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关于成立风电公司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docx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607698 上传时间:2021-10-12 格式:DOCX 页数:143 大小:135.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平关于成立风电公司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3页
南平关于成立风电公司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平关于成立风电公司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平关于成立风电公司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docx(14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CMC泓域咨询 /南平关于成立风电公司可行性研究报告南平关于成立风电公司可行性研究报告xxx投资管理公司目录第一章 筹建公司基本信息9一、 公司名称9二、 注册资本9三、 注册地址9四、 主要经营范围9五、 主要股东9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10公司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10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11公司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12六、 项目概况12七、 构建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经济新体系13第二章 市场预测18一、 发展基础18二、 实施闽台产业合作行动,积极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21三、 主要目标23第三章 项目背景分析25一、 面临形势25二、 实施龙头引领行动,营造协同配套产业生态27三

2、、 基本原则28四、 全面融入重要节点重要通道建设30五、 项目实施的必要性31六、 实施创新发展行动,增强制造业发展内生动力32七、 实施智造升级行动,推动先进制造业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34第四章 公司成立方案37一、 公司经营宗旨37二、 公司的目标、主要职责37三、 公司组建方式38四、 公司管理体制38五、 部门职责及权限39六、 核心人员介绍43七、 财务会计制度44第五章 法人治理结构48一、 股东权利及义务48二、 董事55三、 高级管理人员60四、 监事63第六章 发展规划65一、 公司发展规划65二、 发展思路71三、 实施循环畅通行动,积极服务和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73四、 实

3、施固链稳链行动,推动产业链优化升级74五、 实施绿色制造行动,培育可持续发展模式76六、 保障措施78第七章 环境保护方案82一、 编制依据82二、 环境影响合理性分析82三、 建设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83四、 建设期水环境影响分析85五、 建设期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分析86六、 建设期声环境影响分析86七、 建设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87八、 清洁生产88九、 环境管理分析89十、 环境影响结论91十一、 环境影响建议91第八章 选址分析93一、 项目选址原则93二、 建设区基本情况93三、 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97四、 打造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新引擎97五、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101第九章 项目风险评估

4、102一、 项目风险分析102二、 项目风险对策104第十章 项目经济效益分析106一、 基本假设及基础参数选取106二、 经济评价财务测算106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06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08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10三、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110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12四、 财务生存能力分析113五、 偿债能力分析113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15六、 经济评价结论115第十一章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117一、 项目进度安排117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一览表117二、 项目实施保障措施118第十二章 投资方案分析119一、 投资估算的编制说明119二、 建设投资估算119建设投资估算表121

5、三、 建设期利息121建设期利息估算表121四、 流动资金122流动资金估算表123五、 项目总投资124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124六、 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125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25第十三章 项目综合评价说明127第十四章 附表附录128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128建设投资估算表129建设期利息估算表130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131流动资金估算表131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132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33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34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35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136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136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37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38借款还本付

6、息计划表139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140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一览表141主要设备购置一览表142能耗分析一览表142报告说明千亿产业集群培育加速推进,产值超千亿元集群数量较2015年翻番。实施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行动,推动16个试点园区加快园区标准化建设。组织实施工业园区改造升级工程包项目274项,完成投资近500亿元。强化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培育省级以上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31家,其中国家级15家。xxx投资管理公司主要由xx集团有限公司和xx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其中:xx集团有限公司出资1080.00万元,占xxx投资管理公司80%股份;xx有限公司出资270万元,占xxx投资

7、管理公司20%股份。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51086.61万元,其中:建设投资38696.2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5.75%;建设期利息1049.6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05%;流动资金11340.6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2.20%。项目正常运营每年营业收入999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82519.08万元,净利润12693.52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18.30%,财务净现值5772.32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6.30年。本期项目具有较强的财务盈利能力,其财务净现值良好,投资回收期合理。第一章 筹建公司基本信息一、 公司名称xxx投资管理公司(以工商登记信息为准)二、 注册资本

