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2016版高考语文大二轮总复习考前冲关夺分第七章微专题三古诗鉴赏讲练.doc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6365833 上传时间:2022-09-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通用2016版高考语文大二轮总复习考前冲关夺分第七章微专题三古诗鉴赏讲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全国通用2016版高考语文大二轮总复习考前冲关夺分第七章微专题三古诗鉴赏讲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通用2016版高考语文大二轮总复习考前冲关夺分第七章微专题三古诗鉴赏讲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通用2016版高考语文大二轮总复习考前冲关夺分第七章微专题三古诗鉴赏讲练.doc(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三)古诗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枝,欣然会心,为之作咏黄庭坚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轻盈步微月。 是谁招此断肠魂?种作寒花寄愁绝。 含香体素欲倾城,山礬是弟梅是兄。 坐对真成被花恼,出门一笑大江横。注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写洛神飘然行水的姿态。山礬(fn):本名郑花,木高数尺,春开小白花,极香,叶可以染黄,黄庭坚因其名太俗,改为山礬。(1)诗的前四句是如何描写水仙花的?请简要分析。答:(2)诗人为什么说“坐对真成被花恼”?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答:2(2015山西四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酒泉子潘阆长忆西湖。尽日凭阑楼上望:三三两两钓鱼

2、舟,岛屿正清秋。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别来闲整钓鱼竿,思入水云寒。(1)这首词的首句起到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答:(2)词的下阕是如何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请简要分析。答:3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滁州西涧唐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淮中晚泊犊头宋苏舜钦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晚泊孤舟古祠下,满船风雨看潮生。注滁州西涧作于德宗建中二年,当时诗人正在滁州刺史任上。苏舜钦曾被诬陷,削籍为民,流寓苏州。此诗系诗人回苏州途经淮中时所作。(1)请从景与情两方面对滁州西涧的前两句进行赏析。答:(2)两首诗分别体现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请

3、结合诗作简析。答:4(2015长春一调)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金缕衣无名氏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自遣罗隐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1)请简要分析这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有何异同。答: (2)自遣一诗在情感上和字词运用上“重叠之中有变化”,请针对其中一方面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答案精析 (三)古诗鉴赏1(1)诗的前四句使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来描写水仙花。开头两句用洛神形象来写水仙,把直立盆中不动的花朵比喻成轻盈漫步的仙子,化静为动,化物为人,凌空取神,把水仙的姿态写得非常动人。后两句由写姿态转为写心灵,进一步把花

4、人格化,表现诗人对花有深情,能够看出它有一种“楚楚可怜”之态,像美人心中带有“断肠魂”一样,使人为之“愁绝”。解析作答时,首先应点出诗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然后结合具体的诗句进行分析,指出使用这种手法的艺术效果。诗歌的前四句,是对水仙本身的描写。诗人将水仙比作“洛神”,上两句写姿态,下两句写心灵,进一步把花人格化,表现了诗人对花的深情。(2)诗人独坐对花,深深为水仙花的含香体素(或:清香洁白的芳韵)所折服、倾倒。因为久坐欣赏,感到寂寞难耐,故说“被花恼”。诗人之“恼”,其实是因对水仙花喜爱太深。解析解答本题,关键在于结合诗人对水仙的情感态度来理解“恼”的内在意蕴。由诗题中“欣然会心”及诗歌前四句

5、对水仙本身的描写可知,诗人对水仙花是怀有深情的,他反复欣赏,陶醉其中。而后来心生“恼”意,源于“坐对”过久,寂寞难耐,而这恰恰反映了诗人对水仙花的喜爱之深。2(1)点明情感,以“长忆”表明作者对西湖念念不忘,同时衬托出西湖风景的美好;提示下文,一个“忆”字将作者的思绪从现实拉入到对当年生活的回忆。解析这类题目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分析。首句,经常回忆起西湖的景色,那时每天都爬上高楼,凭栏向远处眺望,三三两两的钓鱼船,停在湖面上。显示西湖风景十分美好,令作者念念不忘;另一方面,经“忆”字提示,下文便从现实中脱开,转入回忆。接下来一句,由眼前的不懈思念,引出当年对西湖无尽的留恋,用感情带动写景。(

