,淹没海底。这里并不曾有任何区别。挑战是向全人类的。每个国家必须各自决定怎样去对付它。我们的动机并不是复仇,也不是把国家的物质力量拿出来耀武扬威,而仅仅是主持正义和维护人类权利,我们只不过是这种正义和权利的诚实捍卫者。 威尔逊总统提请美国国会对德宣战的演说(1917年4月2日)(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外交政策的转变,并分析英国外交政策转变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德国发动战争的目的。(4分)(

18、3)材料三提到的令美国 “大为愤怒”的“手段”是什么?美国参战真的是 “主持正义和维护人类权利”吗?试予以简要说明。(3分)(4)有人说“美国的孤立完成了欧洲的孤立。”请结合一战后美国对欧洲的政策加以论证。(6分)4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2分)材料一 唐(太宗)平东突厥后,设置羁縻府州,将突厥降众安置内地,让他们保持原有的生产和生活习惯,仍以其酋长担任都督等职,统治原有的部众。突厥首领在长安被任为五品以上将军、中郎将的官员有一百多人,“殆与朝士相半”。定居长安的突厥人将近一万家之多。吐谷浑平定以后,仍以慕容氏为可汗。后来又把弘化公主嫁给诺曷钵可汗。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第六卷材料二 (

19、贞观十四年,唐朝廷平高昌国)太宗欲以其地为州县,魏征谏曰:“未若因抚其人而立其子今若利其土壤,以为州县,常须千余兵镇守陛下终不得高昌撮粟尺布以助中国,所谓散有用而资无用。”上不从,以其地为西昌州,又改为西州并为(安西)都护府,留军以镇之。 唐会要高昌材料三 康熙帝对事关大局的蒙古事务非常重视,平定“三藩”之后,在内蒙古的中心地带设立木兰围场,满语“木兰”意为哨鹿,康熙帝把这里作为围猎、避暑、练兵,处理民族事务的特殊场所。 摘自选修4教材(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太宗处理少数民族与中央政府关系的方式。(4分)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唐太宗处理民族事务的认识。(10分)(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康熙处理民族事务的措施。(4分)(3)结合所学,指出唐太宗和康熙的民族政策带来的积极作用。(4分)- 9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