8、1350万元三、 注册地址南平xxx四、 主要经营范围经营范围:从事风电设备相关业务(企业依法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开展经营活动;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依批准的内容开展经营活动;不得从事本市产业政策禁止和限制类项目的经营活动。)五、 主要股东xxx投资管理公司主要由xx集团有限公司和xx有限公司发起成立。(一)xx集团有限公司基本情况1、公司简介公司不断推动企业品牌建设,实施品牌战略,增强品牌意识,提升品牌管理能力,实现从产品服务经营向品牌经营转变。公司积极申报注册国家及本区域著名商标等,加强品牌策划与设计,丰富品牌内涵,不断提高自主品牌产品和服务市场份额。推进区域品牌建设,提高区域

9、内企业影响力。公司在发展中始终坚持以创新为源动力,不断投入巨资引入先进研发设备,更新思想观念,依托优秀的人才、完善的信息、现代科技技术等优势,不断加大新产品的研发力度,以实现公司的永续经营和品牌发展。2、主要财务数据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项目2020年12月2019年12月2018年12月资产总额22073.5217658.8216555.14负债总额7710.416168.335782.81股东权益合计14363.1111490.4910772.33公司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项目2020年度2019年度2018年度营业收入42697.4634157.9732023.10营业利润8364.04

10、6691.236273.03利润总额7151.555721.245363.66净利润5363.664183.653861.84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5363.664183.653861.84(二)xx有限公司基本情况1、公司简介公司秉承“以人为本、品质为本”的发展理念,倡导“诚信尊重”的企业情怀;坚持“品质营造未来,细节决定成败”为质量方针;以“真诚服务赢得市场,以优质品质谋求发展”的营销思路;以科学发展观纵观全局,争取实现行业领军、技术领先、产品领跑的发展目标。 公司不断建设和完善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实施“互联网+”企业专项行动,推广适合企业需求的信息化产品和服务,促进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在

11、企业经营管理各个环节中的应用,业通过信息化提高效率和效益。搭建信息化服务平台,培育产业链,打造创新链,提升价值链,促进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2、主要财务数据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项目2020年12月2019年12月2018年12月资产总额22073.5217658.8216555.14负债总额7710.416168.335782.81股东权益合计14363.1111490.4910772.33公司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项目2020年度2019年度2018年度营业收入42697.4634157.9732023.10营业利润8364.046691.236273.03利润总额7151.555

12、721.245363.66净利润5363.664183.653861.84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5363.664183.653861.84六、 项目概况(一)投资路径xxx投资管理公司主要从事关于成立风电公司的投资建设与运营管理。(二)项目提出的理由2020年,规模超百亿元工业企业达47家,千亿企业2家;10家企业入围“中国企业500强”,15家企业上榜“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17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26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27家、省级222家;科技小巨人企业2301家;全国质量标杆22个,全国工业品牌培育示范企业14家,获省

13、政府质量奖工业企业30家。坚持以资源开发带动产业发展,吸引有实力的大型企业来闽发展,不断延伸风电装备制造、安装运维等产业链,建设福州江阴等海上先进风电装备园区。以兴化湾平海湾海上风电产业园为主体,加快推进8兆瓦及以上大功率海上风电设备研制及使用。以风电成套机组设计和组装为核心,带动风电关键零部件发展,加快发展海上风电大部件更换运维平台、海上风电运维服务船、风机塔筒、海上风电钢结构、风电机组等产品。推动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培育发展海上风电装备产业,建设高端海上风电装备制造基地。七、 构建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经济新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14、,打造七大绿色产业体系升级版,提高绿色发展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一)优化升级产业链供应链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加快培育“四大经济”,推动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发展。着力补短板、锻长板,分产业系统梳理、精准施策,促进七大绿色产业全产业链优化升级。做大做强现有企业,深化拓展“高位嫁接”理念,引进强链补链扩链龙头项目,大力实施企业技术改造专项行动,不断壮大绿色产业规模。建设一批标准化、专业化园区,加快打造以圣农为龙头的食品加工和林产工业、旅游康养3个千亿产业集群,机电制造、新型轻纺、新型建材3个五百亿产业集群,以及氟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和数字产业、现代物流、教育文化6个百