6、2)“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借景抒情,通过描写从芦花荡里隐隐约约传送出来的渺远的笛声,忽然惊起栖息在芦花荡里的白鸟,从而衬托出环境的清幽、空旷、辽远,表达了作者对此境的喜爱和向往之情;“闲整”“思入”两个动词把作者收拾鱼竿、急欲赴西湖垂钓的动作、心理形象地表现出来,衬托了作者忆西湖忆得不能再忍耐、亟想归隐湖上的心情。解析下阕两句,继续写当日楼上见闻,前一句写声,“依约”是隐约、听不分明的意思,摹笛声渺茫幽远、似有若无的韵致;后句写形,用“忽惊起”状白鸟(即白鹭)翩然而逝、倏然而惊的形态,色彩明快,颇具情味,朴实的白描中透出空灵。“别来”二字将思路从回忆拉到现实。“闲整钓鱼竿”不仅应上

7、阕之“钓鱼舟”,而且以收拾鱼竿、急欲赴西湖垂钓的神情,衬托忆西湖忆得不能再忍耐,亟想归隐湖上的念头。词之下阕,营造出钓翁渔隐出没的寥廓苍茫的背景,寓情于景,寄托了作者的“出尘”思想。3(1)暮春之际,群芳已过,诗人闲行至涧,但见一片青草萋萋。诗人独独喜爱涧边生长的幽草,上有黄莺在树阴深处啼鸣。幽草,虽然不及百花妩媚娇艳,但它那青翠欲滴的身姿,那自甘寂寞、不肯趋时悦人的品格,自然而然地赢得了诗人的喜爱。这是清丽的色彩与动听的音乐交织成的幽雅景致。“独怜”是偏爱的意思,偏爱幽草,写出了诗人随缘自适、怡然自得的开朗和豁达,流露着诗人恬淡的胸怀。(2)韦诗体现了诗人超逸脱俗、恬淡闲适的人生态度。诗人怜

8、幽草、听黄鹂,处在一种极其安静闲适的心境中,因而即使春潮春雨突然来袭,自己也会和那个自横的野渡孤舟一样,处之泰然。苏诗体现了命途多舛的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作者于“春阴垂野”处欣赏“幽花一树明”的生机,于古祠孤舟旁看满川风雨、春潮奔腾的壮阔。压抑、孤寂的现状与壮阔、奋发的精神形成鲜明对比。4(1)相同点:这两首诗都含有珍惜当下、及时行乐的思想。不同点:前者说花儿与少年,所以“莫待无花空折枝”颇有不负青春、及时努力的意味;后者取象于放歌纵酒,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颓唐情绪,“今朝有酒今朝醉”让人感到一种内在的凄凉、愤激之情(如答放纵自我、享受生活亦可)。解析在整体感知两首诗歌大体内容的基

9、础上,抓住关键词句分析,两首诗歌中“须惜少年时”“直须折”“空折枝”“得即高歌失即休”“今朝醉”“明日愁”等关键词句均表现了要珍惜当下、及时行乐的思想。分析二者的不同之处,前者可抓住“莫惜金”“惜少年时”,从不负青春、惜时进取的积极角度作答;后者可抓住“今朝醉”,从放纵自己、失意颓废的消极角度作答。(2)(示例一)情感上重叠而富于变化。首句说的是得意时诚可高兴,失意时也不必悲伤,次句则是从反面说同一意思:倘不这样,“多愁多恨”是有害无益的。三句“今朝有酒今朝醉”就是“得即高歌”的反复与推进,四句“明日愁来明日愁”,则是“失即休”的进一步阐发。总之,从头到尾诗情有一个回旋和升腾。(示例二)字词上重叠而富于变化。首句前四个字与后三个字意义相对,而二、六字(“即”字)重叠;次句意思是多愁悠悠,多恨也悠悠,“多”“悠悠”重叠形成反复。三、四句句式相同,三句中“今朝”二字重叠;四句中“明日愁”三字重叠,但前一个“愁”是名词,后一个则是动词,词性亦有变化。解析可从情感的重叠和字词的重叠中选取一种进行分析,分析时,要抓住具有相同意义的词句进行分析,如选取字词的重叠变化,可从诗句中找出相同的字词进行分析;在变化上,也可从词性的角度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