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时练习【含答案】.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46232413 上传时间:2022-09-2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时练习【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时练习【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时练习【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时练习【含答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时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画线字注音全对的一项为哪一项()A.别扭(bie)譬如(pi)鞠躬尽瘁(ju)B.业绩(ji) 字帖(tie)细致恳切(k6n)C.恢复(hul) 商酌(zhuo)颠述流离(p4i)D.修润(run)拖沓(伍) 以身作那么(ze)2.以下字形书写不完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谦虚修润 B.诲恨悠久 C.儒家 公寓 D.恳切天坛譬如 正心修身 生疏南腔北调 丁卯躬行君子 别扭学而不厌3.以下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我常常跟别人说一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B.前些年,一次听吕

2、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 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c.我当然表示同意,并且说:“您看怎么样好就怎么样,千万不要再跟我商量”。D.我当然表示同意,并且说:“您看怎么样好就怎么样,千万不要再跟我商量”。4.以下句子中画线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B.新春佳节,我们一家人津津乐道地谈论着春晚的精彩节目,共享天伦之乐。C.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D.他一生勤勤恳恳,诲人不倦,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栋梁之材。二、填空题.文学常识填空。本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作者,原名张

3、璇,河北省香河县河北屯乡石庄人, 著名学者、哲学家、。主要从事语文、古代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 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之称。5 .根据下面的意思写成语。(1)恭敬谨慎,竭尽心力,贡献出全部力量。()(2)以自己的行为做出典范。()(3)指生活艰难,四处流浪。()(4)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5)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以下各题。但凡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厚而深受感动。前些年,一次听吕 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

4、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 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这一次他受了教育,此后写文章,文字标点一定清清 楚楚,不敢草率了事。我同叶圣陶先生文墨方面的交往,从共同修润课本的文字开始。 其时他刚到北方来,跟家乡人说苏州话,跟其他地方人说南腔北调话。可是他写文章坚 决用普通话。他对普通话生疏,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 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商酌性的意见。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 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 我遵嘱,不客气,这样做了。可是他却不放弃客气,比方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 就一定

5、亲自来,谦虚而恳切地问我,同意不同意恢复。我当然表示同意,并且说:“您看 怎么样好就怎么样,千万不要再跟我商量。”他说:“好,就这样。”可是下次还是照样来 商量,好像应该做主的是我,不是他。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例如一些可以算作末节的事: 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 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 他晚年的时候已经不能起床,记得有两次,我同一些人去问候,告辞时,他还举手打拱, 不断地说谢谢。还记得大概是七十年代中期某年的春天吧,我以临时户口的身份在妻女家中小住, 抽空去看

6、他。他家里人说,他很少出门,这一天有朋友来约,到天坛看月季去了。我要 了一张纸,留了几句话,其中说到乡居,说到来京,末尾写了住址,是西郊某大学的什 么公寓。第二天就接到他的信。他说他非常悔恨,真不该到天坛去看花。他看我的地址 是公寓,以为公寓必是旅店一类,想到我在京城工作这么多年,最后沦为住旅店,感到 很悲伤。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颠沛流离,是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 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 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常常谈到写文章,他 不止一次地说:“写成文章,在这间

7、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 才算及了格。”他这个意见,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响。譬如近些年来,有不少人是宣扬 朦胧的,还有更多的人是顺势朦胧的,对于以简明如话为佳文的主张,就必付之一笑。 而叶先生那么主张写完文章后,可以自己试念试听,看像话不像话,不像话,坚决改。叶 圣陶先生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所以所作都是自己的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 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在文风方面,叶圣陶先生还特别重视“简洁”。简洁应该是写话之内的一项要求,这 里提出来单独说说,是因为叶圣陶先生常常提到,有针对性。他是带着一些感慨说的:“你 写成文章,给人家看,

8、人家给你删去一两个字,意思没变,就证明你不行。”关于繁简, 关于修改,鲁迅提到的是字句段。叶圣陶先生只说字,我的体会,一是偏重用语,二是 意在强调,精神是可简就绝不该繁。可是现实呢,常常是应简而偏偏要繁。举最微末的 两个字为例。一个是“了如“我见到老师”,“他坐在前排、简明自然,现在却几乎都要 写“我见到了老师”,“他坐在了前排”,显得既累赘又别扭。另一个是“太”,如“吸烟不好、 “那个人我不认识”,也是简明自然,现在却几乎都要写“吸烟不太好”,“那个人我不太认 识”,变得不只累赘,而且违理。像这样的废字,删去不只是意思没变,而且是变拖沓无 理为简洁合理,可是竟然很少人肯删,也就无怪乎叶圣陶先

