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空港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doc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6496232 上传时间:2022-09-26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空港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2022空港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空港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空港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doc(3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空港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空港经济也称临空经济,具有鲜明的区域经济属性。一般认为,空港经济是依托大型机场尤其是国际枢纽机场,利用航空港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优势而发展起来的多功能的区域经济形态。随着我国民航业的加快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把依托机场、服务机场,发展空港经济,作为提升综合竞争力的战略选择。随着新桥国际机场的快速建设与投入使用,合肥空港经济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需要在把握一般规律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实际,超前谋划,努力走出一条顺应发展潮流、具有合肥特点的空港经济发展之路。 一、国内外空港经济的产生演进及发展模式 空港经济随着机场的产生而产生,随着机场的发展而发展。纵观国内外空港经济的产生

2、演进历程,大体上可分为形成期、成长期、成熟期(如下图所示)。 (一)国外空港经济发展历程。以1959年爱尔兰成立香农国际航空港自由贸易区为标志,世界空港经济即已诞生;进入上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新技术的兴起和交通工具的迅猛发展,突破了资源分布对生产力布局的限制,很多国家形成了空港经济发展模式;自80年代以来,空港经济有了较大发展,亚洲一些国家在建设机场的同时,同步建设空港园区。随着空港经济的深入发展,众多国家和地区从战略高度,将其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加以推进。同时,大型现代化机场,都纷纷进行多方面的战略性调整,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推出空港经济区建设规划。目前,国外空港产业链已基本成熟,并向多功

3、能综合经济转变,许多空港经济区已逐渐向航空城转型。 (二)我国空港经济发展情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机场属地化改革和民航准入、开放、补贴等政策的出台,为空港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十一五”以来,1400亿元机场建设投资,把航空航天产业列为8大高技术产业之一,又为空港经济发展提供了重大契机。目前,尽管我国空港经济发展总体上仍处于形成阶段,但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进下,已经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期。2010年国际航空城会议认为,空港经济将成为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模式。 综上可见,作为高度垄断的行业,机场在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规划发展空港经济,着眼点

4、就是依托机场吸引全球资源,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占据有利地位,形成参与产业全球化垂直与水平分工的节点;空港经济发展到成熟阶段,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共同成为主要产业,航空制造业和航空服务业结合成为航空产业集群,复合型的航空枢纽功能与区域经济完全融合。由此不难看出,空港经济既有着鲜明的临空指向性、技术先导性、产业聚集性,又有着独特的区域带动性、市场直接性、全球易达性,是一种具有现代服务性特征与新经济时代特征的新型经济形态。 国内外空港经济发展情况表明,由于空港所处的历史背景、交通区位条件、腹地经济基础和工业化发展阶段等不同,空港经济在发展上会表现出不同的模式。 1、从产业发展角度分析。主要有多种产业

5、并进,集群化发展模式,如首都机场、浦东机场等;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如美国孟菲斯机场、广州白云机场的物流型航空城,荷兰史基浦机场的交通枢纽型航空城,韩国汉城仁川机场的商务贸易型航空城,香港东涌新市镇作为香港机场辅助社区的居住型航空城;以航空产业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如天津滨海机场、西安阎良机场等;以高轻产品制造业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如成都双流机场、重庆江北机场等。 2、从空间布局角度分析。根据机场在城市中的位置不同,临空经济区的空间结构对应有圈层式、轴带式和卫星式等多种类型。一般而言,机场对周边地区的辐射能力会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弱,大多数机场往往呈现出圈层结构;现实中,不少空港的产业空间结构

6、呈现“棒棒糖”状的布局,其“糖面”为机场辐射形成的圈层结构,“把柄”则是空港交通走廊沿线可达地区。也有特殊情况,如由于地理等因素的影响,浦东机场产业区“缺了一角”,形成了扇形结构。 3、从扩展方式角度分析。空港经济发展具有渐进式、跳跃式、更新式三种发展模式。属于渐近式发展模式的空港很多;属于跳跃式发展模式的空港,是因为在周边地区进行成片开发,或对机场进行扩建;属于更新式发展模式的空港,是因为原机场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对机场实行整体规划建设。如2009年,大连机场运送旅客955万人次,一跃成为准“千万级”机场,就是因为大连的城市化进程提速和机场本身的扩建。 4、从主导形式角度分析。目前比较通行的