15、亿产业集群。建设世界小电池、中国活性炭、中国氟新材料、中国特种专用汽车“四大制造业基地”。实施“强龙头”行动计划,统筹推进重点产业和龙头企业上下游产业链招商,提升招商精准度,促进产业链垂直整合和跨领域横向拓展,壮大产业规模。完善质量基础设施,加强标准、计量、专利建设。(二)加快发展生态服务业着力实施“旅游+”、“康养+”,加快培育发展旅游康养等生态服务业。推进环武夷山国家公园建设,大力发展世遗观光、研学旅行、体育休闲、乡村旅游,构建“一心一带四片六组团”旅游发展空间布局。创新旅游业态,突出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策划实施一批互动性体验性强的文旅融合项目,加快培育文化旅游、康养旅游、医养结合、森林康

16、养、休闲疗养等特色产业。常态化、市场化办好旅发大会,举办武夷山国际马拉松赛、全国性龙舟赛、郊野钓鱼赛、大武夷超级山径赛等赛事,打造永不落幕的盛会。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打造一批“红色文化”与“绿色生态”相得益彰的全域旅游产品。深化旅游体制机制改革,推动旅游服务提质升级。做大做强现代物流、绿色金融业,促进生产型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提升养老、育幼、家政、物业等服务业发展水平,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三)打造数字经济发展高地加快数字产业化,着力发展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培育发展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未来产业;加快培育新型电商、在线医疗、在线教育等新

17、业态,做大线上经济、平台经济;支持龙头企业围绕自身优势构建生态链,发展数据采集、加工、服务外包业务;加快推进福建省智能视觉AI开放平台、喜马拉雅数字声音产业园、南平(浪潮)大数据双创示范基地等建设,推动武夷智谷软件园做大做强。推进产业数字化,大力发展智慧旅游、数字农业,打造旅游大数据中心、智慧农业园、农业物联网示范园,深入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推动工业互联网基础平台建设和应用示范,加快培育“5G+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标杆,深化智能制造企业试点示范,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加强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推动公共信息数据资源有序开放、开发利用,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18、。(三)项目选址项目选址位于xxx(以选址意见书为准),占地面积约90.00亩。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四)生产规模项目建成后,形成年产xxx套风电设备的生产能力。(五)建设规模项目建筑面积115474.10,其中:生产工程85080.36,仓储工程16748.16,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10278.38,公共工程3367.20。(六)项目投资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51086.61万元,其中:建设投资38696.2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5.75%;建设期利息1049.6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05%;流

19、动资金11340.6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2.20%。(七)经济效益(正常经营年份)1、营业收入(SP):99900.00万元。2、综合总成本费用(TC):82519.08万元。3、净利润(NP):12693.52万元。4、全部投资回收期(Pt):6.30年。5、财务内部收益率:18.30%。6、财务净现值:5772.32万元。(八)项目进度规划项目建设期限规划24个月。(九)项目综合评价该项目工艺技术方案先进合理,原材料国内市场供应充足,生产规模适宜,产品质量可靠,产品价格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该项目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显著,抗风险能力强,盈利能力强。综上所述,本项目是可行的。第二章 市场预测

20、一、 发展基础“十三五”以来,坚持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科学统筹稳增长、调结构、增动能、优服务,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质量效益持续提升,制造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1、工业总量跃上新台阶。2020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业务收入达5.55万亿元,是2015年的1.4倍,在全国位次从第8位提升至第5位。20162020年,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年均增长10.5%,高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2.8个百分点;技改投资年均增长14.8%。2、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主导产业加快发展壮大,电子信息产业“填芯补屏”取得突破,产业链向中高端跃升;机械装备产业加快智

