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剩州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5932862 上传时间:2022-09-25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剩州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湖北剩州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剩州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剩州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1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湖北省荆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第卷(选择题,60分)一、选择题(该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周武王灭商后,封弟弟召公奭于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周王可在燕国直接任免官吏B. 召公奭在周王室中属于大宗C. 燕国物产全部归召公奭所有D. 召公奭领有燕国土地和人口【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周代分封制相关所学可知,周天子将土地和人口授予诸侯,因此召公奭领有燕国土地和人口,D选项正确。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拥有任免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权力,周王不能直接任命燕国官吏,

2、因此A选项错误; 天子是王室的大宗,召公奭在周王室中属于小宗,因此B选项错误; C选项错误,分封制规定,诸侯需要履行交纳贡赋的义务,因此燕国物产并非全部归召公奭所有。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2.周天子既是政治上的共主(国王),又是天下同姓(姬姓)的大宗。政治上的共主与血缘上的大宗紧密结合,成为“封建”的精髓。这反映了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 血缘纽带B. 家国一体C. 等级森严D. 地方分权【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周天子在政治上是天下共主,在血缘关系上也是大宗。天下共主代表“国”,血缘大宗代表“家”,周天子一人具有两种身份,体现了家国一体的特点,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血缘纽带

3、只涉及血缘关系,并未涉及政治上的共主;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政治方面等级严格的内容;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地方分权的内容。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3.传说古代先王在阴历一月决定一年的政事,所以阴历一月叫政月。到了秦朝,由于嬴政出生于一月,就把政月改为正月,又因“正”字的读音同他的名字同音,就下令把“正月”读作“征月”。从中体现了A. 西周礼乐制度遭到破坏B. 历法是为封建政府服务C. 向社会宣扬君权神授观D. 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独尊【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据题干所述,秦始皇嬴政将“政月”改为“正月”以避讳其名,这实质反映了皇权至上的特点。故D项正确。A是

4、侧重于礼乐制度的关系,与题意不符;BC在材料中也无从体现。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 。【名师点睛】4.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说:“嬴政大帝摆脱了周王朝最洋洋得意的制度,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其中“划时代的突破”是指A. 军功爵制B. 郡县制C. 三公九卿制D. 皇帝制度【答案】B【解析】据材料“嬴政大帝摆脱了周王朝最洋洋得意的制度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实行郡县制,取代了周代分封制,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军功爵制与分封制没有取代关系,故A项错误

5、;三公九卿制,属于加强皇权的制度,与与分封制没有取代关系,故C项错误;皇帝制度是秦始皇首先采用,也不是取代分封制,故D项错误。故选B。5.“立行中书省十有一:曰岭北,曰辽阳,曰河南,曰陕西,曰四川,曰甘肃,曰云南,曰江浙,曰江西,曰湖广,曰征东,分镇藩服”材料所反映的制度创立于A. 唐朝B. 宋朝C. 元朝D. 明朝【答案】C【解析】“立行中书省”等字眼足以证明材料所反映的制度是行省制度,而行省制度创立于元朝而非唐朝、宋朝以及明朝,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选C才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行中书省”就是行省的意思。6.北宋名臣包拯清正廉洁、刚正不阿,民间尊称他为“包相爷”

6、。他曾担任过转运使、兵部员外郎、开封府知府和枢密副使等职务,其中“位同宰相”的是A. 转运使B. 兵部员外郎C. 枢密副使D. 知府【答案】C【解析】【详解】宋朝为了分割相权,设中书门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枢密使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权;因此“位同宰相”的是枢密副使,C正确。转运使属于地方的管理财政的官员,与设问不符,排除A;兵部员外郎是六部中的官员,与设问不符,排除B;知府是地方的行政官员,与设问不符,排除D。7.明朝废丞相设立内阁,清朝设置军机处。这两项史实体现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基本特征是A. 君主专制强化B. 皇权受到制约C. 地方权力削弱D. 世袭制度消亡【答案】A

7、【解析】【详解】依据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征相关所学可知,明太祖废除丞相加强了皇帝的权力,明成祖设立内阁,内阁是皇帝的侍从机构,事无大小,内阁都要秉承君主的旨意行事,成为君主加强专制的工具。清朝设立军机处标志着专制主义达到顶峰。这都体现了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强化的政治特征,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废除丞相设立内阁和军机处的设立体现的是君权的强化,不是皇权受到制约;C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君主专制的强化,不是地方权力的削弱;D选项错误,明清时期仍然实行皇帝世袭制,并未消亡。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8.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

