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爱中寻找最好的你和我.doc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6486928 上传时间:2022-09-2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6.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爱中寻找最好的你和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在爱中寻找最好的你和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在爱中寻找最好的你和我.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爱中寻找最好的你和我.doc(1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在爱中寻找最好的你和我在爱中寻找最好的你和我mdash;mdash;班主任工作的一些反思大家好!感谢这个平台,促成了自己回头去省视,系统地总结!尤其对于愈来愈年长,记忆力精力都不能与以前相提并论的现在来说,发现以前的一些积累沉淀真是解了自己几次窘迫,以前一些勤于记录和反思等于是帮现在的自己赚得了一些时间,真是颇感幸运。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从事班主任工作中的几点感受,心绪OK工作状态好时的这些收益,令自己窃喜,但不等喜上眉梢便发现其实那已是前人早已总结出来的了,但想想也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真理也是要自己实践过,才能真正通晓和领略其中深义。说实在的,就算是王婆卖瓜都罢,自己觉得以下所

2、叙对和学生的沟通交流确是行之有效的,但有时却也难于情绪的阻碍,会有急躁冲动之时,便也常庆幸会常常地反思自省,将自己再度拉回来。以下所叙,和大家共勉,如果您也觉得有点道理,那我们就共同提醒,持之以恒。构思这篇文章的时候,黄校长提出的教育理想mdash;mdash;在爱中寻找最好的你和我自然而然跃入脑海。这两年对这句话的感受是越来丰富mdash;mdash;最初看这句话时,它对我而言是在理论高度,有些抽象又感觉朦胧美好的,时间流逝,如沙沉淀,感谢可亲可敬的领导们,感谢亲爱的同事和可爱又可恼的孩子们,这两年让我和这句话之间建立起了连接,有了切身的感受,让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刻成熟的认识,并以这句话为自己

3、的工作目标,工作准则,也在这句话中得到勉励。爱,这个大家都太熟悉太熟悉不过的字眼我们先不说。爱之深,行必细,在爱中寻找最好的你和我,何尝不是呢?这句话让我看到了身为人师该有的心态,教育,不是居高临下,不是指手划脚,而是和孩子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和孩子一道成长,逐渐去发现,去追寻最好的我们自己;同时,我们对孩子成长要求高度的规划,不是一味齐整整地拔高,而是尊重每个孩子个体差异,让每个孩子与自己纵向比较,快乐地逐节成长,发展到他自己的最好。有了这样的认识,爱自然具象了,工作自然便顺畅起来。下面就和大家共勉一些我的心得:一、为人师者我们自己的心态很重要1。关于师道尊严,我们无法逃避

4、,必须要正面现实了,过去惟教师为尊的年代已经过去,整个社会价值观的走向,社会对教师要求的提高,家长对教师的态度都在影响着孩子,孩子们已不会再对老师盲目崇拜,更不用提是言听计从了。还记得美国街头日记电影里的一个镜头,孩子对着满是热忱的老师说,我们不会因为你是老师而尊重你。是的,在今天,我们要单凭教师这一身份,是没有办法强制孩子听从我们的教导了。怎么办?唯有改变我们自己的心态,孩子对老师的尊重我不去想是理所当然的,那么,在面对有些孩子的无礼时,便淡然了,可以让你理智地、不听情绪唆摆处理问题。当我们以情唤情,以爱唤爱,以我们的言行换得孩子的尊重时,某些孩子对我们教师这个行业的尊敬我想会唤醒的。对我们

5、初接手的班级,初接触的孩子,如果没有在孩子心中建立好教师威信和地位,撇去师道尊严,同时就不要在孩子抵触你时觉得伤自尊。有时,孩子会抵触你,有两种情况,一是他真的和你对着干,二是他只是发泄他的情绪想要得到他想要的。前者我们肯定不能和孩子一般见识,如是后者那我们就更更加要去体谅,更应该该理智处事了。总之,无论何种情况,我们都要冷静,心平气和的。他要和我针尖对麦芒,我就偏不给他机会,本学期和L开始的教导,是经常性地他顶你的嘴的,例如他课堂上经常会在登记作业时随意下位,你点名请他回位,他不理或者直接回应做咩啧,还有在课间你发现他某个行为不好,想纠正他,他有时会充耳不闻等等。时间长了,我发现当老师真的也

