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张家港市第一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4.3平面镜成像课后练习2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6374825 上传时间:2022-09-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张家港市第一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4.3平面镜成像课后练习2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江苏省张家港市第一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4.3平面镜成像课后练习2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张家港市第一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4.3平面镜成像课后练习2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张家港市第一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4.3平面镜成像课后练习2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doc(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平面镜成像 题一:小华站在距穿衣镜前lm的位置观赏自己的全身像,则他与他的像之间的距离是_m,若他后退0.5m,则他在镜中像的大小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题二:如图所示的两条反射光线是同一发光点S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形成的,请你画出发光点S的位置。题三: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实验时,点燃蜡烛A,另外拿一支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此时眼睛应该在蜡烛 (选填“A”或“B”)

2、所在的这一侧观察。直到看上去B跟A的像完全重合,这一实验步骤可以观察比较蜡烛和它成的像的 ,同时还可以确定 。(2)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 ,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3)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4)在记录数据表中某同学发现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与像到玻璃板的距离有几组不相等,请你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在玻璃板的同一侧,该同学通过玻璃板看到了同一个蜡烛的两个像,一个比较亮,一

3、个比较暗,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题四:如图所示,请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作出三角形物块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保留作图痕迹)题五:“北风乱/夜未央/你的影子剪不断/徒留我孤单/在湖面/成双/”是菊花台中的一段歌词。以下对“成双”的理解,正确的是()A“我”和“你”成双 B“我”和“你的影子”成双C“我”和湖面反射的“我的影子”成双D“我”和湖面折射的“我的影子”成双题六:汽车已进入普通家庭,小明通过对汽车的观察发现,前窗玻璃大多是倾斜的,这是因为前窗玻璃倾斜时,根据 成像特点,夜间车内乘客或其它物体所成的像在玻璃的前上方,避免干扰司机视觉;而汽车前灯安装在离地面较近的车头位置,有利于司机更好看清

4、前方道路状况,这是因为在同一种物质中光是 。题七: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a为玻璃板,b为点燃的蜡烛,c是和b完全相同但未点燃的蜡烛。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沿水平桌面移动蜡烛c不能使c与b的像完全重合是因为玻璃板没有与桌面垂直放置B眼睛透过玻璃板看见的“蜡烛c”实际上是光的折射所形成的虚像C小芳同学发现镜中出现了蜡烛b两个不重合的像是由于光在两个反射面上两次反射成像造成的D将蜡烛沿远离平面镜的方向移动时,眼睛透过玻璃板看见的“蜡烛c”会变小题八:一组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一侧,看到玻璃板后有蜡烛的像(如图所示)。(1)该实验采用透明薄玻璃板代替平

5、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是为了能确定 ;选取两支相同的蜡烛,目的是为了 。(2)如果将点燃的蜡烛A远离玻璃板,则像将 玻璃板。此时用另一个完全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图甲),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 解决上面的问题后,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说明: 题九:视力检查时要求被测人与视力表间隔5m。小明准备借助一块平面镜检查视力(如图所示),则他应坐在镜前 m处。图中小明正在用手示意他所看到的“E”字朝向,其示意方向应与视力表中“E”字的实际朝向 (选填“相同”或“相反”)。题十

6、:军属李大娘家距河边600m,小明家距河边200m,小明和李大娘家之间的河岸线为600m,如下图所示,小明每天从自己家到河边挑水送到李大娘家。为了节约时间,请你应用光学的知识,设计出小明挑水的最短路程。平面镜成像课后练习参考答案题一 :2;不变详解: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小华离镜子1m远,小华的像离镜子也是1m远,像与小丽相距1m+1m=2m;由像与物大小相等知,当人远离镜时,镜中的像视觉上变小了,但真实的大小没变。题二 :如图所示:或详解:第一种作法:先将两条反射光线AB、CD反向延长交于一点S,再通过平面镜作出S的对称点S,即为发光点的位置,并连接SA、SC画出入射

7、光线,如图所示;第二种作法:先过A点垂直镜面作出法线,在法线左侧指向入射点画出入射光线,注意反射角要等于入射角,同理画出反射光线CD的入射光线,两条入射光线的交点S即为发光点的位置,如上图所示。题三 :(1)较黑暗;A;大小关系;像的位置(2)垂直;相等(3)B(4)没有考虑玻璃板的厚度(或物体与虚像没有真正重合);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各成一个像。详解:(1)在比较明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都在射出光线,干扰人的视线,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蜡烛是最亮的,蜡烛射向平面镜的光线最多,反射光线最多,进入人眼的光线最多,感觉蜡烛的像最亮。所以在比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眼睛在蜡烛A侧观察,能看到蜡烛A、蜡烛A的