8、制更有利于A. 选拔最优秀的官吏B. 鉴别官员道德水平C. 排除世家子弟入仕D. 提升社会文化水平【答案】D【解析】科举制度是自由投考是要考试的,这样必然就会提升社会文化水平,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在材料中没有明确的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涉及到文化水平但并不涉及到道德水平,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科举制度并不排除世家子弟入仕,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抓住关键字眼自由投“考”,考试、读书必然就会提升社会文化水平。9.论民主一书指出,希腊人的民主是一种“乡镇会议式”的民主。其依据是A. 希腊的民主面向全体居民B. 古代希腊小国寡民的特征C. 以

9、民主方式反对民主敌人D. 公民具有高度政治责任感【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的“乡镇会议式”体现了古希腊人数少、面积小的特点,因此雅典民主制是一种小国寡民式的民主,故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希腊民主只是全体公民的民主,并非全体居民,广大妇女儿童和外邦人等被排除在民主殿堂之外;C选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希腊民主“小国寡民”的特征,并未体现以怎样的形式对待民主敌人;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雅典公民的素质和品质。因此正确答案为B选项。10.古希腊城邦雅典的公共墓地主要用于埋葬牺牲的战士,城邦为他们树立墓碑,刻上所有牺牲者的名字,但并不写明他们的家世。这旨在强调A. 城邦公民的平等B. 军事对城

10、邦的重要性C. 共同的宗教信仰D. 血缘对城邦维系的作用【答案】A【解析】材料“墓碑,刻上所有牺牲者的名字,但并不写明他们的家世”可以看出墓碑不显示身份,表明强调城邦公民的平等,故A项正确;材料中反映城邦对战士的死后的一种礼遇,没有体现出军事对城邦的重要性,故B项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反映宗教信仰的信息,故C项错误;不写明家世体现了要否定家族和血缘在城邦中的作用,故D项不符合题意。11.十二铜表法规定:死者的财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材料反映的主要原则是()A.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 有法必依和执法必严C. 私

11、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D. 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答案】C【解析】材料中“死者的财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体现的是依据遗嘱处理财产;“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体现的是债权人对债务人的处理;故两者都体现了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C项正确。材料强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而不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排除A。材料强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而不是有法必依和执法必严,排除A。D项是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与材料强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不符,排除。点睛:本题以罗马法为切入点,考查罗马法的内容等。解决本题的首先正确理解材料信息“死者的财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等,然后运用所学知识从罗马法的原则方面思考,逐一分

12、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12.雅典和罗马是西方古典文明的杰出代表,对后来西方的历史和文化影响深远,二者都有A. 皇帝制度B. 司法陪审制C. 完备法典D. 陶片放逐法【答案】B【解析】雅典是民主政治制度,没有皇帝制度,A错误。陪审制度,是指国家审判机关吸收普通公民参与案件审判的一种司法制度。它的雏形最早出现于奴隶制的雅典和罗马时代,古罗马的陪审团制度类似于雅典,B正确。罗马有完备的法典,C错误。陶片放逐法是古希腊雅典等城邦实施的一项政治制度,D错误。【考点定位】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希腊与罗马制度的异同司法陪审制点睛:雅典是希腊文明的摇篮,也曾经是希腊文明的中心。雅典(或希腊)是欧洲古代文明的发源

13、地,罗马是欧洲古代文明的继承者、发扬者。陪审制度,是指国家审判机关吸收普通公民参与案件审判的一种司法制度。它的雏形最早出现于奴隶制的雅典和罗马时代,古罗马的陪审团制度类似于雅典。13.“在选任政府方面,不管我们的宪法在理论上授予女王多么大的自由,在实践中这种自由是不存在的。”这则评论反映了英国女王A. 没有自由B. “统而不治”C. 至高无上D. 拥有实权【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在选任政府方面,不管我们的宪法在理论上授予女王多么大的自由,在实践中这种自由是不存在的。”结合英国君主立宪政治相关所学可知,英国国王只是具有象征地位的虚君,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没有实权,因此B选项正确。