7、发展模式是,政府主要为机场的运营和管理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条件,推动企业化运作、产业化发展。除此之外,还有一种以机场(企业)为主导的模式,机场具有特许经营和专营权。在空港经济发展上,特别是在初期阶段,制度供给往往比要素供给更重要。如最近出台的广州空港经济发展规划纲要就提出了建设“国家空港体制创新试验区”的目标定位。 虽然空港经济在发展模式上有所差异,但有着共性的方面。主要有:依托大中型机场或区域性转运中心,政府主导推进、公司化运作,开放引进实力强的公司,实施配套支持政策,划定区域设立自由贸易区,建设以高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有机融合的航空城,打造承接总部经济和产业转移的平台,构建以空港为核心的立体

8、化交通运输网络,空港经济发展规划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相协调,等等。这些都是带有规律性的,对规划发展合肥空港经济,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和借鉴意义。 二、空港经济的效应及规划发展合肥空港经济的意义 历史经验表明,交通运输方式的每一次变革,对经济发展、社会变迁和生产生活方式,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如同18世纪的港口、19世纪的铁路和20世纪的高速公路一样,今天的机场已演进成为全球生产和商业活动的重要节点。正如荷兰史基浦机场不动产公司资深空间发展规划师沙福玛所认为的:“今天的机场,就像50年前的火车站,100年前的海港,成为全球化的新核心。”作为唯一代表世界机场业的组织国际机场协会(aci),更是将空港

9、经济喻为“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应该说,空港经济的影响和带动效应是多方面的。 航空运输已经超越了作为一种运输方式的功能,成为区域内的产业融入全球经济的重要通道。当今世界,随着产业结构的深加工化、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空中快运的作用愈来愈重要。目前世界贸易总值的40%经过空运,在美国几乎2/3的货运是经空中快运完成的。根据纽约商业房地产服务公司高纬物业2007年的欧洲城市追踪调查报告,有52%的企业在布局和选址时将是否有便利的航空运输作为一项关键性依据。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更加依赖航空运输来进行快速的和小批量的运输与交易,如采取直线订购和高效率供应链管理模式的戴尔公司,在

10、厦门基地的个人电脑生产线上,只配备2个小时的生产用料,其严密的生产安排就是依托航空网络来实现的;为配合戴尔公司开拓日本市场,厦门高崎机场还专门开通了到日本的航线。国外经验显示,高技术产品有70%80%是经由航空运达市场或下一工序的。 空港经济对一个地方的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产生重要影响,也对当地就业带来重要影响。根据中国民航大学临空经济研究所的研究,空港区比整个城市的gdp增长率平均要快8%左右。在新加坡,空港经济对整个区域的带动占到了10%。国际经验表明,一个航空项目发展10年后,给当地带来的产出比为180,技术转移比为116,就业带动比为112。对于带动效应最为显著的航空制造业,西安、成都、

11、天津、哈尔滨、贵州安顺、珠海、上海、苏州等地都在争相布局。另据国际民航组委会(icao)测算,每100万航空旅客可为周边区域创造1.3亿美元的经济收益,能够带来1000个直接和3700个间接工作岗位;每新增10万吨航空货物,将直接创造出800个工作岗位;每新增1个航班,将直接增加750个工作岗位。每天旅客吞吐量中约20%会在机场所在城市食宿,由此带动城市就业,形成多产业发展的综合性平台。 空港以强大的流量经济作用于区域经济,带动区域gdp、就业增长和产业集聚。枢纽机场作为区域的重要门户,可以利用航空运输功能,在机场所在地周边地区乃至在更大范围内形成与航空相关的产业集群;很多机场还利用国际口岸的

12、优势,设立空港保税区或空港保税物流园区,形成保税仓储、物流中转、物流配送、国际采购、展览展示、加工出口以及其他保税延伸产业集群。从中可见,航空港以强大的流量,作用于区域经济(如下图所示),从而带来增量的扩张。 总之,顺应国内外空港经济发展趋势,主动规划发展合肥空港经济,无论对于机场本身地位的提升和发展,还是对于更好地利用大型国际空港高端稀缺资源;无论对于提升国际化、市场化程度,还是对于助推安徽的对外开放与合作;无论对于促进合肥经济圈的融合发展,还是对于促进与周边的联动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面向未来,合肥面临着做大经济总量、增强经济实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任务,要加快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和现