8、像、代替蜡烛A的蜡烛B。当移动蜡烛B,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时,即可确定像的位置。因为玻璃板透明,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这样做既可以观察比较蜡烛和它所成像的大小关系,同时还可以确定像的位置。(2)透明的玻璃板能观察到蜡烛B能否与A的像完全重合,同时解决了位置和大小两个问题。实验现象表明,像与物的大小相同,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垂直,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3)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应采取同样的实验方案多做几次,避免实验现象的偶然性,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所以应采取B操作。(4)数读的不准,原因是没有考虑玻璃板的厚度,或放在玻璃板后的蜡烛与像没有重合;由于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而普

9、通玻璃的两面都能反射光,能成两个像,所以通过玻璃板该同学看到了同一个蜡烛的两个像。题四 :如图所示:详解:作A点关于镜面的对称点A(做对称点留下的作图痕迹是对应点的虚线连线和垂直符号);作B点关于镜面的对称点B;作C点关于镜面的对称点C;用虚线连接AB、BC、AC,ABC就是ABC在平面镜中的像。题五 :C详解:因为歌词中“徒留我孤单”指的是只有“我”一人,所以A、B选项错误;“我”站在岸边,由于光的反射,在湖面上形成“我”的倒影,所以“我”和湖面反射的“我的影子”成双,故C正确,D错误。题六 :平面镜;沿直线传播的。详解:(1)司机座前的挡风玻璃就像平面镜一样,反射车内乘客投射来的光,在挡风

10、玻璃里形成车内乘客的虚像;若挡风玻璃是竖直的,则所成的像与车前方行人的高度差不多,这就会干扰驾驶员的视觉判断,容易出事故;而当挡风玻璃为倾斜时,所成的像就会在车前的上方,驾驶员看不到车内人的像,就不会影响视觉判断。(2)汽车前灯安装在离地面较近的车头位置,车灯发出的光沿直线传播,当沿直线传播的光被不透明的障碍物挡住,在障碍物后面光线照不到的暗区形成影子,更有利于司机更好看清前方道路状况。题七 :D详解:实验时玻璃板如果不竖直,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就无法验证像的位置和大小,所以玻璃板a应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故A选项正确;蜡烛c射出的光线透过空气-玻璃-空气进入人

11、的眼睛,光线斜射到空气和玻璃的界面时会发生折射,眼睛透过玻璃板看到蜡烛c是光的折射现象,故B选项正确;厚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由于两个反射面都能反射成像,某同学发现镜中出现了b两个不重合的像是由于光在玻璃前后两个面上两次反射成像造成的,故C选项正确;将蜡烛沿远离平面镜的方向移动时,眼睛透过玻璃板看见的“蜡烛c”不会变小,故D错误。题八 :(1)像的位置;比较像与物的大小(2)远离,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物与像大小相等。详解:(1)为了确定像的位置,让蜡烛A的像和蜡烛B重合,既能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实验中要使用透明的玻璃板。选用大小相同的两个蜡烛,是为了用蜡烛B代替蜡烛A,来比较

12、物像的大小。(2)因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物距与像距相等,所以,如果将点燃的蜡烛远离玻璃板,则像也将随之远离玻璃板。此时物距增大,则像距也增大。实验时玻璃板要竖直放置,即垂直于桌面,如果不竖直,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就无法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实验时用完全一样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体与像的大小关系。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题九 :2;相同。详解:(1)视力表离镜3m,视力表的像离镜也是3m,人离视力表的像应该是5m,所以人离镜子应该是5m-3m=2m。(2)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物体偏左,像也偏左,物体偏右,像也偏右,所以E字的朝向是相同的题十 :如图所示:详解:本题为最短路线问题,由平面镜的成像特点知,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且像是由光的反射光线的延长线形成的,故作出李大娘关于河岸的对称图A,连接A与小明家,交河岸于一点,即为取水点,再完成路线图。本题是跨学科题,在数学中,若河岸上的点取水不在A与小明家的连线上,则取水点与A、小明家及A与小明家的连线构成了一个三角形,由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知,只有当取水点在A与小明家的连线时,路线是最短的。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