14、A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国王只是在选任政府方面的实践中没有自由,不代表国王在其他方面没有自由;C选项错误,英国国王的权力不是至高无上的;D选项错误,英国国王并无实权。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14.随着工业革命的进展,经济的飞速发展及社会结构的急剧变化,“光荣革命”的遗产渐次落伍了。由此,英国A. 确立了议会主权B. 开创了立宪政体C. 实行了政党政治D. 进行了议会改革【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工业革命的进展光荣革命的遗产渐次落伍了”可知,工业革命展开后,新兴工业资产阶级为维护自身利益,强烈要求参与国家管理,要求在议会中获得更多的权利和席位,而旧的选举制度存在弊端,议会面临改革,因此D选

15、项正确。A选项错误,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确立了议会高于王权的原则;B选项错误,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开始确立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政体;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提到政党政治,英国政党政治在17世纪已经出现。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15.2018年3月,在时任美国内阁成员、国务卿蒂勒森毫不知情的情况下,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推特上公布了新任国务卿的人选。不久,蒂勒森被解雇。特朗普此举A. 加强了联邦政府的行政权B. 表明总统与内阁的矛盾不可调和C. 符合宪法赋予总统的职权D. 体现总统的行政权力不受制约【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美国1787年宪法相关所学可知,总统掌握最高行政权,有权任命和解除联邦政

16、府官员。材料中特朗普的行为符合宪法规定,是在行使宪法赋予总统的职权,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美国政府的权力由宪法赋予,总统与内阁成员均为政府成员,加强政府行政权力的说法错误;B选项错误,材料表明的是总统有权罢免内阁成员,并未提到总统和内阁间的矛盾不可调和;D选项错误,美国三权分立体制下总统、国会和联邦法院相互制约。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16.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说:“如果两党的原则分歧很大,以至于一执政党转变到另一执政党就意味着根本转变,那就太危险了。”这番话说明的实质是A. 两党不能轮流执政,否则就会给国家带来危险B. 两党存在分歧有利于国家发展C. 共和党和民主党存在严重的原则分歧D. 两党

17、应该保持根本原则的一致【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如果两党的原则分歧很大,以至于一执政党转变到另一执政党就意味着根本转变,那就太危险了。”可知尼克松总统认为民主党和共和党要保持根本利益和执政原则的一致性,否则就会对国家造成危害,即要两党保持根本原则的一致,故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19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两党制最终形成,两大政党在美国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保证美国民主的发展,尼克松并未否定两党轮流执政;B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尼克松认为两党的原则分歧过大很危险,不利于国家的发展;C选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虽然两党的历史传统和代表的利益集团不尽相同,执政期间的政策也有差异,但本质

18、上都是资产阶级政党,都代表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所以不存在严重的原则分歧。因此正确答案为D选项。17.顾准认为,西方近代两股潮流催生两种风格各异的政治传统:一是经验主义,“一寸一寸前进”“螺旋上升”,沉着事功;二是理想主义,动辄革命,狂飙突起。政治传统属于“理想主义”的典型欧洲国家应该是A. 英国B. 法国C. 俄国D. 德国【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自1789年以来,法国经历大革命、拿破仑第一帝国、波旁王朝复辟、七月王朝以及法兰西第二帝国的覆灭。在此期间,政局一直动荡不安,党派林立,执政者变换频繁,政治运动和人民斗争此起彼伏,这与材料中“动辄革命,狂飙突起”相符合,可知题干揭

19、示的就是法国,B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选项错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经历了推翻斯图亚特王朝、克伦威尔独裁、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光荣革命的过程,符合“螺旋上升”的特点;C选项错误,俄国通过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政体,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政府,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与材料中两种特点都不相符;D选项错误,德国通过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完成统一,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但保留了浓厚的封建色彩,与材料中两种特点都不相符。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18.法国宪法修正条文规定“凡曾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其作用是A. 阻塞所有君主派的复辟之路B. 开始确立法国共和政体C. 肯定了君主立宪政体D. 违背了

20、民主共和原则【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法国1875年宪法知识点,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材料中“凡曾统治过法国的家族成员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说明法国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这项规定用法律阻断了保皇派的复辟图谋,使法国的共和政体得以巩固,A项说法最符合题意,正确;B项说法材料信息并不能够直接体现,排除;C项说法本身错误,法国确立的是民主共和政体,排除;D项明显不是法国1875年宪法修正条文带来的作用,排除。故选A。考点: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完善法国民主共和制的确立法国1875年宪法【名师点睛】对法国共和政体的认识与理解。法国共和政体的建立是法国大革命的产物