13、代产业基地建设,朝着区域性特大城市的方向迈进,这些都需要加快发展空港经济。 三、规划发展合肥空港经济的基础和机遇 对于合肥来说,规划发展空港经济,不仅具备了良好的基础条件,而且很多方面正在形成自身的后发优势。 (一)枢纽地位和机场功能不断提升中的空港。发展空港经济,要求机场的运输量有较大规模,对周边有较大的辐射力。合肥骆岗机场是我省连接东西部和沿海发达地区的重要航空枢纽,也是国家一级航空口岸,已开通航线38条(其中国际或地区航线3条),通航城市37个,相继投入运营4个省内异地候机楼。20032007年,骆岗机场旅客吞吐量年均增长33.8%,2009年突破300万人次,今年将突破400万人次。据

14、2009年全国民航业务量统计,合肥机场的旅客吞吐量、货邮吞吐量分别位居第34位、第35位(参见下表)。 合肥机场不仅发展很快,而且是我国“十一五”机场布局规划的40个中型机场之一,也是12个迁建机场之一。按照工程进度,合肥新桥国际机场项目将于2011年基本完工,到2012年5月投入使用。按照规划,本期工程满足2020年旅客吞吐量11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5万吨的需要;远期到2040年,客、货吞吐量分别达到4200万人次和58万吨。建成后的新桥国际机场,具备国内目前最高飞行区等级4e,可供世界上目前已投入商务运营的所有飞机起降,是国际定期航班机场、国内干线机场、XX省的中心机场。这些都将大大增

15、强合肥机场的市场竞争力。 (二)经济总量和人口规模加速扩张下的巨大航空市场。机场所在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规模,与空港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经验表明,空港所在区域的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以上,就能保证这一经济模式的稳定、持续发展(参见下表)。 从经济发展水平看。2009年,安徽gdp迈上万亿元台阶(10052.9亿元),人均gdp16391元(折合2400美元,按常住人口计算,下同);合肥gdp突破2000亿元(2102.12亿元),经济首位度为20.9%,人均gdp41543元(折合6082美元)。从“十二五”预期目标来看,省委省政府提出,力争gdp翻一番以上,则至少在2万亿以上;市委市政府

16、确定,gdp总量突破6000亿元,人均gdp突破15000美元。同时,合肥经济圈2009年gdp达到3834亿元,占全省38%,到2015年将占全省45%。从人口规模看。2009年年末安徽户籍人口6790多万。根据省计生委测算:到2050年人口总数为7400万人。2009年末,合肥常住人口510万,其XX县区常住人口超过300万人,比2005年增加79万人。特别是,合肥“十二五”时期市区将增加常住人口100万,未来城市人口可达到8001000万的规模。这样的经济总量、人口规模和腹地,对航空运输及相关行业无疑会产生巨大的市场需求。 (三)打造现代产业基地进程中形成的强力支撑。空港经济区的产业发展

17、是整个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区域产业对空港经济区产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参见下图)。在空港经济发展之初,地方产业的支撑作用非常重要。 区域产业对空港经济区产业的支撑关系示意图 “十一五”以来,合肥的产业基础不断增强。目前,有35个工业行业,200多个工业门类,逐步形成了以汽车、家电、装备制造等8大产业为主导的工业产业体系。20052009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由488亿元增长到1445亿元,年均增长31%;增加值由128.5亿元增长到440亿元,年均增长36%。同时,合肥成为国家级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城市、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国家动漫产业基地,金融、物流、会展、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

18、,苗木花卉、种植养殖、食品加工等现代农业协调共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围绕建设现代产业基地,合肥正以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以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为重点,以发展繁荣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着力培育家电、新型平板显示、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食品与农副产品加工和公共安全、文化等重点产业,加快构筑现代产业体系。这将进一步对空港产业发展形成强有力的支撑。 (四)城市区位和地面综合交通优势的日益凸显。合肥居中靠东、连南接北,是距长三角最近的中部省会城市;以合肥为圆心、500公里为半径,是我国最具消费能力的区域之一。这种独特的区位特点,适合发展航空物流。在国家相关规划中,合肥是42个全国综合性交通枢纽(