21、能化、高端化升级,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石化产业积极拓展产业链上下游,“两基地一专区”集聚发展水平提升;20162020年,电子、机械、石化三大主导产业规上增加值年均增长8.4%,高于规上工业1.3个百分点。“十三五”期间,新兴产业实现倍增发展,2020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超6000亿元。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实施省重点技改项目3900多项、总投资1.27万亿元 ,实施“机器换工”约7万台(套)。3、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6200家,是2015年的3倍多。创新载体数量稳步增长,拥有省级及以上企业技术中心648个,其中国家级67个;重点实验室246个,其中国家级10个,企业

22、重点实验室84个;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7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备案总数达178家,各类众创空间达500多家。福厦泉国家高新区获批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纳入国家全面创新改革布局。4、质量效益持续改善。2020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348点,创历史新高,实现利润总额3470亿元,为2015年的1.5倍。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由2015年的24.49万元/人上升到2020年的38.56万元/人。5、融合发展成效明显。全省信息化、两化融合发展指数以及互联网普及率均位居全国前列;加快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2020年,数字经济增加值突破2万亿元,占全省GDP比重约45%。全省列入国家智能制造

23、试点示范项目15个、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8个,列入国家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专项23个。获评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项目、平台)19家,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厦门市、泉州市获评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6、绿色发展成效显著。20162020年,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21.9%,超额完成国家下达任务。截至2020年,全省共有国家级绿色工厂76家、绿色设计产品151项、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1家、绿色园区2个。“十三五”以来,退出煤矿164处、去产能1228万吨,分别完成国家下达福建省退出煤矿数量目标任务的210.3%、去产能目标任务的204.7%。7、产业集聚程度明显提高。千亿产业

24、集群培育加速推进,产值超千亿元集群数量较2015年翻番。实施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行动,推动16个试点园区加快园区标准化建设。组织实施工业园区改造升级工程包项目274项,完成投资近500亿元。强化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培育省级以上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31家,其中国家级15家。8、企业实力大幅提升。2020年,规模超百亿元工业企业达47家,千亿企业2家;10家企业入围“中国企业500强”,15家企业上榜“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17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26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27家、省级222家;科技小巨人企业2301家;

25、全国质量标杆22个,全国工业品牌培育示范企业14家,获省政府质量奖工业企业30家。当期,全省制造业形成了较好的发展基础,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国际经济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创新研发能力仍不够强,企业研发机构数量不多、规模偏小,创新投入不足,科技资源转化利用率不高;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全省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偏低,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基础零部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配套能力薄弱;产业要素保障仍然不足,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有待提升,高层次领军人才、经营管理人才、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等人才队伍建设仍需加强。二、 实施闽台产业合作行动,积极

26、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围绕建成“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聚焦台胞台商关切,营造支持台资企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氛围,推动在闽台资企业转型升级,加强闽台重点产业领域对接,提升闽台产业合作平台,支持台资企业融入“六四五”产业体系建设发展,努力在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上迈出更大步伐。推动台资企业创新转型。深入落实台资企业同等政策待遇,优化台资企业精准帮扶,推动台资企业实施技术改造、技术创新、产品升级、品牌提升,加快数字化、精细化、柔性化改造,以新发展理念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鼓励台资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参与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工业设计中心建设。依托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行业技术开

27、发基地等创新平台,推动闽台企业加强技术合作和人才交流,开展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研发新产品、开发新工艺,加快技术成果转化落地。支持台资企业开展工业互联网应用试点示范,拓展5G工业应用场景。引导台资企业发展服务型制造,培育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全生命周期管理、远程运行维护等服务,带动价值链向中高端攀升。加强重点产业对接合作。健全完善闽台产业合作交流机制,深化电子信息和数字产业、先进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现代纺织服装等主导产业和生技医疗、新材料、工业设计等特色产业对接合作,促进闽台企业共同研发、共建标准、共创品牌、共拓市场。电子信息重点加强IC设计、制造、封测和设备材料等集成电路关键环节,以及面板、