21、,此后法国国内各种政治势力围绕政体模式的选择进行了长期争论,但最终以总统共和制胜出,其确立的标志是法国1875年宪法实现了“一票共和”,此后法国政体没有再次发生更迭。高考对其的关注,主要侧重于法国共和政体确立进程中的复杂性和曲折性。19.“兼容统一、秩序与自由的价值,非平衡地利用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优点,营造出一个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共同发展”的政体。确立这种“政体”形式的法律文件最有可能是A. 英国的权利法案B. 美国的1787年宪法C. 法国1875年宪法D. 德国德意志帝国宪法【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兼容统一秩序与自由的价值,非平衡地利

22、用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优点,营造出一个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共同发展”可以看出这是德意志帝国宪法。德意志帝国宪法有效地维护了德国的统一,同时建立了代议制的民主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民主与自由;非平衡的利用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优点说的是专制色彩比较浓厚,故D项正确。ABC项都是建立的共和制。所以答案选D。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德意志帝国宪法20.俾斯麦是19世纪德国最卓越的政治家,他担任普鲁士宰相期间,通过系列铁血战争统一了德意志,并成为德意志第一任宰相。然而,1890年劳苦功高的俾斯麦还是被辞退了。根据德国当时的法律,辞退俾斯麦的应该是A. 帝国议会

23、B. 联邦议会C. 帝国皇帝D. 天主教会【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德意志帝国宪法相关所学可知,德国皇帝是国家的元首,拥有任命官吏、创制法律、统率军队、决定帝国对外政策及主宰议会等大权,宰相由皇帝任免,只对皇帝负责,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帝国议会由普选产生,作用很小;B选项错误,联邦议会并不掌握对宰相的任免权;D选项错误,德国官员的任免不受天主教会的控制。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21.1860年,曾国藩在作战前线接到“新刻英吉利、法郎西(法国)米利坚(美国)三国和约条款”,“阅之不觉呜咽”。这些令他“呜咽”的和约条款,与美国相关的部分出自A. 南京条约B. 天津条约C. 北京条约D. 辛

24、丑条约【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首先明确材料给出的时间是1860年,这个时间之前签订的条约有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和天津条约,因此排除D选项。再根据条约的签署国有英法美三个国家,因此排除了A、C选项。南京条约只与英国,北京条约没有美国,而是俄国。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1840-1900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天津条约22.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二十五家中所有婚娶弥月喜事俱用国库,但有限式,不得多用一钱。如一家有婚娶弥月事给钱一千,谷一百斤,通天下皆一式。”这一规定A. 满足了农民得到土地愿望B. 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的进步C. 体现了农民的绝对平均主义思

25、想D. 首次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设想【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俱用国库”、“通天下皆一式”可知,此规定体现了农民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土地分配问题;B选项错误,绝对平均主义是农民阶级落后思想的体现,不能推动中国社会进步;D选项错误,1859年太平天国颁布的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23.梁启超指出:“吾国直台湾既割,二百兆之偿款即输,而酣睡之声,乃渐惊起。”与文中所涉内容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A. 南京条约B. 天津条约C. 马关条约D. 辛丑条约【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之偿款既输

26、”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关条约规定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C项正确。南京条约、北京条约的内容与材料中“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之偿款既输”不符,排除AB。辛丑条约中没有割地,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C。点睛:抓住关键信息“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之偿款既输”,运用所学知识逐一排除即可。24.中国近代某一条约规定:清政府惩办“祸首诸臣将”,在侵略者“被虐”“遇害”的地方,“停止文武各等考试五年”为被害的外国人的坟茔建立碑碣,以示“昭涤垢雪”。这些条款反映的实质是A. 阶级矛盾激化B. 中国主权丧失殆尽C. 民族矛盾缓和D. 清政府角色的变化【答案】

27、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辛丑条约。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成为洋人朝廷,帮助外国人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清政府为外国侵略者“昭涤垢雪”,恰恰体现出其从反对外国侵略者到沦为外国侵略者统治中国的工具的变化,故D项正确。25.有学者用“依靠体制内军事力量推翻的制度革命”来评价中国近代的某一历史事件。该事件指的是A. 洋务运动B. 戊戌变法C. 辛亥革命D. 义和团运动【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依靠体制内军事力量推翻的制度革命”结合中国近代政治相关所学可知这指的是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利用清政府创建的湖北新军发动起义推翻清王朝的辛亥革命,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洋务运动属于地主阶级内部的改