9、生感慨系之了。(1)选文记述了叶圣陶先生哪些品德?分别用了哪些事例来进行说明?(2)叶圣陶的写话风格具体讲的是什么?(3)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缘由是什么?(4)文章所提到的叶圣陶的“写话 对你有怎样的启示?6 .阅读下文,完成以下各题。黑发底下父亲如书,我是他的再版。年轻时,我们都顶着一头坚硬的黑发,它仿佛含有铁质,根根向上挺立如戟。抬 手轻轻地拍打,会发出稠密结实的“喙喙”声,像电流穿透掌心击中身体。在我们个体生 命的海拔上,它高高在上,乌黑茂盛,像油亮油亮的煤一样不说话,我们在它底下日复 一日地生活着。小时候,我们一家在黔南山区,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一到星期天天麻麻亮,父亲 就单独一人蹿着露水,

10、一根扁担挑起两只管筐,走上弯弯山道,到几十里外的深山里去 挑煤来烧。黄昏踏着夕阳挑了满满两菱筐煤回家,正赶上吃晚饭,一只杏儿大的杯子已 经善解人意地倒上酒立在了他面前。他端起酒,贴近唇边轻抿一下,放下了,又端起吸 了一口,滋溜有声。直到饭吃完了,酒喝尽了,脸变红了,仿佛浑身的困乏与疲累也被 一阵风消解走了。母亲就在这时瞥见了他黑发中躲来躲去的几根白发,惊呼道:“哟,你 都有白头发了。”说着她拨开发丝,小心翼翼地拔下,摊到父亲掌中。那白发寥寥几根,躺在父亲掌心,枕着纵横的掌纹,银光闪亮,像是会发光的羽 毛。天难得地飘起了雪,越飘越大。冬夜沉静如石,落入幽深漆黑的古井中,漫长而 冷清。逼仄的厨房里

11、,头顶一豆灯光,炭炉傍墙站立,烧壶沉默不语。父亲注视着我和 弟弟,就像牧人盯着两只瑟瑟的羊羔羔,问道:“你俩谁给我拔白头发? 一根一分钱。” 正在打瞌睡的我们顿时来精神了,抢着拔。父亲的白发不多,稀稀疏疏地像微薄的雪花撒入广袤的黑土地,倏忽拧身捉迷藏 似的躲了起来,在灯下实在不易寻得到。每拔到一根我们都像发现新大陆似的,溅起一 片响亮的欢呼。一晚上下来,收获并不多。然而,明明头天晚上拔光了,可过了一夜,父亲的白发又蹿出了一些,似乎拔的 速度总也撵不上蹿的速度。一到晚上,无所事事的我们还是乐意拔,我们只是觉得自己 长大了,父亲坐着我们站着,我们与父亲一样高了。一个个冷寂无聊的冬夜很快蹑手蹑 脚地

12、溜走了,我和弟弟同时提供着一个心照不宣而自鸣得意的秘密。等我们都上学了,父亲不再叫我们拔了。生活的困窘和难以排遣的忧愁日渐沉重 地压迫着他,他的白发越生越多,几乎占了“半壁河山”,眼望去触目惊心。我想他除 了怕耽误我们的功课外,可能连他自己都泄气了,听任那些白发喧嚣地恣肆疯长。后来,父亲被癌魔缠身,惊心动魄的手术后,千篇一律地吃药、打针,不厌其烦 地化疗、放疗,头发掉光了,露出了空荡荡的头皮,一根不剩地失去了无比珍爱的头发, 他不得不戴上了帽子。不知为什么,我竟觉得掉了头发的父亲是丢了羽毛的孔雀或凤凰, 在人群中间有些落寞。有一天我忽然提起儿时拔白头发的事,父亲一愣,马上孩子似的笑了,瘦削的脸

