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下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46249662 上传时间:2022-09-26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5.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必修下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高中语文必修下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必修下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必修下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中语文必修下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学目标:L通过本单元内容的学习,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重要理念,认识其深层 内涵与文化价值。形成对传统文化的理性热爱,自觉维护和发扬“中华文明之光”。2 .体会儒、道思想的不同特点,把握先贤对社会和人生的不同看法,从不同 角度思考其深层意蕴,并结合当下的社会文化生活,思考其现代意义。理解史传 中表达出来的智慧、观念,学习对历史叙事进行思辨性阅读,提高认识历史的能 力。3 .反复诵读,整体把握文意,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深化理解,进一步提高独立 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分析比照,领会诸子散文在论事说理方面的不同特点和史传 散文在叙事写人方面的艺术手法。4 .在学习文化经典

2、的过程中吸取思想养分,滋养理性精神,开展思辨能力, 学习论说方法。围绕比拟重要的社会、文化话题,鉴古而观今,写一篇议论文, 阐述自己的观点。教学重点:1 .积累文言知识,提高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2 .进一步深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及其在当代的价值,激发传承与发扬传统 文化的使命与热情。3 .培养质疑探究的能力,对艺术的历史与客观的历史产生理性认识。教学方法:小组探究法,演读法,点拨法,比照阅读法,读写互促法课时安排:9课时教学过程教学(学习)任务一召开“百家争鸣”思想交流会(第一、二、三、四课时)图片图片教学目标:4 .善于通过提问来引导对方思维5 .善于通过比喻来阐述抽象道理6 .庖丁解牛前

3、2段是怎样表达庖丁技艺高超的?提示:图片7 .小组交流合作:探析庖丁解牛的艺术风格?提示:参看陈永辉赏析庖丁解牛的六“解”艺术作业:1 .查阅资料,了解更多春秋战国时代文化背景和儒、道学派代表人物及各自 特征,比拟分析孔孟的观点。要求:列出要点即可。2 .思考先秦诸子思想的价值和意义,为下一课时的交流提供做充分的资料准 备。第四课时导入先秦诸子的思想至今还受到广泛重视,有些甚至已经成为中国人思想的底 色,成为中国世界观、价值观的独特印记。为了更好的传承与发扬先秦诸子的思 想精髓,我们班召开“百家争鸣”思想交流会(儒道分会)。活动一:头脑风暴1 .小组内部交流探究:第一、二小组探究单元学习任务一

4、的第1题;第三、 四小组探究单元学习任务一的第2题。(8-10分钟)2 .小组派代表展示探究成果,教师纠偏、补充。(2-3分钟)3 .小组内部交流探究:第一、二小组探究单元学习任务三的话题1;第三、 四小组探究单元学习任务三的话题2。(10-15分钟)小组派代表展示探究成果,教师纠偏、补充。(2-3分钟)活动二:下笔成文从单元学习任务三的两个话题中,选出一个自己感兴趣话题,结合活动一阶 段中同学们的交流提供和老师的纠偏、补充,列一个较为详细的写作提纲。小结中国古代的“文史哲”向来很难划分清楚,先秦的诸子散文,既是文学的, 又是历史的,也是哲学的、文学的。春秋战国何以会出现如此精彩的诸子散文?

5、大概源于这个时代正处在巨大的变革之中,即宗法制的基础已经动摇,分封建国 的体制开始瓦解。既然各路诸侯都想称霸,都在进行“富国强兵”的改革,都需 要“智囊”,多元化的思想必然应运而生。表达这些思想,必须使用儒雅而不失 犀利的语言,于是充满了文采。“土”阶层终于登上了大分裂、大组合的历史舞台。此幕一经拉开,“百家 争鸣”便不可阻挡。如果说诗的时代是“礼乐文明”的奇葩,那么诸子散文 就吹响了 “礼崩乐坏”的号角。作业:1 .完成活动二中的写作,提供到班级交流群。2 .预习烛之武退秦师:了解左传等文化常识和相关的历史背景,借 助工具书通读文章,梳理有障碍的字词句。教学(学习)任务二解读春秋“蜘蛛侠”闯

6、关成功的密码(第五、六课时)图片图片教学目标:1 .准确理解烛之武退秦师的文章内容。2 .赏析人物形象,提高学生初步鉴赏文言文的能力。3 .学习烛之武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得失、顾全大局的优秀品质。教学重难点:1 .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人物形象。2 .探究烛之武行动成功背后的隐秘。图片图片第五课时导入美国漫威电影蜘蛛侠里的彼得因意外获得和蜘蛛一样的超能力,并创造 了蛛网发射器,化身蜘蛛侠守卫着纽约。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就有了 “蜘 蛛侠”,他不是守卫一座城,而是保护了一个国(诸侯国)。这个“蜘蛛侠”就 是烛之武,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烛之武退秦师来了解关于他的不可思议的 故事。活动一:预习效果检测

