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心理学作业.docx

上传人:资**** 文档编号:4647153 上传时间:2021-10-1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9.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犯罪心理学作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犯罪心理学作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犯罪心理学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犯罪心理学作业.docx(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犯罪心理学作业2018级法医班 张鑫杰 2018050461、 犯罪人的认知特征:1、 认识内容的错误性错误的“三观”,错误的法律意识:不了解或没有正确理解有关法律规定;对法律的蔑视,知法犯法,反社会的犯罪观;2、 认识方法的偏激性;3、 认识能力相对低下;4、 聪明反被聪明误。2、 情绪的动力性主要表现:1、 情绪的驱向性,即个体基于趋乐避苦的本能。对能给自己带来愉快情绪的刺激,则发生趋近行为;反之,则发生逃避行为;2、情绪的弥散性,即个体因某事产生某种较强的情绪后,在一定时间内个体的这种情绪会弥漫,扩散到整个大脑,进而用这种情绪来对待处理其它事情;3、情绪的共鸣性,即在心理场(以人的心理为

2、中心而组合成的特定的场) 中,个体间的情绪会相互影响,相互感染,产生共鸣;4、情绪的自身破坏性,即个体极其强烈的情绪对其身心健康有巨大的破 坏力。极其强烈的情绪不仅会伤害身心健康,甚至会伤害生命,引起犯罪。例如过度悲伤者,则可能发生自杀行为,有的还会引发扩大性自杀的犯罪行为。三、Emotional Crime的含义及分类:含义:指犯罪人在强烈的不良情绪的影响下,直接引起或加速犯罪动机的形成而引发的犯罪行为。分类:激情犯罪应激犯罪突发性激情犯罪、积蓄性激情犯罪动机恶化型应激犯罪、过失型应激犯罪、防卫过当型应激犯罪四、激情犯罪的行为特点及心理特征行为特点:1、无预谋和不计后果性:这类犯罪的手段简单

3、、方式直接。绝大部 分激情犯罪者在犯罪行为停止、情绪平静下来后,面对自己一时冲动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往往痛悔不已;2、情境性:个体在一般情况下,没有足够的外界刺 激不会出现情绪和行为的过激。只有当个 体处于特殊的情境中,受到强烈的刺激,才会导致情绪高涨,高度兴奋而产生激情;3、暴力性:激情犯罪过程也就是激情的释放过程。 激情是一种非常强烈的情绪状态,当激情 暴发式释放时,其力量是巨大的。因而激 情犯罪大多以杀、打等暴力手段来发泄犯 罪人心中的激情;4、支配犯罪行为的情绪是愤怒。无论是突发性还是积蓄性激情犯罪, 起支配作用的情绪都是愤怒。即激情犯罪的犯罪人都是为了发泄心中的怒气而实施犯罪行为的。心

4、理特征:1、认知:当事人通常品德修养较差、文化层次较低、经济收入微薄、心理品质脆弱等;当事人往往比较内向或比较偏执;当事人以不谙世事、缺乏自控能力、情商较低而智商尚可的居多;2、情绪情感:他们的生活经历坎坷,遭受过较多失 败,或是与自己的理想有较大差距,经 常产生挫败感。如果他们没有恰当而有效的渠道排泄心中的压抑与愤恨,一旦遇到消极激情事件的发生,立即会产生犯罪冲动,引发犯罪行为;3、个性:个体的心理素质存在明显缺陷。个体存在的个性缺陷, 如心胸狭隘、敏感多疑、固执己见等,是激情犯罪的一个重要心理原因。个体之所以容易产生激情, 一方面是由于 其对外界刺激的感受性高、反应强度大、小的刺激都可能引

5、发强烈的情绪反应; 另一方面是出于其思想偏激, 遇到问题总是往坏处想, 即使是正常的刺激也可能作出否定的评价, 进而产生过度强烈的自我保护反应;个体心理失衡。随着社会的发展,个体的主观需求日益膨胀,与满足需求的客观现实性、可能性之间会产生矛盾。当个体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就会产生一种挫折感,从而导致心理失衡。承受挫折的耐受力比较低; 个体的不良情绪得不到调节。不良情绪总是得不到调节、宣泄, 就会沉淀、积累在个体的心里。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当不良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 达到心理承受的最大阈限, 一旦遇到导火事件, 便会以爆炸的方式暴发出来,极易形成激情犯罪。 五、应激犯罪的行

6、为特点及心理特点行为特点:1、 无预谋,后果严重性;2、应激犯罪的支配情绪是恐惧心理特点:1、 外界情境刺激。它是不依赖个体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是应激性犯罪产生的外在原因。当外界的不利因素或不良因素起作用时,不利因素或不良因素通过刺激信息触动个体,选择内化,固定在原有的心理基础上变化为个体不良意识,再外化为行为,双向互导,使不良心理逐渐深化直到情绪性犯罪的产生,完成了犯罪心理从量变到质变的全过程;2、内在心理缺陷。调查发现,应激性犯罪行为人大都在个性心理品质上存在很大的缺陷。 偏激狭隘的认知水平偏激狭隘的认识水平在很大程度决定着情绪、情感的利己性、排他性和侵犯性等品质。消极的情绪情感品质对于

7、人的动机行为具有发动和制止的作用。消极情绪情感品质则会对人的行为产生破坏、瓦解等负面作用,使人们衍生出悲观、失望、自甘堕落等更加恶劣的情绪状态。应激性犯罪人的情绪情感往往表现出波动性、浮浅性、利己性、异常性四个特点;3、薄弱的意志品质应激性犯罪人自制力薄弱,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其一,表现为缺乏独立思考能力; 其二,表现为做事缺乏恒心; 其三,表现为面对挫折能力差,面临困难时,不积极寻求出路,却一味怨天尤人,悲观失望,习惯性将所遭遇的困难扩大化,进一步加重自己的悲观情绪; 其四,冲动鲁莽。薄弱的意志品质尤其是较差的自控决定其在遭遇外界不良或不利刺激时,往往不能冷静思考,理智对待,却在强烈而冲动

8、的消极情绪支配下,凭借暴力等非法手段,任由消极情绪情感品质发泄。6、 犯罪人的意志特征:经不起犯罪诱惑、盲从 、一意孤行、具有犯罪习癖、意志的两极性7、 犯罪人的需要结构特征1、 生理的需要常居优势地位 2、脱离现实条件,个人需要恶性膨胀 3、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处于对立的地位八、犯罪动机与犯罪目的的区别与联系1、犯罪动机是推动行为人实施某种犯罪行为的内心动力(内心起因)犯罪目的是犯罪行为所希望达到的结果,是犯罪行为的方向和目标。动机与目的是一种内在的因果关系,犯罪动机是犯罪目的的内在原因,犯罪目的是犯罪动机的直接指向。2、 犯罪动机和犯罪目的之间存在两种不同的联系形式: 直接联系形式:这是一种动机和目的直接联系的因果关系,也就是说犯罪动机是什么,犯罪结果就是什么。 间接联系形式:这是一种动机和目的间接联系的因果关系,也就是说犯罪动机到犯罪目的之间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或使目的缩小,或使目的扩大,或使目的转移,但总是达到了一定的犯罪结果。动机和目的会相互转化。需要激发动机,动机指向目的,而当目的确定以后,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它又反过来成为行为的动力,推动行为去实现目的。 九、犯罪动机的基本特征1、犯罪动机的动力性 2、犯罪动机的目标指向性 3、犯罪动机的内隐性 4、犯罪动机的过敏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其他杂项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