13、 颊上猛地腾起了两片火烧云,沉浸在对往事的愉悦回忆中。良久,才慢悠悠地说:“那时 你俩真淘气,老是拔了黑头发糊弄我。”必密像包袱被父亲轻描淡写地抖开了,我有些无地自容。在岁月面前,一天 天变老的父亲曾束手无策,试图借助剔除白发来抗拒生命的一次次落雪,赶在大雪封山 以前挽留住某些悄悄远行的记忆,这很像一个农夫靠铲掉稗草来保护庄稼的成长。可我 们顽皮的行为却在加快岁月流逝的脚步,我们以帮凶和同谋的身份与父亲鲜明对立。巡天这个日子,在父亲积雪一样飞速消融的生命海拔上,我多么想为他种下一头 黑发,让他重新骄傲地穿过人群,像煤被阳光点燃。旦岁月如箭,一经射出,拒绝回头。(选自光明日报简默作,有删改)(1

14、)文章以父亲的头发为线索展开表达,仿照例如,在括号里依序填写相应的内容。(瞥见白发)-(掉光头发)-(2)以下句子分别使用了什么描写方法?简要分析其作用。冬夜沉静如石,落入幽深漆黑的古井中,漫长而冷清。逼仄的厨房里,头顶一豆灯光, 炭炉傍墙站立,烧壶沉默不语。有一天我忽然提起儿时拔白头发的事,父亲一愣,马上孩子似的笑了,瘦削的脸颊上 猛地腾起了两片火烧云,沉浸在对往事的愉悦回忆中。(3)文章屡次使用了照应,请写出其中的一组。(4) “我”和弟弟的“秘密”被父亲轻描淡写地揭开后,“我”的内心五味杂陈,请紧扣文章 的最后三段,以“我”的口吻给“父亲”写一段话,直抒胸臆。四、综合读写.学习了本文,班

15、级举行以“走近叶陶”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完成练习。(1)根据自己的积累,写出一句叶圣陶先生的名言。(2)同学们以极高的热情筹备纪念活动,请你为纪念活动设计一个简单的方案。五、片段写作.【写法借鉴】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一文没有精细的描写和专门的抒情笔墨,而是 以表达为主,结合议论。但因作者并非空乏的叙议,而是通过一件件具体的事例来再现 人物,所以仍有鲜明的形象和动人的情感力量。【片段仿写】请你运用叙议结合的方法写一个人物,表现他(她)的特点。(100字左 右)答案C 项叫项选 c A B D 故 z B一、单项选择题 1.“别”应读bie; “帖”应读tie; “沓”应读taoB项,“诲”应为

16、“悔、 应选BoC 项或项选 c A B D 故4.D3.“我常常跟别人说“后应当用冒号。“改什么”之后使用逗号。“千万不要再跟我商量”后面的句号应在后引号里面。A项,“不耻下问”意思是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此句中 成语使用对象不对;B项,“津津乐道”与后面的“谈论”语义重复;C项,褒贬误用,“随声附和”是贬义词,指自己没有主见,别人怎么说,就跟着怎么说, 用在句中不合适。应选D。二、填空题 5.张中行,散文家,优秀的语言艺术家张中行 散文家 优秀的语言艺术家 6.(1)鞠躬尽瘁(2)以身作那么(3)颠沛流离(4)诲人不倦(5) 一以贯之(1)鞠:弯腰,表示恭敬谦逊。

17、躬:身体。(2)那么:准那么,典范。身:自身、本身、自己。(3)颠沛:跌倒,比喻穷困,受挫折。流离:浪落。(4)诲:教导。(5)贯:贯穿。三、现代文阅读7.(1)待人厚,律己严。待人厚:修改文章、复信、送客。律己严:作文、做人,力求完美,以身作那么,鞠躬尽瘁。(2)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 就是话。还特别重视“简洁”。(3)叶圣陶先生去世了,作者通过写文章来纪念他。(4)叶圣陶先生的“写话”要求是自然、简洁。我们写文章同样需要语言简洁,富有表现 力。作文中要流露真情,感情表达要自然。(1)作者通过回忆与叶圣陶先生交往中的几件小事,表现了叶圣陶谨