7、1 .了解左传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传”意为注释,左传为给儒家经典春秋所作的注释性文字。左传 全称是春秋左氏传,又名左氏春秋,另外还有两本书也是对左传的 阐发: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因此我们把这三本书叫做“春秋三 传”。左传记述了春秋间240多年的历史,不仅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而且 还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颇具春秋时代历史散文的特色。它内容丰富,规模宏大, 忠于历史事实,生动、真实地反响了奴隶社会崩溃时期的重大变化,为后人提供 了那个时代广阔多彩的社会生活画面。统治集团内部的各种矛盾斗争,各诸侯国 之间频繁的争夺战争,各种礼仪制度、社会风俗、道德观念及

8、一些人物的生活琐 事在左传中都有大量记载。总之,左传对后代史学和文学都有极大的影 响,在艺术上的成就令人惊叹,为后世叙事散文树立了典范。补充了解一一史书体例:通史: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如史记。断代史:记录 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的有关 历史事件,如左传。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如战国策。 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首创于南宋的袁枢, 如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如史 记。2 .了解烛之武退秦师的历史背景(1)秦立晋君:公元前651年,晋献公卒,晋国陷入内乱。晋国大夫里克 杀了晋

9、献公的庶子夷齐、卓子。并派人迎接公子重耳,重耳不就。后又派人迎接 献公次子夷吾,夷吾采纳大臣吕省、谷13芮的意见,厚礼贿赂秦国,容许割让晋河 东之地予秦。于是秦穆公拥立夷吾为君。(2)惠公背约:公元前650年,晋惠公借秦国之力即位后,对割让土地之 事非常后悔,就派大臣丕郑赴秦国,以先君之地不得擅许为由食言。(3)重耳过郑:公元前637年,晋公子重耳在齐国居五年后,离开齐国。 经曹、宋路过郑国。郑国大夫叔瞻劝郑文公要以礼待重耳,郑文公却以“诸侯亡 公子过此者众,安可尽礼!”为由,不听叔瞻劝告,对重耳不礼。(4)郑楚结盟:公元前632年4月,晋楚争霸中原,战于城濮,楚军大败。 晋文公尊周攘夷,成为

10、春秋霸主之一。当时,郑国处四战之地,无险可据,又自 无礼于重耳之后,故背晋助楚,因此,郑文公曾到楚国怂恿楚成王出兵作战。楚 败,郑文公内心恐惧,又派大夫子人九到晋国请罪求和。五月,晋侯、郑伯盟于 衡雍(今河南原阳西)。晋文公受周天子册命与四方诸侯盟于践土(在衡雍之西), 晋文公为盟主,郑参与践土之盟,但晋、郑间的隔阂并未消除。郑既怂恿楚国出 兵攻晋,又盟于晋,这就是文中所言“且贰于楚也”之“贰”。烛之武退秦 师发生在公元前630年,与城濮之战仅隔两年。因此,秦、晋围郑可以说是城 濮之战的余波。活动二:了解“关隘”之艰险结合背景,简要说明当时的情势。图片活动三:了解闯关过程默读文章,概述故事。提

11、示:秦晋围郑,郑国危在旦夕,烛之武奉郑君之命,只身前往秦国,说服了秦君, 免去了一场战祸。作业:梳理烛之武退秦师中的文言词、句知识点,制作并积累文言实词卡片。第六课时导入韩非子说难中认为,游说的真正困难在于所要游说的对象(即君主)的 主观好恶,即“知所说之心”,而说服的结果也不仅是成功一种。失败者,往往 轻那么不被信任,重那么一命呜呼。古往今来,古今中外,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烛之武为什么能够通过一人之力,使得秦军退兵,继续学习烛之武退秦师 活动一:探究烛之武的语言艺术1 .研读第3段,分析概括烛之武的言说思路。提示:首先指出当前形势一一“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率先示弱,表示郑国 在秦、晋合

