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输电线路铁塔紧固件项目实施方案(范文参考).docx

上传人:ma****y 文档编号:4642169 上传时间:2021-10-15 格式:DOCX 页数:122 大小:122.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厦门输电线路铁塔紧固件项目实施方案(范文参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2页
厦门输电线路铁塔紧固件项目实施方案(范文参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厦门输电线路铁塔紧固件项目实施方案(范文参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厦门输电线路铁塔紧固件项目实施方案(范文参考).docx(12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泓域咨询 /厦门输电线路铁塔紧固件项目实施方案厦门输电线路铁塔紧固件项目实施方案xx(集团)有限公司目录第一章 项目总论9一、 项目概述9二、 项目提出的理由10三、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11四、 资金筹措方案11五、 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12六、 原辅材料及设备12七、 项目建设进度规划13八、 环境影响13九、 报告编制依据和原则13十、 研究范围14十一、 研究结论15十二、 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15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15第二章 行业发展分析18一、 紧固件行业整体发展概况18二、 行业技术水平、技术特点及发展趋势20三、 行业整体发展概况22第三章 项目背景及必要性23一、 输电线路

2、紧固件行业发展概况23二、 行业进入壁垒25第四章 选址方案28一、 项目选址原则28二、 建设区基本情况28三、 创新驱动发展32四、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37五、 产业发展方向39六、 项目选址综合评价42第五章 产品规划与建设内容43一、 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43二、 产品规划方案及生产纲领43产品规划方案一览表43第六章 发展规划45一、 公司发展规划45二、 保障措施46第七章 SWOT分析49一、 优势分析(S)49二、 劣势分析(W)51三、 机会分析(O)51四、 威胁分析(T)53第八章 安全生产分析57一、 编制依据57二、 防范措施59三、 预期效果评价65第九章 工艺技术

3、分析66一、 企业技术研发分析66二、 项目技术工艺分析68三、 质量管理69四、 项目技术流程70五、 设备选型方案71主要设备购置一览表72第十章 节能说明73一、 项目节能概述73二、 能源消费种类和数量分析74能耗分析一览表74三、 项目节能措施75四、 节能综合评价75第十一章 项目进度计划77一、 项目进度安排77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一览表77二、 项目实施保障措施78第十二章 组织机构及人力资源配置79一、 人力资源配置79劳动定员一览表79二、 员工技能培训79第十三章 投资计划81一、 编制说明81二、 建设投资81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82主要设备购置一览表83建设投资估算表84三

4、、 建设期利息85建设期利息估算表85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86四、 流动资金87流动资金估算表87五、 项目总投资88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89六、 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89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90第十四章 经济效益及财务分析91一、 经济评价财务测算91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91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92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93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94利润及利润分配表95二、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96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98三、 偿债能力分析99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00第十五章 风险风险及应对措施102一、 项目风险分析102二、 项目风险对策104第十六章 项目总结106第十七

5、章 补充表格108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108建设投资估算表109建设期利息估算表110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111流动资金估算表111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112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13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14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15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116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116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17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18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19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120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一览表121主要设备购置一览表122能耗分析一览表122报告说明紧固件是国民经济各部门使用数量最多、应用范围最广的机械基础件,随着冶金工业、机械工业、电子工业等行业的迅猛发展,带

6、动了全球紧固件产品的升级换代和紧固件工业的不断进步,紧固件行业无论是横向规模发展还是纵向技术升级都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20380.98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6313.2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0.04%;建设期利息176.4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87%;流动资金3891.2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9.09%。项目正常运营每年营业收入450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35880.03万元,净利润6673.83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25.37%,财务净现值13910.53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5.17年。本期项目具有较强的财务盈利能力,其财务净现值良好,投资回收期合理

7、。本项目生产线设备技术先进,即提高了产品质量,又增加了产品附加值,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项目生产所需原料立足于本地资源优势,主要原材料从本地市场采购,保证了项目实施后的正常生产经营。综上所述,项目的实施将对实现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期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和可行的。本报告基于可信的公开资料,参考行业研究模型,旨在对项目进行合理的逻辑分析研究。本报告仅作为投资参考或作为参考范文模板用途。第一章 项目总论一、 项目概述(一)项目基本情况1、项目名称:厦门输电线路铁塔紧固件项目2、承办单位名称:xx(集团)有限公司3、项目性质:新建4、项目建设地点:xx5、项目联系人:方xx(