6、是要脸皮厚的,不要觉得是学生不听你话就伤尊严,虽然我有时脸也会微微热,觉得真是有损老师尊严,但其实没什么,放一放,往能解决问题的根源处想一想,而且要让学生听教,得让他愿意听的情况下,在他拒绝听的时候,他走掉也是避免你和他冲突,也不一定不好。缓一缓,置后,再去解决,更能达成所愿。当然,如果是在孩子屡次明知故犯的情况下,就该另当别论了,我个人觉得如同我们老祖宗的一句适用于某些人来说的古话:不打不成材一样,教师也要懂得利用自己的情绪,适时的生气对某些孩子来说也是一种告知,一种教育,一种引导。2.怜悯孩子,尤其那些有问题的孩子。以一颗怜悯之心去看孩子的问题,面对孩子不在情理之中言行的时候,能更加冷静,

7、跳出自己的情绪圈子,站在理智的高度上去帮助孩子,处理问题。例如某些行为异于同龄孩子的少数群体,他们带给我们真的是很大困扰,但这些孩子无一不是缺乏家庭正常关注和引导的,这样的孩子每个班都会有上一个甚至几个,像上学期六年三班的L,七班的X哥,还有这学期我们班的L。孩子出世以来,是白纸,被我们成人描绘或误导出来现在这个样子的,他们自身肯定是受着与其他孩子相比而言更多的困扰,同学的排斥,亲情缺失,自我内心的冲突等等,他们其实是群纸老虎,是可怜的弱势群体孩子。想想,小小年纪,本是快乐的童年却是如此,又怎能让人不怜悯他们?黄校长上学期期末工作总结会议上,曾给过我们提醒,不要让学生知道你的底限,确实,不能让

8、孩子抓住你的心理,要尽量避免让他从你这找到他不思进取的借口。怜悯不等于纵容,不能让孩子因此给自己有问题的言行找借口,我们怜悯在心,却不能让孩子感觉同情,应该要给他们的是看到自己变好的希望和时时的鼓励。我觉得和像L,他甚至是会利用人们的这种同情的情感,向你索要特殊待遇或是给自己出格的言行找托辞,找心理安慰的。当第一次和他交流,他我自犹怜地和我说妈妈每天都不给他做饭,而且经常不在家,晚上九十点甚至更晚才回来,他从三四年级开始就经常一个人在家的时候,我没有说他真不容易,真可怜或者说他妈妈怎么这样的话语,而是佩服地告诉他:你真自立!真是个男子汉!告诉他妈妈这样的教育方式真好,我以后也要多培养我儿子的自

9、立,像他这样一个人敢在家能够料理自己的生活这般男子汉样的自立,让他感恩他有着这同龄人很少会有的历练的机会。妈妈不在家,没关系,你很胆大,老师以前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不如你;妈妈很少关心你,你都可以这么自理自立很棒,妈妈有她的苦衷,你能够管好自己就是对她最大的安慰和帮助,而且可以在生活中力所能及去体谅下妈妈。无论她在外人眼中如何,你都不能对她有任何看法,因为她是你的妈妈,带你来到这个世上的人,你都应该感恩她,尽量的去体谅她。而在后面熟悉了,在他心中建立一定地位的时候,我会直接告诉他,老师不会同情你,因为同情是给弱者的,你不是弱者!老师也不会给你特殊对待,因为只有弱者和不正常的人才需要特殊对待!这些都

10、在情理之中的话,孩子是可以接受的。当然,这样直白的话只能在孩子已经愿意接受你的教导,并审时度势在适合说的时候才说,不然,会更容易让孩子起逆反的心理。3.放开自己mdash;mdash;相信教育的力量,坚持执着但不宜纠结。相信大家和我有着一样的感受,在面对有些孩子,我们用尽全身解数,但都收效甚微的时候,总让我们不由眉头拧紧,甚至会开始质疑自己,怀疑梦想。感谢黄校陈校总能在我们迷惑时给我们帮助。曾经创造了第56号教室奇迹的全美最佳教师雷夫middot;艾斯奎斯:曾经被纽约时报盛赞为天才与圣徒,曾经获得美国总统艺术奖和英国女王勋章,曾经被称为小魔鬼的学生塑造成痴迷学习,彬彬有礼的小绅士的雷夫midd