12、围之下不堪一击,亡国在所难免,也为接下来的形式分析假设了前提 郑州灭亡后会怎样?接下来分别阐述亡郑与存郑的利弊:亡郑只是有利于晋国,秦国不但无利可 图,而且只能眼看着晋国强大而自己相对被削弱;而存郑那么相当于为秦国在东边 设置了一个接应点和补给站,对秦国只有好处。然后,烛之武又将矛头转向了晋国,指明晋国在历史上就曾对秦国背信弃义、 两面三刀,现在也是贪得无厌,亡郑并不会是他扩张的终点,迟早也要把秦国作 为吞并的目标。最后得出结论,“亡郑”是“阙秦以利晋”的行为,希望秦穆公好好考虑。2 .还原历史情境,查找矛盾根源,多角度思考:烛之武凭一己之力怎么劝退 秦军的?他的语言艺术如何?小组合作交流,汇

13、总并梳理答案,派代表展示本小 组讨论结果。提示:奉承示弱,郑知亡,抬高你;顺势陈弊,假设郑亡,削弱你;以利相诱,假设不亡,有益你;以史挑拨,揭痛处,离间你;顺势推测,假设郑亡,威胁你;陈述利害,君图之,服了你!3 .思维拓展、质疑探究:秦军退兵真的是因为烛之武的口才吗?提示:在先秦时期,君主专制和等级制度还没有如后世封建社会那么鲜明,个体登 上政治舞台张扬自我、倾尽才华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因此像曹刿、烛之武、弦高, 包括后世的张仪、苏秦等有才华者在乱世中完全可能大放异彩。当然,秦穆公的 退兵绝对不仅仅是因为烛之武的口才好,而是因为烛之武抓住了秦晋两国的利害 关系来大做文章,正好切中了秦穆公的要害

14、。正所谓“春秋无义战”,因利可出 兵,自然也可能因利而退兵。作者为了凸显烛之武的形象,也为了明确地剖析秦 晋的关系,故而对历史事件做了艺术加工,个别细节禁不住推敲是正常的活动二:梳理、概括人物形象1 .结合当时各诸侯国的地理位置,梳理文中的人物关系,拟画一个草图。提示:图片2 .分角色诵读,感受人物性格特征。完成表格。提示:图片3 .分析烛之武的人物形象。提示:烛之武虽有“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的牢骚与怨气, 但是他是一匹蓄势待发的老骥,一个智勇双全的爱国义士,在国家危难之际,毅 然挺身而出、临危受命,不避险阻,只身去说服秦君,他在说秦伯之前,只是郑 国的一个圉正,小小的养马

15、官,有着怀才不遇的愤怨,但在郑国危难之际,挺身 而出,只身去说服秦伯,足见其义、勇。说服秦伯时,他只字不提郑国利益,而 是站在秦国的立场上,分析亡郑对晋有利,而存郑对秦有利,晓之以理,动之以 情,运用智慧最终化解了郑国的危难,所以说他是一个有义有勇有智谋的爱国之 ,具有维护国家平安的爱国主义精神。活动三:探究文化密码小组合作探究:如何理解晋文公所说的“不任”“不知”“不武”?提示:此时烛之武能够从地缘政治(从现代知识体系来讲,确实属于地缘政治)的 角度来说明伐郑只是给秦国增加威胁,从而使秦国放弃伐郑。然而这不不止!秦 穆公还派兵帮郑国守城!于是从秦晋联盟变成了秦郑联盟。此时的情况,说明秦国不希

16、望晋国灭亡郑国。形势的剧变,让晋国灭亡郑国 已经变得不可能了,这时候所谓灭郑之战只会变成秦晋之战,此前的秦晋之好就 会立马崩盘。晋文公作为一代贤主,显然是从晋国的利益角度出发来考虑问题: 既然灭郑已经不可能了,继续发动战争就会与秦国翻脸,进而损伤晋国的利益。从以上背景可以对晋文公退兵的理由进行分析。不仁:从道义上来讲,重耳能够成为晋国国君,依靠的是秦穆公,所以说“微 夫人之力不及此”,即如果没有秦穆公的帮助就没有重耳的今天。也就是秦穆公 于重耳是有恩的,如果此时反而对自己的恩人下手,很显然是不仁不义的。所以 这一条是可以成立的。但是既然秦国此前与晋国交好,并约定一起灭掉郑国,但 是最终却反过来

17、帮助郑国来对付自己的盟友,这本身就是不仁不义的。即然秦穆 公可以不讲仁义,晋文公难道就得讲仁义吗!所以这一条也是可以不成立的。不知:原文是“失其所与,不知“,即与秦国翻脸是不明智的。根据以上背 景的分析来讲,再进一步发动战争,就将与秦国翻脸,从而失去秦国这个盟友。 然而秦国是一个大国强国,与大国强国为敌显然是不明智的。所以这一条是成立 的。不武:原文是以乱易整,不武”,这一条的意思,硬译过来是:把整齐的 军队变成混乱的军队,是不符合用兵之道的。但是这一句的本质是:继续发动战 争,只不过是为了解气,但是达不到战争的目的,即灭郑,这不符合战争的原那么, 即不武。从以上背景分析来讲,继续发动战争,确