8、二)主办单位基本情况公司坚持诚信为本、铸就品牌,优质服务、赢得市场的经营理念,秉承以人为本,始终坚持 “服务为先、品质为本、创新为魄、共赢为道”的经营理念,遵循“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坚持高端精品战略,提高最高的服务价值”的服务理念,奉行“唯才是用,唯德重用”的人才理念,致力于为客户量身定制出完美解决方案,满足高端市场高品质的需求。公司秉承“诚实、信用、谨慎、有效”的信托理念,将“诚信为本、合规经营”作为企业的核心理念,不断提升公司资产管理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公司依据公司法等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及公司章程的有关规定,制定并由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董事会议事规则,董事会议事规则对董事会的职权、召集、提案

9、、出席、议事、表决、决议及会议记录等进行了规范。 公司不断建设和完善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实施“互联网+”企业专项行动,推广适合企业需求的信息化产品和服务,促进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在企业经营管理各个环节中的应用,业通过信息化提高效率和效益。搭建信息化服务平台,培育产业链,打造创新链,提升价值链,促进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三)项目建设选址及用地规模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占地面积约46.00亩。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四)产品规划方案根据项目建设规划,达产年产品规划设计方案为:xxx千件输电线路铁塔紧固件/年。二

10、、 项目提出的理由中高端紧固件生产商下游客户多为实力雄厚的大型央企、国企及民营企业,企业要在紧固件行业中生存下去必须建立完善的销售网络,形成稳定的客户资源,但是销售服务网络的建设并非短时间内可以实现的。“十三五”期间把创新作为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市场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品牌创新和社会治理创新,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形成以创新为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加快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增强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打造厦门产业升级版。三、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

11、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20380.98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6313.2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0.04%;建设期利息176.4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87%;流动资金3891.2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9.09%。四、 资金筹措方案(一)项目资本金筹措方案项目总投资20380.98万元,根据资金筹措方案,xx(集团)有限公司计划自筹资金(资本金)13178.61万元。(二)申请银行借款方案根据谨慎财务测算,本期工程项目申请银行借款总额7202.37万元。五、 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1、项目达产年预期营业收入(SP):45000.00万元。2、年综合总成本费用(T

12、C):35880.03万元。3、项目达产年净利润(NP):6673.83万元。4、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25.37%。5、全部投资回收期(Pt):5.17年(含建设期12个月)。6、达产年盈亏平衡点(BEP):16385.50万元(产值)。六、 原辅材料及设备(一)项目主要原辅材料该项目主要原辅材料包括灰口铸铁、碳钢、碳钢盘圆、润滑油、油漆、稀释剂、喷塑粉。(二)主要设备主要设备包括:卧式数控镗床、数显龙门铣镗床、数显卧式镗床、小平面磨床、进口立式铣床、数显炮塔立铣床、台式钻床、台式攻牙机、高频机、水冷式平面磨床、摇臂钻床、红外线液压机、数控线切割机、立式加工中心、冲床、车床、数显立式铣

13、床、马鞍式车床、加长车床、数控车床。七、 项目建设进度规划项目计划从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到工程竣工验收、投产运营共需12个月的时间。八、 环境影响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宜规划要求,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质量良好,项目在运营过程应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的有关环保法规,采取切实可行的环境保护措施,各项污染物都能达标排放,将环境管理纳入日常生产管理渠道,项目正常运营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较小,不会引起区域环境质量的改变,从环境影响角度考虑,本评价认为该项目建设是可行的。九、 报告编制依据和原则(一)编制依据1、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期规划,部门与地区规划,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任务、产业政策、投资政策和技术

14、经济政策以及国家和地方法规等;2、经过批准的项目建议书和在项目建议书批准后签订的意向性协议等;3、当地的拟建厂址的自然、经济、社会等基础资料;4、有关国家、地区和行业的工程技术、经济方面的法令、法规、标准定额资料等;5、由国家颁布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及经济评价的有关规定;6、相关市场调研报告等。(二)编制原则为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报告确定按如下原则编制:1、认真贯彻国家和地方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资源综合利用、节约能源、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严格执行国家、地方及主管部门制定的环保、职业安全卫生、消防和节能设计规定、规范及标准。3、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力求节能