11、ot;艾斯奎斯进一步加深了我的认识,他在回答中国教师关于在中国,很多教育专家一直在告诫老师lsquo;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rsquo;,这给中国老师带来很大的压力,请问您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时,是这样回答的:他说,有些学生就是教不好的,我不认为所有的学生都会成功,但我认为,我的工作是给学生一个成功的机会,一个老师的工作是为学生打开一扇门,学生要自己走进来,我不会使劲的把学生推进这扇门,也不是拉他们或者推他们进来,而走进来必须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还有上海冯恩洪校长说的分层教学,一节课合适的把握度是85%听懂,区间是5%;15%虽模糊,但认为自己需要再学习搞懂,我想都是相通的。我们一

12、定要相信教育的力量,相信我们的付出,坚持我们的教育梦想,但也要会放开自己,不会释放自己,这对我们自己以及对我们所教育的孩子来说,我想都是好事。二、方法要巧妙教师自己的心态放好,能凌驾于自己的情绪之上,我觉得方法就差不多可以是自然而然应时而生的了。我自己深感如此,让我特意去说和孩子有什么冲突该怎么去解决时,我可能会说得苍白,但实际情境中,只要自己心绪是正确的,自然可以化解冲突问题。工作中,我也常会感慨,情商有多重要,真希望自己可以重头再生长,锻炼强大的情商。我想古话中说的大智如愚,是不是说的就是情商强大便自然有强大的智商了呢。题外话了,说回来,个人觉得最重要的仍是为人师者的心态。高段孩子相对于低

13、年段孩子来说,可能是关爱时多些迂回和方法吧。在此之下,我也从成功经验中翻了翻,总结以下几个所谓的方法,供大家商榷:1. 攻心先行。先让孩子要听你的,只有在孩子心中有了地位,有了威信,才能进行各种方式的教育,严批有严批的效果,冷处理有冷处理的杀伤力,甚至绵里藏针,笑里藏刀 。那怎么才能进到孩子心里,让他听我们教导呢?攻心为上,我觉得一个是情感上的认同接受,另一个便是理字当头,最后回到的还是那八个字: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只要是人都有他心头柔软之处,再调皮难缠的孩子也一样,没有人会去对赏识自己、肯定自己的人相触的。人,毕竟是群居动物,他需要被认可。古话所说的礼多人不怪、伸手不打笑脸人不都是事出引因嘛

14、。怎么让孩子相信你是真的为他好?这还得回到理字,大家可以参考伯爵家书,在这本书中伯爵第一封写给儿子的信中就和孩子说到:父母和你是世上唯一不会有和你任何利益冲突的,而且经验确实年长于你,你听是绝对有好处的,当然父母也只是给建议,无论你听还是不听,最后都是你自己是承受者。这既尊重了孩子,又自然而然地引导了孩子相信并接受父母的建议。还有,就是胡雪霞老师所说的:我一切都是为了你的发展好的情感攻势。亲其师,信其道,先在孩子心中种下自己,然后再施教。2. 注意对待班级弱势群体孩子的态度。这是在孩子写人的习作以及毕业了的孩子在给我的贺卡或信中,让我醒觉的。孩子们发自肺腑夸奖老师优点最多的便是对所有的学生能够

15、一视同仁,对学困生不歧视不打压,能够维护班级正义之风。对孩子来说,他不一定会站在对错是非的角度去判断你教师的处理,但他一定会有他的情感偏向。孩子会将你对那些班级特殊群体孩子的处理态度作为对你老师一个评价的标杆,如果是孩子不明所以然的打压,会让孩子心存抵触,对你心有隔阂,你便难于走进孩子心门了。3. 新官上任三把火要慎行。上周我们班张子谦告诉我,说我很好,没有像他所想的会严厉地打压他们树威信。这句话在我心里荡了些小涟漪,说实在,新班接手,第一印象是很重要的,我以前都也有过这样的想法,先严后松,不能让孩子一开始便有松劲,直到接上一届六三班,因为知道不是那么好搞,直接说就是我不一定压得住,所以就静静