18、实是无意义的,所以这条理由 也是成立的,但是成立的原因并不是“以乱易整”,而是达不到目的,也是基于 利益。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只有第二条“不知”才是退兵的根本原因,第三条“不 武”是基于第二条才得以成立,而所谓“不仁”只不过是晋文公用来装点门面的。小结:一个人能够在危机关头,夜缱而出,不仅需要分析的语言技巧,更要包含忠 君爱国、破釜沉舟的勇气。然而通过深入分析可知,“烛之武退秦师”除了个人 的义、勇、智之外,还有很多隐秘的政治、军事、时代、历史、地理以及文化文 化等诸多因素。作业:1 .拓展阅读吕祖谦东莱左传博议中的以下文段,结合课堂所学,写一 篇以“春秋蜘蛛侠的成功密码”为题的小论文,深度阐

19、述烛之武何以成功让 秦穆公退兵的。不少于500字。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 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 速也!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 犯危难。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语能假设是乎?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 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他日利有大于烛之武者, 吾知秦穆必翻然从之矣!2 .预习鸿门宴:了解司马迁、史记等文化常识,借助工具书通读文 章,梳理有障碍的字词句。教学(学习)任务三:组织一场关于鸿门宴的历史采访问答(第七、八、九课时)图片图片

20、教学目标:1 .疏通文意,准确理解鸿门宴的文章内容,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知识(诗 词、虚词、句式等)。2 .理解鸿门宴中的人物形象,赏析人物刻画方法及文章的写作艺术。3 .了解史传文学史记的特点,培养质疑探究能力。教学重难点:1 .准确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和虚词用法。2 .抓住文本细节,分析深层内涵。图片图片第七课时导入脑筋急转弯:历史上最惊心动魄的饭局一一鸿门宴鸿门在今陕西临潼东北。本是一个地名。但因为历史上的两个名人,在这里 进行了一次设宴会晤,但不欢而散。弄得这三个字,从此被冠上了不怀好意的宴 请头衔。活动一:游戏效果检测1 .了解司马迁司马迁(公元前145年一公元前87年),字子长,夏阳(

21、今陕西韩城)人, 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其父司马谈为太史令,学问渊博。他10岁开始读古书,学习刻苦,遇到问 题,反复思考。20岁那年,司马迁从长安出发,到各地游历。他几次同汉武帝 出外巡游,到过很多地方。司马谈死后,他接替做了太史令。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开始动手编 史记。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李陵出击匈奴,兵败投降,汉武帝大怒。司马 迁为李陵辩护,得罪了汉武帝,获罪被捕,被判宫刑。“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 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为了完成父亲遗愿,完成史记,含垢忍 辱忍受腐刑。2 .了解史记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

22、第一部纪 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 多年的历史。该著作前后经历了 14年,才得以完成。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 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 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 封禅、水利、财用)。史记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比淮 南子多三十九万五千余字,比吕氏春秋多二十八万八千余字。史记规 模巨大,体系完备,而且对此后的纪传体史书影响很深,历朝正史皆采用这种体 裁撰写。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汉书后汉

23、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3 .了解鸿门宴的相关历史背景:公元前206年,刘邦率领起义军攻破武关,进入关中地区。秦王子婴向刘邦 投降。刘邦入关后,与秦民约法三章,并派人驻守函谷关,以防项羽进攻。当项 羽到达函谷关后,得知刘邦取得胜利,并歼灭了秦军的主力,已经攻陷关中,一 怒之下攻陷了关隘,并推进至戏水之西。刘邦当时与其军队同处霸上,暂未会见 项羽。当时项羽的兵力大约是40万人,刘邦军队共约10万人。4 .读准字音图片5 .抽检词句疏通情况。例如:沛公军(名词动用,驻扎)霸上,未得(能够)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 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状语后置):“沛公欲王(名词

24、动用,称王)关中,使子 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明天)飨(犒劳)士卒,为击破 沛公军!(省略句)”当是(这)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 在霸上。范增说(劝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靖山以东)时,贪于财货(状 语后置),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没有)取,妇女无所(没有)幸(君主 宠爱女子),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通“彩”), 此天子气也(判断句)。急击勿失!”活动二:了解鸿门宴1 .自读文章,圈画重要信息,概括故事梗概。提示:无伤告密、范增献计一一项伯夜访、张良献计一一刘项约婚、项伯游说一 一刘邦谢罪、项王留饮一一范增举玦、项庄舞剑一一

