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和谐的真意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doc

上传人:asd****56 文档编号:46258041 上传时间:2022-09-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理解和谐的真意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理解和谐的真意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理解和谐的真意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理解和谐的真意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doc(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三水区2008年教育教学论文评比题目:理解和谐的真意 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姓名: 聂世海 单位: 佛山市三水中学日期: 2008-12-10单位意见: (盖章)理解和谐的真意 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摘要:和谐犹如一副美丽的画卷,展现在观众眼前的有崇山峻岭、有江河急流、有广袤大地。和谐是百花齐放,而不是一支独秀或者是千遍一律。关键词:互信与质疑 激情与平静 包容与惩戒 “科学发展,和谐社会”是当今的热门话题,在刚刚举行的奥运会的开幕式上,大大的“和”字,震撼着每一位观众的心灵,和谐成为当今世界的主旋律。那么,什么是和谐?按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和谐的含义应该是指配合(或搭配)得适当、匀称、协调而不生涩

2、、不别扭。千人一面和众口一词都是不正常不和谐的。和谐是百花齐放,而不是一支独秀或者是千遍一律。作为一名天天走进课堂的化学老师,我在思考什么是我所追求的和谐课堂。一、 互信与质疑俗话说“亲其人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但是,“信道”不是盲从,不能忽略和扼杀学生的创新和创造欲望。老师和学生作为有思维情感的统一体,应该互尊、互信、互爱、互动,充分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达到师生感情的共鸣、教与学的和谐。新课标强调师生互动,建立在民主、平等基础上的课堂教学氛围,师生都有一种安全感、自由感、轻松感,能够激活双方的思维,是落实师生互动的关键。在这样的课堂上,老师放下师道尊严

3、,不受束缚,畅所欲言,学生则可以随时发表意见,可以相互质疑,也不用担心同伴的嘲笑和师长的指责,教学环境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优化。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需要老师的努力,老师要给学生充满活力的形象,要充分表现自己对教材、对课堂教学的兴趣,注意克服负面心理,语言表达要能够服务于师生感情的交流,要有一定的幽默感,给学生心理上的安全感和精神上的鼓舞。每个学生又要真正懂得“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内涵,敢于向书本质疑,敢于向老师挑战,敢于发表大胆新奇的见解,敢于异想天开,一切的个性化表达都应被珍视。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新理念应被广大受教育者所接受,尤其对于研究式课堂而言,没有一定的自主学

4、习能力,就不能自己发现,自己求知,老师只能是“学步”的拐杖。同时,也只有自主,才能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获得自主活动的空间,也才能真正感受到求知的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才能真正激发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二、 激情与平静 “激情在平静中流淌”,没有平静如何才能凸显激情,而激情过后我们总能在平静中细细品味、认真总结。激情和平静是和谐的乐章的高音和低音,抑扬顿挫方能余音绕梁、不绝于耳。化学教师激情来自哪里?激情源于爱心。对教育的爱,对学生的爱,对化学生活生产知识的爱,对化学教学的爱,应该是激情的源头。有了爱心带来的激情,可以全天候、全方位地为学生服务,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真正实施教师对学生

5、的点拨和引导。激情来自自信。只有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熟悉教案,才会成竹在胸,充满自信,才可能精神振奋,在课堂上声情并茂,挥洒自如,游刃有余。有了自信带来的激情,可以营造化学教学的生动气氛,开辟化学教学的新天地。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激情来自于志趣、来自于个性化的教学方法。 学生的激情来自哪里?孔子说:“学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 。让学生“乐中学”、“学中乐”学得生动活泼,富有高效性、创造性。化学是一门容易让学生产生“好之”“乐之”的学科。化学课本的内容充满奥妙和趣味,需要我们老师挖掘教材的内容,开发教育资源。如化学史的介绍、元素化合物知识及最新的应用的剖析、物质结构的探究、化学实

6、验的创新等等。另外,化学教学方法又是灵活多变的,除了常规的讲授、实验、探究等法外,还可配以口诀、列表、图像法等等,妙趣横生。 当然课堂结构也宜张驰有度。我们常常把学生接受知识过程理解为“好雨知时节,润物细无声。”老师们要想在课堂上妙趣横生,就需要认真的准备材料,备好每一个知识点,并且还有不断的补充和更新。学生课中的作业和问题也需要老师平心静气的认真的解答。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对过程和方法的思考更需要平静。老师们对不同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差异,也需要平静的对待,我们的教学更重要是“育人”,不能急功近利、哗众取宠,我们更需要平静的对待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三、 包容与惩戒长期以来,知识的

7、课程观一直在占据着主导地位,教育的功利色彩也越来越浓。除了分数,其它什么都不需要了。实际上这样的取舍是对教育本意和真谛的背离与放弃。在孩子们人生的奠基阶段,如果我们只看到分数,而把他们的个性、灵性、智慧性、主观能动性都抛在脑后,那么这种教育一定是失败的教育。新一轮课改让我们更加关注教育的“多元”, “包容教育”就是对人的多元性、多层次的需求,我们要尽可能地满足,而功利性的东西要尽可能地消减。孔子的“有教无类”,还是陶行之先生的“爱满天下”,其实都道出了教育“包容”的品质。在教学中, 教师要认同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状态和学习差异,并要善于引导。只有立足于人的整体性和发展的可能性,认可人的差异性的

8、现实,充分尊重同学的多元需求,尊重环境的复杂多样性,才能有效的组织教育教学活动,使受教育者的生命力(身、心两方面)得到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 一讲到惩戒,人们就很容易想到体罚。其实,二者绝不是一码事。惩,是警示、处罚的意思;戒,是提防、革除的意思。显然,惩是手段,戒是目的。前一段时间媒体上报道了,北京某学校的学生在地理课上对老师进行侮辱,在全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其实,我们身边也不乏这样的事例:学生课堂上辱骂老师,顶撞级长,甚至不听校长的规劝,一瞬间教育变得苍白无力。这是由于面对各种惩罚学生的“禁令”和社会舆论的苛责,往往使教师陷入左右为难、束手无策的尴尬境地,于是,有的教师对学生放任自流,哄

9、着学生过日子,学生们的错误的行为、错误的心理,得不到及时的纠正,日积月累,酿成大错。“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青少年受年龄、知识、水平和经验阅历的局限和制约,在成长过程中,其思想、行为会出现一些偏差。这时就需要批评,必要时还要有一定的惩戒措施,而不能一味地用“爱”去感化学生。学校或教师肩负着社会赋予的管理学生的职能,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惩戒教育是老师对学生负责的表现,也是挫折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育的和谐是学生的成长、教师的发展所必须营造的氛围,只有正确理解和谐,才能不陷入教育的误区。和谐,不是老师是“好好先生”、学生是“乖乖宝宝”,和谐教育要以生命的成长特点为规律,让每一个受教育的个体得到充分锻炼和发展。参考文献黄宪 对素质教育理论学习与实践的若干思考 广州教研基础教育参考第31期向葵花 重新审视惩戒教育 基础教育研究 2004年06期2008-9-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