19、节点城市)之一,也是全国28个内河航运中心之一。国家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还提出,积极推进42个节点城市公共交通发展,逐步建设特大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目前,合肥的高速公路网已形成“一环七射”的格局,高速铁路形成了1小时到南京,2小时到武汉、上海,3小时到北京的快速交通圈;随着合肥铁路枢纽、合肥新港等项目的建成,未来将有6条高速铁路、4条电气化铁路在合肥交汇,1500吨级货轮可从巢湖通江达海。同时,合肥的“大建设”已建成道路1500多公里、桥梁97座,建设中的机场道路与高速公路互通,并为轨道交通延伸预留了空间。近期,合肥经济圈五市又在谋划“十二五”城际快速通道建设,加快同城化步伐。这些将为新桥国

20、际机场构建起多式联运的优势和内部换乘、通达的优势,有利于扩大合肥空港经济的客、货源腹地,而且交通方式的适度竞争也将促使航空公司集中优势资源用于拓展远程航线。 规划发展合肥空港经济,还具有以下优势和机遇。一是政策环境优化。XX省与国家民航总局的战略合作深入开展,对航空旅游等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合肥的出口环境良好,具有出口加工区、与长三角一体化通关等政策,可申报综合保税区;经济开放度高,对外经贸交流趋于活跃,商务活动日益频繁,对空运的需求不断增多。特别是,一系列政策叠加的机遇,预示着合肥将进入一个开放发展、合作发展、创新发展的新阶段。这些对空港经济的发展都是最好的机遇。二是要素支撑明显。因新桥机

21、场征地,xx县被列为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试点县,机场周边的临空经济圈内被修编成建设用地。合肥作为一个宜业宜居的城市,良好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对总部经济和各类企业有着很强的吸引力;作为全国重要的科教基地和国家创新型试点市,创新资源密集,各类人才众多,具有相对较强的文化教育科研机构和人才资源。这些要素支撑,都是合肥空港经济发展的竞争优势。三是体制机制创新。对于机场建设,省里成立了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并设立指挥部,形成了协调、有序、高效的工作机制;对于航空市场的培育,逐步建立起政府、机场集团、航空公司“三位一体”的机制。现在,新桥国际机场临空产业园启动区项目已被列入省“861”行动计划,合肥正在

22、逐步调整优化经济布局,相关县区、开发区,包括与机场相邻的兄弟市,都在推进相关规划工作。这种上下联动、协同合作、多方参与的体制机制日趋形成,将为合肥空港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四是市场主体跟进。随着新桥国际机场建设的快速推进,东航航空基地项目已经开工建设;市政府与安徽民航机场集团公司携手众多航空公司和旅行社,不断取得合作成果;世界最大的快递承运商与包裹递送公司ups公司,在合肥设立了第一个亚太服务共享中心,还计划把快递和供应链网络拓展至合肥。航空招商取得重要突破,幸福航空公司与市政府签订了合作协议,作出在肥发展的近期、中期和远期规划,并已付诸实施;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拟在合肥增加运力,开通新航线,设立

23、基地航空公司;澳门航空与我市签订航线航班合作协议,开通合肥澳门航线,随之与港澳台航线全部开通。应该说,规划发展合肥空港经济的条件已经具备,时机已经成熟。 四、规划发展合肥空港经济的思考和构想 (一)发展合肥空港经济的总体思路 谋划合肥空港经济的发展思路,需要对近期和未来有一个基本的预见。从微观区位交通看,新桥国际机场与xx市中心的直线距离为32公里,机场高速公路建成后,从市区到机场只有20分钟的车程,这表明合肥空港经济区建设快速启动。从发展阶段特点看,在合肥工业化、城市化加速推进的背景下,以新桥国际机场的建设为契机,无疑将改变合肥空港经济的递进式发展轨迹,走上一条跨越式发展之路。从行业格局影响

24、看,XX省除现有的黄山、阜阳、蚌埠、芜湖、安庆(军民合用)机场外,还计划在九华山、蚌埠、芜湖等地开展民航运输。新桥国际机场建成后,将会形成以合肥为中心,以设施完善、功能配套、技术装备先进的支线机场为支撑的现代机场群。从区域带动作用看,新桥国际机场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和航空运输平台,不仅能够为优化合肥的产业空间布局、提升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创造条件,而且有利于更大区域投资环境的优化,对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相当大的带动作用。这些都从前瞻性的角度,为我们确立空港经济发展思路并作出规划,提供了基本依据。 1、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建设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和现代产业基地的目标,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