25、项伯翼蔽、樊哙闯帐一一樊 哙力斥、沛公逃席、诛杀无伤2 .研读相关语段,草拟鸿门宴座位图。完成图表。提示:图片作业:1 .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理解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齐桓 晋文之事庖丁解牛三篇诸子散文的思想文化内容。2 .制作文言实词卡片,梳理文言知识点,积累文言基础知识。3 .了解儒家、道家思想的特征,深入理解孔子与孟子的同中之异,儒家与道 4.家的异中之同,探究儒道思想的现代意义。鉴赏评价三篇散文的写作特色。教学重难点:比拟儒家、道家散文的异同;比拟两篇儒家散文的异同。图片图片第一课时导入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文化内容是我们的中华民族的原典文化。中国人所表现 出来的民族特性,从某些方

26、面来说,正是那些文化原典的表现。比方我们通常所 说的“仁爱”“博爱” “仗义”“忠诚”等,都可以从先秦诸子散文的原典中找 到根源。对于当代人而言,原典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学习价值。当然,由于时代的差距带来的语言表达上的隔膜,我们今人在学习诸子散文 的过程中,第一要义是要准确理解文章内容。活动一:课前预习检测(1)论语论语,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 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 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表达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 道德观念及教育原那么等。作品多为语录,但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

27、 其主要特点是语言简练,浅近易懂,而用意深远,有一种雍容和顺、纤徐含蓄的 风格,能在简单的对话和行动中展示人物形象。论语自宋代以后,被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古代学校官定教科书和科 举考试必读书。(2)孔子梳理鸿门宴中的文言词、句知识点,制作并积累文言实词卡片。第八课时导入同学们,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我们对鸿门宴已经有了大体的认识,对其中 的曲折起伏的故事脉络也了解得比拟清楚了。对后来人物的结局也比拟都很了 解。尤其是后来鸿门宴之后没过几年的垓下之围,项羽彻底退出历史的舞台,刘 汉政权掀开了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页。我们知道,鸿门宴与其说是一场宴会,不如说是一场另类的没有硝烟的战争。 关于战争的成功

28、因素,孟子曾经提过天时地利人和,并且认为,在影响作战成败 的因素中,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那么同学们认为,鸿门宴一战,影响 最大的因素是什么呢?请举手。喔一一很多同学都认为是人的因素很关键。那么 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鸿门宴中的人物是如何刻画出来的?活动一:概括人物人物形象1 .思考:大家回忆一下文中有几个关键人物,分别是谁?给你留下了什么样 的形象?能否为它分一下阵营?填写表格。提示:图片2 .小组内交流分析:两两比拟分析,比方分析同为主帅的项羽和刘邦,同为 谋士的范增和张良,同为武士的项庄和樊哙等,看他们在鸿门宴上的表现及产生 的影响,分析原因。例如:分析同为谋土的张良和范增,却一个劝谏

29、成功,一个劝谏失败。这是为什么 呢?简单来说,与双方的人物性格有关系。范增年已老迈,为项羽亚父,处处以 长辈自居,张扬跋扈,言辞间很不客气,因此,他的劝谏基本上都是直接粗暴的 结论,有时候会令项羽难以接受。而项羽为人刚愎自用,久而久之就会对范增的 耳提面命不满。而从另一阵营来看,张良计谋不输范增,且善于劝谏,讲究方式 方法,刘邦也善于虚心纳谏,二者配合默契,所以才能相得益彰。补充资料: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增大怒曰:“天 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未至彭城,疽发背,死。苏子曰:“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不早尔。”然那么当以何 事去?

30、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以是去耶?曰:“否。增之欲 杀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杀,犹有君人之度也。增曷为以此去哉?易曰: 知几其神乎!诗曰:如彼雨雪,先集为霰。增之去,当于羽杀卿子 冠军时也。”陈涉之得民也,以项燕。项氏之兴也,以立楚怀王孙心;而诸侯之叛之也, 以弑义帝。且义帝之立,增为谋主矣。义帝之存亡,岂独为楚之盛衰,亦增之所 与同祸福也;未有义帝亡而增独能久存者也。羽之杀卿子冠军也,是弑义帝之兆 也。其弑义帝,那么疑增之本也,岂必待陈平哉?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 先疑也,而后谗入之。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吾尝论义帝,天下之贤主也。独遣沛公入关,而不遣项羽;识卿子