15、降耗。4、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十、 研究范围1、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建设必要性;2、市场需求预测;3、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4、建设地点与建设条性;5、工程技术方案;6、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方案;7、环境保护、安全防护及节能;8、企业组织机构及劳动定员;9、建设实施与工程进度安排;10、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11、经济评价。十一、 研究结论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前瞻性;项目产品技术及工艺成熟,达到大批量生产的条件,且项目产品性能优越,是推广型产品;项目产品采用了目前国内最先进的工艺技术方案;项目设施对环境的影响经评价分析是可行的;根据项目财务评价分析,经济效益好,在财务方面是充分可行的。十二、

16、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占地面积30667.00约46.00亩1.1总建筑面积54836.621.2基底面积18400.201.3投资强度万元/亩341.912总投资万元20380.982.1建设投资万元16313.242.1.1工程费用万元14308.212.1.2其他费用万元1528.042.1.3预备费万元476.992.2建设期利息万元176.462.3流动资金万元3891.283资金筹措万元20380.983.1自筹资金万元13178.613.2银行贷款万元7202.374营业收入万元45000.00正常运营年份5总成本费用万元35880.036利润

17、总额万元8898.447净利润万元6673.838所得税万元2224.619增值税万元1846.0810税金及附加万元221.5311纳税总额万元4292.2212工业增加值万元14223.2613盈亏平衡点万元16385.50产值14回收期年5.1715内部收益率25.37%所得税后16财务净现值万元13910.53所得税后第二章 行业发展分析一、 紧固件行业整体发展概况1、市场化程度高,应用广泛紧固件是应用最广泛的机械基础件。近年来,中国紧固件行业保持了稳健的增长态势,与世界各国经济的加速融合,使之逐渐成为国际经济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中国紧固件业紧紧围绕国家发展战略,以及“一带一路”、装

18、备制造业、高铁产业和电力产业国际战略带来的新机遇,做强做大紧固件,瞄准汽车工业仍稳步增长,新能源保持强劲发展势头,铁路、电力等基础设施仍是投资的重点,这些将给紧固件制造业带来新的拓展空间。近年来我国紧固件行业保持较快发展,产量、销量和国有化程度不断提高。紧固件广泛应用各种机械、电力、车辆、船舶、铁路、桥梁、建筑、结构、工具及仪器仪表等领域,与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紧密相关。随着我国经济稳定发展,紧固件下游产业需求持续提高,以及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紧固件市场规模将继续保持上升。预计到2021年,中国紧固件的总体市场规模将达到1,553.4亿元。2、地区集中度较高作为最基础、最通用的机械基础件,紧固件产

19、业对国家新战略新兴产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和良好的发展前景。据我国紧固件行业协会估计,目前我国紧固件生产企业约为7000余家,小微企业比较多,规模以上只有2000多家。紧固件企业分布在全国各地,沿海地区相对集中,发展很快;相反中西部地区不够活跃,因此,东强西弱的局面没有从根本上改变。3、中小企业众多,产品低端化尽管我国紧固件生产总量和规模早已位居世界首位,但产业实力和竞争力与世界前列的同行业相比尚有很大差距,“大而不强”、“胖而不壮”仍是经常用来形容我国紧固件的词语。从总体看来,虽然中国紧固件生产企业较多,但多数企业并未形成较大生产规模,技术实力较为薄弱,生产能力受到很大限制

20、。由于企业生产规模小,缺乏市场竞争优势,大部分企业以生产中、低端产品为主,据行业协会初步统计:高档产品占比约为10%,中档产品占比约为50%、低档产品占比约为40%。无法满足大规格、高强度、多工位成形装备的加工要求。4、高端紧固件市场规模持续走高我国紧固件行业虽然规模巨大,但总产值在5亿元以上的大型企业较少,整体规模偏小、技术实力薄弱,导致低端紧固件市场同质化严重、产能过剩,而高端紧固件却供不应求,长期依赖进口。我国高端紧固件主要供给航空航天、高铁、风电、核电、汽车及船舶等领域,此领域多属于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近年来,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迅速,2013年我国高端装备制造占比装备制造业产值10

21、%,到2017年该比重提升至20%。高端装备制造业处于价值链高端和产业链核心环节,决定着整个产业链综合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产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得到国家大力支持。近年来,高端紧固件市场规模伴随着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海洋工程装备、核电、风电以及汽车等行业的快速发展而持续走高,其同比增长率也明显高于紧固件行业整体增长,占比也逐年增加。未来,中高端紧固件市场规模的增长将成为推动紧固件行业整体发展的主要动力。二、 行业技术水平、技术特点及发展趋势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积累,我国紧固件行业技术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在实际应用领域主要体现为:近年来我国紧固件企业加大了对原材料的开发应用,原材料的热处理技