16、静静地观察了两三个星期,但名义上和孩子说就是因为新班,我给他们时间适应我这个新老师,但这样下来,反而让我发现,之前想法的偏差,其实接班先严的想法是没错的,但我们是不是只关注了形式了呢?其实这个严是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但在落实时,不一定是板脸训人或违纪立即施罚的。( )一定要让孩子知道你的要求是严格的,但是可以通过这样让孩子容易接受的软方式去实现这种印象。因此,本学期接手四班,我重操故技,照旧给三周适应,提出要求,第一周笑语提示,第二周手势表情提醒,第三周开始试行扣分,第四周正式实施扣分小组评比。这其实,也真是在给自己台阶下,让自己轻松,因为大家都知道,如果要责罚学生,其实累的还是我们自己。4.

17、坚定不移地让学生相信,他在你心中都永远是好孩子,都是会有出息的孩子。这也是在和特殊孩子打交道时偶得来的,没有谁不愿意做好孩子,做好人的,只是各方面原因之下,这种愿望阻碍重重或被搁浅。这其实对高段的孩子来说,尤为重要,因为高段孩子的自我意识是很强,很容易觉得自己受创的,如果你反复明确地告诉他:你是好孩子,不好的是行为,你需要管理好这不听话出格的行为,别让这种行为去影响你。孩子会更容易接受老师家长的建议或批评,因为他心理会比较安全,听到时不用去担心会让老师或家长觉得他怎么怎么样了,会更容易往解决问题的角度去思维。所以,请一定坚定不移地让孩子相信,你是好孩子!只是你的行为需要进一步改善,你需要去管理

18、好自己的行为,做好自己的高管! ;好孩子,你XXX不好,改改mdash;mdash;让孩子感受即使他错了仍是好孩子,再接受你批评时会心平气和不抵触。这在心理学上其实有依可循,就是大家十分熟悉的皮格马利翁效应,高帽子,大人爱戴,孩子更爱。5. 不要和孩子站到对立面,虽然我们是肩负教导督促管理的身份,但没有什么比自觉二字更有效了。我是经常反复和孩子们强调不要挖坑埋自己,所有的不爽可都是自己种下的果,甚至老师是很无辜很无奈要担起执行者的身份而已,总之,让制度出面,让孩子在强大不容也无法辩驳的制度纪律要求面前无怨可埋。这也是在教孩子明确责任,学会承担责任的引导。还有,诸如小细处方面,使用好肢体语言,笑

19、脸厉眼,话语松眼神紧等等。另外关于着装,也有点小小话说一下。在穿衣打扮方面,我很愧对女人二字,这里说的着装和扮靓无关,说的是关于衣服的颜色和教育时的一点点小关系。在衣柜里限有衣服的情况下,有时我会考量一下,考试成绩不好,但又不想太打击他们,红黑黄时,我会选衣服颜色穿黄色的,醒目提神;黑的太沉闷压抑,红的又太暴,也比较会影响到自己心情;如果是说到什么严肃话题的时候,会选择黑色。还有个人特点,例如我一直都很头疼自己比较罗嗦,但最近发现罗嗦其实也挺好,一是文章写起来长,二有利于今天任务的完成,三对学生也会有紧箍咒的效果,最初几个星期,午休时L同学不睡觉,我就不愠不火,摆情讲理,喋喋不休地说啊说,说到他无语,最后乖乖睡觉了。方法因人而异,因事而为,每位老师一定都有不少独门秘方,今天在这儿抛砖引玉了。我想,只要我们即使做不到将职业做成事业的心力,但能够调整好自己最好的心绪状态,坚持在爱中去寻找最好的你和我,那么,幸福的一定不止孩子,还有我们自己!与大家一起共勉,一起努力!谢谢大家的聆听!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