25、方式、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为主线,以优化产业结构、空间布局、交通体系为重点,以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对外开放为动力,着力增强国际航空港的枢纽功能,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空港经济区,逐步构筑起合肥迈向区域性特大城市的流量经济平台,打造服务安徽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兴皖富民的重要引擎。 2、战略定位。战略的本质在于行动,一个好的战略必须具有吸引力和号召力。合肥空港经济的战略定位应当是: 区域性、复合型空港枢纽。深度融入全国、全球航空体系的合作与分工,打造安徽对外开放的门户空港。增强机场航空运输服务功能和综合交通换乘枢纽功能,形成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等要素流通中枢,打造复合型空港枢纽。 安徽临空产业发展集

26、聚区。认真落实XX省装备制造等相关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重点发展具有临空指向性和关联性的高端产业。依托机场集聚的人流、物流、信息流优势,推进相关特色产业的优化升级。 合肥经济圈发展战略纽带。以新桥国际机场和空港经济区为载体,着力打造流量经济和对外开放的共享平台,带动产业转型升级,构筑与国际资本交融、与跨国公司有效协作和吸纳国内外先进生产要素的战略新空间。 国际化、生态化、现代化的空港新城。强化机场周边区域的空间资源与产业整合提升,推进城市功能配套和生态建设,使之成为综合性、多功能、具有临空产业特色的都市化区域和国际化、服务型生态新城。 3、战略取向。规划发展合肥空港经济的战略取向,可以细化到很多

27、方面,这也是规划发展中需要坚持的原则。 产业发展高端化。空港产业是带有临空指向性和关联性的产业。不仅空港经济区要发展高端产业,促进产业价值链高端化,还要带动周边产业向高端化方向发展。 港城功能一体化。在着力增强空港枢纽功能的同时,精心打造空港经济核心区,形成具有复合功能的空港经济区,实现空港门户功能和城市功能的一体化全面提升。 交通枢纽便捷化。在巩固、加密已有航线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国际航线,加强机场与其他交通方式的高效衔接,形成区域快捷交通系统,建设空港综合交通换乘枢纽。 体制机制市场化。各方共同推进空港经济区行政管理体制创新,促进空港经济发展模式由政府主导向政府与市场有机结合转变,实现空港

28、经济管理、运营等方面的创新。 投资主体多元化。吸引国内外战略投资者,特别是具有国际背景的开发商参与空港经济区的建设发展,吸纳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提高空港运营的国际化水平。 (二)合肥空港经济的产业发展 规划发展合肥空港产业,应深入把握空港产业的关联性(参见下图),使我们产业选择符合规律性、更具可行性。这是一个基本的前提。 具体地说,就是要以打造现代产业基地为目标,既重视发展共性产业,又突出发展个性产业,加快构建具有明显特色和竞争力的空港产业体系。 以机场为中心,加快发展航空运输业。对一个机场来说,首先就是要增建基地航空公司,增加机场航班密度和航线网络,提高机场的航空运输能力,加快构建机场产业链

29、。同时,围绕航空运输保障,重点发展飞机维修、航空配餐、航材供给、航空客货运输代理、商务航空代理等产业,提高航空运输效率;围绕航空运输配套服务,重点发展为旅客、航空工作人员服务的保税零售、餐饮、酒店、汽车租赁等,提供便利的多元化服务,增强机场综合服务功能和对外吸引力。这些产业是一个空港的“必然产业”,也是最基础的产业。 以空港为依托,大力发展临空现代服务业。从产业的关联性看,要快速集聚现代物流企业,拓展高新技术产品、特殊农产品航空运输市场,加强航空物流信息平台和展贸平台的建设,加快发展航空物流业;重点引进国内外航空公司总部,吸引高新技术、航空物流、高端服务等行业的龙头企业设立区域性运营中心、研发

30、中心、营销中心等总部机构,加快发展临空总部经济;重点发展高端品牌专业博览和展会,积极发展研发创意、教育培训、金融保险、科技服务、信息服务等知识型服务业,加快发展临空商务服务业。同时,加快提升旅游、房地产等现代服务业,配套发展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和社会服务业;充分发挥合肥科教人才优势,打造国内重要的航空教育培训基地和区域性航空技术服务中心。 以功能区为载体,积极打造航空制造业。合肥在航空航天研究制造领域有一定基础,安徽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鼓励发展“民用航空装备”,明确支持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建设合肥航空产业园;提出以安徽江淮航空制氧制冷设备公司、合肥皖安航空装备公司等企业为主体,形成年