28、模组和智能终端等新型显示重点领域合作。先进装备制造重点加强精密数控加工中心、中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和智能专用设备等领域合作,发展滚动丝杆、主轴头、数控系统等配套产品。石油化工重点加强基础化学原料、高端精细化学品、专用化学品等合作。鼓励台湾百大企业、制造业百强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来闽发展,扩大关键技术、龙头项目和高端人才等领域合作,发挥重点台资企业作用,深化两岸技术、项目和人才交流合作,推动产业链延伸配套。加强跟踪服务台资重大项目建设,推动扎根发展。提升闽台产业合作平台。加快建设海峡两岸集成电路产业合作试验区、海峡两岸生技和医疗健康产业合作区,发展南靖闽台精密机械产业园。支持高标准高水

29、平建设台商投资区、闽台融合发展产业园,建立健全涉台经济园区协调推进工作机制,提升园区管理水平和产业集聚功能。推动台湾青年创业园等小微企业创业基地建设,吸引台青入驻创业。发挥厦门经济特区、福建自贸试验区、平潭综合实验区等多区平台作用,促进两岸要素流动更加便利、集聚。积极鼓励和引导第三方行业协会组织分业开展对接交流,联合举办产业对接研讨活动。依托两岸企业家峰会对接机制,用好海峡两岸信息服务创新大赛、“海峡杯”工业设计大赛、“创响福建”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等赛事平台,鼓励台湾人才来闽参与创新创业,深化闽台产业交流合作。三、 主要目标到2025年,全省制造业综合实力持续增强,产业结构、创新能力等得到全

30、方位优化提高,质量效益和绿色发展水平得到高质量提升,发展水平走在全国前列,为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奠定坚实基础。1、产业结构优化。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保持在三分之一左右,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提高到23%。其中,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现代纺织服装规模超万亿元,食品加工、冶金、建材规模超5000亿元;超百亿元工业企业达60家以上。2、创新能力增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8000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达750个,省级以上工程研究中心达140个,省级以上企业重点实验室达120个;有研发活动的规上工业企业占全部规上工业企业比重达40%

31、。3、质量效益提升。高成长、高科技、高附加值、高投入、高效益的发展特征更加明显,累计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00家、省级单项冠军企业300家;规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到40万元/人;工业投资年均增长8%;关键业务环节全面数字化的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比例达66%以上;省级工业互联网示范平台数达20个以上;省级工业企业质量标杆达90个。4、绿色发展明显。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率完成国家下达任务;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力争达到80%;累计创建绿色工厂300家、绿色园区20个。第三章 项目背景分析一、 面临形势新阶段新理念,为福建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

32、,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强调要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与以往发展模式最大的不同,在于发展动力、发展方式的转变,传统依靠劳动力增加、资本和土地规模扩张的发展方式难以持续,资源环境压力对绿色可持续发展提出更高要求,必须采取以创新为动力的内涵式发展模式,加快由速度提升向质量效率提升转变。福建省制造业必须遵循新发展理念,把创新摆在核心位置,把碳达峰、碳中和、绿色发展作为内在要求,坚持协调、开放和共享发展,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制造业高质

33、量发展超越,加快实现从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的转变。构建新发展格局,为福建省制造业开放合作和塑造竞争新优势提供了新机遇。“十四五”制造业发展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蔓延、“逆全球化”抬头、大国之间的战略博弈持续升级,全球投资和贸易规则面临结构性冲击。福建省制造业要抓住新发展格局重塑的战略机遇期,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海丝核心区、生态文明示范区等“多区叠加”的区位优势,积极服务和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夯实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基础,在国内产业循环中抢抓产业链关键环节,同时加快融入国际产业链,提升开放合作水平,抢抓机遇做优做强。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对福建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全方

34、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是新时代新福建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在“十四五”开局之年,福建省正处于工业化提升期,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的重要战场。福建省必须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培育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链,推动制造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为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提供有力支撑。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度演进,为加速福建省产业升级带来全新动力。当前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正在改变传统制造模式和生产组织方式,推动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和前沿新兴产业加速发展壮大,制造业新的增长动能不断加强。福建省必须紧跟产业

