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用】古诗词诵读《燕歌行》课件(39张PPT)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ppt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4645859 上传时间:2021-10-16 格式:PPTX 页数:39 大小:15.8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课用】古诗词诵读《燕歌行》课件(39张PPT)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上课用】古诗词诵读《燕歌行》课件(39张PPT)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课用】古诗词诵读《燕歌行》课件(39张PPT)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课用】古诗词诵读《燕歌行》课件(39张PPT)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pptx(3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燕歌行,高适,目录,文化常识,文本解析,拓展探究,拓展阅读,文化常识,高适(约704年-约765年),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曾任散骑常侍,世称高常侍。 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后人又把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行”,乐府旧题,多与边地征戍有关,写思妇怀念征人之情。歌行体,又称“歌”、“行”、“吟”,分长歌(热烈奔放),短歌(低吟短唱)。,自唐开元十八年(730年)契丹多次侵犯唐边境。开元十五年(727年),高适曾北上蓟门。开元二十年,信安王李禕征讨奚、契丹,他又北去幽燕,希望到信安王幕府效力,未能

2、如愿。开元二十一年后,幽州节度使张守珪经略边事,初有战功。但二十四年,张让平卢讨击使安禄山讨奚、契丹,“禄山恃勇轻进,为虏所败”(资治通鉴卷二百十五)。开元二十六年,幽州将赵堪、白真陀罗矫张守珪之命,逼迫平卢军使乌知义出兵攻奚、契丹,先胜后败。“守珪隐其状,而妄奏克获之功”(旧唐书张守珪传)。高适对开元二十四年以后的两次战败,感慨很深,因写此篇。,文本解析,二、疏通文本1.序交代了哪些内容?2.诗歌写了一场关于边关的战事,诗人叙述了关于战事的哪些内容?3.诗人借这场战事,表达了哪些情感?是如何表达的?,补充: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樊哙在吕后面前说:“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季布便

3、斥责他当面欺君该斩。(史记季布传)所以,这“横行”的由来,就意味着恃勇轻敌。,清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评价此诗时说:“沉痛语不堪多读。 ”诗中哪些是“沉痛语”?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入帐下犹歌舞。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拓展探究,一,根据燕歌行总结边塞诗,常见意象判别边塞诗题材,二,常见情感快速把握诗歌情感,三,常见写法技巧分析,国风古韵,边塞诗常见意象1.与战争有关地名:碛西、轮台、龟兹、夜郎、楼兰、安西、阴山、瀚海、凉州、受降城、边关、玉门关;2.与战争有关的少数民族称呼:胡、羌、羯、夷、单于、吐谷浑3.与战争有关的景物: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

4、、秋月、明月、雪山、黑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景物的特点】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广阔4.与战争有关的器物: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号角、战车、辕门、烽火等5.与战争有关的乐曲:羌笛、胡笳、琵琶,折杨柳、落梅花、关山月等。,边塞诗常见情感建功立业的渴望和保家卫国的豪情,将士久戍的乡愁和闺中妻子的离恨,如李益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反映征人思念家乡、厌倦战争、渴望团圆和安宁生活的思想。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如岑参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对帝王黩武开边和对边将恃宠贪功的讽刺,如高适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有报国无门

5、的愤懑和归家无望的哀痛,如陆游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描写边塞苍茫雄奇的自然风光,体现边塞风光的自然之美。,边塞诗的抒情方式(1)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例如:李白的塞下曲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2)间接抒情借塑造人物抒情。李白的塞下曲通过塑造在塞外艰苦的环境中令行禁止、高度警觉、奋勇杀敌的守边将士形象,抒发了人人奋勇,争为功先的边塞战士的爱国激情。借写景抒情。借议论抒情。如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后两句借议论表达了对朝廷所派将领昏聩无能的不满。借物抒情(也叫托物言志)。如杜甫房兵曹胡马(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

6、蹄轻。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此诗通过写骏马的神清骨峻,凌厉奔驰突出其雄健,又写其具有的逾越一切险阻的能力以及它的忠贞,正是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借这匹马,表达盛唐时期一种蓬勃向上、渴望建功立业、封侯千里的精神。诗人在这里既表达了期望房兵曹为国立功的意愿,更是借诗歌表达了自己的志向。,边塞诗时代特点1.盛唐:豪迈、爽朗、一往无前。即使是艰苦的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如:“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王昌龄)2.中、晚唐:国势渐衰,昂

7、扬向上的基调依旧,但悲壮惋伤的成分渐多。如:“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3.宋代:外侮不断,国难当头,感情或为报国无门的愤懑。如:“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范仲淹,拓展阅读,曲,边,塞,之,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塞下曲,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古诗赏析,“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诗人在开篇描绘了一幅壮阔苍凉的边塞风景,概括了西北边陲的状貌。这两句写景中包含丰富的感情,有戍守边疆将士们对边防的关注,

8、有他们对自己能担负保家卫国责任的自豪,也有边疆环境恶劣,将领戍边生活艰苦的孤寂心情,种种感情都融进了这苍凉、辽阔而迷茫昏暗的景象中。“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百战”是比较抽象的,冠以“黄沙”二字,就突出了西北战场的特征, “百战”而至“穿金甲”,更可想见战斗之艰苦激烈,也可想见这漫长的时间中有一系列“白骨掩蓬蒿”式的壮烈牺牲。但是,金甲尽管磨穿,将士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销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不破楼兰终