31、冠军于稠 人之中,而擢为上将,不贤而能如是乎?羽既矫杀卿子冠军,义帝必不能堪,非 羽弑帝,那么帝杀羽,不待智者而后知也。增始劝项梁立义帝,诸侯以此服从。中 道而弑之,非增之意也。夫岂独非其意,将必力争而不听也。不用其言,而杀其 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此始矣。方羽杀卿子冠军,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君臣之分未定也。为增计者,力能 诛羽那么诛之,不能那么去之,岂不毅然大丈夫也哉?增年七十,合那么留,不合即去, 不以此时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名,陋矣!虽然,增,高帝之所畏也;增 不去,项羽不亡。亦人杰也哉!苏轼范增论活动二:赏析文本特色1 .小组合作探究:结合文章,思考一下这些人物是如何一一出场的。提示

32、:以时间顺序展开,以鸿门宴为中心事件,以杀不杀刘邦为线索。矛盾集中。宴会前:战与不战。“急击勿失! ”宴会上:杀与不杀。范增,项庄。宴会后:追与不追。所以,人物的描绘是在矛盾的展开中完成的。补充分析:史记是忠实于历史事实记载的,但作者却在“实录”的基础上刻画鲜明 的人物形象,使文章有极强的故事性,富有艺术感染力。鸿门宴一节,矛盾的线 索众多,但构本钱文情节主干的基本矛盾,是刘项双方基于个人利害而产生的和 战问题。围绕这个主要矛盾而出现的曹无伤献言、项伯泄密、张良定计、范增示 玦、樊哙闯宴等一系列情节,都作为条件,制约和影响着矛盾的开展,是副线。 这些情节复杂交错,叠出横生,造成了整个故事情节的

33、曲折多变,动人心弦。刘 项矛盾,是从刘邦破咸阳后正式开始的,曹无伤献言、范增说项,是促成这一矛 盾激化的条件。项羽的“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和范增的“急击勿失”这 些话,渲染了一种大战爆发前的紧张气氛。在这危急时刻,忽然项伯夜驰来告。 刘邦一方及时地抓住并成功地利用了这个条件,于是出现了刘邦来谢、项羽留宴 的事。至此,矛盾得到了暂时的缓和。但和战问题并没有解决,因项一方还有范 增这一谋士在起作用。在范增看来,刘置身于宴会,等于落网之鱼。应于宴上杀 之。于是杀刘和保刘,转而成为矛盾的焦点。范增他先是再三举玦示意;继那么安 排项庄舞剑,矛盾顿时尖锐起来了。正在此时,樊哙闯入军门。他的“瞋目”怒

34、 视,项羽的“按剑而踞”,使宴会气氛到达了空前的紧张。不料,樊哙的豪勇引 起了项羽的欣赏。特别是他的慷慨陈词,说得项羽理屈词穷,这才扭转了局面,使剑拔弩张之 势,又趋缓和。这时刘邦借故离席而去。矛盾似乎解决了,那么不然。项羽派人召 还。在此情况下,刘邦即使逃去,也随时都有可能触怒项羽而重新引起战争,读 者仍在为人物的命运提心吊胆。及至张良谢宴,项羽受璧,范增认输,才表示了 和战矛盾的完全解决。宴会以刘胜项败而结束。鸿门宴的故事情节,就是这 样一张一驰,时起时伏,激动人心,引人入胜。2 .思考: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文言文和现代文的方法一样,除了刚才找表 现的事件之外,还通过什么呢?这一点非常重要

35、,在高考现代文阅读尤其是小说 阅读考查人物形象类的考点中,经常出现。同学们看一下,关于人物的描写有什 么特点?提示:(1)通过人物的言行的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比方樊哙闯宴一节中:作者通过“闯营”“披帷” “瞋目”等一系列行动和 他那“与之同命”的豪言的描写,生动地表现了他的忠贞豪勇。当受到意外的礼 遇时,那么又乘势向项羽陈之以理,明劝暗斥,词严义正,说得项羽无言以对。这 又显示出了他的勇中有智、粗暴的性格特征。这些性格特点,由于是在矛盾开展 的关键时刻表现出来的,因此,特别使人感到鲜明突出。(2)比照中突出人物形象(详见上面第1题中的人物表格。)(3)材料组织上很精当。在材料的选择上做到了四个

