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凇》教案二.doc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6460384 上传时间:2022-09-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0.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雾凇》教案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雾凇》教案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雾凇》教案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雾凇》教案二.doc(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雾凇教案二课文雾凇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以清新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吉林雾凇千姿百态,奇特壮美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祖国河山的歌颂之情。全文层次清晰,景物特点鲜明,给人们以身临其境之感。语言清新优美,情景交融,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淀与情感体验提供了很好的凭借。由于雾凇离我们南方的学生生活较远,教师在教学中设计了六个环节:一、欣赏雾凇景观美;二、感知课文整体美;三、感悟景观谴词美;四、了解雾凇形成美;五、总观雾凇姿态美;六、个性实践留住美。片段一:(欣赏雾凇景观美)师:孩子们你们都去过什么地方玩过生:师:这些地方都或多或少给你留下了较深的印象,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到吉林的松花江畔去看一

2、道奇异的风景线;雾凇(板书雾凇)。师:(播放视频)三九严寒,北国大地万木萧条,当走进东北的吉林市你却会看到一道神奇而美丽的风景,这就是著名的吉林雾凇奇观。生:哇,真美呀!生:真壮观呀!师:大家看到雾凇了吗?此时如果让你跟雾凇说一句话,你会说什么生1:你真美呀,像披着洁白的纱衣。生2:雾凇形态各异,真神气呀!生3:我真想亲眼看看你呀,美丽的雾凇。生:片段二:(了解雾凇形成美)师:雾凇这洁白晶莹、银光闪烁的衣服是怎样穿上去的呢(指名朗读内容)师:与你们平时穿衣服一样吗生:不一样。师:不一样在哪生:比较慢、比较轻。师:你是从哪感受到的生: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师:谁能通过朗读,读出雾凇穿衣服的样子

3、(指名读)师:要慢到多长时间才能穿上这一件衣服啊生:一夜。师:为了让人们欣赏到这么美丽的衣服,她艰难地穿了一夜,穿得这么慢。下面我们来一起来欣赏一下,她是怎样穿上这件衣服的。播放动画课件:(课件内容:雾凇形成的过程: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最初像银线,逐渐变成银条,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师:看清楚了吗现在你能通过自己的朗读把她穿衣服的样子给读出来吗(每当夜幕降临,都是银松雪柳了。)指名朗读,重点指导读好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师:哎呀,我仿佛看到了雾凇像美丽的花仙子一样慢慢地、轻轻地穿上了飘逸的长裙,天多冷呀,谁能读得让她再多穿点吗(指名读)师:还能再多穿点吗(

4、指名读)师:这下皮衣都穿上了,真暖和。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读,细细品味一番。片段三:(个性实践留住美)师:在我们祖国的辽阔国土上,还有许许多多的自然奇观,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号称祖国的四大奇观吧!(图片欣赏:吉林雾凇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师作适当讲解。)师:希望你能去探索这些自然奇观的形成原因,也写出像雾凇这么美的文章来。点评1、源于生活,用旧知导入新知。新教材内容的切入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经历和体验,很好地体现课标理念。在具体教学与导语内容的设计中,也应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这易使学生产生共鸣,激发学习和探究新知的积极性。上课伊始,教师问学生你们都去过什么地方

5、玩过这个问题激起他们的生活经历。接着播放雾凇的实物录象,真实的画面和优美的音乐使学生情不自禁地呼出:真美啊!真壮观啊!的赞叹声。接着,教师又让学生对雾凇说一句话。此环节的安排,一方面丰富发展了学生的语言,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唤醒学生喜爱雾凇的情感。2、课件适时再现美。吉林雾凇的壮美景观,学生大多是比较陌生的,教师一开始就出示雾凇的实景图片,把学生代入这个神奇而美丽的风景之中,让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雾凇,产生一种想去学习的冲动。松花江畔十里长堤上黑森森的树木一夜之间变成一片银白,教师就先让学生想象都会是什么样的,然后带着想象观察近景图片,形象真切地再现,学生就有话可说,有话想说,赞美、向往

6、之情油然而生。雾凇的形成是本课的难点,适时播放形成过程的一系列画面,并且加上优美的解说词,这对学生来说可谓是雪中送炭,解决了阅读中的一个拦路虎。这样的使用课件,就是找准最佳作用点和最佳时机,让多媒体真正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3、让学生触摸语言的魂。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宽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雾凇形成的过程是本课的重点,文中主要是围绕这个问题,让学生体悟文本是怎样具体描绘水汽到雾凇的变化过程。不仅需要课件引导,更需要有一个反复阅读、思考、体会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在一定的思维空间里,学生揣摩语言自我建构、自我生成、自我发展的过程。学生

7、与文本沟通交流,展示自我建构、自我生成过程中点点滴滴,都是揣摩语言、体悟语言内涵的活动。课文每当夜幕降临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意境优美,如仙境一般。学生品读涵咏,从渐渐地、慢慢地咀嚼到雾凇是逐步形成的;从轻轻地感受到大自然的灵性和优雅;通过对最初逐渐最后和一层又一层的反复朗读和体悟,留下了从银线到银条再到银松雪柳的感性认识,并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幅幅画面。4、从小语文走向大语文。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课文中描绘的景色是美的,大自然呈现的景色更美,在课文的最后一个环节,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去探索大自然的更多美景,鼓励学习大胆向作者挑战,写出更好的文章,从课堂走向课外,从小语文走向大语文。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