22、术攻关取得成效,使得一批10.9级高强度紧固件被成功开发并广泛应用于汽车、柴油机、压缩机等行业;为了适应风力发电设备国产化的需求,大规格(M30-M64)10.9级12.9级高强度紧固件在材料选用、热墩、精加工、热处理及表面处理等技术方面取得进展;另外,在耐高温材料、热墩及热处理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我国紧固件行业技术水平差距仍然较大,主要体现在生产设备和原材料上。我国大部分紧固件生产企业规模小、生产技术落后、装备差、工艺革新慢、表面处理水平较差,导致我国紧固件行业低水平产品生产能力过剩,而高档紧固件产品供不应求;另外,国内紧固件用钢的品种、规格、质量尚不能完全满足紧固

23、件行业的要求,致使本该在冶金工业中解决的工序被转移到紧固件企业,目前仅有少数企业能够凭借自身较强的综合实力解决此问题。随着钢铁去产能及环保升级,特别是环保风暴来临,河北、浙江、江苏、广东等地很多紧固件企业之前的价格优势、劳动力成本优势在减弱,环保升级造成环保投入成本增加,低端产品竞争越来越激烈,利润越来越低,转型升级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未来,自动化智能化冷镦精密成型技术,大规格紧固件的冷镦机技术和装备,自动化热处理生产线等创新紧固件技术将成为主要趋势。创新紧固件技术是紧固件发展的支撑,技术发展趋势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产业发展的走向。紧固件核心技术不单单是加快特种专用钢种研发,也是紧固件的制造、检测

24、及热处理的技术细节和技术诀窍的集成。未来我国紧固件技术在选材、结构设计、制造工艺、特种工艺、检测技术、表面涂覆技术和质量控制等方面要逐渐向国外先进水平靠拢,同时生产制造的智能化、融合化和超常化发展也将是行业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三、 行业整体发展概况紧固件为将两个或两个以上零件(或构件)紧固连接成为一件整体时所采用的一类机械零件的总称,主要包括:螺栓、螺柱、螺钉、螺母、自攻螺钉、木螺钉、挡圈、垫圈、销、铆钉、组合件和连接副、焊钉等十二大类。紧固件是一种量大而广的通用基础件,在各种机械、设备、车辆、船舶、电力、铁路、桥梁、建筑、结构、工具、仪器、仪表和用品等上面,都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紧固件。它的特

25、点是品种规格繁多,性能用途各异,而且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的程度也极高,素有“工业之米”之称。第三章 项目背景及必要性一、 输电线路紧固件行业发展概况输电线路紧固件市场依托于国家电网建设,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工作会议部署,未来几年将重点发展电网特高压。特高压输电指交流电压等级在1000kV及以上、直流电压在800kV及以上的输电技术,具有输送容量大、传输距离远、运行效率高和输电损耗低等技术优势。特高压的发展符合我国国情。中国的能源资源中心与电力负荷中心呈现明显的不平衡特征,我国80%的能源分布在西部和北部,而75%的电力消耗则集中在中部和东部,电力需求增长长期位于中东部地区,供需中心的距离达100

26、0km到3000km。因此,高容量、长距离低损耗的特高压输电成为西电东送、北电南送的最佳选择,并且其建设需求将保持长期稳定的增长。中国特高压输电工程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6-2010年,社会用电量持续维持高位,电网大力推动基础建设,建成第一条直流、交流特高压项目;2011-2013年为第二阶段,特高压工程进入第一轮建设高峰,期间核准开工建设“两交三直”工程;第三阶段是2014-2017年,期间核准开工建设“八交八直”,掀起特高压建设的第二轮高峰;第四阶段为2018年至今,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一批输变电重点工程规划建设工作的通知规划“七交五直”12条线路,新一轮特高压建设重启