36、字。即“繁、简、省、复”。具体说来,樊哙闯 宴一节就写得繁,前面已表达过。作者写了“闯营”“披帷”“瞋目” “饮酒”“斥项羽”等一系列行动和语 言,不惜笔墨地进行表达,使结构极为严谨。再如,“简”,写刘邦杀曹无伤就 只一句话,一笔带过。又如“省”,作者写张良俱告沛公的内容,就写得很省略, 但又把事情说清楚了。又如:“复”,反复的语言就很多了。与双方矛盾斗争有 关的情节就大笔挥洒,尽力表达。这样一来,该“繁”那么“繁”,该“简”那么“简”, 该“省”那么“省”,而该“反复”的反复,使文章结构严谨,主题突出。人物形 象鲜明,故事情节曲折多变。3 .教师小结鸿门宴的艺术特色:(1)文章有极强的故事性

37、,故事情节一张一弛,时起时伏,激动人心,引 人入胜。(2)善于通过人物的言行来刻画人物的性格。(3)作品结构严谨,在处理材料上做到了精当。(4)运用比照的手法突出人物的性格。作业:阅读史记项羽本纪中有关项羽之死的局部,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全读。第九课时导入“尽信书不如无书”,鸿门宴虽然是史传散文,出自史记,但有很 多地方还是值得怀疑,这些司马迁当初或许已经想到,但他为什么还这么写呢? 带着这些疑问,本节课继续探索鸿门宴。活动一:历史“小记者”如果你是一名可以穿越历史的小记者,可以回到西汉司马迁生活的时代,有 一次采访司马迁的机会,你会设置哪些疑问?(还原历史情境,多边发散思维, 小组内交流疑惑之处

38、。)例如:问题1:对项羽的称呼,同一篇文章中,为什么有“项王”,又有“将军”?问题2:项羽为什么在鸿门宴上没有杀刘邦?项羽真的是个二百五吗?问题3:项伯为什么夜报项王?这不是犯了泄露军机之重罪吗?问题4:当时鸿门之宴,必有禁卫之诃讯出入,沛公恐不能辄自逃酒。且疾 走二十里,亦已移时,沛公、良、哙三人俱出良久,羽在内何为竟不一问?而在 外竟无一人为羽之耳目者?知范增欲击沛公,惟恐失之,岂容在外良久而不亟召 之耶?此皆可疑。(明董份)刘邦单枪匹马的从项羽大部队人马眼皮子底下逃 宴而去,怎么可能成功呢?项羽真的是这样失败的吗?活动二:答历史“小记者”问假如你是司马迁,或者是其他相关人物(历史当事人、

39、历史专家等),就“小 记者”提出的以上问题,将作出怎样的回答?(小组抽签选题,内部交流探讨, 派代表回答)例如:问题1:对项羽的称呼,同一篇文章中,为什么有“项王”,又有“将军”? (司马迁在本文中以项羽在鸿门宴后自称的“西楚霸王”之位,提前以“项王” 之尊称呼了项羽。)提示:(1)大概是司马迁为了说明项羽入关之后,彻底灭绝了秦帝的王统,并进 一步开始架空楚怀王的权力,从此彻底成为一个主宰天下的实力派人物。所以, 司马迁便在行文之时,刻意把鸿门宴之后的自封的“王”,用到了鸿门宴前后, 以这种微言大义的形式,反映当时的天下权柄。(2)别人称项王,但刘邦却称将军的原因:成认实力悬殊,但在地位上平

40、等。(3)微言大义的笔法。补充:(1)孔子世家。(世家一一表达贵族王侯的历史)(列传一一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2)东汉哲学家王充论衡超奇篇有“孔子作春秋以示王意,然那么 孔子之春秋,素王之业也;诸子之传书,素相之事也”。当代哲学家冯友兰 在其所著中国哲学简史中也提到有儒学家认为孔子修春秋是代王者立法, 有王者之道,而无王者之位,故被称为“素王”。太史公写人物,把自己的爱憎感情融入其中,有强烈的主观色彩。问题2:项羽为什么在鸿门宴上没有杀刘邦?项羽真的是个二百五吗? 提示:简要分析:(1)严重的性格缺陷说。一方面残暴倨傲,逞匹夫之勇;一方面又优柔寡 断,好沽名钓誉。(2)项羽在政治上比拟幼稚

41、,虽然勇夺三军,却先后被刘邦樊哙的话所迷 惑。深入分析:(1)贵族精神,大将风度。不愿杀只带“百余骑”的刘邦,只愿光明正大 一决雌雄,不愿做“当宴杀人”的这样的事。(2)当时历史实情决定。一是不必,二是不能。首先刘邦示弱在先,并且 表示将让出已经占领的底盘;刘邦有十万兵力,相攻必有损失,因此,不必杀。 其次,项羽的大军是联军,如果杀掉“道义”上占据优势的刘邦(毕竟刘邦的行 为合乎“怀王之约”),其他诸侯的反映难以预料,对自己的名声很不利,因此 不能杀。(3)项羽的政治理念。其理想并非想统一天下,而是当诸侯的霸主。司马迁评项羽: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怨王侯畔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师