28、革,不是制度革命;B选项错误,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不是革命;D选项错误,义和团运动并未成功,不是制度革命。因此正确答案为C选项。26.某中学历史学习小组讨论题:“为什么说辛亥革命为中国进步打开了闸门,谱写了古老中国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篇章?”以下几位同学的发言中,正确的是A. 辛亥革命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B. 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C. 辛亥革命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D. 辛亥革命取得第一次反帝斗争的彻底胜利【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辛亥革命的评价相关所学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存在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但没有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A选项错误;B选项

29、正确,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为中国进步打开了闸门,谱写了古老中国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篇章;C选项错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的标志是新中国的成立;抗日战争取得了第一次反帝斗争的彻底胜利,D选项错误;因此正确答案为B选项。27.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实行总统制,赋予总统很大权力;其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又对总统权力做出严格限制。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出当时A. 立法服从于政治B. 行政服从于司法C. 从人治走向法治D. 民主政体臻于完善【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中从赋予总统很大权力到对总统权力做出严格限制,结合袁世凯当上临时大总统的背景分析,目的是

30、为了防止袁世凯的独裁,可见立法服从于政治的需要,故A项正确;行政服从于司法的主张材料未体现,故B项错误;从材料中“赋予总统很大权力”可见并未实现从人治走向法治,故C项错误;这时民主共和政体刚刚确立,因此臻于完善的说法错误,故D项错误。故答案选A。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辛亥革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8.“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唯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改变这一局面,使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主要因素是A. 工人阶级的罢工B. 学界精英的支持C. 新文化运动的开展D. 上海商人的罢市【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五四运动的发展历程相关所学可知,在工人阶级参与到五四运动中后,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

31、学生、罢免亲日卖国贼的职务,中国外交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学界精英的支持是重要因素但并非主要因素;C选项错误,新文化运动开始于1915年,不是使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主要因素;D选项错误,商人罢市是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但不是主要因素。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29.被称为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的重要事件是A. 辛亥革命胜利B. 五四运动爆发C. 中国共产党诞生D.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中国近代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使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的历史事

32、件在教材中明确讲过,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历史的选择,中国共产党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力军,这是一种定性的表述,没有其他的历史事件能够代替,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考点:中国民主革命的转折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名师点睛】在历史学习中有一些事件的地位和影响是定了性的,比如本题的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此外还有遵义会议,它是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这类的定性的历史知识一定要牢牢的记住,没有任何的词汇和历史事件能够顶替。不管是选择题还是问答题都是唯一的答案,是必须背下来的知识。30.1922年9月,中共机关刊物向导发文指出,在军阀割据的现状下,

33、战乱是不可避免的,只有建立“统一全国的中央政府,然后国内和平才能够实现”。这表明,“打倒军阀”正在成为A. 全体国民的共同选择B. 国民政府的执政理念C. 知识分子的共识D. 人民的迫切愿望【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在军阀割据的状态下,人民生活在战乱之中,大家都渴望国内和平,所以打倒军阀成为人民的迫切愿望。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只能表明中国共产党希望建立统一全国的中央政府以实现国内和平,而中国共产党无法代表全体国民;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并非国民政府,并且国民政府1922年时并未建立;C选项错误,中国共产党不能代表中国知识分子。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第卷(

34、非选择题,共40分)二、非选择题(该题共2个小题,共40分,共中31题24分,32题16分)31.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门下)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中书取旨,门下封驳,尚书奉而行之。”新唐书百官志一材料二 英国的“光荣革命”(实际上是一次政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大概是改造专制制度以进行制度创新、摆脱专制的革命循环、走向长治久安的最完美的例子。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35、材料三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政治文明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他的学说是“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创新”。中华文明史第4卷(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时期实行的哪种政治制度?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该制度对中央权力的运行有何作用?(2)“光荣革命”创造了什么完美的政治设计?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在l718世纪的英国怎样实现有效控制“控制者”的?(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在政治文明方面“兼收众长,益以创新”的主要表现。综和上述近代中国与西方民主政治建设情况,归纳制约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因素。【答案】(1)制度:三省六部制。作用:共议国政,可以减少决策失误;分工负责,