27、。从2006年以来,发展特高压先后纳入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规划纲要,根据北极星输配电网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国家电网已累计建成“11交11直”特高压工程,项目累计投资超过4,300亿元。尤其今年以来受新冠疫情影响,加之全球贸易摩擦持续升温,国家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2020年4月20日的国家发改委新闻发布会上,首次明确了“新基建”的范围,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三个方面以及5G、特高压、城际高铁和轨道交通、人工智能等七大领域的建设内容。“特高压”项目具有投资规模大、产业链长、带动力强等优势,成为“新基建”的重头戏。2020年2月,

28、国家电网出台一系列政策,包括应对疫情影响助推企业复工复产举措、2020年改革攻坚重点工作安排及国家电网有限公司2020年重点工作任务,提出积极推进新基建重点工程项目,加大新投资项目开工力度。在国家电网有限公司2020年重点工作任务中,明确年内核准南阳荆门长沙、南昌长沙、荆门武汉、驻马店武汉、武汉南昌特高压交流,白鹤滩江苏、白鹤滩浙江特高压直流等5交2直共7条特高压工程;加快推动闽粤联网、北京东、晋北、晋中、芜湖特高压变电站扩建、川藏铁路配套等电网工程前期工作。在国家分布式能源网络战略部署下,西电东送将持续拥有显著的市场需求,我国特高压输电建设潜力依然庞大。放眼“十四五”,到2022年,我国将完

29、成安徽芜湖、山西晋中等十余个特高压变电站扩建工程,预计开展“五交五直”共10条新规划特高压线路工程的核准和动工建设;到2025年,中国将有超过30条新建特高压线路工程迎来相继核准。根据赛迪顾问“新基建”之特高压产业发展及投资机会白皮书,预计到2022年,中国特高压产业及其产业链上下游相关配套环节所带动的总投资规模将达到4,140亿元;到2025年,特高压产业与其带动产业整体投资规模将达5,870亿元。国家电网建设、尤其是特高压电网建设加速,将带动装备制造、技术服务、建设安装等领域业绩增长,推动电力互联网、配电网等智能网格快速发展,电网建设项目的推进将带动输电线路紧固件行业整体提速。二、 行业进

30、入壁垒1、资金壁垒普通紧固件生产要求较低,不存在明显的资金壁垒,但精密紧固件生产所需的设备种类多、单位价值高,导致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较大;同时为满足客户的需求,会保持一定的库存量,导致流动资金占用量大,因此存在较高的资金壁垒。2、技术壁垒紧固件行业生产的产品种类繁多、形状复杂,尤其是异型高强度紧固件的生产因制造工序多且多为专用技术,加工精度要求高,热处理工艺技术门槛高,完成产品的制造需要拥有一支技术水平较高,经验丰富、技能较高的员工队伍。同时,实现批量化的精密制造加工还需要建立科学有效的生产工艺流程和品质管控制度,需要对客户的需求有深入的理解,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生产诀窍,改进生产工艺,提升生产效率

31、。行业进入者很难在短时间内掌握完善的生产工艺和管控体系。3、销售服务网络的限制中高端紧固件生产商下游客户多为实力雄厚的大型央企、国企及民营企业,企业要在紧固件行业中生存下去必须建立完善的销售网络,形成稳定的客户资源,但是销售服务网络的建设并非短时间内可以实现的。4、产品特色及品牌大型紧固件生产商通过多年的经营、对客户需求的精准把握,开发特色产品、不断满足市场的新需求,适应市场变化,往往在某些细分行业内占据了较高的市场份额,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企业品牌的经营是新进入者在短时间内难以实现的。第四章 选址方案一、 项目选址原则1、符合国家地区城市规划要求;2、满足项目对:原材料、能源、水和人力的供

32、应;3、节约和效力原则;安全的原则;4、实事求是的原则;5、节约用地;6、注意环保(以人为本,减少对生态环境影响)。二、 建设区基本情况厦门,简称厦或鹭,别称鹭岛,是福建省副省级市、计划单列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经济特区,东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港口及风景旅游城市。截至2019年,全市下辖6个区,总面积1700.61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389.4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29万人,户籍人口261.10万人。厦门地处中国华东地区、福建省东南端,是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家物流枢纽、东南国际航运中心、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已成为两岸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合作示范区、两岸区域性金融服