31、产空调器及方舱、航空仪表10万台和航空地面设备100台套的能力;支持合肥开发制造支线飞机,从装配入手,逐步实现产业化。一般来说,航空制造业涵盖管理、设计、材料、部件、机身系统、动力系统、制造、测试等9个大类。这方面,合肥应将其作为进一步加快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内容,超前规划航空产业功能区,继续做好“无中生有”的文章。 以临空为指向,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规划发展空港经济,对于吸引临空指向性强的企业来肥投资发展,做强产业链高端环节,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就合肥来说,重点是要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和环保等临空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汽车关键零部件、精细化工等先进制造业,改造提升区域

32、内航空运输指向性较弱的传统产业;发展为航空配套服务的航空食品深加工业,推进生物育种、现代园艺、休闲观光、特色农产品深加工等都市型、创汇型现代农业。 (三)合肥空港经济区的空间布局 空港经济区空间布局,有广义和狭义、近期和远期之分。总体而言,应着眼于规划展望期,在综合交通环境下明晰其空间范围、产业布局、功能辐射。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的工作,有必要作一些分析。 从我国三大门户机场的空港经济区规划建设情况看(参见下表),这些空港经济的成功实践,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事实逻辑”:空港经济区是一个多功能的经济布局。 依托机场主要园区园区性质和功能定位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天竺空港工业区 空港物流园区 林河工业开

33、发区 空港城/天竺镇为主 顺义新城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光电一体化、新材料、仓储保税 物流仓储、生产加工 微电子、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制药、汽车零部件、集成电路行业 教育、卫生、商业、展览、高新技术产业、金融服务和居住 休闲健身和旅游度假基地、体育训练中心、中高档生活居住组团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空港物流园区 “一城两镇”航空城海关监管仓储区、近机坪设施区、保税仓储加工区、非保税仓储加工区、相关功能设施区 现代园艺农业区、临空产业区、商贸居住区、工业区、水运区等 从世界著名机场比较成熟的综合开发模式看,空港邻近区产业的临空指向比较鲜明,同时依托地面交通,会形成廊带式开发(参见下表)。在空港经济发展初期

34、,空间布局应一步到位。比如,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机场在20世纪80年代的扩建过程中,政府也针对机场地区的特殊性进行了独立而完整的规划;相反,早期建设的国际门户机场因为缺乏整体的先期规划,机场周围用地预留不足而失去了更多的发展空间。 机场名称空港邻近区空港走廊地带 戴高乐机场货运区(300hm2)、大规模物流中心、罗亚西(研究开发、商务功能)、商务中心(约9万m2)、小型样品会场、宾馆、大规模工业园(雪铁龙汽车)拉德方斯(商务、公园、博物馆) 奥兰多国际机场货运中心、贸易港、自由贸易区、工业园、购物中心迪斯尼世界 新加坡樟宜国际机场空中货运中心、自由贸易区、罗亚工业园(航空宇航、飞机相关产业)拉普路

35、斯城、游艇基地中心、世界贸易中心、科学公园、工业园区、中国庭院、日本庭院、散通萨岛 东京成田国际机场货运航站楼、飞机内食品供应工厂、机务维修工厂、宾馆(9个)、临空型工业园区(4个153hm2)临空型工业园区(1个114hm2)、tact(东京货物中心)、博览会中心(会务中心、商务花园)、东京迪斯尼乐园、筑波科学城 从国内外实践看,空港经济区大多集中在空港周围620公里范围内,或在空港交通走廊沿线15分钟车程范围内,从理论上讲是一个多层次的圈层结构。但实际情况是,由于临近空港地区的空间结构还取决于空港与中心城市的地面交通通达性、中心城市的经济结构以及周边区域环境等因素,从而会呈现出不同特点。由

36、于空港经济发展阶段不同,空间布局模式也会发生变化(参见下表)。 这些情况表明,空港经济的空间布局,最基本的是圈层式特点,但具体情况、发展阶段不同,空间布局也会不同。这方面,可结合几个具体案例来加以思考。 例如,杭州空港经济圈规划(参见轮廓图),结合萧山机场及其辐射区域的实际情况和相关规划,形成以国际空港为核心,现有城镇和交通干道为依托,组团式布置空港经济发展区块的总体空间布局框架,构筑“核心区集聚区辐射区”的圈层扩散式空间结构。 再如,天津临空产业区(航空城)规划(见下图),按产业特点和区域交通特点划分为六个功能分区:规划机场运营及保障区(占地面积约21.38平方公里)、航空教学培训与科研区(