42、古,始霸王之国,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的觉寤,不 自责过失,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岂不谬哉。史记项羽本纪问题3:项伯为什么夜报项王?这不是犯了泄露军机之重罪吗?历史上的项 伯真的会如此干吗?提示:(1)梁玉绳就称:“项伯之招子房,非奉羽之命也,何以言报?且私良会 沛,伯负漏师之重罪,尚敢告羽乎?使羽诘日公安与沛公语,那么伯将奚对。”(2)现代学者韩兆琦也认为,鸿门宴“汇合了许多人艺术加工的民间故事”。(3)结合鲸布列传中的记载,繇布降汉后,“(布)于是乃使人入九 江。楚已使项伯收九江兵,尽杀布妻子”,楚汉战争时,项伯仍备受项羽信任。 倘假设项伯在鸿门宴前未经项羽许可

43、而私会张良及刘邦,是泄露军情之重罪,不可 能再受信任。然而鸿门宴后项伯在楚军中仍受重用,照此分析,其与张良乃至刘 邦会面,逻辑上应是衔项羽之命劝其臣服,绝非私会。问题4:当时鸿门之宴,必有禁卫之诃讯出入,沛公恐不能辄自逃酒。且疾走二十里, 亦已移时,沛公、良、哙三人俱出良久,羽在内何为竟不一问?而在外竟无一人 为羽之耳目者?知范增欲击沛公,惟恐失之,岂容在外良久而不亟召之耶?此皆 可疑。(明董份)刘邦单枪匹马的从项羽大部队人马眼皮子底下逃宴而去,怎 么可能成功呢?项羽真的是这样失败的吗?提示:项羽的败亡原因从古至今有很多分析和讨论,主要集中在当时项羽所采用的 错误策略以及项羽的人格缺陷方面。鸿

44、门宴上项羽纵虎归山的原因亦可归结为这 两方面:一方面项羽没有必要杀刘邦的理由,在他眼中刘邦和他实力悬殊,还构 不成威胁;另一方面,项羽也考虑到杀了刘邦可能在各路诸侯军中的不良影响; 此外,项羽为人重感情、讲义气,吃软不吃硬,刘邦一味地伏低做小,项羽的杀 心便渐消去了。小结:鸿门宴是史记中极其精彩的一篇,“史圣”司马迁对这位失败了的 英雄倾注了太多的感情,使其具有久远的人格魅力。可以说巨鹿之战的辉煌胜利 使项羽乐观地估计了战争的形势,丧失了应有的判断能力,也构成了他对战争的 一种近乎盲目的自信和崇拜,铸就了他的悲剧性格。他的精神世界里惟一的支柱 或许就是每次战斗赢得胜利。项羽不屑小计谋是真诚的,

45、他梦想用他所崇尚的武 力去解决一切问题,最终,项羽用性格的笔为世人书写下了只属于他的人生篇章, 算是一种对自己的薄奠。无论是独夫的刚愎自用还是英雄的顾盼无奈,无论是力 能抗鼎拔山,还是乌江别姬自刎,光照至今的是夕阳般的英雄末路的辉煌与悲壮。作业:1 .指出你认为的烛之武退秦师中的不合理之处,并给出简要分析。2 .根据烛之武退秦师鸿门宴中不合理之处,借助网络资料,思考史 书中的历史与真实的历史之间的关系,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小论文。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一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 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生于春秋时期鲁国瞰 邑(今山东省曲阜市

46、)。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与弟子周游列国 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被联合 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一生修诗书,定礼 乐,序周易,作春秋(另有说春秋为无名氏所作,孔子修订)。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有贤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 子把孔子及其所有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 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 首。孔子被尊为儒家始祖

47、,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孔子祭祀也一度成为和国家 的祖先同等级别的“大祀”。这种殊荣除老子外万古唯有孔子而已。(3)孟子孟子,名轲,字子舆(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邹国(今山东邹 城东南)人。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后、荀子之 前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孟子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思想,被韩愈列为先秦儒家继承 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为“亚圣”。孟子的言论著作收录于孟子一书。(4)孟子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最 早见于赵岐孟子题辞:“此书,孟子之所作也,故总谓之孟子”。孟 子被南宋朱熹列为“四书”(另外三本为大学中庸论语)。汉 书艺文志著录孟子十一篇,现存七篇十四卷。总字数三万五千余字,260 章。相传另有孟子外书四篇,已佚(今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