33、务中心和两岸贸易中心。厦门由岛内(厦门本岛)、离岛鼓浪屿、西岸海沧半岛、北岸集美半岛、东岸翔安半岛、大嶝岛、小嶝岛、内陆同安、九龙江等组成,陆地面积1699.39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90多平方公里。厦门通行闽南语厦门话,与漳州、泉州同为闽南地区的组成部分。截至2018年,厦门的综合信用指数在36个省会及副省级城市排名第2,营商环境居副省级城市第1位,外贸综合竞争力居全国第5位,厦门港集装箱吞吐量位居全球第14位。2018年重新确认国家卫生城市(区)。2019年厦门地区生产总值(GD)5995.0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9%,排名福建省第3位。2020年1月22日,被住房和城乡建设

34、部命名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推进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财政总收入1328.5亿元,增长1.7%,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768.3亿元,增长1.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经济增速;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完成年度节能减排任务。今年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5%,财政总收入和地方级财政收入分别增长3%和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和8.5%,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完成国家和省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十三五”时期

35、,国内外环境仍然错综复杂,我国发展仍处于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抓好支持和改革开放新机遇,适应引领新常态,加快发展推进转型升级,是我市“十三五”期间的重要任务。(一)发展机遇政策支持凸显新优势。国家支持福建进一步加快经济社会发展,设立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明确厦门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城市,批准厦门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综合配套改革、确立厦门对台战略支点地位,我市发展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四化”同步激发新产业。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孕育着巨大发展潜能,国家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不断推进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和人

36、才为本的战略,有利于产业转型升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培育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全面深化改革释放新红利。推进改革创新,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有利于培育和释放市场主体活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为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撑。对外开放蕴蓄新潜力。对台战略支点城市、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海丝”战略支点城市建设的全面推进,有利于强化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联系,打造互联互通、互利共赢的陆海经济大通道,将为我市发展注入新动力。(二)面临挑战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技术创新应用为核心的科技革

37、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发达国家纷纷再工业化,比我国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发展中国家加大力度承接产业转移;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还在持续,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地缘政治经济博弈错综复杂。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传统要素优势正在减弱,结构调整矛盾依然突出,经济运行潜在风险加大,资源环境和气候变化约束趋紧。进入新常态后,我市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增长放缓;与先进城市相比,我市经济规模偏小,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优,岛内外和城乡发展不够均衡;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多,“三个转型”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未来五年是我市的产业结构转型关键期、城市发展转型加速期和社会治理转型深化期。产业规模偏小、龙头企业偏少,土地资源与环境

38、约束进一步趋紧;劳动力成本上升,现有产业面临竞争力下降的压力;科技创新迅速发展,抢占新兴产业发展先机和制高点的竞争日益激烈,产业结构转型进入关键期。本岛城市空间承载力接近饱和,岛外基础设施和公建配套与岛内仍有较大差距;岛内外均衡发展、城乡统筹压力增大;传统的城市管理模式与水平面临更多挑战,城市发展转型进入加速期。社会利益格局和需求日益多元化;公共服务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传统社会治理体系和水平与市民群众的期望仍有较大差距,社会治理转型进入深化期。三、 创新驱动发展把创新作为引领转型发展的第一动力,激发各类人才创造活力,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打造国际化、法治化

39、、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构筑支撑我市转型发展新的竞争优势。强化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大力拓展网络经济。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健全创新创业的体制机制,推进人才等创新要素集聚,打造区域创新高地。(一)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作用推动重点领域创新。瞄准重点产业技术瓶颈和产业竞争力提升需求,推进实施联合技术攻关。加快突破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海洋开发利用等前沿领域关键技术,提升基础材料、核心零部件和先进工艺水平。重点支持第三代半导体、工业机器人、新能源电池材料、肝炎预防与治疗药物等研发和产业化,争取在部分关键领域占有世界一席之地。提升创新支撑能力。围绕发展战略性新

40、兴产业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构建运行高效、开放共享、引领发展的创新支撑体系,加快布局、提升一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或协同创新中心,积极争取国家、省在厦门布局创新能力平台。(二)大力拓展网络经济夯实互联网应用基础。促进互联网深度广泛应用,带动产业变革和商业模式、服务模式、管理模式创新,拓展网络经济空间。鼓励互联网骨干企业开放平台资源,围绕重点领域加强行业云服务平台建设,支持行业信息系统向云平台迁移。加快关键技术突破,推进物联网感知设施统一规划布局。加快多领域互联网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基于互联网的产业组织