35、变革大势,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动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核心硬件、智能软件、工业互联网等产业规模化、高端化发展,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拓展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增长空间,培育形成新的增长点,加快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二、 实施龙头引领行动,营造协同配套产业生态突出强龙头、强配套、强融合,培优扶强规模体量大、创新能力强、有较强产业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培育发展单项冠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促进龙头企业与配套企业供需对接,增强上下游产业链协同,营造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良好生态。到2025年,培育规模超百亿元工业企业60家

36、以上,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00家,省级单项冠军企业300家。培优扶强龙头企业。实施龙头企业“三个一批”行动,着力做优做强一批现有龙头企业,加快壮大一批龙头培育企业,策划引进一批新的龙头企业。进一步完善省市县三级联动服务龙头企业的工作机制,加强政策资源保障,推动龙头企业改造升级、加快发展。支持龙头企业在突出主业的基础上延伸产业链,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开展技术、业务、品牌和渠道等重点要素的并购重组,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向大型化、集团化、现代化发展。鼓励龙头企业国际化拓展,支持建设面向全球的资源、市场、人才配置和生产服务系统,不断开拓国际市场。引导龙头企业主动围绕产业导向、市场需求和企业

37、战略,策划实施增资扩产项目,持续扩大产能。推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组织开展全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入库工作,引导中小企业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发展之路,培育一批主营业务突出、竞争能力强、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及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提升制造水平。鼓励各类中小企业主动对接行业龙头骨干企业需求,与大企业建立稳定的生产、研发等专业化协作配套关系。引导中小企业深耕专业领域,在设备、技术、人才与管理方面精益求精,着力培育在细分行业、产品、市场、技术工艺上居全国前列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单项冠军企业。强化产业链协同配套。围

38、绕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实施龙头企业铸链、补链、强链工程,创造有利于龙头企业产业配套的环境。以龙头企业为核心打造内循环,促进产业链上下游贯通、产供销配套、大中小协同,筑牢产业链发展基础。支持各级各部门、行业协会举办或组织龙头企业参加产品推介、上下游协作配套、项目供需对接“手拉手”活动,促进龙头企业增强产业链上下游协同,促进一大批配套、协作企业发展。三、 基本原则1、创新引领、高质发展。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源,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立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加大创新支持力度,优化创新生态环境,激发创新创造活力,推动科技自立自强,打造更多

39、“独门绝技”。把提升质量效益作为中心任务,坚持总量扩张和质效提升并举,全面提升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塑造福建制造新优势。2、数字驱动、智能发展。顺应加快数字化发展的新趋势要求,发挥福建数字经济发展的先发优势,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打造福建制造业发展的新动能。3、企业融通、集聚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强规划引导,激发企业主体活力,引导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建立高水平、专业化的协作配套关系,形成集龙头企业、中小企业、研发机构、公共服务等于一体、共生共荣的产业生态系统。打造一批高水平的产

40、业园区,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推进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促进产业集约集聚、绿色低碳发展。4、优化布局、协调发展。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化全省产业发展布局,推动闽东北、闽西南两大协同发展区产业协同发展。引导各地依托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以各类园区为支撑,加强产业差异化发展和区域合作互动,避免同质竞争,着力构建重点突出、特色鲜明、协调发展的区域产业总体格局。5、畅通循环、开放发展。积极服务和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把深化开放合作作为重要路径,明确福建在新时代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定位,积极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全面提升制造业国际交流层次和开放合作水平。以扩大消费需求和有效投资牵引制造业供给,提高产品和服

41、务质量,优化制造业供给结构,引导企业更深度地融入国内国际产业循环。四、 全面融入重要节点重要通道建设主动对接全省打造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加快打造关键支撑,聚焦“新三线”建设,加强系统整体设计,推动生产、流通、分配、消费体系优化升级,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形成供需互促、产销并进的良性循环。完善物流体系,突出发展冷链物流、仓储物流、快递物流,加快建设武夷新区智慧物流园,打造辐射闽浙赣、连接长三角的货物集散中心。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改造升级商贸流通设施,推动传统流通企业创新转型。主动对接全省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通道,加快打造关键动脉,完善陆空、江海联运体系,加快陆地港、空港、闽江航运及