36、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分散相权,有利于防范宰相擅权,强化君权。(2)设计:君主立宪政体。如何:颁布权利法案,确立法律至上、议会主权的原则;形成责任内阁制,议会取得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控制权,国王“统而不治”,变为虚君。(3)表现:借鉴美国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的共和政体,建立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临时约法,依据国情,实行责任内阁制。(4)因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国内政治力量对比;国家历史文化传统;国民思想文化素养;所处国际政治环境。【解析】第(1)问,“制度”由材料“中书取旨,门下封驳,尚书奉而行之”得出三省六部制。“作用”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三生六部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提高行政效率、强化君权等。第(2)问,

37、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光荣革命完美的设计”是君主立宪政体。在 l718 世纪的英国逐步通过颁布权利法案,确立法律至上、议会主权的原则;形成责任内阁制,议会取得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控制权,国王“统而不治”,变为虚君等途径实现了有效控制“控制者”。第(3)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兼收众长,益以创新”的“表现”有借鉴美国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的共和政体,建立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临时约法,依据国情,实行责任内阁制等。第(4)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制约民主政治的“因素”有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国内政治力量对比、国家历史文化传统、国民思想文化素养、所处国际政治环境等。32.甲午之役,民族之殇。对此,史学家陈旭麓说:

38、“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旅顺陷后,海军提督丁汝昌褫职,仍统海军驻威海,兵舰既弱,坐守而已。日舰集大连湾,将袭威海,先攻登州,陷荣城。日舰二十五艘环威海口外。海军方新败,并匿不出。汝昌恐北炮台不能守,命卸巨炮机件以归,免资敌,戴宗骞持不可。无何北台陷,宗骞奔刘公岛。日军踞炮台,以台之巨炮俯击澳内兵舰海军水手并登岸,噪出,鸣枪过市,声言向提督乞生路,刘公岛中大扰。诸洋员请姑许乞降,以安众心,汝昌不可。军士露刃挟汝昌,汝昌仰药死。诸将推洋员托汝昌之名,作降书。日军受降。材料二 当中国盛时,日本不敢与抗。咸丰庚申中英之战,败衅,英、法、俄、美并为有约之国

39、,日本不得与是役(甲午战争)后,日人资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而中国复乖于应付,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钤制。中国乃不国矣。以上材料摘编自杨松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威海之战战场态势的特点,归纳北洋舰队失败的主观原因。(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所造成的危害。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相关史实,对“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这一论断加以说明。【答案】(1)特点:敌攻我守(被动挨打);海陆交织(局处海嵎)。原因:北洋舰队避战不出;将士贪生怕死;洋员鼓动投降;主帅指挥不力。(2)危害:引

40、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民族危机的加深);刺激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扩张野心。(3)说明:甲午战争客观上唤醒了国人的民族意识;推动了救亡图存运动;激发了政治变革思潮;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现代化)进程。【解析】试题分析:(1)主要考查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旨在考查学生在相应的材料中寻找有效认息并结合所学答题的能力。第一小问“特点”由材料一中的信息“兵舰既弱,坐守而已”即可得出“被动挨打”的结论;由材料一中的信息“日军踞炮台,以台之巨炮俯击澳内兵舰”即可得出“海陆交织”的结论。第二小问“主观原因”由材料一中的信息“旅顺陷后,海军提督丁汝昌伯

41、统海军驻威海坐守而已”即可得出“主帅指挥不力,避战不出”的结论;由材料一中的信息“海军水手向提督乞生路诸洋员请姑施教敢降”即可得出“将士贪生怕死,洋员鼓动投降”的结论。(2)主要考查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旨在考查学生在相应的材料中寻找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答题的能力。由材料二中的信息“当中国盛时,日本不敢与抗(甲午战争)后,日人培力既厚”即可得出“刺激了日本对外侵略扩张的野心”的结论;由材料二中的信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中国乃不国矣”即可得出“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结论。(3)本题主要考查甲午战争的客观

42、影响,旨在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答题的能力,主要考查辛亥革命和维新思想。可从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的开展及其影响的角度思考作答。甲午战争唤醒了国人的民族意识,推动了救亡图存运动和政治变革思潮。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甲午战争【名师点睛】全面认识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1)甲午中日战争结束后,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亡国灭种之祸迫在眉睫。(2)19世纪末,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中国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初步发展,为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奠定了基础。(3)洋务运动破产。(4)先进的中国人逐渐认识到单纯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不能挽救中国,应该学习西方政治制度。(5)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促成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前所未有的民族群体的觉醒,从而大大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步伐。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在政治上民族资产阶级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农民阶级掀起了义和团运动;其二,在经济上出现了办厂自救、振兴实业、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爱国热潮。- 18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