37、占地面积6.21平方公里)、中国民航科技产业化基地(占地面积11平方公里)、空港加工区(占地面积44.55平方公里,含民航科技产业化基地7.59平方公里)、空港物流区(占地面积6.73平方公里)、飞机维修区(占地面积6.19平方公里)。 上述情况从一般规律、具体情况、发展阶段等方面,尤其是杭州空港经济圈、天津临空产业区(航空城)分别从宏观、微观层面,为合肥空港经济空间布局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参考。 在空间范围上,应以空港经济发展为合肥“141”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注入新的内涵,拉动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和现代产业基地建设,促进区域性特大城市建设。重点考虑空港经济对城市功能提升作用的强弱程度及其产业布局特点,

38、借鉴杭州空港经济圈规划,按照“核心区+集聚区+辐射区”来确定范围,据此确定适度的空港经济政策实施范围。近期核心区(参见下图)宜在合淮阜高速公路以西、合六叶高速公路南北、312国道以北和规划的江淮运河以xx区域,面积应在300平方公里以上(其中xx县境内约210平方公里)。 在产业布局上,近期重点应放在核心区和集聚区。核心区的重点,应以机场为“内核”,以紧邻区域为载体,形成配套服务、航空物流、航空制造等功能片区;集聚区的重点,应整合开发园区资源,优化经济和城市布局,并对已有产业和XX县区融入空港经济元素,逐步形成空港经济区特色产业布局、城市空间特征;辐射区应以交通干线为支撑,宜在一个半小时的车程

39、区域内。 在功能辐射上,应依托已经建成的和正在建设的交通骨架,加快空港经济区辐射功能向外拓展延伸;依托合肥经济圈城际快速通道建设,使空港经济区辐射功能扩大至一体化发展区;依托构建空港经济区“四面八方”进出通道,不断扩大辐射区边界;加强与省内支线机场、国内尤其是东中部大中型机场的联系,密切空运功能的互联,扩大空运功能的辐射范围。 (四)合肥空港经济区近期的建设重点 围绕合肥空港经济区的战略定位,近期的建设重点是,尽快提升空港门户能力(如图所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加快推进机场建设和航空网络完善。按照跨越赶超的思路,在建设新桥机场一期工程的同时,应尽早谋划提前实施二期工程,力争适度超前。从更

40、长一个时期看,要加快完善以新桥国际机场为中心的“枢纽干线支线”的中枢航线结构和机场网络。当前,要支持航空公司完善航线网络布局,拓展国际航线和国内远程航线。 加快构建以机场为核心的综合交通体系。这方面,既要利用合肥现有的良好基础,还要加快推进机场高速公路等在建项目,更要进一步抓住国家实施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的机遇,不断提升合肥作为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的地位和功能,加快建设与区域性特大城市相适应的综合交通。目前,重点要依托机场高速公路,规划建设好周边相关路网;加快XX县区交通向机场延伸,推进机场换乘、转运一体化;整合公路、铁路等运输方式,加快与航空港对接、融合;依托国家、省有关项目,与合肥经

41、济圈城市共建共享外向快速通道。力争以最快的速度,形成以机场为核心的高效综合交通体系。 加快空港若干功能区建设和信息平台建设。在明确空间布局的前提下,将空港物流、商务配套、制造加工等功能区落实到具体地块,加快项目启动和建设。其中很重要的是,应争取设立保税物流中心,这是具有物流、保税、退税、国际贸易等功能和特殊政策的海关保税监管物流场所;同时,要建设好空港产业园区,为临空指向性强的企业落户提供承载平台;还有,就是要以空港为核心,应用电子数据交换(edi)、射频(rf)、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等新型现代物流技术,建立信息平台。这些不仅是提升空港功能的要求,也将为相关企业选址和