41、、商业模式、供应链、物流链等各类创新,培育新兴业态和新增长点。培育互联网生态体系,加快互联网创新要素向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渗透,形成网络化协同分工新格局。引导大型互联网企业向小微企业和创业团队开放创新资源,鼓励建立基于互联网的开放式创新联盟。促进“互联网”新业态创新,鼓励搭建资源开放共享平台,积极发展分享经济形态。推动互联网金融、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教育、线上线下结合(O2O)等新兴业态快速发展。完善“互联网”发展环境。完善“互联网”发展的政策和制度。调整阻碍“互联网”发展的现行法规和政策,放宽融合性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准入限制。建立“互联网”标准体系,加快互联网及其融合应用的基础共性标准和关键技术标

42、准研制推广。多渠道多方式加强互联网知识技能培训,加快复合型人才。(三)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建设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平台。实施双创行动计划,构建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服务平台。加强信息资源整合和政策集中发布,向创业者开放专利信息资源和科研基地。鼓励龙头企业、高校院所建立技术转移和服务平台,向中小微企业、创业者提供技术支撑服务。完善创业培育服务,加强创业导师队伍建设,提升创业投资产业基金效益,打造企业服务与创业投资结合、线上与线下结合的开放式服务载体。全面推进众创众包众扶众筹。推动互联网+创新创业,推进创新创业与市场资源、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推进专业空间、网络平台众创,鼓励企业内部众创,加强

43、创新资源共享合作。推广科技研发、创意设计、制造运维、知识内容和生活服务众包,推动大众参与线上生产流通分工。探索发展实物众筹、股权众筹和网络借贷,提供快速便捷的线上融资服务。构建创新社区。围绕改善创业条件、降低创业成本、激发创新活力,积极构建创新生态圈,打造完整创新社区。以创业者和企业为核心,把握创业者和企业作为创新主体、城市设施使用者、社会公共事务参与者的定位,坚持问题和需求导向,统筹兼顾,推进产业结构、城市发展、社会治理三个转型相互促进、有机融合。着力推进产业链垂直整合,把创新创业融入重点产业发展。健全服务体系,使企业和创业者在园区内即可享受高水平的中介、金融、政务和公共服务。推进创新创业与

44、城市功能结合,营造满足创业者需求的工作、学习、生活、消费、出行等良好环境。倡导创新创业精神。树立崇尚创新创业、敢拼会赢、敢于致富的价值导向,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激发企业家精神,鼓励敢于承担风险、勇于开拓创新、志于追求卓越,宽容失败,发挥汇聚创新创业人才和投入的强大动力。完善风险补偿,共担创新创业风险,依法保护企业家的产权和收益。(四)构建创新创业的体制机制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支持跨界创新、融合创新,推动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完善科技成果信息发布与共享平台,完善知识产权申请和扶持政策,促进人才、资金、科研成果等在城乡、企业、高校、科研机构间有效流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改革科研管理体制、科

45、技成果收益权和处置权、基础研究领域科研计划管理方式等,实行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加强对创新人才股权、分红奖励,健全促进自主创新的动力机制和激励机制,构建符合市场需求的科研成果转化机制。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和引导企业推动技术、产品、营销、管理的全面升级。鼓励龙头企业整合上下游产业链,形成产业联盟,建立联合创新机制,建设产业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带动产业集聚发展。鼓励产业联盟在前沿领域开展技术、标准、装备等方面深度合作。大力培育众创主体,重点支持科研人员、大学毕业生、留学人员和台湾青年等在厦创业。激发国有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和创新主体的活力,充分发挥现有平台和资源优势,加强服务中小微企业

46、。(五)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人才队伍。按政府引导、用人单位为主体、人才资源市场化配置原则,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引导人才培养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围绕重点产业紧缺型人才需求,突出引进、培育产业领军型人才,吸引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团队带先进技术成果到厦门创新创业。推进教育与产业结合、学校与企业合作,鼓励高等院校优化学科布局,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提升毕业生适应社会和创新创业能力,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撑。完善人才保障机制。健全“海纳百川”政策体系,实施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持续推进“双百计划”等重大人才工程,构建各类人才尤其是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服务保障和创业发展体系,创新人才引进、培养、发展、服务保障等机制,进一步扩大用人主体自主权,建立与国际接轨、依据市场标准评价、使用和激励人才的政策机制。推进科研人才双向流动,鼓励有创新实践经验的企业家和企业技术人才到高校和科研机构兼职,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科研人员到企业兼职或离岗创业。提高人才服务管理水平,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