42、集疏运体系建设,打造衔接“一带一路”、服务中西部及周边地区的前沿枢纽。积极对接内外贸一体化的政策机制,引导企业加快内外销转型。优化国际市场布局,引导企业积极开拓新市场、寻找新伙伴,推动出口市场多元化。用好促进国内国外双循环的重要力量,加快打造关键要素,推动侨资侨智成为经贸合作、融通内外的桥梁纽带。五、 项目实施的必要性(一)现有产能已无法满足公司业务发展需求作为行业的领先企业,公司已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和较高的市场知名度,产品销售形势良好,产销率超过 100%。预计未来几年公司的销售规模仍将保持快速增长。随着业务发展,公司现有厂房、设备资源已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公司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强化

43、管理等手段,不断挖掘产能潜力,但仍难以从根本上缓解产能不足问题。通过本次项目的建设,公司将有效克服产能不足对公司发展的制约,为公司把握市场机遇奠定基础。(二)公司产品结构升级的需要随着制造业智能化、自动化产业升级,公司产品的性能也需要不断优化升级。公司只有以技术创新和市场开发为驱动,不断研发新产品,提升产品精密化程度,将产品质量水平提升到同类产品的领先水准,提高生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契合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的需求,才能在与国外企业的竞争中获得优势,保持公司在领域的国内领先地位。六、 实施创新发展行动,增强制造业发展内生动力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

44、业链,强化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福建制造向福建创造转变。到2025年,省级以上工程研究中心、企业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分别达140个、120个、750个。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企业研发经费分段补助等创新激励政策,推动企业进一步发挥创新主体作用,加大研发经费投入,着力提升有研发活动的企业比重。创新企业科技服务,引导企业注重向研发设计、品牌营销延伸,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企业组建研发中心、实验室和检测中心等研发机构,持续扩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面。鼓励行业重点骨干企业引领上下游企业加强产业协同和技术合

45、作攻关,加快构建协同创新体系,提升产业链创新水平。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支持企业和高校院所组建知识产权联盟。布局建设产业创新平台。高水平建设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增强辐射功能,以沿海科技创新走廊带动内陆建设重点产业协同创新平台,完善产业区域创新体系。全力建设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创新基地,在政策协调、人才培养、项目开发等领域加强国际创新合作。积极引进“大院大所”等重大科研机构,吸引和对接全球创新资源,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在境外设立研发中心等“创新飞地”,拓展产业科技合作网络。加快国家和省级产业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平台建设,推动各类创新平台向企业开

46、放创新资源。支持行业领军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联合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主动融入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网络,完善创新机制和运行机制,增强对企业创新的服务支撑能力。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建立健全产业重点攻关技术目录(库),完善科技重大专项“揭榜挂帅”攻关机制,聚焦前瞻性、颠覆性、“卡脖子”等关键技术领域,强化重大科技攻关。围绕集成电路、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重点产业,推进大型骨干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上下游企业、行业协会和产业联盟等组建产学研联合体、新型研发机构,推动知识产权共享、通用基础设施共建或共享,强化关键缺失环节与核心技术联合攻关。组织实施一批省级科技重大专项,支持企业牵头或参与实

47、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攻克关键共性技术、工艺及装备,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激励机制,提升中国海峡创新项目成果交易会、国家技术转移海峡中心和中科院科技服务网络福建中心等创新服务平台功能,重点推动国家级科技成果在闽落地转化。发挥中科院海西研究院、厦门大学、福州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创新要素集聚的优势,形成具有产业特色的科技创新中心,推动高校科技成果对接转化。健全以技术交易市场为核心的技术转移和产业化服务体系,完善科技成果信息发布和共享平台。七、 实施智造升级行动,推动先进制造业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动人工智能、5G、物联网、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发展服务型制造新业态新模式,实现数字经济为制造业赋能升级,促进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发展。到2025年,关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