42、发展创造具有吸引力的环境。 (五)推进合肥空港经济发展的保障措施 1、坚持科学规划引导。目前,空港所在的xx县编制了总体规划,其中26平方公里空港经济区控制性详规已经完成1/1000地形图测绘和住户登记工作。另外,xx市已在肥西与xx县交界处开始建设40平方公里的临空产业园。从广州、杭州、成都等地的情况看,空港所在县区都编制了空港经济区规划,但从市级层面,更应编制一个规划纲要或总体规划,以引领、指导空港经济有序发展。特别是,在“十二五”开局之际,在新桥国际机场即将投入使用、各方面都有着积极性的情况下,有必要把规划编制工作尽快提上日程。 2、创新管理运营体制。空港经济发展是长期的,可以学习广州等

43、地的做法,适时成立空港经济管理委员会,作为空港经济发展管理主体。贯彻落实民用机场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53号),协同有关方面,积极推进机场向管理服务型转变。总结我市开发建设的经验,可成立空港经济发展投资实体,负责空港经济区重要交通和市政设施的投融资建设、运营管理和维护等。在我市产业模拟投资资金中,考虑空港产业发展需求,可运用市场化运作方式,支持空港产业发展。 3、推进专项招商引资。在落实好已有航空招商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航空招商力度,着力引进战略投资者。一是,引进更多的航空公司特别是基地公司。根据中国民航大学研究成果,航空公司的“投资”效应显著(每引入一架飞机,相当于经营一家中型的企业);

44、基地公司还具有“锚”项目的效应(引入一家航空公司基地=带来3050家上下游相关企业),航班倍增效应(引入一家航空公司基地=引入1020条黄金航线),拉动出口效应(引入一家国际航空公司基地=带来50100家出口加工企业落户)。二是,深化与ups公司的合作,支持ups运营好亚太服务共享中心的同时,争取该公司尽快把快递和供应链网络拓展到合肥。这方面,联邦快递的亚太分拨中心菲律宾苏比克湾云集了大量的加工企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白云机场较为发达的货物空运,也是得益于联邦快递公司的入驻。三是,建议省里对机场实行多元化投资。像萧山机场,是内地民用机场中首家整体对外合资的机场,杭州萧山国际机场有限公司出资3

45、6.959亿元,占65%的股权;香港机场管理局出资19.901亿元,占35%的股权。南京禄口国际机场,是XX省最大的机场,原由XX省国资委100%控股,樟宜机场注资约2亿新元,收购了29%的股权。还有重庆、武汉等地机场,都与国际知名机场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推进新桥国际机场与国际知名机场的战略合作,是做大做强机场的最好途径。 4、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争取国家和省里更多支持,多方努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机场建设上,主要包括:给予国际航线补贴、地面交通配套、特许经营、口岸协调、税收优惠等,营造良好的机场发展环境;争取航权开放,以更好地增加国际航班,改善空域条件;提高空港通关效率,降低企业成本,促进多式

46、联运和货流转关联动发展;与机场建设相呼应,加快机场与地面交通的立体化无缝对接,为机场发展创造更好的基础;支持空港营销推广,鼓励基地公司跨区域联合。在空港经济区建设上,结合合肥国家创新型试点市、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等政策,把先行先试权运用到空港经济区建设中;争取国家将合肥空港经济区批准为空港经济发展试验区,以获得更多直接的先行先试权。争取国家和省里给予财政支持、税费优惠、发展用地等方面的政策倾斜,以及相关税费返还和专项资金支持,对机场建设、空港综合保税区建设以及重点园区和产业中的重大项目给予资金支持。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确保节约集约用地,优先安排重点项目用

47、地。 5、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建立空港经济重点项目评审和跟踪服务机制,对重大审批事项开通绿色通道,实现跨部门并联审批,提高服务效率。依托在肥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行业协会,合作开发人才,培育和引进高层次、复合型、紧缺型专业技术人才。总结合肥拆迁安置成功经验,以公开透明促公正公平,统筹解决拆迁安置农民的就业、社保问题。根据空港经济发展需要和环保要求,严格制定执行空港经济区项目环评一票否决制,营造空港经济绿色发展环境。 内容总结(1)空港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空港经济也称临空经济,具有鲜明的区域经济属性(2)(二)合肥空港经济的产业发展 规划发展合肥空港产业,应深入把握空港产业的关联性(参见下图),使我们产业选择符合规律性、更具可行性(3)(三)合肥空港经济区的空间布局 空港经济区空间布局,有广义和狭义、近期和远期之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策划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