18、严自律、待人宽厚 的节操和风范,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追思景仰之情。根据“好像应该做主的是我,不 是他”“第二天就接到他的信。感到很悲伤”“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不断地 说谢谢”可以看出他宽以待人。根据“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 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加及其后的内容可以看出叶圣陶先生严于律己。(2)根据“而叶先生那么主张写完文章后,可以自己试念试听,看像话不像话,不像话, 坚决改。叶圣陶先生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所以所作都是自己的写话风格,平易自 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在文风方面, 叶圣陶先生还特别重视,简洁”即可总结出答案

19、。(3)本文创作于1994年,叶圣陶先生已经逝世,作者通过这篇回忆叶圣陶先生的文章, 表达了对他的思念。(4)此题为开放型题目,根据文章中提到的“写话”,结合实际情况阐述自己的感悟即可, 注意语言表达简明流畅。8.(1)抢拔白发,疯长白发,想种黑发(2)景物描写。突出了山区冬夜的冷寂无聊,为下文兄弟俩替父亲拔白头发一事作铺 垫。神态描写。表现了父亲回忆往事时心情的愉悦。(3)第段“在我们个体生命的海拔上”父亲的头发像煤,与第须在“飞速消融的生命海 拔上“我”想为父亲种下像煤的黑发形成照应。(或:第段父亲的白发像“会发光的羽毛与第段”掉了头发的父亲是丢了羽毛的孔雀 或凤凰”形成照应。)(4)例如

20、一:父亲,看着您渐渐老去,一份伤感涌上心头。年幼时,顽皮的我们只会欺 骗您,却未曾体谅您的艰难,现在想来十分愧疚。我衷心地希望您能健康快乐,重新焕 发生命的活力。例如二:父亲,对不起,年少的我是多么顽皮、不懂事啊。当时的您想要通过拔掉白发 来挽留时光,可是却被我们捣乱。如今的我已明白岁月无情,光阴似箭,多想为您植头 黑发,让您重新年轻一次。可惜,时光如流水,一去不回头,只能任它流走,在头发上 留下白雪的痕迹。父亲,对不起! 此题考查筛选信息和概括能力。通读全文,抓住“白发”这一线索,筛选出“正在打瞌睡的 我们顿时来精神了,抢着拔.父亲的白发又蹿出了一些,似乎拔的速度总也撵不上蹿的 速度”“我多

21、么想为他种下一头黑发”等语句概括作答。此题考查描写方法及其作用。首先准确地判定出描写方法,然后结合语句内容分析其作 用。运用景物描写或者环境描写的方法,“沉静如石”“漫长而冷清”“沉默不语”等词语突出了 山区冬夜的冷寂无聊,也为下文抢拔白发埋下伏笔;神态描写,“一愣”“孩子似的笑了”“瘦削的脸颊上猛地腾起了两片火烧云”等语句,写出 了父亲沉浸在对往事的愉悦回忆中此题考查表现手法的理解。抓住某个具体的事物,联系上下文寻找相应的语句。“伏笔” 是写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它可以理解为前段文章为后段文章埋伏线索,也可以理 解为上文对下文的暗示。它的好处是交待含蓄,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读者读到下文

22、内容时,不至于产生突兀怀疑之感。此题为开放性题目。可以抒发对父亲韶华易逝的伤感,对自己少时顽皮行为的愧疚、自 责,对父亲重焕生命活力的期盼等。四、综合读写(1)例如:理想是事业之母。(2)例如:收集叶圣陶先生的照片;播放有关他的纪录片,介绍他的人生经历、文学创 作及思想探索之路等。(1)根据自己的积累,写出一句叶圣陶先生的名言即可。(2)活动方案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突出对叶圣陶先生的纪念意义,表达人们对这位 文学家、教育家的崇敬之情即可。五、片段写作【例如】卢姨退休后应聘了社区网络管理员,但采集的信息要录入微机,而她一点基础都没有, 于是她从最基础的拼音打字开始学起,只用了半年时间,她就能熟练操作网络化管理系 统。她说:虽然工资不多,但我学到了新的知识。是的,无论年轻人还是老年人,只要 肯用功就没有学不成的东西。【例如】卢姨退休后应聘了社区网络管理员,但采集的信息要录入微机,而她一点基础都没有, 于是她从最基础的拼音打字开始学起,只用了半年时间,她就能熟练操作网络化管理系 统。她说:虽然工资不多,但我学到了新的知识。是的,无论年轻人还是老年人,只要 肯用功就没有学不成的东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