9、不还”,就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上一句把战斗之艰苦、战事之频繁越写得突出,这一句便越显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盛唐优秀的边塞诗有一个重要的思想特色,就是在抒写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的同时,并不回避战争的艰苦,本篇就是一个显例。可以说,三、四两句不是空洞肤浅的抒情,正是因为有一、二两句那种含蕴丰富的大处落墨的环境描写。典型环境与人物感情高度统一,是王昌龄绝句的一个突出优点,这在本篇中也有明显的体现。,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出塞,唐王昌龄,古诗赏析,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诗的首句最耐人寻味。说的是此地汉关,明月秦时,大有历史变换,征战未

10、断的感叹。二句写征人未还,多少儿男战死沙场,留下多少悲剧。三、四句写出千百年来人民的共同意愿,冀望有“龙城飞将”出现,平息胡乱,安定边防。全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吟之莫不叫绝。明人李攀龙曾推奖它是唐代七绝压卷之作,实不过分。,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古诗赏析,这首诗是咏边寒情景之名曲。全诗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首句用语绚丽优美,音调清越悦耳,显出盛宴的豪华气派。从这一句,即可见诗中主人公们参加的宴会不同一般,不仅酒肴丰盛,而且气氛庄重。二句用“欲饮”两字,进一层极写热烈场面,

11、酒宴外加音乐,着意渲染气氛。而耳畔传来的阵阵的琵琶声,那种急促不同寻常的曲调,使狂欢痛饮的人们举到嘴边的酒杯也突然停止了。“马上催”三字,使人痛苦地意识到,这丰盛的酒席,竟是设在边地的战场之上,而且又是在即将殊死厮杀的前夕。三、四句写征人互相斟酌劝饮,尽情尽致,乐而忘忧,豪放旷达的内心。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表达了那些临战前狂饮的战士心情的沉重。由于心情不好,他们三杯五盏之后,就烂醉如泥,醉卧不起。但那声声催人的琵琶曲,又使他们意识到自己肩负的神圣使命,对催他出发的同伴喊出了自己久积心头的话语。这首诗以“凉州”为题,而且标之曰“词”。其实,它不仅不是词,而且也与凉州无必然的关系

12、。凉州词是当时流行的一种乐府曲名,传说来自龟兹国,盛行于唐玄宗时期。唐诗中有不少以“凉州词”为曲调的诗歌,它们不一定跟凉州有关,但都是描述西北边塞风光和将卒战地生涯的诗篇。,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8,古诗赏析,这首诗描写了边塞的风光,戍卒的遭遇,更深一层转入戍卒与思妇两地相思的痛苦,开头的描写都是为后面的做渲染和铺垫,而侧重写望月引起的情思。离人思妇之情,在一班诗人笔下,往往写得纤弱与过于愁苦,与之相适应,境界也往往狭窄。但李白却用“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

13、度玉门关”的万里边塞图引发这种感情。这只有胸襟如李白这样浩渺的人,才会如此下笔。综观全诗,李白用广阔苍茫、深沉磅礴的图景抒发戍人思乡的意境,其实就是诗人博大的胸怀的自然流露。如果说李白的诗大多用“月”“旅”“酒”来排泄个人的愤懑的话,那么,这首写关山月的诗,就表现了他关心民生、悲天悯人的另一种情操。此诗气势博大,意境深远,读来哀婉凄凉而又雄浑悲壮。,关山月 是汉代乐府歌曲之一,属于 “鼓角横吹曲”,是当时守边将士经常在马上奏唱的。李白这首诗在内容上仍继承古乐府,但笔法独到,翻古意而又有所创新。诗人抒写了古代边防战士的艰难困苦,谴责非正义的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借以影射批判唐代统治阶级的穷兵黩武

14、,表现了反对侵略战争的主题。,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古诗赏析,诗人精心摄取了沙漠行军途中的一个剪影,向读者展示他戎马倥偬的动荡生活。诗于叙事写景中,巧妙地寄寓细微的心理活动,含而不露,蕴藉感人。 碛中作诗仅四句,但每句诗都有不同的艺术特点。起句有一股勃发的激情和大无畏的精神,雄奇壮美而豪迈;次句情深意远,含蕴丰富;三句以设问兜转,宕开前句,有转折回旋的韵致;结句似答非答,以景作结,于暮色苍茫之中,使人感到气象壮阔。整首诗显示出悲壮苍凉的艺术风格。杜甫称赞岑参的诗“篇终接浑茫”(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适虢州二十七长史参三十韵),这是指他的诗结尾浑厚,气象阔

15、大,不可窥其涯际。从结句“平沙万里绝人烟”(一本作“平沙莽莽绝人烟”)来看,境界阔大,茫无边际,“篇终接浑茫”五字,是当之无愧的。 这首诗以鲜明的形象造境写情,情与景契合无间,情深意远,含蕴丰富,别有神韵。,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宋范仲淹,古诗赏析,范仲淹渔家傲一词开篇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极力渲染边塞秋季风景的独异,上片写景,描写的自然是塞下的秋景。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从视觉听觉等方面表现了边塞地区的萧条寂寥。 这

16、首边塞词既表现将军的英雄气概及征夫的艰苦生活,也暗寓对宋王朝重内轻外政策的不满,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构成了将军与征夫思乡却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这种 情绪主要是通过全词景物的描写,气氛的渲染,婉曲地传达出来。综观全词,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反映出作者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场景,表达了作者自己和戍边将士们的内心感情,读起来真切感人。,情境默写,金伐鼓下榆关,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旌旆逶迤碣石间,战士军前半,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美人帐下犹歌舞,死生,身当恩遇常轻敌,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玉箸应啼别离后,铁衣远戍辛勤久,力尽关山未解围,边庭飘飖那可度,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死节从来岂顾勋,相看白刃血纷纷,绝域苍茫无所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